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 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初二思维导图汇总及易错点总结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用台湾问题。
8.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科技的推动;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科
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3.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理论创新及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及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生指引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重大的制度创新及意义: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立,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
“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行的大的制度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部编版2020年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结构图(思维导图)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P8⑦国家★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产生,对负责,受监督”;“国家机关、机关、机关、机关都由产生,对它,受它。
”2.国家权力运行(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明确国家机构的、、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原则:宪法规定国家机构贯彻原则。
(2)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这一原则主要体这一原则表现为:①在与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②在与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why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P14~16)①②③★①权力是把,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③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2.how宪法如何规范权力的运行?①②③④⑤①(主体)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②(范围)国家权力必须在和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③(责任)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就要,必须行使权力、,不得、。
★④(程序)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⑤国家权力的行使,法定职责,法无授权。
历史八下课本思维导图和练习用
26
1984 23 _______年第______届奥运会上,中国人 体 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育 2000年悉尼第______届奥运会中国名列 27 三 金牌榜第_______位
27
生活 方式
建国后
改革前
改革后
衣 食
住 行
就业 制度 社会 保障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统包统配,“铁饭碗” 退休金制度、公费医疗 从“吃饱”到“吃 好” 居住面积扩大、
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问答题 一、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 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 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 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
3
单元 主题
一. 新中国的成 立和巩固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时间
课文
内容
4件事
发展阶段
1949-1952年 1-3课
二.
过渡时期 1949-1956
1.
2.
建立社会主义 1953-1956年 4-5课 制度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年 6 课 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7课 8-10课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 原因 化发展不平衡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措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施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各民族共 同发展政策 成果: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表现①②③ 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
【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
【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
【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知识检测】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单元重点主要聚焦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包括清朝的衰亡、近代民族觉醒以及民主革命的进行。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剧变的关键时期,涉及国内外多方面的影响,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个阶段。
一、清朝的衰亡1.外部压力的加大-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其导致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对清朝财政与社会的侵蚀。
2.内部动荡的加剧-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内乱的重要表现,其起因与清朝腐败无能相关联。
3.改革尝试的无效-清末维新运动及其他改革尝试,虽然有积极意义,但因统治者对变革的抵触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功。
二、民族觉醒的萌芽1.知识分子的觉醒-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通过独立思考开始传播变革思想,推动社会意识的改变。
2.资产阶级的崛起-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促进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吸收与传播。
3.新闻报刊的传播-通过现代媒介,民众接触到新思想,尤其是民主平等与国家独立的理念。
三、辛亥革命1.革命的起因-多重因素,包括清朝的无能、外国侵略、社会矛盾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
2.主要运动与事件-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导火索,起义的成功引发全国范围的响应。
3.革命成果与影响-清朝灭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尽管民主未能实现,但为后续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职能的转变1.传统社会的崩溃-人口流动与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族和宗族的影响力下降。
2.新兴社会阶层的形成-农民、工人及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成为新的社会力量。
3.文明思想的传播-以思想解放为目标,各种社会运动如女权运动等逐渐兴起,推动社会进步。
五、列强的侵略与反抗1.列强扩张的战略-列强的调动与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对中国的主权造成了极大侵害。
2.民众的反抗运动-从义和团运动到地方性的抗争,民众意识到国家危机,加快了反抗的步伐。
3.反侵略的思想传播-各种思想和组织相继成立,强化了民众的爱国意识与抵抗意愿。
部编版2020年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结构图(思维导图)
部编版2020年⼋下道德与法治第⼀单元《坚持宪法⾄上》结构图(思维导图)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P8 ⑦国家P8★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我国的⼀切权⼒属于。
是⼈民⾏使国家权⼒的机关。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民代表⼤会和⼈民代表⼤会都由产⽣,对负责,受监督”;“国家机关、机关、机关、机关都由产⽣,对它,受它。
”2.国家权⼒运⾏(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明确国家机构的、、等内容,使得国家权⼒的运⾏稳定有序。
★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作的原则是什么?这⼀原则是如何贯彻执⾏的?(1)原则:宪法规定国家机构贯彻原则。
(2)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这⼀原则主要体这⼀原则表现为:①在与的关系⽅⾯:国家权⼒来⾃⼈民,由⼈民选举产⽣国家权⼒机关,国家权⼒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②在与的关系⽅⾯:中央和地⽅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领导下,充分发挥地⽅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民主集中制。
1.why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运⾏(P14~16)①②③★①权⼒是把,运⽤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则会滋⽣腐败,贻害⽆穷.必须加强对权⼒运⾏的制约和监督,让⼈民监督权⼒,让权⼒在阳光下运⾏,把权⼒关进制度的笼⼦。
②只有依法规范权⼒运⾏,才能保证⼈民赋予的权⼒始终⽤来为⼈民谋利益。
★③是宪法的核⼼价值追求.2.how宪法如何规范权⼒的运⾏?①②③④⑤①(主体)⼀切国家机关和武装⼒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为,必须予以追究。
★②(范围)国家权⼒必须在和限定的范围内⾏使。
国家机关⾏使权⼒应当有法律依据。
任何超越权限、滥⽤职权的⾏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③(责任)对国家机关及其⼯作⼈员来说,权⼒就是,责任就要,必须⾏使权⼒、,不得、。
★④(程序)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使的,要求国家权⼒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式⾏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
【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
【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
【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知识检测】
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我们可从三方面了解,如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
军事上,抗美援朝;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经济上,土地改革。
3、某校正在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图片能选入“中国历史新纪元”板块的是
4、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这里的战争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侵略越南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两伊战争
5、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毛
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一、二反映了什么事件?(2)试说明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7、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A.聂耳B.冼星海C.邱少云D.王进喜【方法指导】学习现代模范人物,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掌握:一是人物的身份,如工人、战斗英雄、艺术家等;二是人物所处时期,如过渡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等;三是人物事迹,如邱少云朝鲜战场,严守纪律,被烈火吞噬。
8、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
对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描述的事件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密切关系。
( )
9、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日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他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罗盛教D.毛岸英10、某同学在学习“历史伟人——毛泽东”的专题中,收集到一张图片,请你给图片配上适当的解说词(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B.西藏的和平解放,实现了民族团结C.“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D.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1、读图题。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毛泽东,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图片,归纳毛泽东的主要历史功绩。
(2)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2、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B.中华民国建立C.国民政府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火花反映了生活的变迁,紧扣着时代的脉搏。
下列火花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主题内容的是( )14、美国作家索尔兹说:“(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
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统一全国。
他使许多原本会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 )A.加强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B.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5、下图是建国初期画家米谷的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它体现的主要内涵是( )A.1952年底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B.土地改革
的完成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D.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的战争都是从哪个国家爆发的?(2)从上述两场战争的结果看,中国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17、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49年)部分(1)大事记中记载了北京(北平)1949年发生了哪些影响中国进程的历史事件?(2)由以
上大事记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哪两次战略转移?这两次转移分别是在怎样的背
景下进行的?(3)据以上大事记,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1、A 2、D 3、C 4、C 5、B6、(1)图一:抗美援朝;图二:土地改革。
(2)抗美援朝为土地改革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7、C 8、A 9、B 10、B 11、(1)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2)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做贡献;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
12、D 13、A 14、D 15、C16.(1)朝鲜。
(2)图一与日军交战的主力,为战败国;图二,抗击美国侵略重要力量,为战胜国。
17、(1)平津战役、第一届政协会议、
开国大典。
(2)第一次:从城市转到农村;背景:秋收起义队伍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第二次:从农村转到城市;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3)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的准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