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来和你们分享我整理的实验心理学笔记。
这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奇妙心理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发现呢!实验心理学啊,它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在人的心理迷宫里寻找线索。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在压力下做出某些决策。
这就好比是在黑暗的森林里寻找宝藏的路线,实验心理学家就是拿着各种工具(实验方法)去探索的冒险家。
我在笔记里看到一个超有趣的实验。
研究者想要探究记忆是如何被干扰的。
他们把参与者分成了两组,就像把一群小伙伴分成了两个小队一样。
一组参与者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旁边有人不断地制造噪音干扰,哎呀,这就像你在安静看书的时候,旁边有人一直在大声唱歌,烦得很!另一组则在安静的环境下记忆单词。
结果呢?在噪音环境下的那组参与者记住的单词可少多了。
这就说明环境对记忆的干扰可真是个大问题啊!再说说实验设计吧。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真像是搭建一座复杂的城堡,每个部分都得精心安排。
完全随机设计就像是抽奖,每个参与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都是随机的。
比如说,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学生们就像抽奖一样被分到不同的教学方法组里。
还有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呢。
被试间设计就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跑道上比赛,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而被试内设计就像是一个人要在同一条跑道上跑好几次,但是每次的比赛规则(实验处理)不一样。
实验中的变量也很重要。
自变量就像是汽车的方向盘,它决定了实验的走向。
比如在研究药物对情绪的影响实验中,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呢,就是汽车开到哪里去了,是自变量改变后产生的结果。
在这个例子里,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就是因变量。
还有控制变量,这就像是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得保持一致,不然就不知道是方向盘(自变量)的作用还是道路(控制变量)的作用了。
比如说在研究灯光强度对阅读速度影响的实验中,除了灯光强度这个自变量,像书本的字体大小、参与者的视力等都得控制好,要是字体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像道路一会儿平坦一会儿坑洼,那可不行。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含5年内真题)
名词解释1.因素型实验:含义:即为探明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进行的实验。
也叫“什么型”实验,“定性实验”或者“探索性实验”程序:控制其他因素,突出其中一个因素,探索此因素与所研究心理现象有无关系。
然后再突出另一个因素,逐个探索,系统探明所影响的因素。
2.函数型实验:含义:指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行为的实验,试图确定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也叫作“怎样型”实验,“定量实验”或者“假设验证实验”。
特点:对自变量进行大范围的量化操纵,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确定二者的函数关系。
3.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4.天花板效应:由于实验任务过于简单,导致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被试都获得很好的结果,且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5.地板效应:由于研究者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导致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被试都获得很差的结果,且结果没有什么差别。
6.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汉斯效应):指实验者有意无意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言语将预期的要求给被试所造成的使实验结果有利于实验假设的效应。
7.要求特征: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产生某种假设,然后它们会以满足该假设的方式做出反应。
8.霍桑效应:是指主试和被试的人际关系影响实验效果的效应,人们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
9.安慰剂效应:是由暗示引起的被试行为向暗示方向发展的效应,如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10.双盲程序/双盲法: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当下进行的实验目的和假设。
11 单盲实验:被试不知道其接受的是何种处理的一种实验12.实验效度分类(1)构想效度指某项研究理论构思的逻辑合理性,以及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操作定义的恰当程度。
影响因素:理论概念是否模糊、思路逻辑是否混乱,设计到选题、假设、研究框架等单一方法和操作引起偏差,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 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 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 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必考考点挑选题反应性:观看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要求特征:导致被试推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实用线索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觉性差不阈限:是指刚才能引起差不感受的刺激间的最小差不。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别确信间距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具差不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不所引起的内部感受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受增加,想做比例量表,事实上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盲视:描述被试别承认故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别应期别对称迁移等于连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对偶联合回顾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被试变量天生的(年龄、性不、种族)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害后果)简答题阈限:我们能别能讲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也许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觉性,然而他们推断是否听见声音的标准别一样。
乙可能比较冒进,只要听见大概有声音就讲“有人敲门”;甲可能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讲“没听到”。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别同情绪关于别同情绪内容材料的经历效果?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经历效果再认的经历数啥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操纵变量、办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现成的实验讲出自变量因变量操纵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拉丁方设计观看与相关Naturalistic observationBasic research: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Applied research: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Reactivity(反应性)?Participants’ reaction to being observed 被试关于被观看时做出的反应无干扰观看与无干扰测量之间的关键区不在于是否被试与研究者在同一时刻处在同一地方。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实验范式: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Stroop效应:Stoop(1935)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 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
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强调经验观察、可以自我校正。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运用经验观察的方法达到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目的。
科学方法:1.观察法的三种量化方法:频率法、持续时间法、时间间隔法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研究的早期阶段有用,了解感兴趣问题的广度和范围;限定问题的范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提供有趣的课题。
缺点: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资料不充足,不能再现、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观察会容易受到人们期望的影响。
2.相关研究法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或测量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
用r表示。
r = -1.00 ~ +1.00。
数字表示关联的程度,符号表示了关联的方向。
低相关并不是不存在相关,而仅仅是相关不显著。
或者,反映了计算相关系数所依据的前提假设没有满足。
高相关可能说明一个因素可以预测另一个因素,但对这种预测力的解释,一定要谨慎。
本质上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
3.实验法操纵一个变量,观察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其他方法的差异)。
实验法的优点: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为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经济。
可以重复验证。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
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
2.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
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
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实验心理学重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1.相关统计分析的数据要求共同特性: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从-1.00至+1.00.相关系数中的数字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数字越大,相关越高。
高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共变关系)⏹低相关:全距限制:如果你取到的样本数据之间没有足够大的差异,这时即使变量之间存在着高相关,但凭取到的数据却只能得出变量间的低相关,即由于取样的不合理性,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就不能反映出真正变量间的相关。
⏹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身高与体重)⏹皮尔逊相关⏹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为正态分布(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反应时)⏹斯皮尔曼相关⏹一变量时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两类(考试成绩与某道题对错的关系)⏹二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多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多系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学习成绩与性别)⏹点二列相关⏹两变量均为等级变量(优、良、中、差四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肯德尔相关2.实验假设类型及陈述方式根据陈述的方式:综合式:或对或错的陈述;分析式:总是正确的陈述;矛盾式:总是错误的陈述根据推理的方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根据实验结果的预测:定向实验假设和非定向实验假设3.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视觉,听觉)概念和内涵反应时的概念: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简单反应时:给予被试以单一的刺激,要求被试作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4.减数法,加因素法,开窗实验的逻辑基础及经典实验减数法: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实验心理学内容汇总
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 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立体镜—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 2.深度知觉仪—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速示器—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镜画仪—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社会科学引用索引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工效学摘要医师索引心理学文摘 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 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应时 1.反应时研究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唐纳斯→减数法3.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加因素法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2.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变量4.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4.减数法&加因素法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B-C=选择时间2.加因素法—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 3.韦伯定律△φ/φ=C△φ差别阈限大小φ刺激的强度水平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ψ=Klgφψ心理感觉的量值K 固定的系数φ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 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aS感觉量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选择实验主题、确定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等步骤。
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前后测试设计、随机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等。
2.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对被试进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为了保证研究误差的可控性,实验心理学要求在实验设计中控制除了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保持实验条件一致性。
4.随机化:随机化是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到不同实验组中来避免实验结果被个体差异所干扰的方法。
随机化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上的相似性。
5.遗传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双胞胎和家族研究来探索心理特征和遗传的关系。
通过比较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的心理表现,可以评估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6.样本与总体:样本是研究者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被试,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实验心理学中,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7.伦理原则: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权利、保障个体隐私、确保研究过程不会对受试者造成伤害等。
研究者必须获得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8.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才能得出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9.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等领域。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记忆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10.实验心理学的限制: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够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可能受到实验者的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含了实验设计、控制变量、随机化、样本与总体、伦理原则等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通过对被试者进行控制和观察,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实验心理学的方法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被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
独立变量用于探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 随机分组设计:实验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指既对实验者又对被试者进行保密,旨在消除因实验者或被试者的预期效应而引入的偏差。
4.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心理学往往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结果的显著性。
三、实验心理学的经典实验1. 杨氏假面具实验:杨氏假面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实验,通过展示表情假面具并观察被试者对其的反应,研究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的认知过程。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皮亚杰的实验主要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如儿童的物体永久性和空间认知等。
3. 梅尔茨的洗衣房实验:梅尔茨的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者在洗衣房等待期间的行为,研究人们对时间感知和时间利用的态度和行为。
4.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权力关系,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1.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使个体能够通过某种行为来获得某种结果。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件、知识和技能等的保持和再现能力,实验心理学研究了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过程。
3.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关注学习的条件和方式,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实验心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本质。
正文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如随机控制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因变量、自变量、干扰变量以及实验材料和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中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评估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状态等,自变量包括操作性变量和组别变量。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
•统计分析帮助研究者识别实验结果中的模式和关联性,并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推断。
常见实验技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脑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等。
•问卷调查常用于收集受试者主观反应和意见。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脑电图和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技术则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生理数据。
结尾•实验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前言•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着重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实验设计1.被试选择:在实验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代表性样本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和推广性。
2.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心理学整理
实验心理学整理2观察与相关观察法·定义:一定程序收集描述性数据,简化复杂现象;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自然情景下的行为模式。
·类型:自然观察法(珍妮古道尔)、个案观察法(弗洛伊德)、调查观察法·实施:明确观察目标;保证观察的客观性:观察行为本身部队观察结果产生影响,避免反应性。
(装扮企鹅、与野人一同生活)·无干扰观察(事后调查、考试)、参与性观察·无干扰测量:行为结果<自然观察法:社会地位对人际距离的影响>·研究假设:身份地位高低差异大的人站在一起,其人际距离>身份地位相近的人站在一起时的人际距离。
·观察情景:军队环境;隐秘观测;入伍新兵与不同等级海军军官交谈时的距离。
·结论: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距离随着身份差异的增大而增大。
<个案研究法:波尔加家族,培养职业国际象棋大师>·优点:直接和描述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
·缺点:可能的道德问题;难以重复验证(运气、资源etc.)描述性限制被忽略;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无法对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推论。
相关研究法·定义: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预测功能——“事后回溯数据”·量化指标及意义:相关系数(r):-1.00—1.00;皮尔逊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变量的线性相关·高相关(正/负):x作用于y;y作用于x;潜在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作用于x和y·低相关:全距限制;前提假设是否满足·优点: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本身有应用价值;更进一步的推断因果关系·缺点:前提条件局限;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归纳证伪思维)·改进:建立在观察研究基础上,或后续进行实验研究;利用交叉-滞后法明确因果关系:获得随时间变化的若干相关系数,依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因果联系。
3实验·因果关系的三个标准:在时间顺序上,先因后果;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实证性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实证相关并不因为第三个变量的存在而存在。
实验心理学资料整理
1、费希纳(1801-1887)1860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对心理学的贡献: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860年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
公式为:S = KlogR S : 心理感觉量值R为实际刺激强度K : 为常数感觉的强度变化和刺激的对数变化成正比。
心理量是刺激量的函数,当刺激量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则以算术级数增加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method of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s)正误法(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均差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奠定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2、冯特(1832-1920)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3、艾宾浩斯(1850-1909)4、主试对被试的影响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的影响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色等实验者效应的消除:双盲: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
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5、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需要特征、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实验⼼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第⼀章引论1、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建⽴了第⼀个正式的⼼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理学的建⽴。
2、实验⼼理学的重要性:是各门⼼理学的基础3、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观察,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法的特点:①可控性②可重复性(结果可检验)③可以进⾏因果的推理(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4、实验范式:以范式是指按照某⼀⽐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向或研究步骤【例】①斯楚普实验②加⼯⽔平效应③补笔④记忆研究中对偶联合范式(已经停⽤)5、⼼理学规律的性质定量研究:将数据定量表⽰,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到所研究的总体定性研究:依据⼀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6、实验⼼理学研究的⼀般伦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作作风7、研究⼈类被试的伦理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退出的⾃由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④保密原则8、实验⼼理学研究的⼀般程序(每个标题后⾯要再写⼀句话解释)(1)确定课题、形成假设(怎么来确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些实际需要、⽂献综述、理论综述)(2)选择被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采⽤随机化原则,再写⼏条随机化的⽅法(3)实验实施:确定实验控制,⾃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都要进⾏控制,对随机变量尤其是额外变量进⾏控制(4)数据处理: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应不同的实验处理⽅式,把对应的实验处理⽅式写⼀下(5)报告撰写:⾃由发挥第⼆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试和被试(对结果产⽣影响的情况:①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②主试的态度③被试的态度)(⼀)主试对被试的影响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产⽣影响2、实验者效应(1)定义: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式有意⽆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2)包括:①罗森塔尔效应②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等(3)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处理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②实验的⾃动化: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1、要求特征(需要特征):(1)定义:被试会⾃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的产⽣⼀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种⾃以为能满⾜这⼀假想的实验⽬的的⽅式进⾏反应(2)包括:①霍桑效应:因为被试知道⾃⼰处于实验中,是被观察者,所以他们会尽⼒去做,提⾼效率②安慰剂效应:指病⼈虽然获得⽆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要求特征的消除①单盲:被试不知道⾃⼰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所处的实验处理组②掩饰情节: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掩饰情节并不常⽤)⼆、变量(⼀)⾃变量1、⾃变量的分类:①刺激特点⾃变量②环境特点⾃变量③被试特点⾃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由于不同的指导语/实验任务造成的差别)被试特点有⼀些可以操纵,有些则不能操纵2、操作定义(1)定义:⽤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例】挫折感抽象定义:当达到⽬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实验心理学整理
实验心理学相关法:相关法是一种基于描述的科学研究方法,使用相关技术可以使我们评估并详细说明感兴趣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比仅描述现象更进一步。
从理论上讲是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
(使用相关法的研究例子: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相关系数:相关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并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该指标为相关系数(r)。
相关关系反应两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根据相关散布图推断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从﹣1.00至﹢1.00。
相关系数的数字大小表示关联程度,数字越大关联程度越高。
而符号表示相互关联方向,“﹢”表示正相关,即一个变量增加时,伴随另一个变量的增加;“﹣”表示负相关,即一个变量增加时,伴随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高相关与低相关的解释:高相关注意:相关研究法虽然比观察法进了一步,但它仍然是描述性的,无法直接进行因果推论。
不能由中等甚至高度的相关判断因果。
高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要从高相关作出因果关系猜测,研究者就至少面临三种可能:①因素X作用于Y、②因素Y作用于X、③存在某种潜在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作用于X和Y。
无法进行因果推论的原因:①相关研究中还并存着其他因素,容易混淆关系。
如打阳伞的人数与淹死人的人数高相关、儿童身高与树木生长高度的高相关、体重与智力②相关系数能在任何两组数据间计算,带有偶然性。
如今年暑假物价指数与东北降雨量高相关③两个变量谁因谁果说不清。
如吸烟与学业成绩)。
低相关的问题注意:相关系数很低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相关,还需考察两个额外问题(1)全距限制:为了计算出真正意义的相关系数,要求每个变量内各个分数之间必须有足够大的差异,数据之间有显著的分布跨度或变异性。
而被试的数据跨度很小,一般在被试数量有限和被试具有同质性特征的研究中容易出现。
(2)所选用的相关系数的假设前提是否被满足:低相关不意味着不存在相关,而仅仅是反映相关系数所依赖的前提假设没有被满足。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实验整理
哈罗
力更为重要
形容词检表法、
时间抽样技术、
面部表情法、生
理指标法
双跑道程序
没有食物时跑的更快
推断是挫折情绪导致 跑步速度加快
阿姆赛尔 (Amsel)
双跑道程序及其
变式
单词诱导法、图
片诱导法
备注
波长越短,双耳强 度差越大 两耳间半圆周 0.5ms
分裂型图形(平面 大象)、透视型图 形(真实大象)
实验性分离即:如 果操纵一个自变量 能时两个对象发生 不同的变化,那么 认为这两个对象在 本质上不同 部分报告法(斯伯 林首创)
呈蓝色
看到补色
看到绿色闪光,随后 再黄色
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
蔽效果增加;
2,掩蔽音对频率相近 弗莱奇尔
的声音影响大; (Fletcher)
3,低频对高频掩蔽效
果好于高对低
噪声比纯音掩蔽效果
强度最高的语音频带 好;
弗莱奇尔
处于300~500Hz 纯音掩蔽时,300Hz (Fletcher)
比1000Hz掩蔽作用
情绪 情绪测量方法
挫折情绪 欢快情绪
刺激-反应法 情绪诱导法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研究过程 实验仪器
设计方式
结果
结论
研究者
相应的理 论
双耳同时播放, 被试对非追随耳信息
事先要求只报告
所知甚少
彻里(Cherry)
双耳各三个数字
分别再现正确率 65%,成对再现正确 率20%,随意再现是 被试多采取分别再现
实验类型
实验对象
实验名称 双耳分听实验一
研究目的
双耳分听实验二
自变量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研究过程
因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12.混合实验设计: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变量(被试间因素),又包括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的实验设计。
13.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的进行是潜伏的,直至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为止。
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二、效应的处理(简答4个)1.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人或动物),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即称为实验者效应。
2.被试效应:(霍桑效应、被试者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也可以是,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有意识的变化。
(处理)(1)采用双盲实验法,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实验。
(2)另外一种方法是“霍桑控制”, 也就是增加一个霍桑控制组, 设计如下: 在该实验中儿童(或班级或学校)被任意分配到3种条件或3个组中的任何一组。
组1是无处理控制组, 课程没有变化。
组2是霍桑控制组, 课程引入了变化, 但不包括假定影响儿童学习的特殊变化。
组3是实验一程序组, 包括那些假定影响儿童学习的特殊变化。
这样, 如果在数据处理时发现出现了实验效果, 研究就可以区分出儿童所产生的预期变化是由什么因素。
3.天花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4.地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处理)天花板和地板效应都阻碍了因变量对自变量效果的准确反映,在选择反应指标时应努力避免。
通常的方法是:尝试着先通过实验设计去避免极端的反应,然后再试着通过测试少量的先期被试来考察他们对任务操作的反应情况。
如果被试的反应接近指标量程的顶端或底端,那么实验任务就需修正。
例如,在一个记忆实验中如果记忆成绩太好,那就可以增加呈现的材料以降低作业水平。
与此相似,如果被试完成得太糟糕,几乎记不住任何东西,那么就要通过减少识记材料、放慢呈现速度等方法使任务变得容易些。
5.安慰剂效应:这一现象最初是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的。
在对病人进行某一种药物处理后,病人就报告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药并不能医治病人的病,如告知某病人注射的是葡萄糖, 病人反映精神好些了,其实注射的只是蒸馏水。
这是由于病人的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一种效应。
安慰剂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作为一种被试变量出现往往会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
(处理)控制安慰剂效应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安慰剂控制组。
还可采用“盲被试”,使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做实验,就能避免被试因心理上的原因而使反应改变。
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验, 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6.顺序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它表现为,在自己回忆时,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项目的记忆效果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而中间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差。
(处理)1) 随机原则:即运用“随机数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随机排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计算机产生“伪随机数”实现随机化。
运用统计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减少外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2) 对照原则:空白对照组的设立——只有通过对照的设立研究者才能清楚地看出实验因素在当中所起的作用。
3) 重复原则:所谓重复原则,就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必须做多次独立重复实验。
一般认为重复5次以上的实验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4) 平衡原则: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上的分配,只有在时间上分配好了,才不会出现一段时间特别忙而一段时间特别闲的情况,如拉丁方设计。
7.练习效应:有不少研究发现,应试者参加相同或重复的测验,会由于练习效应而使测验成绩提高。
三、变量识别(4个)1.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2.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3.中介变量: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变量4.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练习一: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
实验就是回答这一问题。
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被操纵变量):刹车灯的亮度因变量(被观察变量):刹车灯亮到尾随车司机踩刹车踏板之间的时间控制变量(恒定变量):刹车灯颜色、刹车板的形状、刹车所需力气、额外照明度等练习二: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
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
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灯的颜色(红或绿)因变量:啄键次数控制变量: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红灯绿灯的强度等练习三: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请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参与者性别因变量:被试不舒服的程度控制变量: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被试的身材等四、实验设计评价(3-4个)(一)评价标准1.恰当地解决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实验设计必须与研究问题匹配;2.有较好的“内在效度”,即能够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使反应变量的变化完全由自变量决定;3.实验结果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普遍性,能够推论到其他被试或其他情境,即有较高的“外在效度”。
(二)影响因素:1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1.选择:在无前测的不等组实验中,由于没有采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的方法,他们在各方面的情况并不相等,在二者起点不同的情况下比较结果,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2.历史:指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它不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虽然它可能是)。
3.成熟:在心理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会“自然发展”,其身心的进步也许仅是由于自然成熟造成而不是实验因素(实验处理)带来的,这就会降低周期较长的单组心理实验的设计效度。
4.前测迁移:实验开始时的前测,可能导致被试熟悉测验的内容和解题思路,从而适应测验,表现出一种“测验智慧”。
若只选取一组被试,前测、后测用同一套智力量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后测成绩高于前测成绩。
5.测试工具影响:是指两次测验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或施测发生了改变,或所用的工具不稳定等,造成因变量的改变,并不是自变量有作用。
6.统计回归:指极端分数向平均数移动。
7.实验对象流失:如果是一项长期的实验,有些被试可能中途退出实验,使样本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因而降低了内在效度。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影响:在不等组实验中,由于被试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速度也有差异,致使被试成绩不同。
如某语言学习实验,实验被试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控制组被试则已过关键期,这样实验结果中显然包含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9.期望效应:如果实验者或被试在实验中期望某种结果,他们的行为就可能受这种期望的影响。
是期望而不是自变量造成了所观察到的结果就叫期望效应。
2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前测试验设计降低实验者本身的特点。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效应(抽样失误,被试选择具有某种相类似的特征,且该种特征会对实验结果带来消极或者积极的影响。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应(霍桑效应或安慰剂效应的影响)4.重复实验处理干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引起的)5.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实验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可能使某些实验结果难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的行为现象。
6.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实验者对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往往是以所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加以考虑的。
(三)评价模型:1.判定该实验设计属于哪一类实验并简述实验模式。
2.根据评价标准列举优缺点。
(四)实例分析:1.一个研究者想要确定饥饿是否会影响猫的攻击性。
以10只猫为被试,主试将他们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并对他们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食物剥夺。
两周后,猫的体重降为正常体重的80%。
主试将2只猫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打架发生。
所有情况下,猫都表现出一定的威胁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打架行为。
研究者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增加猫的攻击性。
解答:自变量--猫的饥饿程度;因变量--攻击行为的多少。
该实验中只观察了自变量的单一水平,没有使用对照组,不能确定攻击行为是否比不饥饿时增加。
修改:采用不进行饥饿处理的猫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攻击行为数量,检验差异是否显著。
2.一位心理学家想调查大学生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