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华义勇军与新加坡保卫战

合集下载

国内关于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述评

一、关于马来亚华侨对祖国抗战支援的 研究
国内的华侨抗战史研究始于1931年日本发 动“九・一八”事变以后,彼时就有学者开始 关注到华侨与抗战这一研究领域,并开始有了一 些初步的关于马来亚华侨对祖国抗战提供支援的 研究成果。主要的代表作有:林云谷的《抗战 与华侨》…1,是国内第一本关注“华侨与中国抗 战”这一问题的著作,这本52页的薄薄的小册 子生动描述了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热忱支持。黄警
收稿日期:2014—03—07
作者简介:宋少军(1988一),男,江西吉安人,赣南师范学院东南亚研究中一62012级国际关系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东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49
万方数据
第27卷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 介绍了东南亚各国的华侨抗日武装斗争情况,对整 个东南亚抗日武装斗争进行了宏观概括。廖小健的 《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从英国殖 民政策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马来亚人民军成立 到解散的全过程,论述了日本投降后,马共不仅没 有夺取政权,反而解散其武装部队的原因。她认为 英国战时早有预谋的马来亚政策造成马共的被动应 对局面,是战后初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放弃武装斗 争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在对战后马来亚独立进程 的论述中涉及马共的武装斗争对其独立进程的影响,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沈燕清的《英国在马来西亚联邦 建立及分裂中的角色分析》[15]以及张祖兴的《英国 殖民当局延缓公布马来亚联盟计划的原因探析》。[16] 以上这些都是在论述战后初期的马来亚政治时, 对马共偶有涉及,同马来亚华侨抗日武装斗争则关 系不大。同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特别是新 马两地学者对马共以及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的研究有 很多成果。 首先是对大量的马来亚华侨抗战史研究史料的 发掘整理,从战后至今不断出版面世。战后初期, 新加坡出版了一系列反映华侨抗日斗争情况的回忆 文章和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胡铁君的《星华义 勇军战斗史:1942年保卫星洲》[17],作者本身曾经 担任星华义勇军的副司令,在战后搜集了相关史料, 集结出版了这本论述星华义勇军从组建到最后解散 的小册子,是研究星华义勇军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大战与南侨”编纂委 员会编印的《大战与南侨:马来亚之部》[18]介绍了 东南亚各地华侨在日据时期的遭遇,反映了日本军 政当局对华侨的残酷迫害;战后和平时期马共编撰 整理出版的《南岛之春:马共言论集之一》[19]全面 介绍了马共在战前和战时的一系列抗日的政策和主 张。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许云樵编、蔡史君编修的《新 马华人抗日史料(1937—1945)》[20]是一部1100多 页的皇皇巨著,书中以时间顺序,分门别类保留了 很多新马华侨抗战的史料,是研究马来亚华侨抗战 史的重要工具书。 此外,新马学者对马来亚华侨抗战史有大量的 论述和著作。受制于一直以来英国殖民当局对共产 主义意识的压制以及对战后英国殖民当局以及独立 后的马来亚联合邦政府对马共的持续清剿,一直以 来马共的研究都是新马两地历史研究的禁区,其他 地区学者的研究又缺乏相关第一手材料,随着时代 推移,造成了马共与马来亚抗战这段历史的模糊。

《浴血罗霄》红军指挥员的战场日记

《浴血罗霄》红军指挥员的战场日记

文学经典中的红色记忆《浴血罗霄》红军指挥员的战场曰记文I赵恺f、.许对于今天已经习惯了“铁 [~~f1/血爽文”的读者而言,既没有华丽文笔,也没有惊悚桥 段的《浴血罗霄》,实在难以满足他们 的阅读快感。

毕竟,全书过于真实的白描式写作手法,的确很难引起一些 读者的共鸣。

但是当你真的尝试去了 解这部小说的作者以及它背后的那些 故事,相信你会真正感受到《浴血罗 霄》那份源于真实的独特魅力。

红17师受命出征1933年5月,就在曰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东北、继续于华北步步进逼 之际,蒋介石却高举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于江西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粵、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南昌行 营,亲自组织并指挥了针对我中央苏 区及其周边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与前面四次失败的大规模“围剿”不同,此时初步整合了各方军阀势力 的蒋介石,不仅可以调集近百万大军 对中央苏区展开“铁桶合围”。

更能仰 仗着纳粹德国的军事援助以及美、英、德、意的财政借款,从容地在军事上 采取“步步为营、层层筑堡、联以公路、稳扎稳打”的战术,与红军作持久战、消耗战;政治上更采纳其“智囊”杨永 泰的献策,提出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动员逃亡地主组建“还乡团”,对苏区人民展开残酷镇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33年9月25曰,率先完成“围剿”准备的国民党“北路军”出动3个师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起进攻,与此时奉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中央苏区“东方军”展开了对攻。

经过数轮惨烈的攻守转换之后,至当年11月中旬,损失惨重的中央苏区“东方军”最终被迫放弃黎川、转入防御状态。

浴血罗霄®/《浴血罗霄》封面,1988年版。

萧克创作《浴血罗霄〉授苏联小说《铁流》启发和影响较大,他在抗战前就开始写作,中间因为战事繁忙中断创作,此后,萧克又对书稿进行了4次修改,直至!11988年这部小说才出版但就在中央苏区的形势岌岌可危之际,1933年丨I月20曰,因对蒋介石对曰妥协、痴迷内战的国策不满,国民党内进步人士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策动第十九路军,于福州发表通电,喊出了“联共反蒋,一致抗曰”民众心声,史称“福建事变”。

新加坡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阶段

新加坡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阶段

新加坡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阶段说起新加坡,你们会不会想到旅游胜地吉隆坡呢?你了解新加坡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新加坡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阶段,一起来看看吧。

新加坡的历史发展阶段介绍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14世纪,新加坡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军占领;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1、早期文明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Pancur(意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

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新加坡岛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世纪,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后来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此后两个世纪内没有关于新加坡的史料。

2、英属时期(1819-1942)新加坡现代历史要追溯至19世纪初期,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

星华义勇军战斗史 1942年星洲保卫战

星华义勇军战斗史 1942年星洲保卫战

附录三星华义勇军战斗史星华义勇军战斗史1942年星洲保卫战编著者:胡铁君 出版者: 新中华出版社 1945年12月14日出版整理者按语:整理者按语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马来亚人民(含新加坡)反抗日寇侵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65周年之际,为了纪念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战争中牺牲了的烈士和受难者,同时为了发扬星华义勇军以及烈士和殉难者在顽敌当前,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和豪迈气概,我们特意把近65年前编印出版、忠实记录了马来亚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星华义勇军的战斗史整理和打印出来,让世界各国懂华文的广大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和重温1942年发生在新加坡的这一壮烈的保卫战历史,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这是星华义勇军及其烈士和殉难者的血和性命书写成、读了令人无不动容的极其珍贵的抗日史册之一,因此,在整理打印过程中,除极个别错字,我们尽可能完美地保留原文的行文和风格,尽管时间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65年。

最后,还要感谢PL同志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使全部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大永 识 2010-10-15目次序言 ................................................................序言一 星华义勇军怎样生..................................................二 星华义勇军血战经过.................................................第一连出发 ;第一次奏凯 ;第二次奏凯 ;登陆战开始 ;裕廊律15碑之役 ; 裕廊律11碑之役;保卫大星洲坚守林厝港;专吉生园我敌大搏斗;三次遭遇战日兽兵惨败;林厝港16碑华澳军共抗敌;17碑半19烈士战死;林厝港12碑我敌成拉锯战;第三连第四连奉命援救我军; 保护星洲人民粮食 抢救丹戎巴葛货仓 ; 樟宜受训三 三年半来抗敌工作 —— A.C. ........................................四 日寇法西斯酷刑 —— 傅连格 ......................................五 林江石是怎样死的 —— 涛 ..........................................六 诗篇 ...........................................................林江石狱中遗作 —— 江石 ......................................悼林主任江石 —— 铁君 ..........................................星华义勇军司令部 —— 陈平波 ...................................义勇军 —— 前人 .............................................逃难 —— 前人 .................................................七 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同志 —— 阿木 ...............................八 悼阵亡及被难烈士 —— 义勇军全体同志 ...........................九 致马来亚华侨行政长官顾问白克登公开信 —— 胡铁君..................十 我参加义勇军 —— 何微波 ......................................十一 新加坡保卫战的回忆 —— 胡铁君 ...............................十二 忆林亚当同志 —— 林亚当夫人珍女士 ........................十三 追悼阵亡及受难烈士大会记 (特写) ............................追悼引词 …… 悲壮祭文 …… 主席致词 …… 星华义勇军对保卫新加坡的贡献(麦克伦旅长)…..我希望星华义勇军(白克登少校) …… 星华义勇军待遇应该和人民抗日军一样(林亚亮) …… 星华义勇军开辟了反法西斯之路(新青团张大) …… 致谢词附录:日治时期(1942-1945)的新加坡序言(一)It is right, and highly desirable, that accounts of the exploits of all the Volunteer Organisations which fought for Malaya , and whose members subsequently suffered under Jap tyranny ,should be given full publicity so that they may be known to the whole world.It therefore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my friend Major Foh抯 account of the exploits of the Singapore Overseas Chinese Volunteer Corps, which , when the fighting reached Singapore Island, was incorporated with the force already known as Dalforce .This Corps was formed as a result of deliberations between H. E. The Governor and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t was composed of men of all political creeds and varied walks of life ; there were youths just from school ,old men , labourers and others .Their training was meager, for there was no time; their weapons were varied , sporting rifles of various kinds and even , in the Reserve Companies, repeating shot guns , for there were no Service rifles to spare . Such an assortment of weapons made ammunition supplies difficult . In spite of these handicaps these men of the Singapore Overseas Chinese Volunteer Corps fought and died nobly , all were fired by the same desire, to fight for freedom , to destroy one of the most bestial enemies of all time .Let their example be for ever a lesson to mankind .Let us in Malaya never forget them in a scramble for our own selfish gain .(译文)在马来亚之战役,各义勇军之组织卓著功勋,且其队员于日本暴政之下备受伤亡艰苦,是以对于其壮烈之劳绩,理宜广为宣扬,俾其昭昭之伟绩,得以传布于世界,此实吾人之厚望也。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1942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时大举南下,进犯、占领东南亚各国。

英、法、荷兰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很快就相继宣布投降。

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进行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那些曾经领导华侨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华侨社团领袖及其骨干人物,有的被迫流亡,有的被日寇逮捕投入集中营,有的惨遭杀害。

整个东南亚笼罩在日本法西斯制造的血腥恐怖之中。

东南亚华侨为了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同当地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投身当地的抗日军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或秘密配合盟军进行情报搜集活动和联络工作。

下面介绍在东南亚浴血抗击日寇的几支“华侨兵”军事武装。

星华抗日义勇军星华抗日义勇军从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倡导、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的、战斗员全部由“华侨兵”组成的抗日军事武装,兵力有1300人。

1941年12月8日,日寇入侵马来亚,在哥打?Q鲁登陆,以破竹之势进击英军,新加坡形势十分危急。

英国政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允侨团各界人士的要求,协议承?J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被囚禁的政治犯,接受了马共武装民众参与抗日的主张。

于是,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员完全为当地华侨的星华抗日义勇军。

英方派达理上校担任义勇军司令,但不允许义勇军作为独立的战斗部队进行编制,不承认马共在义勇军中的领导地位,不发给正规军服,只配给少量的落后武器,却要求他们开赴前线,参加新加坡保卫战。

心系侨胞生命财产安危的侨领陈嘉庚先生对英当局此举十分反感。

他说:“英兵至少尚有五到七万人,何须派此绝未训练之华人往前线。

不但此一千人将就死地,敌人人境必因此多杀许多华侨。

英政府此举,最为狡猾残忍,实可痛心。

”(见《南侨回忆录》)星华抗日义勇军的成立,有个关键人物,就是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主任林江石。

他本名黄伯遂,又名老黑,原籍广东增城。

新加坡简介(风俗禁忌)

新加坡简介(风俗禁忌)

新加坡一:简介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

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

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中文名称: 新加坡共和国 英文名称: R epublic of Singapore 简称: 新加坡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新加坡市 (Singapore City ) 主要城市: 新加坡 国庆日: 8月9日 国歌: 前进吧,新加坡 国家代码: S GP 官方语言: 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 货币: 新加坡元(SGD) 时区: UTC+8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陈庆炎,总理李显龙 人口数量: 531万(2012年) 人口密度: 7,257人/平方公里(2012年)主要民族: 华族,印度族,马来族,欧亚族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国土面积: 714.3平方公里水域率: 1.444%GDP 总计: 2600亿美元(2011年)人均GDP : 50,123美元(2011年)国际电话区号:+65 国际域名缩写:.sg 道路通行: 靠左驾驶人类发展指数: 0.866(极高) 主要学府: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机场: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实里达机场火车站: 兀兰火车关卡港口: 吉宝港口、裕廊港、巴西班让码头国名由来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岛屿,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弹丸之地创造出了许多世界奇迹,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航运中心。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

三一八事件获奖课件

三一八事件获奖课件
文 文 派,一致奋斗,发动一种比‘五卅运动’更伟大旳运动,以雪最终通牒之耻”。3月
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队、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
本 本 “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鲁迅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
后又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旳哀歌唱遍京城。 强大旳民意压力迫使段祺瑞政府召集非常会议,经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 旳决策;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 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311
文本 条之重大嫌疑。”
1926年4月,段祺瑞执政府倒台。张作霖进京后派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中俄大学 及报馆,大肆查禁进步书刊,搜捕进步人士。4月26日清晨邵飘萍被秘密处决,北大 教授朱家骅、代校长蒋梦麟等遁入六国饭店再秘密离京。军警查封了《京报》馆和一 批进步报刊,张学良逮捕了共产党员郭隆真
文本 文本
八条决策
中共北方区委旳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中俄大学 校长徐谦刊登了慷慨激昂旳讲话,大会决策:“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 ,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公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而战。”最终大会一共经过了八条决策。
惨剧发生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带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门出发,经东长安街 、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终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 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 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 贾德耀出来会面。段祺瑞旳执政府内人员紧张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 力驱散游行队伍,成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旳惨剧。死者中为人 们所熟知旳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 军警在清理现场时,居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约800万人。

散居于世界的五大洲的华侨,以居住于东南亚的华侨数量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大。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爱国心。

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华、祖国面临危亡时,他们一致奋起,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海外抗日救国主力军之一。

华侨抗日斗争历史可以上溯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他们以抵制日货等形式,声援祖国的抗日行动。

1925年5月的“五卅”惨案、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日本每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制造惨案,华侨总是奋力抗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拥有爱国光荣传统的华侨,在集合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中,很快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的核心力量——新加坡闽侨许春草在厦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公开的抗日群众组织——厦门抗日救国会,紧接着又组织了闽南22县抗日团体联合会,在华侨最重要祖籍地闽南掀起了抗日救国风暴。

由华侨李清泉领导的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立即通电国内当局及有关部门,呼吁“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请求海外侨胞为支援祖国抗日筹集捐输,抵制日货。

9月23日,马尼拉各侨团联合召开大会,共同成立了救国会,当即募集了20万元捐助东北抗日军将士。

同年11月26日,在李清泉、杨启泰、王泉笙、桂华山等一批闽侨领袖领导下,全菲163个侨团云集马尼拉,举行更大规模的华侨救国大会,发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民责任宣言,通电南京政府要求以武力收复失地,同时成立了全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制订了抵制日货大纲等。

缅甸闽侨于“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召开职员大会,与会华侨一致决议“为‘九一八’案电请国民政府切实筹备抵抗案”和“发表宣言唤起侨胞努力共谋对待案”。

华侨领衔成立“缅甸华侨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华侨登高疾呼,领衔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成为当地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郁达夫(1)

郁达夫(1)

• 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 山水游记和诗词。
• 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参议。
• 1935年,担任《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之主编。
• 1936年应老友、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兼公报 室主任。同年11月13日赴日本访问。12月17日离日回国途中,访 问台湾,会见杨云萍、黄得时等文化界人士。
二、留日
• 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 1919年11月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担任《创造季 刊》、《创造月刊》、《洪此奠定了郁达 (在当时国将不国的情势下,写了大量宣传爱国的政论文章)
• 抗战初期,郁达夫曾担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1938年携眷至 武汉,任政治部设计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 曾赴徐州劳军、在各前线参访。同年底,又携眷前往南洋,宣传 抗战。
• 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国,星洲 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 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 当地居民。
• 1922年毕业回国。
• (日本留学经历,使郁达夫接受了个性解放思想,但也因中国国力衰弱而产 生自卑心理,以及受日本“私小说”影响,对后来的创作作品产生很大影 响。)
• 郁达夫在二十多岁水》半月刊编辑,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时患了肺结核。(对其形成忧郁的性情有 一定影响)
二、风格转变: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新加坡大屠杀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日军是如何残忍杀害华人的

新加坡大屠杀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日军是如何残忍杀害华人的

新加坡大屠杀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日军是如何残忍杀害华人的本文导读:华人开始备战新加坡当时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区域一样,也是英国殖民地,驻有英国军队,不过新加坡当地居民以华侨为主。

面对日本的即将入侵,新加坡的华人积极开展准备活动。

一些华人组织的“华侨抗日义勇军”成立后,正式成员人数达到数千,包括党员、工人、学生在内的新加坡各地人民。

12月30日,新加坡华侨的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对“华侨抗日义勇军”的抗日行动进行资助。

1942年2月初,日本开始进攻新加坡。

英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白思华随后宣布新加坡攻防战开始,并决定防守前线,驻新加坡的英军开始与日军交战。

与此同时,千余名“华侨抗日义勇军”队员,在“保卫星洲”的口号下,由马来亚共产党党员林江石率领开往前线协助英军作战。

当时的英军宣布新加坡的“华侨抗日义勇军”将是隶属于马来半岛英军司令部的“星华义勇军”,待遇和不列颠印度军队以及英属澳洲军队一律平等。

日军进攻新加坡1942年2月1日,负责指挥日军的陆军中将山下奉文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一部队在新加坡岛东北部和近乌敏岛一带水域,成功吸引了驻守在该地区英军的注意力,然后在新加坡岛西北部的日军趁机用充气皮艇渡过马来半岛柔佛海峡并在莎琳汶、克兰芝、林厝港和裕廊的海滩登陆。

日军受到星华义勇军和盟军的联手抵抗,揭开了新加坡保卫战的序幕(新加坡之战)。

1942年2月13日,日军第18师以猛烈火力攻打鸦片山(巴西班让),爆发鸦片山战役,是为日军攻打新加坡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由于日军第一次攻击失败,战亡400人,所以决定乔装成英国印度兵。

守军于鸦片山上、仅剩42人的第一马来军团的阿南·宾·赛义德·迪上士识破了敌人的诈术,对日军展开攻击。

最后,马来军团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阿南上士遭俘虏。

日军为了泄愤,把阿南的四肢砍掉,并将他用麻袋装起来倒挂在树上,用刺刀朝他刺了几十刀。

阿南死时仅27岁。

家乡发生的历史事件

家乡发生的历史事件
家鄉發生的歷史事件
臺灣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林爽文反清
林爽文,平和縣板仔人。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隨父渡 台,居彰化大里杙庄(今台中縣大里市),以耕田、趕車為業。 三十九年,加入天地會,不久成為台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五十 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台灣暴發台灣歷史上 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農民起義鬥爭。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林爽文。 乾隆中葉,台灣吏治腐敗,貪官橫行。台灣府貪婪之吏,以 宦為賈,舞弄文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台灣知府 孫景燧任意虧缺國庫,以公肥私。總兵柴大紀任職兩年,貪污所 獲達金銀五、六萬兩。與此同時,天地會組織在台灣迅速擴大, 入會人數不斷增加。廣大人民對清王朝的統治日益不滿。天地會 成了除貪抗清的一支不可小視的政治勢力,引起了清政府的關注。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搜捕該會會員, 並借機燒殺搶掠,濫殺無辜。天地會黨人林泮、林領等被官府追 捕逃至大里。知府孫景燧進駐彰化,命知縣俞峻和游擊耿肚文進 駐大墩(今台中市)。只見大墩城內火光沖天,哀號一片。形勢 緊迫,林泮勸林爽文揭竿起義。林爽文生性豪邁,疏財仗義,此 時已忍無可忍。他不顧林姓宗親反對,毅然率眾起義,號召百姓 剿除貪官。以保民生。
大約是大甲溪北岸的台中縣后里鄉之南至大肚溪流域,這個地區含括
今天的台中縣南、彰化縣北,以及南投縣部分,至於其族群除了 Papora之外,尚包括Babuza、Hoanya以及Pazehhe,王統轄地區圖
Quataong 村落戶口表
資料來源: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荷蘭統治下位於臺灣中 西部的Quataong村落〉,《臺灣風物》43:4,1993,P229。
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聚襲擊大墩,全殲清軍,殺知縣俞 峻,游擊耿世文等。二十九日,義軍攻占彰化,殺知府孫景燧、 同知長庚等。義軍節節勝利,民眾群起回應。十二月,林爽文 在彰化創建農民革命政權。眾推林爽文為盟主,建元“順天”。 接著,義軍發兵攻克諸羅,殺同知董啟埏、游擊李中楊等﹔攻 占淡水,護淡水同知程峻自殺。農民起義軍鬥爭矛頭直指官府。 義軍所到之處,反復發布告示,宣傳起義的綱領和紀律。其主 要內容: 一是剿除貪官污吏:台灣皆貪官污吏,擾害生靈,援舉義旗, 共滅剿除,以快民心。凡貪官污吏,皆依法處死,沒收財產以 供軍需和濟貧。 二是嚴諭軍伍:告誡義軍成員,不許妄殺一人,混取一物, 犯者按法究治,決不姑寬。 三是保護民生,團結人民共同對敵:防止狹隘的地方觀念和 宗族宿怨作祟,任令械鬥結成深仇,擾亂社會秩序。申明無論 閩粵民番,一視同仁,共畢大業。林爽文起義的消息傳到鳳山, 以庄大田為首的天地會數千舉旗回應。

陈嘉庚和南洋华侨抗日

陈嘉庚和南洋华侨抗日

陈嘉庚和南洋华侨抗日2015-04-20 18:37:12来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责任编辑:金婷我来说两句陈嘉庚号召广大南洋华侨抗日救亡支援祖国在陈嘉庚的领导号召下,广大南洋华侨抗日救亡支援祖国一、抗日前夕,领导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战争前,马来亚是英属殖民地,包括新加坡在内,共分十二个区,有华侨二百三十万人。

他们大部分来自东南沿海各省,尤其是广东和福建。

早在1923年,陈嘉庚就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大力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在华侨社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8年“济南惨案”的爆发,马来亚华侨和东南亚各地华侨开展爱国救灾的宣传工作。

马来亚华人推举德高望重的陈嘉庚出来主持正义,当时陈嘉庚任怡和轩俱乐部总理。

颐和轩创办于1895年10月10日,是马来亚华人社会中最早成立和最有地位的民间团体,会员都是社会知名人士、爱国华侨。

陈嘉庚在中华总商会召开的全侨大会上,谈了救济山东兵灾各种事宜,并以怡和轩俱乐部名义向马来亚华侨各界发出重要传单,文中有云:“山东惨祸,警耗频闻,凡我华胄,莫不心摧。

同人等中原北望,空殷匹夫救国之心,恤邻救灾,敢忘拯饥扶溺之责,不揣绵薄,泣告同侨,共扩胞与之怀,冀为涓滴之助。

”寥寥数语,而爱国忧民之心,同仇敌忾之念,跃然纸上。

在陈嘉庚领导下的“山东惨祸筹赈会”9个月,从马来亚及其余侨区内共募集了1,174,000多元的巨款,汇交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用于赈济灾民。

另一方面,他号召华侨,抵制日货,日本在新加坡“与华人之贸易已完全断绝”。

这是南洋华侨在祖国全面抗战前夕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活动,第一次表达了华侨抗敌决心。

二、抗战爆发,领导华侨抗日救亡,慷慨捐献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陈嘉庚作为海外著名华侨领袖,领导着侨界一起抗日。

新加坡各华人社团联合起来,成立了“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陈嘉庚被推举为会长,立即开展筹赈救灾行动。

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了南侨筹赈代表大会,参加的有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菲律宾、暹罗、砂捞越、安南、缅甸、北婆罗洲、香港等地区代表160多人。

辐射4阵容介绍及个人感慨

辐射4阵容介绍及个人感慨

辐射4阵容介绍及个人感慨辐射4是我玩过的无数单机游戏中第二个能让我被剧情感动的,第一个是上古卷轴5,所以我也十分感谢这两款游戏的创造者——贝塞斯达(Bethesda)公司,因为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用心去体验剧情的感觉。

这一作繁多的势力选择和武器装备改良创造系统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剧情才能真正让人沉浸于其中,甚至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都说“捡垃圾4”,吐槽主角怎样沉迷于捡垃圾,忘记了为自己妻子的复仇与寻找自己失踪的儿子,其实那不过是玩家对游戏新颖的建造系统的新奇以至于热衷于各种盖屋,收瓶盖,改枪,满废土捡垃圾,但是有时间静下心来走走剧情,和各种性格不一的NPC交谈,仔细听一下他们说的话,其实都是一种剧情的享受,全过程不亚于一场数百小时的电影。

当玩家走其他势力而非学院的时候,最终攻打到学院首领面前才知道这位两鬓斑白的老者居然是自己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儿子时,不在乎剧情的玩家完全可以一发胖子核弹轰之而后快,但是如果你真的读懂剧情的话,此时必定是沉默的,那个尚在襁褓中就被抢走的尚恩——自己的儿子,在主角从2077年躲避核战的避难所冷冻舱冰封两百年后出来时,儿子早已当上了学院的一把手,而学院却是废土世界所有人所害怕和憎恶的组织,面对人民的期盼和自己的亲生儿子,玩家又该如何选择,这完全由玩家的个人决定;又如果走的是学院主线,必定要除掉铁路和钢铁兄弟会这两个组织,这两个之前对玩家都表示过善意和提供过帮助,甚至还并肩作战过的阵营,玩家又该何去何从,选择帮助哪一边都意味着背叛,当我下定狠心背后捅铁路一刀的时候,发现铁路首领戴瑟蒙娜竟然并不生气,我还是咬着牙向她的后背开了枪,用心去体会剧情的我那时心里在滴血,有的仅仅只是自责;送尚恩最后一程的时候,虽然还是黑发人送白发人,但是却是父亲送的儿子,此时在病床前的每一句对话无不动人心弦,然后尚恩慢慢闭上眼睛,屏幕暗了下来,出现的是黑白的废土照片,一行“我再一次地失去了尚恩”让我的心在那一刻落泪了…《辐射4》给了玩家多种角度,多种立场去体验这样一个广袤的废土世界,在这代的四个阵营没有百分百的恶,也没有百分百的善,每个阵营都在以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但同时,也是他们在制造着问题。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儿童故事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儿童故事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在祖国的号召下,南洋华侨很快行动起来,成为当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验证”成了大屠杀偷袭珍珠港得逞后,日军兵临新加坡城下。

此时,新加坡华侨以林江石为领导人,组织成立了1300多人的星洲华侨义勇军投入战斗。

1942年2月6日,义勇军先后7次打退敌人进攻。

9日,义勇军将附近英军遗弃的两个油库的汽油倒入海中燃起大火,烧毁30多艘日军登陆艇。

据当时日本媒体报道,骄横的日军在受到义勇军打击后,怎么也不相信他们面对的只是华侨游击队。

但是,由于驻守新加坡的英军向日军全面投降,加之义勇军势单力孤,新加坡华侨游击队被迫解散。

英军一位中尉曾经感慨地说:“义勇军组织得太晚了,否则,相信一定能够阻止敌人的前进。

”2月16日,气势汹汹的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侨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侨“听候良民登记”。

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侨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侨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

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侨,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

许多华侨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

后来,日寇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进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抗日华侨蒙难。

“英雄业绩传遍美国”日本侵略者的这种屠杀政策更激发了南洋华侨的抗日热情。

1941年12月底,抗日华侨许敬诚率领300多名华侨青年从菲律宾马尼拉一路转战到阿拉悦山的茂密森林里,与日军打起了游击战。

他们专门组织游击队员阅读的《论持久战》和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认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成立了菲律宾的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随后由52名华侨青年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

组建之初,“华支”仅有一支短枪、两枚手榴弹和一支枪托被火烧坏的步枪。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武吉知马城市名字来源及历史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武吉知马城市名字来源及历史

【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武吉知马城市名字来源及历史【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武吉知马城市名字来源及历史(National University ofSingapore)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东亚AACSB认证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

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

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

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

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

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3个校区;设有16所学院,包括一所音乐学院;有教学人员2374人,在校学生37972人,其中本科生27975人、研究生9997人。

武吉知马城市名字来源及历史武吉知马是马来语的闽南语音译,意思为“锡丘”。

【“武吉(Bukit)”的意思为“山丘”,“知马(Timah)”的意思为“锡”。

】在一份1828年由Frankin 和Jackson制作的地图上,已清楚地标出BukitTimah以及它的所在位置。

在那张地图上,武吉知马山是两座山丘,西南面是克兰芝河的源头。

当时新加坡本岛的内陆还未被英国殖民地政府完全开发或探索,相信武吉知马山的名字和地理位置是由岛上的马来族社群提供的。

武吉知马山其实没有锡矿,据说原本的马来语名称也不是BukitTimah,而是BukitT emak;意思是“长满T emak树的山丘”。

但对欧洲人来说,马来发音的“T emak”听起来就像“Timah”,所以就以讹传讹变成今天的BukitTimah。

华侨史 第五章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

华侨史 第五章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

第五讲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一、华侨对侨居国经济的贡献(一)、对马来西亚橡胶业和锡矿业的贡献马来亚橡胶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1877年开始引种到马来西亚。

19世纪90年代,华侨林文庆(“橡胶种植之父”)和陈齐贤(“橡胶艺祖”)合资开始商业性种植,取得很大成功。

1906年,陈嘉庚开始涉足橡胶种植,1925年拥有1.5万英亩橡胶园。

马来亚橡胶业的四大功臣都是华侨——黎德利、林文庆、陈齐贤、陈嘉庚;后起之秀有陈六使、李光前等。

1920年占世界橡胶总产量的50%。

是马来亚出口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在输出总额中占50%左右。

橡胶业的发展,促进了马来亚社会经济的繁荣。

马来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但英国人染指后,对华侨橡胶业实施吞并,华侨在橡胶业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锡矿业。

19世纪初,华侨开始开发马来亚锡矿,经过长期艰苦的采掘,形成了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等主要矿区。

(二)、农业与传播农业技术新加坡在开发前是荒岛,华侨进入后变成新兴城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经过华侨开垦,经济日益繁荣;菲律宾华侨开辟荒野,种植稻米、蓝靛、椰子、烟草;华侨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的沼泽地变为良田,等等。

最值得记述的是黄乃裳开发马来亚的诗巫和华工开发加州西部。

诗巫改名为“新福州”,今天成了马来西亚第三省的首府。

美国加州西北部原是大片涝洼地,但土质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19世纪50年代起,华工受雇于白人农场主,华工用修筑堤堰的办法建成一块块平地,再在新开垦的土地播种,这个工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到1877年底,华工已开垦500多万英亩土地,适合种小麦、水果和蔬菜。

土地价格因此从开垦前每英亩1—3美元猛增到每英亩100—200美元。

加州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河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农场,被称为“北美的面包篮”。

东南亚原有的作物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

华侨南来后,逐渐将中国较为先进的水稻耕作技术传给土著人,使这里的水稻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新加坡大屠杀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新加坡大屠杀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新加坡大屠杀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

本文导读:
日军于1941年12月8日(为珍珠港事件隔天)开始入侵马来半岛(史称马来亚战役),首先在马来半岛北端暹罗领地北大年府登陆并且击退驻守该地的暹罗宪兵,目标是向西南越过马来—暹罗边境进攻马来半岛西部地区。

同年12月11日亦有一支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这与日军在暹罗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实施的登陆行动相配合。

英国皇家海军派来了Z舰队包括航空母舰不屈号、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却敌号、及4艘驱逐舰,该舰队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并由海军上将汤马鄞·菲利浦斯指挥,目的是拦截准备登陆哥打峇鲁的日军,但是不幸地该舰队航空母舰不屈号在途中搁浅,不得不回航。

由于日军拥有空中优势,导致英国皇家海军于1941年12月10日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被日本空军轰炸机在彭亨、关丹外海击沉,这使得英属马来半岛的东海岸门户大开,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经此役后更无力对抗日军的登陆行动。

日军利用快报废老旧轻型坦克快速地突破了驻守在丛林里面的英军伞兵坑防线,因为在马来半岛上英军连一台坦克都没有,坦克被英军参谋认为不适合在丛林地形作战,故
英军在马来半岛上没有配置坦克。

当时拥有9万余人占了人数优势的马来半岛驻守英军却持续败退,最后不得已只能撤至新加坡,撤退时英军顺势将连接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两地的柔佛长堤炸毁、隔绝两地,让整个新加坡岛瞬间变成一座要塞方便防守。

1942年1月31日,战争开始仅55天,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

“弹丸之国”爱铁骑——新加坡坦克装甲车辆一瞥

“弹丸之国”爱铁骑——新加坡坦克装甲车辆一瞥

“弹丸之国”爱铁骑——新加坡坦克装甲车辆一瞥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1期徐志伟弹丸之国国小志大新加坡,别名“狮城”,国名新加坡共和国,首都还是新加坡,因为它本身就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国家。

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的东大门,是亚洲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通道,被誉为“远东的直布罗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论国土面积,新加坡只有683平方千米,还不到北京市的二十分之一,只相当于北京市通州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论人口,2010年达到了508万人,仅相当于北京市的四分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盛名的小而富的国家之一。

2010年的人均GDP达到了30 228美元,雄踞亚洲四小龙之首,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2009年成为当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

当然,这一切都和不久前仙逝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打下的良好根基有直接关系。

在兵工企业方面,小小的“弹丸之国”竟然拥有三家军工企业,可生产轻武器、直升机和小型舰船,近二十多年来更是涉足装甲战车的研发和制造,令世人侧目。

经济实力的强大,使得新加坡拥有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

目前,新加坡军队的总兵力5.6万人,其中陆军为4.5万人。

若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中国应当拥有1 400万人的军队。

若按地域比例来计算,中国应当拥有7.84亿人的军队!简直成了全民皆兵的天文数字。

新加坡拥有庞大的军队,除了地缘关系之外,还是历史上一段惨痛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使然。

惨痛历史铭记在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新加坡战役和随后的新加坡大屠杀。

让我们简要地回顾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吧!二战期间,新加坡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号称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颗宝石”。

1941年下半年,德军开始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面临的压力减轻,同时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战略意图已十分明显。

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才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为首的新太平洋舰队(Z舰队)奔赴远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昂的日军围攻下,英军困 告了英国人提出的对华人的 “缘两三天来,见政府之举
2 0 1 4年第9期
29
▲ ▲ ▲
史海钩沉
史 动,已知其无意死守新加坡, 吟了三天三夜才与世长辞。” 负责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侨事
海 总督虽勉强解释,而不明言, 此外,在新马各地的大检证 务 的 行 政 长 官 白 克 登 赞 道 ,
随着 1989 年马共同马来
西亚、泰国三方签订“合艾 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召集各
和平协议”,马共随后自动解 派人士举行华侨大会,商讨
散,停止活动。自此以后, 华侨协助英军守卫新加坡的
这段历史不再是禁忌,星华 各项事宜,会上通过决议成
义勇军相关的一批材料得以 立 “ 新 加 坡 华 侨 抗 敌 后 援
公开整理出版,为我们了解 会”,并组建星洲华侨抗敌动
司令白思礼中将亲自前往日 都认为星华义勇军是在英国 要,应从英澳美招来,月余
军司令部向日军指挥官山下 军 事 当 局 的 要 求 下 建 立 的 , 便到。如个人要参加游击队,
奉文驻地进行停战谈判,当 有英国人强拉炮灰之嫌,其 则政府已成立机关,可以报
日签署投降书,将新加坡的 实不然,星华义勇军是新加 名。”然而这一意见没有得到
人往前线。不但此一千人将 加坡西北部前线布防的澳洲 (101Special Training Schoo)l
就死地,敌人入境必因此多 军以及英印部队战斗意志消 由英国军事当局派遣教官对
杀 许 多 华 侨 。” 新 加 坡 沦 陷 沉,抵抗不利甚至不战而逃, 马共选派的人员进行短期军
后,正如陈嘉庚先生所预料 使得原本作为二线辅助部队 事训练,然而局势紧迫下受
“一千支十九世纪的旧式步枪 四连义勇军到林厝港、巴西
和平均每人十五发的子弹。” 班让及后港海滩布防,协助
至 2 月 4 日局势更趋紧张, 英军构筑反登陆障碍物。7
接英军司令部命令,旋即结 日深夜,日军开始对义勇军
束训练,开赴前线。
阵地展开空袭炮击,投下照
明弹,8 日黎明,日军展开
星华义勇军的抗日战绩
势下,多一支可以调遣的部 华侨之牺牲不可不谓惨重。
神,以歼灭此有史以来最残
队也是求之不得的,“英国
其次,这支装备低劣、 暴之猷敌,其丰功伟绩,垂
殖 民 当 局 纵 然 不 相 信 人 民 , 缺乏足够训练即仓促上阵的 诸千古。”
甚至害怕人民武装起来会反 部队,确是这场失败的保卫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
对他们,但迫于形势,不得 战中,表现最为优异的部队 支部队点燃了新马华侨武装
英国方面召集义勇军领导人 加坡的主要粮仓之一— ——丹 溃,澳洲军遭空袭亦损失惨
文 告知即将打响的新加坡防御 绒巴葛货仓在遭到日机的轰 重,防线难以坚守,被迫后
史 战。1942 年 2 月 1 日,日本 炸后中弹燃起大火 , 300 多 撤。此后在与敌进行了几次
春 开始大规模炮击新加坡,为 名义勇军战士在接到司令部 小规模遭遇战后,义勇军裹 秋 登陆进攻新加坡做准备,形 的抢救命令之后,第一时间 挟 在 溃 退 的 英 军 中 , “ 13
▲ ▲ ▲
史海钩沉
史 海 钩 沉
▲ ▲ ▲
● 钟日兴 宋少军
星华义勇军是抗日战争 时期,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新 加坡华侨响应志愿组建的一 支华侨武装。星华义勇军在 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它点燃了马来亚华 侨抗日的星火,是日后马来 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 英国殖民当局重返马来亚 (英属马来亚,当时包括英属 马来亚联邦、马来属邦以及 新加坡等海峡殖民地),同马 来亚共产党的矛盾不断加深, 新加坡 (旧译星加坡) 华侨 同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合作 抗 日 的 重 要 产 物— — —星 华 义 勇军,也因其中渗透着马共 的重要影响,被置入历史的 冷宫,这段波澜壮阔的新加 坡华侨抗战史也由此随着时 间的推移变得日益模糊。
在新加坡保卫战中, 星华义勇军还在在新加坡 裕廊前线、巴丝班让沿海
商量落实,“今日召集
便是要讨论华侨协力之 史
名义,其次则讨论承办 海
三条件及如何进行诸工
钩 沉
作。此三项若能办得完 ▲
满,我华侨责任可以无
▲ ▲
愧。”
防线、武吉智马沿海海岸
然而会上突发意外
等地,同日军展开过大规 模的激战,多次打退日军
钩 侨青年入伍,马来亚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海外支部成员以
▲ 及华侨各界青年报名踊跃, ▲
“总之,很多人报名就是了,
于司令部所在地南洋华侨师 “在抢救之际,敌机再来轰
范学校。由于日军对新加坡 炸,躲避不及,造成义勇军
频繁空袭,造成形势混乱, 三名战士牺牲,伤五六十
实际到达预定集结地的人数 人。”
为 1300 多人,被编练成 7 个
我们不问信仰,只要他们具 象征性领取少量津贴外,几 义勇军只有突围而退。”8 日
备抗日反侵略的热忱和勇气, 乎是义务性的负责维持新加 深夜,义勇军奉命撤至裕廊
就是合格的”在新加坡各界 坡的治安和基本的社会秩序, 律 11 条石布防,同印军和澳
的广泛支持下,报名参军的 还担负着防空和救护日军空 洲军成品字形布阵,义勇军
来亚。在日军凌厉攻势面前, 副警察总监达理上校为星华
驻防马来亚的英军兵败如山 义勇军司令官 (故星华义勇
倒,翌年 1 月 30 日,英军炸 军 在 一 些 文 献 中 也 被 称 为
毁新柔长堤,新加坡保卫战 “达理部队”)、有接受军校训
一触即发。在此危殆形势下, 马来亚的英国殖民当局邀请 华侨领袖陈嘉庚出面,邀请 华侨共商保卫新加坡大计。
华侨青年,“一星期间报名者 袭后的伤者,收殓死难者遗 突前,9 日上午同日军恶战
已达三千之众,其后陆续报 骸。星华义勇军集结成军后, 数小时,义勇军同澳洲军协
名者数达万名。”
也开始担负维持新加坡市区 同作战,奋勇杀敌,毙敌多
1942 年 1 月 31 日 夜 , 秩序的任务。2 月 3 日,新 人。不幸右翼印度军防线崩
察及宣传队,并代政府雇劳 动工人,余皆接受愿为效 力。”并于 12 月 30 日召开了 新加坡华侨大会,各界代表
损无益之工作也。”陈嘉庚不 文 赞成组建星华义勇军,原因 史 在于他料定英国殖民当局根 春 本无意也无力保住新加坡, 秋
在占尽海空军优势以及士气 踊跃出席,陈嘉庚在会上通 随 时 准 备 放 下 武 器 投 降 ,
星华义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历史地位
华人的三条件,“及昨闻总 叹,“彼等同仇敌忾诚属可
督决要余负责领导,余乃询 嘉,而年少寡经验,不计在
日军在完全占领马来亚 贵公安局长以何项工作,据 此岛屿殖民地,非我侨武力
半岛后,屯兵新加坡对面的 言三项,即组织各街义务警 帮助可能有效,而参加此有
柔佛新山,日本兵力沿着柔 佛海峡北岸展开攻击线,对 新加坡展开大规模炮击,频 繁出动飞机轰炸新加坡市区。
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白思礼中将
情况,“有一人名耶鲁 者闽南人,前以共党案,
的进攻,而星华义勇军队 向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签署投降书。
被英政府拘禁二年余甫
员亦有重大伤亡。然而驻
放。彼提出一议案,曰
防新加坡英军始终无法有效 守孤岛,内部军心涣散,外 ‘民众武装’,余则阻止谓今
抵挡日军攻势,节节败退。 无强援。毫无疑问,这是一 日议案,只有上言所接受三
势日益严峻,林江石命令召 开赴现场,展开抢救物资, 日,日军突破英军最后的防
集星华义勇军部队成员集结 扑灭火灾的工作,不幸的是, 线,马来亚英军总司令白思
28
2 0 1 4年第9期
▲ ▲ ▲
史海钩沉
礼认为大势已去,做出放
三项条件并同议会代表
弃新加坡的决定,匆忙开 始撤退军政人员、爆炸油 库,烧毁纸币,作好撤走 的准备。”
这段新加坡华侨抗战历史真 员总会,下设保卫团、劳工
相提供了契机。
服务团、民众武装部 (下辖
星华义勇军) 三大机构。民
星华义勇军的组织创建
众武装部推举马来亚共产党
党员林江石为主任,一名国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本 民 党 党 员 黄 志 杰 任 副 主 任 ,
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并进攻马 英国军事当局委任新加坡原
钩 然吾等已明白,确知其不久 中,日军对华侨报复性虐杀, “虽处此不利之环境中,而队


即将放弃矣。”英国殖民当局
残忍屠杀了数万无辜华侨。 员仍能英勇应战,前赴后继
▲ 固然是对于武装华侨也有诸 ▲
多顾虑的,然而当时危殆情
由此可见,星华义勇军慨然 壮烈牺牲,全军上下莫不本 奔赴前线,支持英军抗战, 其为争取自由正义而战之精
练经历的星华日报报社编辑 文
胡铁君为副司令。

在新加坡华侨大会上通 春
过决议成立星华义勇军后, 秋
在英国殖民当局再三要求下, 新加坡华侨团体即开始广泛
1941 年 12 月 30 日,陈嘉庚 宣传,积极号召华侨青年参
2 0 1 4年第9期
27
▲ ▲ ▲
史海钩沉
史 战。各个抗日社团纷纷设立
海 星华义勇军报名处,招募华
英军总司令部见大势已去, 场注定会失败的保卫战。这 条而已,其他非应讨论之问
决定部署投降。2 月 13 日, 使得星华义勇军的浴血奋战 题,然甫放出之政治犯多到
星华义勇军司令官达理上校 更显意义非凡,其英雄气概 会并此外青年人亦多赞成耶
宣布星华义勇军解散:“当 更显悲壮。
鲁君提出之案。”陈嘉庚鉴于
局已经决定,新加坡作战略
1942 年 2 月 4 日 中 午 ,
连,开始进行必要的军事训 受训仅 3 天的星华义勇军第
练,星华义勇军“一律穿蓝 一连开赴裕廊 18 碑前线,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