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思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意思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意思“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夜归鹿门歌》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1、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翻译】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第3句: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第4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夜归鹿门歌1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
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 那样从容不迫。 •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 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 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 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
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 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 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 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 妙趣和真谛。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字词注释
1.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作者隐 居的地方。 2. 昼:白天。昏:黄昏,天刚黑的时候。昼 已昏:已由白天到了黄昏的时候。 3. 鱼梁:水中沙注洲名。《水经注· 沔水》: “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在襄 阳县东,距鹿门很近。渡头:即渡口。喧: 指人们争渡的喧哗声。 4. 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向着 江村走去。
5.余:我。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 6.开烟树: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 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 了,照耀得那样清晰明朗。 7.庞公:庞德公,汉末隐士,襄阳人,与司 马微、诸葛亮为友,曾隐居鹿门。栖:居 住。 8.岩扉:山岩洞穴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 陋,松径:空虚静寂。 9.唯有:独有,只有。幽人:泛指隐者,这 里是诗人自称。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三、《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鹿门山:在襄阳,位于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此辟有住地,偶尔也去住住。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是说,山寺的晚钟响了,天已黄昏,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着渡船回家,一片喧闹之声。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隐然可见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诗句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评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襄阳人士,后隐居鹿门山。
这首诗歌就是在山水田园的描绘中,抒发归隐的情怀逸致。
这首七言古诗的首二句,是纪实描述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
鹿门山寺院的钟声鸣响,从天边悠然传来,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
渔梁渡头,一派喧闹的场景,那是辛勤劳作、出门奔波的市民争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迫切心声。
这看似自然的描述中,却蕴含深意。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篇一: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篇二: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夜归鹿门山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言】《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翻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鉴赏】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
唐诗三百首之《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余:我。
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⑺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⑻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赏析开篇二句写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
《夜归鹿门歌》 讲义
《夜归鹿门歌》讲义一、作者与背景《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大多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长期隐居在鹿门山一带。
他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的厌倦,都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
二、诗歌原文与解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这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白天已经结束,渔梁渡头人们争相渡河,一片喧闹。
通过钟声和渡头的喧闹,形成了一种对比,一边是宁静的山寺,一边是热闹的渡口。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人们沿着沙岸走向江村,而“我”则乘船回到鹿门。
这里表现了诗人与众人不同的选择,众人走向世俗的村落,而诗人则归向隐逸的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月光照亮了烟雾笼罩的树木,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德公的隐居之处。
这里的景色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同时提到庞德公这位古代的隐士,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岩石做的门,松树掩映的小路,一直都是那么寂寥,只有“我”这个隐士独自来来去去。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居之地的清幽寂静,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
三、诗歌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喜爱。
在诗中,孟浩然通过对比世俗的喧闹和鹿门山的宁静,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情感上,既有对宁静自然的陶醉,也有在孤独中的坚守和超脱。
诗人在喧嚣与寂静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展现出一种高洁的志趣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四、艺术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人随沙岸向江村”与“余亦乘舟归鹿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
又通过鹿门山的清幽与世俗世界的喧闹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夜归鹿门歌赏析导语: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
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夜归鹿门歌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大自然鹿的诗句
大自然鹿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大自然鹿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有哪些鹿的诗句1、《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1片吵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1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突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安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2、《鲁山山行》宋代: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1声鸡。
译文:早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丽,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1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1人在曲折幽深的小路上巡游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安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闲适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1声鸡鸣。
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3松。
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4、《秋怀》宋代: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译文:这节令风物有哪1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处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知人论世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
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xiàn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xiàn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文本解读【原文】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评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评析原文:《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评析:孟浩然本宅名“涧南园”,或名曰“南园”,在襄阳南郊,岘山之旁,汉水西岸。
题中鹿门山,不仅山色翠微,岩潭屈曲,而且是诗人所向往的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的隐居处。
山在汉水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
因相距不远,所以诗人经常乘舟前往凭吊古迹。
诗人四十岁赴京应试不遇返乡,偶尔亦到鹿门闲居,这首七言古诗乃纪实之作。
题中着一“归”字,表明其有意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有归隐的志趣。
诗的前半是写归途见闻,以人归引起自归。
“渔梁”,即沔水中之鱼梁洲,离岘山不远。
首二句写诗人从南园渡汉水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听见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鱼梁渡口争渡的情景。
这两句抓住“鸣钟”和“争渡”的细节,渲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晚钟洪亮悠扬,反衬出山寺的超然和僻静,这是以动显静;熙攘争渡的繁杂人声,显得世俗世界的杂乱和喧嚣,是以热衬冷。
三四句说村民纷纷沿着沙岸回家,自己则归向山寺一般超然和僻静的鹿门,两种归途,写出了自己与村民不同的心情。
表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怡然自得的心情。
诗的后半写实,也是写诗人“归”后的兴感,从写景中,揭示在隐居生活中清淡悠闲的情趣。
五、六句写起岸登山所见的路上夜景。
“开烟树”,谓树林被弥漫的烟雾笼蔽着,现在经月光照射,山树又重现其朦胧的倩影。
他陶醉于这美妙的夜景中了。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德公曾经隐居过的地方,而这里也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归宿地。
末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
诗人在这片天地里,与尘世隔绝,唯山林是伴,和大自然完全融而为一了。
至此,诗人似乎已彻底领悟了“遗世而独立”生活的妙趣。
孟诗中七言绝少,歌行尤非所长,这首诗是其七言古体中的佳作。
全诗以清疏简淡的笔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黄昏时分的江行见闻一直写到月景夜空的鹿门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如果用诗中的一个字来 概括本诗的主旨,你认为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置身诗境
根据时间或地点的变化 可把诗歌分为几个场景?
置身诗境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 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场景。
缘景明情
诗歌三四联中的“景语” 如何凸显“情语”?请结合 诗句具
知人论世
我所知道的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 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 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 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 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 浩然,更为准确。”
夜归鹿门歌
江 边 山 中
→ → 世俗生活 隐居生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读 到了一个怎样的孟浩然? 2、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归隐? 试与陶渊明的归隐进行比较。
夜归鹿门歌
隐逸有他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 极出世。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 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 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 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 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 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 了幻想和期望而无萧瑟之感。
张九龄感遇十二全文及译文
张九龄感遇十二全文及译文
感遇十二首途中沉醉作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来。
寒门宁负巴山近,春草年年碧于松。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
借问烟花之报恩,渡头云树直上云。
穷愁野鬼江湖动,酒酣胡虏天地宽。
鹿门将军百战死,西北荒凉几千里。
君不见汉阴山下白骨,人生如骨何寂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唐诗课件ppt-唐诗鉴赏
山寺传来阵阵钟声,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 闹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畔的村落归去。我也乘着小舟, 摇橹回到隐居的鹿门。月光照亮烟雾笼罩的树林,我不知不觉 来到东汉庞德公隐居的住处。岩穴的门与松林中的幽径永远都 是那样的清幽寂静,只有我这个遁世无为的幽人在此独自来往。
这是歌咏归隐情趣的诗。渡头的喧哗与隐居的寂静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俗人一生蝇营狗苟,谈得上什么精 神追求,唯有诗人能与先贤神交。难怪高人要隐居独 处,不屑穿梭于俗世之中。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 唐诗鉴赏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4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1 鹿门:山名,在湖北襄阳东南,作者曾隐居 于此。 2 渔梁:渡口名,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3 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躬耕田亩。荆州 刺史刘表请之为官,庞公不愿屈从,后携妻登 鹿门山采药,不返。 4 岩扉:岩穴的门。 5 幽人:幽居山林之人,此指作者。
孟浩然写鱼梁洲的诗
孟浩然写鱼梁洲的诗
孟浩然写鱼梁洲的诗如下:
1、唐代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与诸子登岘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2、唐代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鹿和明月的诗句
鹿和明月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鹿和明月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有哪些鹿的诗句1、《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1片吵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1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突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安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2、《鲁山山行》宋代: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1声鸡。
译文:早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丽,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1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1人在曲折幽深的小路上巡游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安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闲适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1声鸡鸣。
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3松。
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4、《秋怀》宋代: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译文:这节令风物有哪1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处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思“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夜归鹿门歌》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1、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翻译】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赏析】
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2句: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
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