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网文:化谷金青远,云雀整理)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所以,清代的另一位学问大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巧者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人生活在尘世,也可说生活在“景”中,四时变化,雨雪风云,草木荣枯,鱼虫出没,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春风和煦,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付诸笔端,岂不就是动人的情语?故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而置身景中的人是有情的。
所谓“触景生情”,只是外界之景作用于人的感官,触发了人的联想,于是人的七情六欲就“生”出感来了。
因此,人不同,景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
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际遇不同,生出的情也大不相同。
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诗人“行不足”’,欣悦无比。
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
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真是景物无意而人多情,触景生情,景因人异,千古亦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张卫华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6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作者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一般不是为了单纯写景而写景,更多是为了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景到深处情更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感情。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欣赏写景的句子或片段,明确其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对其进行积累、运用,使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抒发感情,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
一、明确景语在文中的作用景语,从字面上理解即是描绘景物的言语。
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景语所赋予的含义不同。
在写人的课文中,作者多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文章主人公的形象,使其更具立体感。
单纯的对人物描写,有些单调,不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够。
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出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加深学生对文章主人翁的了解,促进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涵。
其次,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不同的意境,意境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自然不一样,作者通过对意境的不同描述,冲击着学生的视野和心灵,丰富着文章的内容与感情,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且更赋诗意。
再者,有的作者在叙事类文章中插入景物描写,或暗示主人翁的命运,或使故事情节悬念迭出。
有了景物描写的烘托,叙事类的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丰富多彩。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中,作者塑造了“扫路人”自强不息、不怕艰难、开朗豁达的形象,如果仅凭作者这样描述,不能形象的展现扫路人的性格特征,同样学生无法深刻了解扫路人,因为作者的语言没有说服力。
但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像银丝”“云雾中飘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山的高,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扫路人”不畏艰难的性格特征。
二、欣赏景语在文中的展现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课程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并仔细品味景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一、说教材: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一篇文学作品,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
弄清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环境描写历来是中考的要点,也是难点,综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其它地方的中考试卷,都经常涉及到环境描写的考查。
如上海01年中考试卷语段之《山村传圣火》中,直接考察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04年中考题《最完美的礼物》第24题,就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此外,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环境描写,也势必会增加的文采,使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有不少的名家名篇都有这个知识点。
因此,这节课,我将环境描写作为一个知识点,针对环境描写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进行专题学习,以期教给学生此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初三复习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并合理运用。
能具体分析环境描写作用,较好地提高阅读赏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已学文学作品的复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吸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描写的规律性知识难点:环境描写的知识迁移和运用(三)教学设想:(1)、环境描写涉及的已学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应课前做好归纳整理,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2)、要结合学生熟悉的文本,指导教学,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思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删稿》:“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说的昔人,指清代前期诗论家王夫之,他在《夕堂永日绪论》中谈到情与景的关系时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译文:如果不能运用写景之语,又怎么能抒发自身的情感呢?
王夫之论诗,“以意为主”,因此在情与景的关系上,要求把情放在首位,景服从于情并表现情,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语待景语而厚,景语因情语而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但二者相较,情语更难写好,所以王夫之认为,不能写出寓情于景的“景语”,便难写出以景见情的“情语”。
王国维继承和发展了王夫之关于“景语”与“情语”的主张,进一步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
也就是说,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
诗人创作时情景交融,描写景物的“景语”,其本质就是抒情的,就是“情语”,因而更符合诗人创作时的情感诉求,更具有科学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指的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译文:前人谈论诗词,提出景语、情语的区分。
可是他们不知道,一切写景之语,实际上都是在抒发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小学语文教学中“景语”的欣赏和运用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一、“景语”在语文教材写人叙事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景语”是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是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常言道:“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不乏写景佳句,这些“景语”包含着“色美、音美、意美”的元素。
写人叙事文章中的景语不仅仅只描绘景致,作者往往借助这些景语渲染情境、烘托氛围、暗示命运,含蓄吐露自己的心情、感受等。
写人叙事的文章正因为有了这些景语的点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动人,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语言文字更富有生气、充满灵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赏这些写景佳句,含英咀华,融入情景交融的情境之中,从欣赏、积累到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等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感人。
二、“景语”的欣赏(一)赏景语品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认识这些景语,学会欣赏景语,并品味其中作者暗含的情感,即所谓的“情语”。
在语文教材写人叙事的不少文章中,作者似有心若无意地穿插几句写景的句子,教师不要将这些含景的句子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简单笼统地处理。
这些“情景交融”的句子应当引领学生好好欣赏,品出这些美丽景语中含有的特别的情韵和作者独特的感受。
这样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用心良苦,体会含蓄表达的妙处。
潜心深入文本,用心体味,捕捉和追寻文本的情趣和意蕴。
季羡林大师的《怀念母亲》一文,季羡林在刻画自己的心情时,将情融入富有特征的、可感的景物画面之中。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生平资料,补充阅读季羡林的一篇叙事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学生慢慢品悟出这个写景句子实则大有深意。
这“暗夜织上天空”,这“朦胧的薄暗”看似写景,实则是作者寒夜孤坐的那份凄苦,那份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和对母亲过早离世而自己尚未来得及报答母亲的深情厚恩的无限追悔。
“一切景语皆情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以写景为主,尤其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课文比较短,内容比较浅显,但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优美的语言给人清新、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还借助四季的雨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还借助四季的雨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不妨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另外还可以通过品析他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从炼字、修辞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
所以我以此篇文章为主,引用了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确立了阅读的主题。
围绕主题另选了两篇写景抒情的美文。
阅读《梦里开满泡桐花》、《绚烂冰窗花儿》。
让孩子们能够多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达到主题阅读的目的。
这三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外露,在阅读上并无大碍。
在学习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美文就应是美读,通过读学会写作手法,通过读学会语言品析,通过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释放。
学习目标:1、赏析写景散文的语言特色。
2、学习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悟文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导学案、阅读材料、自制教学课件【课前搜集】1、请课下搜集有关作者资料,把搜集到的内容写在下面。
课前要在组内交流,看谁搜集的全面。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广州别称花城,一年 四季都是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如此 美景,正合我们此 行之题—— 为花都 实验学校的 同学们带来一堂 《一切景语 皆情语》的“借景抒情 ”。在课堂之前,特与鹿世胜校长共 同探讨 了此题,下面则摘 节部 分舒享 给所有小读 者。
样的花 朵,鲜艳欲滴的还是垂头丧气的?什么样的鸟鸣,欢j央悠扬的还是聒噪讨厌的?
第三,借景抒情 ,写景是手段,抒 情是 目的。要 为抒情而写景,而下能 为
同的两种心情下,写作者会描写 出两种截然不 同的效果。比如,同样是阳光、路边的花朵、
树上的鸟鸣,同学们在开心快乐的心情下会把这些景物也描写得轻松欢畅。而如果是在心 文
/ 情沮丧 的时候来描写这些景物 ,便 会把它们也描写得压 抑、烦躁。这便是 “情景 交融 ”。
王
那 幺,怎样才能借好景抒好情呢?在此为同学们总结出四点:
什么是借景抒情呢?就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 隋去描写客观景物,把作者的感情、
心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 发。在写文章的时候 ,必要的借号抒情 ,可 以更好地蜞托 人物的思
想感情 ,更深刻地感染读者,使文章更丰富、更有韵味。
是不是固定的景,只能寄托 固定的情呢? —— 当然不是。在写作时,你的思想感情、 心情状态是 什么样的,便会赋予所描写的景物以相同的气质。即使是相 同的景物,在截然不
第一,明确情感,有目的地选景写景。选骨、写景要遵从 自身情感抒发的需求,把真
切的感受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之 中。
第二,对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把景物描写得适真、生动。不能只写 “是什么”, 而要写出 “是什么样子的”。再以阳光、花朵、鸟鸣为例,也就是说,同学们不能只是简单
罗列这三个景物,而是要在你的心情关照下,写出什 幺佯的阳光,明媚的还是刺眼的?什 / 厶
一切情语皆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组:杨晓天出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天净沙二首一、课前谈话:这节咱们上语文课,上课之前做个调查:你觉得语文课上应该做些什么?[读读、说说、写写……]你希望上语文课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快乐的、开心的、诗意的、幸福的……对,语文课就应该是一种享受,是书声琅琅的,是幸福的。
我们一起进入语文课堂,走进幸福的语文课堂。
二、初读感知:1、出示文本: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元] 白朴[元] 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2、诵读《秋》:这是两首元曲,两首小令,曲牌叫“天净沙”。
曲子写得非常好,有颜色、有画面、有情绪,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
一首一首来读。
先读第一首。
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这首小令读上四遍,前两遍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律感,读得有板有眼;后两遍把自己从曲子里看到的色彩、画面读出来,把你感受到的情绪,哪怕是一点点的感觉,读进去。
明白了吗?开始。
·交流:朗读:预设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真好,就这种感觉,你再来读一遍。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思是指无论是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建筑风景还是描绘动态场景的语言,都能够传达出情感和感受。
这句话强调了语言的表达力,以及人们对于周围环境和事物的主观感受。
这句话的含义是,无论是描述山水风光的诗句,还是描绘人物情感的故事,亦或是描述城市的街景,语言都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词语、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等,可以将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描写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在文学作品中,这句话意味着作家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和情感的融入,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一幅写山水的诗能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一篇描写城市生活的小说能够通过对街头巷尾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喜悦或者厌倦之情。
这句话还强调了语言的主观性。
由于每个人的情感和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同样的景物或者场景,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因此,当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或者阅读描写性质的文章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尝试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并从中获得共鸣。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思是强调了语言的表达力和主观性,无论是描
绘自然景物还是人物形象,语言都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注重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从中获得共鸣和启发。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丝竹之和鸣,
疏梅溶淡月。 使Leabharlann 无法名状, 只有颔首微笑而已。
送别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映 日 荷 花 別 樣 紅
接 天 蓮 葉 無 窮 碧
光 不 與 四 時 同
風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畢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寂寞沙洲冷。
蒲公英的约定
今夜有雨
揭开蒙着眼睛的曼纱 心中的伤痕慢慢弥散 你把浩瀚展现给我 在你深情的微笑里 今夜有雨 冲刷着裹着灰尘的城 市 心中的窒息慢慢淡去 你把清洁展现给了我 在你们深情的微笑里 婉于夜色 未进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语文诗歌专题专题一咏物言志类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在细致的描摹事物的同时,还可以寄托自己的心情。
鉴赏这类诗歌,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追求贴切逼真。
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摩,满足于形似,那还不能算好的咏物诗。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人,或用比喻,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的融合。
例题1: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古人作诗讲究形神兼备,说说前两句怎样表现芭蕉的形和神?(5分)以绿蜡为喻来写芭蕉的色泽;“怯”字,以拟人表现芭蕉将展未展的娇羞之态·结合“会、暗”两字,谈谈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会”,将要之意,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期盼。
“暗”,照应前文的“藏”字,歌颂了春天润物无声的力量。
专题二送别亲友类送别亲友类常用比兴手法。
常融情于诗句,会从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
注意以下两点:1.要知人论世。
熟悉写作背景,特别要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
2.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究出比兴之外的深意例题2: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6分)·颔联寓情于景(1分)“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道风景线
翻开记忆的相册,品味那一道道美丽而深邃的风景—— 妈妈· 围巾 窗外,风儿呼呼地吹着,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妈妈轻轻地 走到我身后,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条围巾。哇!好漂亮的 七彩围巾,看上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在接过围巾的刹那 间,我看见了妈妈的那双手:通红的手上布满了冻疮,好像刚 刚涂过药,手指也肿得很厉害。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仿佛又 出现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为我一针一线赶织围巾的情景。 哦,一条七彩围巾在我心里飘扬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 一条七彩围巾, , ,是爱把它们串联 成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
4.语言是否形象优美?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 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 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 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 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 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 斜。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 一回 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 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 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 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人家 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到你所感到的,不劳你 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从画面上直接感到。 ——叶圣陶《文心》
1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
作文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写作技法一、小课时,大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写法。
3、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写作的目的。
二、小方法,大用处----写作中借景抒情、咏(托)物言志”【方法展示】1、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含义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咏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咏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异同:相同点: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点: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只要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运用写景三注意(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时间:2016-07-13 11:07:59 | 作者:贾世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单薄的枝叶中浅蕴着生命的律动。
我的耳边有声音作响,便随这淡淡的声响走进了园内。
这里是爷爷的后园,虽小但弥漫着充实和力量,原来是叶片在悄声呢喃呢。
是棵小树,枝杈见泛着浓密的青绿。
看吧,它们在阳光下生长着。
演绎着,极力地把手伸向阳光,终于抓住了,他们变得更加茁壮默默的吸吮着自然的雨露。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不该说有花,至少是乱花裹挟着各色的画卷在我眼前展示着青春的风韵,也有些正值凋零的花在它生命定格之处,它又会蕴育着一枚果实,其实离开并不是永远的分别,只是为了一个新生的降临。
游园不只是在阅览这都市所没有的田园春景,而是潜默地,以尊重和欣赏的姿态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因为在缄默的园中有着太多我们所不熟知的事与为梦而执著的勇气。
记得陶渊明也有一个这般的小园子,刚来是荒芜的,也同陶潜的心境有一个照应。
但每当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都会将花草带入园中,而渐渐的,园子便热闹了。
各种野花不知它的姓名,却只贪婪地望着它努力生长的样子便已很满足了。
陶渊明便在这般的环境中,阡陌连片的生命中积蓄了高深的情愫。
至今,我阅读他的诗篇,都会嗅到深深的花香味。
其实,这满园的春色都在耳提面命地告诉我们不一般的故事和精神。
在出芽至叶落中饱含诗意,有时叶落难免使人愁绪,但就如潮涨潮落,花开花败一般,这是生命不变的变素,同样也是人生真实的写照。
每天的生活没有诗人笔下的浪漫,我们总像树枝一般,张开拥抱去努力向上生长,然而生活的艰难让我们眼睁睁看着一点点的希望,像火一样熄灭,像一枚秋叶,旋转,跌落。
但自然的生命不会放弃,而人类呢?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不是世界上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学会倾听,观察,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大书,生命是一个个涌动的文字,所以才让我们真正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景语皆情语
——习作指导课
一、游戏导入:
1、大家都知道央视的诗词大会,今天咱们班也来个这样的比赛吧!看图猜诗:你发现了没,这些诗都是描写什么的?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为我们留下了经典,也为景物增添了一些韵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写好景物。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不光是古人,我们现在看到美好的事物,也是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
2、昨天让大家随意写了你眼中的美景,老师看了觉得大家写的都不错,我们来欣赏一下
看来大家都能做到写景的基本
①观察细致,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观察)
②用词准确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巧用修辞)
③观察有一定的顺序(有顺序)
2、大家再来看看这几篇,你们读读,好在哪?你们发现除了咱们刚才说的那些方法,还有什么?
(嗅觉、触觉)
我们来看个例子:
味觉——花里带着甜味;
听觉——(鸟儿)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适当的引用诗句)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这就是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的两个写景作文秘笈
①观察有一定的顺序
②观察细致,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用词准确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排比、比喻、拟人……)
④适当引入诗句
⑤调动各种感官
(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
三、用上学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提示: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引入诗句
调动各种感官
四、1、同学们,你们说我们写景是为了干什么呢?就是单纯的把看到的写下来吗?
2、咱们这学期学过一篇堪称经典的写景散文,还记得是哪篇吗?让我们打开书,重温老舍先生的《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是写了草原上的什么景色?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除了我们分析的写草原美景的句子,作者还写了什么?
“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是写作者的什么?(感受,也就是抒情)
4、老舍先生在开篇就直抒胸臆的说出了自己喜欢这里,没有遮掩,真诚质朴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再找找还有写自己感受的句子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5、看来呀,这些小丘、羊群、骏马、大牛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这看似普通的景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见到草原的那份激动和满心的喜悦。
王国维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写景和感情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学习老舍先生这样——把情和景融合起来写,情融于景,景寓于情。
眼中有情,笔下才能有趣。
大家的作文欠缺的就是把情融入景里。
五、那怎么做到情景交融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我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山中访友》
1、这是六年级将要学到的课文《山中访友》中的一段话,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想象自己和树融为一体,要带着自己思想感情去观察树的特点。
眼中有情,笔下才能有趣。
让我们感受看到作者看到山中的树时那种美妙的心情)
2、总结:这就是我们学到的一个方法: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景,把自己喜怒哀乐融进去。
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他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的,写出自己的情感
写景作文秘笈
①观察有一定的顺序
②观察细致,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用词准确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④适当引入诗句
⑤调动各种感官(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
⑥把情和景融合起来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景,把自己喜怒哀乐融进去)
六、用上学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情境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