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 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 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 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2、秦朝: 遭沉重打击
焚书坑儒
3、西汉: 儒家独尊
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
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
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大一统”,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下,地位 “独尊”。
4、宋明时期: 理学
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地位: 立国立身的基础 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评价:
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具保守性。
整理ppt
8
②仁
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2、实践方法: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整理ppt
13
三、古代大教育家
整理ppt
15
孔子与教育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2)教育目的: ① “成人”
学习《诗》《书》《礼》 《乐》,
举止合乎礼教,言行合乎“忠” “信” 。 ② 成“君子”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4)整编典籍:《六经》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仁①②内地涵位::仁仁就是是孔_子爱__思人__想__的,_包_核_含_心_着__仁,爱是、处关理怀人、际体关谅系、的最_容__高忍__准__则等。一切美德。 (3)中庸① ②目 含的 义: :协 过调 犹不_礼__及和__,仁__恰的到关好系处。。
③原则:“_和__而__不__同___”。
1.背景 (1)社会转型: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_封__建__制___社会转变的时期。 (2)礼崩乐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_人__际__关__系___紧张。
2.目的:孔子决心通过恢复__周__礼___,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
①恢复周礼:恢复周礼的权威,使社会能够_君__臣__有__别___,长幼有序。 ②人际关系:以“_礼___”来规范人际关系,作为_立__国__立__身___的基础。 (1)礼③恪守礼制: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 ④礼 社勿 会秩 动序 ”: 。主张“_克__己__复__礼___”,匡正社会秩序。
(1)对中国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 教__育__内__容___、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__朝__鲜___、日本等国,使这
(2)对世界国②家西实方以:儒明学清为以主后的,开孔科子取学士说。传到西方,《_论__语____》被译成拉丁文、 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论语·颜渊》
史料三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史料二,说明孔子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 (3)史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 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
康熙在南巡北归途中专程到曲
阜,祭拜孔子。
在孔庙,康熙向孔子像行
三跪九叩大礼,并在祝文中称
颂孔子:“仰惟先师,……圣
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
王之仪范。”
从孔庙出来,康熙又来到
孔林,谒孔子墓。
.
。片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郑 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学…… 鲁鲁
孔子适郑,与弟
子相失,孔子独立
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
曰:“用东…门有…人,
…累累若丧家之狗
。” 子贡以实告孔
子。孔播子…欣然…笑曰
北魏孝文在帝中4华92 民文圣族尼的父“共元同成文宗 化130”7 与大“成共至圣同文心宣理王”
北的周形静成帝 和580发展邹过国公程中,明起世了宗最153重0 要至、圣最先巨师大作
隋用文的帝是58孔1 子。先师尼父 清世祖 1645 —大—成张至岱圣文年宣先师
唐太宗 628
先圣
清世祖 1657 至圣先师
注:便据汉尺来算。一尺=23.1CM。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孔子生平节选——在鲁岁月
3岁:父卒。母携其移居曲阜阙里,“贫且贱”。
19—21岁:娶妻生子。为小吏,先后管理仓库和畜牧。
30岁:贯通“六经” ,开始收徒讲学。 34岁: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学
51岁:为中都宰,卓有政绩。
’……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含答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孔子曰:“仁者,爱人。
”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以德治民,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正因为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其思想主张也就不同。
答案 B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解析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仁”,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这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
答案 B3.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过犹不及”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有教无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及理解能力。
A项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B项体现的是中庸的主张;D项是孔子的教育主张。
C 项主张贵贱有序,是礼这一主张的反映。
答案 C4.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
A.“德治”将要取代“法治”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C.时代发展了仍须遵循一致的道德准则D.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予以肯定解析A、D两项的表述错误,C项与题干的表述不符。
儒家思想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在新时期,提倡“以德治国”主要是吸取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
答案 B5.“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而知新D.三人行必有我师解析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符合有教无类的含义,故选B。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 (1)时代因素: 创立的?
①处于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出现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3)个人作用:孔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 兴周礼的使命感
1.产生背景
“礼”
2、主要内容:
“仁”
1)“礼”的思想: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A、含义: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B、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 C、主张
------体现了中庸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 请回答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 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关系紧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因和目的。
教育: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教育家: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 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 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政治家:孔子主张“内圣外王”,成为 中国古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 想标准。
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杏坛讲学图
4、从政失败
孔子在鲁国的活动
(力图恢复礼乐制)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 中都宰(王室总管)。第二年, 他被升为司空,专管全国建设。 不久调任司寇,相当于现代的最 高法院院长,摄相事。
摄相事 由于齐人的离间,鲁 大司寇 定公对孔子的态度逐渐冷 司空 中都宰
淡,孔子便率弟子离开鲁 国,开始周游列国,宣扬 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我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 遗产,其中最著名是 曲阜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孔子虽非帝王,但 历代帝王皆以孔子 的思想治国,故敬 奉为先帝,特做帝 王像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故。 图为位于山东曲阜的孔 子墓。
1、孔子的出生: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相传孔子的 母亲颜征在 在尼丘山上 祈祷后,生 下儿子孔子。 孔子生来头 顶中间低、 四周高,象 尼丘山的形 状,故起名 叫孔丘,又 因他排行第 二,遂取字 仲尼。
2、自学礼乐:
勤学好问, 博学多才
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礼乐专家)
问礼老聃
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 择 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孔子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 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在这个光辉灿 烂的文化创新时代,出现了大量世界 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的 思考主张和探索精神影响着世界,在 文化创造与传承方面引导着世界的走 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古代中 国的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
二、开创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阶级、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之。”
——《论语》
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仁”的含义?( 对他人、
对统治者、对自己)如何实现?(材料五、六——忠恕)
6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 “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 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 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 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 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 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 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3
授 课 方案
1.生平篇 自学礼乐
兴办私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思想篇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 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何? 内容:礼、仁、中庸(核心) 礼:即周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节,一种讲究 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社会秩序。它是维系西周分封和 宗法制度的工具。实践的方法?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 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 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 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 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 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 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 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 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 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 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 性的追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 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 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 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 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内容索引
壹贰叁
基深达 础化标 落探检 实究测
壹
基础落实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 (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_礼__乐__文__化__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_六__经__”,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修《_春__秋__》。
答案
思维点拨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_周__礼__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 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_立__国__立__身__的基础,主 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_德__和__礼__治理社会, 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答案
易错提醒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是由于春秋时期各 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 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 革的需要。
知识 图示
返回
贰
深化探究
主题一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答案 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 (2)史料二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说课稿
2.教学难点:
(1)儒家学说中“仁”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自身成长的启示。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复杂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纯理论的讲述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3.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生平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孔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采用时间线的方式,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孔子生活的历史背景。
2.通过讲解、举例、引用经典文献等方法,阐述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并引导学生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孔子与子贡的对话”,通过故事引出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2.悬念导入: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教具:使用挂图、时间线、思维导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孔子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名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选修《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 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认 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习 的知识要不断得到运用和巩固
。
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 间的基本关系和道德准 则,主张爱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义
孔子认为义是行为的准 则,主张以义为先,以
礼为节。
04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总结词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平等地面向所有人 ,不论其出身、地位或贫富状况。
总结词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让更多 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以推动社会 进步。他主张“学而优则仕”,鼓励学生们通过学习进入 仕途,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详细描述
孔子周游列国,广收门徒,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阶层和地 区,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孔子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总结词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 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总结词
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做人的 根本。
详细描述
孔子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和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还提 倡“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复习旧知识,从中 获得新的理解和启示。
儒家文化创始人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对 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
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教育家
孔子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开 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促
进了教育公平。
政治家
孔子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曾担 任鲁国大司寇,提出“仁政”思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掌握孔子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治”、“中庸”等;(3)能够分析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孔子思想;(2)运用比较法,分析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仁爱、礼仪、和谐等传统美德;(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孔子的重要思想及其内涵;(3)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孔子思想的深入解读和理解;(2)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孔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提问:“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谁?”引导学生思考;(3)导入本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孔子的重要思想;(3)分组讨论,总结孔子思想的内涵。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比较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孔子思想的优点和不足;(3)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辩论,阐述自己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5. 总结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 深入思考孔子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治”、“中庸”等;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 ppt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 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智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 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二)克己复礼
孔子讲的“克已复礼”,是说做人要克 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 合“礼”的要 求。
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 长幼之序(“礼”指周礼) 2、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代表著作主要有:
《诗》、《书》、《礼》 《易》、《乐》、《春秋》
二、儒家思想
(一)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 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以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 之道。
东亚文化 的渊源
全球第一 所孔子学院 在韩国汉城 正式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 洲 首 家 孔 子 学 院 将 落 户 肯 尼 亚
台湾“永远的孔子”文物大 展
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 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讨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 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 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 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的生平——追求礼乐的一生1.出身:春秋末年,鲁国没落贵族家庭,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自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十五立志,三十而立3.兴办私学4.鲁国从政失败5.周游列国6.献身文化教育事业二、开创儒家思想(是大思想家)(一)背景: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⑴经济上:井田制崩溃;⑵政治上:分封制逐渐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礼崩乐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⑶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⑷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教育和学术下移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创立了儒家学派(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礼的思想(孔子思想的目标)——礼是政治概念⑴含义:即周礼,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⑵实质: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
⑶目的: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统治(匡正社会秩序)。
⑷主张:①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②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协调君臣关系、人与人关系)。
⑸地位(评价):是立国立身的基础;是孔子思想的目标。
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主统治,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 仁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⑴主张:①仁就是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
(含义)②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地位)④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包含了民本思想)⑤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⑥将礼和仁结合起来,主张有等级的仁爱。
⑵地位(评价):①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②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③仁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④主张有等级的仁爱,体现了孔子的阶级立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礼、仁关系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3. 中庸思想:(调整方法、中介)——属于哲学概念⑴目的: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⑵主张:①过犹不及; ②和而不同(方法) ▲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一统。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孔子其人1.青年时期(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5.因病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点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地位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图解历史]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知识点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思想(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探究】史料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面试试题题1:您的工作动机和愿望是什么?题2:你准备用何方法治理国家?……答案题1:恢复周礼,建立礼乐文明的国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主题2 孔子思想的影响 【史料研析】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 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提示:(1)观点:仁,礼,仁政。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儒家学派观点不适合富国强兵的需要,必然遭到统治 者的冷落。
“仁者爱人”
体现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社 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中庸思想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谐完美,有利 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类别
教 育 思 想
思想主张
评价
“有教无类”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断文 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成人”“君 子”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因材施教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2.局限性: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带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 后性。
【深化点拨】孔子思想地位及影响 1.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 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 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 2.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 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点拨】孔子核心思想的“新”“旧”色彩 (1)春秋时期的伦理观念和伦理思想,新旧杂陈,相互更替,体现了 “过渡时期”的特点,孔子的思想也具有这种鲜明特色。 (2)“仁”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潮,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伦理关 系认识的升华,是道德认识史上的重大发展,就其理论构想的“仁” 的社会状态,是进步的。但却以“礼”作为外在规范和表现,体现了 鲜明的守旧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学习内容】
【课堂思考】
1.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3分)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4分)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1、不属于孔子晚年整理的文化典籍的是
A《诗经》、《礼》 B、《论语》、《书》 C、《乐》、《易》 D、《春秋》、《书》
2、孔子一生积极参政,虽然屡屡受挫,但也曾经一度辉煌,其政治生涯的顶峰是
A、出任鲁国代理宰相
B、51岁任鲁国中都宰
C、升任大司寇
D、在齐国任大司空
3、政治斗争让孔子屡屡失意,为实施其政治主张,他周游列国14年,游说各国君主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终无果而终,究其原因有①孔子主张的礼违背了诸侯国君的意愿②反对变革旧制度的主张违背大变革的主流③孔子的仁的思想不利于诸侯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4、孔子依据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境界,它是
A、仁和礼有机结合,既有温情,又有差别
B、维护周礼,保证长幼有序
C、提倡“忠恕”
D、主张爱有差别,提倡爱应该建立在自然感情上
5、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成为各国变法的政策依据
B、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C、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6、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其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7、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A、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B、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
C、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饿众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
━━《论语》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
━━《韩非子》
材料四“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孔子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3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