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我说的题目是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了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作者“我”和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情,一是叶老先生为我认真地修改作文,令我受益匪浅;二是讲了之后一次我去叶老家做客,他那平和而又关爱儿童的品质更令我感动,全文表达了叶老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叶老的“敬爱”之情。
二、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时段孩子的注意力目的性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持久,言语发展水平也由口头向书面过渡,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涵盖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融洽”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编者意图和小学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了解叶圣陶的文品与人品;将本课的难点定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并懂得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那片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
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3、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难点)四、教法和学法大家都知道,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为了实现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还穿插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目录一.说教材---------------------------------------2 二.说学习者分析---------------------------------2 三.说教学理念-----------------------------------2 四.说教法---------------------------------------3 五.说学法---------------------------------------3 六.说教学过程-----------------------------------4 七.说板书---------------------------------------6 八.作业设计-------------------------------------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我的成长故事”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习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四年级学生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但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要特点,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言文字是表达方式,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
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表面是写景色之美。
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
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二、设计理念: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
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指导规范书写“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这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了三课时完成。
我讲的这一课主要完成3、4两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3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1、四十多年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通用3篇)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慢慢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肯定的识字阅历,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实力。
学习重点也由识字渐渐向阅读过渡。
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驾驭,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基于以上的理解和相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相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举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育仔细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精确、句要规范、文要详细;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育仔细修改作文的习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0613号选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进行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出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地位和作用)是作家肖复兴回忆成长过程中,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故事,是单元主题“成长故事”的主要体现文章,在本单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学要求、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为:(教材处理)当代教师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我创新性地通过:生字词编小诗知文意,抓关键提方法重感悟”,帮助学生围绕“成长故事”,理清文章清晰的脉络,提高学习效度。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学法主要是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置了第一环节:(我这样设计意图是:名言识名人,回顾本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奋力向上和充满希望,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既然文章是肖复兴回忆叶圣陶的,为什么要用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由“绿”入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实现“五重教学法”的“重情趣、重积累”。
)第二环节:初读学词,“绿”入文(8)(四年级学生基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生字词的学习应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预习自学为主,课堂检查巩固为辅。
为了将检查巩固生字词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分类测读。
第二、三层,生字词编诗知文意,由诗中“浓浓的绿意”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这项创新性的设计,不但符合课标所提出了中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而且为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降低坡度,使学习有法可循。
实现“五重教学法”的重迁移,重习惯。
)第三环节:感悟词句,“绿”入情(20分钟)(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二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第3课,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1965年暑假中的一件小事——叶圣陶先生帮助他修改作文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堪称楷模的“典范”,一位生活真诚、严谨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形象,展现了这位人物鲜为人知的魅力,赞扬了叶先生为人的“真诚、正直和品行高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楷模”、“心会神凝”、“伏案”、“一气呵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认真态度和写作水平,了解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对“我”的激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平和,真诚正直的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叶圣陶先生对“我”的激励,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
难点是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平和,真诚正直的品格。
四、说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通过读文、理解词语、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把文本与图片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学法: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包括默读、品读、引读)和圈画批注的读书方法,通过反复读文,感悟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3.研读感悟4.总结升华5.拓展延伸6.板书设计7.作业布置具体实施如下:首先进行的是导入新课环节。
上课一开始,我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课题,接着引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叶圣陶先生的成就及影响。
然后进入整体感知环节。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去读文,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著名作家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受到叶圣陶先生的关怀教导,走上文学之路的事。
文章借物喻人,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涤荡着一种温情。
二、目标预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以点连线带面,抓住重点词,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这事对小作者的教育和
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人物感情,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解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记忆的心跳。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育,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
运用“直奔重点,以主带次”的教法和“自主探究,读悟结合”的学法,共同生成智慧的课堂。
四、教学流程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总结:此时,在作者心中眼里,这绿绿的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爬山虎了,让我们再欣赏一下激情诵读爬山虎的句子,由景入文,再由景走出文本。
这一墙的生机盎然的爬山虎与叶老的人品作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道和谐的风景。
此时,学生的情感心弦又一次被奏响,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片绿绿的爬山虎将深深映在学生的脑海里!。
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材分析:这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刻,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颇有难度。
本节课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今天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指导书写“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4.初步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首先出示爬山虎图片,回顾《爬山虎的脚》一课及作者,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齐读课题后,了解作者。
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明确了所学课文的主要人物。
2.检查预习因为课文篇幅特别长,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读熟课文。
所以导入以后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首先检查词语。
指导读准生词读音及多音字。
在指导识记字形时重点指导“删”的字形、字义以及书写。
然后练写。
第二组词语出示了与作者和叶圣陶有关的词语,以帮助学生主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在默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并板书,让学生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我以课文中心句“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切入课文的品读,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出示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体会修改的好处及基本的方法,并练习修改几句话。
这样既学习修改的方法,又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叶老的人品。
简略处理第二件事,以问题:同学们,你们看,6-10自然段,这三句话已经把做客的过程写的很清楚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1. 文章背景与教学目标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名称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本文通过描写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启发学生对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本次说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
2. 预习导入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插图中有一棵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
我会请学生观察这棵植物,提问植物的特点和生长变化。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棵植物的名字是什么?•这棵植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并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3. 阅读教学3.1 阅读引导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将开始正式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首先,我会介绍一些相关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爬山虎”、“四季如春”、“靠着”等词语。
然后,我会提醒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特别是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的。
3.2 阅读讲解然后,我将逐段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
第一段:文章开始,作者描述了爬山虎在春天的样子,如行云流水般的生长。
我会请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观察,了解爬山虎在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段:文章继续,作者描写了夏天的爬山虎,如火烧云般的繁盛。
我会请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夏天的爬山虎有怎样的特点和变化。
第三段:文章进入秋天,作者描述了爬山虎在秋天的变化,如同大片金黄的世界。
我会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秋天的爬山虎是怎样的,与春天和夏天的爬山虎有何异同。
通过逐段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3 阅读串读在阅读讲解后,我会让学生进行课文的串读。
我会先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让他们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然后,我会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反复串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小编寄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出自现代作家叶圣陶笔下,对于教师而言,“说课”是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
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特地的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这篇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文本解读:配乐:(你嫩绿的叶子闪着光芒,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你像温柔的小精灵,跳跃着,摇曳着,闪烁着……)这美丽的景致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肖复兴笔下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主要是帮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本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刻画了叶圣陶先生认真工作、平易待人的人物形象。
但是,课文却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由衷的感激于钦佩之情。
文章通过两次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情景交融,让人不禁发出景美人更美的感叹!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这绿绿的爬山虎之中。
对列宁说:“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 因此,在课堂的伊始我就将爬山虎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喜欢、接受爬山虎,并感受它的美。
所以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走近满墙的爬山虎,感受它的形象美在同学们看完图片、听完我的朗诵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诵中,从这一张张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爬山虎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各种与爬山虎相关的词语:如绿绿的、精灵、茂盛诸如此类的词语。
这便构成了学生对爬山虎的第一印象,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爬山虎的形态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品读句子四:“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1)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总结: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因为叶老( )的人品和( )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
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爬山虎》为题。
三、总结全文,提炼写法1.本文通过三次对爬山虎的描写,以爬山虎的绿、充满生机、有活力,来赞誉叶圣陶先生的高尚人品。
作者以“爬山虎”喻人的这种写法,我们称它为“借物喻人”。
2.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读写结合,优化表达1、出示范文《落花生》片段。
2、选择一个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段话。
3.出示评分标准,学生互评。
的人品。
5、通过刚才的分析,明白爬山虎与文章的内在联系,明白以《绿绿的爬山虎》作为题目的原因。
6.提炼写法,懂得借物喻人的含义。
7.欣赏课外阅读,学习写法。
写作练习,互相点评。
这句话是文中作者对叶圣陶文品和人品,的高度赞扬,抒发了作者对叶老的感激之情,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应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在开头抛出的问题,在后面应该加以解决,提高学生对课文标题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下文介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做铺垫。
通过查资料,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借物喻人”的手法,突破教学难点,为下文的“借物喻人”的微习作做好基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当堂练习,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实现真正的读写结合。
七、板书设计清晰呈现课文主要内容,强化课文主旨,让学生一目了然。
《落花生》节选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当代作家肖复兴于1992年写的回忆文章,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重点将读篇目。
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而定,该篇情感浓郁,叙事性强,又保含深刻的哲理。
全文篇幅较长,叙事的脉络很清晰,着重记叙了,“改文、做客”两件事。
通过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这件事,作者感受特别深,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
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表面是些景色之美。
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共同走向充满美好的希望的明天的心愿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
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幺绿着。
”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二、整体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材分析: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自然。
高年级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感悟和品析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难点是白迁徙途中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对地理知识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中,我将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抓住白鹳所要经历的地点的具体地理环境发挥想象,并结合地图和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白所穿越的九死一生的赴会,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
又是一个学期的开始,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本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将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展开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如下: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
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
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表面是写景色之美。
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
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二、设计理念:
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
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指导规范书写“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之所以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因为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类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对描写某一人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描写几位人物的写作手法,同时,使其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散文的赏析因文而异。
《我的空中楼阁》从不同的角度精心
描绘作者自己心爱的小屋,与《故都的秋》的随意点染几处特色景物的写法不一样;同样是心理景象《灯》以联想为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想象为主,高昂着生命的激情。
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两个方面,重点突破,不必面面俱到。
以上活动涉及“说”,“写”,“演”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从旁观者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积极进行角色体验,在实践中得到语言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这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了三课时完成。
我讲的这一课主要完成3、4两条。
本课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作家肖复兴修改的获奖作文。
把它单独拿出来在第三课时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五条“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相信会物尽其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为三课时,我讲第二课时。
在两件事中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两次写爬山虎,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流程
下面为大家带来幼儿园中班《水对我们的重要性》说课稿范
文,希望老师们通过阅读全文,可以真正了解说课稿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一)课前交流、导入: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大、帮助多的人。
并以此导入课题。
(二)复习巩固:在上节课学习所得的基础上,纠正有难度、易出错的字词,解释“融洽”这个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构建阅读话题,切入文本。
课文主要讲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通过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圣陶先生”。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
在汇报学习过程中,出示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感激、尊敬与怀念。
另外,通过“融化”这个词的理解,感受作者心被感动的过程,体会叶老的人品以及对我的影响,为后面理解“借物喻
人”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作者懂得的道理,进一步感受叶老的人品与文品。
(四)教师提升。
这篇文章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我与叶圣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找到文中两处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第一处的爬山虎仿佛是作者心情的见证,道出了作者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的欢快与激动,教师点出这种借助外界的景物来表达心情的写法叫借景抒情;第二处具体描写更多的却是衬托叶老先生。
叶老的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在这里写爬山虎就是在写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加深感受。
进而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的深刻含义。
体会为什么课文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再读这个题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五)拓展升华: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如同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深深地影响了作者。
有没有对你有些启发呢?学完了这一课,你收获了什么?
抓课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
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苏州园林》《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
肖复兴:《荔枝》》《向往奥运》《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
2、作业:与课前交流呼应,写一写对你影响深的人,尝试运用我们学习的借景抒情或者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在上第三课时时,在学习了作文的修改方法后,如果能将这篇作文进行修改,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会加深对叶圣陶先生人品与文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