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一)试题库四、名词解释:(30题)1、俄林波斯神统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话系统,因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而得名。
其中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特米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2、荷马史诗古代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称为“史诗”,它是在神话的基础上,由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敷衍而成。
希腊文学中的两大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据说由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虽挂在荷马名下,而实属口传文学,应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由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吟诗人共同创作的。
作为古代史诗的典范之作,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集体意识的结晶。
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就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建构过程。
3、《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该剧主要通过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因而被称为是典型的“命运悲剧”;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精妙的结构上,亚里斯多德将它尊为悲剧的典范。
4、《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
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
《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
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5、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6、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为封建教会服务的正统文学,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
外国文学史必考简答答题、论述题
第一单元1、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
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主要特点:①以艺术的方式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的本质和面貌。
②神人同形,神高度人格化③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和奋斗精神④生动活泼、清新质朴、充满乐观精神。
3、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析其主要思想和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答:基本内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昂纪》写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情。
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奥德修纪》写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海上十年历险和归家夫妻团聚的故事。
主要思想:以人为主,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
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主要人物形象:①阿基琉斯:勇敢,义气,固执,任性,氏族英雄身上的个人意识。
②奥德修斯:有心计,善于克制自己,狡猾,心狠手辣。
4、荷马史诗有什么艺术特色?答:1)创造了“英雄史诗“的形式:以英雄人物为中心,规模宏大,风格崇高。
外国文学史 上部分 重要简答论述题汇总
1、但丁的《神曲》的思想内容:1、《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寓言性的总结。
2、《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教会的倾向。
3、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的萌芽。
2、《神曲》的艺术特色: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3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
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3、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
“三一律”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4、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民展,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理性,给予知识和光明。
当时的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种社会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5、“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
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就是“浮士德精神”。
精神的体现。
6、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情、想象力、超自然的元素和对自然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以表达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为目标,作品常常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反映社会不公、现实的矛盾。
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品追求呈现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与不平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三、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和象征性的语言,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
这种文学运动对诗歌和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灵魂的深层含义。
法国诗人马拉美和比利时诗人梅兹尼克夫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四、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颠覆和创新,拒绝叙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写作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致力于探索个体意识、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质疑和冲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限制,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声性,以模仿、拼贴和戏仿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以及对大希汀崇拜、权力与认同的分析。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
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7、简述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塑造的是代表整个氏族的英雄人物,在这些形象中概括了全氏族的力量、智慧和理想。
这些英雄都是神与人之子,是被神化了的人,被奉为神的人。
在思想内容上,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希腊社会的世俗生活和希腊人的意志愿望。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
他们不但具有人的性格和形象,还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世俗化色彩极浓。
希腊神话还体现出浓郁的人本色彩,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
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夸张,又有现实描写,表现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
8、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
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3、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4、忏悔的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运动,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
它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主义,追求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自由和灵性的体验。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远离理性与现实主义,追求非寻常的、超凡脱俗的主题和形式。
浪漫主义的出现是对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反叛。
它鼓励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力,并关注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有约翰·凯茵斯、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等。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流行的一种思潮。
它寻求以客观、真实和详尽的方式反映社会、人性和现实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性和透明度,呈现人们的普通生活、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
现实主义的兴起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应,它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描绘社会和人类行为。
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托马斯·哈代等。
三、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文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将现实主义的观点推向极端,更为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自然主义文学关注人类欲望、本能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它认为人类和社会是受自然力量影响的产物。
自然主义作品通常描述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和悲惨命运。
代表性的自然主义作家有埃米尔·左拉、斯蒂芬·克莱恩、西奥多·德莱塞等。
四、意识流小说(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采用了内心意识和思维的连续流动方式来呈现故事和人物。
这种写作手法试图模仿人的心灵活动,并通过无序的、自由联想的语言结构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小说强调个体心理的复杂性和混乱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客观描述方式。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五、综述题1、《尤利西斯》艺术特色。
答:⑴《尤利西斯》标志着乔伊斯意识流动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
整个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
作者使用交错型的意识流,互相交织,体现三个人物的复杂思想变化过程。
⑵《尤利西斯》的特点还表现在作者对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上。
⑶《尤利西斯》还运用了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⑷《尤利西斯》集多种文体之集大成,还运用多种语言,独创一些词汇。
⑸《尤利西斯》的结构很奇特。
作者试图通过各章的不同重点各自构成一个整体,然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整体。
2、比较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各种以悖逆传统文学为共同特点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⑴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看,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特征。
反对用理性来认识事物,主张靠一种直觉。
现代主义作家热衷于潜意识、性本能、梦境幻觉、自动写作,意识流方式展示内心心理。
⑵从文艺表现的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人性异化,非人化现象。
⑶从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主义作家都要反映现实描写社会,但具体表现不一样。
如传统的作家,批判人性丑恶、金钱的罪恶。
现代主义作家从个人角度、从局外人身份,对社会作笼统的攻击,给人以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同时又是对社会的全盘否定。
⑷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论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注重表现。
二、是主体客体化。
而传统文学强调,文学要再现和模仿生活。
⑸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创造,追求形式主义倾向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反传统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段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教会文学: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多取材于《圣经》,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2.奥涅金: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出身贵族,受西欧进步思想的影响,厌恶上流社会,但又无所作为。
3.“威塞克斯小说”: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4.“战壕真实派”:苏联50年代中期一批真实描写战地生活作家的特称,代表作家邦达列夫等,其创作尽力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
5.俳句:日本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每首俳句共17个音,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代表诗人松尾芭蕉。
1.简述希腊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2.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梅尼特医生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形象;(2)因揭发厄佛里蒙地侯爵的罪行被关进巴士底狱;(3)出狱后,成为仁爱与宽恕的化身。
3.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1)展示了平安时期宫廷贵族错综复杂的斗争;(2)反映出平安时期上层贵族政治上的腐朽,精神上的堕落;(3)揭示出整个平安贵族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
1.试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特征: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②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2)艺术特征:①强调客观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真实。
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论述《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气势雄浑的史诗性质;(2)塑造人物形象极其成功;(3)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描绘复杂而细微的心理变化;(4)始终把人物置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背景之中进行描写。
1.市民文学:11世纪随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大多是民间创作,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外国文学史历年试题问答及论述答案
33.狂飙突进运动(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4.荒诞派戏剧(1)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后流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3)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和阿尔比等。
35.俳句(1)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形式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由“五、七、五”句式共17个音组成,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四、简答题36.简要说明《伪君子》中答尔丢夫这一宗教伪善者的欺骗性与危害性.(1)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
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
(2)恶行败露时,立刻露出狰狞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图臵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者与法律、宗教、官府、宫廷联系密切,是伪善社会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37.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毁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的悲剧:资本主义大工业侵入宗法制乡村,宗法制农民纷纷破产,道德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产生了混乱。
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的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38.简析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深刻内涵。
(1)“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莫测高深;(2)作为一条军规,它是强制性的;它运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在似是而非中包藏着祸心;(3)它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是现代西方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简答题一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体现出现世的、世俗的乐观的气质。
同时他们又相信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很大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作品还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征。
③古希腊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具有独创性。
后世西方文学的几乎所有样式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①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公社瓦解,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和寓言;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的奴隶制兴盛时期,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是悲剧、喜剧和文学理论;③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马其顿控制,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这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本土文学进入衰落阶段。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①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②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
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二)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二)简答论述题知识点43、答尔丢夫形象答尔丢夫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主人公。
他是17 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
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人们从生活中的宗教界人士以及冒险家身上不难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44、弥尔顿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
《失乐园》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
是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纪》,全诗共 12 卷,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这就是撒旦。
作为清教徒,诗人违背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把上帝写成一个专横的暴君,而把反叛上帝的天使撒旦的形象放在中心,刻画得有声有色。
诗人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
其一,他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反抗折上帝的权威。
这个长着翅膀、背负巨盾、手握长矛的大汉,果断坚毅、满怀仇恨,他率领众天使与残暴的上帝交战,以打乱上界的秩序。
败北后被打入地狱,忍受着瘴气与烈火的熏灼,但撒旦及其同伴并未屈服。
在地狱中,他团结同伴,自立为王,准备继续同神的权威作斗争。
借助这一形象,诗人反映出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
其二,他骄矜自大,为非作歹,这也是他成为堕落天使的重要原因。
他看到人类始祖生活得幸福,就想袭击他们生活的乐园,把他们从上帝的手中夺走,使之屈从于自己的势力之下。
他的好战,又使他的暴虐性子不断发作。
他在四周散布死亡,致人于毁灭,以期自己成为新世界的主宰。
外国文学史(技术总结)简答和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的一般套路(套路是参考,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考察范围:一、重要作品(1)人物形象(人物悲剧的成因)(2)主题思想(主题意蕴、思想价值)(3)艺术特征(艺术特色、艺术成就)二、文学思潮与流派(1)概念(2)基本特征试题分布:(1)简答题共 3 题,有 1 道题考东方文学(2)论述题共 2 道题,只考察西方文学温馨提醒:分点作答,不要重复讲一点。
技术总结:(一)如何作品里的作答人物形象?一般公式:身份+性格特点+塑造的意义(二)如何作品主题思想?1、结合(回忆)作品的故事内容。
2、写出作者表达出的感情(批判、赞扬、反思等等)。
3、分点作答,不要反复说一点。
(三)如何作答作品的艺术特征?1、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人物众多、性格单一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象征、排比、烘托、夸张、讽刺等手法。
3、结构形式:框型结构、线索(单线、双线、穿针引线的人物)、伏笔、矛盾集中。
4、语言特色:幽默讽刺、清丽优美、婉而多讽、抒情性强等。
5、表现手法: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等。
6、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情节淡化散文化等。
各时期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1、古典主义作品:遵从“三一律”,人物性格扁平、单一,矛盾集中,结构严谨等。
2、浪漫主义作品:(1)诗歌:主观性强、抒情性浓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移情等手法等。
(2)小说:情节夸张、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对比强烈等。
3、现实主义作品: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人物性格鲜明、注重细节真实、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心理描写突出、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相对应等。
4、现代主义作品:反情节反逻辑、幻想、神话、荒诞的故事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不注重故事情节发展等。
教材上一些重要作品的艺术特点归纳1、《伪君子》:“三一律”、人物性格概念化。
2、《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
3、《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抒情色彩。
4、《人间喜剧》:“人物再现法”。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3、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4、忏悔的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外国文学史解答,论述题
一、单选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2.《诗艺》的作者是贺拉斯。
3.最有名的骑士抒情诗是《破晓歌》。
4.龙沙属于七星诗社。
5.“英国诗歌之父”是乔叟。
6.弥尔顿的诗剧《力士参孙》取材于《圣经·旧约》。
7.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布瓦罗(洛)。
8.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开创了讽刺传统。
9.“种我们自己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出自小说《老实人》。
10.英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流派是湖畔派。
11.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勃洛摩夫,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
12.19世纪英国宪章派诗歌属于无产阶级文学。
13.马克·吐温后期的创作由幽默客观转向悲观嘲讽,主要体现在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14.意识流小说的先驱者是普鲁斯特。
15.“他人就是地狱”这句名言出自萨特的剧作《禁闭》。
16.现代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反传统和非理性。
17.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左拉。
18.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19.《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它开篇写的是阿克琉斯的愤怒。
20.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21.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满足权欲和野心。
2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人文主义文学。
23.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通篇贯穿的主线是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24.莫里哀的《吝啬鬼》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是爱钱,要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丧失人性。
25.拉辛的代表作《安德罗马克》中的主要人物,除同名主人公外,其余大多都是被情欲淹没理智的反面人物。
26.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肯定创造和劳动的名句是“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27.华盛顿·欧文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大部分内容写的是英国故事。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1.米里哀教皇博爱主义的化身。
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
2.冉阿让被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
3.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
4.兴办福利,改善社会风气。
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张扬的具体体现,描写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悲惨世界。
老师所讲:①作品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指出资产阶级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只会造成重复犯罪,人道主义高于资产阶级法律。
③作者是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斗争精神。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作者以他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二,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得伐石太太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成为杀人成性的刽子身、“吃人鬼”。
三,作者还写了一大群杀气腾腾的凶汉拿着带血的刀斧在一块磨石上磨刀霍霍的情景,以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
狄更斯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
四,狄更斯反对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
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
五,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一方面又认为行为过火。
简述《巴黎圣母院》一书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和优美。
”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便好。
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如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却表现出正义、勇敢、真诚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论述题
如何理解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集合于一身。
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
他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处处歪离现实,行为荒诞。
他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城堡、苦役犯当受害的骑士,把羊群当军队……他的荒唐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害人累己。
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裂,被看作是“主观主义”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
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尚的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
清醒时,他还是一位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他的行侠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又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
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和艺术特色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 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 首十四行诗。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590~1600;1601~1607;1608~1612)早期的主要成就是历史剧和喜剧、诗歌。
作品的主题是友谊、爱情,风格明朗乐观。
代表作是《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
中期主要成就是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其作品主要对社会黑暗进行揭露、批判,描写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风格悲愤沉郁。
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晚期以写传奇剧为主。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思想性深刻,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
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
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
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作品中特有的形象。
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为了个人的自由和爱情幸福,独自一人向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
他们都有忧郁、孤独的情绪而傲世离群。
他们孤军奋战地进行个人反抗,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这些人物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性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此外,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
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
作者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当时的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真实地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
剧本提出了有关政治、伦理道德、婚姻、妇女、教育、宗教、法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欺诈、自私自利等败行劣迹,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目的是引起人民的注意,进行社会改革,带有改良主义色彩。
代表作品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流派。
在创作上,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和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又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主张照相式的记录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理学和遗传学规律解释人和社会生活。
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左拉,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和德国的霍普特曼等。
复调小说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的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
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发现了“复调现象”,这是相对于巴赫金称之为“单调”的样式而言的。
在“单调”样式中,作家以一种很肯定的观点来演绎故事,其观念左右着作品故事的进程直到结局。
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却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作家始终未提供给读者一种肯定的结论。
巴赫金认为陀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复调型的艺术思维”。
简答题拜伦式英雄的特征“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其《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恰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由于这些人物鲜明地表现了拜伦的性格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
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反抗、孤傲、浪漫。
拜伦式英雄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
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
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一方面,他们热爱自由,追求自由,倡导人类的公平和平等,同情人民的独立革命斗争,蔑视专制,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是自由、平等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拜伦式英雄”是19世纪初欧洲处于“神圣同盟”黑暗统治之下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对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追求也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
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多余人”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中,后来被俄罗斯文学界和批评界用来称谓具有类似奥涅金的性格气质和历史命运的那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
“多余人”之多余是指贵族知识分子相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他们具有思考能力,智慧过人,但却无法脱离他们委身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并采取行动,或者,按照赫尔岑所说,他在其安身立命的环境中时“多余的人”,他并不具有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的性格的必要力量,他们收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善于独立思考,对社会、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试图发现生活的真理和寻找内心的和谐与自由,但是屡屡受挫,以至于无法适应现实生活而被现实生活拒之门外。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形象,出现在当时诸多优秀作家的代表作中。
虽然“多余人”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中,但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在奥涅金身上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而这一类人物形象也在文学家的笔下越来越丰满。
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塑造的“当代英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等,“多余人”的形象逐渐变得鲜明和丰满。
尽管这些俄国作家笔下的多余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个性气质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代表,空有抱负却没有用武之地,这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相似性使他们构成了现实主义文学不朽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人间喜剧》19世纪法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91部小说的总称。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作者采用分类整理法和人物再现法将这些作品联结成一个整体。
具体将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六大场景,是这部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内容最丰富。
这些作品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真实和风俗人情,再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新的社会罪恶,成为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从而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其中主要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等。
1、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法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的90多部作品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巴尔扎克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发,把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又分为六个场景,即“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此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历史且全面的描写了现实。
2、人物再现法: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方法之一,即让同一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多部小说联系起来,才反映出这一人物性格的全貌。
人物的这种反复出现也使他们生活的不同阶段和侧面得以展现,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整体。
据统计《人间喜剧》大约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约有四百多个人物多次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
人物再现法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这一宏伟艺术大厦的内在联系,深化了《人间喜剧》的主题。
《巴黎圣母院》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的?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了滑稽丑怪同崇高优美相对照的美学原则,特别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对照,反差鲜明,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人物之间的对照。
作品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达是作者着意刻画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形象。
围绕她的四个男性人物,即克洛德、法比、加西莫多和甘果瓦,表现出了对于她的四种不同性质的爱,从而与她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爱斯梅哈达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善的化身,克洛德却是“阴森可怕的人”,是恶的代表,两者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
爱斯梅哈达对法比的爱情忠贞不渝,而法比却不过是逢场作戏,两者形成高尚与卑劣的对照。
爱斯梅哈达在甘果瓦误入“怪厅”时,为救他而与之结成夫妻,可谓义重如山;甘果瓦在少女身陷绝境时,却不惜与克洛德合谋,助纣为虐。
爱斯梅哈达与加西莫多同是孤儿,但一个奇美绝伦,一个奇丑无比,形成鲜明对照。
这样的对照描写起到了展示并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与本质的作用。
(2)人物自身的对照。
作品中的人物仪表外貌与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西莫多的外表丑显示出他的心灵美好,道德的高尚;克洛德表面的道貌岸然反衬出他内心的空虚、冷酷与凶恶;法比英俊的外表映照出他趣味的低下,心灵的丑陋。
人物的性格特征正是在对照中得到突出与加强。
(3)另外,人物行为前后也有不同的对照。
比如,加西莫多起初劫持少女,凶恶愚玩,后来却去劫法场,并精心护卫爱斯梅哈达,如此又突出了少女的美、少女的仁爱之心,及其对改变加西莫多心灵的巨大作用。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把当代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在创作中力求准确反映人物和社会的具体特点。
“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几乎是所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共同口号。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现实主义作家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