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
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
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
3、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
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
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
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
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
4、忏悔的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5、社会问题剧(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是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所创作的旨在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衣,揭示出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6、“长河小说”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它以小说的主人公的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其他次要人物虽然各有独特的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小说的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的大河,奔腾向前。这一新的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对后面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7、“迷惘的一代”——“迷惘的”的文学主题
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
中饱受创伤,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精神抑郁,心灵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作家格特鲁德斯泰思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因此而得名。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扉页上引此句为题辞,成为迷惘一代的开山之作。“迷惘一代”的最高典范:《永别了,武器》
8、意识流小说
20世纪二三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着力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以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以后被现代作家广泛采用,成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小说的接触代表。
9、“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约克纳帕塔法世一词,在印第安语中是“崩陷的土地”的意思,福克纳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自己的一系列小说的背景。他以发生在这块土地的若干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作为脉络,贯穿于一生的大部分作品,这些作品以《萨托里斯》为序,组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规模宏大的小说总集。文学界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
10、荒诞派戏剧: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西方戏剧界的一个流派,最初称“反戏剧派”,1961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后,才正式定名。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荒诞手法表现非理性世界和非人化人物,荒诞的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它一反以情节和对话为基础的戏剧传统,思想混乱不堪,形象支离破碎,对话语无伦次,以表
现荒诞的人生,透露出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代表作家作品有贝克特《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阿尔比的《美国之梦》等。
11、黑色幽默文学
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收有12位当代美国小说家的作品集《黑色幽默》而得名。“黑色幽默”作家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世界的荒谬,以及人和社会环境的不协调,并以夸张到荒谬程度的幽默手法嘲讽社会和人生,反映人类的灾难和不幸。代表作品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万有引力之虹》。12、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通常运用魔幻的形式,借助超自然、超现实的人物和事件,力求“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以曲折地反映拉丁美洲严酷的现实生活。代表作家作品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二、简答题
1、《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描写
心灵辩证法的妙用: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1)首先,注重于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列文·安娜)
(2)第二,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颜、一个眼神和动作。(3)第三,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