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合集下载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冲突与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冲突与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冲突与革命中国的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以基督教理念为基础的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既是一场冲突的过程,也是一场革命的尝试。

本文将就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冲突与革命进行详细分析。

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在此时期,清朝内外困扰着多种问题,如外族入侵、政治腐败和民生困境,这些问题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土壤。

同时,基督教的传播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冲突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冲突与战争。

在起义初期,太平军发起了一系列的战役,与清朝政府和其他反对势力进行了激烈的冲突。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这也引发了与传统社会及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冲突。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还与外国势力产生了一些冲突,例如与英国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战争。

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意图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意图可以从其政治目标和社会理念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太平军试图建立一个以基督教理念为基础的天国,追求平等、公正和人权。

这种革命意图对于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冲击,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革命思潮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4.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与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加速了清朝的衰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也向后人传递了一些启示,例如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武装斗争的方法和人权的意识等。

5. 总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冲突与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以一场农民起义的形式发生,既是对清朝统治的抗争,也是对传统社会秩序和观念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其特殊性,同时也蕴含着普遍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社会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的联系,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变革。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太平天国起义始于1850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农民起义演变而来。

作为一场群众性的反抗运动,太平天国迅速吸引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并积极与清朝政府进行抗衡。

二、反对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反对清朝的统治。

清朝是一个封建专制政权,其统治手段残酷而专横,长期以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压迫与剥削。

太平天国以其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主张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追求农民的解放和平等。

这种反抗清朝统治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社会经济变革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

在太平天国的领导下,土地分配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获得了更多土地的拥有权,这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太平天国还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为妇女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权利。

四、政治制度变迁太平天国在政治制度上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官员选拔制度,取消阶级区别,以及实行平等原则等。

太平天国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摒弃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民主、平等和公正。

五、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太平天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还对中国近代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的运动使得农民阶级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力量,催生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的重要基础。

太平天国运动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和改革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六、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启示尽管太平天国具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意义,但最终其运动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和清朝政府的坚决镇压导致了它的覆灭。

然而,太平天国的失败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的兴起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和积弊,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变革,必须坚持革命事业的正确道路,团结一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内容概括
摘要: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和政策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教训
正文:
中国近代史第五集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主要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清朝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1851 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称为“太平军”,领袖为洪秀全。

太平军起义后,迅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势力不断扩大。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和政策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主要是《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消除贫富差距、废除封建剥削等主张。

在政策方面,太平天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禁止鸦片贸易、推行基督教教义等。

这些纲领和政策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太平军势力迅速扩大,曾占领
南京,建立了政权。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在后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

内部矛盾激化,领导层腐败,外部受到清朝军队和西方列强的联合进攻。

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清朝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对后续近代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对后续近代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对后续近代革命的影响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叛乱。

下面介绍一下太平天国的建立过程。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

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建立后依次经历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出师北伐西征及天京解围天京事变翼王西征东征与清军反击天京陷落与败亡余部战斗等事件,由于这其中实在曲折,而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所以我们避重就轻,主要讲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以及对我国近代革命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总结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总结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总结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对国家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农民起义之一,爆发于19世纪中期。

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然而,清朝政府联合欧洲列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最终导致太平天国政权的覆灭。

这场农民起义引发了中国各阶层对封建统治的反思,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慈禧太后在光绪帝的威胁下,启动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措施,旨在振兴国家。

这次改革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引领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然而,由于保守派力量的强大和外国列强的干预,戊戌变法未能持续推进,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此次革命以武装起义形式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不仅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的结束,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了新的篇章。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较为短暂的民主发展时期,为后来的政治实践和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由于巴黎和会将德属山东割让给日本,引起了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抗议激情。

五四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倡导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独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的青年人才。

五、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即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全民族解放战争,从1937年爆发到1945年胜利结束。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抗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近八年的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运动于1850年至1864年间在中国中部地区兴起并蔓延,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涵义、运动的发展和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晚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内外问题。

外部方面,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陆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削弱了国家主权,导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内部方面,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问题,大量农民生活拮据,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使得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农民起义运动迫在眉睫。

二、农民起义的涵义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为求生存和改善生活状况而全体团结起来反抗压迫者的一种群众运动。

农民起义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农民的痛苦和愤怒,他们通过集体行动来寻求解放和改善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一位农民领袖洪秀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起的一次农民起义。

三、运动的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始于广东,后来迁移到江西、安徽等地,形成了强大的农民革命军队。

运动的宗教色彩较浓,太平军奉行基督教教义,提倡平等、分享财富的原则。

运动在领袖洪秀全和东王陈玉成的带领下多次与清政府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控制了大片土地和城市,几乎动摇了晚清政权的根基。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和缺乏统一指挥,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最终被清政府消灭。

四、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运动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垄断格局,催生出了一些积极的社会变革。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思潮的提出和发展,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清朝政府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导致了清朝政权的进一步削弱和最终的覆灭。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背景到农民起义的涵义,再到运动的发展和影响,本文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作者:刘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历史近代化进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國运动对我国的近代化进程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项重要的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思想理论进程有着极大促进意义的改革文献,以及对腐败落后的清朝政府形成的集权统治上的压力。

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只是一场因为太多局限性而导致失败结果的农民起义运动,并没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发挥到促进作用,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发挥阻碍作用,只有洋务运动才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从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鸦片战争过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昏庸腐败的统治、封建官僚的残酷压迫和外来帝国主义的掠夺与欺凌使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爆发了。

太平军农民起义的主要目标是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施政改革方案,有些改革措施明显体现出资本主义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的金田起义算起,到1864年都城天京被攻陷,总共经历14年的时间。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强大的冲击,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变革先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清政府的变革,为中国近代化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其先进的资本主义革命思想为我国近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思想以及制度理论上的基础。

一、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鸦片战争过后我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统治更加昏庸腐败,封建政府官僚对百姓的压榨日益加剧,再加上外来侵略的欺凌,百姓生活极端困苦,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与近代化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与近代化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与近代化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与近代化探索》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且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它不仅是一场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的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近代化的探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 19 世纪中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沉重的赋税,让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应运而生。

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和政策,虽然这些思想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近代化的初步探索。

在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试图构建一个全新的政权架构。

它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这种平等、公正的政治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一些启示。

太平天国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土地分配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方案。

其目的是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让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从而摆脱封建地主的剥削。

这一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和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批判。

然而,由于其过于理想化和缺乏实际操作性,最终未能有效实施。

但它却开启了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在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实行了一些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例如,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组织手工业者进行生产,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太平天国还试图打破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鼓励商业活动,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尝试。

在文化教育方面,太平天国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它反对儒家的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主张妇女也有接受教育和参与政治的权利。

这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是一种巨大的突破,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摘要: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是什么关系,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什么作用,学术界意见不一。

部分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推动作用,并举出一些实例予以证明。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毋庸置疑,而太平天国只是从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并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甚至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太平天国起义客观上迫使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被动的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点讲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太平天国;腐败;近代化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02-02读郑大华教授《晚清思想史》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感触颇深。

其中,郑教授认为“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对洋务运动的影响”。

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深表赞同。

但郑教授认为“实际上与清王朝相比,太平天国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

因为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闭目塞听,固守祖宗成法,坚持夷夏之辨,比太平天国要腐朽得多,保守得多”,“太平天国最高领导者洪秀全,比之清王朝的最高统治着慈禧也要开明一些”。

但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见教于方家。

一、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我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郭廷以先生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蠢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

以富庶主城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乎无地不焚,无户不掳。

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呻吟垂毙。

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

郭先生的话也许会让人一时感到震惊,未免有夸大之嫌,但仔细品味,深入挖掘,也不无道理。

太平天国的整个体系是军事的,也可以说是军事、政治、社会组织一元化。

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中,中国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其中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产生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

该运动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1851年宣布建立“太平天国”,意图推翻清朝统治。

太平天国以其农民领导者名曰“天王洪秀全”的称号而闻名。

太平天国的兴起表明了当时中国普通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抗。

其宗教特点带来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和组织结构,对中国社会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其战争带来了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最终,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朝政府和外国势力镇压下去,然而,它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仍然持久。

二、戊戌变法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国内外局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西方列强逐渐侵占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挑战。

189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变革——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运动是光绪帝亲自发起的,目的是振兴中国,改革政府体制,提高国家实力。

戊戌变法具体包括了政治、教育、军队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其中,政治改革主要包括建立宪政制度,设立国会,推进法治等。

教育改革则促进了科技和思想的传播。

军事改革力图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

然而,戊戌变法的改革尝试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

由于种种内外因素,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力和挑战。

保守派势力和列强联合反对戊戌变法,最终导致了改革失败。

三、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的影响太平天国与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两个重要开端,它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和民众反抗的意愿。

浅析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浅析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浅析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关于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关系,郑大华教授在其近作《晚清思想史》中指出“太平天国存在着实施中国近代化的可能性”97,并从太平天国靠近最先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海,其领导人不反对西方文化并进行了军事近代化的尝试,还提出了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

但这仅仅是就其实施近代化的“可能性”而言的,并没有考虑其现实性。

笔者认为,太平天国固然有推行近代化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在逐渐封建化的农民政权中是极其有限的,换言之,太平天国领导人很难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因为他们必须和自身的封建性做艰巨的斗争,包括其严重的宗教迷信,高度集权式的皇权主义统治,存在于诸王中的腐败现象,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以及太平天国群众的小生产者的自发倾向等。

而郑教授所做出的“与清王朝相比,太平天国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99这一论断无疑将太平天国实施近代化的可能性扩大化了,甚至上升到了对其实施近代化的现实性的讨论。

首先,太平天国领导人虽然不反对西方文化,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度是否足以使其冲破固有的封建枷锁和小农意识,真正开启中国近代化的道路,则又应另当别论。

其次,所谓的太平天国进行军事近代化的尝试,是太平天国在与清王朝激战之时,为使自己的武器与之相匹敌而不得不设法购置、仿制一批西方新式武器,且其设厂自制的近代化武器装备非常有限,对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此外,洪仁■提出的《资政新篇》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革命要求,同太平天国起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有论者评价说《资政新篇》反映的只是洪仁■本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愿望,并不代表太平天国农民的思想,是完全没有实行条件和可能的空谈。

显然,若以此为据来论证太平天国比清王朝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启者,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

一、太平天国的自身问题使其无力担负起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统治存在的严重问题。

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腐朽的清朝统治者面对封建经济的危机和外匡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他们能做的只有想尽办法的从百姓身上得到利益。

尤其是鸦片战争过后,清政府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此时洪秀全带领一种农民揭竿而起,金田起义的打响,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是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从1851年(清咸丰元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整整十四载,起义军转战了十八个省市,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虽然它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其历史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很伟大的。

那时的清朝是一个新旧思维与中西文化激烈冲突与融合的年代,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夜之间突兀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历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年代(按传统的史学分期,是由古代史进入到了近代史),但旧时代的影子还依旧笼罩在这个帝国上空。

摘自《大帝国的涅槃》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

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巨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洪秀全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了拜上帝会,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1850年,拜上帝会在今天村公开宣布起义。

1851年,在进军途中,洪秀全正式宣布建立新的政治实体——“太平天国”。

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伟大和平的天堂”的意思,在基督教意义上隐含着对世界的拯救。

参考《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多表同情。

旅居海外之华侨以汉民族为正统,对满族入主中华,视为异族入侵。

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太平军将士流亡海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故海外华侨对太平天国表示推崇。

简又文评析说:"太平一役,实为民族革命之斗争,曾予清廷以致命伤之打击,大业虽未成,固已存天地之正气,扬大汉之天声,使民族意识与革命精神常在动荡鼓舞中而无时停息,则其人其事,岂非可泣可歌,而深博得吾人之同情且值得吾人之赞许者乎?"(《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2页。

)简又文分析,对太平天国表示深恶痛绝者,从地域上看,多分布在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一带。

"其所以恶之恨之者,大多是因为先世身罹兵役之灾,饱受此役之害,每有产业尽毁,家室流离,甚至无辜惨死者。

是以故事代代相传,谈虎色变。

无论所遭之劫是直接由于太平军,抑由清军兵勇,或由各处土匪,一是皆推原于太平天国之起事,致受牵累。

加以历年深中了得胜的清军清吏事后掩饰罪恶或宣传谬说的毒素,于当时战事真相不明,是非莫辨,由是而万恶皆归,视同匪寇,目为叛逆焉。

"(《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1页。

)简又文的评说,可谓一针见血。

四十年代前,国内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属于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

随着中国革命的前进与深入,1935年12月,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太平天国是正义之战。

1939年5月,毛泽东发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将太平天国列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同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太平天国战争是农民战争。

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写一本总结太平天国经验教训的书,供中国革命作为借鉴。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为太平天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太平天国史。

四十年代以后,对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统天下。

有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异议,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学术不适用于中国,主张以客观主义研究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由洪秀全等人发起,其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社会不公和民生困境时值清朝中后期,社会不公问题日益凸显,农民负担过重,地主阶级剥削日益加剧。

加之天灾人祸频发,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积聚。

1.2 基督教教义的传播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播基督教教义,借助教会组织进行宣传活动。

其中,洪秀全受到基督教思想影响,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秘密组织起义团体。

1.3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清朝政府在治理上的腐败和无能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

官员贪污受贿,军事失利,给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和不满。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起义和发展两个阶段。

2.1 起义阶段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

起初,起义军规模不大,规模扩大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军事组织和宣传手段。

起义士兵采用血书、檄文等方式,发布宣言,吸引到大量农民加入。

2.2 发展阶段太平天国运动从起义到发展,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斗争。

起义军士气高涨,在一片红旗下开创了新的社会秩序。

他们在江西、湖南等地建立基层政权,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军事指挥失误、内部矛盾激化以及对外环境不利等,这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探讨。

3.1 政治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清朝政权的衰落开始加速。

清末时期军阀混战、民族危机频发,推动了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中国近代政治革命奠定了基础。

3.2 社会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许多农民起义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民组织和秩序,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探索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武装起义和革命运动。

该运动的发生与近代化探索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影响。

一、社会背景与运动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0年至1864年,在战略家洪秀全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起义反对清朝统治。

这场起义起初并非反对整个中国传统社会,而是志在改革中国社会秩序,实现平等、公正与自由。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军在其控制下的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这也成为近代化探索的一次实践。

二、改革思想与政治实践太平天国运动对于近代化探索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其改革思想与政治实践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提出了“平等土地”、“共产主义”等理念,试图消除分封制度,实现土地的公有化与农民权益的保护。

这种改革思想的出现和实践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进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三、教育与科技发展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天国政权提倡普及教育,发展科技,致力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国家的科技水平。

太平天国政权创办了军校、学堂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人才。

同时,太平天国政权也推动了对于农业、工业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地位与性别平等太平天国运动积极倡导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女不平等,提倡平等与自由。

太平天国政权废除了诸多封建等级制度,并颁布了平等的婚姻法,实现了男女平等的婚姻权利。

这种追求社会地位和性别平等的精神对中国近代化的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与观念变革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外交与观念变革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太平天国政权试图与外国建立平等互利的交往关系,推动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

太平天国领导人也对于外国的社会制度与先进经验保持着关注与学习,试图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思想与科技,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社会记忆然而,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不过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尝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平天国发展历程

太平天国发展历程

太平天国发展历程
太平天国历史发展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一、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支付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二、、开始:金田起义1851年
洪秀全携冯云山在广西传教,成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三、发展:永安建制
1853年北上攻占永安,在永安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四、鼎盛:定都天京
经历了西征、北伐,1856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时期。

五、失败: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天京陷落。

六、性质: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
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作者:刘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刘明(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历史近代化进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的近代化进程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项重要的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思想理论进程有着极大促进意义的改革文献,以及对腐败落后的清朝政府形成的集权统治上的压力。

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只是一场因为太多局限性而导致失败结果的农民起义运动,并没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发挥到促进作用,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发挥阻碍作用,只有洋务运动才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从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定位;中国近代化进程;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K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6-0028-03自鸦片战争过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昏庸腐败的统治、封建官僚的残酷压迫和外来帝国主义的掠夺与欺凌使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爆发了。

太平军农民起义的主要目标是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施政改革方案,有些改革措施明显体现出资本主义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的金田起义算起,到1864年都城天京被攻陷,总共经历14年的时间。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强大的冲击,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变革先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清政府的变革,为中国近代化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其先进的资本主义革命思想为我国近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思想以及制度理论上的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与中国现代史的转折

太平天国起义与中国现代史的转折

太平天国起义与中国现代史的转折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向世界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惨状。

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多年的不断战乱和政治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晚清政府不仅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也失去了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力。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使得晚清政府彻底失去了国内的支持,也成为中国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点。

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非常复杂,需要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来考察。

在清政府统治下,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广大农民处于贫困和被剥削的状态。

此外,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落后的清政府,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加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最基本的社会环境。

太平天国起义的出现和发展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端是一次农民起义,由一名贫苦农民洪秀全于1850年发动。

由于其信奉基督教和汉族至上主义的思想,这次起义也是一次宗教、民族和政治的结合体。

起初,太平天国雏形是一个教派式组织,主要活动地点在广西梧州,很快,这个组织得到了农民大量的支持,成为一支有数十万人的起义军,并自称太平天国,意味着太平天下,见到世间万物在他们的统治下享有和平、幸福。

太平天国的组织架构不同于传统的起义,它更像是一种新型政权,其统治地区不断扩张,最终波及南京,成为第一支建立在南京的太平天国政权,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

在太平天国的领导下,一些当地官员和地主阶级纷纷归附,使得其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发挥。

太平天国起义的对内和对外影响太平天国起义的对内影响是,太平天国起义裹挟了整个中国社会,使得封建统治加速崩溃,民族和宗教意识的觉醒也得到了空前提升。

另外,太平天国及其领导阶层也积极探索社会体制与经济建设,例如实行实行宗教改革、提倡原始共产制等。

太平天国起义的对外影响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经历多年苦难的中华民族的另一面,强化了中国的自尊心和民族意识。

但这也引发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以及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先声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先声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先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先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运动的背景、发起和发展、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展示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先声所承担的历史职责。

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社会,政权腐败,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农民遭受压迫剥削,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同时,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局面下,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的政治制度,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滥权,以及经济的困境。

二、发起和发展太平天国运动由洪秀全等人发起,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起义、建立政权和对外扩张三个阶段。

1. 起义阶段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源于洪秀全的思想觉醒和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

在天理教的影响下,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基督的弟弟,发动了起义。

本初、王秀英等人相继加入,起义军壮大。

2. 建立政权阶段太平天国运动进入了建立政权的阶段。

洪秀全建立了以“太平天国”为名的政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土地分配、废除私人财产、男女平等等。

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引起了清朝政府的警惕,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3. 对外扩张阶段太平天国运动在建立政权的同时,对外扩张,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太平军先后攻占了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对清朝的直接威胁。

然而,太平天国政权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权力斗争,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三、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先声,对中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结构的改变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土地分配、男女平等等,这些理念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使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2. 影响后续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并没有摧毁农民起义的意志,反而激发了更多人民的反抗精神。

太平天国运动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动力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表同情。

旅居海外之华侨以汉民族为正统,对满族入主中华,视为异族入侵。

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太平军将士流亡海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故海外华侨对太平天国表示推崇。

简又文评析说:"太平一役,实为民族革命之斗争,曾予清廷以致命伤之打击,大业虽未成,固已存天地之正气,扬大汉之天声,使民族意识与革命精神常在动荡鼓舞中而无时停息,则其人其事,岂非可泣可歌,而深博得吾人之同情且值得吾人之赞许者乎?"(《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2页。

)简又文分析,对太平天国表示深恶痛绝者,从地域上看,多分布在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一带。

"其所以恶之恨之者,大多是因为先世身罹兵役之灾,饱受此役之害,每有产业尽毁,家室流离,甚至无辜惨死者。

是以故事代代相传,谈虎色变。

无论所遭之劫是直接由于太平军,抑由清军兵勇,或由各处土匪,一是皆推原于太平天国之起事,致受牵累。

加以历年深中了得胜的清军清吏事后掩饰罪恶或宣传谬说的毒素,于当时战事真相不明,是非莫辨,由是而万恶皆归,视同匪寇,目为叛逆焉。

"(《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猛进书屋,第11页。

)简又文的评说,可谓一针见血。

四十年代前,国内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属于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

随着中国革命的前进与深入,1935年12月,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太平天国是正义之战。

1939年5月,毛泽东发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将太平天国列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同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太平天国战争是农民战争。

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写一本总结太平天国经验教训的书,供中国革命作为借鉴。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为太平天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太平天国史。

四十年代以后,对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统天下。

有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异议,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学术不适用于中国,主张以客观主义研究太平天国。

据此,有的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破坏性和毁灭性极大,仅亚于日寇侵华,提出"战争破坏论"。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是太平天国史研究蓬勃发展的时期。

195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00周年。

社论充分肯定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反封建反侵略的伟大意义,歌颂了太平天国爱国主义的英雄业绩,并深刻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虽然提出了反封建的土地要求,但由于农民阶级制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违反了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规律,所以实质上具有反动性。

《人民日报》社论阐明了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认为研究太平天国史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的经验。

建国以后的一段时期,对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多数是实事求是的,但也不泛对太平天国的美化,对农民领袖的拔高,存在"以今例古"的偏向。

有的学者将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得解放的生活比拟太平天国治下的人民生活。

有的学者甚至编造了歌颂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歌谣,例如有一首歌颂李秀成的歌谣说:"青竹竿,白竹台,欢迎忠王到苏州来。

杀脱张和两强盗,我伲农民好把头抬。

""毛竹笋,两头黄,农民领袖李忠王。

地主见了他象见阎王,农民见了他赛过亲娘。

"(《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学宛出版社,第9页。

)这首歌谣阶级阵线如此分明,很难让人相信它出自100多年前文化不高的农民之口,显然是出于美化太平天国的刻意编造。

对于刻意美化拔高太平天国的倾向,一些历史学家表示了不同意见。

五十年代初,有学者引用江苏常熟发现的太平天国时期的文物"报恩牌坊碑序"赞扬太平天国。

该序称当时太平天国治下的常熟"禾苗布帛,均出以时;士农工商,各安其业。

平租庸之额赋,准课税之重轻。

春树万家,喧起鱼盐之市;夜灯几点,摇来虾菜之船。

信民物之殷阜,皆恩德之栽培。

"(《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学苑出版社,第9页。

)祁龙威在《光明日报》撰文《从"报恩牌坊碑序"问题略论当前研究太平天国史工作中的偏向》。

祁文说,当时的常熟控制在以钱桂仁为首的太平军将领之手,他们勾结清政府,对农民横征暴敛,并阴谋叛变。

为了迷惑李秀成,他们树立了"报恩牌坊碑",序文华丽的内容是一幅虚构的假象。

祁文批评了美化太平天国的主观主义论点,主张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要实事求是。

美化太平天国,拔高农民领袖的做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太平天国的赞词,对农民领袖的颂歌,廉价地被拍卖。

旧式的农民战争被说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洪秀全等被称之为革命领袖。

甚至以洪秀全划线,以此区分太平天国历史人物的功过。

洪秀全头顶佛光,被吹捧为"千古完人";而杨秀清因为"逼封万岁",李秀成因为写了《自述》,一一被判为死刑。

"四人邦"甚至别有用心地将矛头对准杨秀清,映射攻击周恩来。

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中有许多人走过这样的弯路,其实,这不是这些专家学者的错,这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所造成的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的倾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和进展。

学者们敢于打破种种人为设置的禁区,对太平天国、对洪秀全进行全面评价和研究。

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历史功绩在被肯定的同时,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若干黑暗面也被无情地曝光。

这一时期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应当说基本上是实事求是的。

对太平天国持否定态度的人大多提出太平天国曾经毁庙宇、坏神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和破坏,即所谓"战争破坏论"。

可以说,除了清政府的有意掩饰和诬陷之外,史料所载太平天国毁庙宇、坏神像等,多是不争的事实。

孙中山当年褒扬太平天国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就有人提出太平天国破坏中国文化传统,不值得褒扬。

其实,不仅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曾经造成一定的破坏,都存在"战争破坏"的现象。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呢?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无须为太平天国掩过饰非,问题在于我们应当站在什么立场上审视太平天国,是站在正统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正统的立场上看,太平天国的罪恶何止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和破坏,太平天国横扫了大半个中国,严重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王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前后开支军费422,295,959两白银,造成清王朝财政危机的严重。

而庞大的军费开支转嫁给人民的结果,又加剧了清王朝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于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虽然说不上是火车头,但正是周而复始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或多或少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

太平天国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她不可能一举冲跨封建制度,带领中国冲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

告诉我们:不论农民起义成功或是失败了,中国还是封建社会。

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

太平天国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她只是少数人改朝换代的工具。

满族人的旗袍经过改制,成为三十年代的摩登;三十年代的旗袍经过再改制,又成为新世纪的时髦。

所谓对于太平天国研究的新观点、新认识不过是改制的旗袍罢了。

毛泽东与《人民日报》社论对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并没有过时,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

方之光说,神化太平天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样,鬼化太平天国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太平天国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太平天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考察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我们不能无视太平天国毛泽东称洪秀全是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人之一。

洪秀全向西方寻求的真理是什么?洪秀全从西方找到了一个上帝,他接受了有关上帝的宗教,相信这就是真理。

真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内涵。

在洪秀全生活的那个年代和社会,有关上帝的宗教就是真理。

恩格斯曾经说过,宗教并不都是骗子手的捏造。

基督教在她最初产生的时候曾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她反映了弱者对强者的抗议。

从西方基督教产生的背景看,基督教是弱者对于堕落的时代和社会的一种解救方案。

洪秀全在中国建立的"拜上帝会"正是反映了中国的弱者一一农民阶级对强者一一地主阶级的抗议,是人民大众对堕落的清王朝的解救方案。

洪秀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外来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撞击产生了洪秀全思想。

因此,在洪秀全思想中,新与旧的矛盾,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交相融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基督教的新的宗教。

洪秀全创立的宗教,尽管包含着某些平均主义的要求,但总的来说,她有若干消极的一面,她只是向跟随他的人民许诺了一个美好的彼岸世界。

马克思说:"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

"(《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25页。

)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总是以迷信来说明历史,而今天的史学工作者则应该以历史来剖析他们的迷信。

以历史来剖析洪秀全,我们发现,洪秀全创立的宗教正如马克思所说,既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又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的伟大创造。

《天朝田亩制度》以平分土地为中心,包括了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内容在内的纲领性文件。

纲领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通过这个纲领性文件,希望实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太平天国印书》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第409页。

)即使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审视《天朝田亩制度》,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她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

《天朝田亩制度》允诺给予农民以一定的物质利益,适应了中国封建制度下贫苦农民的幻想和愿望,她对于封建主义的反动性和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

洪秀全有封建主义思想,皇权主义思想是无可讳言的,也是应当加以批判的。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中透露出来的平均主义和民生主义恰恰是洪秀全思想中民主性的精华。

诚然,《天朝田亩制度》所设计的蓝图是一个平均主义的和一切政治经济权力归于"主"的专制社会。

平均主义的观点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都是十分古老的。

"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原始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