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发展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地方戏的产生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 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 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 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 成熟。
舞台布置──一桌二椅
京剧的虚拟动作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马致远的《汉宫秋》
《汉宫秋》是一出历史爱情戏,写王昭君出塞和亲。匈 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妃昭君和亲,汉元帝只得将其送出。 昭君行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自尽。元帝思念昭君,夜闻 雁鸣,倍添痛楚。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是一出 离奇的爱情戏。写张倩 女与王文举相恋。王进 京赶考,张的魂魄追随 他一同前去,并在京城 同他生活了三年。后王 携妻回家探望,张之魂 魄与身体才合而为一.
在世界范围内,戏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 类,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总是 与其他文化成分的发展相伴随,同时受到政 治、经济、心理学以及文学的影响。面对世 界戏剧发展的错综复杂的状态,必须对西方 戏剧和东方戏剧分别进行考察。
当代中国戏剧发展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 毛泽东为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后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 导性方针。即要求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 要求各个剧种在自由竞赛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 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 威虎山》、《黛诺》、《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 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
中 国 戏 曲 发 展 流 变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郝世琦
戏剧史一门综合艺术,最终需要靠舞台演出而 成立。戏剧的起源很早,大约在远古时代就有载 歌载舞的表演。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 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剧、话剧、歌剧的总称, 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 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按作品的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 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 1998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京剧节也推出一批 优秀的京剧新创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 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骆驼祥子》改 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众多剧目中的佼佼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 剧目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创剧 目(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以此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 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戏曲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 《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 《西梦霸王》等。
汉代充分发展了这种表演,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 的"角抵戏"。其中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 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 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 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 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 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 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 《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关汉卿用 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 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 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 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白朴与《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出爱情喜剧。写裴少俊与李千金因 相互爱恋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 发现,将李赶出。后裴考中状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订 亲之女,却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赔礼,夫妻团圆。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 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 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 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 多用昆曲演唱。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 落。
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 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 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 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 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 艺术上的成熟。
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 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 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 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 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 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 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 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 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 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 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 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 “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 “××科”。
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 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 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剧本,其中《窦 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 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 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 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亦称 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 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 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 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 民间气息。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 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 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 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 发展成熟,戏曲自此形成。
东海黄公
踏摇娘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 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 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 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 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 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 《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 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 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 演员评奖活动。
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 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 《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一 见钟情,其母老夫人却以张没有功名而百般阻挠。但二人在红娘的 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剧文辞优美,有“花间美人”之称。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戏 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将之 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将诗词 、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 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 戏曲的成熟。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 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 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 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 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南 戏的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 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南戏的演唱方式 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 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 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 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 色皆为配角。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
《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这一帝妃 之间的爱情故事,既颂扬了生死不渝的人间真情,又批判 了中国封建时代上层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展示“安史之 乱”前后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图景,是清康熙年间剧坛 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与京剧的形成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 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 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 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 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
梅兰芳
程砚秋
荀慧生
尚小云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 他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 程砚秋(1904—1958)他以婉转而刚健的唱腔,精美的水袖和步法,形 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荀慧生(1899—1968)唱腔低回婉转,做工细腻活泼,善塑造天真烂漫 ,性情温柔的妇女形象,世称“荀派”。 尚小云(1899—1976)他的唱腔奔放挺拔、表演刚健婀娜,世称“尚派 ”。
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 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 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 和春、春台等戏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 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 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 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 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 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今天,我们将分两个部分为大家介绍戏剧的发 展流变。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歌舞。最 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这种歌舞可能是打 猎之前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也可能是打猎归来后的 庆祝仪式。
尧舜时代到北宋末期,是戏曲的孕育期。 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宫廷中出现十分活跃的优戏活 动,这是专职的艺人所从事的简单戏剧表演。
来自百度文库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 《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 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 剧,共40出。 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 故事为中心线索,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 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