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情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俄罗斯历史
公元100-600年,在现代俄罗斯的北部地区覆盖 着广袤的森林,斯拉夫人部落在此生息。
公元862年,第一个俄罗斯公国由斯堪的纳维亚人 的军事首领留里克建立。
880-882年奥列格建立了基辅,他继续征服 及联合各独立的东斯拉夫人部落, 这之后的300年里,基辅繁荣起来。
1237年被鞑靼蒙古征服,迅速走向衰落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从废除农奴制度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国推出了斯托雷平改革、1906年宪法和国家杜马, 极大地改变了其经济和政治状况, 只是沙皇依然没有意愿放弃独裁统治。 军事战败和食物短缺引发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尼古拉二世
一、俄罗斯概述
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 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 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 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 最宽为4000公里。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 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 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 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1954年,在卡卢加州奥布宁斯克城建 成世界首座核电站
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点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991年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 1991年12月25日晚19时25分,戈尔 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19 时32分,在克林姆林宫上空飘扬了 69个春秋、几代苏联人熟悉的苏联 国旗落下了,此时,世界都意识到: 一个昔日超强大国——苏联已成为 历史。
十月革命胜利后,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登上权力的舞台,建 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起进攻。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 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电影《莫斯科保卫战》
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各族人们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 精神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据苏联史料,该国在战争中 共损失2000万人。
12世纪兴起了莫斯科城。 13世纪后期,莫斯科发展为独立的公国 。
பைடு நூலகம்
伊凡三世(1462 -1505)统一了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国势强盛。 16世紀中叶伊凡四世时代,莫斯科大公国改称沙皇俄国。 18世紀彼得一世时代,已变成为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横跨从波兰到太平洋的广袤地域。 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度。
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 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 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温差普遍较大, 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西伯利亚地区跌 至摄氏零下50度左右, 7月平均温度为11℃到 27℃。
俄罗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100多个民 族。居民多信东正教,其他为穆斯林、佛教及 其他宗教。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率一直都比较低, 在苏联时期曾设立“英雄母亲”的荣誉称号, 以奖励多生子女的母亲们。
•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 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 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 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
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 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战后,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加加 林第一次环绕太空 飞行
西伯利亚雪松
白桦
花楸
槭树
橡树
海豹
乌苏里虎——东北虎
矿 产 资 源 丰 富
国旗
国徽
1993年11月30日, 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 前伊凡雷帝时代的、 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 连白观罗资而色;斯源旗成代蓝丰;面,表色富红由自寒既的色三上 带 代 地 是个而一表下温平下年亚矿带行分四寒藏的且别季带和标相为白气森志等白雪候林,的、 茫 区 、 也横蓝茫,水象长、的又力征方红自象等俄形三然征自罗相色景俄然斯。是权上俄二双彼的面罗十头得权是斯世鹰大杖一国纪是帝和名家末俄的金骑团,罗三球士结国斯顶。和和家的皇鹰一统杜国冠胸匹一马家,前白。从象鹰是马法征爪一。律。抓个双上着小头确象盾鹰定征形象了皇,征 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迪米特里·梅德韦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