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必修课

合集下载

语文应该VS不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语文应该VS不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语文应该VS不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代表正方,认为语文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育不仅能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所需要的。

首先,语文教育能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

在大学中,我们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有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语文教育,我们能够学会正确、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其次,语文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增强我们的人文精神,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我认为语文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二辩,我认为语文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

语文教育不仅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更是我们的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大学阶段,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学习语文,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首先,语文教育是我们的基础教育。

语文是我们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我们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在大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各种学科,其中有很多需要用到语文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写作、翻译、口语表达等等。

如果我们的语文能力不够强,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其次,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语文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同时,语文教育也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我认为语文应该列入大学必修课,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课心得

大学语文课心得

大学语文课心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语文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

在这一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相关的知识,比如汉字、诗词、修辞以及文学等等。

可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涯和人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今天我要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知识学习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

比如,我们学习了诗歌、韵律、修辞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反映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诗歌方面的学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韵律则有助于我们写出更加优美的文章,修辞知识则让我们更具有表达能力。

而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讨论和思考,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思考问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涵盖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等方面,这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二、分析和阅读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语文课程还注重学生分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献,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和意义。

通过课堂上和课后的作业,我们逐渐掌握了分析文本和理解文本的方法,提高了分析和阅读能力。

同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它们有着许多深层含义和思考值。

比如我们学习的《草房子》中所体现出的社会现实,以及《红楼梦》中所表现出的封建文化现象等等,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作品中存在的深层含义,并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了我的思考和认知。

三、论文写作大学语文课程也注重了学生的写作技能的培养。

在这一学期,我学习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受益匪浅。

透过撰写论文,我进一步认识了思考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如何通过书写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除此之外,通过不断撰写论文,我也学习到了其他许多相关的技巧和要领,比如引用、撰写结论、文献综述等等。

这些技巧和要领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不仅能在我们的学术写作中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论坛浅谈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刘波涛岭南师范学院摘要: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中,大学语文课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是毋庸质疑的,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太乐观,大学语文课在高校得到的重视程度很不理想。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是深刻体会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它们也成为评判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社会里,它们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大家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认识还不足,有部分高校只把大学语文课当作摆设,教师寥寥无几,只在个别班级中象征性开课。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来讨论大学语文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缺少对语言文学知识的兴趣,有关的知识仍停留在中学阶段的水平上,甚至慢慢“退步”到中学阶段的水平之下。

业余时间,宁愿看明星的八卦新闻也不选择阅读文学作品,个别读文学名著的也只是看简介,对于很多中外有名的作家作品“一问三不知”。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当代大学生正逐渐让键盘取代双手。

他们闭着眼也能飞速地敲打键盘,可睁着眼却很难笔顺正确地书写出一个汉字,大学生们的字迹总体上也令人不敢恭维,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

写作能力低。

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写作能力不要说达到“妙笔生花”或“语惊四座”的境界,而仅是“表达清楚、流畅”就已经很难。

学生们平时的作文语病连篇,写的招贴等错句。

错词十分常见。

大学毕业时,仍有不少毕业生“费尽心机”写出的“求职书”语句不通、内容凌乱。

而字里行间词不达意、滥用方言词、不合规范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来看,大学语文教育确实任重而道远。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是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文化的鉴赏力,而鉴赏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大学语文应勇担文学教育的重任

大学语文应勇担文学教育的重任

大学语文应勇担文学教育的重任20世纪末的一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和新世纪颁布的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使得中学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热点。

几年来,讨论中学文学教育的文章、实施文学教育的实验络绎不绝。

但笔者认为,尽管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压力的笼罩下,文学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那么何以完成文学教育的重任,笔者认为,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应承担这个重任。

一、大学语文是中学文学教育的延续现代时期,像清华、北大、西南联大等名校都开设过全校性的必修课“大一国文”,朱自清、闻一多等名家也都讲授过这门课。

到1978年,由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此后相当一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少量理工类大学开始设置此课。

到90年代中期,借“素质教育”之东风,大学语文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不仅开设此课,而且定为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二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

第二种功能与中学文学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目标是相契合的,是培养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延续。

并且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应主要发挥第二种功能,因为在多数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同时还开设有“写作”这一课程。

第一种功能可主要由“写作”来完成。

实践证明,大学语文“两手抓”,一是不好具体操作,二是互相制约,造成两方面效果都不明显。

“大学语文”应抓住文学教育这个重点,使学生在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逐步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二、大学语文进行文学教育的优势1.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虽然也有就业、考研的压力,但相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环境还是宽松的。

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大学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学习大学语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们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并分享一些学习大学语文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通过学习大量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扩展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方式,使我们的写作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我们可以磨砺我们的写作技巧,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这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交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思维能力学习大学语文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通过进行文本解读和阅读分析,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另外,语文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通过进行写作和创作活动,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

三、提升综合素养学习大学语文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不仅仅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人文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人性。

同时,语文课程也注重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享受美的感受,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四、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大学语文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都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其他类型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我们要注重写作实践,定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写作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语文角的讨论、参加写作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基本情况:《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

大学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工具性、思想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奠定大学生人文素养,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基础。

目的在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

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学会“何以做人”,理解“为何而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今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应该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使学生获取必需的语文实际运用技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以模块组合为教育框架,紧密配合专业课的学习。

为此,我们确定的高职语文教育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对大量名篇的精读及自读(1)、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2)、掌握相应的文学常识;(3)、掌握并运用有关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汲取名篇的精华。

2、能力目标通过大学语文课的学习(1)、具备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2)、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新时期的要求。

(3)、具备思维创造力、想像力和自学能力;这些,主要通过文化与科学的融会贯通,文理学科的知识渗透,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对名篇佳作的欣赏,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1)、塑造学生的高尚情趣、宽广情怀;(2)、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3)、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4)、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

具备这样的素质,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以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去对待和迎接现实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三、课程教学资源(一)教材:1、选用教材: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大学语文》大象出版社主编:王建庄2、教材特点:(1)、遵循学科的基本规律(2)、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3)、侧重人文教育功能(4)、创新编排体例(5)、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三)课程安排:本课程按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第一学年讲授。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作者:谭苏萧敏来源:《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年第06期摘要: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赖于教育。

在高校教育中,《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还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文章通过对当下《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试图找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大学语文;民族文化;传承;途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46-02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文化传承机制,而教育正是文化传承的最主要形式,曾有教育文化学家指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

”语文的本体构成是文化,文化教育理应是语文的重要教育内容和优良传统。

因此,在高校教育中,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注定要担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

一、编订校本教材,凸显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语文教材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构成,而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就是对文化的选择。

曹明海、陈秀春在《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中指出:“就语文新课程的内容选择取向来看,选择主体以文化的眼光,精选具有文化内涵与生命活力的课程内容,是语文新课程文化建构的重要使命。

”语文教材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教材的选编是完成这项重任的基本和有效途径。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部分和文本基础,也是语文教材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开发新课文的一大着力点就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倪文锦教授认为:教材编制的本质在于选择文化。

从总体看,我国近代以来的语文教材还是恪守民族文化为主的立场,民族文化始终是教材的主流。

但从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内容大致相同,极少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缺乏地域差异,以民族地区为例很难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因此,教材的编订在满足国家语文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要针对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既吸收主体民族文化和国外的先进文化,又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

辩论赛(大学语文该不该成为必修课反方一辩)

辩论赛(大学语文该不该成为必修课反方一辩)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是反方一辩,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大学语文应不应该成为必修课,我方的观点是:大学语文不应该成为必修课。

大学语文主要要求的是学生鉴赏欣赏能力的培养。

“应该”指大学生于情于理都应该学习语文。

必修课指大学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也就是说我们所讨论的东西是,在大学,对语文进行深度的学习,提升鉴赏能力是不是有必要。

我方反对将大学语文设成必修课的理由如下:1.从实效性而言,大学时间一般只有四年,在这短短四年的时间内我们不仅要完成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对语文的学习大多是走马观花,这对语文的学习无异于杯水车薪,舍本逐末,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甚至会影响我们在专业领域的发展。

而且语文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面1工具性2人文性3文化性。

语文的工具性在我们初高中的阶段已经完成。

已经足够我们理解在专业领域所遇到的问题。

人文性和文化性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且持久的阅读课外读物。

而将语文设成必修课会占有我们的时间,也就是说还会阻碍我们学习专业课程和语文。

其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语文不适于成为必修课,诚然当代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母语水平不足,但这一问题并非简简单单的大学语文必修化就可以解决的,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文学修养提升的关键需要大学生全心全意的热爱和学习,并非学校冷冰冰的限制和束缚,大学生的必修化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逆反效应,甚至最终会导致对大学语文的排斥,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而对那些真正对语文感兴趣的人来说,他们对语文的爱更多的不是课本而是阅读和写作。

其三,从社会现状来说,‘师资不稳,教材无序。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齐森华在采访中说,一些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由课时不够的教师担任。

无法保障师资的稳定,而且社会上的语文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连开设大学语文的基础都不满足。

我方反对语文成为必修课,不是否定语文的重要性。

相反的我们承认语文的重要性。

大学该不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辩论赛辩论问题及论据

大学该不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辩论赛辩论问题及论据

大学该不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辩论赛一、辩论问题:1、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语文是中国得精华吗?(如果对方答是:既然是精华,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继承发扬她?)2、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吗?为什么(学了12年的语文你就想放弃?这不违背你的观点吗?)3、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自己语文过关了吗?(你觉得自己语文很厉害了,不用学了?)4、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母语都没学好就放弃学你觉得合适吗5、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语文博大精深不应该终身学习吗?6、请问对方辩友你不觉得语文是中国博大精深得象征之一吗?7、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大学取消语文课程后应该加什么课程呢8、如今有些外国人语文比中国人还好,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还能很自豪取消语文课程吗?9、语文学浅不学精,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语文如何传承下去10、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取消大学语文课程会导致母语衰败吗语言,汉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不能因为要多点时间学外语而忘了我们的传统,我们首先是中国人。

二、相关论据1.“人文课程的缺乏,一是缺乏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二是忽略学生对文字使用的学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存在很大问题。

”车文荃举例,很多学生的论文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一整段下来一逗到底。

为了让理工科学生接受语文课,车文荃在调研之后还对传统的大学语文进行了“改良”。

2.大学更要强调一种人文精神,学习效果和作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这一点常被我们忽视了。

为什么大家重视英语,因为功利性非常强语言和文学,包括一些经典选段,对怎样去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有益。

快餐文化肯定不是经典。

”3.有专家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在本土难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文精神的缺失。

理科生要想成为顶尖人才,对本国语言的学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一是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学好各科课程的必要基础。

丢失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而一味地去学习其他专业,往往会得不偿失。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它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认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全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除上述两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均为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全国普通高校为继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设置本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中语文课程。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及职业发展服务。

1.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2.以素质为主体,以学生能力为中心。

3.围绕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导向。

4.开放课程体系,扩展教学空间。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掌握文字、语法、修辞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加强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感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较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语文是大学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部分。

在文学史方面,学生应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文学作品选读方面,学生应选择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写作方面,学生应注重培养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方面,学生应注重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能够自信地与人交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方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心得。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占总评成绩的60%。

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合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发适合本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等。

在利用这些资源时,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教学效果。

六、课程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本课程建议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大学语文应该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

大学语文应该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

语文”回大学必修课堂师资教材问题待解决2007年04月17日15:17:04 来源:中国教育报“在大学语文课上,我第一次看了很有趣的电影《有话好好说》,老师借助对这部影片语言的讲解,帮助我们加深对王蒙的《语言功能与陷阱》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让我觉得对汉语的掌握更深了。

”南开大学学生峻峰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任重道远。

去年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会议,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今年以来,不少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

“语文”两个字,又以矫健之姿,重新回到了高校的课堂上。

大学语文加入必修课行列曾有一名大学语文教师这样说:“跟外语相比,我们大学语文甘拜下风。

”有人说语文是“维系中华文化之链”,但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师竟抛出如此无奈之语,我国千百年来优秀文化的沿袭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中国语文课对我们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大一学生王小虎说,“以前大家很少注重自身在文学方面的积累与修养,但中国语文课一开,通过对古代作品的研读,我们不但学会了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所认识。

这门课对我们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我们受益匪浅。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课教师军钧认为,一个人是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重的,理工为主的高校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某种程度上理工科教育会忽视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基本的语言表达、交流与辨识方面存在缺陷。

而中国语文课恰能帮助学生在发展理性思维的同时,发展感性思维,使其思维方式更加完善。

大学语文这门新加入必修课行列的课程,在南开大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南开大学将知识性的课程容放在网上,让学生们自己写作、看材料,课堂上则采用灵活的手段对硬性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师资不稳教材无序尚待解决据了解,一些学校的大学语文正处于没落阶段,有的学校从原有的一学年100多节课缩减到停开此课程,有的学校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萎缩很厉害,从20多人缩减到不足5人。

大学语文成为学校必修课英语作文

大学语文成为学校必修课英语作文

大学语文成为学校必修课英语作文The Necessity of Making College Chinese a Compulsory CourseIn today's academic landscape, the inclusion of College Chinese as a compulsory cours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decisi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value we place on the language and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prepares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Firstly, College Chines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language is not just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it is also a carrier of profound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isdom. By mastering Chinese, students gain access to a vast trove of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works, which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enrich their spiritual lives.Moreover, College Chinese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an era of rapid globalization, it is easy to lose touch with one's own cultural roots. By studying Chinese,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nnect with their heritage and understand the role it plays in shaping their identity. This cultural awareness is crucial in build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Furthermore, College Chinese also enhances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ideas and concepts. Through analyzing texts and engaging in discussions, stud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formulate independent opinions.In conclusion, the decision to make College Chinese a compulsory course is a wise one. It not only prepares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their academic pursuits but also equips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tools to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As we move forward in the 21st century, let us cherish and celebrate the beauty and depth of our own language and culture.翻译:大学语文成为必修课的必要性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将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该不该学语文

大学该不该学语文
不过嘛,文理分科时我因为不喜欢女生太多的文科班所以选择了理科,现在上大学学的是纯理科——化学,虽然己的思维方式都变了,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当一个人什么事都用理科的方式思维,这个人也就会越来越没有感情了。
以前诗词随口就来,现在我写一首词还要翻书去查看格律~~以前看小说是很容易就感动得落泪,现在居然没有心情静下心来读书了。当我发现心中有痛苦要写笔记时,早已失却了从前飘逸洒脱的文风,笔下现出的只有小学生般的流水帐~~~
做为中国人,首先得把母语学好。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中国人就得排斥其他语言,只学语文。而是只有语文之后,才能为学外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时常听到要将鲁迅先生的文章退出高中教材,或者某一篇出自四大名著的文章从初中教材中被删。初中、高中都已经将中国文化的精髓“简而又简”,这样下去还能保证我们中国人能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吗,不能到最后外国人了解到的东西比我们了解的还要深。语文是我们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就算我们将来研究的是外国文化,我们用来组织理解的语言也都是来自中国的语文。总之,语文是师之先。记住要想在学业上有所作为,首先要学好语文,因为学习、工作、生活时时、处处需要语文。我们不应当在大学的时候为了专业的知识而抛弃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提倡大学应该学习语文。
2、从小学到高中,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习语文停留在应试阶段;而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学习的氛围相对宽松自由很多,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潜力,对汉语有真正更加深刻的理解。
3、语文不学也会退化的。
4、语文包含的内容太多,在生活中运用很多,而真正用的好的不见得多。
第二条:
不要让高考语文成为大众学习汉语的“最后的晚餐”,只是教材和老师的质量要过关才好!为什么不该开呢?
我们是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把中国优美的文学发展下去,正如英国人也要学英语一样,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把语文学下去。

语文应不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辩论稿

语文应不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辩论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国人民大学把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刺激到了一些人的神经,觉得英语都还是必修课,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怎么就成了选修课?说难听点,这不是数典忘宗吗?从必修到选修,大学语文教育退步了?我们对于语文的敏感,是骨子里带的。

每年的高考作文,是全民话题;高考分值提高到180分,家长乐不可支,潜意识里觉得语文比英语好考多了。

语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文化,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别的没怎么显现出来,功利心倒是看到不少。

按照人大的回应,汉语虽退出该校的必修课,但这并不等于学生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人大将单一的汉语教学,分解成了五大课程群,包括通识教育大讲堂、原着原典选读、公共艺术教育、包括文学、国学在内的全校课程开放,以及技能强化类课程,如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

人大要求,在这五类课程所开设的门数中,学生可以任意选修,但要求每个门类都必须选择。

例如,原有的大学语文归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成为该课程群37门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可以不选择“大学语文”,但必须选择其他的通识课程,修满4学分。

这哪里是怠慢语文教学?明明是扩大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把整个领域吃透。

几年大学,能了解汉语魅力,能把为我所用的部分掌握好,就已经足够。

人大把汉语课程分门别类,表面看是把对大一统的单一课程进行“肢解”,实际上为学生深造汉语,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余地。

比如某学生喜欢写作,那么该生完全可以以提升写作水平为目的,来选择写作周边的课程,至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丢到一边也没什么大不了。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全能型人才已经无法发挥特别耀眼的作用了。

大学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对课程进行修改,早已是院校转变教学理念的通常做法。

几年前,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也没听见强烈反对的声音,这次人大的动作激起反响,还是和人大属国字头院校有一定关系,激起了社会意识形态中固化、保守观念的波澜。

本科大学语文是不是必修课?

本科大学语文是不是必修课?

课程设置由高校根据本校特点及专业要求自行确定国家除了政治理论课要求统一设置外,文化基础课的设置是没有强行规定的大学阶段语文叫做大学语文,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和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三个部分.
大学语文一般是全校公共基础课,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

但是否设为必修就要看学校的要求了。

《大学语文》是为高校本科大学语文课程编写的教材,它充分研究了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文章选择上,特别注重与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有关的内容,尽可能适合大学生心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同济大学学生的必修课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我方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同济大学学生的必修课。

从个人层面来讲,语文教育不仅能提升个人的语文能力,也能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

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

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种能力。

出色的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能力是大部分优秀的现代人才所应当具备的。

当代大学语文教育,也正是立足社会实际需要,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我们不排除,个别语文能力较差者也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是,从社会的整体层面来看,它依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个人素质。

同时,大学语文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从学校层面来看,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这就注定了它所培养的不是普通的应用型人才,而是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知识全面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语文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一环,当然是我校教育中所不能缺失的。

而且,同济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学好,用好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正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

从国家民族的层面看,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就孕育在其中,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发展的媒介。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固然是必要的,但更好的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也是同样重要的。

一个民族的强盛是物质财富的繁荣,更是精神文化的繁荣,如果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都不能学好,用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那么民族文化的繁荣,又从何而来呢?
最后,我方认为,同济大学开设语文必修课不仅是应该的,更是必须的,这是个人,学校和国家的必然需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