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的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陵博物馆位于霍去病墓前,馆藏文物丰富,在3730件文物中,有14件被定为国宝。附近还有卫青、李夫人、金日蝉等大小陪葬墓20余座。馆内亭台楼阁、浮桥临池、苍松翠柏、绿波荡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每年都吸引近40万的中外游客。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馆藏文物4100余件,国宝级文物14件。其中石伏虎、鎏金马、玉铺首、四神空心砖等文物多次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摩纳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轰动。

改革开放中催生的茂陵旅游景区
??茂陵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王志杰

引题:守陵护宝的茂陵人,誓与文物共存亡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长达54年,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卓有建树;茂陵修造工期长达53年,陵高大奇伟,向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其人、其陵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之高咸为罕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七个年头,1956年茂陵文物保管所宣告成立。所址位于霍去病墓前,西距茂陵1公里。当时,文管所仅有瓦房3间,巨石雕刻9件,所藏文物4件。茂陵文管所的先后两任所长和陆续调来的工作人员,都曾郑重地宣誓:“我们是守陵护宝的茂陵人,誓与文物共存亡”。
在茂陵文管所成立后的22年间,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例如:
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令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西汉11座皇帝陵中,惟独汉武帝茂陵位列其中;同时,在西汉11座帝陵数百座陪葬墓里,惟独茂陵陪葬墓内的霍去病墓位列其中。这表明“守陵护宝的茂陵人”重任在肩,任务艰巨而光荣。
2、1963年1月11日,兴平县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劳动时发现一件金属器物,立即交到茂陵文管所,之后辗转上交到国家文物部门,经专家鉴定,确认为西汉“错金银铜犀尊”,后来又鉴定为国宝。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对此,茂陵文管所有了成就感,于是“茂陵人”开始走村串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与广大村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护宝同盟”。数十年如一日,村民们发现、交献的茂陵出土文物与日俱增,其中不乏珍品和国宝。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守陵护宝的茂陵人”与周围村民众志成城,有效地防范和制止了数起“红卫兵破四旧”和“造反派搞武斗”意欲破坏文物古迹的事件,受到上级以至国家领导机关的重视和嘉奖。为此,国家文物局1976年7月12日在茂陵文管所召开“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现

场会”。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高度评价茂陵文管所领导和工作人员“保护茂陵文物,为人民立了一功”。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春雷,震响在“茂陵人”的心头,思想受到震动,观念开始更新。此时“守陵护宝的茂陵人”,在思想深处发生了一种强烈的萌动:既要当好护宝人,又要当好亮宝人。正所谓“保护文物的目的在于科学的利用”。
一、1979年,茂陵博物馆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这体现了——求真务实的茂陵人,快步跟进了新时代。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茂陵文管所的全体同志反复学习、讨论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理论。“茂陵人”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将开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后来的两年间,茂陵文管所提出要在霍去病墓前、文管所的基础上筹建茂陵博物馆的请求。同时着力做了三件事:一是深入学习,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茂陵实际入手,进一步组织发动群众,组建了59个文物保护小组,培训和发展文物通讯员288人,在加强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推动村民积极交献文物,广泛征集文物。至1979年上半年,所藏的茂陵出土文物已达近3000件,从根本上满足了建馆条件。至今,茂陵博物馆在没有主动发掘、更没有外来文物的情况下,馆藏文物已经达到4283件。其中国宝14件,等级以上文物总计有699件。二是招聘工作人员,组建博物馆队伍,进行强化和速成培训。派骨干走出去学,请专家走进来教。三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领导带头参加展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劳动。自筹资金45000元,全部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
1979年12月17日,茂陵博物馆宣告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同时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齐光亲临茂陵,视察、指导工作。当时,茂陵博物馆毕竟是条件简陋,能给观众留下的时间和空间很短小。为了迎接旅游业在陕西的兴起和发展,“茂陵人”请来文物、旅游、园林、建筑方面的专家出谋划策,帮助规划。中国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之力指出:“茂陵的规划和建筑要仿古,体现汉代特点,霍去病墓石刻陈列一定要拉开距离”。“茂陵人”根据各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用了较长时间和较大力气进行消化吸收,并由馆长主笔写出了《陵园博物馆论》,对有关茂陵发展规划(包括景观、道路、仿古建筑等)、展室陈列、环境景观建设等,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根据和可行

性实施方案。接着又写出《霍去病墓石刻陈列方式》、《关于茂陵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研究和语言方法论》(即后来发表的《关于讲解》)。
到上世纪80年代末,茂陵博物馆基本建成了园林式博物馆,“茂陵旅游景区”初具规模。特别是在馆内外绿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成为茂陵景区的一大特色。1989年暑期,一位来自西安的大学生在茂陵博物馆参观了整整一天,他用文字写下了观感:“馆内除各种建筑物及人行道外,在所有的空地上,因地造景,于两个展室的中间,琳池的周围,东苑与西苑,霍去病墓前等处,都按照不同的空隙地形,规划大小不等的花圃,其类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均以冬青树作篱笆,内植各种花木,按开花迟早,花色不同,花木高低,都给以搭配穿插。在开花时节,彼开此谢,此开彼谢,相互交替,错落雅致,形成‘三季有花,四季长青’。游客一踏进馆内,芬芳馥郁,徐徐入鼻,游目骋怀,红、白、黄、紫的鲜艳花朵,尽收眼底,赏心悦目,游兴盎然。”(这段文字写入了1996年出版的《茂陵志》)。
此外,我们在朱雀门前,东西两侧,平坦而广阔的场地上,各规划两个长方形花圃,在其内各栽培着六棵龙爪槐,树身皆等高,枝叶繁茂。高三米。亭亭玉立,中央隆起,如一张开的大伞。树与树之间,还种植着红、黄、白多色的月季、百日红,秀雅奇特。加之来往车辆众多,中外游客,男女老少,停息或逗留在灿烂和煦的阳光下,与高大壮丽的朱雀门楼相映,显得格外和谐。全馆绿化面积13625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3%。
1985年11月,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茂陵博物馆参观,他留言称赞:“谢谢你们,让我看了,展现中国伟大历史的又一个展览室”。
1987年9月,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文物局在茂陵博物馆召开旅游开发、优质服务现场会,全面总结和介绍了茂陵博物馆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旅游的经验。时任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99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视察茂陵博物馆,他高兴地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上级领导、省上领导,尤其是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鼓励,说明了“茂陵人”在文物旅游事业上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
二、1988年,国家旅游局授予茂陵博物馆为“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牌。这标志着——锐意进取的茂陵人,迈上了旅游发展的新台阶


为了真正适应广大游客、特别是学习求知型和知识研究型的游客的需求,以往的“优质服务”还显得不足。面对国家旅游局的奖励,“茂陵人”进一步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主要是博物馆专业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在中华历史文化的修养上、研究上、应用上还存在着不足、不深和不能融汇贯通的问题。于是,从1989年起,馆内提出“每一个旅游服务人员,尤其专业工作人员,都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人才”。所谓“外塑形象,内强素质”,首先要“强化”每个业务人员的历史文化素质。当时馆内规定:1、三年内要通读《史记》、《汉书》、《论语》,重点学习“西汉文化遗产”和“汉武时代文明”方面的知识。2、加强文学艺术修养,要把旅游服务工作提升到艺术境界。3、专业人员要完成一定的著述工作,凡在咸阳市级报刊和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者,分别给予奖励。同时,要进一步开发、复仿制文化内涵较高的旅游纪念品,开展茂陵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不到三年时间里,茂陵博物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发表各类专业和学术论稿30多篇。各类宣传材料文本和画册10多件,受到了广大游客观众的青睐。
1991年11月,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茂陵博物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牌。
自1991年起,由博物馆主要领导为主编、有馆内外有关人员参加的《茂陵志》编撰工作进展较快,并于1996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近30万字的《茂陵志》,开创了国内陵墓志的先河。时任陕西省副省长姜信真在《序言》中评价说:
“编写《茂陵志》是一创举,既无先例可循,更没有类例可资借鉴和比较,属开拓性工作。此志贯古通今,独具一格,翔实畅晓,完备博雅,难能可贵。
《茂陵志》属于陕西省地方志资料丛书之一,此志于1991年开始由王志杰、边希贤二位先生撰搞,寒暑易晷,昼夜笔耕,历时五载。全志对汉武帝及其陵墓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眉目清朗,脉络畅达,繁简得宜,堪为上乘之作。茂陵石刻气派宏大,韵足意厚,神采奕奕,为华夏石刻应物象形优秀传统之典范。以前《三辅黄图》、《关中胜迹图志》诸书皆失于记载。今《茂凌志》将石刻内容逐个予以著录,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茂陵的全面了解,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为艺苑增辉。
图文并茂,资料丰富,乃《茂陵志》一书显著的特点。举凡能阐明茂陵有关事迹之古记载,见诸于史书或山经地志文牍者,皆放笔直录,以存其原辞义。于传闻佚事趣谈,皆访采自里闾乡老,精选筛汰,掇其英华,读来朴实亲切,五陵

原上的乡土风情沛然满卷。图版精彩醒目,披览之后,茂陵情景跃然纸上。可谓采导游、史料、地志和风光于一体,独具一格。”
当然,这部《茂陵志》也存在不少缺陷。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我们正在重新修订、增删、充实,预期近一两年将重新出版。
自此之后至2007年,“茂陵人”以领导带头、骨干参与,全体关心支持的编著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受到广大游客以及社会有关业界的积极评价,把茂陵的旅游服务质量推向了较高的层次。先后编著出版的著作有:《汉武帝与茂陵》、《茂陵名胜》、《茂陵与霍去病墓石雕》,以及与“茂陵人物”有关的百家姓系列之《刘》、《卫》、《霍》等。此外已定稿发排将要出版的编著有《汉武时代的文化遗产精粹》、《茂陵文物鉴赏图志》等。
此外,应观众建议,在茂陵博物馆内还创作展出了《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共有9组故事73个人物。
三、2000年,国家旅游局授予茂陵博物馆旅游景区为“AAAA级旅游景区”。这推动了——勇于创新的茂陵人,打造茂陵旅游知名品牌的工作进程。
进入21世纪,茂陵博物馆获得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以来,着力主抓或配合有关单位进行了三项大的工作。
第一项:提出并实施了茂陵发展规划。主要的两点是:
1、坚持文明优质服务,精心打造茂陵旅游品牌。
(1)继续提升园林生态环境旅游品牌。为了使茂陵旅游事业“青春永驻,经久不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年定期聘请环保、卫生部门对景区的空气、噪音、生活用水进行监测;坚持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灭蝇、灭蚊处理,消除“四害”,截断疾病传播途径,建立了国际标准化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于2002年6月在全省文物旅游系统首家通过了国际华夏中心的认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优雅舒适的配套服务环境和设施。使游客置身于茂陵景区任何角落,处处感到景区建筑特点和景观环境相协调,体现了茂陵汉文化的内涵。营建出茂陵鲜明特色的融文物、园林、山水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区。
(2)旅游业竞争靠服务,发展靠服务,服务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一个友好的眼神,一脸热情的微笑、一句礼貌的话语,都会使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服务质量上档次,不仅是旅游景区的目标,更是游客的需要。坚持以“诚信服务,热情服务,规范服务,知识服务”,创立茂陵旅游优质服务的品牌。
(3)针对宣教工作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中所处位置的特点,通过公开招聘、科学培训、岗位练兵、多方交流、强化管理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讲解员

的讲解水平和宣教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每位讲解员编写出三套以上的以历史文物为依据,突出汉代文化特色的讲解词,集体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从而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宣传讲解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使来馆的每一位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不断开拓创新,打造茂陵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为充分挖掘茂陵的汉文化特色,将茂陵丰厚的汉文化积淀和历史遗迹,作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全馆上下集思广益,寻找支撑茂陵品牌的发展切入点。纵览茂陵区位和资源优势,确定了在旅游基础设施、产品个性化服务、建设特色项目的旅游开发目标。
(1)开发茂陵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和纪念品。茂陵拥有丰富的汉代文物瑰宝。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精制一批观众喜爱、具有茂陵鲜明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适应游客的需求。目前有五种:一是精工拓制的“四神”空心砖、瓦当、铜镜等拓片;二是汉代陶器复仿制品,有姿态优美的女俑,形象生动的牛、马、鸡、鸭、兔、猪等,栩栩如生;三是青铜复仿制品。做工精细、考究,可与原物相媲美的有错金银铜犀尊、竹节熏炉、鎏金马等系列产品;四是石雕复仿制品。以霍去病墓大型石刻为模特,按比例缩小成石马、石牛、石虎等,造型准确,生动自然,具有汉代石刻艺术之神韵。五是具有吉祥图案的“四神”纪念章和国宝石刻卧牛、跃马、伏虎等便于携带的工艺品,以茂陵国宝文物的辉煌史绩带给人们幸福和平安。
(2)设想在汉武帝茂陵至霍去病墓之间的控制地带建设茂陵汉文化游乐苑,运用古朴的园林自然格调,封闭式的篱笆院落组合,均用杉木杆、竹杆等扎成的简易屋舍,屋面用轻型材料覆盖,周边以花椒树、青藤、酸枣树、枸杞、迎春为护篱。规划蟠桃园、葡萄架、百花坛、柳莺园、安榴园、槐里林、莎草坪、秋千院、鱼龙院、苜蓿场,构建幽雅洁净、舒畅和谐的长乐未央、汉风古韵的观光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游客参与性的小品活动,以繁荣茂陵旅游。
第二项: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陵考古队对茂陵园的田野考古、钻探勘测工作。
截至目前,汉武帝的茂陵陵园布局已基本清楚:陵园整体坐西向东,以帝陵为中心,有内、外两重园墙,分布着数百座外藏坑,司马道两侧有50多座陪葬墓,陵邑则位于陵园东北方。
帝陵陵园的四周有园墙,四墙距封士的距离为80余米,园墙中部各有阙坑,四角有角楼,残存高度3米多。同时,新发现了包括陵庙、寝殿等在内的大小建筑遗址14处,面积达32万平方米,陵园内外发现的埋藏有各类陪葬品的外藏坑400

多座,比秦始皇陵发现的还多。
另外,汉武帝生前喜爱的李夫人的墓葬位于陵园西北部,东南距汉武帝陵近500米,四周有园墙。而在陵园东北部的一座大型墓葬,西南距帝陵620米左右,四周竟然也有园墙。在其以东,则有8座中型墓葬南北向成对排列。
同时,考古人员确定了为汉武帝守陵而设置的县城——茂陵邑的位置和范围。它距现在以霍去病墓为载体的茂陵博物馆几十米,其平面为西南—东北向的长方形,四面以沟为界,并发现墙垣迹象,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汉武帝茂陵的布局之谜虽已破解,可是对于以汉唐帝陵为代表的大遗址,科学保护永续利用之路才刚刚开始。
第三项:积极参与了“古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汉武帝开拓丝绸之路居功至伟。如今,中国正与中亚各国争取丝路跨国申遗,茂陵在汉陵中位于最西边,扼守丝路要冲,摸清“丝路皇帝”的陵寝家底,已是国家迫切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