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络治疗法

合集下载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库1、12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原穴的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十二原穴2、15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3、1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4、6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lower He-sea point),又称"六腑下合穴”。

《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

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原络配穴法一、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十二经在人体的腕、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

阴经的原穴,就是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另有穴位。

原,根源。

先天之气与遗传之气,为原气。

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关元穴),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接受五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五脏的原穴乃五脏的原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所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

选穴时选用原穴,可以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如:咳嗽取肺之原穴太渊、心痛心悸取心包之原穴大陵,都有很好的效果。

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邪气首先在其所属本经上流溢,当邪气不断增多,本经容纳不下时,邪气就会通过络穴流向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

1、太渊穴为肺经腧穴。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该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地,动脉搏动处(中医在此把脉)。

功能为止咳化痰,扶正祛邪,通调血脉。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冲阳穴,针灸穴位名,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冲阳。

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

阳,阳气。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

功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牙痛等。

2、太白穴:脾经上的原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指压太白穴可治疗湿疹。

公孙:脾经的络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即太白穴的下一个穴位。

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

原络通经针法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应用体会

原络通经针法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应用体会

原络通经针法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6-07-27T14:00:59.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期作者:聂金迪孙远征(通讯作者)丁黎薇[导读] 中医诊断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协作组起草制订的《郁证中医诊疗评定标准》中的心脾两虚型诊断标准。

聂金迪孙远征(通讯作者)丁黎薇(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37-02抑郁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发病率已高达世界第一位,我们将原络通经针法应用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门诊收治的轻中度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中,治疗效果较佳,特此报道。

1.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协作组起草制订的《郁证中医诊疗评定标准》中的心脾两虚型诊断标准。

主症:忧郁不畅,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失眠善哭等症。

有余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

次症: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大便失调,神倦乏力及女性月经过多,经水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精神病学》沈渔邨主编人卫出版社2008年7月版,并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进行诊断核心症状:(1)抑郁心境,占据了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且持续时间在半个月以上;(2)不再对以前有兴趣的事物感兴趣;(3)常常表现出劳累、无力等状态。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1)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没有自信心;(2)毫无缘由的责备自己;(3)常常会思考死的问题或者出现自杀行为;(4)注意力分散,思维能力降低;(5)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6)食欲及性欲降低或者消失。

轻度抑郁:存在不低于两条的核心症状以及不低于两条的附加症状中度抑郁:存在不低于两条的核心症状以及不低于四条的附加症状重度抑郁:存在不低于三条的核心症状以及不低于五条的附加症状HAMD评分值标准:低于8分则判定患者为非抑郁症者,等于或高于8分且低于17分则判定患者为轻度抑郁症者,等于或高于17分且低于24分则判定患者为中度抑郁症者,高于24分则判定患者为重度抑郁症者。

十二经原络取穴大接经法整理版

十二经原络取穴大接经法整理版

十二经原络取穴大接经法《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

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因此通过针刺十二经原穴和络穴,调节各经气血,使十二经气血调和,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操作方法患者平卧,放松肢体。

医生根据治疗需要立于患者身侧。

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

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

4次为一个疗程。

二取穴原则及方案久病则由原穴至络穴,新病则由络穴至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三穴位定位:太渊(肺原):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列缺(肺络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合谷(大肠原穴):在手背部,第1、2掌故之间,当第2掌骨中点处。

偏历(大肠络穴):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冲阳(胃经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指长伸肌健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丰隆(胃经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太白(脾原):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脾络):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神门(心原):腕横纹尺寸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通里(心络):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骨(心原):第5掌故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处。

原络配穴法结合音乐音调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原络配穴法结合音乐音调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原络配穴法结合音乐音调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张蕴;王伟华【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目的:观察原络配穴法结合音乐音调疗法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原络配穴法配合音乐音调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原络配穴法,每日1次,持续30天。

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ABC法量表,观察两种方法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在阅读、说、复述、出声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的总有效率为73.33%。

结论:原络配穴法结合音乐音调治疗法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4-16)【作者】张蕴;王伟华【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相关文献】1.针刺“开瘖五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 杨娅;刘广霞;徐洋;周婷;李静;2.针刺\"开瘖五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 杨娅;刘广霞;徐洋;周婷;李静3.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J], 叶家盛; 彭智聪4.主客原络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观察 [J], 袁健辉;张雯舒;曾友华;包烨华5.五行音乐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 [J], 杨奕静;高晓芬;刘惠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络配穴法名词解释

原络配穴法名词解释

原络配穴法名词解释原络配穴法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中药疗法。

它依据人体的生理特征,特别是以腧穴为基础,将药物对病症的配制和治疗结合在一起。

原络配穴法以脉行为主,以穴位为辅,是一种兼具西医、中医理论的治疗方法,被认为是中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原络配穴法的核心理念是根据人体的特征,选定穴位给予疗法。

在穴位治疗中,由实验室检测检测出来,依照其位置,将各种穴位种植进行分类,用于治疗疾病。

穴位治疗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机体的内调、气血的循环,清热解毒,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的再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等。

原络配穴法的诞生源于中国典籍《黄帝内经》,它的概念源于古代的“八卦”理论,即六经的概念,即以气血的流动和变化,以及对气血原理的概括而形成的总体结构。

原络配穴法是通过将脉象、经脉、穴位和发病原因联系起来,确定病因,分析病理,最终选择穴位进行治疗。

原络配穴法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即将有机和无机的物质相结合,建立一种联系。

原络配穴法强调穴位与人体机能的关系,从而调节机能,从外界引入药物进行补充,使机体恢复平衡。

原络配穴法中最重要的是找准穴位,这是治疗的关键。

原络配穴法中的穴位选择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例如按照每个穴位在人体各个部位的位置,选择距离病症发作位置最近的穴位,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穴位的治疗功效。

原络配穴法还有一定的安全性,它不仅仅是治疗病症的“灵药”,还必须结合医生的治疗经验和认知,以及正确的用药方式,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正确使用原络配穴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药物,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在使用原络配穴法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确保治疗安全。

总之,原络配穴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疗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古代的“八卦”理论,它依靠穴位治疗,帮助恢复机能平衡,促进组织再生,增强机体抵抗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但是,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风险,在使用原络配穴法之前,应一定要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4月4日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4月4日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8-00:22:33)在继续下去讲之前,诸位先看《针灸大成》卷七一百六十四页,这里开始要介绍五俞穴的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V2-(第四次修改)166人纪系列针灸篇经合。

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

举例说,有的人是心下满。

而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如果乳房痛,硬块正好在胸口这边。

因心下满有胀满的症状,就可以下井。

过去,我们在临床上,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

因它在末梢嘛!天气冷越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在脚趾头边或手指头旁边。

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

这是一般我们的取穴情形。

但是取穴还是要看症。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人来了,发高烧,头好昏,这是太阳症,对不对?我们就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

所以说,所谓的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

我们有十二个经,有十二个荣穴,你不能十二个荣穴都下。

你要看是在那个位置上来下针。

比如说,这个女人乳癌,有乳房硬块、溃烂流脓、身热。

我们不管身热,不管是发炎、溃烂,还是高烧的热,都没有关系,一样取胃经的荣穴内庭穴,就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五个穴道本身的穴性你要知道。

比如说有人关节疼痛,我是感冒了关节疼痛,在后颈的地方,后颈是膀胱经络到,大的就是膀胱经,再来胆经也有络过。

在这个时后,我们就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就可专门治疗体重节痛。

知道我的意思哦。

还有一种是我关节痛肿起来,这肿正好在我的关节上,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边,这是痛风。

那这怎么下?你看这是肺经,你就下肺经的俞穴。

针下去以后,无所谓补泻。

因为它的穴性就是这样子的。

针下去采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就是捻针嘛。

就是针下去,捻转一下,就结束了。

这是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

那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

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

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

会郄治疗法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六郄穴歌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在传统的针灸术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即取病经之郄穴,同时取相应的会穴之一,两个穴道同时下针,我们就称之为会郄治疗。

我们知道,八会穴管的是脏腑髓骨筋脉气血,是内科的治症,而郄穴与十六条经络有关,因此,当它们一并使用的时候,就变成经络病与内科脏腑病都可以治疗,但偏向于内科病症。

同时,由于郄穴特殊的穴性,它对炎症与急症效果很好,因此我们又常常用在这些病症上。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俞募治疗法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俞募治疗法”是针灸里的一个很大的治疗法则,当我们取本经之俞,同时取本经之募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俞募治疗。

俞,有输送之意,俞穴为阳气出入的地方,募,有聚集之意,募穴为阴气出入的地方,所以当它们一起用到的时候,就有平衡阴阳二气的作用。

原络治疗法的原理

原络治疗法的原理

原络治疗法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个神奇的原络治疗法的原理。

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网络!经络就是在这个网络中流淌的能量通道。

原络治疗法呢,就像是给这个网络进行精准修复的神奇魔法!比如说,咱把经络比作是城市里的道路,那原穴和络穴就像是道路上的关键节点和连接点。

想象一下,如果城市里的某个关键节点出了问题,比如堵车了,那整个交通不就瘫痪了嘛!原络治疗法就是要找到这些关键的“节点”,也就是原穴和络穴,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去疏通它们,让能量能顺畅地流动起来。

比如说,有时候你会感觉身体这儿疼那儿疼的,这可能就是经络“堵住”啦!这时候,原络治疗法就派上用场啦。

我就见过一个例子,有个人头疼得厉害,看了好多地方都没治好。

后来遇到一位懂原络治疗法的大师,通过刺激相应的原穴和络穴,嘿,没多久头疼就缓解了好多!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不就像是给身体的能量通道来了一次大扫除嘛!
再想想,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经络就是让这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

原络治疗法就是那个能让机器重新高效运转的秘密武器啊!它可以帮我们调节身体的平衡,让我们更健康、更有活力。

所以啊,朋友们,原络治疗法真的是个超棒的东西!它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别再犹豫啦,赶紧去了解了解这个神奇的原络治疗法吧,说不定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原络配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心肾不交型失眠40例

原络配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心肾不交型失眠40例
针灸 临床杂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1 期
1J 1j
1J

3 3・
Wa n g J Y, C h e n S P, L i YH, e t a 1 . E f e c t o f r e p e a t e d e l e c t oa r c u p u n c t u r e
的8 0例 患者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4 0例 , 采 用原 络 配 穴埋 线 法 治 疗 ; 对照组 4 0例 , 采 用 口服 六味 地 黄 丸 治
疗。运用匹兹堡睡眠指数( P S Q I ) 对两组治疗前后 自身及组间比较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4 . 7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 1 . 1 %, 两组比较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 。两组治疗后 P S Q I 总分
2 0 0 9 , 2 3 ( 6 ): 5 6 9— 7 5
P e y r o n R, S c h n e i d e r F。 Fa i l hn o t I , e t 1.An a f M砒 s t u d y o f c o r t i c a l r e p es r e n t a t i o n o f me c h ni a c a l a l l o d y ni a i n p a t i e n t s t h n e u r o p a hi t c
徐秋玲 , 陈淑萍 , 高永辉 , 等. 重 复电针对 坐骨神经 痛大 鼠下丘脑 C a M K I I 表达 的影响 [ J ] . 时珍国医国药 , 2 0 1 2 , 2 3 ( 2 ) : 4 8 2— 4 8 5 M a y A . C h o r n i c p a i n a l t e m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h t e b r a i n [ J ] . ch S m e r z ,

原络接经法配合走罐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原络接经法配合走罐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双号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各 3 O例 ,治疗组 以原络接 经法配合走罐疗法治 疗 ,对照组 口服坤 宝丸 ,5次为 一疗程 ,一疗程后 门诊或 电话 随访并 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 和对 照组临床疗效 总有 效率分别为 9 3 . 3 3 %和 7 3 . 3 3 % ,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原 ( P< 0 . 0 1 ) 。2组中 医证候疗效 总有效率分别 为 9 3 . 3 3 %和 7 0 . 0 0 % ,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0 . 0 1 ) 。治疗 后 2组 K u p p e r m a n 积分 、中医症状 积分较治疗前 降低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1 ) ;2组组 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 0 1 ) 。结论 络接经法 配合 走罐疗法平衡 阴阳 、调和气血 ,对控制 和消除绝经前后诸 症有较理想 的临床疗 效。
经法 辨 证论 治 配 以走 罐 治 疗 本 病 ,临床 疗 效 显 著 。
报告 如 下 。
1 临床资料 1 . 1 诊 断 标 准
参照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及 《 中 医妇 科 学》 有 关 内 容 拟 定 。主 症 :( 1 )年 龄
状评分 = 基本分 ×程度评 分 ;各 项症状评 分相加
I l 足太阴脾经络穴 ( 公孙) +一
手少 阴心经原 穴 ( 神f - 1 )
足阳明胃经原穴 t ( 冲阳)
手太 阳小肠 经络 穴 ( 支正 ) 足太 阳膀胱经原 穴 ( 京骨 )



足少 阴肾经络 穴 ( 大钟 ) +一
双侧卵巢切除 、卵巢功 能障碍 、子宫切 除及妇科
【 关键词】 原络接经法;走罐;绝经前后诸症

【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

【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

会郄治疗法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六郄穴歌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在传统的针灸术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即取病经之郄穴,同时取相应的会穴之一,两个穴道同时下针,我们就称之为会郄治疗。

我们知道,八会穴管的是脏腑髓骨筋脉气血,是内科的治症,而郄穴与十六条经络有关,因此,当它们一并使用的时候,就变成经络病与内科脏腑病都可以治疗,但偏向于内科病症。

同时,由于郄穴特殊的穴性,它对炎症与急症效果很好,因此我们又常常用在这些病症上。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俞募治疗法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俞募治疗法”是针灸里的一个很大的治疗法则,当我们取本经之俞,同时取本经之募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俞募治疗。

俞,有输送之意,俞穴为阳气出入的地方,募,有聚集之意,募穴为阴气出入的地方,所以当它们一起用到的时候,就有平衡阴阳二气的作用。

原络治疗法——精选推荐

原络治疗法——精选推荐

原络治疗法原⽳是脏腑原⽓经过和留⽌的部位。

六阴经以输为原,六阳经原⽳单独存在,排列在腧⽳之后;络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个腧⽳叫络⽳。

络⽳具有联络表⾥两经的作⽤。

⼗⼆经络⽳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鸠尾位于腹,督脉络⽳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络⼤包⽳位于胸胁,共⼗五⽳,称“⼗五络⽳”。

《灵柩九针⼗⼆原》“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原”。

原⽳既可补虚,⼜可泻实,原⽳对脏腑疾病有很好疗效,可单⽤,亦可与相表⾥的络⽳配⽤,叫原络配⽳法。

因此法是以病经的原⽳为主,表⾥经的络⽳为客,故⼜叫主客原络配⽳。

络⽳治疗:1、络⽳主治络脉病,如⼿少阴经别络,实则胸中⽀满,虚则不能⾔语,可取通⾥⽳治疗。

通⾥⽳⼿少阴⼼经。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2、⼀络通⼆经,即络⽳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经的病症,如⼿太阴络⽳列缺,即能治肺经之咳、⽓踹。

⼜可治⼤肠经的⽛痛、头项强痛等症;3、络⽳治疗慢性病,特别是脏腑的慢性病,“初病在经,久病在络”,即指久病不愈时,其病理产物⽓⾎痰湿等常由经⼊络,故凡⼀切内伤疾病或脏腑久病均可取络⽳治疗。

对于络脉之实证,可⽤浅刺放⾎的⽅法治疗。

肺之主⼤肠客太阴多⽓⽽少⾎,⼼胸⽓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如缺,所⽣病者何⽳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偏历⼿阳明⼤肠经之络⽳在前臂背⾯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肠主肺客阳明⼤肠侠⿐孔,⾯痛齿疼腮颊肿,⽣疾⽬黄⼝亦⼲,⿐流清涕及⾎涌,喉痹肩前痛莫当,⼤指次指为⼀统,合⾕列缺取为奇,⼆⽳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脾经为病⾆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事妄,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执杖,股膝内肿厥⽽疼,太⽩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腹⼼闷意凄怆,恶⼈恶⽕恶灯光,⽿闻响动⼼中惕,⿐衄唇喎疟⼜伤,弃⾐骤步⾝中热,痰多⾜痛与疮疡,⽓蛊胸腿疼难⽌,冲阳公孙⼀刺康。

真⼼主⼩肠客少阴⼼痛并⼲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病⽬黄⼝亦⼲,胁臂疼兮掌发热,若⼈欲治勿差求,专在医⼈⼼审察,惊悸呕⾎及怔忡,神门⽀正何堪缺。

原络治疗法

原络治疗法

原络治疗法原络治疗法是一种配穴方法,根据脏腑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以及经络上的表里联系,选取原穴和络穴进行针灸治疗。

原穴是指脏腑经气所经过和流止的部位,络穴则是连接表里两经的腧穴。

原络表里配穴法可以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来说,肺经的原穴是太渊,络穴是列缺;大肠经的原穴是合谷,络穴是偏历;胃经的原穴是冲阳,络穴是丰隆;脾经的原穴是太白,络穴是公孙;心经的原穴是神门,络穴是通里;小肠经的原穴是腕骨,络穴是支正;膀胱经的原穴是京骨,络穴是XXX;肾经的原穴是太溪,络穴是大钟;心包经的原穴是大陵,络穴是内关;三焦经的原穴是阳池,络穴是外关;胆经的原穴是丘墟,络穴是光明;肝经的原穴是太冲,络穴是蠡沟。

此外,XXX乃固认为,六阳经之所以有原穴在,是因为三焦经可以为六阳经提供阳气,所以阳经的原穴可以看成是阳气进出阳经的门户。

而在十二原穴歌中,六阴经也有原穴,但实际上阴经是没有原穴的,歌诀中是“以俞为原”,即在原络治疗中,需要用到阴经原穴时,取其俞穴代之,XXX也有运输的意思。

至于络穴的意义,则是在表里经之间建立相互联络的通道,成为经络系统中的门户。

原络治疗法的具体运用,则是同时取病经之原和表里经之络进行针灸治疗,加强本经的阳气,使表里经之间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术是一种灵活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原穴和络穴上平补平泻,也可以利用手法补泻以增加效果,甚至可以在原穴上既作补又作泻。

从经络病和脏腑病的分析看,原络治疗法偏向于经络病的治疗,有时可以替代子母补泻法。

会郄治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取病经之郄穴和相应的会穴之一,两个穴道同时下针。

八会穴管的是脏腑髓骨筋脉气血,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可治疗内科病症。

郄穴对炎症与急症效果很好,常用于这些病症上。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与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章门为脏之会穴,中脘为腑之会穴,膻中为气之会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这八种脏腑器官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原络配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原络配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原络配穴的临床应用概况刘占宝;李春桐【摘要】原络配穴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的配穴方法,在络穴的配伍规律中最为多见,也是重要而常用的配穴法,从古至今,一直为针灸医生所钟爱。

从知网中检索原络配穴,共检出82条结果,经过筛选,涉及临床经验和研究的共27篇。

按系统疾病进行分析,发现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均有应用报道。

其中对血管性痴呆、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动脉硬化性脑病,这种常见的临床上难以治疗的老年病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缺少对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报道。

望广大同道,在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实践中进行总结报道。

以丰富中医针灸的内容,使中医学宝库的内涵更为充实。

%Combination of source points and collateral points is the specific acupoints combination method with special therapeutic effects, which isthe most important and common method favored by physicians across the history .There were 82 se arching results when retrieving “Combination of source points and collateral points” in CNKI, and 27 studies were screened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in nervous system , digestive system and circulatory system .Especially it showed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reating difficult senile diseases such as vascular dementia , post stroke language dysfunction , arteriosclerosis encephalopathy . There were no studies found on its application in treating endocrine , urinary or genital system , and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some in the future to enrich the contents and connotation of the treasured Chinese acupuncture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672-675)【关键词】原穴;络穴;原络配穴【作者】刘占宝;李春桐【作者单位】天津254医院,天津,300000;天士力信息中心,天津,300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原络配穴法

原络配穴法

原络配穴法原络配穴法2010-02-11 16:35原络表里配穴法,是根据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经络上相互表里的一种配穴方法。

原乃是脏腑经气所经过和流止部位,络是联系表里两经的腧穴,故有刺一络治两经病之说,原络表里配穴,对各种内伤杂病有较好疗效。

针灸配穴法之一。

即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配合,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

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等。

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六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络穴:经穴分类名。

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原络通经针法与背俞穴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焦虑的临床观察

原络通经针法与背俞穴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焦虑的临床观察

原络通经针法与背俞穴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焦虑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原络通经针法对肝郁脾虚型卒中后焦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全部观察对象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病房患者,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焦虑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

治疗组用原络通经针法,对照组用针刺背俞穴法,治疗四周。

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用统计方法分析指标的差异,对治疗后的疗效和评分做对比分析。

结果:1.治疗组30例,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2例,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焦虑症状。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焦虑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患者的焦虑症状,可以成为治疗卒中后焦虑的理想方法。

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对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对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对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黄瑞华;王晓明【期刊名称】《空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38)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月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术后出现TACE综合征。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周。

比较2组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CD3^(+)、CD8^(+)、CD4^(+)/CD8^(+)、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研究组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CD3^(+)、CD8^(+)、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功能邻域、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单测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明显,可有效保护肝功能,并能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总页数】4页(P55-58)【作者】黄瑞华;王晓明【作者单位】防城港市中医医院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康艾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免疫及肝功能的影响2.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观察3.肠内营养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4.扶正泻肝方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影响5.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后中医证候及肝功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络治疗法­原络表里配穴法,是根据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经络上相互表里的一种配穴方法。

原乃是脏腑经气所经过和流止部位,络是联系表里两经的腧穴,故有刺一络治两经病之说,原络表里配穴,对各种内伤杂病有较好疗效。

肺经原穴太渊,络穴列缺;大肠经原穴合谷,络穴偏历;胃经原穴冲阳,络穴丰隆;脾经原穴太白,络穴公孙;心经原穴神门,络穴通里;小肠经原穴腕骨,络穴支正;膀胱经腺穴京骨,络穴飞扬;肾经原穴太溪,络穴大钟;心包经原穴大陵,络穴内关;三焦经原穴阳池,络穴外关;胆经原穴丘墟,络穴光明;肝经原穴太冲,络穴蠡沟。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阳密乃固说:­
六阳经之所以有原穴在,是由于有三焦经的存在,三焦经是完全行阳的经,它可以通过阳经的原穴为六阳经提供阳气,所以,阳经的原穴可以看成是阳气进出阳经的门户。

­
但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十二原穴歌中,六阴经也有原穴,这是为什么?其实,阴经是没有原穴的,歌诀中是“以俞为原”,即在原络治疗中,当有需要用到阴经原穴的时候,取其俞穴代之,俞者,输也,所以俞穴也有运输的意思。

­
络穴的意义何在?大家知道,六阳经和六阴经互为表里,一一对应,那表里经之间,总有相互联络的通道吧,这个通道的门户,就是各条经的络穴。

­
原络治疗法的具体运用,是取病经之原,同时取表里经之络,当这两个穴位同时下针时,我们就称之为原络治疗法,取病经之原就是告诉身体我们针灸要治疗这条经,取表里经之络就是要告诉身体络到的经要去协助病经,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取病经之原就可以加强本经的阳气,再取表里经之络就可以使表里经之间达到平衡,这就是原络治疗法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在原穴和络穴上平补平泻,由身体去找平衡,也可以就在原穴上利用手法补泻以增加效果,甚至可以在原穴上既作补又作泻,总之,针灸是很灵活的。

从经络病和脏腑病的分析看,原络治疗法还是偏向于经络病的治疗,有时可以替代子母补泻法。

­
会郄治疗法­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阳密乃固说:­
在传统的针灸术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即取病经之郄穴,同时取相应的会穴之一,两个穴道同时下针,我们就称之为会郄治疗。

­
我们知道,八会穴管的是脏腑髓骨筋脉气血,是内科的治症,而郄穴与十六条经络有关,因此,当它们一并使用的时候,就变成经络病与内科脏腑病都可以治疗,但偏向于内科病症。

同时,由于郄穴特殊的穴性,它对炎症与急症效果很好,因此我们又常常用在这些病症上。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
­
俞募治疗法­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
阳密乃固说:­
“俞募治疗法”是针灸里的一个很大的治疗法则,当我们取本经之俞,同时取本经之募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俞募治疗。

俞,有输送之意,俞穴为阳气出入的地方,募,有聚集之意,募穴为阴气出入的地方,所以当它们一起用到的时候,就有平衡阴阳二气的作用。

­
为什么讲它是很大的治疗法则?因为它针对的是内科病,俞穴和募穴都是阴阳气血直接通往脏腑的地方,因此掌握了俞募治疗法就可以治疗内科病症。

­
我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除了可以在本经上使用外,还可以运用五行生尅的观念,在相应的经络上使用,例如,当我们肝木有问题时,我们同时可以去实脾,使肝木不致去克脾土,以切断肝病的传变,这就是上工治未病,使病不再进,另外,我们还可以去强肾水,使水可以去生木,这也包含有“虚则补其母”之意,当我们几方面同时用力时,力量会大很多,何愁内科病症不向好的方向转变呢?­
奇经八脉治疗法­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
阳密乃固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
病。

­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
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
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
子母补泻法­
子母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
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
阳固乃密说:­
病可以分为经络病和脏腑病,如果病在经络之时,尚未传入脏腑,如沿经所过所发生的病症等,这时是子母补泻法的治疗时机。

采取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在本经上治疗,例如,肺经上有实症,我们就在尺泽上做泻,肺经上有虚症,我们就在太渊上做补,当然,针子母穴其实补泻就在其中,这是由它们的穴性决定的,但如果同时配合针灸的补泻手法,则补泻的力量就会加强许多,效果也会好很多。

­
有时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力量,还可以先针病经的表里经的本穴,例如,当肺经上有问题的时候,不论虚实,都可先针大肠经的本穴,以增加金气的力量,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都属于金,同气可以相求。

­
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子母补泻法,就可以治疗一切经络上的疾病,针灸其实很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