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类 科属种详解【一】
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动物病毒分类简介动物病毒分类的概述动物病毒是指专门在动物体内进行复制和增殖的病毒。
这些病毒种类繁多,根据其宿主类型可以分为哺乳动物病毒、鸟类病毒、爬行动物病毒等。
本文将介绍动物病毒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同时概述动物病毒分类的发展历程、现状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动物病毒的分类1、按照感染部位分类根据病毒感染的部位,可以将动物病毒分为皮肤感染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消化道感染病毒等。
例如,口蹄疫病毒属于皮肤感染病毒,禽流感病毒属于呼吸道感染病毒,而轮状病毒则属于消化道感染病毒。
2、按照宿主类型分类根据病毒感染的宿主类型,可以将动物病毒分为哺乳动物病毒、鸟类病毒、爬行动物病毒等。
例如,艾滋病病毒属于哺乳动物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等)属于鸟类病毒,而甲型肝炎病毒则属于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感染的病毒。
二、动物病毒分类系统的发展历程1、国际病毒分类系统(ICTV)ICTV是国际上最早的病毒分类系统之一,成立于1966年。
它基于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进行病毒分类,将病毒分为多个家族和科。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ICTV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重新分类,将病毒分为更小的分类单元。
2、国内病毒分类系统我国也建立了自己的病毒分类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起,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潮流进行修订和更新。
该系统主要基于国际病毒分类系统的框架,同时结合了我国的病毒研究成果。
三、动物病毒分类的现状与不足1、现状目前,动物病毒分类主要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
根据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可以将病毒分为不同的科、属、种等分类单元。
同时,根据病毒感染的部位、宿主类型等特征,可以对病毒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2、不足虽然现有的动物病毒分类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由于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因此现有的分类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其次,由于新病毒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深入,现有的分类系统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所有的病毒种类和特性。
病毒归纳总结

病毒归纳总结前言病毒是一种以寄生生存方式高度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感染各种生物,并且有能力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自己。
病毒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病毒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其特征、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等信息。
流感病毒特征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
它具有高度变异性,有多个亚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甲型、乙型和丙型。
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导致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嗜睡等。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释放到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此外,接触已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再接触口、眼或鼻部黏膜也可能导致传播。
防治措施•流感疫苗接种:每年根据病毒亚型的变化,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感染。
•勤洗手: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群等,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和感染。
新冠病毒特征新冠病毒是一种属于冠状病毒家族的RNA病毒。
它与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属于同一科。
新冠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时,病毒从呼吸道排出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此外,接触已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再通过手部接触口、眼或鼻部黏膜也可能导致传播。
防治措施•接种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减少疫情的蔓延。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接触感染的风险。
•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飞沫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
•频繁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可以有效去除病毒。
HIV病毒特征HIV病毒是一种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RNA病毒。
它感染人体的免疫细胞,如辅助T淋巴细胞,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艾滋病。
流感病毒的分类(专业文档)

流感病毒的分类(专业文档)流感病毒的分类,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包括甲、乙、丙三型,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引起中、重度疾病,侵袭所有年龄组人群,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变异性较弱,仅感染人类,一般引起轻微的疾病,主要侵袭儿童,可引起局部爆发。
丙型抗原性比较稳定,仅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例。
抵抗力流感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相当敏感,56℃经30min、65℃经5min、100℃经1min即可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和酶的活性。
病毒在低温环境中较稳定,保存4℃冰箱中,可存活1周至1个月。
-70℃以下至少可保存数年。
病毒在PH7.0~7.8范围内较稳定,PH3.0时病毒感染力即被破坏。
紫外线、X射线等能灭活流感病毒。
病毒对乙醇、升汞、氯、酸、酚、福尔马林、乙醚、氯仿等化学药物均较敏感,肥皂和去污剂对流感病毒亦有灭活作用。
流感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为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
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它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
其中对禽类危害最大的为H5、H7和H9亚型毒株。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鸟类和猪以外的动物。
但1997年香港首次报道发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1997年以后,世界上又先后几次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
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7N7、H9N2、等禽流感病毒,一旦发生变异而具有人与人的传播能力,会导致人间禽流感流行,预示着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流感病毒命名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特点,人们将甲型流感病毒进一步分为许多亚型。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15种不同的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
病毒的种类

病毒种类的数量
• 动物病毒:人类病毒(300余种) 脊椎动物病毒(931种) 昆虫病毒(1671种)
• 植物病毒:600余种 • 真菌病毒:100余种 • 细菌病毒(噬菌体):2850余种
动物病毒
• 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疫 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 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生动 物和内外寄生虫等,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节 肢动物、啮齿动物为媒介以及病原污染的 空气、水等传播。
• TMV能在多种植物 上越冬。初侵染源 为带病残体和其它 寄主植物,另外未 充分腐熟的带毒肥 料也可引致初侵染。 主要通过汁液传播。
细菌病毒
• 细菌病毒的种类很多,但始终没有可以普 遍应用的分类标准来确定细菌病毒的科、 属界限和命名规则。1976年国际病毒分类 委员会发表“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二次 报告,才将细菌病毒分为8科,1979年的第 三次报告和1982年第四次报告改分为10科。
T2噬菌体(细菌病毒)
• 噬菌体的一个品系, 属于T系噬菌体。这是 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 体内的病毒,具有蝌 蚪状外形,头部呈正 20面体,外壳由蛋白 质构成,头部包裹 DNA作为遗传物质。 英语字母T的意思是 type,即类型。后面 的数字,奇数型的噬 菌体和偶数型的噬菌 体结构不同。
类;乙型和丙型流感
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
和猪的感染。
植物病毒
• 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 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 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 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 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传播介体除 昆虫外,还有真菌、线虫、兔丝子等。
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
• 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病、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 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 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 感冒等。
病毒

一、病毒的概念通常包被于保护性的蛋白(或脂蛋白)衣壳中,只能在适宜的寄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身复制的一套(一个或多个)核酸模板分子。
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②基因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③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④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⑤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三、病毒生物学性状… 非细胞型的微生物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遗传物质单一,只含一种核酸… 严格的寄生性… 增殖方式:复制…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病毒的主要组分(1 )核酸(2 )蛋白质(3 )脂质(4 )碳水化合物(5 )其他成分(1 )核酸类型:RNA 、DNA ,单链、双链,正义链、负义链指导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着病毒的遗传、变异、增值及对宿主的感染性对衣壳的形成与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2 )蛋白质a. 构成病毒壳体,使病毒有一定大小形态,维持病毒结构;b. 具保护作用,使核酸免受酶或其他理化因子的影响;c. 参与病毒感染过程,决定宿主范围,表现为吸附作用;d. 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将蛋白质注入体内,即预防病毒感染的原理);e. 发生毒性反应的主要成分,对机体或细胞有毒性作用;f. 构成了病毒组成中的酶四、病毒的主要类群1.病毒的种类病毒与亚病毒(类病毒、病毒卫星、朊病毒)依据寄主的不同将病毒分为:细菌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昆虫病毒、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病毒的基因组核酸动物病毒: 线状的dsDNA, ssRNA居多植物病毒: ssRNA居多噬菌体: 线状dsDNA居多真菌病毒: dsRNA 藻类病毒: dsDNA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侵入寄主后能引起寄主细胞发生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后暂时不引起寄主细胞发生裂解。
亚病毒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亚病毒一类的小分子,这些生物分子不具有真病毒的形态结构,能利用非自身编码的酶系统进行复制,有侵染性,并可在寄主中引起症状。
一张表搞定生物分类

动物界中第二大门 动物界中第一大门 住囊虫、巨尾虫 乳突皮海鞘、柄海鞘 小海樽、磷海鞘 鳃口科 文昌鱼
四足类Biblioteka 恒温动物羊膜类单孔目 有袋目 食虫目 皮翼目 翼手目 贫齿目 鳞甲目 复齿目(兔形目) 啮齿目 食肉目 鳍足目 鲸目 偶蹄目 奇蹄目 蹄兔目 长鼻目 海牛目 管齿目 树鼩目 象鼩目 原猴亚目 猴 类 灵长 目 简鼻亚目类人猿亚目 人 猿 类
裸子植物门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生 物 细胞生命 形态 真核生物 无脊椎动 物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海绵 海蜇 涡虫 蛔虫 海胆 蚯蚓 田螺 蜈蚣 尾海鞘纲 海鞘纲 樽海鞘纲 头索纲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原兽亚纲 后兽亚纲
(动植物的原祖) 变形虫 草履虫 疟原虫 绿眼虫 根霉、毛霉 酵母菌、青霉、冬虫夏草 蘑菇、灵芝 目 (制蚊香) 衣藻、团藻、水绵
(酒曲)
真菌
科
属
种
孢子植物
藻 类 植 物
轮藻门 绿藻门 红藻门 褐藻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紫菜 海带 地钱、葫芦藓 蕨、石松、木贼、松叶兰 苏铁科 银杏科 松科 杉科 柏科 木兰科 毛莨科 豆科 十字花科 蔷薇科 葫芦科 芸香科 壳斗科 锦葵科 禾本科 苏铁 银杏 雪松 云杉 侧柏
鸭嘴兽科 针鼹科
动物 脊索动物 门 (动物界 中第三大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真兽亚纲
人 科
原始的猴类 眼镜猴科 卷尾猴科 青猴科 僧面猴科 蜘蛛猴科 猴科 长臂猿科} 猩猩科 南方古猿亚科 人亚科
人属
智人种
生物分类图表
病毒分类表

病毒的分类1. 按感染的对象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分子结构)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nce) RNA都是主要的分类依据。
3。
按基因结构划分(基因结构)DNA病毒l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l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EBV 带状疱疹病毒l 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l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apovavirusesl 小DNA病毒科Parvoviridael 痘病毒科Poxviridae 天花病毒牛痘病毒l 嗜肝DNA病毒科Viral Hepatitis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l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l 玻那病毒科Bornaviridael 纤维病毒科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l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l 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l 小核醣核酸病毒Picornaviruses 鼻病毒肠道病毒l 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 *艾滋病病毒HIVl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l 炮弹病毒科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噬菌体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phage,寄生于细菌中病毒的总称.。
病毒的分类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目名的词
尾为 “-virales”。
三、病毒的命名与书写规则
• 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而是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 • 目、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及“-
virus” 如Circoviridae 环状病毒科
乙型肝炎病毒
乳头瘤病毒。 细小B19病毒、腺病毒伴随 病毒。
RNA病毒科分类及重要病毒
病毒科名
副粘病毒科
正粘病毒科 逆转录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冠状病毒科 沙粒病毒科 弹状病毒科 纤丝病毒科
成员
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流感病毒A,B,C型 HIV, HTLV 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冠状病毒 沙粒热病毒等 狂犬病病毒,水疱口炎病毒
•属
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组成。其属名的词 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 同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科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组成。科名的词
尾为 “-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不设立亚科。亚 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
亚病毒: 一类比病毒还小、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
➢ 类病毒:为植物病毒,单链杆状RNA,有二级结构,无 包膜或衣壳,不含蛋白质。 ➢ 卫星病毒:一类为自身衣壳蛋白,另一类为RNA分子需 利用辅助病毒的蛋白衣壳。 ➢ 朊粒:见单独章节。
• 第7次分类报告在部分科基础上建立了3个目,其中1 个尾病毒目(Caudovirales)涉及噬菌体,2个涉及 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irale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
病毒分科
产黄青霉病毒科 圆环病毒科 长线形病毒科 被脂噬菌体科 囊状噬菌体科 内源RNA病毒科 黄病毒科 微小纺锤形噬菌体科
病毒分科
☺
双生病毒科 ???
微滴形噬菌体科 嗜肝DNA 病毒科 ???(新)科
减毒病毒科
丝杆状噬菌体科
☺ 虹彩病毒科
光滑噬菌体科 脂毛噬菌体科 黄症病毒科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Virus Taxonomy
Edited by XX
Speaker YY
病毒分目
有尾噬菌体目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套病毒目Leabharlann 病毒分科有尾噬菌体目
肌尾噬菌体科 短尾噬菌体科 长尾噬菌体科
病毒分科
???科 疱疹病毒科
???
病毒分科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博尔纳病毒科 丝状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 弹状病毒科
病毒分科
套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冠状病毒科 杆状套病毒科
病毒分科
双顺反子病毒科 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科 海洋RNA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科
病毒分科
???科 ???科 ???科
☺ 芜菁黄花叶病毒科
?
病毒分科
☺ 腺病毒科
???科 细项圈病毒科 沙粒病毒科 泡囊病毒科 非洲猪瘟病毒科 星状病毒科 鳄梨日斑类病毒科 杆状病毒科 杆状RNA病毒科 ???科 双RNA病毒科 雀麦花叶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
每科代表种---博尔纳病毒科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博尔纳病毒
每科代表种---弹状病毒科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狂犬病病毒
每科代表种---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
病毒分科
☺ 痘病毒科
伪病毒科
☺ 呼肠弧病毒科 ☺ 逆转录病毒科
???科
病毒分科
复层噬菌体科 T四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
番茄丛矮病毒科 单分病毒科 未分科 ???科
每科代表种---肌尾噬菌体科
肠杆菌T4噬菌体
每科代表种---短尾噬菌体科
肠杆菌T7噬菌体
每科代表种---长尾噬菌体科
肠杆菌T1噬菌体
病毒分科
转座病毒科 微小噬菌体科 ???科 矮化病毒科 裸露RNA病毒科 细尾病毒科 野田村病毒科 蛇形病毒科(新)
☺ 正粘病毒科
病毒分科
☺ 乳头瘤病毒科 ???科
☺ 细小病毒科 藻类DNA病毒科
☺ 小RNA病毒科 原质噬菌体科 多分DNA病毒科 多瘤病毒科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
马铃薯Y病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