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18《孟子》二章

18《孟子》二章

池 去
亲戚
古义:父母、兄弟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 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古义: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委 域
驾考宝典网 / 驾考宝典 2016科目一 科目四
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目四
屈 原 放 逐, 乃 赋 《 离 骚》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 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 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 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 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 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 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 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 性。
一、通假字:
曾: 通“增”,增加 衡: 通“横”,梗塞,指不顺 拂: 通“弼”,辅弼
二、使动用法:使…… 苦、劳、饿、空乏、拂乱
生 于 忧 患 , 死 于 安 乐
舜 傅说 同:出身低微 历史上六个 胶鬲 饱经磨难 著名历史人物 管夷吾 有所成就 孙叔敖 (生于忧患) 百里奚 苦 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 天将降大任 劳 曾益其所不能 饿 个人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掌握重点词语
一、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二、古今异义: 郭、池、去、亲戚 委、域、是 三、一词多义: 兵、以、之
郭 是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也 )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 今义:池塘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人恒过——改 困、衡——作 (正) (生于忧患) 征、发——喻
国家
入:无法家拂士 →亡 (反)
出:无敌国外患 (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如果你要对贼、贼、贼采取守势,你就得被封,被固定;此世俗所谓知也。

但是,巨盗到来,他会背负着愧疚、尴尬和负担;恐怕它不牢固。

但是,农村所谓知者,非贼也。

所以,试着说说吧。

有没有所谓的世间知者不为贼积?所谓圣人,还有不防贼的?如何知道其恶?昔日齐国与邻城对峙,鸡犬之声相闻,布是王兰铺的,刺是雷兰刺的,两千多里。

四年之内,那么立祠堂、州、市、府、州、乡、宋的人尝过不法圣人的滋味吗?然而,一旦田成子杀了琦君,他偷走了他的国家。

小偷是不是一个人在为国作恶?然后用神识的方法去偷。

故有贼名,但在尧舜之安,小国不敢诛,大国不敢诛,排外齐。

不就是盗齐国,以其圣识守贼身吗?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富川尽而谷空,邱毅深而固。

圣人死,贼不起,天下平白。

圣人不死,贼不停。

圣人治天下固然重要,盗脚也很重要。

你为它量,就用它偷;称之以称之,然后用称之以盗;为傅而信,与傅而盗;正其为义,盗其为义。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对圣人弃知,贼唯一;玉毁珍珠,贼不起;烧符破印,而民淳朴;斗争是平衡的,但人民不争;破坏世界神圣的法律,人民可以讨论。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字词批注翻译1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字词批注翻译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 有利于作战 的天气、时令 的地理形势 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
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内城
外城

表 表转折 代城 修饰 却 它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墙 护城河 兵:兵器, 革:甲胄。 指武器装备 坚固、锐利 (精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粟:谷子 (粮草) 放弃 它,城 表承接 离开 这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 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内亲外戚
形作动, 威慑
施行“仁政”
不能施行“仁政”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能施行 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仁政” 结构助词, 要么 凭借 的君主
不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的君主不战斗则已,
一定
战必胜矣。
要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疏通字词
被任用 从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田间 的 被选用 筑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舜从田间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
鱼盐贩子 狱官 海滨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孟子》二章 翻译

《孟子》二章  翻译

• 以天下之所顺,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
攻亲戚之所畔,
攻打被内外亲属背 叛的君主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战就一定能胜利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舜发 于畎亩之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起,被任用 田间、田地 •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 被选拔 被选拔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 狱官 • 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 •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 •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百里奚从集市中被选拔用为大夫
《孟子》二章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 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 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方圆三里 的内城
方圆七里 包围 包围着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 的外城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能够)包 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 围着攻打它 战的天气时运 •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然而不能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 取胜的 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孟子二章》注释

《孟子二章》注释

《寓贵不能淫》书下注释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__________》o孟子,名________ , _____ 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着作,共_______ 篇,一般认为是_____________ 及其弟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共同编着的。

本文选自2. 岂不诚大丈夫:诚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_____________3. 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________________4. 是也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5. 丈夫之冠(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冠______6. 父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 ____________7.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_____________9. 必敬必我:______________10. 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11. 以顺为些者:_______________1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广居”指__________ "正位”指___________ "大道”指__________ 。

13. 与民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14. 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16. 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17. 威式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书下注释仁本文选自《》。

《〈孟子〉两章》字词解释

《〈孟子〉两章》字词解释

《〈孟子〉两章》字词解释?【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不如】比不上。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

【郭】郭,外城。

【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句首发语词。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衣。

【坚利】牢固锐利。

【米粟】指粮食。

【委】舍弃。

【去】离开。

意思是弃城而逃。

【域】界限,那个地点意思是限制。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

【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

至,极点。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故】因此。

【有不战】不战则已。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发】指被任用。

【畎亩】间、田地。

【举】举用,被选拔。

【版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鱼盐】贩卖鱼和盐【土】狱官。

【海】在海边(隐居)。

【市】市井之间。

【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

【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楚。

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楚。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

饿其体肤,使他躯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

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

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因此动心忍性】因此,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差不多上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打搅,使他的性情坚强起来。

【曾】曾,同“增”。

【恒】常。

【过】错误,犯过失。

【然后】如此以后。

【困于心】内心优困。

【衡于虑】思绪堵塞。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喻】被人了解。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土】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出】在别处,指国外。

《〈孟子〉二章》古文译文

《〈孟子〉二章》古文译文

《〈孟子〉二章》译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孟子〉二章》注释及翻译

《〈孟子〉二章》注释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一、翻译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2.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也?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苦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

二、解释1.鱼我所欲.也想要的、喜爱的2.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3、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 4.死亦我所恶.厌恶5.故患.有所不辟.祸患同“避”,躲避6.如使..如果,假使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通过这种方法就但,却8.凡.可以得生者一切9.非独..有是心.也不单、不仅贤德的人思想、本性..贤者10.贤者能勿丧.耳丧失11.得之则生.活下去12.呼.尔而与.之呼喝给 13.行道之人弗受..不会接受14.蹴.尔而与之践踏15.乞人不屑..不愿接受16.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1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分辨1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同“欤”,吗19.乡.为身死而不受“向”,从前20.是亦不可以已.停止21.此之谓失其本心.思想、“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翻译1、饿其体肤。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2、行拂乱其所为。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4、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孟子二章文言文重点翻译

孟子二章文言文重点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何以利吾国?’大夫亦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亦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利益可以给予我国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益呢?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获利?’大夫们问:‘怎样使我家获利?’士人和庶人问:‘怎样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有人要弑君,必然会有千辆兵车的人家参与;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人家,如果有人要弑君,必然会有百辆兵车的人家参与。

在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千乘之家能得到的利益,在千乘之家能得到的利益,也不算少了。

如果舍弃仁义而先追求利益,就会贪婪无厌。

从来没有有仁心而舍弃亲人的,也没有有义心而背叛君主的。

大王也问:‘怎样使我国获利?’大夫们也问:‘怎样使我家获利?’士人和庶人也问:‘怎样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孟子在此章中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在于追求利益,而在于讲究仁义。

如果上下都追求利益,就会导致国家陷入危机。

孟子用“万乘之国”和“千乘之家”的例子,说明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权势和财富的积累会导致野心和欲望的膨胀,进而引发内乱和叛乱。

孟子主张,人们应该以仁义为本,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

他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追求利益的现象,认为这种风气会导致国家灭亡。

孟子认为,一个有仁心的人不会舍弃亲人,有义心的人不会背叛君主,因此,仁义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翻译:孟子说:“尊敬我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自己的晚辈,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这样,天下就可以掌握在我的手掌之中了。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道的人则很少有人帮助。

当帮助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当帮助多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续)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孟子说:“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五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却不能取胜。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兵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归纳

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归纳

《孟子》二章知识归纳富贵不能淫【重点词解释】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安居:安静。

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4.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5.子未学礼乎子:你。

6.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7.得志得:实现8.与民由之由:遵循。

之:代志向。

9.独行其道行:固守。

道:原则,行为准则。

10.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

焉:怎么,哪里。

11.威武:威胁暴力。

【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2.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3.威武不能屈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一词多义】1.居天下之广居居①:居住。

居②:住所。

2.戒(1)戒之曰戒①:告诫。

(2)必敬必戒戒②:谨慎。

【重点句子翻译】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译文:景春说:“公孙衍与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3.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重点问题探究】1.结构、内容: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

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

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

父母双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

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

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

”孟子又曰:“君子有三患,未之有也。

必求其善也,必求其过也,是人也,则得其所欲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孟子又说:“君子有三件忧虑的事,却从未遇到过。

他们一定会追求自己的善良,一定会追求自己的过失,这样的人才,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他们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能做到。

他们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孟子又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孟子又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

普通人会丧失这些区别,而君子则会保留它们。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判断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人都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们都有四肢一样。

有这四种开端却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人,是自毁自己;认为自己的君主做不到的人,是在诋毁自己的君主。

凡是有这四种开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开始流淌一样。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保护四海;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连侍奉父母都不够。

”孟子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不仁者,与禽兽同弃。

孟子两章原文译文与注释

孟子两章原文译文与注释

18、《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做,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善用比喻说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j í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之为“亚圣”。

他主张行仁政,希望君主“以民为贵”。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①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补充注释:——①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②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③人和:人心所向,团结一致。

④不如:比不上。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①环:围。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①池:护城河。

孟子二章一词多义

孟子二章一词多义

一、重点词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环】围。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固国】巩固国防。

【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顺】归顺,服从。

【故】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畎亩】间、田地。

【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恒】常。

【然后】这样以后。

【困于心】内心优困。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外患】外来侵略的忧患。

二、《〈孟子〉两章》通假字【亲戚湖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三、一词多义【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以】以天下之所顺: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发于声:表现四、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疆域【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亲戚..畔之】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五、词类活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般“威”是形容词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孟子两章是如何翻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料,欢迎阅读哦。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推荐一、教学目的:1.赏析本文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欣赏运用对话方式进行说理或论辩;2.了解文言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的一些用法;3.分析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和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述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孟子二章重点词、句翻译

孟子二章重点词、句翻译

孟子二章重点词、句翻译(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作业要求:1、在这页纸的背面默写原文,要求写清题目、作者、朝代。

2、所有内容均要求默写,判、改后上交,必须有判卷人签字,自己判的写“自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词1、三里之城.2、七里之郭.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城.非不高也5、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坚利7、委.而去.之8、域.民9、寡助之至.10、亲戚畔.之11、天下顺.之二、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3、环而攻之而不胜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1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天将降大任.4、于是.人也5、必先苦.其心志6、空乏..其身7、行拂乱..其所为8、曾益..其所不能9、人恒.过10、衡.于虑11、而后作.12、征.于色13、而后喻.14、入.则无法家拂.士1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人恒过,然后能改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年级上古文翻译——孟子二章

八年级上古文翻译——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岂:诚:大丈夫:天下熄:是:焉:子:冠:命戒之:女:必戒:夫子:正:居:广居:由:淫:移:屈:谓:发:畎亩:举:士:市:是:苦:心志: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益:恒:过:衡:作:征:发:喻:入:则:法家:拂士:出: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9.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岂:难道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是:这焉:怎么,哪里子:你冠:行冠礼命:教导戒之:告诫女:同汝,你必戒:谨慎夫子:丈夫正:准则,标准居:居住广居:住所由:遵从淫:使。

惑乱,迷惑移:使。

改变,动摇屈:使。

屈服谓:称作发:被任用畎亩:田地举:选拔,任用士:狱官市:集市是:这样苦:使……痛苦心志:意志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空乏:使……受贫困,财资缺乏拂乱:使……违背,使……颠倒错乱所以:用这些办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忍曾益:增加恒:常常过:犯错误衡:同横,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入:在国内则: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在国外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3.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怒而诸侯惧而:
2.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3.大丈夫:
4.安居而天下熄: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
6.父命之命:
7.往送之门
8.戒之曰戒:
9.必敬必戒戒:
10.无违夫子
11.以顺为正
12.妇妾之道也
13.妇妾之道也
14.与民由之
15富贵不能淫
16贫贱不能移
17.威武不能屈
18.此之谓大丈夫
19.居天下之广居
20.往之女家
2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2法家拂士
2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4管夷吾举于士士:
25衡于虑
26 饿其体肤:
27空乏其身:
28行拂乱其所为:
29行拂乱其所为
30人恒过
31增益其所不能增:
32征于色
33发于声
34而后喻
3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8.孟子名()
39.()时候的思想家
40. 《孟子》作者是谁?
15.一怒而诸侯惧而:表承接
16.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17.大丈夫:
18.安居而天下熄:
1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
20.父命之命:
21.往送之门到,往
22.戒之曰戒:
23.必敬必戒戒:
24.无违夫子
25.以顺为正
26.丈夫之冠也
27.丈夫之冠也取独
28.与民由之
15富贵不能淫
16贫贱不能移
17.威武不能屈
18.此之谓大丈夫叫作,称为
19.居天下之广居
20.往之女家
其他见课本,哈哈
2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2法家拂士
2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4管夷吾举于士士:
25衡于虑
26 饿其体肤:
27空乏其身:
28行拂乱其所为:
29行拂乱其所为
30人恒过
31增益其所不能增:
32征于色
33发于声
34而后喻
3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8.孟子名()
39.()时候的思想家
40. 《孟子》作者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