9.静止和运动 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反思一、教学背景静止和运动是二年级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学设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经典的“静止”与“运动”,明白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不同2.了解常见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感,对于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安排1.预习阶段: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
通过带孩子们看图、看书、唱歌等形式逐渐引入本课内容。
2.导入阶段:老师带孩子们通过小游戏、语言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3.讲解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物品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老师详细讲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引导孩子们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区别。
4.实践操作阶段:孩子们通过模拟运动场景的表演、自己手动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亲身感受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性,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5.结束阶段:总结本次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感受、认识,加深对于静止和运动的认识,为下一次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语言互动、配合实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使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活动设计本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游戏环节——小动作猜猜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结束后,问孩子们它们们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2.演练环节——动一动通过对“动一动”重点物件的演示和操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身体验静态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比对过程,感受物件示范动态行为的省略。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帮助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静止和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活动二: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简单而生动的讲解,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静止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活动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4. 活动四: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分享他们对静止和运动的心得体会。
5. 活动五: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静止和运动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活动六:课堂讨论开展一个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观点,老师及时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四、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性和表达能力。
3. 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中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扩展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深入探讨静止和运动的规律。
2.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科普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六、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第九课静止和运动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可以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2、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适宜的参照物;2、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适宜的参照物;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老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再现,提出问题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答复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2.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查阅资料,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9、静止和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令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物:描绘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参照物如何描绘物体的静止与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反思:本课对于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假如单纯地从理论方面讲解,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学消费生一定的厌学情绪,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进展效果。
初中运动与静止的教案
教案:初中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参照物的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物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a. 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b. 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改变。
2. 参照物的选择:a. 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b. 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a. 判断方法: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b.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物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它们是如何判断的?2. 练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并写出解答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了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案教案:静止和运动年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材: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特点。
3. 了解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准备:1. 课本《青岛版山东五年级上册科学》2. 白板和黑板笔3. 教学PPT或图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出示一张风景图片,向学生提问:“这张图片里的物体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中?”2. 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解释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步骤二:学习1. 通过展示课本中关于静止和运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和学生一起讨论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比如静止时不变位置,运动时改变位置等。
步骤三:概念讲解1.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种类,并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 通过课本中的内容,向学生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
3. 和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例子。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巩固并拓展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2. 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些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步骤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一天中静止和运动的物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了解了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巩固与拓展的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的活动或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能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静止和运动现象,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3. 增强学生对物体状态变化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的静止和运动现象;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区分静止和运动的特征;3. 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现象并加以分类。
四、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静止和运动现象;2.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两者的区别;2. 学习:讲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概念;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状态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认识;4. 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提高: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2. 理解度:检查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是否理解,以及能否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能否准确观察并分类物体的状态变化。
七、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2. 引导学生设计小实验,让他们动手做科学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联系实际生活,讨论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对静止和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成为未来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中的“静止和运动”观点,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他们对这一重要物理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区别;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进修积极性。
三、设计内容1. 知识点复习起首,让学生通过教室讲解、课外阅读等方式复习“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区别,确保他们对这一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2. 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表现,如用小车在桌面上滑动、用弹簧测量不同物体的弹性等,引导他们思考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
3. 思考题目安置一些思考题目,如“为什么我们在公交车上会感觉自己在静止,而实际上却在运动?”、“在平时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物体是在静止状态?哪些是在运动状态?”等,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深化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4.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帮助学生稳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作业要求1. 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2. 书面回答思考题目;3. 完成综合练习题目。
五、评判方式1. 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2. 思考题目标答案质量;3. 综合练习题的答题正确率。
六、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复习“静止和运动”的基础知识;2. 第二周: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题目;3. 第三周:完成综合练习题目和作业提交。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静止和运动”的观点,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取得优异成绩。
愿每位学生在物理学的进修道路上越走越遥,不息探索和发现!。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运动现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2. 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讲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三、实例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参照物,观察组内成员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体验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9静止和运动
9.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他们对什么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帮助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认识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另一个物体来说。
知道物体运动的主要方式。
知道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生活。
科学价值观: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小车(模拟实验用)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四: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类比法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故事。
师:谁愿意起来讲一下?生讲故事。
2.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播放录像: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
师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耍。
生:公共汽车在奔跑生:公路边还有树师:那你都发现了什么呢?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各种事物,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观察图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汽车和人是动的,小树没有动……师小结: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又如何描述呢?师:那这节课你最关注、最想探究的是哪个问题?(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生:静止和运动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研究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们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学习目标吧请同学读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运动和静止教案
运动和静止教案教案标题:运动和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2. 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够识别哪些是在运动中,哪些是处于静止状态。
3. 了解运动和静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小车、球、钟表等能够进行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2.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3. 教学课件:包括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示意图等。
4.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概念解释: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其区别,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小车、球等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加深他们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识别哪些是在运动中,哪些是处于静止状态,并讨论运动和静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5. 拓展应用: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运动和静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注重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运动和静止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六、教学延伸:1. 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运动的物理学知识,深入探讨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2.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安全问题。
七、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观察题或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思考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以乘坐电梯为例,讨论在不同速度和加速度下,人的运动状态和感受。
3.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为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一步巩固光的反射定律。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知识整合,提升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如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与实际位置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发现身边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下节课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例如:观察自行车行驶时的运动状态,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5.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运动和静止知识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要求他们表达自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以及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系统地讲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我会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合生动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
首先,我会讲解相对性原理,通过举例说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然后,我会详细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并通过数学公式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强调理解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重要性。
教案:静止和运动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静止和运动。
三、活动准备:课件、火车、轨道、乘客、小树等。
提前讲刻舟求剑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想不想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红星照我去战斗》(二)导课:师:再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手抓子弹视频师:子弹速度这么快,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学生进行猜测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揭开这其中的奥秘。
(三)认识静止和运动(1)师:在生活中大家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吗?先说静止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运动的定义:其实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一起来看大屏幕:生默读一遍小结:就像汽车或飞机等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树木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们是运动的。
而像树木.大楼..桌椅等对于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叫静止。
板书:静止和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静止和运动(2)师:大家来看,我这儿有两幅图,出示课件:请你通过对比仔细观察,看看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相对于谁来说,他是运动的。
学生看图分析汇报。
(四)、描述静止和运动。
(1)师:难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分组材料:火车轨道、托马斯的火车头和一节车厢,开动火车,仔细观察并分析一下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这个蓝色的按钮就是开关。
生做实验,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一说:当火车开动的时候,你发现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了吗?师:相对于谁来说他是静止的,相对于谁来说他是运动的,说完整。
师:当火车开动时,坐在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汇报。
运动和静止教案
第三章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
【引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飞行员的奇遇”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一、【自学提示】看课文P59上回答:1、什么是参照物?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是的。
4、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5、什么是机械运动?6、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趁热打铁1、观察图3-1回答下列问题:(1)以汽车为参照物刘东是运动还是静止?(2)刘东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呢?(3)若以他所选的参照物看,他坐的火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结合图3-2回答下列问题:(1)“小小竹排江中游”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2)“巍巍青山两岸走”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3、结合图3-3回答下列问题: 图3-1(1)说图中小女孩是运动的是以_____为参照物?(2)以小男孩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旁边的树木呢?4、空中加油、飞行员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此时的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_____;飞行员相对于子弹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5、“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哪个物体是参照物?“乌云过来遮住了月亮”这里的参照物又是谁呢?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前,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十是的,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一号位参照物,神十是的7、这个是什么成语故事?这个人找不到他的宝剑,是因为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是的道理。
(完整)静止和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静止与运动》教案《静止和运动》教学实录与反思樱桃园小学季运娥教学目标: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3、通过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参照物的选择,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设想: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在这节课里学生接触到了比较难理解的参照物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
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建构参照物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而展开。
在教学中注意把知识点融入到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之中,设计梯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而且有故事和小游戏的穿插,让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丰富的体验!针对学生的特点,整堂课都是从实际情景入手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一一破解,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让学生体会到了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一、认识运动和静止导入: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驾驶飞机在空中高速飞行时,感觉脸旁有一只小虫在飞,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
你相信吗?(这是真实的)大家在惊诧的同时,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1、师:刚才我们谈到飞机是飞行的,子弹也是飞行的,如果子弹是放在我们的桌子上,那子弹就是……(静止的)那用手抓住一颗子弹就不奇怪了,对吧?在生活中,大家都见过有许多静止和运动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先说静止的:生:房屋,树木、高楼大厦……是静止的.生:教室里的墙壁、课桌、凳子、电视……是静止的。
师:运动的物体呢?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航行的轮船、高速行驶的火车……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生:空中飞翔的小鸟、水里游动的鱼儿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运动与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3. 能够描述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 运动的特征:速度、方向和轨迹。
2. 静止的概念和特征- 静止的定义:物体位置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 静止的特征:位置不变。
3.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观察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观察物体的速度是否为零。
- 观察物体的轨迹是否直线。
4. 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描述-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 描述不同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认知和兴趣。
2.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中的状态和变化。
3. 展示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
4.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总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5. 练: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场景和物体图像,让学生判断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6. 小结:回顾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状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场景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进一步探究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关系。
2. 探索不同物体的运动特征,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力和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能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实例和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概念应用能力。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互动法: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1.4.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4 总结: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案第二章:运动的种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往返运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观察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的运动。
2.4.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特点。
2.4.3 观察: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4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案第三章:静止的意义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静止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静止现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静止的定义。
静止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分析法: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止的概念。
3.4.2 讲解: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3.4.3 分析: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4 总结:教师总结静止的意义。
教案第四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4.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及例子。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平动和转动”和“静止和位置”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将从物体的外观变化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概念的归纳整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出示一段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大家看,这个小球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讨论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提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展示每组的观察结果和描述,共同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3.概念归纳:(1)在黑板上绘制运动和静止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通过讨论,归纳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是指物体的静止,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是指物体的运动。
4.实践活动:(1)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进一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2)方案一:让学生站立不动,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物体,判断他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3)方案二:放置一个小球在平整的台面上,观察小球是否发生运动。
5.概念巩固:通过板书总结和再次对概念的澄清,强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6.课堂小结: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运动和静止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静止: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不变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五年级科学教案: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
五年级科学教案: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本节课程旨在教授学生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介绍许多应用场景。
同时,学生将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科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一、学习目标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区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3.探究应用场景;4.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探究应用场景;3.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以用一些引人注目的实例或图片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例如,播放街头运动员做花式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运动和静止的不同之处。
2.概念解释通过运动和静止的图像或实例,说明两者的概念差异。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老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明确区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识别运动和静止。
例如,探索运动车辆的运动方式,区分静止车辆和行驶的车辆,并分析在不同条件下车辆的运动状态。
4.提问解惑将从分组活动中得到的问题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提问和解决。
同时,让学生们尝试回答各自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与老师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5.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概念、问题和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发表对本课程的总结。
四、教学工具1.视频和图片;2.讲台或白板;3.小组活动板;4.问题解决模板。
五、教学评估老师应该结合课堂上的演示、交流和解答,对学生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评估应该包括学生对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掌握、应用探究成果、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
※课程延伸:在这节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在家里自己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应用。
例如,去观察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试着找出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以及乘车后速度的变化。
这将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目
标
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3、通过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
学
重
点
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教
学
难
点
参照物的选择,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师出示浩瀚无际的大海图片)
师: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画面,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这些星球的运动情况。
教师总结: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生1:他是运动的
生2:电梯里的人看他是静止的。
生1:因为我们看电梯上的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男孩是运动的。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
生:两架飞机运动应同方向,同快慢,也就是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青山
竹排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得出: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找不到合适参照物的,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所以事先不选定合适的参照物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为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巧妙地设计了飞机的相对运动情景图,紧扣主题、展开环环相扣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想办法解决如何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的实际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轻松解释较难理解“同步相对静止等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精神、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实验。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把科学概念的建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自然地接受新概念,运用新知识。在引入参照物的概念前,有意选择了观光电梯中男孩的运动情况作为矛盾集中体的判断,让学生顺理成章地了解到参照物的选择对于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重要性。]
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来说的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也不同
三
拓
展
延
伸
应
用
创
新
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学生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相关知识资料,激发自身兴趣,了解拓展延伸活动内容方案,拓展认识,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板
书
设
计
静止和运动
运动相对的位置发生变化
静止相对的位置没发生变化
参照物选定的物体
实验: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提问: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师:根据以上分析,说一说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
师: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一般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播放动画:飞机的相对运动)
2.师:平时,大家都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能举几个例子吗?先说静止的物体吧!
师:运动的物体呢?
师评价。
生:岸边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
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
生:教室里的钢琴、教室里的墙、桌子、椅子……
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转动的地球、跳动的心脏、走动的钟和手表、航行的轮船……
师:回忆刚才观光电梯的问题,以电梯外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改变了,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师:以电梯内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没有改变,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师(播放列车运行的情景):火车从学生身边开过,小孩坐在火车里观察坐在一旁的大人和窗外的树木,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
生:水也是运动的。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能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积极思考
一课前导入:
师:白云从天空飘过,小鸟在空中飞翔,大树在风中摇摆;有的学生在踢球,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学生坐在操场边玩。
二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1.师:例子举得很好!不仅固体会运动,气体、液体也会运动!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再看一段电梯运行的录像。
课
前
准
备
课件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 图
二 次
备 课
一
创
设
情
境
感
知
问
题
1.播放《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大屏幕呈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鲜活画面。
(播放动画:画面上有河水中航行的船只,天上飞行的飞机,岸边有房屋、树木等,远处是初升的太阳。)
师:画面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2:电梯里的人看男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所以他们判定男孩是静止的。
生:小男孩起身离开了座位,他的位置相对于座位发生了变化。
生:是静止的。
生:是运动的。
男孩是运动的。
男孩是静止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以学生为参照物,火车相对于他有位置的改变,火车是运动的2.以火车为参照物,大人相对于它没有位置的改变,大人是静止的。
以小孩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相对于他有位置的改变,树木是运动的。
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橡皮为参照物,书本是静止的,课桌和桌旁的同学都是运动的;以课桌为参照物,书本和橡皮都是运动的,桌旁的同学是静止的、、、、、、
生总结
运动和静止必须选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是静止的。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时
间
2016年8 月 12日
单 位
沂南五小西校区
主备人
牛春芬
课
题
9静止和运动
、课 型
探究实验课
参与备
课人员
苗远见、尹传爱
学
情
分
析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在这节课里学生接触到了比较难理解的参照物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建构参照物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而展开。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再做出判断。这个被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
师: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怎样的?
师:以“天空的某物如白云”为参照物,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如果以运输机为参照物呢?
师:很好!那么,如果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向右运动,而白云是向左运动的!
师:好!如果这时候我要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怎么办?
师:很好!我们这就进入飞机的空中加油问题!(播放飞机空中加油场景)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一些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其中,这样收到了事
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师: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电梯里的红衣男孩,他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师:有不同意见吗?
2.师: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师:分析的相当到位,非常好。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的位置改变了?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正在行驶的车内,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
师:课前播放的歌曲中有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为参照物;第2句以()为参照物。
师: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它是任意选取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