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题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1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答案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答案

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体现出现世的、世俗的乐观的气质。

同时他们又相信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很大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作品还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征。

③古希腊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具有独创性。

后世西方文学的几乎所有样式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答: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①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公社瓦解,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和寓言;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的奴隶制兴盛时期,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是悲剧、喜剧和文学理论;③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马其顿控制,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这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本土文学进入衰落阶段。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答:①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②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

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

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题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

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

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情、想象力、超自然的元素和对自然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以表达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为目标,作品常常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反映社会不公、现实的矛盾。

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品追求呈现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与不平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三、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和象征性的语言,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

这种文学运动对诗歌和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灵魂的深层含义。

法国诗人马拉美和比利时诗人梅兹尼克夫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四、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颠覆和创新,拒绝叙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写作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致力于探索个体意识、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质疑和冲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限制,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声性,以模仿、拼贴和戏仿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以及对大希汀崇拜、权力与认同的分析。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二)1、自然派:自然派就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奠基人就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

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倾向。

2、多余人:“多余人”就是指俄国文学中一批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这些人的性格与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瞧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同时又非常脆弱。

她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

所以她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就是消极的逃避,成为“多余人”。

3、果戈理的创作功绩:简答首先,对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及其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揭露与批判;其次,在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果戈理大大向前迈了一步,她在俄国官僚制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贫寒与她们灵魂的扭曲,并极大地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后来者。

再次,果戈理的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含泪的微笑”。

4、屠格涅夫对俄国长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简答(1)她的长篇小说属于“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的长篇小说之列”。

作品情节简单,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都发生在不长的时间里。

(2)在内容上,屠格涅夫喜爱将爱情故事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将抒情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

(3)女性崇拜倾向。

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们被研究者风趣地称之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

(4)擅长写景。

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5)语言就是朴素的,优美的,她的作品被视为就是俄罗斯语言的典范之一。

5、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容就是她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主义就是立足于基督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运动,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

它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主义,追求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自由和灵性的体验。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远离理性与现实主义,追求非寻常的、超凡脱俗的主题和形式。

浪漫主义的出现是对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反叛。

它鼓励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力,并关注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有约翰·凯茵斯、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等。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流行的一种思潮。

它寻求以客观、真实和详尽的方式反映社会、人性和现实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性和透明度,呈现人们的普通生活、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

现实主义的兴起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应,它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描绘社会和人类行为。

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托马斯·哈代等。

三、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文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将现实主义的观点推向极端,更为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自然主义文学关注人类欲望、本能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它认为人类和社会是受自然力量影响的产物。

自然主义作品通常描述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和悲惨命运。

代表性的自然主义作家有埃米尔·左拉、斯蒂芬·克莱恩、西奥多·德莱塞等。

四、意识流小说(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采用了内心意识和思维的连续流动方式来呈现故事和人物。

这种写作手法试图模仿人的心灵活动,并通过无序的、自由联想的语言结构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小说强调个体心理的复杂性和混乱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客观描述方式。

外国文学史(二)下名次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二)下名次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名词解释(20题)4、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5、自然派: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1、《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斯丹达尔于1823和1825年出版的与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其重要的理论著作。

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示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

斯丹达尔在这部著作中为浪漫主义鸣锣开道,在20年代浪漫主义反对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因其观点明显地带有现实主义的倾向,该著作又被视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2、人物再现法:它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

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既将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3、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一类被他称作“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之为“威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的主题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和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新研究和追求对文艺、哲学和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注重描写人类的尊严和活力。

2. 巴洛克(Baroque):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艺术和文学风格,特点是丰富、夸张和复杂的形式,着重宏大的叙事、高度感性和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

3. 古典主义(Classicism):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导风格,追求简洁、平衡和秩序,并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为理想。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着重规则、理性和正确的表达,反对夸张和感性的表现。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5.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后期兴起的文学运动,注重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

简答:1. 简要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自我抒发和情感表达、崇尚自然和对自然界的描绘、赋予民族和历史以重要性、追求超脱现实和理想的愿景、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2. 简要介绍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

其特点包括: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活,呈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注重描绘细节和个体的日常生活、追求客观和客观真实的写作风格、拒绝浪漫主义的幻想和逃避。

《外国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外国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外国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个人情感、自然美、想象力和民族特色,反对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

2.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真实描绘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揭示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反对理想化和虚构。

3. 启蒙文学:启蒙文学是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人权,批判封建专制和社会不公,倡导科学知识和人道主义。

4.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象征和暗示的艺术手法,追求神秘和超验的精神体验,反对现实主义的直接性和客观性。

5.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叶至后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统一性和确定性,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挑战传统的叙事和意义结构。

二、填空题1. ______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唐璜》被誉为“讽刺史诗”。

答案:拜伦2. ______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悲惨世界》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苦难和矛盾。

答案:雨果3. ______是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答案:歌德4. ______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金色的尘埃》展现了人类灵魂的痛苦和超越。

答案:勃洛克5. ______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在路上》描绘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反叛和迷茫。

答案:杰克·凯鲁亚克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拜伦B. 雪莱C. 巴尔扎克D. 海涅答案:C2.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战争与和平》B. 《红与黑》C. 《巴黎圣母院》D. 《安娜·卡列尼娜》答案:C3.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属于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A. 笛福B. 卢梭C. 歌德D. 莎士比亚答案:D4.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恶之花》B. 《荒原》C. 《百年孤独》D. 《夜莺》答案:C5.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约瑟夫·海勒B.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C. 伊塔洛·卡尔维诺D. 威廉·莎士比亚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唐璜》B. 《哈姆雷特》C. 《人间喜剧》D. 《基督山伯爵》答案:AD2.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红楼梦》C. 《罪与罚》D. 《傲慢与偏见》答案:AC3.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启蒙文学的代表作?()A. 《格列佛游记》B. 《浮士德》C. 《雾都孤儿》D. 《神曲》答案:AB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B. 《尤利西斯》C. 《黄金时代》D. 《恶之花》答案:AD5.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百年孤独》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在路上》答案:ABD五、判断题1.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理性和客观性,反对主观情感和想象力的表现。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教会文学: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多取材于《圣经》,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2.奥涅金: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出身贵族,受西欧进步思想的影响,厌恶上流社会,但又无所作为。

3.“威塞克斯小说”: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4.“战壕真实派”:苏联50年代中期一批真实描写战地生活作家的特称,代表作家邦达列夫等,其创作尽力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

5.俳句:日本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每首俳句共17个音,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代表诗人松尾芭蕉。

1.简述希腊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2.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梅尼特医生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形象;(2)因揭发厄佛里蒙地侯爵的罪行被关进巴士底狱;(3)出狱后,成为仁爱与宽恕的化身。

3.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1)展示了平安时期宫廷贵族错综复杂的斗争;(2)反映出平安时期上层贵族政治上的腐朽,精神上的堕落;(3)揭示出整个平安贵族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

1.试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特征: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②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2)艺术特征:①强调客观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真实。

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论述《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气势雄浑的史诗性质;(2)塑造人物形象极其成功;(3)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描绘复杂而细微的心理变化;(4)始终把人物置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背景之中进行描写。

1.市民文学:11世纪随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大多是民间创作,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外国文学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题等知识点简析答丢夫形象:①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

实际上却是一个万恶的恶棍。

达尔丢夫是一个破落贵族,穷得连双鞋都没有,他利用部分人对宗教的痴迷,用矫揉造作的假虔诚赢得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

他表面装出一副过火的虔诚,对奥尔恭施舍给他的钱财不吝啬地转赠其他穷人,显得十分淡泊,实际上,当奥尔恭以全部家产相赠时,他却毫不推迟地接受了。

他表面奉行苦行主义,穿粗衣,用鬃毛鞭鞭打自己,实际上是个酒肉之徒,吃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在暖暖和和的床上一直睡到天亮。

他表面看来是个道貌岸然的君子,连桃丽娜穿着低开领的衣服他都不肯看,可是一出场据调戏奥尔恭的妻子。

他装着虔诚信奉宗教,可是却对欧米尔说:“上帝在我是不了一回事。

”达尔丢夫是一个表面纯洁,实则男盗女娼的恶棍。

②答丢夫是伪善的化身,他善于伪装自己骗取人们的信任,以达到卑鄙目的,他的丑恶嘴脸是通过贪吃、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通过这一形象,还揭露了宗教伪善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达尔丢夫披上宗教信士的外衣混到奥尔恭家中,目的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家庭,满足自己的兽欲,霸占别人的财产,以伪善的手段来达到掠夺的目的。

答尔丢夫形象的意义历史意义:太史慈的虚伪衬托了教会的虚伪和放荡,揭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了其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

“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作中的艺术规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

“三一律”过分严格的形式要求,却逐渐阻碍了戏剧创作的发展。

从《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小说以冉阿让为中心,通过他充满苦难的生活经历以及芳汀和珂赛特的悲惨命运的描写,真实地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刀七月王朝初期法国社会真实生活的广阔画面,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控诉了剥削制度、不公正的法律以及虚伪的道德观念,赞颂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共和主义的英勇献身精神。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3、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4、忏悔的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1、长河小说:是一种卷帙浩繁的多卷本小说,或叙述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或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叙述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以此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

首创者是罗曼罗兰,代表性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母与子》。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二)1、自然派:自然派就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得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奠基人就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

自然派得特点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得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得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倾向。

2、多余人:“多余人”就是指俄国文学中一批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得贵族知识分子得典型形象。

这些人得性格与气质远远高于周围得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得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得社会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瞧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同时又非常脆弱。

她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

所以她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就是消极得逃避,成为“多余人"。

3、果戈理得创作功绩:简答首先,对俄国得专制、农奴制及其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而全面得揭露与批判;其次,在小人物形象得塑造上,果戈理大大向前迈了一步,她在俄国官僚制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出了小人物生活得贫寒与她们灵魂得扭曲,并极大地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后来者。

再次,果戈理得作品得突出特色就是“含泪得微笑”。

4、屠格涅夫对俄国长篇小说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简答(1)她得长篇小说属于“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得长篇小说之列”.作品情节简单,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都发生在不长得时间里.(2)在内容上,屠格涅夫喜爱将爱情故事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将抒情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

(3)女性崇拜倾向.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得女性形象,她们被研究者风趣地称之为“屠格涅夫家得姑娘"。

(4)擅长写景。

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得大自然,有文学中得风景画大师之称。

通过对大自然得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得心情。

表现了人物得心理.(5)语言就是朴素得,优美得,她得作品被视为就是俄罗斯语言得典范之一。

5、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得内容就是她得著名得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主义就是立足于基督得禁欲主义基础上得。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四、名词解释:1、“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

1870年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使得法国的一些爱国主义作家大为震惊和感慨。

当时,一群作家聚集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结成了“梅塘集团”。

这些作家是保尔·阿莱克西(1847-1901)、昂利·塞阿(1851-1924)、莱昂·埃尼克(1851-1935)、于斯曼(1848-1907)和莫泊桑(1850-1893)。

他们气质相近,情趣相投,既有共同的爱国之心,又有相同的哲学倾向。

1879年,在一次聚会时,左拉提议各人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

不久,左拉写了《磨坊之围》,于斯曼写了《背上背包》,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其余三人也各交一篇。

这六篇小说于一八八O年交给沙邦节书店出版,题为《梅塘之夜》。

莫泊桑的《羊脂球》立即受到文学批评家和读者的赞赏,被推为六篇之中最好的一篇,从此莫泊桑蜚声文坛,阔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梅塘集团”的成员以标榜自然主义自居,他们汇集而成的《梅塘之夜》,被看作是这个集团发起的自然主义运动的宣言。

尽管他们之中有的人开始不赞成自然主义,或者后来否定了自然主义的理论,但他们的一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打着自然主义的烙印。

2、“长河小说”river novel:“长河小说”即多卷集长篇小说,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七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

”长河小说的称谓得之于此。

这种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长河小说并非可以无限地写下去,它们一般都在100万字至150万字之间,因此,有别于那种滥写的通俗小说。

长篇小说的功能由此得到了充分而又有节制的利用。

长河小说是在《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3、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4、忏悔的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名词解释+简答

一、名词解释1、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为最。

代表人物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2、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

前期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后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代表有艾略特的《荒原》、比利时梅特林克的《青鸟》等。

•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年提出来的。

•它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用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代表人物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3、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和文艺思潮。

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唯美主义作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

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

提倡超越现实.游离人生的纯粹美,•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摹仿艺术。

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

但它却又是对西方艺术庸俗化的反抗,它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能力和范围。

唯美主义的作品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

代表作家主要有:英国的王尔德、法国的戈蒂耶等。

4、荒诞派戏剧:本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派别。

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得名于英国批评家马丁.艾思林。

2024年4月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真题(附答案)

2024年4月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真题(附答案)

2024年4月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真题(附答案)
1. 塞万提斯
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末西班牙王国封建制度的的黑暗,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代表作品是《堂吉诃德》。

2. 塞威克斯小说
19 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一类被他称为性格学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郡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之为“威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的主题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和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3.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他的幽默和智慧,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使他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

4.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iceberg Principle)是一个比喻性的术语,最初由海明威(Ermest Hemingway)提出,用以描述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技巧,即在文本中只揭示故事的一小部分,而让读者去揣摩和感受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

这个原则比喻的是冰山在水面上只露出一小部分,而大
部分体积则隐藏在水下,看不见但存在。

5.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Neue Sachlichkeit),直译为“新客观性”,是20世纪20 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艺术和文学运动。

这一运动主张客观地描绘现实,反对表现主义的主观情感表达,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清晰表现。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二)1、自然派:自然派就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得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奠基人就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

自然派得特点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得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得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倾向。

2、多余人:“多余人”就是指俄国文学中一批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得贵族知识分子得典型形象。

这些人得性格与气质远远高于周围得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得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得社会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瞧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同时又非常脆弱。

她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

所以她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就是消极得逃避,成为“多余人"。

3、果戈理得创作功绩:简答首先,对俄国得专制、农奴制及其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而全面得揭露与批判;其次,在小人物形象得塑造上,果戈理大大向前迈了一步,她在俄国官僚制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出了小人物生活得贫寒与她们灵魂得扭曲,并极大地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后来者。

再次,果戈理得作品得突出特色就是“含泪得微笑”。

4、屠格涅夫对俄国长篇小说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简答(1)她得长篇小说属于“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得长篇小说之列”.作品情节简单,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都发生在不长得时间里.(2)在内容上,屠格涅夫喜爱将爱情故事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将抒情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

(3)女性崇拜倾向.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得女性形象,她们被研究者风趣地称之为“屠格涅夫家得姑娘"。

(4)擅长写景。

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得大自然,有文学中得风景画大师之称。

通过对大自然得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得心情。

表现了人物得心理.(5)语言就是朴素得,优美得,她得作品被视为就是俄罗斯语言得典范之一。

5、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得内容就是她得著名得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主义就是立足于基督得禁欲主义基础上得。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二)1.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

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

2.多余人:“多余人”是指俄国文学中一批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这些人的性格和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同时又非常脆弱。

他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

所以他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成为“多余人”。

3.果戈理的创作功绩:简答首先,对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及其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揭露与批判;其次,在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果戈理大大向前迈了一步,他在俄国官僚制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贫寒和他们灵魂的扭曲,并极大地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后来者。

再次,果戈理的作品的突出特色是“含泪的微笑”。

4.屠格涅夫对俄国长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简答(1)他的长篇小说属于“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的长篇小说之列”。

作品情节简单,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都发生在不长的时间里。

(2)在内容上,屠格涅夫喜爱将爱情故事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将抒情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

(3)女性崇拜倾向。

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们被研究者风趣地称之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

(4)擅长写景。

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5)语言是朴素的,优美的,他的作品被视为是俄罗斯语言的典范之一。

5.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容是他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

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3、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4、忏悔的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5、社会问题剧(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是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所创作的旨在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

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衣,揭示出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6、“长河小说”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

它以小说的主人公的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

其他次要人物虽然各有独特的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

小说的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的大河,奔腾向前。

这一新的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对后面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7、“迷惘的一代”——“迷惘的”的文学主题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中饱受创伤,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精神抑郁,心灵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

作家格特鲁德斯泰思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因此而得名。

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扉页上引此句为题辞,成为迷惘一代的开山之作。

“迷惘一代”的最高典范:《永别了,武器》8、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它着力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以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

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以后被现代作家广泛采用,成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小说的接触代表。

9、“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约克纳帕塔法世一词,在印第安语中是“崩陷的土地”的意思,福克纳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自己的一系列小说的背景。

他以发生在这块土地的若干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作为脉络,贯穿于一生的大部分作品,这些作品以《萨托里斯》为序,组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规模宏大的小说总集。

文学界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

10、荒诞派戏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西方戏剧界的一个流派,最初称“反戏剧派”,1961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后,才正式定名。

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荒诞手法表现非理性世界和非人化人物,荒诞的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它一反以情节和对话为基础的戏剧传统,思想混乱不堪,形象支离破碎,对话语无伦次,以表现荒诞的人生,透露出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代表作家作品有贝克特《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阿尔比的《美国之梦》等。

11、黑色幽默文学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收有12位当代美国小说家的作品集《黑色幽默》而得名。

“黑色幽默”作家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世界的荒谬,以及人和社会环境的不协调,并以夸张到荒谬程度的幽默手法嘲讽社会和人生,反映人类的灾难和不幸。

代表作品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12、魔幻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通常运用魔幻的形式,借助超自然、超现实的人物和事件,力求“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以曲折地反映拉丁美洲严酷的现实生活。

代表作家作品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二、简答题1、《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描写心灵辩证法的妙用: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

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

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1)首先,注重于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

(列文·安娜)(2)第二,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一个笑颜、一个眼神和动作。

(3)第三,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2、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是对人物(小人物)的深切关怀,其主旨有以下:1、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是对人物(小人物)的深切关怀,其主旨有以下:第一类,揭示“小人物”无望的自我解救(无产者)《万卡》中的万卡《苦恼》中的姚纳这些人物善良而又无所依靠,是契诃夫深切同情和悲悯的对象。

他们是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卑微的生命,在肉体上承受着各种因物质匮乏和身份低微而带来的难以想象的苦痛。

但他们又试图冲破孤独,渴望满足最基本的心灵需要。

于是,他们开始了无望而又执着的自我解救。

这一主旨在小说《万卡》中体现得很到位。

《万卡》是作者反映儿童悲惨命运的小说。

九岁的男孩万卡受不了在鞋铺老板那儿做学徒、忍饥挨打的苦日子,他乘着老板娘外出的机会,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家去。

“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吧。

……我再也受不了啦,不然我就要死了。

……”只有三个月,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发出这样的哀告,足见其受压迫之深。

这充满童稚的乞求,带给我们心灵震颤远远大于对黑暗童工制度的批判嘲讽。

最后他把这封信皮上写着“寄交乡下祖父收”的没有地址的信,塞进了邮筒。

是夜,万卡做了一个好梦,“梦中他看见一个炉台上坐着祖父。

”万卡的梦只能是儿童玫瑰色的梦,血淋淋的现实仍在等着他。

他无望而又执着地进行自我解救。

第二类,反思小人物的自贱和自狂普希金对小人物始于同情,终于怜悯《驿站长》果戈理对小人物始于同情,终于惋惜《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始于同情,终于赞美《穷人》契诃夫对小人物始于同情,终于愤怒《胖子和瘦子》、《胜利者的胜利》在等级森严的文化中,当人物质匮乏、身份卑微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自卑心态,并由这种自卑的心态生出自贱意识,这种自贱意识便是人性中的奴性心理。

对奴性心理的揭露和反思是契诃夫小说的主旨之一。

作品《一个文官之死》的切尔维亚科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唯唯诺诺。

胆小怕事的小人物形象性格,以及他的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他自卑自贱的心甘情愿地承受比自己高贵的群体对自己的蔑视和侮辱。

但他的身份由低变高后,他又无情地在肉体上与精神上蔑视和侮辱比自己低微的群体。

另外《变色龙》也深刻揭露了这种小人物的自贱和自狂。

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专制制度孕育出民众的奴性。

民众的奴性反过来为专制制度的巩固提供了土壤。

第三类:批判小人物惶恐中的自缩和自屈《套中人》在专制制度下的俄罗斯民众,有着深刻的日常惶恐,他们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他们不是勇于抗战而是缩进一个封闭的壳中,信奉着一种“苟活”的生命哲学。

他们敏感多疑、谨小慎微、冷漠内向,习惯自己生活在条条框框之中,也习惯于别人生活在条条框框之中。

这种心理的一种变现就是愚昧僵化、面对别人的痛苦充当冷漠的看客或者自己的不幸不仁。

体现在《苦恼》。

小说描写一个马车夫想把丧子的“苦恼”向人诉说而又被人置之不理后,不得不把这“苦恼”说给那匹小马听。

作者通过对无人关注一个马车夫的“苦恼”的强调,对人了的“苦恼”做了深层次开掘,写的是人与人的隔膜,深刻体现了小人物惶恐中的自缩和自屈。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契诃夫把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人性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关注在病态的俄罗斯社会中人们所患的精神疾病。

目的是打破隐瞒和欺骗,逼迫读者同作家一样,正视人间的苦难、文化的劣根和人性的卑微,从而在受灵魂的行刑中,获取精神的改变和升华。

3、自然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或者说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人物的性格不再突出,他们的果敢、刚毅、富于正义感,或者野心勃勃、淫荡等,都是人物气质表现,有他们的生理特点所决定,他们并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

(3)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