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出土丝绸展媒体通稿
档案遇见丝绸,擦出锦绣火花
![档案遇见丝绸,擦出锦绣火花](https://img.taocdn.com/s3/m/79c949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b.png)
058 MODERN SUZHOU秋天的凉意渐渐袭来,路上身着真丝衬衫的女子,款款而来,慵懒中透露出丝丝风情,温柔又气质。
这个季节,穿真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无论是穿真丝衬衫、裙子还是裤子,都能够让人感到舒适自在。
苏州丝绸是中国传统丝织业中的珍品,是丝绸的故乡。
在这其中,有一种记录丝绸故事的特殊载体——“丝绸档案”。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作为国内首家丝绸主题的专业档案馆,也是地级市首家“中字头”档案馆,它通过档案文献的一字一句向我们展示苏州丝绸的温润、柔美以及工艺的高超。
“丝绸档案的底色是档案文化,丝绸是底色上锦上添花的一个色彩。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丝绸档案馆馆长谢静说,“我们从档案的角度,呈现跟丝绸有关的千年历史,不光是苏州的丝绸文化,还有丝绸里的人物以及丝绸的世界。
”镇馆之宝承载非凡记录在这座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档案馆内,镇馆之宝——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
这些浩如烟海的档案卷宗,它不会说话,却不断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诉说着苏州的“丝”路记忆。
档案遇见丝绸,擦出锦绣火花记者颜凤仪现代苏州 2023.9(上) 059苏州的丝织业自古以来就相当兴盛,19世纪以来尤其发达并走向巅峰。
直到20世纪,苏州城区有大大小小的市属国有集体丝绸企事业单位40余家。
以东吴、振亚、光明、新苏四大绸厂为代表的苏州众多丝绸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档案人将这些史科书籍呈现的丝绸文献档案记录都汇集起来,形成了《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这也是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内容最完整,也最系统的丝绸样本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与甲骨文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填补了苏州世界级文献遗产领域的空白。
这批档案,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丝绸行业从手工到工业的“转型升级”,承载苏州流传千百年的“丝绸记忆”,更是100多年来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珍贵记录和东西方商贸交流的重要见证。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ppt(37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ppt(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2994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5.png)
爱爱国国敬业的精敬神业;
不屈不挠,
坚勇诚韧 于信不探拔索的,意友志;善
开拓进取的品质。
1.陆上丝绸之路
(德)李希霍芬:丝绸之路 (Seiden Strassen)
1.陆上丝绸之路
终点
欧
西
中
洲
亚
亚
起点
西 域
河 西
走
长 安
廊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大宛列传》
1.说出卡片上的图 案是什么?
汉武帝 目的?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zhi) 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 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史记·大宛列传》
这目时的汉武:帝联问投络降大的匈月奴人氏,夹他们击都匈说匈奴奴攻
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 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 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 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郑间彭的年相《丝互绸了之解路与全往史来》;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 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 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
开辟了丝绸之—路—。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材班料超一经】营张西骞域使团所到之处,宣扬汉朝的威德,传
成果: 解和往来
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凿空?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 外国,张外骞国第由一是次信打之通。中”原—通—往《西汉域书的·道张路骞传》
“张骞凿空西域后,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称张 骞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因此而信 任他们。”
“凿空”的影响?
阿育王塔:瘗藏千年的阿育王塔惊天之秘
![阿育王塔:瘗藏千年的阿育王塔惊天之秘](https://img.taocdn.com/s3/m/dd46a5330722192e4536f663.png)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 永乐皇帝赐封该塔为“第一塔”。明散文家张岱称之为“永乐之大窑器,中 国之大古董”。被西方人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856年,金陵 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沈阳万佳癫痫病医院:/sywjyy/ 癫痫病治疗方法:/bjdxbyy/dxbzlff/ 西安癫痫医院:/ 上海癫痫病专科医院:/shdxbyy/ 长春最好的癫痫病治疗医院地址:/ 西安治疗癫痫病最好的医院:/ 沈阳万佳医院地址:/ 癫痫病人的寿命:/dianxian/dxbsm/ 西安癫痫病专科医院:/dianxian/xadxbyy/ 癫痫病是怎么引起的:/dianxian/dxbby/
随后,考古人员打开石函,取出套在石函里的宋代铁函运往南京市博物 馆进行考古研究。考古人员在铁函里清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主要有100多 幅保存完好的宋代丝织品,盛有香水的银镏金净瓶和硫璃净瓶,水晶念珠、 金琥珀以及种类丰富的宋代香料等。
辽宁癫痫医院:/ 郑州军海癫痫病医院正规吗:/ 西安康杰医院:/ 沈阳万佳癫痫病医院:/sywjdxbyy/ 昆明癫痫病医院:/dianxian/kmdxbyy/ 郑州军海癫痫病医院:/zzjhdxbyy/ 西安康杰癫痫病医院:/ 癫痫病发作前的征兆:/dianxian/dxbfz/ 癫痫小发作症状:/dianxian/dxxfz/ 长春成方医院电话:/ 癫痫病的治疗方法:/dianxian/bjdxbyy/ 长春成方癫闲暖冬计划救助:/ 成都汇康中西医院:/cdhkdxbyy/
古报恩寺内五彩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琉璃塔因塔体全部用白石 和五色琉璃瓷砖砌成而得名。琉璃塔以五色莲台为基座,塔体自下而上逐层 缩小,每层的覆瓦、拱门均用赤、橙、绿、白、青五色琉璃贴面。拱门用五 色琉璃构件拼接而成,上有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造型生 动,制作精美。
琉璃前世玻璃今生时代变迁下的南京大报恩塔
![琉璃前世玻璃今生时代变迁下的南京大报恩塔](https://img.taocdn.com/s3/m/b12323757e21af45b307a884.png)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前身则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阿育王塔。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建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相当于26层楼房高度。
自建成至衰毁,大报恩寺琉璃塔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
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
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
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
底层建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阶周匝”)。
塔室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栏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
琉璃塔所用的各种琉璃构件几乎每件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纹饰都有差异,因而制作和烧制极为不易。
这是琉璃塔建设时间长达17年的重要原因。
据史书记载,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
建国以后,南京的窑岗村、眼香庙一带,先后出土过大量的与琉璃塔有关的琉璃构件,背后大都有墨书的编号和标记,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可靠。
九层琉璃塔的每一面墙壁之上,都有2扇窗户,共计144扇。
这些窗户全部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进行封闭,144盏油灯就分别安置在窗户之内。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中国丝绸博物馆蚕丝被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中国丝绸博物馆蚕丝被](https://img.taocdn.com/s3/m/e84a5d96a417866fb94a8e4f.png)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中国丝绸博物馆蚕丝被丝绸之路让东方的绸输往波斯和罗马,西方的珍异之物―植物、香料、水果、药材输往中国,一个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就此开始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花花草草却牵动了朝野上下、古今中外,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引出无数传奇故事。
一直以来,后人总是喜欢侈言“盛唐”,将“盛唐气象”当做中国历史的顶点和巅峰。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中国历史抛物线的顶点是在汉朝,更准确地说是在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8年~公元前32年)。
“盛唐”只不过是抛物线开始向下时的平滑移动而已。
或者说,“盛唐”是汉朝结出的果子。
唐朝名将高仙芝之所以能够横行西域,甚至翻越帕米尔高原征战,得益于汉朝解决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边患―匈奴。
汉元帝在位期间,经过一百多年的汉匈战争,匈奴的国力消耗殆尽,属国纷纷背叛,且内部开始分崩离析。
匈奴已经到了“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汉书。
匈奴传》)的地步。
自此之后,虽然汉匈之间仍有零零星星的冲突和战争,但是匈奴已无以为患。
虽然二百多年后“五胡乱华”,中原流域的汉族遭遇重大挫折,经济和文化中心向江南转移,但北方胡汉大混血、民族大融合,反而结出了一颗熠熠发光的果子―唐朝,加上唐王室固有的胡人血统,兼容并蓄,中西合璧,遂成就了光芒万丈的“盛唐气象”。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张骞“凿空”西域。
“凿空”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将壁垒打破,形成一条狭长的走廊,“胡风”才能够从西吹到东,“汉俗”方能从东传到西,经过西域、中亚以迄小亚细亚、地中海西岸。
一条连接中国和欧洲、北非的丝绸之路于焉成型。
丝绸输往波斯和罗马,西方的珍异之物―植物、香料、水果、矿物输往中国,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开始了。
从广州、杭州、泉州等地经南洋抵达印度、阿拉伯海和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相继开通。
从此之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形态都连接在了一起,全球化的时代早已经提前预演了。
张骞出使西域的动机原本很简单――联络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夹攻匈奴。
苏州丝绸博物馆:衣被天下,锦绣中华
![苏州丝绸博物馆:衣被天下,锦绣中华](https://img.taocdn.com/s3/m/8462e13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5.png)
苏州丝绸博物馆:衣被天下,锦绣中华文/钦若从《诗经》里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到《敦煌曲子词》里的“皎皎绮罗光”,从《红楼梦》里令人遐想的“轻烟罗”到王安忆的《天香》里名动一方的织锦绣画,丝绸就像一段轻盈的梦,从岁月的彼端缥缈而来,缱绻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
只是很多时候,丝绸在中国文化中更像是一种随处可见却浸润无声的衬托,无论是画作里的轻纱薄绢,还是诗文里的锦缎绫罗,它们都很少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而常常是以自己的光辉渲染出“主角”的万般光彩。
古今交叠铺叙丝绸历史1991年,作为丝绸之都的苏州,建成中国第一座以丝绸为主体的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姑苏区,与北寺塔风景区一路之隔,在碧树秀水、宝殿灵塔旁徐徐讲述着丝绸的前世与今生。
苏州丝绸博物馆有两大主要展览空间——历史馆与现代馆。
两馆相连接,铺陈出一段延绵数千年的丝绸之路:从远古先民开始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现代丝织工厂吐丝出缎、批量生产,从新石器时代的丝织残片到现代社会的成匹绸缎。
走过历史馆与现代馆,我们看到丝织机器从花楼织机到机械织机,越来越精密;丝织物品从毫无纹饰的平纹织物到图案繁复的宋锦、漳缎,越来越精美。
两馆相对照,奏出音韵不同的今古乐章:同是织锦染绸,历史馆里演绎的是机杼声声,现代馆里表现的则是机器轰鸣;同是锦衣华服,历史馆里陈列的是衮服蟒袍,现代馆里展出的则是皇室婚纱;同是织绣工艺,历52史馆里讲解的是“通经断纬”、无法用机器复刻的手工技艺,现代馆里介绍的则是数码丝绸技术。
从历史馆到现代馆,苏州这座古城的千年丝绸织造历史跃然于眼前:宋元时期丝织业重心转移至江南,姑苏城内万家烟火,成为桑蚕重镇;明代苏州设立苏州织造局,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厂座落姑苏,于是半城机杼,比户皆纺;到了清代,苏州织造局与江宁织造局、杭州织造局并称为“江南三织造”,同时民间丝织业规模发达,整个苏州绸庄林立,商贾云集,而天下衣被也多赖此乡;如今,虽然官营的丝绸织造局早已不再,但以苏州振亚丝织厂、苏州东吴丝织厂等为代表的丝绸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东风中涌现出来,品质精良的现代丝绸内销全国、远供海外,现代馆里的精品丝绸样本和戴安娜王妃真丝塔夫绸婚纱标志苏州丝绸延续着千年的辉煌。
大报恩寺博物馆文物的解说员作文
![大报恩寺博物馆文物的解说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823f9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b.png)
大报恩寺博物馆文物的解说员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大报恩寺博物馆。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https://img.taocdn.com/s3/m/4db43b3016fc700abb68fcc4.png)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2008年7、8月间,南京中华门外明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历史遗存,出土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佛教圣物,据出土石函碑刻记载:“□□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时在“大中祥符四年,太岁辛亥,六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即公元1011年夏历6月18日。
那么,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佛顶真骨舍利的源流?与明大报恩寺的关系?发掘经过以及最终有哪些惊人发现?这些都是举世瞩目的!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的身世之谜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改称建业。
吴黄龙元年(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称帝。
同年9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
于是,南京成为当时和曹魏的洛阳、蜀汉的成都鼎足而立的三个中心城市之一。
孙权弃秦汉400多年经营的秣陵旧城(今江宁秣陵关一带),北移数十里,在今南京城区中部,从头缔造都城。
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凭钟山,西临石头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定都之初,孙权仍住原孙策将军府,称太初宫,在今珠江路北鱼市街到进香河一带。
后拆武昌旧宫,顺江运来建材,改建太初宫,宫城扩大到周五百丈,是当时建业城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
宫城南门为宣阳门(大致在今新街口一带),向南沿“苑路”,也就是路两边是中央官署和部队营房的皇帝专用通道,至都城南门朱雀门。
朱雀门外是秦淮河,两岸是古称长干里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南京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就建在这里。
建初寺是南京首座佛寺。
据《金陵梵刹志》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有西域康居国(今中亚锡尔河北吉利吉思草原一带)异僧,领徒至长干里,结茅行道,能致如来舍利并布经结缘,善男信女,趋之若狂。
孙权乃为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以供奉佛舍利、佛爪、佛螺髻发,遂为江南地面寺塔之始。
苏州丝绸文化有何历史传承
![苏州丝绸文化有何历史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aae9e5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3.png)
苏州丝绸文化有何历史传承苏州,这座拥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其精湛的丝绸工艺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丝绸,作为苏州的一张璀璨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苏州丝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苏州地区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经过漫长的岁月,苏州丝绸逐渐发展壮大,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苏州丝绸以其精美的质地、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而备受推崇,成为了宫廷和达官贵人的喜爱之物。
到了宋代,苏州丝绸的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绫、罗、绸、缎等多种不同的丝绸品类。
同时,苏州的丝绸织造技术也不断创新,发明了许多新的织法和工艺,如“宋锦”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宋锦以其组织结构复杂、图案精美、色彩典雅而著称,被誉为“锦绣之冠”。
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苏州成为了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有着“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
苏州的丝绸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商品。
在这个时期,苏州的丝绸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漳缎”、“缂丝”等著名的丝绸品种。
漳缎以其绒面丰满、立体感强而受到青睐;缂丝则以其通经断纬的独特织法和细腻逼真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苏州丝绸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丝绸的生产工艺上,还体现在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方面。
苏州的丝绸图案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花鸟、人物、山水等,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
同时,苏州的丝绸刺绣也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苏绣以其针法细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而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作品常常作为珍贵的礼品和艺术品,展示着苏州丝绸文化的魅力。
在苏州丝绸的发展历程中,还形成了独特的丝绸商业文化。
苏州的丝绸商人以诚信为本,注重品牌和质量,使得苏州丝绸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同时,苏州还建立了许多丝绸交易市场和丝绸行会,促进了丝绸业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苏州丝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a3521c16fc700abb68fcb2.png)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七宝阿育王塔北宋国宝级文物高1.2米,宽0.4米2008年11月22日,经过997年厚重的历史尘封,北宋金陵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缓缓升起,出现在21世纪人们的面前。
该塔盛世重辉之后,其高大雄浑的身姿,精美丰瞻的图案,以及七宝随身、遍体金光的华贵风采,无不令人感到叹为观止。
更为重要的是,塔内还瘗藏有如来真身“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以及以金棺、银槨为代表的大量珍贵的供养器物,在海内外文物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座七宝阿育王塔被当之无愧地尊称为“塔王”。
七宝阿育王塔高1.2米,宽0.4米。
塔身内部以檀香木作胎,外部用银皮包裹,表面鎏金,并镶嵌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宝石。
塔分为盖和身两个部分,塔盖中间为塔刹,刹顶为球形宝珠,刹上有五重相轮。
塔盖四角有形似花叶张开的“山花蕉叶”,每座山花蕉叶与塔刹之间都有链条相连,链下悬挂着风铃。
四座山花蕉叶外侧共有19幅画面,讲述了佛祖从母亲右肋降生,出生时七步生莲、双龙灌浴,削发出家、菩提树下觉悟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示寂涅槃的故事,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苦修,到觉悟、传法、涅槃的人生过程。
而塔身是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身的铭文说明,它们分别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贸鸽、须大拿王布施的场景。
传说佛祖于今世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生命轮回,无论为人还是为动物均舍身向善,这四幅变相即截取了佛祖前生的四次壮举,这些图案传递的是历劫求道、度己度人的佛教精神。
整座塔上下满饰姿式各异的佛像,以及护法神器——金刚杵,塔身四隅各设一只站立的大鹏金翅鸟。
阿育王塔外部还錾刻有20条铭文,除“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外,主要记述捐赠者的身份、姓名、捐赠物品及种类,以及打造变相等内容,例如塔刹根部錾刻的铭文为:“扬州仁曹坊浦宅女弟子刘氏一娘,舍银玖两叁分打造相轮,并钱壹贯文省记。
”而塔座顶面两处椭圆形的开光中,錾刻了上百字的铭文,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在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会首张重旺等人的倡导募化下,众位施主捐舍银一百二十二两、金二两八钱半、檀香七斤、大圣七宝念珠,以及水晶珠宝等物,聘用扬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宝阿育王塔的事迹,这对了解七宝阿育王塔的建造过程提供了关键性的史料。
遥想长干形胜迹,梦回金陵山水间——南京长干里的历史文脉
![遥想长干形胜迹,梦回金陵山水间——南京长干里的历史文脉](https://img.taocdn.com/s3/m/661e3d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0.png)
2020/6“城南最南京”是南京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老城南可谓南京文化的根与魂,是最能代表南京地域文化的主要区域。
而地处雨花台以北、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梵宇林立,商贸兴盛,人文风雅,见证了南京城市发展的盛衰起伏,俯仰千年,占尽繁华。
越城肇人文 重彩书华章公元前12世纪,随着中原文化的影响和周人势力的扩张,“泰伯奔吴”使南京纳入吴国属地。
后来吴王夫差择冶山铸剑,为后人留下“剑池”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处吴、越、楚三国争夺拉锯之地,南京长干里一带地势高抬,北倚秦淮河,南临雨花台,西控长江,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终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范蠡筑越城以作军事据点。
越城正是择址于今南京中华门外西南长干里地区。
作为南京最早的古城,越城拉开了南京2500年建城史的帷幕,潜移默化影响着南京城市中心的变迁和发展。
此时的长干里,百姓居住于越城边的秦淮河两遥想长干形胜迹,梦回金陵山水间——南京长干里的历史文脉◎ 顾苏宁 丁津津(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1)2020/6岸,贸易兴盛,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
秦汉时期,因长干里一带可经由秦淮河入江,交通便利,这里出现了南京最早的码头,不少居民漂泊水上,以舟为家,以贩为业,长干里开始成为兴旺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越城的筑建,确立了后来的南京城在中国历史与地理上的重要位置,长干里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城市的发祥之地。
烟水六朝事 璀璨长干里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王侯将相们看中了南京山水齐备、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独特条件,6个南方政权相继建都城于如今的内秦淮河北岸。
六朝烟水浸染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南京文化积淀愈加丰富深厚。
此时长干里一带在越城修筑后的700年间,已日渐成为南京农业、手工业、商业集中的繁富之地。
“长干”地名,源自当时江东地区方言里把山冈之间的平地称为“干”,因此距建邺城南5里的地方,约是今天雨花台和花露岗以及周边山丘之间、秦淮河一带的长条形平地遂称之为“长干”。
失传1400年后,印度国宝意外现身南京,专家激动:价值不可估量
![失传1400年后,印度国宝意外现身南京,专家激动:价值不可估量](https://img.taocdn.com/s3/m/411473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b.png)
失传1400年后,印度国宝意外现身南京,专家激动:价值不可估量2008年一个新闻震惊网络,南京大报恩寺内竟出土了一件佛教教众“寻找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印度历史佛教瑰宝”——佛顶舍利专家激动表示,此物价值不可估量。
此新闻一出,迅速引起国内许多人的重视,一时间流言飞起,南京大报恩出土佛顶舍利的事件,成为了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佛教大国,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我国历代帝王都虔诚的仰佛教,念经书,拜佛寺成了历代帝王的共通点。
正是因为管理者的支持,佛教在我国才得以兴盛,为统一国民思想帝王们并在各地修建了许多气势恢宏的寺庙。
使佛教在我国民间百姓当中广为流传,佛教在我国的迅速兴起,为各代帝王治国安邦提供了信仰支持。
那么为什么印度失传了1400年佛教瑰宝会出现在中国南京大报恩寺?佛顶舍利对佛教有着怎样的影响。
苦寻1400年,印度宝物在中国出现发现“佛顶舍利”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主要源于南京政府,对大报恩寺的修复发掘及考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由于历代帝王及官员百对佛教的信仰,使得佛教成为了我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统计我国现有佛教寺庙已经超过3.3万座。
中国对文化发展向来都十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国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我国就更加重视起思想文化的发展,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就开始对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寺庙进行修复和发掘。
各地政府也都积极配合中央决定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一系列考古活动,南京政府就积极投入其中。
2007年南京政府正式开启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项目,2008年7月,工作人员在发掘时发现了一个神秘地宫,立即展开发掘工作。
经过对地宫的发掘中,专家找到一个铁函,其上刻有神秘文字,一时间,专家们的心悬了起来,于是调动考古专家对其上文字进行翻译。
铁函上明确记载了,此地宫修建于北宋年间,是北宋长干寺地宫,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文字记载铁函内藏有阿育王塔与佛顶舍利等佛教瑰宝,2008年11月我国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铁函,并从铁函内取出了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大报恩寺原址重建:一期工程投入15亿元
![南京大报恩寺原址重建:一期工程投入15亿元](https://img.taocdn.com/s3/m/d41181f14693daef5ef73db8.png)
南京大报恩寺原址重建:一期工程投入15亿元[导读]大报恩寺一期重建工程主要包括塔、庙和遗址公园等部分,总投入约为10亿元到15亿元。
建设主体单位的投入资金已达7亿元。
据承建公司总工程师马世良介绍,大报恩寺重建项目目前已经不差钱。
南京大报恩寺重建之路一波三折,争议之声不绝于耳。
3月30日,江苏《现代快报(微博)》报道,“今年5月,这个让大家等了快10年的项目终于有望开工了”。
几天之后,刚到南京履新的杨卫泽召开区县“十二五”发展座谈会,秦淮区委书记徐路向新市委书记报告,“中华门外借助佛教文化效应,力争启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建设”。
消息既出,南京建筑界、文物界、佛教界等不少专家又担心起来了,他们唱的是“对台戏”,反对在遗址上重建大报恩寺。
据《现代快报》报道,大报恩寺将重建琉璃塔,至于塔高多少,有多少层,现在还都是秘密。
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南京工业大学汪永平教授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重建的琉璃塔是个“假古董”,甚至设计安装电梯,政府怕公布出来又惹是生非,再起波澜。
一座寺庙的重建,为什么牵起这么多是非?“理解”大报恩寺步出南京中华门,越过长干桥,沿雨花路两侧,房屋栉比,人烟辐辏,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长干里。
在这片稠密的居民区,100多年前,有一座宝塔耸出天表,与日竞丽。
这座宝塔,就是举世闻名、号称“第一塔”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北面是秦淮河,南面是雨花台。
史书记载:“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汪永平从大学研究生时代起就研究大报恩寺,对历史背景和人文价值了如指掌。
汪永平介绍,明初的南京大报恩寺与灵谷寺、天界寺称为金陵的最大三座寺庙,大报恩寺位于城南,这里大小寺庙数十座,有“出了南门尽是寺”的说法。
永乐皇帝在位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寺庙建设,大报恩寺是郑和亲自主持修建的。
从表面上看,永乐皇帝建造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是为了报答和弘扬父皇朱元璋和母后马氏的恩德,而明清的文人笔记与近代学者的考证则认为朱棣是为了纪念他的生母碽妃而建。
大报恩寺导游词
![大报恩寺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16a657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a.png)
大报恩寺导游词哎哟喂,各位老表、姊妹些,今儿个咱们要逛的,可是南京城里头那个大名鼎鼎的大报恩寺嘞!我跟你们说啊,这地儿,不光是座庙,它还是个装满了故事和传奇的宝匣子,咱们边走边聊,感受感受这千年古刹的韵味。
一踏进这门槛,哎哟,那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像是跟咱们这些现代人来了个深情的拥抱。
你们看这琉璃宝塔,高耸入云,金光闪闪,简直是亮瞎了我的眼!这可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给老爹朱元璋和老妈马皇后积德行善,花了大价钱、大心血建的。
听说啊,这塔高得吓人,有78米多,通体琉璃,一到晚上,灯火通明,跟个巨大的灯笼似的,照亮了半边天。
那时候的西方人,都把它当成是咱们中国的象征呢!再往里头走,咱们得仔细瞧瞧那些个殿啊、阁啊的,数都数不过来,有三十多座呢!还有僧院、廊房、经房,加起来几百间,规模之大,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这大报恩寺啊,不光是建筑宏伟,它里头的文化、艺术那也是杠杠的。
你们看那琉璃拱门,上面的图案精致得跟画儿似的,每个细节都透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逛到这儿,咱们不妨放慢脚步,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这寺庙里的空气。
是不是觉得心里头特别宁静?这就是佛教的力量嘛,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平和。
咱们可以在这儿多待一会儿,听听那悠远的钟声,感受一下古刹的梵音,让心灵得到一次真正的洗礼。
好啦好啦,我的老表、姊妹些,咱们今天的大报恩寺之旅就快要结束了。
但是啊,我希望你们能记住这里的一切,记住这份历史的厚重,记住这份文化的传承。
以后啊,不管你们走到哪儿,只要想起大报恩寺,心里头都能涌起一股暖流,就像咱们今天在这里相聚一样,温暖又亲切。
咱们下次再见哈!。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https://img.taocdn.com/s3/m/24a9138cb9d528ea81c779ee.png)
北 宋长 干 寺真 身塔 地 宫 的身 世之
谜
东汉 建 安十 六 年 ( 1 年 ) ,孙 权 自京 21
口 ( 镇 江 )徙 治 秣 陵 , 改 称 建 业 。吴 黄 今
龙 元 年 ( 2 年 )4 J 孙 权 在 武 昌 称 帝 。 29 F,
同 年9 , 将都 城 自武 昌迁 回 “ 车便 利 , 月 舟
河 , 两 岸 是 古 称 长 千 里 的居 民 区和 商 业 区 , 南 京 最 早 的寺 庙— — 建 初 寺 , 就 建 在 这 里 。
塔 , 西 边 是 育 王 古 塔 也 。 ” (见
《大 正 藏
N . 1 6 唐 麟 德 元 年 终 南 山释 道 宣 撰 《 神 州 三 o 20 》 集 宝 感 通 录 》 卷 上 ) 。刘 萨 诃 在 吴 阿 育 王 塔 东 北 , 更
筑 一 塔 ,供 奉 佛 舍 利 、佛 爪 、佛 螺 髻 发 。
南 朝 梁 武 帝 萧 衍 天 监 年 问 ( 0 — 5 9 ) , 寺 5 2 1年 名 改 成 长 干 寺 ,在 圯 址 重 新 修 复 寺 院 、 建 造 九 级 阿 育 王 塔 。 并 在 刘 萨 诃 三 级 阿 育 王 塔 废 墟 中 ,找 到 佛 舍 利 及 佛 爪 、 佛 螺 髻 发 , 供 奉 在 新 造 阿 育 王 塔 地
石 头 城 , 城 周 二 十 里 十 九 步 。 定 都 之 初 , 孙 权 仍 住 原 孙 策 将 军 府 , 称 太 初 宫 , 在 今 珠 江 路 北 鱼 市 街 到 进 香 河 一 带 。后 拆 武 昌 旧 宫 , 顺 江 运 来 建 材 , 改 建 太 初 宫 , 宫 城 扩 大 到 周 五 百 丈 ,是 当 时 建 业 城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面 积 占全 城 四分 之 一 以 上 。 宫 城 南 门
阿育王塔即将出函资料
![阿育王塔即将出函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323c5e7770bf78a65295426.png)
阿育王塔即将出函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北宋长干寺神秘铁函放置在朝天宫地库已经三个多月了。
8月6日,大报恩寺遗址北宋长干寺地宫内神秘铁函成功开启,1.3米高的铁函已揭开了两层盖板,露出了里面金光闪耀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的塔刹,令人振奋。
正当人们期盼着,等待着希望能马上看到鎏金“塔王”的真容,以及塔身中究竟有没有碑文上记载的圣感舍利、佛顶真骨、佛爪、佛发、诸圣舍利这些圣物时,8月10日传来一个消息,阿育王塔被铁函“锁”住了,无法取出,“开宝”工作只得暂停。
三个多月,记者不断接到读者电话询问铁函的近况。
记者终于从南京市博物馆得到了令人兴奋的消息:该馆考古专家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用“蒸锅提碗”法解决了塔王出函的难题!阿育王塔出“函”指日可待,就在本月,这个国宝就可以重见天日了!这三个月又有何新发现四边夹缝里吸出好多“宝贝”,有千年前的“墨书”和精美宝石。
记者了解到,如今,包裹“塔王”的锦缎已经基本打开,专家用蒸馏水添加化学药品对锦缎进行了去污和消毒,对撒在锦缎上的金粉进行了加固。
考古人员从夹缝里取出一些小块的丝织物。
令考古专家惊奇的是,在丝织物上发现了“墨书”文字,保存十分完好。
经历近千年的文字仍然清晰可辨,专家对文字进行研究后发现,文字上大多书写的是捐献者的名字。
考古人员把丝织物储存在一个温度、湿度恒定,没有紫外线的环境下保护起来。
目前,塔王已完全露出上半身的真容,从上往里探视,可以看见塔腰处镶嵌了许多精美的各色宝石。
在清理中,考古人员又从四边的夹缝中吸出了许多宝物,有各类宝石、玻璃器皿、铜钱等文物,“有的珠子可能是塔身上掉下的,也有是捐献者放进去的。
”一位前天进地库看过铁函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为什么一定要取出来“塔王”再不出函恐要被“氧化”,现在已经没有开启时那么“簇新”了。
在此之间,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来南京,对铁函进行考古论证。
专家看见,千年铁函内壁光滑,四面无缝,着实令人惊叹,认为必须完好保存,对研究古代的铸造技术是不可多得的实物。
大报恩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大报恩寺导游词范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e72fb5c4693daef5ff73d82.png)
大报恩寺导游词范文介绍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的寺庙,中国的佛教中心,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为百寺之首,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报恩寺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大报恩寺导游词范文介绍1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
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
大报恩寺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大报恩寺塔立于南朝寺庙发祥地和江南佛教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
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
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
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
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东吴赤乌十年(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 南朝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373e752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c.png)
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位于北寺塔风景区的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
在最近先后去了两次,一次是独自一个人去的,还有一次是介绍和陪同从成都来苏旅游的大哥大嫂一起去的。
馆内分为序厅、古代馆、蚕桑居、和桑林草亭。
中厅、近代馆、(明清一条街)。
现代馆(锦绣苑)。
既有丰富的文物系列又有奇妙的操作表演。
和大哥大嫂一起去是在一个雨后的早上,清新的空气。
端庄美丽的古装妇女雕像,手里捧着蚕茧,眼神似在思考,她是传说中第一位养蚕的蚕神一一黄帝的妻子嫘袒甲骨文写的桑、蚕、丝、帛四个字,沙漠驼队的浮雕形象生动,雕刻的丝绸之路的旅程苏州丝绸精湛技艺,服饰变迁,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丝绸名人的介绍。
丝绸离不开桑蚕,桑蚕居是根据近代农家养蚕栽桑的真实情景和桑园再造,雨后清新的桑园最上面一扁可是真的活的蚕宝宝古井芭蕉、桑蚕居内宁静的一景我第一次单独去时自拍第二次和哥嫂一起去时给大嫂照一张老灶头也引起了大嫂浓厚的兴趣桑园内正艳丽开放着的花雨后的花蕊上晶莹的水珠桑林草亭、很宁静,边上还有一棵倒挂着生长的桑树,正在奇怪,边上一位保安介绍说是一种非常稀少的品种叫垂桑。
需要两个人一起操作的大型织机,看他们表演真是太不容易了,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是第二次去时才看到的现场操作表演,都是有着几十年丝织经验的老师傅这是中厅现代馆(明清一条街)见着这高高的帐台,嫂子走进去熟练的大旗算盘,像不像账房先生,不过嫂子的确是会计出身,老会计喔郑和下西洋的的船只模型和厅中的驼群相呼应,将古国文明带向世界在近代、现代馆内展示了苏州丝绸的精湛技艺,服饰变异,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丝绸名人介绍及苏州丝绸业发展的历程,苏州丝绸的国际地位,丝路延伸。
这幅名家作品上面标价是15000元从现代馆参观出来,大嫂在这个展厅小卖部里看中并购买了精美的檀香扇,还有丝绸做的戏服工艺品玩偶。
丝绸的小手袋。
非常精美,但价格不菲。
丝绸博物馆就在北寺塔景区马路对面,两个景区摇相呼应,再往北没多远就是苏州名人馆、苏州美术馆,可以同时游玩,(苏州名人馆在前面有过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
长干里出土宋代丝绸展示高超织染工艺技术
2007年2月,南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地宫中出土了种类丰富的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香料等各种材质的文物。
这批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到四年间(公元1010-1011年间)的文物在6.75米深的地下和密封程度极好的铁函中安放千年且保存完好。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近百件丝织品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丝织品多用作巾帕、袋囊、包袱布、织带,也有成品塔罩两个以及女衣一件,充分展示了北宋时期南京地区高超的织染工艺技术。
北宋一朝的纺织品出土不多,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近百件丝织品为研究北宋纺织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地宫中出土的宋代丝织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以及墨书题记所反映的史料价值,在国内其它考古发掘中都难得一见。
在这些丝织品中,有数十幅有墨书题记,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南京城内佛教信众为长干寺舍资以求福报的情况。
这些发愿文为研究北宋长干寺的募建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报恩寺出土丝织品包括绮、绫、絁、绢、纱、罗等品种,辅以刺绣、印绘、墨书等多种工艺,经纬纱线均无捻。
织物偶有病疵,但纹样秀丽,意匠精细,充分展示了北宋时期南京地区高超的织染工艺技术。
丝绸是有机质文物,在历史的风雨侵蚀中极难保存。
长干寺地宫铁函在瘗藏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饱水环境,将空气、细菌隔绝,函内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使这批宋代丝织珍品得以保存千年。
由于在包裹供养物品时都是花纹在内、衬里朝外的包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印绘花纹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
包袱布的花纹多为呈散点排列的折枝花卉纹样,折枝石榴花、折枝五瓣花、五瓣朵花等纹样多运用其中,十分贴近民间生活。
也有部分花卉和文字通过刺绣手法表现。
十年匠心修复再现宋代生活图景
纺织品文物本身就很脆弱,加之年代久远,部分出土丝绸有破损迹象。
文物出土后,保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抢救性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使这批珍贵的纺织品文物出土后不再进一步受损,南京市博物馆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从2009年开始,逐步对地宫中出土的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及研究。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研究团队在接受委托后的第一时间,对这批纺织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他们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多光谱检测、CT扫描分析等对织物的组织结构、墨书文字、污染物、包裹内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用针线法进行修复,将研究和保护结合。
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出这批丝绸制品原本的样貌,修复专家们把里料和面料拆开,进行表面清洁、平整。
再选择合适的现代面料作为衬织物,进行染色处理后,分别垫在里料和面料的背面,用针线缝合加固。
经过近十年的修复,这批宋代丝制品的光彩得以重现。
同时,作为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图景。
泥金花卉飞鸟罗表绢衬长袖对襟女衣,大气庄重,展示了当时女性的着装特点;南宋的盘长结盘金绣交颈鸳鸯小饰,精巧细致,色彩亮丽,显示出制造者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南宋的刺绣绢帕看似普通,却蕴含深意。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枝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这首诗的原作是杜牧的《赠终南兰若僧》,原诗的第二句是“两枝仙桂一时芳”,“时”略作改动变为“枝”,更添一份幽情,体现出持有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的生活愿望。
四围回环对读的“永保千春”,带着美好的祝愿躺在层层泛黄的褶皱之中,字迹朴拙,却带着历史的浩瀚和沉重,格外让人感动。
重回长干里地宫出土丝绸首次在南京展出
在地宫里尘封了千年,历经近十年的修复,这批宋代丝绸制品终于回到南京,回归长干里。
2018年8月7日起,《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报恩文化艺术馆正式开展。
只要购买入园门票,就可免费观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千年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