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质量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控制规范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控制规范要求1. 引言医疗器械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器械生产需要遵守一定的质量控制规范。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控制的一些重要规范要求。
2. 设备与环境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整洁,并有合适的温湿度控制。
在生产现场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佩戴防护设备等。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要求接受培训并持证上岗。
3. 原材料与试剂原材料应从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供应商应提供合格证明。
在接收原材料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包装完整性、标识等。
对于敏感原材料,应有合适的贮存和保护措施,以防止质量受损。
采用的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良好的质量管理和追溯。
4.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应有详细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中应有充分的记录和数据,用于追溯和质量分析。
如有需要,应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确保生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关键工序和操作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质量监控。
5. 质量检测与验证应有合适的质检设备和方法,用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对产品进行批号追踪和质量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对产品进行验证,包括性能验证和安全性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和统计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 产品包装与储存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并能有效保护产品免受环境和运输的影响。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且与产品不产生相互作用。
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应建立适当的储存管理和记录,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7.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合适的质量管理文件和记录,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艺文件等。
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及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认证。
应进行持续改进和问题解决活动,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应建立适当的质量风险管理系统,以识别和控制产品质量的潜在风险。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医院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疗器械的采购、进货、验收、存储、使用、维护及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应遵从科学性、规范性、公正公平性、可追溯性、专业性原则。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并明确采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医院采购医疗器械应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严禁超标和假冒伪劣产品。
第六条:医院应依据临床需求和质量要求,订立医疗器械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和要求。
第七条:采购人员应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并对医疗器械进行技术评估,确保供应商和产品的合法性和合格性。
第八条:采购人员应依照程序和要求进行招标或询价,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交付期限和售后服务条款。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档案,记录采购过程、合同及相关证照等信息,并定期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三章验收管理第十条:医院应设立医疗器械验收部门,并配备验收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验收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必需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验收应依据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等文件进行,确保产品完好、符合规定和合同要求。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验收人员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检查,包含外观、标识、包装、附件、性能等,确保产品无缺陷和损坏。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依照合同商定要求供应商采取相应挽救措施。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包含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信息,作为质量管理的紧要依据。
第四章存储管理第十六条:医院应设立医疗器械存储区域,并明确存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七条:医疗器械应依照其特点和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保证存储环境的干燥、通风、干净、无毒及温度适合。
第十八条:医院应定期进行存储区域的巡查和清理,除去存储污染和积尘,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一、总则
1.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统筹调整医疗器械行业管理,保
障医疗器械质量,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所称医疗器械,是指供人体检测、治疗、预防用的仪器和耗材。
二、生产质量管理
1.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构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须涵盖产品设计研发、
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标识、外观检验、发货、售后服
务等环节,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2.产品设计研发:整个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需要满足法定法规以及
医疗器械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并合理地满足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
求以及其它有关要求,以保证有效的抗菌能力以及更高的准确性、可靠性
和安全性。
3.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的供应商须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且
其提供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相关国家标准。
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关从
业资格证书,按照《国家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采购活动,严格按规定进行
采购管理,并负责记录、检验、入库和验收。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物品,其生产质量管理必须严格遵守规范。
以下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规范。
一、生产过程监控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资源管理、监测与评估等内容。
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3. 确保原材料和配件的质量符合要求,建立供应商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检验。
4. 对所有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执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
5. 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设备验证、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建立严格的产品追溯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数据。
二、质量控制1. 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采用合格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零部件、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巡检和抽样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查等。
2. 建立完善的产品检测和测试体系,包括产品的可靠性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质量问题不会对用户造成损害。
4. 定期进行产品性能评估和风险评估,寻找产品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质量管理人员培训1. 建立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体系,规定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和培训内容。
2. 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质量监督和管理1. 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和追溯机制,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和监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3.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文档标题]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正文]第一章绪论1.1 目的与依据1.2 合用范围1.3 定义和缩略语1.4 职责与权限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2.1 总体要求2.2 组织结构、职责和评审2.3 管理文件2.4 控制文件2.5 设计控制2.6 工艺控制2.7 采购控制2.8 生产控制2.9 检验和测试控制2.10 验收、包装与贮存控制2.11 记录和文献控制2.12 内部审核2.13 管理评审2.14 不合格品控制第三章设备管理3.1 设备管理要求3.2 设备计量与校准3.3 设备维护和修理3.4 设备清洁和消毒第四章原材料和辅料管理4.1 原材料和辅料管理要求4.2 原材料和辅料检验4.3 原材料和辅料贮存4.4 原材料和辅料使用第五章产品质量控制5.1 产品质量控制要求5.2 产品检验5.3 产品验证和确认5.4 产品抽样和随机抽检5.5 产品不良品管理第六章文档与记录6.1 文件和记录要求6.2 文件和记录的编制与控制6.3 文件和记录的保管和维护第七章售后服务7.1 售后服务计划7.2 售后服务流程7.3 售后服务承诺书第八章培训体系8.1 培训计划8.2 培训内容8.3 培训方式8.4 培训记录第九章突发事件管理9.1 突发事件预警9.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9.3 突发事件处理后评估第十章统计与分析10.1 质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0.2 报告的编制与审查10.3 过程改进第十一章实施、检查和验收11.1 实施11.2 检查11.3 验收第十二章术语和定义[总结]本文档详细阐述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设备管理、原材料和辅料管理、产品质量控制、文档与记录、售后服务、培训体系、突发事件管理、统计与分析、实施、检查和验收等内容。
简要注释如下:1. 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设置和运行的一系列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活动的相互关联的程序、资源和结构等。
2. 设备计量与校准:通过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验、校正和调整,保证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
(完整版)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第九条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第十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第三章厂房与设施第十二条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范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和合法性,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和合法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全面监管,严格控制质量问题。
第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一贯性的原则,保证所有生产环节的安全和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保证医疗器械在全寿命期内的可靠性。
第四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与权限,以及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第五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确保质量可控,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第六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第七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和标准要求,制定和完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指导书、标准操作程序等。
第八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控、评价和持续改进。
第九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程序,对系统性控制的记录进行管理,并保证记录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第十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仪器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设备和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第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生产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最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和操作规程。
以下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全面介绍。
一、管理体系:1.1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和工作计划,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1.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依法做好内外部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1.3制定生产作业规范和程序文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合理进行,避免出现错误和差错。
1.4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教育系统,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
二、原材料管理:2.1建立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制度,确保选择到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
2.2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和入库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3建立合理的原材料库存管理制度,做到合理采购和储备。
三、生产过程管理:3.1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程序文件,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3.2设置合理的生产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3.3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监控,确保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建立合理的在制品和成品检验制度,对产品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抽样检测。
四、产品质量控制:4.1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产品质量控制。
4.2建立合理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4.3开展型号验证和批量验证,确保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稳定运行。
4.4建立不良品管理制度,对不良品进行分类、追溯和处理。
五、质量认证与监督:5.1制定合理的质量认证计划,争取并取得相关的质量认证证书。
5.2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反馈。
5.3定期组织质量审核和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4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的质量活动,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在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销售、运输、使用等过程中,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准则。
本规范旨在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遵守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2.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3.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采取适当的储存、运输、陈列、销售等措施,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5.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医疗器械追溯体系,记录医疗器械的采购、销售、使用等信息,保证医疗器械的可追溯性。
6.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及时解决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1. 采购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从具有合法生产资质的供应商采购医疗器械,并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进行评估。
2. 储存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储存措施,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储存医疗器械时,应当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防止医疗器械的过期、变质。
3. 销售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记录医疗器械的销售时间、数量、对象等信息。
销售医疗器械时,应当向购买者说明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购买者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4. 运输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采取适当的运输措施,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运输医疗器械时,应当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防止医疗器械的损坏、污染等。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1、医疗器械的操作者应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并经有关部门
审核合格;
2、使用医疗器械时应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外电磁场等因素的影响;
3、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有关使用和维护的规程,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检查和测试仪器的性能指标;
4、对设备的漏电、漏水、热泄漏等安全状况要定期检查;
6、对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使用;
7、对设备使用期间的老化、磨损、抗腐蚀性能等发生影响时要及时
做出检测和维修调整;
8、加强对使用的仪器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并记录及时补充完善
操作技能;
9、对于较大规模的设备,要定期组织设备维护,并将设备使用状况
和维护情况及时通报;
10、对使用后的仪器登记及建档,并做好仪器报废登记。
二、质量管理体系
1、将规范化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医疗器械使用质量
管理体系;
2、建立针对医疗器械使用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相应措施,以保
证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旨在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效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报告,需要医疗器械企业、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合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一、医疗器械研发医疗器械研发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首要环节。
医疗器械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应该优先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医疗保健需求,同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研发制度和流程,确保研发过程的可控性和质量可靠性,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环节,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二、医疗器械生产医疗器械生产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可控、质量稳定。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将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另外,企业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达到要求的技术标准和功能指标,并对产品进行包装、存储、运输等全方位的管理,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损坏或污染。
三、医疗器械销售医疗器械销售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销售管理体系,确保销售过程的可控性和质量稳定。
企业应该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产品进行严格筛选和检验,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并及时回应用户的反馈和意见。
四、医疗器械使用医疗器械使用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使用者要严格遵守用户手册和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使用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该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医疗器械正常使用,产品质量稳定。
同时,医疗机构应该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了解和使用能力达到要求。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第1章总则 (5)1.1 适用范围 (5)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1.3 术语和定义 (5)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 (6)2.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6)2.1.1 医疗器械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效。
(6)2.1.2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6)2.2 文件要求 (6)2.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6)2.2.2 文件应具有以下特点: (6)2.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7)2.3.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7)2.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7)第3章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7)3.1.1 企业应建立并维护设计和开发策划的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符合预定目标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7)3.1.2 设计和开发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7)3.2.1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8)3.3.1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满足以下要求: (8)3.4 设计和开发验证与确认 (8)3.4.1 企业应实施设计和开发验证与确认,以保证产品符合预定要求。
(8)3.4.2 设计和开发验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8)3.4.3 设计和开发确认应包括以下内容: (8)3.4.4 企业应保证设计和开发验证与确认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记录相关活动。
(8)第4章采购 (8)4.1 供应商管理 (8)4.1.1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 (8)4.1.2 供应商档案管理 (9)4.1.3 供应商评价与动态管理 (9)4.2 原材料采购 (9)4.2.1 采购计划 (9)4.2.2 采购流程 (9)4.2.3 质量验收 (9)4.2.4 采购记录管理 (9)4.3 外包管理 (9)4.3.1 外包供应商选择 (9)4.3.2 外包过程控制 (9)4.3.3 外包产品质量验收 (9)4.3.4 外包记录管理 (10)第5章生产 (10)5.1 生产策划 (10)5.1.1 生产策划应依据产品设计文件、生产流程、生产规模及市场需求进行,保证生产活动有序、高效、合规。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行为, 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所经营医疗器器械的风险类别实行风险管理, 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五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者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器械。
第六条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应当独立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具有裁决权,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二)负责采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三)催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本规范;(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产品、购货者资质的审核;(五)负责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七) 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八)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采集与报告;(九)负责医疗器械召回的管理;(十)组织对受托运输的承运方运输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核;(十一)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十二)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第八条企业应当依据本规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保存相关记录或者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人员的职责;(二)质量管理的规定;(三)采购、收货、验收的规定(包括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随货同行单等);(四) 供货者资格审核的规定 (包括供货者及产品合法性审核的相关证明文件等);(五)库房贮存、出入库管理的规定(包括温度记录、入库记录、定期检查记录、出库记录等);(六)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规定(包括销售人员授权书、购货者档案、销售记录等);(七)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的规定 (包括销毁记录等);(八)医疗器械退、换货的规定;(九)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规定(包括住手经营和通知记录等);(十)医疗器械召回规定(包括医疗器械召回记录等);(十一) 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的规定(包括设施设备相关记录和档案等);(十二)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规定(包括员工健康档案等);(十三)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规定(包括培训记录等);(十四) 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的规定 (包括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相应的记录及档案等);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企业还应当制定购货者资格审核、医疗器械追踪溯源、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3年第153号)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活动,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全过程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医疗器械产品在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与可追溯。
第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销售其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器械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贮存与运输医疗器械的,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依法对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负责,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对本企业的经营行为负责。
第五条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应当按照所经营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实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六条企业及其从业者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七条鼓励企业使用信息化手段传递和存储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制作的电子证照。
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条鼓励企业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实施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鼓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医疗器械供应链效率与质量安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改进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符合本规范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与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等。
第十条鼓励企业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当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的要求并符合企业实际,相关要求应当贯彻到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制度保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质量安全关键岗位人员有效履行职责、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各有关部门、岗位人员正确理解并履行职责,承担相应质量责任。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附件 1(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使用环节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用于所有使用单位开展使用环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活动。
使用单位应当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储存、维护、维修、使用、处置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第三条使用单位应当根据产品的分类,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严格的管理。
第四条使用单位应当逐步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使用环节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第五条使用单位应当依据本规范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文件等。
第六条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七条使用科室应当设医疗器械兼职质量管理人员 , 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
第八条医疗器械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相应技术知识、职称和质量管理经验,熟悉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建立培训档案、考核评价制度。
第九条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二)负责采集与医疗器械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并建立档案;(三)催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及本规范;(四)负责对医疗器械供货者资质的审核;(五)负责医疗器械的质量确认,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六)负责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七)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八)组织或者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九)其他应当由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的职责。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套规则和要求,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和维护一套适合其规模和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高质量的产品。
这包括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管理组织、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2. 设备和设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确保其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合适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企业需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并确保设施符合卫生要求。
3. 物料控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物料控制制度,包括对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入库等环节的控制。
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能追溯其原产地和生产过程。
4. 生产过程控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包括工艺参数的设定、操作规程的制定、产品的检验和测试等。
企业需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要求。
5. 校准和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对关键工艺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6. 不良品控制和处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不良品控制制度,并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企业还需建立不良品追溯机制,以及不良品整改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以上只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一部分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相关法规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规范,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保证患者和用户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管理、原材料选择和检验、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介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一、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体系,包括质量方针、目标、责任、程序和记录等,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1.1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公司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
1.2 确定并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程序,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操作指南等,确保质量管理能得到有效执行。
1.3 建立质量记录,包括产品生产记录、质量检验记录和原材料检验记录等,以便追溯和分析问题的原因。
1.4 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和审核,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改进。
二、生产过程管理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
2.1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订单和产品特性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2.2 设立生产作业指导书,明确每道工序的操作规程、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
2.3 严格执行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可靠,防止人为失误和差错的发生。
2.4 建立生产过程检验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原材料选择和检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所使用的原材料的质量和选择合理与否。
3.1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可靠。
3.2 制定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标准,确保所选用的原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3.3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格。
3.4 建立原材料追溯制度,对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记录和追溯,以便发现和排查问题。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1. 引言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器械质量的管理规范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与实施措施。
2. 国家与行业标准(1)国家标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国家标准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2)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行业标准也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行业标准在特定领域中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3. 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企业应建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职责、流程管理等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确保整个企业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方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质量控制与改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这包括对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对于用户反馈的问题也要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4. 产品合规性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要求产品的合规性,即医疗器械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医疗器械企业应确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质量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质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也需要建立质量风险溯源和回溯机制,以便及时追溯和处理质量问题。
6. 售后服务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还包括售后服务的管理。
医疗器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售后服务的管理对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维护企业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质量规范为了加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治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治理体系,按照《医疗器械监督治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规定,国家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治理规范(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治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治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治理体系,按照《医疗器械监督治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治理体系的差不多准则,适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第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产品的特点,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作为质量治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实施风险治理。
第二章治理职责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治理职能。
生产治理部门和质量治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五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并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生产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组织策划并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三)确保质量治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四)组织实施治理评审并保持记录;(五)指定专人和部门负责有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确保相应法律法规在生产企业内部贯彻执行。
第六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治理者代表。
治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治理体系,报告质量治理体系的运行情形和改进需求,提升职员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三章资源治理第七条生产、技术和质量治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有关法规,具有质量治理的实践体会,有能力对生产和质量治理中的实际咨询题作出正确的判定和处理。
第八条从事阻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具有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并爱护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仓储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
生产环境应当符合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四章文件和记录第十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并形成文件。
质量治理体系形成的文件应当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规范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技术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手册应当对生产企业的质量治理体系作出承诺和规定。
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编制和保持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技术文档。
包括产品规范、生产过程规范、检验和试验规范、安装和服务规范等。
第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操纵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以下的文件操纵要求:(一)文件公布前应当通过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二)文件更新或修改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批准,并能识别文件的更换和修订状态,确保在工作现场可获得适用版本的文件;(三)生产企业应当确保有关医疗器械法规和其他外来文件得到识别与操纵;(四)生产企业应当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防止不正确使用。
第十三条生产企业应当储存作废的技术文档,并确定其储存期限,以满足产品修理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的需要。
第十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记录治理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爱护、检索、储存期限、处置的要求。
记录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记录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并防止破旧和丢失;(二)生产企业储存记录的期限至少相当于生产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生产企业放行产品的日期起许多于2年,或符合有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
第五章设计和开发第十五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设计操纵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操纵。
第十六条生产企业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时期及对各时期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
第十七条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治理操纵措施和其他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保持有关记录。
第十八条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提供采购、生产和服务的依据、产品特性和接收准则。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有关记录。
第十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以使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
第二十条生产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时期安排评审,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为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二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为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二十二条生产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适用要求或预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为必要措施的记录。
确认可采纳临床评判或性能评判。
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生产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换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换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阻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判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同意水平,同时应当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治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有关记录。
第六章采购第二十五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操纵程序并形成文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采购产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时,采购产品的要求不得低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生产企业应当按照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和最终产品的阻碍,确定对供方和采购的产品实行操纵的方式和程度。
当产品托付生产时,托付方和受托方应当满足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治理有关法规的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对供方满足其采购要求的能力进行评判,并制定对供方进行选择、评判和重新评判的准则。
生产企业应当保持评判结果和评判过程的记录。
第二十七条采购信息应当清晰地表述采购产品的要求,包括采购产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范、图样,必要时包括过程要求、人员资格要求、质量治理体系要求等内容。
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可追溯性要求的范畴和程度,保持有关的采购信息。
第二十八条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以确保其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并保持记录。
第七章生产治理第二十九条生产企业应当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实施所有生产过程。
第三十条生产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并明确关键工序和专门过程。
第三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使用适宜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监视和测量装置,并确保其得到操纵。
第三十二条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清洁处理或者从产品上去除处理物时,生产企业应当将对产品进行清洁的要求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对无菌医疗器械应当进行污染的操纵,并对灭菌过程进行操纵。
第三十三条如果生产过程的结果不能或不易被后续的检验和试验加以验证,应当对该过程进行确认。
应当保持确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
生产企业应当鉴定过程确认人员的资格。
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采纳的运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阻碍,则应当编制确认的程序文件,确保在软件的初次应用以及软件的任何更换应用前予以确认并保持记录。
第三十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保持每批产品的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应当满足医疗器械可追溯性要求,并标明生产数量和入库数量。
第三十五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标识的操纵程序并形成文件,明确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以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防止混用和错用。
第三十六条生产企业应当标识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以确保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只有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被放行。
第三十七条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灭菌过程确认程序并形成文件。
灭菌过程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
第三十八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可追溯性的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医疗器械可追溯性的范畴、程度、唯独性标识和所要求的记录。
生产植入性医疗器械,在规定可追溯性要求时,应当包括可能导致医疗器械不满足其规定要求的所有零件、部件和工作环境条件的记录。
同时生产企业应当要求代理商或经销商保持医疗器械的分销记录以便追溯,需要时,可获得此记录。
第三十九条产品的讲明书、标签、包装和标识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应法规及标准要求。
第四十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产品防护的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爱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对有存放期限或专门贮存条件要求的医疗器械和材料应当按照规定条件贮存,并储存有关记录。
第八章监视和测量第四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监视和测量操纵程序并形成文件,确定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配置相应的装置,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操纵。
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符合下列规定的要求:(一)应当定期对测量装置进行校准或检定和予以标识,并储存记录;(二)应当规定在搬运、爱护、贮存期间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三)当发觉监视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监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判和记录。
同时应当对装置和受阻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储存装置的校准和产品验证结果的记录;(四)对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运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应当确认其满足预期要求的能力,必要时再确认。
第四十二条生产企业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时期,应当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第四十三条生产企业完成产品实现所规定的全部过程后,才能对产品进行放行。
生产企业应当对产品放行的程序、条件和放行的批准作出规定,应当保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并记录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证明。
第四十四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反馈程序并形成文件,对是否已满足顾客要求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得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第四十五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审核的准则、范畴、频次、参加人员、方法、记录要求、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定,以确定质量治理体系是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并有效实施。
第九章销售和服务第四十六条生产企业应当对与产品有关要求进行评审并保持记录,对确定的产品要求作出规定并形成文件,如合同、标书、订单或产品信息等,以确保生产企业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应当重新评审并保持评审记录,修改有关文件并通知有关人员。
第四十七条如本条款适用,生产企业应当确定医疗器械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准则并形成文件。
当医疗器械安装活动由生产企业或其授权代理以外的人员完成时,生产企业应当提供安装和验证要求的文件,并对安装和验证活动采取适当的操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