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会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科学研究院

合集下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05年下半年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05年下半年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05年下半年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年(卷),期】2005(1)6【摘要】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院内学术交流,提升科技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安科院2005年下半年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系列活动已进行了六讲。

第一讲,张兴凯总工程师讲解《安全预评价导则》。

第二讲,题为《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方法及程序研究》,主讲人魏利军副总工程师。

第三讲,科研业务骨干刘功智、曾明荣、邢娟娟同志先后作了《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编制》、《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法》的主题报告。

第四讲,题为《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主讲人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调查分析鉴定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刘骥。

【总页数】1页(P28-28)【关键词】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评价导则》;应急预案编制;危险化学品;中国;人才队伍建设【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2【相关文献】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赴中国北极黄河站开展北极科考活动作业安全标准化研究调研任务圆满完成 [J],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服务企业年"活动广西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好转的态势——上半年广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J], 《安全生产与监督》编辑部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世界渔业研究中心合作会议"暨"以可持续渔业生产促进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研讨会"在京召开 [J], 肖乐4.探讨经济前沿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基金会(新知研究院)2005年学术研讨会述要 [J], 蒋少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04.23
•【文号】安监总科技[2010]64号
•【施行日期】2010.04.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
正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
(安监总科技〔2010〕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有关司局、应急指挥中心,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专家对安全生产现场的技术支撑作用,经研究,决定在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下设立现场技术支撑组,现将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以下简称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现场技术支撑组成员所在单位积极支持现场技术支撑专家参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和应急救援等工作。

二、现场技术支撑组各成员应按照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工作规则的要求和安全
生产工作需要,积极负责地开展相关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附件: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现场技术支撑组组成人员名单
注:*表示原已为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巡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巡展

唐国礬住庐轉is 科缠
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检测技术
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检测技术是通过热烟测试方法对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检 测地铁车站站台、站厅以及区间隧道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通风排烟系统、站台门系统、事故照 明、事故广播、疏散指示、闸机、扶梯的工作效果、可靠性及联动状况,判定防灾系统在火灾事 故情况下确保乘客安全疏散的安全性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第一代地铁防灾系统全尺寸 热烟测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模块化、集成化设计,研发形成新一代地铁防灾系统热烟 测试技术和装置。

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并采集各项指标参数,能准确对防灾系统防灾能力进行定 量分析和评估,能精确、高效、自动检测地铁防灾系统的工作效果,且能确保测试安全。

该项技 术装备获得北京市新技术产品(服务)认证,已在全国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成都等30多个 城市150多条地铁线路中应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自动控制燃烧与发熾系统 0

试鹼状态
地铁工程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检测技术和装备现场应用
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
证书
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 证书单位名称:屮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证书编号:XFW2020FK0233证书编号:XFW2018FK0044发证巧期:2019年3月
有效期:3年单位名称:中国妥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产品(服务$名称:城M 轨逍交通防灾系统热烟測试服务验证技术有效期:3年
批准机关:
产品(服务)名称:地铁通风排烟系统安全性能测试与模拟 发证日期:2021年3月获得北京市新技术产品(服务)
证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成立于1980年,隶属于国家安监总局。

该院致力于推动安全生产科
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为中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拥有一支由专家学者、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涵盖了安全管理、劳动保护、事故预防、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该院设有多个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开展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该院还积极参与国际安全生产合作,与国际组织、外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促进了国际安全生产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高中国的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未来,该院将继续加强研究力量,拓展合作领域,为推动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3章-样品预处理技术

第3章-样品预处理技术

27
二、溶剂萃取
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低于测定方 法的测定范围时,或样品中含有干扰的有害物 质时,为了达到分离干扰物和浓缩待测物的目 的,可以采用萃取法。吸收液采集的有机化合 物一般采用萃取法处理。 溶剂萃取原理—液液萃取
28
吸收液样品的预处理注意事项
1、使用到的试剂有剧毒物品 2、注意数据的计算 注意采样吸收液的量和取样量 注意计算标准曲线时使用质量单位还是浓度单位 3、使用比色法测量时,注意影响比色的因素 试剂 显色剂 显色条件:时间、温度 加入试剂的顺序等
26
一、稀释或浓缩
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测定方法的 测定范围时,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如果吸收液 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是由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溶剂 挥发损失而造成的,则应先补充溶剂,恢复吸收液 原本组成后,再用吸收液进行适当稀释。 吸收液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低于测定方法的 测定范围时,可将吸收液样品通过挥发或蒸馏等方 法浓缩后测定。在进行稀释或浓缩时,要注意稀释 或浓缩后样品基体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
概述
职业卫生样品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样介质) 生物样品
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方法
气态、蒸气态(无机气体、有机蒸气)
直接采样法-------------------------------------------------气体 有泵采样法
液体吸收法
小型气泡吸收管 ---------------------液体(吸收液) 多孔玻板吸收管 冲击式吸收管 大型气泡吸收管
29
第三节 固体吸附剂管样品的预处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样品采集大多数采用 固体吸附剂法,一些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等也可采用 固体吸附剂进行采集。 在NIOSH方法中,一些无机气体如氨气、二氧化 硫等气体也可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固体吸附剂管进行 采集。 我国职业卫生标准方法中,固体吸附剂管主要用 于气态和蒸气态有机化合物的采集。

第一届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组拟聘人员名单

第一届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组拟聘人员名单

第一届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组拟聘人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各组按照姓氏笔划排序)一、煤矿组(68人)1 丁文通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 丁华忠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大队3 马占福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总队4 马汉鹏华北科技学院5 王东发中煤平朔集团井工设备维修中心6 王立兵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7 王晓文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8 王晓明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9 牛立东中国大唐集团公司10 仇安东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 卢熹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 冉隆明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3 白枫桐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技术研究院14 冯立杰河南矿山抢险救灾中心15 邢树亭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16 刘平治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救护大队17 刘永立黑龙江科技学院18 刘林中煤科工重庆院救援所19 刘贵文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大队20 刘海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21 安志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22 孙升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3 孙吉安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4 杜华善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25 李旭东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26 李应文中铝宁夏能源集团27 李国旗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 李树刚西安科技大学29 李总根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30 李宣冬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煤炭事业部31 李增良兖州煤业公司32 杨大明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33 杨启亮江西煤业矿山救护总队萍乡大队34 吴强黑龙江科技学院35 吴燕清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36 闵龙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7 宋承文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38 张义华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9 张传铭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40 张军青海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1 张明山东能源新矿集团42 张忠温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43 张建国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44 张振龙黑龙江省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鹤岗分公司45 张晓东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6 张瑞新总局通信信息中心47 张福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鹤岗队48 陆伦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9 陈忠胜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50 邵占彬中煤集团大屯公司51 周凤增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2 周方年中煤科工重庆院救援所53 周兴龙贵州省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54 房新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55 赵庆彪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6 赵宏伟吉林省煤业集团57 赵青云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护大队58 姚广田内蒙古矿山应急救援协会59 袁庆国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60 徐振刚中国中煤能源集团股份公司61 徐景德华北科技学院62 郭春山龙煤鸡西救护大队63 曹平中南大学64 覃承波湖北省荆门市矿山救护队65 程文平江西省矿山救护总队乐平大队66 曾凡付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救护大队67 谢奎重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8 鲍庆国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金属非金属矿山组(40人)69 王方汉江苏银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0 王先华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71 石长岩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72 申其鸿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 吕思福内蒙古包头鑫达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74 朱传明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75 朱新荣(女)银川安普安全技术咨询中心76 刘乔中国五矿集团77 刘毅四川省冶金设计研究院78 李成合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石人沟铁矿79 李刚业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大队80 李忠太黑龙江省冶金设计规划院81 李炜陕西省有色集团82 李学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83 杨忠权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4 吴世龙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85 吴国珉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6 吴胡颂安徽铜陵有色控股公司安全环保部87 吴桂才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88 余晓峰青海省地矿局89 张广勋中煤科工重庆院救援所90 张至刚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1 张延松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92 张兴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93 张继安中国黄金集团公司94 范庆京海南山金矿业有限公司95 林祖成福建省冶金工业设计院96 赵千里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7 赵怀忠吉林省黄金管理局98 郝传波黑龙江科技学院99 胡平安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100 耿剑统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101 贾玉斌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2 徐孟利山东能源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103 高士友中电投国际矿业投资有限公司104 高国庆浙江金安矿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105 唐绍辉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06 崔源发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7 谢旭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108 谢宏华北科技学院三、石油天然气开采储运组(28人)109 王其华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110 毛怀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111 白仕玉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112 乐建明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113 兰忠孝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114 朱志宁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分公司115 刘月光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116 刘志刚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117 苏毅太原市煤气公司118 李湖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119 李毅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120 杨令瑞中国石油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121 杨永钦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消防支队122 杨再生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123 周以良江苏省天然气建设工程协会124 赵正宏中国化工信息中心125 赵德民大庆市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126 胡群爱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127 郭臣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128 崔涛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129 董继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消防支队130 蒋永兴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131 傅江明海口福山天然气利用发展有限公司132 路继臣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133 阚志龙中海炼化惠州炼化分公司134 熊运实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135 魏文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36 魏东吼中国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四、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组(59人)137 于泉德山东省化工研究院138 马文耀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消防支队139 王天柱云南省国防科工局研究设计院140 王宇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141 王学文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142 王雷郑州大学143 邓勋民重庆市化工研究院144 龙文红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45 白忻平中国化工集团146 匡学建萍乡市焰花鞭炮科学研究所147 邢立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148 朱进重庆市化工研究院149 任汾香(女)陕西庆华民爆集团150 刘玉海南京理工大学151 刘明达中粮集团有限公司152 汤规成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153 孙宝林新疆石河子市新北爆破拆除有限公司154 孙宝铁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155 李增义北京市烟花爆竹质量监督检验站156 杨滨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57 吴宗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158 谷彦坡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159 汪清波厦门市安全监管局160 张君华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61 张和平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鲁中应急救援中心162 张爱华银川市公安消防支队163 张鸿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164 陈本诺北海通用烟花有限公司165 陈伟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66 陈继宝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67 陈新林江西赣安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168 武晓丽(女)内蒙古河和浩特职业学院169 郑小平清华大学170 郑立红山西赛福特安环科技有限公司171 郑津洋浙江大学172 孟爱民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173 赵永贵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174 郝伟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175 胡军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76 姚红(女)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分公司177 徐守彬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178 凌晟广西金建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179 栾天平安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180 黄建群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81 黄斌吉林省工程爆破协会182 盛兴旺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金能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3 常全忠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184 康荣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185 盖明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消防支队186 董国跃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烟花爆竹分会187 蒋卓良湖南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188 谢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189 蔡文祥浙江省环保局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190 谭林湖南长斧众和科技有限公司191 熊安平江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192 潘力佳(女)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93 戴荣海上海焦化有限公司194 魏者聪辽宁安科安全评价有限公司195 瞿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五、交通组(20人)196 亢留平乌鲁木齐铁路乌鲁木齐安监分室197 李选民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98 何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199 张全柱华北科技学院200 张超湖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201 陈贵江西昌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 陈修进重庆长途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203 陈瑞晶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204 罗永滔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5 金伟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6 周炜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7 赵明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208 钟茂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9 施万兵宁夏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210 徐孝辉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211 徐君黑龙江省航运救捞站212 席金波安徽省道理运输管理局213 陶景知沈阳铁路局214 董志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15 蓝国祚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交巡警大队六、建筑施工组(29人)216 于吉鹏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17 王平江西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218 王建新(女)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219 王洪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20 王新民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建筑分公司221 刘中元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22 刘林军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223 刘高飞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224 孙宗辅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5 牟成林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26 芮希能云南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227 李延和南京工业大学228 李阳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229 吴月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30 吴晓枫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31 吴恩宁浙江省建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32 吴惠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33 何宝安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4 张跟民中电投国际矿业投资有限公司235 陈立新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6 陈杰刚长沙市建筑工程安全监察站237 陈晓刚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238 陈彬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239 武相臣赤峰市安全监管局240 林华强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41 赵喜斌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242 黄泽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243 彭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44 蓝新中(女)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七、冶金组(15人)245 王斌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246 王强中冶葫芦岛有色集团247 尹振奎河北钢铁集团公司宣化钢铁公司安全处248 刘成俊重庆科技学院249 刘渝宣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50 孙长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吉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51 佘宏彦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252 张毅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53 周翔福建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54 郑爱国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255 赵仕君中电投国际矿业投资有限公司256 顾毓豪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57 郭中华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258 唐剑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59 黄永强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八、通信组(8人)260 马少林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261 田立勤华北科技学院262 陈亮新广东省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心263 邵国安国家信息中心264 黄全义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65 曹爱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266 韩富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267 魏建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九、医疗组(20人)268 马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269 王如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0 王明晓煤炭总医院271 王冠梅(女)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2 戈小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73 朱宝立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4 江世强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75 祁少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76 李建国河北省疾控中心277 李临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78 李跃维江西省职业病防治院279 肖云龙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280 吴永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81 张军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282 张斌煤炭总医院283 秦怀海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284 袁吉文(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5 徐健(女)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6 彭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7 蔡文伟浙江省人民医院十、安全管理组(38人)288 王来忠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289 毛晓松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290 古庆如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91 卢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92 包正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先公司293 刘占国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294 刘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95 刘景凯中国石油安环节能部296 江田汉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97 孙世国北方工业大学298 苏宏杰(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99 杜庆华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300 李文庆(女)国家核电技术公司301 李叶枝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2 李红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303 李俊侃海南省工业研究所304 李喜来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305 杨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306 邹敏中国石油安环节能部307 沈立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308 沈楼燕(女)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309 张广智中国石油安环节能部310 陈志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311 陈录才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2 陈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313 国汉君神华集团314 俞佳(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315 昝军湖北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316 袁宏永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公共安全研究院317 郭伟革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18 郭秀生鄂尔多斯市安全监管局319 唐述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院救援所320 彭国生中国石化安全监管局321 董光玉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322 粟志峰新疆农八师石河子市环境保护局323 程根银华北科技学院324 傅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325 颜烨华北科技学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表彰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表彰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文号】安监总科技[2006]269号【发布日期】2006-12-25【生效日期】2006-12-25【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表彰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和优秀推广项目的决定(安监总科技[2006]2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有关高校: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推动安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鼓励、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表彰和奖励在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开展了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推广项目评审工作。

按照原国家安全监管局(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意见》(安监管技装字[2002]18号),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推广项目的评审工作已完成了规定的评审程序。

根据评审结果,安全监管总局决定授予"煤炭自然发火早期预报和防治技术研究"等10项成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授予"基于风险评价的石化装置和城市燃气储配系统承压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46项成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授予"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优化分布和监控方案研究"等99项成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授予"兖州矿区开采沉陷控制和治理技术"等143项成果为安全生产科技优秀推广项目。

安全监管总局向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分别颁发奖励证书、奖牌和奖金,以资鼓励。

请各获奖成果完成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获奖成果完成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单位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领域优秀科技成果,并组织好获奖成果的推广工作,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第4讲-空气中粉尘的分析方法-粉尘-3h

第4讲-空气中粉尘的分析方法-粉尘-3h
点的选择
粉尘浓度最高 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 一般选择在工作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处
当需要了解粉尘危害的影响范围,搞清工作场所粉尘污染 程度,阐明劳动者接触粉尘的情况时,可在粉尘发生源的不同 方向、不同距离等处选择测尘点;
当对除尘通风装置等防护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时,可在除尘 器的排尘口、密闭装置的内外及可能逸散粉尘的隙口附近逸散 点等处选择测尘点。
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测尘滤膜: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和其他测尘滤膜;
粉尘浓度≤50 mg/m3 时,用直径37mm或40mm的滤膜;
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
主主
采样器: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仪器外观和配
要要
件应完整无损;电源容量指示灯和电池电压应正常;操 作应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应定期计量检定,
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粉尘检测要求
➢ 1. 必须测定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PC-TWA是粉尘浓 度的主体性限值,是评价工作场所、生产环境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接 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 2.以个体采样为主,因为个体采样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采样方法 ,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 ➢ 3.对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A的粉尘,应同时测定总 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 4.必要时测定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用超限倍数评价其短时间波动 水平。粉尘的短时间超限接触浓度应≤其PC-TWA的2倍。
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总粉尘
的定义
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 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采用滤膜称量法
测定总粉尘浓度,参考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第4讲-空气中粉尘的分析方法-粉尘-3h

第4讲-空气中粉尘的分析方法-粉尘-3h

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要求
总粉尘∆m的影响因素: 现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采样夹的大小 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 分析天平感量 测尘滤膜直径 采样时要通过调节采样流量 和采样时间,控制滤膜粉尘∆m在 表要求的范围内。否则,有可能 因过载造成粉尘脱落。采样过程 中,若有过载可能,应及时更换 采样夹。
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A、B曲线对照图
工作地点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冲击式采样切割原理
旋风式采样切割原理
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四、样品采集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并参照GBZ/T 192.1附录A执行。 定点采样 短时间采样:在呼吸带高度采集空气样品15min ; 长时间采样:在呼吸带高度采集空气样品1~8h;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 存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污染。 采样前,要根据现场空气中粉尘浓度、采样夹大小、采样流量及采样 时间,估算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 通过调节采样时间,确保 0.1mg≤∆m≤5mg。否则,有可能因滤膜过载而造成粉尘脱落。采样过程中 若有过载可能,应及时更换预分离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五、采样时间的选择


短时间采样, ≤ 15分钟,主要用于粉尘超限倍数评价
长时间采样, > 1小时,主要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的评价
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总粉尘 的定义
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 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采用滤膜称量法 测定总粉尘浓度,参考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样品 粉尘 测定 分散度
测量设备: 1、显微镜。

科技创新提升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治理水平

科技创新提升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治理水平

科技创新提升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治理水平
张忠彬;陈建武;刘宝龙;李戬;杜会芳;孙艳秋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6(012)010
【总页数】1页(P191)
【作者】张忠彬;陈建武;刘宝龙;李戬;杜会芳;孙艳秋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
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
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措并举狠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治理工作“回头看” [J], 陆如刚
2.宝应县狠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 [J], 陆如刚
3.江苏宝应县狠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 [J], 陆如刚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研究”召开技术进展研讨会 [J],
5.《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于本月起施行四部门联合开展粉尘与高
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 [J], 华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区域风险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区域风险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区域风险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2(8)7
【摘要】本研究在分析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策略的基础上,对影响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专业判断方法筛选了有关评价因子并进行了量化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确立了区域职业危害风险分级标准,并编制了便于监督管理部门决策分析、嵌合WEBGIS功能的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系统。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风险评价系统;技术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职业危害;科技成果;主成分分析法;WEBGIS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2.28
【相关文献】
1.创新思维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新风险——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工业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时训先 [J], 石小飞
2.CASST-QRA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 [J],
3.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获得“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项目名单 [J],
4.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检测能力介绍 [J],
5.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检测能力介绍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赴应急管理部警种学院交流调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赴应急管理部警种学院交流调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赴应急管理部警种学院交流调研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年(卷),期】2018(14)12【摘要】2018年11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科院院长张兴凯与副院长魏利军到应急管理部警种学院交流调研,警种学院院长徐宝东和学院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交流活动。

会议由警种学院副政委郭富伟主持。

双方介绍了与会人员,徐宝东同志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并一同观看了警种学院建设发展宣传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代表介绍了中国安科院基本情况。

双方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就应急救援领域的未来合作空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随后,张兴凯同志等到警种学院西峰山无人机训练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学院教员的现场讲解,观看了无人机侦查现场演练,并就无人机应用等方面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技术开发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相关人员随行调研。

【总页数】1页(P113-113)【关键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应急管理;学院;调研;副院长;无人机;交流活动;应急救援【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22.28【相关文献】1.应急管理部应急办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交流 [J],2.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交流 [J],3.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赴西藏开展\r\"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工作调研 [J],4.应急管理部尚勇副部长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 [J],5.应急管理部尚勇副部长(正部级)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启动会顺利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启动会顺利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安全监测预警
系统研究”启动会顺利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年(卷),期】2022(18)7
【摘要】2022年6月29日,中国安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启动会顺利召开。

与会专家及领导肯定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课题实施方案论证。

课题针对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现场环境安全监测需求,研制便携式含水土质救援边坡变形安全监测装备,开发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安全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可服务于含水土质埋压人员救援现场搜救装备和人员的安全保障。

【总页数】1页(P18-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课题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顺利召开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医学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疏运监控预警技术和装备研发”课题中期研讨会顺利召开
5.中国安科院组织
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救援现场次生灾害监测预警关键装备”项目2022年度年中研讨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会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科学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管理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法律《职业病防治法》⾏政法规国务院令,352号令部门规章总局令,1规定4办法规范性文件如【2014】39号文、【2015】16号文等标准和技术规范GBZ、AQ、业务文件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与评价法定 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日常监测(防治法、47号令)•企业自主定期检测与评价(防治法、47号令)•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评价(47号令)•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防治法、47号令)•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我国实行资质认可制度——法定许可✓机构分级管理:甲级、乙级、丙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组织机构人员工作场所及实验室应经培训合格 仪器设备检测能力评价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具体规定:总局令50号、88号文件技术服务证书技术服务机构证书计量认证证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甲级乙级丙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可以在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可以在其所在的设区的市或者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范围从事除本•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的范围从事除本《机构监管办法》第七、八条规定的建设项目以外的职业卫生•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设项目•跨设区的市的建设项目省安全生产监督技术服务活动。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总局规定的其他项目•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9目。

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检测内容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生物检测()列《病危害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一)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二)国家(或国外)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三)国家已颁布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四)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15种(卫法监发[2002]63号)种[]号•454种(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39种化学物质、47种粉尘和2种生物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11类物理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强调•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MAC)个体•最高容许浓度(MAC)•超限倍数暴露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序号毒物职业接触限值类型数量(个)1制定了MAC532制定了未制定PC-STEL 160287 PC-TWA3制定PC-STEL127•CO :高原地区职业接触限值为MAC ,非高原地区为PC-TWA 和PC-STEL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类型数量(个)PC-TWA47合计47•14种粉尘制定了总尘和呼尘的PC-TWA 限值PC TWA•33种粉尘仅制定了总尘的PC-TWA 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生物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生物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类型数量(个)MAC1PC-TWA和PC-STEL1PC TWA和PC STEL合计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最高容许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生物接触限值✓14种化合物•WS/T110-1999 ~115-1999 6种•甲苯、三氯乙烯、铅、镉、一氧化碳、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甲苯三氯乙烯铅镉氧化碳有机磷酸酯类农药•WS/T239-2004~243-2004 5种•氟、苯乙烯、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正己烷氟苯乙烯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正己烷•WS/T264-2006 ~266-2006 3种•汞、五氯酚、可溶性铬盐汞五氯酚可溶性铬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方法GBZ/T1601~1608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规定了85类约300余种化学有毒物质•106种规定了限值的化学物质无检测标准方法•71种化学物质规定了检测方法无职业接触限值•233种化学物质规定了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标准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方法✓GBZ/T192.1-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1)总粉尘浓度的测定(GBZ/T 192.1-2007)(1)总粉尘浓度的测定(GBZ/T19212007)(2)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GBZ/T 192.2-2007)(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GBZ/T 192.3-2007)(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GBZ/T 192.42007)(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GBZ/T1924-2007)(5)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的测定(GBZ/T 192.5-200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方法✓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3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作所因素第部•GBZ/T189.5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场检测检测方式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仪器法实验室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不分光红外分析法样品采集样品检测检测程序结果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空气样品采集技术•直接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剂管法•滤料采样法•无泵型采样法直接采样法(1)大注射器(2)采样袋(3) 真空罐(3)真空罐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剂管法滤料采样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空气样品采集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作场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范围•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 空气样品采集规范•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害物质的采样••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空气监测的类型及其采样要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求•采样前的准备•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采样准备•定点采样•个体采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空气样品采集方式✓定点采样个采样✓个体采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样品检测✓按照标准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检测✓结果计算根据样品采集情况根据工人接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结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MAC✓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 和PC-STEL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结果评价✓个体接触水平✓最严重暴露最重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结果评价✓个体接触水平✓最严重暴露最重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结果评价✓个体接触水平✓最严重暴露最重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问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落后✓职业接触限值数量较少接值数量较少✓结果评价方法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作业场所采样实验室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与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建设项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管以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以及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建目病危害价设项职业评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令)•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缺乏相应检测与评价标准(正在陆续制定)•《局部排风设施防护性能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