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册课件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册课件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第四单元汇总第四单元15 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考点链接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选择题答题技巧:议论文的选择题往往会从多个方面考查,这就要求大家不但要理解全文的内容、结构,而且要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考点链接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具体解答步骤:一看题目,回归原文,瞻前顾后;二析说法,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对选项涉及的内容来进行分析;三判定,即是逐项具体分析后,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负责任第一部分:(1~2)论述“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 ,而不能 ”。

尽责任勇于负责任逃避责任2.你认为文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卸却”责任是指未尽责任,推卸不管;“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卸却”责任是一种逃避,反而自投苦海;而“解除”责任则是如释重负,得真快乐。

3.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答案有三个要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三、达标自测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shī yì( )吗?不是。

老吗?死吗?(2)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dá guān( )pái jiě( )得来。

(3)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yuē(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失意达观排解契约(4)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 dū( )在后头。

(5)这种苦乐xún huán(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

第四单元整体分析【教材简析】本单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修身正己”,选编的五篇课文分属于写人的记事散文、小说、议论说理文和文言文,以不同文体、不同角度呈现中华民族的美德。

写人的记事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记述叶圣陶生中的小事展现了他的君子之风;小说《驿路梨花》善于剪裁和加工情节,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故事中,表现了善良朴实、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与公德之美;议论说理文《最苦与最乐》善于提炼理性观点,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指出“尽责”的快乐;文言文《陋室铭》和《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道德追求。

重视略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学习本单元的重点与目的。

【单元知识建构】【课标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相对更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应关注评价与观点、情感与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文学常识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颠沛流离(diān pèi )商酌(shāng zhuó)累赘(léi zhuì)朦胧(méng lóng)拖沓(tuō tà)妥帖(tuǒ tiē)譬如(pì rú)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答: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第13课《最苦与最乐》1.文学常识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第四单元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第四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概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

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文体常识(一)议论文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铭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三)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作者作品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是张中行,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

【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教学过程:14 驿路梨花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感受作品中体现的爱心。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欣赏梨花二、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三、检查预习正音:撵( niǎn )驿(yì )陡( dǒu )篾(miè )陋(lòu )修葺(qì )恍惚( huǎnghū)麂( jǐ)四、整体感知课文1、划分部分,概括大意:第一部分( 1-8 ):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 13-28 ):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9-37 ):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8 ):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

2、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西南少数民族群众学习雷锋无私助人的故事,歌颂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第二课时五、研读课文二个误会•三个悬念•四写梨花•五件好事两个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精选全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5 驿路梨花/彭荆风16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7 短文两篇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二、字音词义修润:修改润色。

生疏shū: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恳kěn切:诚恳而殷切。

譬pì如:比如。

朦méng胧: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扭:(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tuǒ帖:恰当,十分合适。

诲huì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写作治学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典型事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文章语言虽平实易懂,但其中对叶圣陶先生品行的刻画却感人至深。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五、鉴赏品读1.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语》上的话,将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整体分析(表格式)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整体分析(表格式)
《陋室铭>也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不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时安排: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建议2课时,《驿路梨花》建议2课时,《最苦与最乐》建议2课时,《短文两篇》建议3课时,写作训练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本单元的写作是“怎样选材”,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绕中心选择材料:同时能注意到所选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教学方法建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学习本课旨在让学生明确人生目的,改变清极的学习态度,从面积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驿路梨花》通过波澜起伏的故事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体会标题含义,培养鉴赏能力。
5.学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等写作方法。
6.通过本单元文章的学习,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已而达到正人。
教学
重点
难点
1.品味语言,掌握文章通过描写增强语言表现力、文章感染力的写法。
2.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能够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文中展现的中华美德,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第四单元整体分析 课时教案
课题
第四单元整体分析
总课时
12
课型
新授课
备写人
授课时间
第11—12周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四个知识点是“叙事文”。

叙事文是一种叙述事情经过或者人物经历的文章,主要包括记叙文和小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叙事文无处不在。

例如,我们看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以及我们自己的日记等都是叙事文的一种。

叙事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通过故事情节来传达一定的主题或者情感。

因此,叙事文的结构和要素也相对固定。

一篇典型的叙事文通常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开头(起承转合):叙事文一般都需要通过开头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且补全故事背景,为后续的情节和事件做好铺垫。

因此,开头通常需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 时间、地点和人物:通过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描述,读者可以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信息。

例如,“一天下午,张三走在回家的路上……”2. 契机或者目的:通过引出契机或者目的,读者可以掌握故事情节的线索。

例如,“张三突然想起自己没有买回家的食材,于是加快脚步往超市走去……”3. 起承转合:好的叙事文,通常需要有起承转合的结构,来使文章整体有条理性而不至于散漫。

故事情节:叙事文的核心就是故事情节。

好的叙事文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故事情节可以包括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和解决方法等细节。

结局:好的叙事文一定要有一个恰当的结局。

结局可以是得到满足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是突出主题的引导性结论,甚至可以是留下悬念的开放式结尾。

这些结局都需要适应自己叙事文的主题和情节。

叙事文的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1. 保持情节的连贯性:故事情节应该自然而然地展开,符合故事发生的逻辑。

故事情节拐弯抹角或者突兀的转化会导致文章丧失连贯性,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2. 注重人物的刻画:人物是叙事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物的性格、习惯、行为动作都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细节描述,让读者对故事情节更加细腻的了解。

3. 注重细节描绘:细节描绘可以增强叙事文的感染力,使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感同身受。

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描绘并不意味着过度冗长的描述,而是简洁而精细地抓住人物细节、事件细节。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语文是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各学校的语文教育课程也都有些不同,但是无论怎样,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都属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课文的学习、阅读理解、古诗文背诵和文学常识四个方面来分别介绍。

一、课文的学习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课文有:《读书》、《百家姓》、《朝花夕拾》、《伯牙绝弦》、《汉武大帝》、《岳阳楼记》等。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文时,需要认真听讲、认真阅读,理解其中的含义,掌握词语和句子的结构。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化常识的学习,如百家姓的由来、关于孔子等名人的知识。

二、阅读理解除了课文的学习,阅读理解也是语文学科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理解题、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阅读报刊杂志等。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中,阅读就有《易经》等经典文章的阅读,需要学生们仔细理解每一个语句的含义,还有一些词语的把握、对比、分类。

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要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思想,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古诗文背诵古诗文背诵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中,学生们需要背诵一些名著和古诗词,如《岳阳楼记》等。

背诵的过程可以通过听录音,通过反复的试别和申,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补充,学生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识知识,比如古代文化、古代文学的历史和现代文学的发展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一些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词语用法等方面,提高文学素养。

总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学生们在课内和课外都要认真学习,提高掌握程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如听录音、阅读练习、背诵等,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2017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

2017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

2017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七年级语文·下新课标[人]第四单元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读顺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背诵文言文。

3.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4.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5.学会略读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6.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1.反复诵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4.学习《短文两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学习《驿路梨花》中中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3.在《最苦与最乐》中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4.体会《短文两篇》中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高尚品德、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驿路梨花》,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成,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全文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爱莲说》中描绘的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并通过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魅力和意义。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详细知识点整理:一、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1. 散文的含义:是以平凡的生活为题材,讲述真实的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体裁。

2. 散文的特点:- 真实性:散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真实性。

- 白描性:散文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文笔自由:散文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琴瑟和谐地运用各种文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 主题广泛:散文的题材可以涉及各个领域,无限制。

3. 散文的写作技巧:- 情感真挚:散文是真实的感人之辞,要真挚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 描写生活:散文通过细微入微的描写来展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 借景抒怀:在散文中运用自然、社会等各种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叙述与议论结合:散文中常常交织着叙事和议论两种写作手法。

- 遣词造句:散文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以达到表达主题、情感的目的。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散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明示或隐喻来进行形象化的说法,使受众更容易理解。

- 明喻:明确地用A来说明B- 隐喻:通过暗示或联想来说明B,而非直接说出。

2. 夸张:为了突出某个事物或情感,对其进行放大处理。

- 覆鹿寻和尚: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张处理,产生喜剧性效果。

3. 对偶:通过对称、反复表达同一概念或相反概念的句子,给人以感染力。

- 琴瑟和鸣:用对称或平行的句式表达同一或相反的意思。

4.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和词语,把同一类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一步一回忆,万水千山;一字一思念,三里五里。

5. 比拟: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思想观点。

- 如此另人升白云,如此让人成白月。

6. 修辞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回答自己的问题,以引起思考和回味。

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字词生难字丁卯(mǎo)年 朦(ménɡ)胧 商酌(zhuó) 诲(huì)人不倦 譬(pì)如 累赘(zhui)拖沓(tà) 多音字和⎩⎪⎨⎪⎧hú(和牌)hé(和平)huó(和面)hè(唱和)huò(和稀泥)帖⎩⎪⎨⎪⎧tiē (妥帖)tiě (请帖)tiè (碑帖)空⎩⎪⎨⎪⎧kōnɡ(空洞)kònɡ(空白) 形近字⎩⎪⎨⎪⎧譬(pì)譬如霹(pī)霹雳壁(bì)壁纸璧(bì)白璧无瑕 ⎩⎪⎨⎪⎧赘(zhuì)赘言骜(ào )桀骜不驯獒(áo )藏獒重点词【修润】修改润色。

【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的。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关于待人和律己的名言 1.与人当宽,自处当严。

【译文】对待别人应当宽宏大量,对待自己应当严格要求。

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译文】对待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

3.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译文】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

4.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译文】他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想勉励自己行善。

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如果以善相劝,彼此都可以建立好的品德;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点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善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情感
导思3. 这篇小说 主要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雷锋精神
人物
导思2:小说中出现 的人物都分别为小 茅屋做了哪些事?
悬念
导思4.作者在行文 构思上 是如何层 层设置悬念的?
第一部分(1—9): 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 “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 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 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1. 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 品性。(重点)
2. 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 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难点)
3.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重点)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 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 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 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 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 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 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 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 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 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 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 文章。
张中行经典语录
1.相信命运似乎对人有好处,强者可以用它欺人, 弱者可以用它自慰。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在品读赏析中感觉语言之美品尝作品中富裕表现力的语言,联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2、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粗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此中心思想。

3、领会光景描绘的作用及成效(1)定义光景描绘,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色、物体的描绘。

(2)作用和成效光景描绘主假如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光景描绘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揭露作品的时代背景,反应社会生活; 衬着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 展现人物性格; 推进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怀,情景交融。

4、理解主题与资料、写景与抒怀的关系(1)主题统帅资料,资料表现主题。

在写作时,选择什么样的资料要依据主题的需要。

资料附属于主题,受主题制2016 崭新精选资料 - 崭新公函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3约,为主题服务。

但资料一旦进入文章,主题就寄寓在资料中间,有赖于资料的表现。

没有主题就没方法选择资料,没有资料就无从提炼主题,也没方法表现主题。

两者既有附属关系,也有依靠关系。

此外,在一篇文章或作品中,两者必须是高度一致的。

(2)景与情在文章中常常是一体的,“全部景语皆情语” ,景中含情,情形交融。

在诗歌中,景与情的交融,集中地反映在了诗歌所取意象之中了。

意象,是这一形式的集中展现。

5、领会排比句式的节奏、气概与感情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头头是道的成效; 用排比来抒怀,节奏和睦,显得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绘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6、认识写实与写意的写作手法(1)写实是指把事物真切地描述出来。

写意,原来用来指中国传统国画的一种创建技法,即用笔不讲究工细,着重神情的表现和作者情味的抒发; 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用在文学上,写意意在写“虚” ,表现想象、境界与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读顺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背诵文言文。

3.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4.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5.学会略读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6.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1.反复诵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4.学习《短文两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学习《驿路梨花》中中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3.在《最苦与最乐》中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4.体会《短文两篇》中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高尚品德、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驿路梨花》,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成,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全文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爱莲说》中描绘的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3.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4.理解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

5.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所以要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驿路梨花》,除了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最苦与最乐》,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短文两篇》除了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课时 第14课 驿路梨花2课时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1课时 第16课 短文两篇2课时 写作 怎样选材2课时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2课时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易错字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恳.切(kěn) 譬.如(pì)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zhui) 别.扭(biè) 拖沓.(tà)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 pèi) 修润.(rùn) 2.多音字累{(l éi )累赘 (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l ěi )累计 加起来计算;总计。

(l èi )劳累 由于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

别{(bi é)离别 较长时间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bi è)别扭 不顺心;不顺畅。

强{(qi áng )强壮 强健。

(qi ǎng )强迫 施加压力使服从。

(ji àng )倔强 固执,强硬不屈。

3.形近字{躬(g ōng )躬行 亲身;亲自。

射(sh è)射箭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

{帖(ti è)字帖 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

玷(di àn )玷污 使有污点。

沾(zh ān )沾光 因发生关系而得到(好处)。

{诲(hu ì)诲人不倦 教导;诱导。

悔(hu ǐ)悔恨 懊悔;后悔。

晦(hu ì)隐晦 昏暗,不明显。

{颠(di ān )颠覆 跌倒;倒下来。

镇(zh èn )镇守 用武力维持安定。

缜(zh ěn )缜密 细致。

4.近义词辨析词语 词义 不同点巧辨 诲人不倦 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侧重于不厌其烦地再三教导。

用于教育别人。

用于规劝他人。

苦口婆心 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侧重于反复规劝。

5.词语释义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稳当;合适。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创作背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作者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特点上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

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的主旨是记人。

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课为2课时。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4.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1.归纳阅读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

2.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人物的过人品性。

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第课时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掌握略读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导入⇒自主学习⇒文段探究导入:悬念型[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迫切地走进文本,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也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你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处事、生活、工作的点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板书课题)一、自主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任务一: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课后“读读,写写”里面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易错字丁卯.年(mǎo)躬.行(gōng)商酌.(zhuó)草率.(shuài)生疏.(shū)恳.切(kěn)譬.如(pì)朦胧..(méng lóng)累赘.(zhui) 别.扭(biè)拖沓.(tà)妥.帖(tuǒ)诲.人不倦(huì)不耻.下问(chǐ)颠沛..流离(diān pèi)修润.(rùn)2.解释下列词语。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稳当;合适。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任务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

】1.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