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桥调查报告
篇一:洛阳桥实践报告
关于洛阳桥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实践报告
学生:彭潇、王金莲、秦维嘉(华侨大学旅游学院11级酒店管理1班)实践时间:20XX年4月8日星期日
实践对象:洛阳桥
实践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洛阳桥的发展现状
具体实践情况整理如下:
一、洛阳桥的基本概况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

为此,采用了一
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

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

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二、洛阳桥的旅游资源及整合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等,到达洛阳桥之后,我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方面了解洛阳桥的发展现状,并找出了一些制约洛阳桥发展的因素。

(一)地理位置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孔道。

而今,由于经济的发展,需
要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条件,现洛阳桥桥宽大概只有5米,且作为重要保护的文物古迹,不再适宜担负起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洛阳桥处两地交汇区,鲤城区和惠安县的本地游客市场是较大的。

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它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单就华侨大学而言,只有19路公交可去,泉州市区到洛阳桥有13路等,同时洛阳桥附近基础
设施不完备,泉州本地游客自驾游也无特定的停车场。

(二)旅游资源就洛阳桥本身而言,当时的劳动人民首创“筏型基础”来建造桥墩,并发明了“殖蛎固基”。

游客可以参观“蔡襄祠”欣赏桥上石碑、石塔和石将军。

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但洛阳桥开发现状却出现了“去不会遗憾,去了更遗憾”的尴尬境地。

其问题就出在洛阳桥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周边旅游资源单一,没有整合开发周边的旅游资源。

我们来到洛阳桥,发现其实其周边旅游资源是很有开发价值的。

当我们乘公共汽车进入洛江万安街道,汽车从平淡无奇的水泥公路上拐进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时,眼前豁然开朗,足以让人暂别城市的喧嚣。

朝阳在洛阳江上碎成一江流金;栖息于江面上的红树林连绵数里,郁郁葱葱;赶着落潮的空当,成群的招潮蟹在滩涂上筑巢觅食;南来北往的白鹭苍鹭在碧空中勾画出各色线条,古老的洛阳桥就守着这一江灵动,静默千年
我们了解到泉州湾在泉州古港北部、泉州市东部,是三湾中最重要的一湾。

位于北纬24°37—24°53′,东经118°37′—119°00′,北纳洛阳江,西迎晋江,为晋江,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

东濒台湾海峡,北起惠安,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海岸线140公里。

泉州湾内海系泥沙质岸,入海处属侵蚀性山地花岗岩岸,有辉长岩,外宽内窄,宽42公里,水域面积500余平方公里。

港最深处有30米,平均水深4.37米。

水温平均26.9℃,透明度平均0.71米。

潮差6.4—7.7米,半日潮,往复流,东西流向偏多。

湾内有大坠岛,后因晋江、洛阳江注入
湾内泥沙沉积,地壳上升,以及泉州旺沿岸的围垦,使江床不断抬高,江道不断变浅。

泉州湾河口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红树林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已有十年时间,目前分布于洛阳、桃花山和(虫+寻)埔枪城3个核心区,整个泉州湾河口湿地面积已达到136.42平方公里,湿地面积比例之大,在全国、亚洲乃至西太平洋亚热带港湾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从洛阳江大桥至后渚大桥的6000多亩红树林,则是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目前泉州湾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等5个县(市、区),包括洛阳红树林、桃花山海滨水禽和(虫+寻)埔枪城河口湿地生态3个核心区。

目前世界上的红树植物有20科、27属、70种。

中国有12科、16属、27种和1个变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泉州湾有天然红树植物3科、3属、3种,即红树科的秋茄、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和马鞭草科的白骨壤。

泉州市湿地保护办公室主任纪剑锋介绍说:“泉州湾河口湿地内湾湿地面积占比达98.98%,已记录在册有1000多个物种,具有原生红树林、海滨水鸟繁殖区以及海草场等丰富的生态系统。

目前泉州湾河口湿地有鸟类213种。

在20XX年越冬水鸟调查中,便记录到全球受危物种黑嘴鸥(202只)及环颈鸻(2210只)、白腰勺鹬(571只),3种水鸟的数
量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数量(即水鸟数量达到全球种群数量的1%)。

丰富的湿地资源,各类珍稀鸟类的观赏性都是可开发的。

根据这些资源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包括洛阳桥、湿地鸟类观赏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游览洛阳桥的同时享受湿地“百鸟归巢”的美好风光。

三、关于洛阳桥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一)洛阳桥的旅游商业化发展展望:
从洛阳桥的现状看,毫无旅游商业发展的痕迹,游客大多是有闲暇时间的当地人。

它的旅游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旅游发展滞后,也没有带动周边的发展,知名度不高以致古桥的地位下降。

所以洛阳桥的旅游要发展必须加强商业化进程。

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要素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洛阳桥环境比较静谧、比较有特色、历史底蕴深厚,这是洛阳桥难得的优点。

所以可以建成一个休息度假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巩固古桥的地位,促进周边的经济发展。

多数旅游度假者都是城市或城镇居民,对他们而言郊游和外出度假就意味着逃离城市环境,远离高密度、拥挤、按部就班的索味的日常生活。

旅游度假村可以规划成“反城市”,提供相反的新鲜体验,比如:安静,改变生活节奏和提供放松的机会;接近自然、阳光;提供人文关怀;由运动和游憩带来的活动的变化与生活圈和工作圈之外的人群交往;发现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度假旅游在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上升,度假
旅游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健康需求,度假旅游将是人类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21世纪,观光旅游将让位于度假旅游。

人们对观光旅游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度假旅游的需求则是无限的。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是: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
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度假旅游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

旅游度假区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为游憩休闲、修学、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能够提供相当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

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区:
1、度假居住区。

指度假别墅、度假公寓、度假屋村、休养所、生活居住区。

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建立基本的度假居住区,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休闲的场所。

2、综合服务区。

包括工艺品及土特产加工、展厅;旅游接待及会议中心;酒店宾馆、风味饮食街、购物中心、旅游商店等(充分体现闽南特色)。

3、游览观光区。

形成洛阳桥及周边旅游产品(比如洛江)的旅游配套组合,打造一个综合观光区。

4、文化娱乐区。

特色表演项目等。

要打造洛阳桥的特色度假旅游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最佳利用度假村内特殊的资源和特性,利用其环境和气候,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地方材料和技术;洛阳桥附近有湿地,总体环境较安
静,并有鸟类栖息,气候条件不错,可充分利用。

2、提供接触当地居民及其手工艺、风俗的机会。

洛阳桥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具有强烈的闽南特色,可使游客体验闽南文化。

3、要与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联系,一个综合的度假村和它的环境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整合可通过建筑(例如体现地方性)实现,洛阳桥旁的民居十分具有闽南特色,可借鉴打造闽南式度假村。

4、接触自然,接触自然可以是视觉上的,比如从宾馆或公寓的阳台或露台上观赏全景,或者是直接的接触,提供接近和感受花、树、岩石以及其它一些自然景观、景致的机会。

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可同时存在,人们接触的是有远景衬托的近处环境。

但是实物接触视觉接触更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小型建筑群较高层建筑更具优势,尤其在场地形状和基础设施允许灵活设计的地方。

在很多案例中,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树木和园林、水域和滑雪道、高尔夫球场等在景区的介入或延伸来强调。

这一点在深圳的观澜高尔夫项目可以较为完美的体现。

泉州要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打亮自己的城市名片。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城乡规划思路,引导城市朝以下目标健康发展。

建设组合形态的滨海城市。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一定要改变原有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摊大饼”拓展的思路,采用区域资源整合模式和基础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产业共聚、利益共享的方式,逐
步整合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城市资源,最终构成一个整体形态的海湾型城市。

抓好泉州都市区内部城市规划的对接,开展综合交通
规划修编和都市区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完善泉州都市区“半小时”道路交通网络,建立快捷的城际立体交通系统,推动泉州滨海城市格局的形成。

(二)关于洛阳桥旅游发展的管理措施
在考察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各类“城市牛皮癣”在象征着中国古代建筑精髓的古桥身上“张牙舞爪”;退潮之时,站在桥上清晰可见洛阳江两岸堆积严重的淤泥······这一切的一切,不禁让人心痛万分。

然而,在当代这种多元化的契约性社会中,对古桥这种公共性的资源,单纯强调保护或者开发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寻找一种平衡,以开发促保护,从而使保护与开发利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政府行政决策与居民行为是古桥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政府又起着立法、执法、监督开发的主导作用;而社区居民参与古桥宣传、监督和开发,则更有利于古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两者必须结合。

从政府角度看来:
1.政府应颁布专门的管理办法,为各项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依据,用地方性法规来约束人
们的行为,规范开发利用的行为,严格禁止破坏古桥的行为发生。

同时要加大自身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决策过程中,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2.在古桥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统一领导,分层管理,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的原则。

市政府应成立古桥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古桥保护及管理的领导和协作工作。

市古桥保护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古桥保护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与建设、交通、水利、文物、工商、公安、环保、旅游等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并应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内设立专门的古桥保护领导组办公室。

各部门按其各自职责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3.政府可以设立古桥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辖区内的古桥保护。

聘请桥梁专家对古桥的保护
开发做出指导;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古桥保护工作,对在古桥保护、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可以给予表彰和适当的奖励。

4.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古桥普查,建立和完善古桥档案,当古桥因自
然原因或者其他影响出现损毁危险时,当地人民政府应立即向市古桥领导保护小组报告。

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来看:
1.当地居民可以自发成立古桥保护小组,通过各种渠道,呼吁人们对古桥的保护,坚决抵
篇二: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
报告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
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建设了数以千万记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衣食住行中,桥梁是为人类的“行”服务的。

从古到今,桥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依,息息相关,还与战争、宗教、戏剧、民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默默地为公众服务着。

桥梁是跨河越谷的人工构造物,是架空的路,让行人、车辆、渠道、管线等安全通过。

增强桥梁的跨越能力,以克服(:洛阳桥调查报告)江河湖海、深谷陡崖、断层软基、风雪雨及地震等险境始终是桥梁建设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在古代桥梁方面,中国的祖先也有许多创造性成就为世界所公认。

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华科学文明史》中对中国古代的梁桥、浮桥、拱桥和索桥等桥型的发展都作了详细的评述和考证。

(一)梁桥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

该桥建于商代(公元16-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发钜桥头
积粟,以账济贫民。

”自周代以迄秦汉,中国多造石柱、木梁桥。

古代的石梁桥一般跨度都在10米以下,最大的石梁长达23.7米。

迄今仍保留的中国古代石梁桥当推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福建泉州安平桥,该桥共362孔,全长5里(2223米)。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1275年所著游记中对此都有记述。

两宋时,无论是城市或乡村,在建造大批石梁石墩桥的同时,又把大量的木梁木板桥的木梁、木板改造为石梁、石板,木柱、木墩改造为石柱、石墩。

200多年间,仅泉州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

安平桥,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的桥长记录,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成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时13年,坐落在晋江县安海镇和海安县的水头之间,是跨越海湾的大石桥。

据《安平志》记载,因桥太长,建桥时在桥上造了5座亭子,以便行人休息。

这座世界上少见的古长桥,被人们认为是1905年郑州黄河大桥建成以前的七八百年中我国最长的桥梁。

又如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共有47孔,建于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890m,桥宽3.7m。

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

两桥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
(万安桥)
虎渡桥又名江东桥,位于龙海县北溪下游,南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
年)由木梁桥改建为石梁桥。

20XX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黄朴在《虎渡桥记》中说,每一桥孔有3根石梁,最大桥孔的石梁每根“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管部门曾进行过实测,该桥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厚1.9m,与史书记载基本相符。

按花岗石的容重为2.7吨/立方米计,最大的石梁重达207吨。

根据强度理论验算,当石梁长为23m时,在自重的作用下,跨中界面的弯拉应力达到花岗石抗拉极限应力的90%。

在材料力学诞生前500多年,是如何找到这个依据的,很值得探讨。

(虎渡桥)
木兰陂回澜桥位于福建莆田市西南木兰村木兰山下,坐落在汹涌的木兰溪水和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是一座具有引水排水、蓄水灌溉、挡潮防洪、航运交通的综合工程,是宋代大型水利设施。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名为“木兰陂”。

木兰陂由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堤防工程和人行桥组成。

枢纽工程由溢洪堰、南北渠道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

溢洪堰高7.5m,长219m,分32孔。

闸堰式坝身由闸室、上游护堤和下游阶梯式消能坦水组成,长111.13m,分29孔,总净宽70.4m。

在溢洪堰的两端建有进水闸道。

石桥是整个工程的配角,为行人所需,石桥墩是为搁置石梁供人过水和墩土上凿槽,供上下水闸门之用。

南闸回澜桥,两孔石梁石墩,宽6.1m,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

整个工程采用筏形基础。

工程建成后的900多年以来,一直保护与灌溉这良田20多万公顷。

(木兰陂回澜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