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论述题分析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于连的形象分析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人物。

(1) 青年个人奋斗典型:①有平等的要求和出人头地的愿望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孤傲反抗的性格③采用“个人主义”的斗争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学习,从木匠之子到家庭教师到神学院教师再到侯爵秘书,努力谋求个人幸福。

(二)主体世界的对立与冲撞(矛盾性格):《红与黑》真实地展现了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心理演变历史,这5年也是他人格中两种自我的相互压制与抗争的过程。

①既有反抗又有妥协:他短暂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的一生。

他反抗命运,但在谋求个人幸福时多次妥协:勤奋研习神学,向贵族阶级低头。

而法庭上的演说,拒绝乞求赦免,是回归反抗性的体现。

②既自尊又自卑:初出茅庐的于连胆怯、敏感、腼腆,却怀着要出人头地的雄心。

如:为了考验自己的勇气,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臂,战胜了“自卑”心理;他有才,对《圣经》倒背如流,常以此来获得优越感,自尊和高傲压制了他的自卑心理。

③既真诚又虚伪: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是“心坎里的爱”,在狱中想的还是德·瑞那夫人,在谢朗神父的慷慨大度面前哭泣等,可以看出他的真诚。

他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心里只有拿破仑却勤奋地研究神学,不接受好友富凯的发财方式只为证明自己的才干等,又体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④既勇敢又怯懦:他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德·瑞那夫人,法庭演说等都是他勇敢的表现。

但他崇拜拿破仑是偷偷的,与夫人的感情败露便逃避进入神学院,在此,他又是怯懦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情节、场景的对照1、 情节的对照:①两个王国:路易十一封建王朝之下,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黎高墙环绕,人民怨声载道”。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原创版】目录一、外国文学史的概念与意义二、外国文学史中人文精神的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2.中世纪时期3.文艺复兴时期4.17 世纪至 18 世纪5.19 世纪至 20 世纪三、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背景2.哲学思想变化3.科技进步与文化交流四、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的启示正文外国文学史是指从古至今外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它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记录了人类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研究外国文学史不仅有助于了解各国文化的特点,也能为我国文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借鉴。

其中,人文精神的发展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人文精神的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启示三个方面对外国文学史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外国文学史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人文精神起源于对神和自然的崇拜,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等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成为主导,文学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人文精神相对压抑。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但仍受宗教观念的束缚。

17 世纪至 18 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倡理性、自由、平等。

19 世纪至 20 世纪,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兴起,人文精神日益丰富多样。

其次,分析影响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的因素。

首先,社会政治背景是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人文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哲学思想变化也对人文精神产生影响。

例如,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19 世纪的唯物主义等都促使人文精神发展。

最后,科技进步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发展。

最后,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应该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同时,我们要善于借鉴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外国文学史是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载体,了解外国文学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1.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

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

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

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客观) 2.分析答尔丢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1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

如:“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

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

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

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3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外国文学史下册论述题樱桃园

外国文学史下册论述题樱桃园

外国文学史下册论述题樱桃园安东·巴市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祖父是赋身农奴。

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一、精彩点评赋予《樱桃园》中的罗巴辛以夏里亚宾的豪放,赋予年轻的安尼雅以叶尔莫洛娃的热情,并让前者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砍掉衰朽的东西,而让同彼得·特罗菲莫夫一起预感到新时代即将来临的年轻姑娘向全世界喊道:“新生活万岁!”那你就会明白,《樱桃园》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亲的、同时代人的剧本,契诃夫的声音在其中有力地、令人激动地鸣响着,因为他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的。

二、评论文章《预见未来》节选1982年,莫斯科出版《樱桃园》的一个版本时,B.波格丹诺夫写了序言《预见未来》。

在该文中,他对《樱桃园》的内涵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俄罗斯生活的非正常秋序,导致了人们的不幸。

《樱桃园》的人物处于“生活柠误”的压力之中,他们既非天使,又非恶魔。

契词夫竭力表明,人们的不幸和社会困顿,具有比“恶棍的主动行为”要深刻得多的原因。

离开历史舞台的主人与进入它的主人之间的矛盾固然加剧、激化了俄罗斯生活的戏剧性,但是契词夫认为,基本的邪恶在另一方面,在于俄罗斯生活的非正常的秩序,在于社会、精神、日常生活关系的无处不在的非组织性。

比如,造成科罗列夫(《现实中一幕》)不幸的不仅有工人,还有厂主,甚至还有开始就出现的不可理喻的神秘的东西。

他甚至想到了“红眼晴魔怪”“哄骗所有人的魔鬼”。

最后他得出了结论:在人们之间有一种“隔阁”“逻辑悖谬”。

《契词夫《樱桃园)中的语言行为》节译一般的批评家认为,契词夫的戏剧缺乏戏剧冲突,共对话也缺之逻辑性。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外国文学史的概念与意义二、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1.古希腊罗马神话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3.18 世纪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4.19 世纪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5.20 世纪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三、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一、外国文学史的概念与意义外国文学史是指除我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各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它包含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地域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研究外国文学史不仅有助于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也能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比较视角。

二、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1.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神话中的诸神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他们既有神性,又有人性,反映了古希腊罗马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探索。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个性解放、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丁的《神曲》等都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人性的觉醒。

3.18 世纪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18 世纪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主张用理性的光辉照亮世界,反对迷信和偏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伏尔泰的《哲学书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都倡导理性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19 世纪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19 世纪浪漫主义强调情感、自然和个性,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的反叛。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5.20 世纪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征,体现了现代人对世界的多元化认知。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卡夫卡的《变形记》等都展示了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拓展了文学的边界。

三、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影响与启示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人文精神。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摘要:
一、外国文学史的概述
二、外国文学史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1.古希腊时期
2.文艺复兴时期
3.启蒙运动时期
4.浪漫主义时期
5.现代主义时期
三、外国文学史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正文:
外国文学史是对外国文学发展过程的研究,它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其中,人文精神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发展。

首先,古希腊时期是外国文学史中人文精神发展的起点。

在古希腊,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人类自由、尊严和理性的强调上。

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描绘了人类的英勇和智慧,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尊严。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精神在外国文学史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如《神曲》和《哈姆雷特》,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理性,倡导人性的解放。

接着,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论自由》和《社会契约论》,强调了人的理性和自由,提出了人权观念。

然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新的解读。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唐吉诃德》和《呼啸山庄》,强调了人的感性和个性,描绘了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最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荒原》和《局外人》,强调了人的异化和孤独,反映了人类对自我存在的质疑。

总的来说,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自身价值的重要视角。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名解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名解
7.简述《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答:①在艺术上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情节集中单纯,发生在奥尔恭家中,利用室内环境构成了关键性的情节。
②《伪君子》也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伪善的性格。
③全剧的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第一、二幕,答丢夫不出场,通过其他人物的活动侧面介绍答丢夫的性格,为他的上场作好准备。第三、四幕正面揭发答丢夫伪善的罪恶用心。第五幕进一步揭示他的凶恶目的和危害性。
④戏剧冲突本身也带有许多悲剧性的因素。答丢夫的伪善造成的后果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因素足以显示伪善者的掠夺本性,增强了作品的战斗力。
8.简析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答:①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②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9.什么是感伤主义?
答:感伤主义首先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名称从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来。感伤主义作家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因而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在作品中批评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力图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感伤主义作家注意描写平民形象,而且创造了日记体、游记体等新小说形式,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新因素。
答:莫里哀在《伪君子》中揭露答丢夫这个骗子的罪恶用心和严重危害。答丢夫是一个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的骗子,他内心卑劣、心狠手辣,却能言善辩,巧于应付。他利用伪善手段混入奥尔恭的家,目的是骗取恩人的妻女,霸占他人的财产,将自己的卑鄙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他能面临绝境而脱身,进而嫁祸于人,等到一切败露不能再骗人时,他欲置恩人于死地。
14. 简述19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答:在文学方面,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古希腊以来文学的优良传统。①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这和浪漫主义作家通过主观折射来反映社会不同。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高尔基认为“这个流派的特征是它那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称它为批判的现实主义。③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是西欧文学在思想上的重要特征。它宣传抽象的人类爱和改良主义。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恩格斯在总结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提出“除细节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标准。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1、试比较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的悲剧(23--2965--68)答案:两大悲剧都是悲剧,但在其产生、形成,取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各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者主要是一个是命运悲剧,一个属于性格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神话传说,取材于神话传说,将各种传说中的神神话,形成了古希腊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悲剧产生于17世纪初,取材于英国现实社会,作品形式由历史剧转为悲剧;另外,两个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塑造各不相同,如普罗米修斯是一种伟大的形象,他与宙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家把这一斗争提高关系人类命运的高度,歌颂了他为人类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而哈姆雷特在剧中性格不是很完美,有着崇高的理想却事与愿违,在与剧中人物的对照中映衬出其性格特点。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

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

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惨痛的变故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

在戏剧情节方面,莎士比亚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

莎士比亚擅长于把幻想与现实统一起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情节线索开展戏剧冲突,展现出既是现实主义、又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生气勃勃的戏剧。

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

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

《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

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

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

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

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

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喜剧、历史著作、散文和文艺理论。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的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

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4、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

综合论述题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

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

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

“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第一次愤怒,是出于正义与阿伽门农争吵,并为了部落利益将自己的女奴交给阿伽门农,但未能消气怒而退出战场。

第二次愤怒是在自己的好友帕克洛特罗斯阵亡后,希腊联军也到了危急关头,阿喀琉斯一方面为朋友悲痛,另一方面也出于大局利益,摈弃前嫌,重新回到战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转败为胜。

阿喀琉斯的性格比较丰富,除了上述特点,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

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

在海上漂泊期间,凭着他的无穷智慧,闯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漂泊中不但有艰险,而且还有荣华富贵、美女的诱,惑,但都动摇不了他一心返乡的决心。

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假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在设计杀死那些求婚者之后,又将不忠于他的奴隶割耳削鼻以泄私愤。

另外,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

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

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1.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是卡夫卡小说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疑是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卡夫卡通过精细的描写却使这一荒诞的情节显得真是可信。

这取决于卡夫卡的细部的写实原则和艺术手法。

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作品虚实交融,人虫合—,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有时显示离奇的梦幻。

人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一方面有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逐渐具有了虫性。

读来看似荒谬离奇,但在异化社会中,人丧失谋生能力,被社会遗弃,无异于一只甲虫,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揭示。

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最初的反应尚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炒他的鱿鱼。

他像平常一样,想着他的工作,想去赶车。

他形变心不变,虫形人心,时时还在关心家人,为自己不能上班赚钱造成家境贫困而内疚。

这一切使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诞性,情节虚幻怪异。

但对荒诞事件描述的细节,人物内心心理的表述,却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

家人从希望他好起来到完全失望;从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残忍无情地置他于死地,这一切都通过格里高尔的感受与心理活动,描绘了一幅现实的家庭生活图景。

细细品位,便觉真实无比。

卡夫卡将荒诞不经的事件安置在极为平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同时又以极为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内容去进一步展示荒诞不经事件的全过程。

《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

社会现实是一个使人异化的存在,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

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

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 试论《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答:①小说具有精细而富于特征的环境描写。注重物质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反映时代风貌,与人物性格的发展紧密联系。围绕拉斯蒂涅来往于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院子这两个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拉斯蒂涅在两个引路人的唆使之下,完成了他野心家的性格发展。
从整部作品来看,于连的反抗虽然受自由思想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他反对等级压制,谋求个人出路,有时也不免有正义感,但他从不是革命者,他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不要求推翻封建王朝,所以玛特儿说:“他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罢了”他憎恶贵族和教士的虚伪和卑鄙,但是双羡慕他们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他要飞黄腾达,但生不逢时,不得不屈从封建势力,这样形成他又反抗又妥协,又热情又虚伪的矛盾性格,而他的反抗和妥协都出于个人动机。当他受压时他的反抗性就占上风,当他认为对自己向上爬有利,或统治阶级肯抬举他时,他就妥协投降了。于连的形象反映了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妥协的动摇态度。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正如司汤达指出的,当时“法国有二十万个于连”,司汤达通过于连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风尚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表现也反封建的主题。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试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答:《红与黑》写查理十世统治时期,平民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故事,于连是法国外省一个木匠的小儿子,从小就崇拜拿破仑,不满自己低微的社会地位,一心想飞黄腾达,而最终出人头地的希望没能实现却走上了断头台的悲剧人生。
·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对比之中,显示出哈姆莱特的远大志向和坚定意志。
·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也可以用来交代一些情节,推动剧情发展。哈姆莱特的独白有六次之多,这些独白安排在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从而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了解他的思想性格发展的脉络。

外国文学史(精华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精华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密押70题一、古希腊的文学特征1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二、《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史诗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证明了罗马人是神的后裔,颂扬了帝国的神圣和先王建国的艰辛,通过他游地狱的情节歌颂了凯撒和屋大维的功绩,肯定了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使命,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整体布局和结构安排上模仿《荷马史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重复·对比的手法,具有乐观勇武,严肃而哀婉的艺术风格,音律谨严,语言简练,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成就。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作品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经济、家庭生活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四、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特点古希腊的悲剧内容丰富,主题严肃,具有相当的哲理深度。

虽然带有浓厚的命运观念或迷信色彩,但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

古希腊的喜剧多为社会问题剧和政治讽刺剧,情节荒诞离奇,风格幽默滑稽,人物形象及台词动作夸张粗俗,表演形式轻松,却表达了严肃的主题。

五、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中古文学突出的特征是宗教色彩、民间文学色彩和开创性,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文化的精神,肯定现实生活,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

中古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象征、寓意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动物故事等流行一时。

六、神曲的艺术特色1构思严谨,结构完整,2象征手法,3虚构与写实结合,4人物形象丰富多彩,5俗语写作七、《巨人传》巨人的形象卡冈都亚爱好和平爱护民众,当国土遭到外侵时,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

他还表现出了宗教权威的蔑视。

庞大固埃,对世界充满好奇,努力探索各种奥秘,他游历各地的动机就是要了解自然万物,探寻真理。

八、《堂吉柯德》的主题小说通过堂吉柯德三次闲暇冒险的经历,巧妙的将资本主义刚刚兴起阶段的西班牙社会纳入读者的视野,作者以史诗般的手笔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广阔生活画面,作家在此借唐吉柯德貌似空幻巫师的梦想与苦难中的西班牙社会进行鲜明对照,突出了现实的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题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思想特征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得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得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得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得黑暗,同情下层人民得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得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得命运与前途得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艺术特征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得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得关系得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得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就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她们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得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得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得整体得、本质得、真实得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得真实性,具有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她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得悲剧命运得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得不满与抗议。

对社会得批判,就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得,思想武器就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就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发源地。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得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得较量。

作为中小资产阶级得作家们,亲眼瞧到这场尖锐残酷得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得热情与后来得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与没落青年得郁郁不得志。

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得矛盾,揭露金钱得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与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得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得广度与深度上更进一步。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doc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doc

外国文学史下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简答、论述题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1、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判性、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暴露性、改良性。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表达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想武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不同点:2、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 50 年代,法国经历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反复的较量。

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亲眼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倾向。

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受到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

所以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的异同。

与贵相同点: 19 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

《外国文学史》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解析

《外国文学史》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解析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分析论述题1.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文学发展的异同。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文学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

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他用意大利语写成的抒情诗集是《歌集》,主要歌咏对劳拉的爱情,表现了以现世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诗为主,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薄迦丘的杰作是《十日谈》。

该作勇敢地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挑战。

作品反映意大利社会的现实,多以爱情为主题,大胆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热爱现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15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曾一度繁荣,但总的成就不如早期。

法国: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

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西班牙:西班牙从15世纪末走向统一,但强盛时期非常短暂,16世纪中叶以后便开始衰落。

因此,资本主义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文主义文学出现较晚。

此前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直到16世纪、17世纪间,人文主义文学才带来了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

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是塞万提斯。

这一时期的戏剧得到了繁荣。

维加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代表作为《羊泉村》,描绘了1476年羊泉村人民反抗领主压迫的史实。

英国: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

最早的作家是乔叟。

在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影响下,他的诗作显示出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

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受薄迦丘《十日谈》影响,较全面地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的腐败无耻,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以下是论述方式:
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从古代到现代逐渐发展演变。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兴起展示了人文主义的初步形式。

希腊的史诗、哲学和戏剧以及罗马的演讲、历史和修辞都强调人类的尊严、智慧和道德,提倡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在人文精神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主要以信仰为核心,但它也强调人类的罪与赎和个体的灵魂救赎,展现了人类困境下的尊严和希望。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迅速兴起,成为塑造欧洲文学的重要力量。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严,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和才能,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热衷,并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念。

启蒙时期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科学、人权和个体的自由,批判封建主义和迷信,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理念。

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对权威的质疑和对人类理性的信仰。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则对人文精神进行了重新审视。

浪漫主义作家强调情感、想象和个体的自由,并表达了对自然、爱情、艺术和革命的热情,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现代主义文学则在20世纪初为人文精神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代主义作家对现代社会的冷漠、心灵的孤独和存在的无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在技巧和实验性的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

总的来说,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发展表现为对人类尊严、人类权利和个体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个体的情感、理性和创造力的重视。

它不仅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对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国文学史结合浪漫主义分析诗歌的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结合浪漫主义分析诗歌的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结合浪漫主义分析诗歌的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与外国文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尤其在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结合浪漫主义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论述。

1. 浪漫主义背景下的诗歌审美:浪漫主义思潮追求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丰富性,强调想象力和感性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看到浪漫主义对自然、爱情、人生等主题的热衷,并且运用形象化、感官化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诗人的情感世界。

2. 诗歌写作风格的演变:浪漫主义对诗歌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浪漫主义时期,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格律进行突破,强调自由的创作方式,注重个性与感情的表达。

同时,他们也对形象、意象进行丰富多样的运用,注重艺术性与情感性的结合。

3. 诗歌主题的转变:浪漫主义对诗歌主题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浪漫主义时期,诗人们将目光从政治、社会转向了个体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更关注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个人体验的真实性与深度。

4. 文学思潮的跨国交流:浪漫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它的核心思想和艺术追求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些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和创作风格得到了接纳和发展,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论述并不涉及具体的个人、作品或者事件,仅以概括和抽象的方式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于连的形象分析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人物。

(一)青年个人奋斗典型:①有平等的要求和出人头地的愿望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孤傲反抗的性格③采用“个人主义”的斗争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学习,从木匠之子到家庭教师到神学院教师再到侯爵秘书,努力谋求个人幸福。

(二)主体世界的对立与冲撞(矛盾性格):《红与黑》真实地展现了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心理演变历史,这5年也是他人格中两种自我的相互压制与抗争的过程。

①既有反抗又有妥协:他短暂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的一生。

他反抗命运,但在谋求个人幸福时多次妥协:勤奋研习神学,向贵族阶级低头。

而法庭上的演说,拒绝乞求赦免,是回归反抗性的体现。

②既自尊又自卑:初出茅庐的于连胆怯、敏感、腼腆,却怀着要出人头地的雄心。

如:为了考验自己的勇气,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臂,战胜了“自卑”心理;他有才,对《圣经》倒背如流,常以此来获得优越感,自尊和高傲压制了他的自卑心理。

③既真诚又虚伪: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是“心坎里的爱”,在狱中想的还是德·瑞那夫人,在谢朗神父的慷慨大度面前哭泣等,可以看出他的真诚。

他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心里只有拿破仑却勤奋地研究神学,不接受好友富凯的发财方式只为证明自己的才干等,又体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④既勇敢又怯懦:他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德·瑞那夫人,法庭演说等都是他勇敢的表现。

但他崇拜拿破仑是偷偷的,与夫人的感情败露便逃避进入神学院,在此,他又是怯懦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情节、场景的对照1、情节的对照:①两个王国:路易十一封建王朝之下,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黎高墙环绕,人民怨声载道”。

而“乞丐王国”,虽穷困,却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甚至为救艾丝美拉达围攻巴黎圣母院。

②法庭审讯:审判卡西莫多,聋子与聋子的滑稽对话,法庭充斥着权欲与虚伪,没有公正可言。

而乞丐们对格兰古瓦的审讯则体现着宽容和善良,虽滑稽却民主,允许为自己辩护。

情节的对照,更体现出雨果“反封建”的主旋律。

2、场景的对照:小说第三章用了较大篇幅写巴黎圣母院,“鸟瞰巴黎”,宏大的场景雄伟的建筑,笼罩着圣洁的光环。

然而在这建筑之下,是“低矮、黑暗地狱般的坟墓”的地下工程。

这也是黑暗与光明的对照。

(二)人物的对照人物之间的对照:①艾丝美拉达与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的惊艳和卡西莫多跛、聋、驼、瞎的奇丑外貌形成鲜明对照,而两个人都是弃儿,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而待遇不同,艾丝美拉达受到喜欢、热爱,而卡西莫多则受尽嘲笑、鄙视。

艾丝美拉达是至善至美的化身,是雨果塑造的理想人物。

卡西莫多则是外丑内美的丑美典型。

②艾丝美拉达与克洛德:同样是为了爱,艾丝美拉达对弗比斯忠贞不渝,为情人受伤而自责难过不已;克洛德则为了得到她而不择手段,近乎疯狂,最后甚至陷害她,害她被判绞刑。

艾丝美拉达善良、天真,而克洛德却被宗教扭曲了人性。

③卡西莫多与另外三个男人:卡西莫多对艾丝美拉达的爱是纯粹而自卑的;而弗比斯的爱则是轻浮的,只是玩弄、逢场作戏,姑娘被判刑他竟无动于衷;克洛德的爱是兽欲的爱,道貌岸然,内心邪恶,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指使养子绑架姑娘,后来还多次乞求、威胁她(这论证了“丑怪藏在崇高背后”);而格兰古瓦的爱则是干瘪的无品行的爱,贪生怕死,不愿帮副主教救艾丝美拉达。

人物自身的对照:1、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格:①卡西莫多外表虽丑陋吓人,内心却善良、忠诚,为了爱不顾一切,甚至把养父推下钟楼,抱着艾丝美拉达尸体殉情。

②弗比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外表下是卑鄙龌龊的灵魂。

2、人物内心、前后期的对照:①克洛德宗教情怀与人性意识的纠缠:曾经是个善良热心,充满仁慈的教士,爱护弟弟约翰,收养卡西莫多,人性扭曲后被艾丝美拉达唤醒情欲,然而却被欲望控制,不择手段。

②格兰古瓦:文人的外表,庸人的灵魂。

③艾丝美拉达美丽的外表光环下,是无知、平庸和狭隘,她宁愿做弗比斯的情妇、奴仆,又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懦弱和卑贱。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是如何塑造达尔杜弗形象的他是剧本的中心人物,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伪善。

(一)结构艺术:莫里哀为了塑造达尔杜弗的形象,集中笔力,以从间接介绍入手,再层层深入让人物自我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突现人物性格特征。

全剧五幕三十一场,每一幕每一场都围绕达尔杜弗伪君子形象的塑造这一中心来组织情节。

①剧本开场后整整两幕,达尔杜弗没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间接介绍了他的严厉、身份。

②第三幕则直接描写,让人物自我暴露。

③剧本写了两次跌宕,他对奥尔恭年轻妻子欧米尔的两次求欢,按捺不住情欲的冲动,花言巧语地勾引欧米尔,更是他丑恶灵魂和流氓本性的大暴露。

第一次被奥尔恭儿子达米斯告发,他以退为进,反复自责,造成一种自己含冤受屈的假象,迷惑了奥尔贡,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又得到了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

第二次奥尔恭在妻子设计下桌下偷听达尔杜弗调情。

他阴险狠毒的真面目暴露,反客为主,要将奥尔恭一家赶走。

他的伪善、荒淫无耻和贪婪形象暴露无遗。

(二)对比艺术:①与奥尔恭的对比:奥尔恭是真信徒,对于宗教有着发自内心的狂热,而达尔杜弗却是个假信徒,他以伪装的虔诚骗得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他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却偏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苦修士。

实际上他贪吃贪睡,贪财贪色。

②达尔杜弗自身的对比:言行不一,表里两样。

假装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嘴里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利用教会行骗。

浮士德形象分析《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被看成是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300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史。

歌德塑造了浮士德这一富于哲理意味的典型人物。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不断超越和否定自我的执著探索者的形象。

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走出书斋,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政治悲剧使他逃避现实;追求古典美,只得到海伦的衣裳,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追求事业,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听到百姓移山填海的声音误以为是群众在劳动,灵魂最终升入天堂。

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

体现了西欧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精神发展史,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①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

②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

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

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

这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

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的主题和艺术成就1、《浮士德》的主题是歌德将浮士德作为全人类命运化身加以塑造。

通过浮士德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式中加以艺术概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

体现出人类历史的道路:怎样摆脱中世纪的蒙昧时期,探寻新生活道路,和一切困难、障碍搏斗,克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实现目标,展望美好远景。

2、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

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

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

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

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

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

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

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

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从《高老头》看《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一)历史主题①再现法国封建贵族的衰亡史:《高老头》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情场失意和隐退,以及贵族子弟拉斯蒂涅的堕落和资产阶级化,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②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高老头》里被女儿榨干的高里奥,虽可怜,在大革命期间做生意,靠的却是发国难财成为富翁。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高明的发财手段,《纽沁根银行》里的银行家纽沁根采用倒闭的方式使储户上当,最终成为“欧洲最伟大的金融家”等,都再现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二)金钱主题①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

《高老头》里,高里奥的两个女儿除了要钱就不会找父亲,甚至在高里奥临终前女儿也不来看一眼,只是叫女仆过来取钱。

而高里奥还可悲地希望自己更有钱,这样自己的女儿就会来吻他的脸。

可她们已经泯灭了亲情,没有良心可言。

②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

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

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婚姻都没有爱情,娶他的女儿只是因为想得到高里奥的财产。

再如《夏倍上校》中夏倍被误传为阵亡,其妻便兴高采烈地改嫁他人,可见金钱已毁灭了爱情。

③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

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

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

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分析《神曲》的矛盾性但丁是作为一个人借助理性的力量反思、清理自己的灵魂,以期达到光明之境,却又将这种过程嵌在基督教的框架中,本身即表示了新旧交替时期的矛盾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