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数量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数轴演示和实物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轴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少得”的概念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的运算》中的“加减法”知识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少得”的概念。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数等。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具体内容包括:
1.多一些、少一些:通过数轴和实物操作,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中“多”和“少”的关系。
2.多得、少得:引入“比较”的概念,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多得”和“少得”的含义。
3.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解析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解析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不但可以形象地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而且可以描述两个数量相差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因此,例6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上述四个词语的含义,并认识到“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所表示的相差程度都是相对的。

教学时,可以选择38和34先做示范,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用“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来表示这两个数量的关系,也可以用“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来表示。

再通过“还可以怎样比”引导学生把小猫做的与小狗做的、小狗做的与小猫做的、小狗做的与小猴做的、小猴做的与小狗做的分别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体会并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

第1题,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指导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例如,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右边鱼缸里少一些,右边鱼缸里的鱼比中间鱼缸里多一些。

第2题左边一题,根据图中的信息,首先可以排除“43个”这个答案,因为43个比40个多,而不是少。

再把38个和18个分别与40个比较,可知38个比40个少一些,而18个比40个少得多,从而确定合适的答案是“18个”。

右边一题的思考方法与左边一题相似,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上述思考过程讲清楚。

第3题,可以先考虑英国获得的金牌数:因为英国获得的金牌数比澳大利亚多一些,所以首先要排除“9枚”和“13枚”这两个答案;又因为51枚比14枚要多得多,而19枚比14枚多一些,所以选定19枚作为答案。

在此基础上,再判断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量就比较容易了。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选一选,再通过交流使他们认识到:所谓“比较合适”是指车辆的座位数要比人数多,但只宜多一些,而不宜多得多。

第5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摞书的高度,再结合左边的“20本”推算右边书的本数。

这里只要学生能说出右边书的本数是40左右就可以了。

第6题,可以让学生照图中的样子,准备一些标有两位数的卡片。

活动时,可以先抽出标有45的卡片,要求学生用其他卡片上的数分别与45比;再根据活动情况,选择另外的两位数,并用其他卡片上的数与之比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参考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参考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教材P33~教材P34页中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言情境中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情境图)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做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小猴说:“我做了34个。

”小猫说:“我做了38个。

”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二、唤醒经验,学习新知: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1)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2)教师小结出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板书)(3)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4)交流: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1)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狗做了多少个?(10个)(2)你觉得小狗做的和小猴比怎么样?(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为:小狗做的比小猴少得多。

(板书)(4)那小猴和小狗比呢?(板书)三、练习交流,巩固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1小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呢?(2)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3)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

第2小题。

(1)小芳和小明在拍球,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2)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多些少些教学反思范文(2篇)

多些少些教学反思范文(2篇)

多些少些教学反思范文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些”、“少些”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授教过程中从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及不同的提问方式,从各种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尚不足,比如说指导学生说说“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反应不强烈。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生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数学课,让学生自始至终地立于自主探索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多些少些教学反思范文(2)教学反思是评估和分析教学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我进行过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回顾和总结一些教学反思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首先,教学反思时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估。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有时会忽视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开始重视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这些目标,确保我所进行的教学活动都能有针对性地达到这些目标。

其次,教学反思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通过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同时,我也会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反思时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改进。

在我进行的一些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常常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讲解不同的内容,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反思中,我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第33、3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了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词语描述100以内数间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具体情境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了准确使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用完整的语言对两个数的相差水准做准确的描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在○填上“>”或“<”。

47○74 95○99 100○97 90○8039○56 28○59 100○12 78○97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选2题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板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创设小猫,小猴,小狗三个小动物的情境)提问: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同座位互说(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狗做了10个)(教师借助小猫的身份实行示范:小猫做得比小猴多一些,这句话还能够怎么说?)(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还能够怎样比?引导学生把小猫做的与小狗做的,小狗做的与小猴做的,小狗做得与小猴做的,小猴做的与小狗做的分别比较。

在小组里说一说。

2,教师小结,再指名说:小猴做得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得比小猴少得多小猫比小狗做得多得多,小狗比小猫做得少得多)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自由地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出示3个鱼缸:25条,8条,11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实行表达,指导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如:中间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少一些, 右边的鱼缸比中间的鱼缸多一些。

还能够怎样比?2,完成“想想做做”2。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1针对教学目标,我认真地研究了这部分教材,决定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枯燥的说教。

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反映要比我想象中的好。

一、根据学生思维直观的特点,创设了直观的情境,为新知的教学作好辅垫。

今天教学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对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但生活中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不会用这些词来表达罢了。

因此,在课上我是出示不同颜色的三杯水,让学生观察,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学生交流后引出“()比()少得多,()比()少一些”后并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这样先通过直观的事物,让学生对“多得多”等有了直观的体验,为新知识作铺垫。

最后再出示例题,放手让孩子们比较后说一说,多数孩子能说得很好。

二、抓住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加以突破。

这节课很主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渗透相对思想,我在教学中很重视这方面。

如在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时,我就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支点:同样是多,他们多得一样吗?再利用百数图让学生数出10到15,再数10到48,还请两个学生比赛谁先数完(一个数10到15,一个数10到48),并出示数轴,从数轴中观察与建构,感知两数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教学反思

《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教学反思

《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话为数的比较。

一开始,我让学生同桌两人比高矮,让学生说说自己比同桌怎么样?然后让一个学生和老师比高矮,学生觉得好奇、有趣,乐意表现自己,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比高矮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红球78个,篮球15个,黄球10个,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迁移,轻松自然的学习用“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描述两数关系,同时学生还会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使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得到了升华。

最后学习完新知识,我让学生想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学生兴趣盎然,话题一下子就像放水的闸门,滔滔不绝的说开了,他们说的那么正确而有序。

对于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的题时,很轻松地完成了,而且表达相当准确!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利用已学的知识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感到数学的乐趣。

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个别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指导。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水平,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词语表述。

教学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听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少关系。

2、说说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够实行得多少的比较。

3、导入(比较数的大小)57○42 78○87 42○42 54○70 67○57 100○10说说你是怎样实行比较的。

导入:大家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较大小的另一方面内容:会用多少来形容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板书:比较多少)二、教学新课(一)学习“多一些、少一些”1、出示花金鱼和黑金鱼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①花金鱼比黑金鱼多很多吗?引导: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

(板书:多一些)②说说“多一些”的意思。

③这句话还能够怎样说?得出: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板书:少一些)3、同桌之间再用“多一些、少一些”来说说花金鱼和黑金鱼之间的多少关系。

(二)学习“多得多、少得多”1、出示3种金鱼图。

你知道“红金鱼和花金鱼谁多吗?”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①红金鱼比花金鱼只.多一点吗?引导: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

(板书:多得多)②这句话还能够怎样说?花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板书:少得多)③红金鱼和黑金鱼的比较。

反馈: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

3、再用4个词语来说说这3种金鱼之间的多少关系。

(三)练习(P40做一做)同桌互相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说4篮水果间的比较。

集体交流、反馈。

(四)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能够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还能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他们的多少。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3个大小不一的物体——篮球、排球、网球进行比较大小,并引导孩子们说明白:篮球比排球(大)、篮球也比网球(大),怎样来描述大的程度呢?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篮球比排球大一些,篮球比网球大得多”,为接下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垫下伏笔。

接下来呈现教材例题,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的多、少一些”含义,这一部分的内容充分让学生体会、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练习设计了三种水果、小松鼠采松果和青蛙吃害虫等练习题,使孩子自主感悟“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些词的含义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是游戏性的猜数练习,让孩子反复应用这些语言来叙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根据“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教学思路,孩子已经初步感受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经过课后反思,我发现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说的不太够。

虽然我也是事先多设计让孩子们说,但实际课堂上还是我说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了。

如可以在理解、体会用“多一些、少一些”表达红球和黄球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说它们间的多少,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并让优生带着后进生说、同桌说、指名说等,说多了、听多了,有些后进生自然也就理解了。

还有在上课时,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太丰富,有时对个别学生的回答甚至没有给予评价,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评价是必需的,而如何用更积极鼓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进而激发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发言,是我今后在教学中的主要调整方向。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玩具车4元5角,一个玩具猴5元1角,价格贵的是( )A.玩具车B.玩具猴C.一样2.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教案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教案
-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整数大小比较;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整数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解释: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如水果的数量比较,让学生理解“多”与“少”的概念;
-通过数学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比较符号,如“5>3”、“8<10”;
-创设生活情境,如比较两个小朋友收集的邮票数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整数比较的方法。
另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进行得很顺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让我感到很满意。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是过于依赖直观教具,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逐步增加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多得多”和“少得多”与“多一些”、“少一些”的区别。通过举例和比较,如两组不同数量的铅笔,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数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比较两堆石子的数量,演示整数比较的基本原理。
-设计抽象的数学题目,如“比较123和456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而不依赖直观教具;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指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关键数据,如两个班级的人数比较,忽略非关键信息,专注于数的比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多(少)一些多(少)得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多少的情况?”(如比较两盒铅笔的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量比较的奥秘。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范文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范文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范文
1、利用“猜想”的情景引入新课,为新知识作铺垫,通过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确数目增大,比较结果也会变化。

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学生表现积极学习气氛活跃,用词也很准确。

总之引入新课阶段达到良好效果。

2、在例题探讨过程中(比较三所学校的学生人数),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意识,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亲切地和学生说话。

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不同的数相比,所用词也会不同。

应启发学生用哪个词描述更为合适?那就要采用充分让学生讨论,达成一致,用"多得多"比较恰当。

所以“90比40应该'多得多',80比65才应该是'多一些'”。

3、在例题的拓展中,学生举手非常活跃,都想把表现自己,我忍不住多提问了几位学生。

其实要让学生用同桌或前后相互说一说,提问形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

4、学生对超市里一些商品根本不知道实际价钱,缺乏感性认识,课中有这种练习建议:应适当修改。

“猜一猜”的'练习形式很好,如果学生猜不中时,老师就采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提示,让学生逐步调整。

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猜一猜,效果更好。

5、本课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发生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多、少的概念;2.运用多、少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3.运用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多、少的概念以及运用多、少进行比较的方法。

2. 引入新知1.通过观察图片,引入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例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8个苹果,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2.掌握多得多、少得多的比较方法。

3. 实践演练1.思考问题:在八个星期里,小明每个星期剪3次头发,小华每个星期剪4次头发,哪个孩子剪的头发次数多?2.发挥想象,编排问题:小明剪了12次头发,小华剪了16次头发,哪个孩子剪的头发次数多?三、教学重点1.确认并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2.使用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1. 活动设计1.教师出示两个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苹果的个数不同,并问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一些。

2.教师出示小明和小华剪头发的图片,并问哪个孩子剪的头发更多。

3.分别用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例如:书包里装的书、垃圾桶里的纸屑等。

4.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完成练习题的练习。

2. 练习题1.每个篮子里有6个橘子,你选了2个橘子,那么还剩几个橘子?2.请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3个苹果、6个桃子、1个香蕉、4个西瓜。

3.每天时间有24小时,小明每天睡觉9小时,吃饭3小时,上学7小时,那么他还有多少小时时间可以玩?五、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实践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1.学生普遍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数量等;3.整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猜数游戏》教学反思《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主要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学生们在猜数游戏中,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学生们在游戏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积极参与游戏,认真思考,努力猜测,不断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使用的词语不够准确。

此外,由于时间有限,我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游戏,这也影响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 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情境教学法 创设了一个猜数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游戏教学法虽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游戏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但如果情境创设不真实,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教学法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这部分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此类知识,但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及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我发现孩子们在学习这一课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

1.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语言基础并不丰厚,理解能力也有限,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不能够正确区分,特别是“少得多”,很多小朋友总是不自觉地说成“少得少”。

因此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很难选择正确的词语表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2.缺乏一定的数感。

唱歌要有“乐感”,读书要有“语感”,同样数学也是有“数感”的。

其实数感是极为抽象的,很是叫人捉摸不透。

在比较两数的时候,究竟是在怎样的范围内我们才说“多一些”“少一些”,又是达到怎样的程度该用“多得多”“少得多”,其实这都没有一定的标准。

例如“20与9比较,究竟是多一些呢还是多得多”,其实这都是在靠我们的数感来判断。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判断,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时考虑得并不是那么多。

于是考虑到前面《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数来感知数字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数相距比较近时,大数在前,用多一些;小数在前,用少一些。

当两个数相距比较远时,大数在前,用多得多;小数在前,用少得多。

回顾本节课教学,我给孩子们比较、分析、讨论的时间不够多,课堂上大多时间给了那些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却忽略了那些没有举手发言的学生。

其实在课堂上,我应该给更多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们和同桌或者前后左右的同学说一说,达到人人参与课堂的目的。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把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整堂课的教学串连在一些故事情境中,首先我利用教材给出的两个小动物做星星的场景,引导学生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一是复习前一课学的比较数的大小这部分的知识,二也是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也能说出谁做的多,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多的程度,是多一些,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

本节课主要也是要让学生会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也注意多让学生说,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例题教完后我没有直接教学试一试,而是出示了另一个情境,让学生再比较一下另外两个相差较大的数,这先让学生体会一下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然后再教学试一试,这样对学生的理解也有一些帮助,在教学完试一试后,就是让学生练习,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

每出示一题我先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在学生说出答案后,还让学生把其他答案也用今天学过的描述两个数大小关系的词来说一说,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对今天这堂课的掌握情况的反馈。

看学生是否都理解掌握了,通过练习,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可以的,但也有个别学生对那几个词的意思不理解,也不会表述两个数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