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0ddd3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3.png)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相互关系分析、趋势⾯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点,其余⾃⼰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标准正态分布,g2>0⾼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就表⽰收⼊分配差异越⼤;反之,锡尔系数越⼩,就表⽰收⼊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 进⾏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
(1)(=Me =Mo );(2)( > Me>Mo );(3)(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和均衡度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然现象的科学。
地统计学的两个最基本函数:协⽅差函数和变异函数。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https://img.taocdn.com/s3/m/93620f1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e.png)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1、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2、众数3、离差4、偏相关系数5、目标约束2、不定项题(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据两种类型,以下是品质标志数据的是( )A.间隔尺度数据B.有序数据C.比例尺度数据D.名义尺度数据2、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常见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有( )A.加法模型B.指数模型C.乘法模型D.球状模型3、常见的时间序列平滑方法有( )A.指数平滑法B.对数平滑法C.移动平均法D.滑动平均法 4、线性规划方程 minZ=7 X 1+2 X 2 的对偶问题为( ) X 1+3 X 2≤5 4 X 1+ X 2≥8X 1, X 2≥0A. maxW=5y 1+8y 2B. maxW=5y 1+8y 2C. maxW=5y 1+8y 2D. maxW=5y 1+8y 2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5、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可以采取( )进行决策。
A.乐观法B.折衷法C.等值法D.悲观法3、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1、已知三种产品甲、乙、丙,当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40%,40%,20%,状态转移概率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矩阵为:⎪⎪⎪⎭⎫ ⎝⎛=2.02.06.03.03.04.01.01.08.0P ,求最终市场占有率。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0ab1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1.png)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b11fd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8.png)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_2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_2](https://img.taocdn.com/s3/m/a407cf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1.png)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 (1)由赫特纳首倡, 哈特向继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
(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
(3)由施吕特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 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
由于观点、研究方向不同, 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
(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不确定性。
(3)多种时空尺度。
(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其要素数目众多, 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从广义上讲, 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
在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 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 分组的看书会做! ! ! ):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8、中位数: 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样本数n 为奇数, 那么, 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 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 那么, 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d992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c.png)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物理量是:A. 地壳运动B. 震级C. 震源深度D. 地震波传播速度答案:B. 震级2. 以下哪个地震带不是世界上四大地震带之一?A. 太平洋地震带B. 印度洋地震带C. 地中海地震带D. 大西洋地震带答案:D. 大西洋地震带3.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于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周期计B. 地震带C. 地震仪D. 地磁仪答案:C. 地震仪4. 在地理中,经度是用来表示:A. 地球的形状B. 地球的大小C. 地球的纬度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5.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高度差?A. 放大镜B. 测距仪C. 望远镜D. 倾斜仪答案:D. 倾斜仪6. 对于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纬度,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纬度可以大于90°B. 纬度的单位是度和分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D. 纬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角度答案: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7. 以下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面的垂直位移?A. GPSB. 倾角仪C. 遥感技术D. 雷达测距答案:B. 倾角仪8.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呈现的一种工具。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GIS的主要用途?A. 地图制作B. 空间分析C. 场地勘测D. 地理统计答案:C. 场地勘测9.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度?A. 测距仪B. 电子红外水平仪C. GPSD. 倾斜仪答案:C. GPS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陆地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A. 光电距离测量法B. GPS测量法C. 激光扫描测量法D. 遥感技术测量法答案:D. 遥感技术测量法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震烈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答案:地震烈度是以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破坏程度为基础的。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哪一年成立的?答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1年成立。
计量地理学考试题
![计量地理学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1a2694b9d528ea81c77967.png)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A )正相关与负相关 (B )单相关与复相关(C )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2.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3.若y 随着x 的变化而等比例变化,则y 与x 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4.若两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属于(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5.若∣r∣在0.3~0.5之间,则表明两变量(A )无直线相关 (B )显著相关 (C )低度相关 (D )高度相关6.r 的取值范围是(A )<1 (B )>l (C )(一1,+1) (D )[一1,+1]7.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A )都是随机变量 (B )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 )都是确定性变量 (D )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8.r =0表示(A )不存在相关关系 (B )存在平衡关系(C )两变量独立 (D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9.已知xy L 是yy L 的1.5倍,x σ是y σ的1.8倍,则r 为(A )0.83 (B )0.8 (C )0.9 (D )0.921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 =56+8x,这意味着(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 )定性判断 (B )相关表 (C )相关图 (D )相关系数 (E )标准差系数2.2cx bx a y ++= 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线性相关 (D )非线性相关 (E )二元相关3.x y 450-= 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E )线性相关4.bx a y += 中的b 是(A )截距 (B )斜率 (C )回归系数(D )相关系数 (E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数5.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A )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 )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 )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 )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A)r和b都无计量单位(B)r是无名数,b是有名数(C)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方向(D)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E)b是无名数,r是有名数7.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两上变量都是随机的(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F)回归系数只有一个8.直线回归分析中(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三、计算题(2)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以上问题均保留四位小数)。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eb153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4.png)
考试题型:1.选择题4道3‘=12‘2.填空题201’=20‘;5道3.判断题5道2’=10‘4.固定搭配3道;34’;只填序号5.简答计算2简答;2计算;24‘;简答题进行综合分析一.1.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地理学在中国战国前后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①古代地理学;以记载地理知识为主体;②近代地理学;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条理化归纳;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性描述;③现代地理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并预测其未来演变..2. 近代地理学有三种主要学派:①区域学派;代表人物是赫特纳、哈特向..②人地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是洪堡、李特尔、李希霍芬等..③景观学派;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等..3.计量运动的萌芽德籍旅美地理学家舍弗尔;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观点.. 他认为;地理学应该是解释现象;而不应该是罗列现象..解释现象必须有法则;应该把地理现象看成是法则的实例..地理学的目的应该与其他科学有相似之处:都是追求、探索法则的..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4.早期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①衣阿华的经济派..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蒂..受杜能、廖什、克里斯泰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逊、东坎和仇佐里;以经典着作统计地理学为代表作;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司徒瓦特..该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5.计量运动中涌现的着名学派、组织和学术刊物①英国以乔莱、哈格特和哈威等为代表的剑桥学派;②1964年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设立的地理计量学方法委员会;③1967年英国地理学会设立的地理教学采用模型和计量技术委员会;④1968年日本成立的计量地理学研究委员会;1973年又改称理论、计量地理学委员会;⑤1963年英国出版的地理学计量资料杂志和1969年美国出版的地理分析—国际理论地理学杂志..①“反定量化”——反对地理学定量化研究;认为地理现象十分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释;对数学方法采取拒绝和否定态度..代表人物:史密斯、奥格登等..②“定量化”——推崇地理学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而且能够导出普遍性规律;能够解决地理学传统研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代表人物如克里斯塔勒、帮吉、乔莱、哈格特等..③“非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只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能用来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不能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规律;不能导出地理学理论;但其观点摇摆不定..8. 数学方法和GIS的结合:①研究一些复杂的地理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建立一系列具有分析、模拟、仿真、预测、规划、决策、调控等多种功能的众多模型组成的模型系统..这些模型系统离不开GIS 的支持..②GIS的基本技术及建造空间分析模型需要借助有关的数学方法来实现..近几年来出现的基于知识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苏理宏等;2000就是数学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与GIS技术在地理学应用研究领域中相互结合的成功典范..二、1. 地理数据的类型举例及分类应用1空间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空间数据的表达:点、线、面、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三种基本的地理几何实体及其组合2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属性数据的类型:1数量标志数据①间隔尺度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2品质标志数据①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只是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 ②二元数据: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③名义尺度数据: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①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②不确定性③多种时空尺度④多维性3. 地理数据的渠道来源 :①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②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③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④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⑤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⑥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⑦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地图、专题地图等..⑧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各种航空遥感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 ⑨其它来源的有关数据..4.统计整理的分组标志、组中距、频数等例: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步骤如下: ①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②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1平均值反映了地理数据一般水平..2中位数①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为奇数时;中位数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数据;样本数n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平均值.. ②分组的地理数据中位数的计算步骤 : 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位置;按公式计算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1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离差;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3离差平方和:从总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4方差与标准差;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5变异系数;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计算6. 地理数据分布指数及其用途1罗伦次曲线:首先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罗伦次曲线的上凸程度;就表示农户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部门集中化程度..上凸程度越大;就表示农户家庭经营性纯收入越是集中于某些产业部门..2集中化指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I 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3基尼系数:用于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均衡不均衡状况;进行定量化的描述..4锡尔系数: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三、1. 相关分析的任务;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来完成的..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假设有两个地理要素变量x 和y;x 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式中:a 和b 为待定参数; 为各组观测数据的下标;为随机变量.. 记 和 分别为参数a 与b 的拟合值;则 代表x 与y 之间相关关系的拟合直线;称为回归直线; 是y 的估计值;亦称回归值..3.时间序列的组合成份 ①长期趋势T;是时间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或减少的长期变化之趋势..②季节变动S;是时间序列在一年中或固定时间内;呈现出的固定规则的变动..③循环变动S;是指沿着趋势线如钟摆般地循环变动;又称景气循环变动④不规则变动R;是指在时间序列中由于随机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变动4.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当分类要素的对象确定之后;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聚类要素进行数据处理.. αααε++=bxa y n ,1,2, =αxb a y ˆˆˆ+=a ˆb ˆ。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e45f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c.png)
填空: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名词解释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计量地理学重点
![计量地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4db6abb0717fd5360cdcbb.png)
计量地理学重点1、填空题1.综观地理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三个基本阶段,即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阶段。
2.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3.计量地理学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a、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b、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中期阶段;c、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末期,是走向更加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d、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算地理学发展。
4.对计量地理学产生的三个观点:第一是定量化;第二是逆定量化;第三是非定量化。
5.在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中,为了达到定量化研究目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问题;第二是模型的建造问题;第三是与GIS结合的问题。
6.根据地理数据性质的不同可将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空间数据;第二属性数据。
7.属性数据又分为:第一数量标志数据;第二品质标志数据。
8.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间隔尺度数据;比例尺度数据。
可将品质标志数据划分为:有序数据;二元数据;名义尺度数据。
9.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数据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第二、不确定性;第三、多种时空尺度;第四、多维性。
10.地理数据统计处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与参数。
11.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第一、统计分组;第二、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第三、作分布图。
12.地理现象分布的格局,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与均衡度来描述。
13.时间序列也叫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14.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一、时间序列的组成部分a长期趋势(T)b季节变动(S)c循环变动(c)d不规则变动(i)二、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a加法模型b乘法模型15.趋势拟合方法:一、平滑法a移动平均法b滑动平均法c指数平滑法二、趋势线法三、自回归模型a自相关性判断b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计量地理学试题
![计量地理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de2267af1ffc4ffe47acf7.png)
1 对于简单相关系数,证明:(10分)2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证明:(15分)3 已知某省工农业产值等与运输业产值的相关系数矩阵的逆矩阵如下:(10分)工业产值x1 农业产值x2 固定资产投资x3 运输业产值y 工业产值x1 76.96 -27.10 0.86 -50.83 农业产值x2 -27.10 24.12 0.01 3.51 固定资产投资x3 0.86 0.01 40.17 -40.53 运输业产值y -50.83 3.51 -40.53 87.91 求偏相关系数R x1,y 的平方4 设一随机系统状态空间E = {1,2,3,4},记录观测系统所处状态如下:(15分)4 3 2 1 4 3 1 1 2 32 1 234 4 3 3 1 11 3 32 1 2 2 2 4 42 3 2 3 1 1 2 4 3 1若该系统可用马氏模型描述,估计转移概率p ij5 已知初始距离矩阵如下表,利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并绘制最短距离聚类谱系图(25分)A B C D E FA 0B 67 0C 91 80 0D 139 106 52 0E 172 192 117 134 0F 271 214 198 148 265 06 层次分析法应用(25分)某单位拟从3名干部中选拔一名领导,选拔的标准有政策水平、工作作风、业务知识、口才、写作能力和健康状况。
下面用AHP 方法对3人综合评估、量化排序,应该选谁担任领导职务。
11111()()n n n n xy i i i i i i i i i i L x x y y x y x y n ====⎛⎫⎛⎫=--=- ⎪⎪⎝⎭⎝⎭∑∑∑∑222111ˆˆ()()()n n n yy i i i i i i i S L y y y yy y =====-=-+-∑∑∑总(2)各个判断矩阵。
计量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c8b01fe26fff705cc170add.png)
计量地理学基础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计量地理学2、地域构成分析3、空间扩散分析4、空间行动分析5、地理系统6、地理模型二、填空题1、电子计算机和其它计算工具的普及和发展,为计量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地理事物的空间构成分析包括地域构成分析和———分析。
3、在我国,计量地理学尚属———阶段。
4、地理事物的空间过程包括空间扩散分析和———分析。
5、生态研究主要是指———的研究。
6、传统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7、地理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区域研究的————。
8、在计量地理学的定量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可分为说明的技术、推理的技术和————的技术。
9、在实践中,区域研究多应用于——————。
10、在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时,常用——————的方法。
11、空间与过程的研究主要强调——————分析。
12、计量地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的收集、处理、表示和运算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13、区域研究主要强调——————分析。
14、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包括分布型分析、————和地域趋势面分析。
15、地域趋势面分析是用——————方法计算出一个数学面来拟合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16、在进行地域构成分析时,一般采用——————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
三、判断改错1、计量地理学的出现,反映了地理学向着定性化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研究,首先从美国、英国、日本开始,以后传至联邦德国、瑞典、芬兰等国。
<)3、在探讨地理系统结构、类型组合、空间关系时,常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4、计量地理学和传统地理学比较,所不同的是强调从空间的角度,计量分析的方法,探求规律的立场,来回答地理学所提出的问题,进而导出地理学的一般理论。
<)b5E2RGbCAP5、空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之间的地理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
<)6、地理系统预测,就是通常用回归分析、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地理系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b498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7.png)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基本概念是:A. 空间异质性B. 空间关联性C. 空间尺度D. 空间模式2. 在GIS中,以下哪项不是空间数据的常用类型?A. 矢量数据B. 栅格数据C. 网络数据D. 文本数据3. 地理空间分析中,用于识别空间数据聚集趋势的方法是:A. 空间插值B. 空间聚类C. 空间平滑D. 空间回归4.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A. 数据采集B. 数据管理C. 数据可视化D. 数据加密5. 空间统计分析中,用于衡量空间数据分布均匀性的指标是:A. 空间自相关指数B. 空间异质性指数C. 空间聚集指数D. 空间均匀性指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空间插值,并简要说明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描述空间自相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给定一组空间数据点,其坐标和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该数据集的空间平均值和空间方差。
| 点号 | X坐标 | Y坐标 | 值 || - | | | - || 1 | 10 | 20 | 5 || 2 | 15 | 25 | 7 || 3 | 20 | 30 | 9 |2.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人口分布的研究,你收集到了以下数据:- 城市A的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城市B的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 城市A的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城市B的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请计算两个城市的总人口,并比较它们的人口规模。
## 四、论述题(20分)论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请注意,本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格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复习。
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dad272389eb172dec63b769.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计量地理学题库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计量地理学题库一、选择题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A 地理数据采集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C 地理数据描述D 地理数据的处理答案:D参考课本P26页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参考课本P33页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 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参考课本 P72-P73页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分析C.相关分析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参考课本P95页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B.马尔可夫预测法C.灰色模型分析法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参考课本P108页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参考课本P141页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参考课本227—230页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参考课本P57页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参考课本P281页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参考课本P20页二、填空题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8cd17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c.png)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0 小题)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倡始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A 依阿华的经济派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D 由赫特纳提倡的地区学派答案: D参照教材第一章第 3 页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含以下选项中的哪一个?()A20 世纪 40 年月末到 50 年月末B20 世纪 50 年月末到 60 年月末C20 世纪 60 年月末到 70 年月末D20 世纪 70 年月末到 80 年月末答案: A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 6 页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绘地理实体、地理因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地点、地区范围和()。
A. 地区联系B. 地理范围C. 地理属性D. 空间联系答案: D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 页4、以下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散布区土地面积B. 居住区各样地理地区的界限C. 海拔高度土壤侵害强度D. 丛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答案: A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 页5、当有关系数 rxy>0 时,表示两因素之间存在()关系。
A. 正有关B.负有关C.不有关D.都可能答案: A参照教材第 47 页对于有关系数的内容6、以下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有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有关系数为()A 0.53B 0.43C 0.63D 0.73答案: B参照教材第 47 页对于有关系数的内容7、以下哪一种距离不可以用于聚类剖析的距离的计算。
()A. 绝对值距离B. 明科夫斯基距离C. 欧几里德距离D. 最短距离答案: D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 页8、以下哪一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因素的数据办理方法。
()A. 总和标准化B. 标准差标准化C. 极小值标准化D. 极差的标准化答案: C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 页9 、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A. 正有关关系B. 负有关关系C.随机关系D.没有关系答案: B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 页10、以下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A. 有台基值模型B. 无台基值模型C. 抛物线模型D. 孔穴效应模型答案: C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 页二填空题1、空间互相作用剖析,主假如定量地剖析各样“地理流”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 ________。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aa01503b3567ec102d8ae8.png)
一、名称解释1. 计量地理学:2. 间隔尺度数据:3. 统计分组:4. 属性数据:5. 定性数据:6. 总体7. 中项中心8. 众数:9. 中位数:10. 偏度系数:11. 集中化指数:12. 数学模型13. 多样化指数:14. 物理模型15. 空间数据:16. 概念模型17. 峰度系数:18. “计量革命”:19. “4S”技术20. 计算地理学:21. 估计22. 罗伦次曲线:23. 采样误差24. 基尼系数:25. 最优中心26. 方差:27. 峰态数28. 次序量29. 锡尔系数:30. 假设检验31. 变异系数:32. 样本33. 非采样误差34. 比例量35. 间隔量36. 循环变动:37. 马尔可夫过程:38. 逐步回归分析:39. 复相关系数:40.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当可信度一定时,N越大,其临界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
41. 战略决策模型:42. 状态转移过程:43. 长期趋势:44. 地理区45. 模糊综合评判法46. 秩相关系数:47. 地理类型48. 季节变动:49. 回归分析方法:50. 时间序列:51. 直接聚类法:52. 最优回归方程:53. 主成分分析:54. 马尔可夫预测法:55. 趋势面分析:56. 随机变动57. 偏相关系数:58. ARMA过程59. 灰色预测法:60. 趋势变动61. 时间哑元62. 聚类分析:6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64. 时间序列分析:65. 判别分析66. ARIMA67. 有向图68. 地理学第一定律:69. 网络图70. 无向图71. 网络分析:72. 截:73. 区域化变量:74. 最小支撑树:75. 地统计学:76. 连通性77. 距离分析78. 节点79. 空间自相关:80. Moran散点图:81. 弧82. 强连通性83. 克立格插值法:84. 变异函数:85. 网络86. 直接消耗系数:87. 最优解:88.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89. 可行解:90. 投入产出分析:91.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92. 数值模拟93. 四维同化94. AHP决策分析方法:95. 自然状态:96. 状态概率:97. 最佳决策方案:98. 益损值:99. 积累量00. 数字神经系统01. 系统动力学方法02. 辅助变量03. 地理专家系统04. 决策问题:05. 行动方案:06. 速率量07. 系统仿真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62分)1. 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2.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3. 地理建模过程中,针对复杂数据处理采用的措施4. 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5. 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地科一班)计量地理试题
![(地科一班)计量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612ec88bd63186bcebbcb4.png)
一、名词解释1、地理相关: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来研究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强度的一种度量指标。
2、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3、回归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二、简答题1、简述回归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答案:(1)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之间)(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与非线性)(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5)回归模型的检验(6)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解释2、、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答案:⑴计算相关系数矩阵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⑷计算主成分载荷三、填空题1)地理网络中,关联矩阵是对网络图中顶点与边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描述;邻接矩阵是对图中各顶点之间的连通性程度的一种描述。
2、空间类型的抽样:随机抽样;系统点抽样;分层区域抽样;阶梯抽样法;横截线法3、计量地理研究对象:空间与过程研究;生态研究;区域研究4、空间要素分析:分类分区研究;相互关系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区域综合评价5、常用的度量中心趋势的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空间分布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现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的区域分布四、选择题1.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A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2、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A)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都可能3、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 C)A.总和标准化B.标准差标准化C.极小值标准化D.极差的标准化4、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D )。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5b12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c.png)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是: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极差答案:B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拓扑关系的是:A. 点B. 线C. 面D. 拓扑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A. 缓冲区分析B. 叠加分析C. 距离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A. 数据来源B. 数据类型C. 数据处理方法D. 数据量答案:C5. 在进行空间插值时,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大范围的地理数据?A. 克里金插值B. 最近邻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线性插值答案:B6. 地理坐标系统中,经度表示:A. 东西方向B. 南北方向C. 角度D. 距离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A. 数据输入B. 数据存储C. 数据分析D. 数据输出答案:C8.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的点、线、面的是:A. 属性数据B. 空间数据C. 非空间数据D. 元数据答案:B9. 在空间分析中,用于计算区域内部相似度的指标是:A. 标准差B. 变异系数C. 相关系数D. 均值答案:C10.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关系的是:A. 拓扑关系B. 几何关系C. 空间关系D. 属性关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计量地理学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A. 热点分析B. 空间聚类分析C. 空间插值D. 空间回归分析E. 空间关联分析答案:ABCD2.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描述空间实体属性的数据类型包括:A. 数字型B. 文本型C. 图像型D. 几何型E. 声音型答案:ABD3. 地理坐标系统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A. 经纬度坐标系统B. 投影坐标系统C. 直角坐标系统D. 极坐标系统E. 球面坐标系统答案:ABC4. 空间插值方法中,以下哪些方法属于确定性插值?A. 最近邻插值B. 克里金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样条插值E. 泰森多边形插值答案:CDE5.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包括:A. 地图符号化B. 地图注记C. 地图渲染D. 地图投影E. 地图制图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2.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论述计量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4.简述计量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的区别
5.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地理系统中“系统”的含义
7.简述地理系统的性质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
8.简述地理数据中属性数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9.简述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0.简述地理数据的来源
11.简述按照组距式对地理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12.论述地理的数据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应的描述指标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
13.简述地理学中研究空间分布的必要性
14.简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并举
例说明
15.简述衡量点状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测
度中的顺序法的具体过程
16.简述根据邻点平均数衡量各点之间
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
17.根据右图采用标号法计算v1→v9的
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18.根据下图计算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心
点
19.根据下图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央点
20.简述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做法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1.简述地理要素相关的含义
22.简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异同
23.简述地理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24.推导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
25.简述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并作图说明
26.简述空间趋势面分析的数学原理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7.简述最优回归方程的含义
28. 简述确定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 29. 简述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原理
30. 采用求解求逆紧凑变换的公式按照x2→x3→x1的次序解方程组,并计算其系数矩阵的逆阵
⎪⎩⎪
⎨⎧=++=++=++3
43443774471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第七章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31. 简述聚类的过程
32. 简述聚类分析中数据处理的必要性 33. 阐述聚类分析中所使用的统计量
34.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已标准化)采用绝对值距离计算距离矩阵,然后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系
统聚类,并绘出其谱系图
35. 简述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异同 36. 简述判别分析的作用 37. 简述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准则 38. 简述判别分析中贝叶斯准则
第八章地理系统要素关系的主成份分析
39.简述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40.叙述主成分分析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