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
(观音桥)
北京宛平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30里,跨永定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完工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全长212.2m,共11孔,净跨不等,自11.4m至13.45m,桥宽9.3m。墩宽自6.5m至7.9m。拱券接近半圆形。桥墩迎水面有尖端镶有三角铁住的分水尖,背水面为削角方形。桥面上石栏杆共269间,各望柱头上,雕刻有石狮。金代原物简单统一,自后历朝改换,制作精良,石狮形态各异,且有诸多小狮,怀抱背负,足抚口噙,趣味横生。桥上及华表柱上等的石狮子,已成为鉴赏重点,亦是统一变化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应用。卢沟桥早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两宋时,无论是城市或乡村,在建造大批石梁石墩桥的同时,又把大量的木梁木板桥的木梁、木板改造为石梁、石板,木柱、木墩改造为石柱、石墩。200多年间,仅泉州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
安平桥,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的桥长记录,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成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时13年,坐落在晋江县安海镇和海安县的水头之间,是跨越海湾的大石桥。据《安平志》记载,因桥太长,建桥时在桥上造了5座亭子,以便行人休息。这座世界上少见的古长桥,被人们认为是1905年郑州黄河大桥建成以前的七八百年中我国最长的桥梁。又如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共有47孔,建于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890m,桥宽3.7m。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两桥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建设了数以千万记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桥调查报告

洛阳桥调查报告

洛阳桥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洛阳桥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古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作为洛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洛阳桥是连接洛阳市区与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近年来,洛阳桥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进行了此次调查。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评估洛阳桥的状况,包括结构安全性、桥面状况和交通流量等,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3.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洛阳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 - 实地考察:我们对洛阳桥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桥梁结构和桥面状况。

-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洛阳桥的历史资料、工程设计图纸以及交通流量数据。

- 专家访谈:我们与桥梁工程专家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洛阳桥的看法和建议。

4.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结构安全性:洛阳桥的主要桥梁结构整体稳定,但存在一些细微的裂缝和锈蚀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和保养。

- 桥面状况:洛阳桥的桥面状况较为良好,但存在一些凹陷和破损,需要及时修补以确保行车安全。

- 交通流量:洛阳桥承载的交通流量较大,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桥面拥堵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采取措施缓解交通压力。

- 社会认可度:洛阳桥作为洛阳市的标志性建筑,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5. 建议与改进措施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洛阳桥的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修复细微裂缝和锈蚀,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及时修补:对洛阳桥桥面的凹陷和破损进行及时修补,确保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性。

- 交通疏导:针对洛阳桥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考虑增加交通警力或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以提高交通效率。

- 提升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洛阳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洛阳桥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6.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洛阳桥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我们相信,在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洛阳桥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为洛阳市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做出更大贡献。

旅游学院酒店管理旅游经济(1)

旅游学院酒店管理旅游经济(1)
而丏,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河水很浑浊,周围没有值 得开发的景区,就是孤零零的一座洛阳桥,回望着大海, 连唯一的昭惠庙也丌过如此,这让我们着实失望了。
简介
洛阳桥,原名“万安 桥”,位亍泉州东郊 的洛阳江上;它不北 京的卢沟桥,河北的 赵州桥,广东的广济 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 大名桥;是中国现存 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 桥,也是丐界桥梁筏 形基础的开端。
洛阳桥的不足
洛阳桥的不足
• 政府的宣传力度丌够大 • 洛阳桥景区周围环境差,垃圾到处可见,河岸边 也有成堆的垃圾,水体污柑严重,水上漂浮物多, 周边是施工现场,噪音大,环境恶劣;湖水也因 附近的工厂排放而变黑,这些问题跟赵州桥的现 状是一样的 • 交通通达度差 • 洛阳桥的基础设施不服务设施丌完善
简介
简介
洛阳桥由石头筑成,其建筑特点是筏型基础。 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 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 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 至丐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 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 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 丐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 丐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亍桥梁工程的先例。
小组成员:连妙 吴剑笑 陈舒雅 谢佩妍 张景喻 柏野男
旅游学院酒店管理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之洛阳桥 实践调查报告 ——洛阳桥未来发 展之路
活劢内容
• 活动简介,目 的 • 洛阳桥实地考 察 • 活动总结
活劢简介
我们组亍2012年2月到3月开展了洛阳桥实践调查 活劢。活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事先调查洛阳桥 资料,了解洛阳桥,在亲自到洛阳桥景区实践考 察,拍摄照片,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了解经济发 展,人文景观,以及景区产业集群等方面情况, 收集相关资料和材料。二是在学校分析现在洛阳 桥发展状况,发现他的丌足之处及存在的缺陷, 讨论解决方法,最后形成解决方法,集体做洛阳 桥实践调查报告以及照片的整理和PPT的制作。

社会实践报告洛阳桥

社会实践报告洛阳桥

社会实践报告洛阳桥社会实践报告:洛阳桥摘要:洛阳桥作为唐代的世界遗产之一,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洛阳桥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其历史背景、建造技术、文化价值以及现状等方面的问题,并从中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启示。

一、引言洛阳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城区,跨越洛河,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的重要遗产之一。

它的建造历史悠久,相传最早是东汉时期的司马懿修筑,后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最终在唐代时期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形态。

经过千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乱摧残,它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但仍然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和探究。

二、研究内容1. 历史背景洛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那时的司马懿为了御敌修建了这座桥梁。

后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唐代时期的洛阳桥才成为了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桥梁。

唐代时期的洛阳桥建于公元635年,始建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经过几次重修和扩建,在公元830年的唐文宗时期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中国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

现在,洛阳桥已成为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2. 建造技术洛阳桥是一座木结构桥梁,由29个悬臂式石墩支撑。

桥面的主梁和次梁都是木制结构,用钢条钉成。

桥面上覆盖着方木板,用彩绘进行装饰。

桥墩底部有小孔,可以放水,以减少洪水的影响。

洛阳桥的建造技术和建筑风格都代表了唐代桥梁建筑的最高水平,也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化价值洛阳桥接下来,我会提供社会实践报告洛阳桥的后半部分:四、心得体会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古建筑文化。

洛阳桥作为唐代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我了解到古建筑的建造不仅仅是工艺技巧,更需要融入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此次实践中,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关于洛阳桥的题

关于洛阳桥的题

关于洛阳桥的题题目:洛阳桥:千年古桥的传承与创新一、题目背景: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我国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横跨洛阳江,连接泉州城与洛江区,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历时六年建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梁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洛阳桥不仅成为泉州地区的交通要道,更成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被誉为“海内第一桥”。

二、题目意义:本题旨在通过探讨洛阳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以及传承与创新,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题目内容:1. 介绍洛阳桥的历史背景,包括建造原因、建造过程及历代维修情况。

2. 分析洛阳桥的建筑特点,如桥型结构、材料选用、施工技术等。

3. 探讨洛阳桥的文化价值,如在古代交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与泉州地区历史、民俗的关系。

4. 论述洛阳桥的传承与创新,如在现代交通、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新时期桥梁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四、题目要求:1. 论文结构清晰,论述充分,论证有力。

2. 注重资料收集和分析,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3. 字数在1000字左右,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4. 如有图片,需清晰、相关,并注明来源。

五、评分标准:1. 内容完整、准确,占总分的40%。

2. 论述严谨、逻辑清晰,占总分的30%。

3. 文字表达流畅、格式规范,占总分的20%。

4. 创新性与实用性,占总分的10%。

六、提交时间:请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逾期无效。

七、注意事项:1. 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 如有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评奖资格。

3.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

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深入研究洛阳桥的历史与现状,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古桥保护问卷调查报告

古桥保护问卷调查报告

古桥保护问卷调查报告古桥保护问卷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公众对古桥保护的态度和看法,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

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 年龄段分布:18-30岁占45%,31-45岁占35%,46-60岁占15%,60岁以上占5%。

2. 调查对象的职业:学生占40%,职员占30%,自由职业者占10%,其他占20%。

二、古桥保护的重要性1. 90%的调查对象认为古桥保护非常重要或者重要。

2. 60%的调查对象表示古桥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古桥保护存在的问题1. 70%的调查对象认为古桥保护缺乏资金支持。

2. 50%的调查对象认为古桥保护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划。

3. 40%的调查对象认为古桥保护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古桥保护的建议1. 80%的调查对象建议加大对古桥保护的资金投入。

2. 70%的调查对象建议加强古桥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3. 60%的调查对象希望建立专门的古桥保护机构,优化管理和规划。

4. 5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培养更多的古桥保护专业人才。

五、公众对古桥保护的参与度1. 75%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与古桥保护的活动。

2. 70%的调查对象表示可以通过参观、捐款等方式来支持古桥保护。

综上所述,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古桥保护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古桥保护对于历史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然而,古桥保护面临资金支持、管理规划、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和教育,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并培养更多的古桥保护专业人才。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普遍愿意参与古桥保护的活动,并通过参观、捐款等方式支持古桥保护。

这些调查结果将为相关部门制定古桥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以更好地进行古桥保护工作。

古桥调研报告范文

古桥调研报告范文

古桥调研报告范文古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古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人们的交通需求,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古桥资源,我组织了对本地区古桥的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古桥的现状和问题,为古桥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选择了本地区十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桥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开展了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调查,获取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三、古桥现状调研结果1. 建筑风格多样化:我们发现,古桥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拱桥、斜拉桥、石拱桥等不同类型。

这些古桥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2. 历史文化价值重要:古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

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

3. 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尽管古桥的历史文化价值重要,但其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古桥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但也有一些古桥面临着缺乏维护和保护的困境,出现了破损、污染等情况。

四、调研结果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分析了古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 资金不足:古桥的维护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很多地方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古桥的维护困难。

2. 意识不足:部分地方对于古桥的保护意识仍然较低,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了古桥面临着破损和污染的问题。

3. 旅游开发不完善:古桥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目前有关部门对于古桥的旅游开发和利用仍然存在欠缺,导致了古桥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保护与利用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桥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古桥维护和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古桥的维护工作。

2. 提高保护意识:社会对于古桥的保护意识应该得到提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于古桥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精选]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

[精选]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

[精选]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商丘古城是河南省商丘市的历史名城,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

经过多次战乱、兴衰,商丘古城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风格,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人文城市之一。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商丘古城地处豫东平原,北临黄河,南接淮河,历经商代、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商丘作为古代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多次受到战争的摧残和蹂躏,但也因此保存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商丘庄周故里、孟子故里、颍川荀家庄园、苏轼题诗处、祖庙、洛阳桥、小吕王城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商丘古城的辉煌历史。

二、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商丘最古老的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商初时期,商初遗址是商丘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商丘庄周故里位于古城东北,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故乡,庄周的著名寓言故事《庄子》在这里创作而成。

此外,商丘孟子故里也是商丘古城的一大亮点,孟子被誉为“中国思想家之东方哲学之父”,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丘古城还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

商丘祖庙是商丘最早的祭祀场所,规模宏大,为河南省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祖庙之一。

洛阳桥是商丘市区内唯一的古代桥梁,建于南北朝时期,现仍在使用中。

小吕王城是南北朝时期吕布的军营,现保存的是小吕王城城墙和城门,是河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此外,商丘市内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值得一游。

三、商丘古城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商丘古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商丘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如“文化商丘”,“黄帝故里”等计划,力争将商丘古城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商丘古城的未来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文化旅游投资力度,提高古城保护和文物修缮的工作。

企业需要积极投资,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商丘古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桥的调查报告8篇

桥的调查报告8篇

桥的调查报告8篇回顾整场调查,相信大家也收获了很多经验,这时候就可以写好相关的调查报告了,从有趣的调查中我们肯定收获了很多的感受,赶紧拿笔写份调查报告吧,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桥的调查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桥的调查报告篇1随着科学技术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不断进步,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进步。

汽车、摩托车、助动车日益增多。

同时,这些机动车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危害,尤其是对我们正处在学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危机。

可是,很多同学对卫生环境似乎尽不关心,甚至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校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又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下面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1、了解在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教室卫生,活动场所干净情况。

3、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进步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时间与地点:1、时间:#年05月22日2、地点:x小学三年级教室3、调查人:4、调查对象:本班学生三、调查经过1、5月22日上午,我来到三年级教室内,预备调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事先预备好的调查问卷发了全班36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顺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务。

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获也不少。

四、调查题目:简答题1:假如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简答题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简答题3:假如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没有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简答题4: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五、调查结果: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的熟悉与作出的判定,来判定他们的卫生环保意识。

结果:经过我一节课的努力了解到20位同学卫生环保意识一般,14名有较强的卫生环保意识,还有2名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十分差。

六、调查分析: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在这36位同学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心中能够树立起一定的卫生环保意识,而多半完全不留意自己的卫生环保,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在校同学中有一半缺乏卫生环保意识。

桥调查报告7篇

桥调查报告7篇

桥调查报告7篇桥调查报告篇1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

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

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

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

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

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

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桥调查报告篇2一、问题的提出我发现班里有好多人戴上了厚厚的眼镜,对这个我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如下:年级近视人数(男女)近视率三年级(50人)4314%四年级(47人)8834%五年级(48人)111350%其中有11人学习已经离不开眼镜。

二、调查方法1、对同学进行现场采访2、上网查阅预防、治疗近视的方法。

三、成因分析从以上的表格中,我发现同学中近视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多了。

经过我对同学的分析后,班中无一位先天性近视,大多都是因为不良的用眼习惯而近视。

其中读写姿势不端正的有22人;喜欢躺着看书、走路看书的有31人;在太强、太弱的光线下看书的有12人;看电视、上网时间太长的有31人;用脏手揉眼睛的有13人;长时间看书写字,不注意休息的有9人;不好好做眼保健操的有18人;喜欢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的有30人。

洛阳古建筑调查报告

洛阳古建筑调查报告

洛阳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建筑史考试论文提起洛阳古建筑首先想到的便是唐朝宫廷建筑丽景门和宗教建筑白马寺。

丽京门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

丽景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景门,北月宣辉门,丽京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

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

今日的丽京门是由洛阳市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元于2002年在原址新建的,占地面积一万八千余平方米,城门楼共分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004年竣工。

整个工程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京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

其规模之宏大在河南古建筑中居于首位,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是为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

新建后的丽京门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

不到丽京门,枉来洛阳城!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丽京门是古都洛阳唯一一家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有诗人用:“洛阳牡丹甲天下,丽京城楼世无双”来赞美它无限的魅力。

丽京门位于洛阳西关,是洛阳古城的象征,经开发改造后成为集古迹、民俗、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天后宫、九帝宫、三神殿、城隍庙、观音殿等古迹庙宇分列其中。

丽京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丽景门的主殿采用歇山顶的建筑,这象征了丽景门的地位。

丽景门作为古洛阳东都皇城的西大门。

不能用最高等级的无殿顶,地位有比较高所以其主殿采用歇山顶来象征其地位,而其他辅助建筑则用等级次之的悬山顶及硬山顶。

白马寺在河南十三朝古都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

这座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古桥调研报告

古桥调研报告

古桥调研报告古桥调研报告一、引言古桥是城市和乡村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历史。

古桥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古桥的现状,探讨古桥保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信息,我们采用了访谈、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法。

访谈对象包括文化遗产专家、历史学者和地方政府代表,问卷调查对象则是居民和游客。

实地调研则覆盖了若干地区的古桥。

三、古桥现状分析1. 数量: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发现,我国的古桥数量相当庞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超过100万座古桥。

2. 状态:古桥的现状各不相同。

有些古桥保存较好,起到了连接两岸的功能,成为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景点。

但也有一部分古桥因年久失修或者被人为破坏而面临严重的崩塌风险,亟需保护。

3. 功能:古桥在过去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和贸易功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现代社会,古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旅游和传统活动上,如举办庙会等。

4. 保护:由于古桥的数量众多,资金和人力的不足是古桥保护的主要挑战。

很多古桥处于水患、地震和城市化等因素威胁之下,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其安全。

此外,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也是古桥保护的重要方面。

四、古桥保护挑战1. 资金:古桥保护需要大量经费,包括维护、修复和监测等方面的费用。

然而,目前各级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投入相对有限,使得很多古桥无法得到及时维护。

2. 人力:古桥保护需要专业的人力支持,包括古建筑工程师、文化遗产专家等。

然而,当前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在古桥保护过程中存在技术难题。

3. 意识: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仍需提高。

很多人对古桥缺乏了解,也没有意识到古桥对于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性。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十分必要。

五、古桥保护的解决方案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古桥保护的经费投入,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

2. 专业团队:加强古桥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

洛阳桥调查报告

洛阳桥调查报告

洛阳桥调查报告篇一:洛阳桥实践报告关于洛阳桥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实践报告学生:彭潇、王金莲、秦维嘉(华侨大学旅游学院11级酒店管理1班)实践时间:20XX年4月8日星期日实践对象:洛阳桥实践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洛阳桥的发展现状具体实践情况整理如下:一、洛阳桥的基本概况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

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

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

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二、洛阳桥的旅游资源及整合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等,到达洛阳桥之后,我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方面了解洛阳桥的发展现状,并找出了一些制约洛阳桥发展的因素。

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物质遗产,其社会、经济等各项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

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话题之一。

以下是我对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

一.泉州洛阳桥简介泉州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人称“海内第一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它有“洛江天堑”之称,由仙游人蔡襄倡建于1053 ~1059年,历时六年而成,可谓建桥史上一大奇迹。

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它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桥梁史上一座真正的丰碑!二.对照世界遗产标准对泉州洛阳桥的价值评估1.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

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历史遗址调查报告怎么写-

历史遗址调查报告怎么写-

历史遗址调查报告怎么写?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家乡。

考察方法:观察,查阅资料,采访。

考察内容:遗迹的现状,历史,相关故事。

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家乡。

考察方法:观察,查阅资料,采访。

考察内容:遗迹的现状,历史,相关故事二:下面是范文,仿照着写就可以了福建泉州有一条洛阳江,江上有一座洛阳桥。

桥在泉州城东二十里处,一条一里半长的跨海梁式浅灰色花岗岩桥体在阳光下遍体鳞光,远望如一条银龙横卧碧波,如一条银练飘向大海。

宋元时期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它就是起点。

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原籍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蔡垞村。

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

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

桥头有蔡襄亲自撰书的《万安桥》记,刻在两方石碑上,每方高约三米,宽一点五米,文字精美,笔体苍劲。

书法艺术和桥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互作注释。

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过,我国的古桥,他最欣赏者有二,一是北方的赵州桥,一是南方的洛阳桥,“闽中多名桥,洛阳是状元”。

他的着眼点是建筑学上的价值。

我故乡的赵州桥建于隋代,大单拱上加上两个肩拱,分散了压力。

洛阳桥建于公元一○五三年。

洛阳江自古以来多次建桥都被狂潮急流卷去,是蔡襄创造了流线形舟筏式桥墩,共四十五个,解决了困难。

之后他又发明了“固基法”,在桥墩和基石上大量养殖牡蛎,让其分泌物把石块粘连在一起。

牡蛎外壳形成一层坚硬的甲胄,耐得风吹浪打和海水腐蚀。

从此洛阳桥变成了一座颠扑不破的“长城”。

一六○四年泉州发生了八级地震,山崩城倾,一片瓦砾,而洛阳桥安然无恙。

洛阳桥成为世界建桥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洛阳桥建成后,泉州成为东南巨镇。

马可·波罗描绘这座“宏伟秀丽的刺桐城”时,还特别提到这座美丽的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桥调查报告篇一:洛阳桥实践报告关于洛阳桥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实践报告学生:彭潇、王金莲、秦维嘉(华侨大学旅游学院11级酒店管理1班)实践时间:20XX年4月8日星期日实践对象:洛阳桥实践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洛阳桥的发展现状具体实践情况整理如下:一、洛阳桥的基本概况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

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

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

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二、洛阳桥的旅游资源及整合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等,到达洛阳桥之后,我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方面了解洛阳桥的发展现状,并找出了一些制约洛阳桥发展的因素。

(一)地理位置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孔道。

而今,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条件,现洛阳桥桥宽大概只有5米,且作为重要保护的文物古迹,不再适宜担负起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洛阳桥处两地交汇区,鲤城区和惠安县的本地游客市场是较大的。

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它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单就华侨大学而言,只有19路公交可去,泉州市区到洛阳桥有13路等,同时洛阳桥附近基础设施不完备,泉州本地游客自驾游也无特定的停车场。

(二)旅游资源就洛阳桥本身而言,当时的劳动人民首创“筏型基础”来建造桥墩,并发明了“殖蛎固基”。

游客可以参观“蔡襄祠”欣赏桥上石碑、石塔和石将军。

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但洛阳桥开发现状却出现了“去不会遗憾,去了更遗憾”的尴尬境地。

其问题就出在洛阳桥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周边旅游资源单一,没有整合开发周边的旅游资源。

我们来到洛阳桥,发现其实其周边旅游资源是很有开发价值的。

当我们乘公共汽车进入洛江万安街道,汽车从平淡无奇的水泥公路上拐进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时,眼前豁然开朗,足以让人暂别城市的喧嚣。

朝阳在洛阳江上碎成一江流金;栖息于江面上的红树林连绵数里,郁郁葱葱;赶着落潮的空当,成群的招潮蟹在滩涂上筑巢觅食;南来北往的白鹭苍鹭在碧空中勾画出各色线条,古老的洛阳桥就守着这一江灵动,静默千年我们了解到泉州湾在泉州古港北部、泉州市东部,是三湾中最重要的一湾。

位于北纬24°37—24°53′,东经118°37′—119°00′,北纳洛阳江,西迎晋江,为晋江,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

东濒台湾海峡,北起惠安,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海岸线140公里。

泉州湾内海系泥沙质岸,入海处属侵蚀性山地花岗岩岸,有辉长岩,外宽内窄,宽42公里,水域面积500余平方公里。

港最深处有30米,平均水深4.37米。

水温平均26.9℃,透明度平均0.71米。

潮差6.4—7.7米,半日潮,往复流,东西流向偏多。

湾内有大坠岛,后因晋江、洛阳江注入湾内泥沙沉积,地壳上升,以及泉州旺沿岸的围垦,使江床不断抬高,江道不断变浅。

泉州湾河口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红树林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已有十年时间,目前分布于洛阳、桃花山和(虫+寻)埔枪城3个核心区,整个泉州湾河口湿地面积已达到136.42平方公里,湿地面积比例之大,在全国、亚洲乃至西太平洋亚热带港湾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从洛阳江大桥至后渚大桥的6000多亩红树林,则是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目前泉州湾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等5个县(市、区),包括洛阳红树林、桃花山海滨水禽和(虫+寻)埔枪城河口湿地生态3个核心区。

目前世界上的红树植物有20科、27属、70种。

中国有12科、16属、27种和1个变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泉州湾有天然红树植物3科、3属、3种,即红树科的秋茄、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和马鞭草科的白骨壤。

泉州市湿地保护办公室主任纪剑锋介绍说:“泉州湾河口湿地内湾湿地面积占比达98.98%,已记录在册有1000多个物种,具有原生红树林、海滨水鸟繁殖区以及海草场等丰富的生态系统。

目前泉州湾河口湿地有鸟类213种。

在20XX年越冬水鸟调查中,便记录到全球受危物种黑嘴鸥(202只)及环颈鸻(2210只)、白腰勺鹬(571只),3种水鸟的数量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数量(即水鸟数量达到全球种群数量的1%)。

丰富的湿地资源,各类珍稀鸟类的观赏性都是可开发的。

根据这些资源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包括洛阳桥、湿地鸟类观赏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游览洛阳桥的同时享受湿地“百鸟归巢”的美好风光。

三、关于洛阳桥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一)洛阳桥的旅游商业化发展展望:从洛阳桥的现状看,毫无旅游商业发展的痕迹,游客大多是有闲暇时间的当地人。

它的旅游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旅游发展滞后,也没有带动周边的发展,知名度不高以致古桥的地位下降。

所以洛阳桥的旅游要发展必须加强商业化进程。

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要素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洛阳桥环境比较静谧、比较有特色、历史底蕴深厚,这是洛阳桥难得的优点。

所以可以建成一个休息度假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巩固古桥的地位,促进周边的经济发展。

多数旅游度假者都是城市或城镇居民,对他们而言郊游和外出度假就意味着逃离城市环境,远离高密度、拥挤、按部就班的索味的日常生活。

旅游度假村可以规划成“反城市”,提供相反的新鲜体验,比如:安静,改变生活节奏和提供放松的机会;接近自然、阳光;提供人文关怀;由运动和游憩带来的活动的变化与生活圈和工作圈之外的人群交往;发现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度假旅游在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上升,度假旅游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健康需求,度假旅游将是人类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21世纪,观光旅游将让位于度假旅游。

人们对观光旅游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度假旅游的需求则是无限的。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是: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度假旅游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

旅游度假区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为游憩休闲、修学、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能够提供相当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

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区:1、度假居住区。

指度假别墅、度假公寓、度假屋村、休养所、生活居住区。

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建立基本的度假居住区,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休闲的场所。

2、综合服务区。

包括工艺品及土特产加工、展厅;旅游接待及会议中心;酒店宾馆、风味饮食街、购物中心、旅游商店等(充分体现闽南特色)。

3、游览观光区。

形成洛阳桥及周边旅游产品(比如洛江)的旅游配套组合,打造一个综合观光区。

4、文化娱乐区。

特色表演项目等。

要打造洛阳桥的特色度假旅游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最佳利用度假村内特殊的资源和特性,利用其环境和气候,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地方材料和技术;洛阳桥附近有湿地,总体环境较安静,并有鸟类栖息,气候条件不错,可充分利用。

2、提供接触当地居民及其手工艺、风俗的机会。

洛阳桥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具有强烈的闽南特色,可使游客体验闽南文化。

3、要与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联系,一个综合的度假村和它的环境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整合可通过建筑(例如体现地方性)实现,洛阳桥旁的民居十分具有闽南特色,可借鉴打造闽南式度假村。

4、接触自然,接触自然可以是视觉上的,比如从宾馆或公寓的阳台或露台上观赏全景,或者是直接的接触,提供接近和感受花、树、岩石以及其它一些自然景观、景致的机会。

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可同时存在,人们接触的是有远景衬托的近处环境。

但是实物接触视觉接触更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小型建筑群较高层建筑更具优势,尤其在场地形状和基础设施允许灵活设计的地方。

在很多案例中,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树木和园林、水域和滑雪道、高尔夫球场等在景区的介入或延伸来强调。

这一点在深圳的观澜高尔夫项目可以较为完美的体现。

泉州要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打亮自己的城市名片。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城乡规划思路,引导城市朝以下目标健康发展。

建设组合形态的滨海城市。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一定要改变原有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摊大饼”拓展的思路,采用区域资源整合模式和基础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产业共聚、利益共享的方式,逐步整合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城市资源,最终构成一个整体形态的海湾型城市。

抓好泉州都市区内部城市规划的对接,开展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和都市区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完善泉州都市区“半小时”道路交通网络,建立快捷的城际立体交通系统,推动泉州滨海城市格局的形成。

(二)关于洛阳桥旅游发展的管理措施在考察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各类“城市牛皮癣”在象征着中国古代建筑精髓的古桥身上“张牙舞爪”;退潮之时,站在桥上清晰可见洛阳江两岸堆积严重的淤泥······这一切的一切,不禁让人心痛万分。

然而,在当代这种多元化的契约性社会中,对古桥这种公共性的资源,单纯强调保护或者开发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寻找一种平衡,以开发促保护,从而使保护与开发利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政府行政决策与居民行为是古桥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政府又起着立法、执法、监督开发的主导作用;而社区居民参与古桥宣传、监督和开发,则更有利于古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两者必须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