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二章讲课稿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主要介绍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如何利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将学习到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地理资讯系统等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深入探究地理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
二、教材•《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英文原版)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al Data, by N. Cressie, 2nd Edition, Wiley, 1993.•《计量地理学导论》(中文版)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 by Anselin,L., China Machine Press, 2002.•《地理信息科学》(中文版)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by Longley, P., Goodchild, M., Maguire, D.J., and Rhind, D., HigherEducation Press, 2007.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地理资讯系统等知识;3.运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地理问题;4.通过研究地理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提升对地球的认识。
四、教学大纲第一讲计量地理学概述1.1 计量地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2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3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讲地理统计学2.1 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地理统计学的统计方法; 2.3 地理统计学在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讲计量经济学3.1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2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3.3 计量经济学在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讲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4.1 空间自相关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2 空间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实例分析;4.3 空间模型在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计量地理ppt
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古代地理学和近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限于定量地描述、记载和解释。
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是为了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揭示地
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 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 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能以严密的逻 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 相关。
计量地理学学科简介 研究源自象 方法 学科发展 与数学的 关系
研究方向
学科简介
计量地理学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 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随着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它运用统计推理、数学分析、数 学程序和数学模拟等数学工具,凭借计算机技 术,分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种要素,以 获得有关地理现象的科学结论,在地理学的自 然与人文的传统领域,不断取得开拓性研究结 果。
国际计量地理学杂志《Geographical Analysis
》副标题就是《国际理论地理杂志》。计量地理学 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传统地理学的革新。
研究对象
1 空间与过程的研究,主要查明地表事物的分布位置和模式及 其成因与变化。 2 生态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问题的研究。 3 区域研究,强调功能区域的研究。 这三方面的研究,强调三种分析,即空间分析、生态分析和 地域综合体分析。它们都需要借助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
研究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量地理学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目前,计量地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已经涉及到数学及其相关学 科的各个领域。 它不但继承了计量运动的成果,而且还吸收了多年以来数学、 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科学、现代计算理论及计算 方法等领域内的有关成果,其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
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指定教材
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樊修睦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陈开明.线性代数.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二、地理数据连续型分布
第8周
§2地理学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
一、空间类型的抽样设计
二、抽样分布
第9周
三、假设检验
1、两个区域方差的比较
2、两个区域平均数的比较
3、两个以上地理区域平均数的比较
4、适合性检验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作业三
第10周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0学时)
§1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分析
英文
Quantitative Geography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
72 /4
授课范围
地理科学专业07级本科1班、07级专科5班,地理科学专业08级本科6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时间:周二上午3、4节、周六上午3、4节
地点:东院4号教学楼4C303
人数
限制
74
课程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理事物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形态的计量(第二、第三、第四章);第二部分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第五、第六章)和空间构成(第七、第八章);第三部分为与人类空间活动有关的地理模型(第九章)。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2学时)
本章略讲,主要介绍基本原理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教案标题: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能够应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实际案例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计量地理学的原理;2. 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运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计量地理学相关案例和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计量地理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地理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 介绍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3. 分析计量地理学在不同地理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相关数据,让学生运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自己的分析结果;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3. 全班共同讨论和评价各组的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计量地理学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成果;3.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答或作业,测试学生对计量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量地理学》课程笔记
《计量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计量地理学的产生1. 背景-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家们开始寻求更精确、更系统的分析方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大量地理数据的积累为地理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能。
2.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沃尔德华·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和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等人的工作标志着计量地理学的诞生。
- 我国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引入了西方的计量地理学理论和方法。
3. 产生原因- 地理学研究的内在需求: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需要定量化的研究方法。
- 数学与统计学的发展:为地理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运算成为可能。
二、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研究对象- 地理空间分布:研究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 地理现象的变化:分析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 地理要素关系:探讨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研究内容- 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清洗、转换和存储等。
- 地理现象的定量描述: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
- 地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建立地理现象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和决策支持。
- 地理空间分析: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格局、空间过程和空间关系。
三、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数学方法- 概率论:用于描述和推断地理现象的不确定性。
- 数理统计:用于数据分析、假设检验和模型建立。
- 线性代数:用于处理地理数据的矩阵运算。
- 微积分: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变化率和累积量。
2.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总结和可视化。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作者:张金萍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2期摘要:以地方综合性大学聊城大学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具有地理数学思维作为基本出发点,对《计量地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
理论教学部分以经典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为抓手,使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程模型和方法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方式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114-02计量地理学(Quantitative Geography)又称数量地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是地理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工具。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使得地理学由一门定性分析和描述的学科,转变为带有规律性分析的定量科学[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计算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计量地理学向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发展,以探索构筑新的地理学理论和应用模型[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专业课也需要较深入的地理数学功底。
聊城大学是地方综合性大学,《计量地理学》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课,是本科生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
传统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庞杂,以教师讲授为唯一方式,学生反映该课程知识艰涩枯燥,理解难度大,通过背诵来通过考试导致学完即忘[3],对后续地理类专业课程起不到应有的方法论作用。
如何通过《计量地理学》课程的科学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具有定量地理问题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新大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8 学时3 学分/民/民考汉本科生. 《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年2. 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3.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年4. 张建中,许绍吉,《线性规划》,科学出版社, 1990 年5. 何其祥,《投入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 1999 年6、何晓群编著,《回归分析与经济数据建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5月第一版7、樊家琨编著,《应用多元分析》,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一版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干旱区地理、农业系统科学综合研究《计量地理学》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用数学方法解决有关地理空间分析、资源开发与环境响应、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从实际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1.比较系统的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技能;2.熟练掌握计量地理学设计软件应用,并提高分析能力;3.具备应用计量地理学中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完成达到可公开期刊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
要内容,对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评价,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评价及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了解计量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发展趋势。
地理数据的描述统计与处理,统计表及统计图,Excel 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和均衡度分析。
掌握地理数据的类型,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理解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和均衡度分析。
定义、意义和测定,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计算方法,相关、回归分析计算机实现。
计量地理学初级教程-第二章
计量地理学――电子教案2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加工和处理教学要点:1.地理数据的来源与获取;2.地理数据的类型;3.地理数据的整理与加工。
教学内容:要对地理问题进行计量分析,就需要使用量化的数据资料。
地理数据的获取、收集、处理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我们可以把数据比作“原料”,把公式和模型比作“机器、设备”,计算结果便是“产品”。
显然,“产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机器”的性能,更重要的取决于于输入数据的质量,输入高质量的数据,虽不一量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输入质量差的数据,肯定产出低质量的“产品”。
数据要真实可靠,系统完整,量纲统一,有代表性、连续性和可比性。
地理数据:用一定测度方式来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数据资料。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来源与获取地理数据的采集即地理数据的来源,主要有实地观察、试验、调查、统计年鉴、政府公报、遥感数据、档案记载等。
一、自然地理数据1.1气候、水文等资料是按较严格的技术规范由人工常年观测和记录的,形成了一定时间段内连续的资料积累。
如一地区的气温、降水,一条河流的径流量。
这类资料一般比较准确、可靠,技术误差较小。
1.2矿产、土地、植被、生物种类等,通过勘测、调查(有时抽样调查)、统计的方式获得。
这类资料是不定期、不连续、不够规范的,计量指标有时会发生变化。
如“森林覆盖率”,过10多年普查一次,而且对林分郁闭度的要求不一样。
这类资料存在一定的误差,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如前一类资料。
1.3由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定点观测、调查取样和试验获得的资料一般是较为准确的,但这类资料主要由业务部门的研究人员自己使用,时间和空间范围十分有限,并为特定的研究目标服务,资料的共享性差、使用局限性强。
例如土壤结构就需要采取土样进行室内分析来确定。
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上,有些原始资料不反映或部分反映。
1.4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信息通过专门的检测技术、科学考证来获得。
不同专业类型的数据需要用不同的检测技术。
如用地层花粉的数量和类型来分析古代地表的植被状况。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6803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气象学植物学地质学地貌学人文地理学二、课程简介计量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量运动。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门课程就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列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有关专业课程的前提与基础。
目前也是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包含了计量地理学的历史、地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决策优化、系统预测、空间分析等内容,既注重理论深度,又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解决地理学中的实践问题。
IntroductionQuantitative geography originated from the gauge movement in the 1950s. As early as the middle of 1980s, the course was listed a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ography in Chines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courses. At present, it is also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course includes history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geographic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cision optimization, system prediction, spatial analysis and other content, which do not only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depth, also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geography us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量地理学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
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二章讲演示课件
③ 名义尺度数据: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 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间隔尺度数据
年平均气 年降水量 温(°C) (mm)
区域1 8.0
500.2
土地面 积
(ha)
245.6
人口 国内生产总 (人) 值(万元)
②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的几个方面:
2.形式化、逻辑化与数量化,是所有 地理数据的共同特征。
3.地理计算学对地理数据的形式化、 逻辑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 “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 具有统一的数据形式和交换标准---共享。
地理数据不确定性的来源: 地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从本质上决定着 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网络 线
点 区域 地带
地域类型 面
属性数据的类型:
数量标志数据 ① 间隔尺度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 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 比例尺度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 象的相对量。
属性数据的类型:
▪ 品质标志数据
① 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时,只是 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
空间数据的表达:
点——由一个独立的坐标点(x,y)定位, 是空间上不可再分的几何实体 。 线——由若干个(至少两个,理论上是无 穷个)坐标点(xi,yi)(i =1,2,…) 定义,有一定的长度和走向,表示线状地 物或点实体之间的联系。 面——表示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地理景观 或区域。
三种基本的地理几何实体及其组合
§2 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处理
内容提要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地理数据的采集 地理数据的类型 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量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方面:•学习计量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如何使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实践应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和模拟。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量地理学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空间插值和空间回归分析;•空间交互和空间依赖性分析。
第三章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空间聚类和空间分类;•空间连续模型和空间离散模型;•空间预测和空间建模方法。
第四章空间意义和可视化•空间分析结果的可视化;•空间分析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课程实践本课程实践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数据获取和处理(地图信息、空间数据、统计数据等);•空间数据分析和建模;•空间数据可视化和解释;•模型评价和结果分析。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包括以下方面:•课程作业:对所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课程报告:针对实际问题的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课程考试:对所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书目•Anselin, L., 2010. Thirty years of spatial econometrics.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89(1): 3-25.•Fotheringham, A. S., Brunsdon, C., and Charlton, M. 2002.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lyvarying relationships. Wiley.•Longley P.A., Goodchild, M.F., Maguire, D.J., and Rhind, D.W.2005.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s. Wiley.•Openshaw, S. 1984.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GeoBooks.结语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数学交叉的一个分支,采用现代计量方法和技术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测度和解释。
计量地理学地理数据基本统计指标讲课文档
第四页,共57页。
分组序号
1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组标志 (0,1] (面积/hm2)
组中值
0.5
(1,2] (2,3] (3,4] 1.5 2.5 3.5
(4,5] 4.5
(5,6] 5.5
(6,7] 6.5
(7,8] (8,9] (9,10] (10,11) 7.5 8.5 9.5 10. 5
③绘制统计分布图。
What???
What???
Why???
第三页,共57页。
例: 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
进行统计整理,步骤如下: (1)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2)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成如下的统计分组表; (3)做出频数分布的直方图; (4)将上图各组的频数分布从组中值位置用折线连接起来,
85
29
65 75
离差 -42.25 28.75 -4.25 -19.25 0.75 -4.25 17.75 -14.25 30.75 -25.25 10.75 20.75
离差 平方和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方差
标准差 标准差
无偏估计
变异系数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偏度系数
fm = 1300
Sm-1 = 300
家庭月收入/元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7000 7000~8000 8000~9000
合计
计量地理学 教学大纲
§9.1随机型决策问题
§9.2风险型决策方法
§9.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10网络分析方法
§10.1地理网络的图论描述
§10.2最短路径与选址问题
§10.3 最大流与最小费用流
实验/实习内容
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掌握MATLAB、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使用教材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计量地理学
§3.1相关分析
§3.2回归分析
§3.3时间序列分析
§3.4 势面分析方法
§3.7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4空间统计分析初步
§4.1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
§4.2地统计分析方法
§5线性规划方法
§5.1线性规划及其单纯形求解方法
§5.2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5.3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表上作业法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计量地理学
英文名
Quantitative Geography
适应专业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时间
三年级
上学期
学分
3
课时数
54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即空间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运筹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有关建模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地理问题进行空间统计和运筹决策分析。
课
程
内
容
§1绪论
§1.1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2计量地理学的数学方法
§1.3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
计量地理学课件1绪论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量地 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应用 范围不断扩大。
计量地理学的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具有重要价值,如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它能够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复杂的地理问题。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对于推动地 理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重 要意义。
计量地理学课件1 - 绪论
• 计量地理学简介 • 地理学研究方法 • 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计量地理学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计量地理学简介
定义与背景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学 科。
它强调定量化、模型化和预测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 相互关系。
空间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空间大数据的获取和存储能力将 得到大幅提升,为地理学研究提
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
空间大数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掘和分析将有助 于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 律,提高地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空间大数据的应用将拓展到更多 的领域,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 护、灾害预警等,为社会发展和
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和相互作用,如距离、方向、拓扑关系等。
空间过程
研究地理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包括扩散、迁移、演变等过程。
空间优化与规划
空间优化
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优化地理要素 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空间利 用效率和效益。
空间规划
基于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技术,制定 和实施空间规划方案,实现区域可持 续发展和城乡建设。
02
地理学研究方法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浙江专用讲义: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中心地理论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综合应用: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理解: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简单应用: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概述(1)概念错误!(2)特点错误!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区位类型区位因素特点理想区位自然地理区山脉、河对城市的影水源河流位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响相对稳定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经济地理区位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事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邻近矿产资源地邻近港口或边境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图示法归纳城市区位因素(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二、中心地理论1.研究领域: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
2.探讨内容: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3.有关的基本概念(1)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2)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3)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一般来讲,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4.中心地理论关于城镇空间分布的规律城镇等级城镇数量城镇距离服务范围职能种类服务功能城镇规模高少远大多强大低多近小少弱小5.同一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按中心地理论的观点,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会相互排斥,不会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