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作用PPT讲稿
合集下载
《化学致癌作用》课件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防御反应 ,但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肿瘤的发展。炎症 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炎症细胞和炎症介 质等可以促进细胞损伤、突变和增生,从 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Part
03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 素
流行病学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患有癌症的个体与未患 癌症的个体在过去接触特定化学 物质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估化学 物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
细胞增生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分裂的速度,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
详细描述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这种过度的细胞增生 会导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细胞增生的机制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细 胞凋亡等。
细胞凋亡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使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存活并发 展成为肿瘤。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策略研究
总结词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的策略研究,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许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效果有限,需要加强研究 和改进。未来需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 策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为保护 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研究 ,制定更加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和环境治理政策,减少 化学致癌物的排放和暴露。
化学致癌作用
•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素 •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目录
Part
01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Part
03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 素
流行病学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患有癌症的个体与未患 癌症的个体在过去接触特定化学 物质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估化学 物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
细胞增生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分裂的速度,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
详细描述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这种过度的细胞增生 会导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细胞增生的机制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细 胞凋亡等。
细胞凋亡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使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存活并发 展成为肿瘤。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策略研究
总结词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的策略研究,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许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效果有限,需要加强研究 和改进。未来需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 策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为保护 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研究 ,制定更加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和环境治理政策,减少 化学致癌物的排放和暴露。
化学致癌作用
•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素 •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目录
Part
01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第章致癌作用ppt课件
引发剂(initiator):具有引发作用的化学物
有致癌性 多数是致突变物 没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化学致癌过程
促长阶段 单克隆的癌细胞在一种或 多种促癌物质的不断地作 用下,表型发生了改变, 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 得以表达的过程
引发细胞增殖成为癌前 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
化学致癌过程
促长阶段特点
➢引发剂作用之后,促长剂长期、慢性作用 ➢ 引发剂单独作用一般不会引起肿瘤 ➢ 只有促长剂的慢性作用不会引起肿瘤 ➢ 引发剂与促长剂的作用有先后次序 ➢ 促长早期可逆,晚期不可逆,因此促长阶段(特别是在早 期)持续给以促长剂是必需的
化学致癌过程
进展剂(progressor) 使细胞由促长阶段进入进展阶段的化学物
完全致癌物(complete carcinogen) 兼有引发、促长和进展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化学致癌过程
多阶段致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引发细胞
多阶段致癌理论图解
与人体接 触,包括 各种途径
非遗传毒 性化合物
直接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 能引起肿瘤、增加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化合物。黄 曲霉毒素、苯并(a)芘
上皮的恶性变—癌
癌 间质的恶性变—肉瘤
良性肿瘤
第二节 化学致癌过程 Process of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化学致癌作用—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
肿瘤(tumor)? 有分裂潜能的细胞受致癌因素作用后发生恶性转化和 克隆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永生性 迁移性 失去接触抑制
10% 机体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90% 环境因素
归因于环境因素的癌症死亡百分比
有致癌性 多数是致突变物 没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化学致癌过程
促长阶段 单克隆的癌细胞在一种或 多种促癌物质的不断地作 用下,表型发生了改变, 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 得以表达的过程
引发细胞增殖成为癌前 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
化学致癌过程
促长阶段特点
➢引发剂作用之后,促长剂长期、慢性作用 ➢ 引发剂单独作用一般不会引起肿瘤 ➢ 只有促长剂的慢性作用不会引起肿瘤 ➢ 引发剂与促长剂的作用有先后次序 ➢ 促长早期可逆,晚期不可逆,因此促长阶段(特别是在早 期)持续给以促长剂是必需的
化学致癌过程
进展剂(progressor) 使细胞由促长阶段进入进展阶段的化学物
完全致癌物(complete carcinogen) 兼有引发、促长和进展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化学致癌过程
多阶段致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引发细胞
多阶段致癌理论图解
与人体接 触,包括 各种途径
非遗传毒 性化合物
直接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 能引起肿瘤、增加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化合物。黄 曲霉毒素、苯并(a)芘
上皮的恶性变—癌
癌 间质的恶性变—肉瘤
良性肿瘤
第二节 化学致癌过程 Process of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化学致癌作用—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
肿瘤(tumor)? 有分裂潜能的细胞受致癌因素作用后发生恶性转化和 克隆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永生性 迁移性 失去接触抑制
10% 机体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90% 环境因素
归因于环境因素的癌症死亡百分比
第八章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Carcinogenesis
6、Tobacco use is the single largest preventable cause of cancer in the world.
7、One fifth of all cancers worldwide are caused by a chronic infection, for exam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causes cervical cancer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causes liver cancer.
Bay region
K- region
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N-亚硝胺(nitrosamines) 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nitrosamine DMA)
代谢 脱甲基、脱亚硝基反应 脱亚硝基代谢 P450催化下生成醛和胺 脱甲基代谢 终致癌物甲基碳宾离子 可使核酸和蛋白质的亲核部位甲基化
物
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s) 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s)
化学致癌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遗传毒性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 这类化合物进 入机体后,不需体内代谢活化而直接与细胞生物 大分子(DNA,RNA,蛋白质)作用而诱导细胞癌 变。
4 消化系统 7.31 呼吸系统 8.79 呼吸系统 15.28 呼吸系统 12.77
5 心脏病 6.61 消化系统 4.32 意外伤害 6.52 损伤中毒 6.56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一、Definitions:
chemical carcinogen A carcinogen is an agent whose administration to previously untreated animals leads t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incidence of neoplasms of one or more histogenetic types as compared with the incidence in appropriate untreated animals.
7、One fifth of all cancers worldwide are caused by a chronic infection, for exam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causes cervical cancer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causes liver cancer.
Bay region
K- region
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N-亚硝胺(nitrosamines) 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nitrosamine DMA)
代谢 脱甲基、脱亚硝基反应 脱亚硝基代谢 P450催化下生成醛和胺 脱甲基代谢 终致癌物甲基碳宾离子 可使核酸和蛋白质的亲核部位甲基化
物
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s) 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s)
化学致癌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遗传毒性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 这类化合物进 入机体后,不需体内代谢活化而直接与细胞生物 大分子(DNA,RNA,蛋白质)作用而诱导细胞癌 变。
4 消化系统 7.31 呼吸系统 8.79 呼吸系统 15.28 呼吸系统 12.77
5 心脏病 6.61 消化系统 4.32 意外伤害 6.52 损伤中毒 6.56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一、Definitions:
chemical carcinogen A carcinogen is an agent whose administration to previously untreated animals leads t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incidence of neoplasms of one or more histogenetic types as compared with the incidence in appropriate untreated animals.
大盘点致癌原因优秀课件
• 大肠癌、胰腺癌:经常地以车代步、 以电梯代步,缺乏锻炼者;长期嗜肥 腻肉食者易患。
• 肝癌与消化道癌:已有数十年历史的 酗酒者,易患。
6.职业致癌
• 扫烟囱:易得睾丸癌。 • 做橡胶:易得腺癌。 • 生产PVC 产品:易得肝癌,血管肉瘤。 • 造家具、制鞋:易得鱗狀上皮細胞癌。 • 生产煤气、配制可卡因类毒品:易得
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会。 • 滑石粉:来自女性化妆品,如眼影、胭脂、粉底
等,是种致癌物质。 • 氧化锌:来自防晒霜,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 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致胃癌。
3.物理因素致癌
• 放射线:来自X射线,导致皮肤癌、白血病。 • 紫外线:来自阳光暴晒,是造成皮肤癌重要因素。 • 电磁辐射:来自手机,致脑癌、腮腺癌、肿瘤等。 • 电离辐射:来自自然界、X线诊断、居室中不合格
• ①室外大气污染:
• 沙尘暴
• 汽车废气
• 烟囱排出废气
• ②室内空气污染:
• 装修污染:含甲醛、 苯系物、氨、三氯乙 烯等挥发性有机物, 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 致癌物。
• 燃煤取暖
• 烟草烟雾
• 烹调油烟
• 植物花粉
• 室内人为活动
5.不良生活习惯致癌
• 前列腺癌: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 夜者易患。
过量、高盐、高热量、刺 激性(烈酒、蒜、醋、辣椒) 食物 • 喜欢经常在外用餐 • 吃饭不规律(经常不吃早 饭,或中午吃得很晚,或 深更半夜吃零食) • 常吃剩饭菜 • 路边餐当早餐 • 大量饮啤酒
肝癌: • 直接喝烈性酒 • 大量喝白酒 • 大口喝啤酒 • 空腹饮酒
直肠癌: • 只爱吃肉 • 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 聚苯乙烯:来自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 如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 质,会分解出致癌物质。
• 肝癌与消化道癌:已有数十年历史的 酗酒者,易患。
6.职业致癌
• 扫烟囱:易得睾丸癌。 • 做橡胶:易得腺癌。 • 生产PVC 产品:易得肝癌,血管肉瘤。 • 造家具、制鞋:易得鱗狀上皮細胞癌。 • 生产煤气、配制可卡因类毒品:易得
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会。 • 滑石粉:来自女性化妆品,如眼影、胭脂、粉底
等,是种致癌物质。 • 氧化锌:来自防晒霜,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 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致胃癌。
3.物理因素致癌
• 放射线:来自X射线,导致皮肤癌、白血病。 • 紫外线:来自阳光暴晒,是造成皮肤癌重要因素。 • 电磁辐射:来自手机,致脑癌、腮腺癌、肿瘤等。 • 电离辐射:来自自然界、X线诊断、居室中不合格
• ①室外大气污染:
• 沙尘暴
• 汽车废气
• 烟囱排出废气
• ②室内空气污染:
• 装修污染:含甲醛、 苯系物、氨、三氯乙 烯等挥发性有机物, 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 致癌物。
• 燃煤取暖
• 烟草烟雾
• 烹调油烟
• 植物花粉
• 室内人为活动
5.不良生活习惯致癌
• 前列腺癌: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 夜者易患。
过量、高盐、高热量、刺 激性(烈酒、蒜、醋、辣椒) 食物 • 喜欢经常在外用餐 • 吃饭不规律(经常不吃早 饭,或中午吃得很晚,或 深更半夜吃零食) • 常吃剩饭菜 • 路边餐当早餐 • 大量饮啤酒
肝癌: • 直接喝烈性酒 • 大量喝白酒 • 大口喝啤酒 • 空腹饮酒
直肠癌: • 只爱吃肉 • 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 聚苯乙烯:来自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 如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 质,会分解出致癌物质。
第8章 致癌作用(共60张PPT)
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chemical carcinogen)。
第三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㈠ 按化学性质
1 烷化剂
直接烷化剂:芥子气、氯甲甲醚、环氧乙烷等; 间接烷化剂:氯乙烯、苯、丁二烯等; 2 多环芳烃:苯并芘、煤焦油、沥青等
3 芳香胺类:联苯胺、硝基联苯、氨基联苯等 4 金属和类金属:镍、铬、镉、砷等 5 霉菌和植物毒素
1775年 珀cs西f-1瓦受尔·体波特(percival pott)→扫烟囱工fm阴s囊点癌突; 变
透膜
不肿动1参.同瘤物与小器 死 试鼠信官亡验皮来率证息结肤源(实转合肿、麦1导瘤/1G不麸0诱蛋T万同、发P)白组米试织糠质验类和::型果、胶临能床降HKN阶低---rrr段某aaasss乃些至大同肠一致肿癌点点点瘤物在的突突突不致变变变同癌地性区。所见的胞胞胞遗膜膜膜传变内内内化是不同的;
2 常有遗传的形式
体细胞突变的致癌作用
有
有
突变有组织的特异性
有一些,但能在许多组织中 遗传型常显示组织优先选择性起作用
3. DNA损伤的修复能力
正常细胞使受损伤的DNA分子迅速恢复正常, 使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得以保持而不 致发生恶变;
Li-Fraumeni 综合征(肉 瘤、乳腺癌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Wilms 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Ⅱ型神经经纤维瘤病、听
神经瘤、脑膜瘤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特性的比较
特征
癌基因
突变等位基因的功能 获得功能,以显性方式起作用
致癌所需突变等位基 因
的数目
1
可通过种系遗传
现尚无例子
抑癌基因 丧失功能,以隐性方式起作用
生产合成染料——膀胱癌高发 在手表指针上涂抹发冷光的镭的妇女,因为常 常舔刷毛,经诊断患有舌癌。
第三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㈠ 按化学性质
1 烷化剂
直接烷化剂:芥子气、氯甲甲醚、环氧乙烷等; 间接烷化剂:氯乙烯、苯、丁二烯等; 2 多环芳烃:苯并芘、煤焦油、沥青等
3 芳香胺类:联苯胺、硝基联苯、氨基联苯等 4 金属和类金属:镍、铬、镉、砷等 5 霉菌和植物毒素
1775年 珀cs西f-1瓦受尔·体波特(percival pott)→扫烟囱工fm阴s囊点癌突; 变
透膜
不肿动1参.同瘤物与小器 死 试鼠信官亡验皮来率证息结肤源(实转合肿、麦1导瘤/1G不麸0诱蛋T万同、发P)白组米试织糠质验类和::型果、胶临能床降HKN阶低---rrr段某aaasss乃些至大同肠一致肿癌点点点瘤物在的突突突不致变变变同癌地性区。所见的胞胞胞遗膜膜膜传变内内内化是不同的;
2 常有遗传的形式
体细胞突变的致癌作用
有
有
突变有组织的特异性
有一些,但能在许多组织中 遗传型常显示组织优先选择性起作用
3. DNA损伤的修复能力
正常细胞使受损伤的DNA分子迅速恢复正常, 使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得以保持而不 致发生恶变;
Li-Fraumeni 综合征(肉 瘤、乳腺癌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Wilms 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Ⅱ型神经经纤维瘤病、听
神经瘤、脑膜瘤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特性的比较
特征
癌基因
突变等位基因的功能 获得功能,以显性方式起作用
致癌所需突变等位基 因
的数目
1
可通过种系遗传
现尚无例子
抑癌基因 丧失功能,以隐性方式起作用
生产合成染料——膀胱癌高发 在手表指针上涂抹发冷光的镭的妇女,因为常 常舔刷毛,经诊断患有舌癌。
致癌作用课件
•致癌作用
•5
1.2 化学致癌物的活化与灭活
❖ 许多外源化学物需在体内经Ⅰ相反应活化后 才具有致癌作用。常见物质有:
❖ 多环芳烃(PAH ) ❖ N-取代芳香族化合物(N-SAC) ❖ 黄曲霉素(AFB1) ❖ N-亚硝胺类(NOC)
•致癌作用
•6
多环芳烃
❖ 多环芳烃有十余种,其中以3,4-苯并(a)芘[B (a) P]。 ❖ B (a) P经芳烃羟化酶生成环氧化物。 ❖ B (a) P环氧化物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作用生
1 化学致癌物质
❖ 1.1 人类化学致癌物 ❖ 1.2 化学致癌物的活化与灭活 ❖ 1.3 化学致癌物的作用靶
•致癌作用
•1
1.1 人类化学致癌物
❖ 1.1.1 概念与危险性分级 ❖ 1.1.2 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P170-
171表8-2) ❖ 1.1.3 致癌物的致癌机制分类 : ❖ 遗传毒性致癌物 ❖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致癌作用
•4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作用于遗传物质以外的大分子 而引发肿瘤的物质。包括:
❖ 促长剂:可增强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 内分泌调节剂:改变内分泌平衡及细胞正常分化。 ❖ 免疫抑制剂:主要增强病毒诱导的恶化。 ❖ 细胞毒剂:引起细胞死亡、增殖活跃及癌发展。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促进自由基生成。 ❖ 固形物:细胞毒?免疫?
因素 ❖ 2.1.3 致癌因子与条件协同作用 ❖ 2.1.4 遗传因素
•致癌作用
•13
2.1.1 多基因参与致癌过程
❖ 前癌基因:生长与增殖基因、转录与信号传 递功能基因。其突变后过度表达。
❖ 抑癌基因:灭活后失去控制癌基因的表达。 ❖ 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其损伤而失去清除突
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PPT课件
③免疫抑制。
2018/9/24
12
1. 引发阶段(Initiation)
DNA损伤
损伤固定 遗传性状改变
突变细胞
2. 促长阶段(Promotion)
促长阶段的主要特征 进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可逆性 ➢促长剂通常是非致突变物,需要持续和 反复暴露 3.进展阶段(Progression) ➢促长剂的有效性仅出现在引发作用之后 生长速度快 ➢促长细胞群的存在取决于促长剂的持续存在 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强 ➢内源性促长剂可起自发促长作用 生化学和免疫性状改变 定的最大效应 ➢剂量-反应显示有可测定的阈值,有可测 ➢对饮食和激素等因素敏感 ➢促长作用的相对效力取决于达到最大效 应的时间和剂量速率
2018/9/24
9
1. 引发阶段(Initiation)
DNA损伤
损伤固定 遗传性状改变
突变细胞
2018/9/24
引发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可逆突变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促 进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需要通过细胞分裂加以固定 ➢剂量-反应显示没有可测定的阈值,无可测定的 3.进展阶段(Progression) 最大反应 生长速度快 ➢存在自发的引发作用 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强 ➢对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其他化学因素敏感 生化学和免疫性状改变 ➢引发作用必须发生在促长作用之前, “纯”引 发作用在无促长时不导致肿瘤
10
2. 促长阶段(Promotion)
2、促长阶段
细胞在致癌物的作用下变成启动细胞后,在某些因素作用下, 以相对于周围正常细胞的选择优势进行克隆扩增,形成镜下 或肉眼可见的细胞群,即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或腺瘤)。 促长价段癌细胞的表型发生变化,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 得以表达。起促进作用的因素称为促长剂或促癌剂。 促癌剂包括多种人类环境中存在的因子,如TCDD、苯巴比 妥,以及高盐高脂饮食、糖精、香烟烟雾等。其中烟雾既是 肺癌、胰腺癌、食道癌和其它器官癌的启动剂,同时也是促 癌剂。 人体内的一些内源性物质也具有促癌作用,如雌激素对乳腺 癌有促进作用;胆酸是结肠癌与肝癌的促进剂。
2018/9/24
12
1. 引发阶段(Initiation)
DNA损伤
损伤固定 遗传性状改变
突变细胞
2. 促长阶段(Promotion)
促长阶段的主要特征 进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可逆性 ➢促长剂通常是非致突变物,需要持续和 反复暴露 3.进展阶段(Progression) ➢促长剂的有效性仅出现在引发作用之后 生长速度快 ➢促长细胞群的存在取决于促长剂的持续存在 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强 ➢内源性促长剂可起自发促长作用 生化学和免疫性状改变 定的最大效应 ➢剂量-反应显示有可测定的阈值,有可测 ➢对饮食和激素等因素敏感 ➢促长作用的相对效力取决于达到最大效 应的时间和剂量速率
2018/9/24
9
1. 引发阶段(Initiation)
DNA损伤
损伤固定 遗传性状改变
突变细胞
2018/9/24
引发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可逆突变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促 进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需要通过细胞分裂加以固定 ➢剂量-反应显示没有可测定的阈值,无可测定的 3.进展阶段(Progression) 最大反应 生长速度快 ➢存在自发的引发作用 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强 ➢对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其他化学因素敏感 生化学和免疫性状改变 ➢引发作用必须发生在促长作用之前, “纯”引 发作用在无促长时不导致肿瘤
10
2. 促长阶段(Promotion)
2、促长阶段
细胞在致癌物的作用下变成启动细胞后,在某些因素作用下, 以相对于周围正常细胞的选择优势进行克隆扩增,形成镜下 或肉眼可见的细胞群,即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或腺瘤)。 促长价段癌细胞的表型发生变化,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 得以表达。起促进作用的因素称为促长剂或促癌剂。 促癌剂包括多种人类环境中存在的因子,如TCDD、苯巴比 妥,以及高盐高脂饮食、糖精、香烟烟雾等。其中烟雾既是 肺癌、胰腺癌、食道癌和其它器官癌的启动剂,同时也是促 癌剂。 人体内的一些内源性物质也具有促癌作用,如雌激素对乳腺 癌有促进作用;胆酸是结肠癌与肝癌的促进剂。
化学致癌作用.ppt
部的多步骤过程,具体包括任何良性或恶 性肿瘤的起源或发生。 2、致癌剂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体内产生肿瘤 的化学物质。
3、直接致癌物或初发致癌原 指未经代谢 或生物转化就足以激发致癌效应的母体 化合物。
4、前致癌剂(物) 需经代谢或生物转化 成为另一种化合物,才能诱发致癌作用 的化学物质。
5、辅致癌物(肿瘤促进剂) 本身无致癌 作用,只有与致癌剂同时存在时,能增 加后者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
第十三章 化学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的历史
癌症 是以具有失控细胞生长为共同特征的一类疾 病。
化学致癌问题时是当今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向低龄化 发展。
查明了遗传因素与病毒的化学因素与肿瘤有关, 但并非是肿瘤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发现环境化学污染和某些物理有害因素与肿瘤发 病密切相关。
3)可能仅仅产生或影响致癌过程单个环节或 但各方面。
4)很多因素影响致癌性试验的结果。 5)生命周期相关因素影响癌症形成过程。
化学致癌性的研究需要众多学科交叉
1、毒理学 2、医药学 3、流行病学 4、公共卫生学 5、其他支撑学科
化学致癌作用作用
一)概念 1、致癌作用 2、致癌剂 3、初发致癌原 4、前致癌剂 5、辅致癌剂
(1)给药组动物肺肿瘤生成均数显著增加 (2)有剂量效应关系 (3)阴性对照组动物肺肿瘤生成均数与文献报道的
同龄未染毒小鼠肺肿瘤发生率大体相符。
化学致癌性是毒理学领域最复杂的研究内容
1)化学致癌性至少涉及两个明显阶段 (1)始动作用 (2)促进作用
2)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在各个阶段增 加致癌可能性。
(2)无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有2个或 2个以上浓度发生细胞转化。
(3)单一剂量下出现3个获3个以上转 化集落。
3、直接致癌物或初发致癌原 指未经代谢 或生物转化就足以激发致癌效应的母体 化合物。
4、前致癌剂(物) 需经代谢或生物转化 成为另一种化合物,才能诱发致癌作用 的化学物质。
5、辅致癌物(肿瘤促进剂) 本身无致癌 作用,只有与致癌剂同时存在时,能增 加后者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
第十三章 化学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的历史
癌症 是以具有失控细胞生长为共同特征的一类疾 病。
化学致癌问题时是当今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向低龄化 发展。
查明了遗传因素与病毒的化学因素与肿瘤有关, 但并非是肿瘤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发现环境化学污染和某些物理有害因素与肿瘤发 病密切相关。
3)可能仅仅产生或影响致癌过程单个环节或 但各方面。
4)很多因素影响致癌性试验的结果。 5)生命周期相关因素影响癌症形成过程。
化学致癌性的研究需要众多学科交叉
1、毒理学 2、医药学 3、流行病学 4、公共卫生学 5、其他支撑学科
化学致癌作用作用
一)概念 1、致癌作用 2、致癌剂 3、初发致癌原 4、前致癌剂 5、辅致癌剂
(1)给药组动物肺肿瘤生成均数显著增加 (2)有剂量效应关系 (3)阴性对照组动物肺肿瘤生成均数与文献报道的
同龄未染毒小鼠肺肿瘤发生率大体相符。
化学致癌性是毒理学领域最复杂的研究内容
1)化学致癌性至少涉及两个明显阶段 (1)始动作用 (2)促进作用
2)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在各个阶段增 加致癌可能性。
(2)无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有2个或 2个以上浓度发生细胞转化。
(3)单一剂量下出现3个获3个以上转 化集落。
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01
具有一定潜伏期
02
具有协同性和累积性
03
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04
到一定程度不可逆
05
受宿主因素的影响
06
第二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根据致癌物对人类和动物的致癌作用分类
2类,A组很可能对人致癌(63种)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B组可能对人致癌(234种)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 1类,确认的人类致癌物(87种):证据充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均得到证实)
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 分为四类:
4类,很可能对人不致癌(1种)对人可能是非致癌物。
1
3类,可疑对人致癌(493种)现有证据未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级评价。
2
根据化学致癌物作用机制分类
遗传毒性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 无机致癌物
(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3.结果分析
多发性 :是指一个动物出现多个肿瘤或一个器官出现多个肿瘤。是化学致癌的又一特征。一般计算每一组的平均肿瘤数。
潜伏期 致癌物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可以用各组第一个肿瘤出现的时间作为该组的潜伏期。
3.结果分析
致癌指数
4.结果评定
阳性结果:染毒组应与对照组作显著性检验。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时,为阳性结果。
结果的观察、分析和评定 一般观察: 体重、外观、活动、摄食是否正常,肿瘤出现时间、部位、数目、性质、大小,死亡时间。 病理检查
3.结果分析
肿瘤发生率:需要计算肿瘤总发生率、恶性肿瘤总发生率、各器官或组织肿瘤发生率和恶性肿瘤发生率,以及各种类型肿瘤发生率。 指一组实验动物中发生肿瘤的动物数与该组有效动物数之比。有效动物数指最早出现肿瘤时该组存活动物数。
化学致癌作用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学致癌物质被发现和研究。这些物质可能 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如食品、水源、空气等,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详细描述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实验手段和检测技术,发现了一些新型的化学致癌物质,如 多环芳烃、亚硝胺、甲醛等。这些物质在高温烹调、食品加工、装修材料等过程中产生, 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研究这些新型致癌物质的来源、性质和作用机制,对于预防和控
03 化学致癌的影响因素
暴露量与癌症风险
暴露量
化学致癌物质暴露的量越大,癌症风 险越高。长期大量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如苯、石棉、放射性物质等,会增加 患癌症的风险。
阈值
一些化学物质在一定暴露量以下不会 引发癌症,这个阈值因个体差异而异。 超过阈值,癌症风险增加。
暴露时间与癌症风险
暴露时间
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持续时间越长, 癌症风险越高。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 质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暴露年龄
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年龄越小,癌症 风险越高。儿童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 可能增加未来患癌症的风险。
个体差异与癌症风险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基因的差异对化学致癌 物质的敏感性和癌症风险有影响。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或降低个 体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功能对癌症风 险有影响。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 能更容易发生癌症。
险。
癌症筛查与早期诊断
定期筛查
根据个人情况,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如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 癌等筛查。
早期诊断
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癌症。
提高癌症意识
了解癌症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癌症的警惕性,有助于 及时发现和治疗癌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学致癌物质被发现和研究。这些物质可能 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如食品、水源、空气等,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详细描述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实验手段和检测技术,发现了一些新型的化学致癌物质,如 多环芳烃、亚硝胺、甲醛等。这些物质在高温烹调、食品加工、装修材料等过程中产生, 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研究这些新型致癌物质的来源、性质和作用机制,对于预防和控
03 化学致癌的影响因素
暴露量与癌症风险
暴露量
化学致癌物质暴露的量越大,癌症风 险越高。长期大量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如苯、石棉、放射性物质等,会增加 患癌症的风险。
阈值
一些化学物质在一定暴露量以下不会 引发癌症,这个阈值因个体差异而异。 超过阈值,癌症风险增加。
暴露时间与癌症风险
暴露时间
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持续时间越长, 癌症风险越高。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 质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暴露年龄
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年龄越小,癌症 风险越高。儿童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 可能增加未来患癌症的风险。
个体差异与癌症风险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基因的差异对化学致癌 物质的敏感性和癌症风险有影响。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或降低个 体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功能对癌症风 险有影响。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 能更容易发生癌症。
险。
癌症筛查与早期诊断
定期筛查
根据个人情况,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如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 癌等筛查。
早期诊断
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癌症。
提高癌症意识
了解癌症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癌症的警惕性,有助于 及时发现和治疗癌症。
环境污染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致癌作用课堂PPT
14
2.4 多阶段学说
• 进展阶段(progression )
突变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表现出 肿瘤的特征,如生长加速、侵袭性、转移能力及生 化、免疫性能改变。
• 不可逆 • 核型不稳定性导致细胞基因组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 进展的早期阶段对环境因素敏感 • 观察到良性或恶性肿瘤 • 进展剂使已促长细胞进入该阶段
通过细胞表型的改变 ,反映各种理化因素的致 癌性.可模拟化学致癌物 在体内致癌的过程,并可 对发生转化的细胞做直接 观察和做各种分析。
细胞转化试验是致癌物检测及癌变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22
用于长期致癌试验的实验动物
1.啮齿类动物:大鼠或小鼠
1)习性和体内代谢与人接近,对致癌物敏感 2)寿命较短,经济,易于操作 3)生理病理特征了解透彻 4)自发肿瘤发生率资料全面等
大气: 光氧化作用
水体、土壤: 生物、微生物分解
39
10
2.4 多阶段学说
引发阶段 促长阶段 进展阶段 (initiation) (promotion)(progression)
• 引发阶段(initiation,启动阶段)
引发阶段是化学物或其活化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细胞突变成引发细胞的阶段。 历时很短,引发过程是一个突变过程,引发细胞 不具有生长自主性,因此不是肿瘤细胞。
5
2.2 亲电子剂假说
亲电性化合物
DNA, RNA, 蛋白质 的亲核基团
共价结合 DNA加合物
DNA结构损伤
细胞,血液 尿等可检出
基因突变
肿瘤
6
2.2 亲电子剂假说
DNA加合物(DNA adduct)
• 致癌物多数具有遗传毒性,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 物尽管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但有一共同的 特点,即一般都是亲电子剂
2.4 多阶段学说
• 进展阶段(progression )
突变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表现出 肿瘤的特征,如生长加速、侵袭性、转移能力及生 化、免疫性能改变。
• 不可逆 • 核型不稳定性导致细胞基因组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 进展的早期阶段对环境因素敏感 • 观察到良性或恶性肿瘤 • 进展剂使已促长细胞进入该阶段
通过细胞表型的改变 ,反映各种理化因素的致 癌性.可模拟化学致癌物 在体内致癌的过程,并可 对发生转化的细胞做直接 观察和做各种分析。
细胞转化试验是致癌物检测及癌变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22
用于长期致癌试验的实验动物
1.啮齿类动物:大鼠或小鼠
1)习性和体内代谢与人接近,对致癌物敏感 2)寿命较短,经济,易于操作 3)生理病理特征了解透彻 4)自发肿瘤发生率资料全面等
大气: 光氧化作用
水体、土壤: 生物、微生物分解
39
10
2.4 多阶段学说
引发阶段 促长阶段 进展阶段 (initiation) (promotion)(progression)
• 引发阶段(initiation,启动阶段)
引发阶段是化学物或其活化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细胞突变成引发细胞的阶段。 历时很短,引发过程是一个突变过程,引发细胞 不具有生长自主性,因此不是肿瘤细胞。
5
2.2 亲电子剂假说
亲电性化合物
DNA, RNA, 蛋白质 的亲核基团
共价结合 DNA加合物
DNA结构损伤
细胞,血液 尿等可检出
基因突变
肿瘤
6
2.2 亲电子剂假说
DNA加合物(DNA adduct)
• 致癌物多数具有遗传毒性,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 物尽管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但有一共同的 特点,即一般都是亲电子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种死因合计
144.6 93.7 90.7 69.3 32.4 17.6 15.6 7.3 5.0 3.4
27.3 恶性肿瘤 17.7 脑血管病 17.1 呼吸系病 13.1 心脏病 6.1 损伤及中毒 3.3 消化系病
2.9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4 泌尿生殖系统 0.9 神经系病 0.7 精神障碍 90.4 十种死因合计
Ⅰ 人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三方面证据充分。107种。
• 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chemical carcinogen)。
第三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㈠ 按化学性质
1 烷化剂 直接烷化剂:芥子气、氯甲甲醚、环氧乙烷等; 间接烷化剂:氯乙烯、苯、丁二烯等;
2 多环芳烃:苯并芘、煤焦油、沥青等 3 芳香胺类:联苯胺、硝基联苯、氨基联苯等 4 金属和类金属:镍、铬、镉、砷等 5 霉菌和植物毒素 6 药物:环磷酰胺、己烯雌酚等。
未代谢活化的形式,即母体化合物。
如亚硝胺类,多环芳烃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近致癌物: 指前致癌物经代谢活化过 程形成的中间产物,必须进一步代谢
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终致癌物: 不需代谢活化的直接致癌 物和间接致癌物经过代谢转化最后产 生的活性代谢产物的统称。
生产合成染料——膀胱癌高发 在手表指针上涂抹发冷光的镭的妇女,因为常 常舔刷毛,经诊断患有舌癌。
20世纪50年代早期
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日渐上升,比不抽 烟的人群高上20至30倍。
1950-2005年间我国肿瘤死亡率趋势
肿瘤死亡率(1/10万)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130.2 105.5 84.9 71.8 46.1 17.0
8.2 6.7 4.2 3.8
构成 %25.ຫໍສະໝຸດ 20.4 16.4 13.9 8.9 3.3 1.6 1.3 0.8 0.7 92.3
认识化学致癌的历史
1775年 珀西瓦尔·波特(percival pott)→扫烟囱 工阴囊癌; 1875年 德国 褐煤干馏工人→肺癌高发; 1919年 动物实验证实煤焦油诱发兔耳上皮癌。 1930年 3-4苯并芘,动物实验可引起皮肤癌、肉 瘤等。
致癌作用课件
第一节、背景
•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发癌年龄年轻
化;
• 查明了遗传因素和病毒的生物学因素虽与肿瘤发生有
关。但并非是导致肿瘤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 发现环境化学污染和某些物理有害因素(如紫外线)
与肿瘤发病率密切相关。WHO指出, 人类癌症90% 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1982
年份
22.39
1991
24.93
2001
恶性肿瘤 其他死因
第二节、基本概念
•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是指环境有害因
素引起或增进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 成为肿瘤的过程。
• 化学致癌(chemical carcinogenesis)是指化
学物质引起或增进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 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㈡ 按作用形式
1 直接致癌物:有些致癌物可以不经过代谢活化就 具有活性,称为直接致癌物
2 间接致癌物:大多数致癌物必须经过代谢活化才 具有致癌活性,这些致癌物称为间接致癌物。 前致癌物、近致癌物、终致癌物。
苯并芘
联苯胺
2-乙酰氨基芴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前致癌物: 化学物原型无致癌作用,须 在体内经代谢转化才具有致癌作用,尚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AFB1)
☺ 代谢:脱甲基、羟化、环氧化反应 ☺ 羟化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 由尿和胆汁排出 环氧化反应产物:黄曲霉毒素B1,2,3-环氧化物 可与DNA 脱氧鸟嘌呤 第7位N结合 形成加合物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 苯并(a)芘 [ benzo ( a ) pyrene,BaP]
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位或第二位 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 近些年,我国恶性肿瘤在各种死因中排列第 一位。
我国部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市
县
150
134.54
120
126.42 119.66
126 123.8
144.6 130.8
95.68
90
死亡率(1/10万)
60
30
0
0 1945
115.34
135.59 123.92
114.23
36.9
46.12
1960
1975
年份
1990
2005
1950-2001年间我国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 的构成比变化趋势
构成比(%)
105 90 75 60 45 30 15
5.17
0
1957
8.59
1963
18.84
20.57
1975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2006 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
顺
位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构成
(ICD-10)
(1/10 万) %
死亡原因 (ICD-10)
县
死亡专率 (1/10 万)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病 3 心脏病 4 呼吸系病 5 损伤及中毒 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7 消化系病 8 泌尿生殖系病 9 神经系病 10 精神障碍
☺ 代谢:羟化、环氧化反应 ☺ 羟化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结合排出 环氧化反应:主要终致癌物7,8-二醇9,10-环氧苯并(a)芘可与DNA结合
N-亚硝胺(nitrosamines) 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nitrosamine DMA)
☺ 代谢:脱甲基、脱亚硝基反应 ☺ 脱亚硝基代谢:P450催化下生成醛和胺 脱甲基代谢:终致癌物甲基碳鎓离子 可使核酸和蛋白质的亲核部位甲基化
㈢ 按作用机制
3 遗传毒性致癌物:化学物进入细胞后与 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 变,从而导致肿瘤形成,称遗传毒性致癌 物。
4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以非遗传物质为靶的 致癌物,称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㈣ 按作用结果
WHO 下 属 的 国 际 癌 症 研 究 所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按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人 群流行病学资料,将致癌物分为四类
144.6 93.7 90.7 69.3 32.4 17.6 15.6 7.3 5.0 3.4
27.3 恶性肿瘤 17.7 脑血管病 17.1 呼吸系病 13.1 心脏病 6.1 损伤及中毒 3.3 消化系病
2.9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4 泌尿生殖系统 0.9 神经系病 0.7 精神障碍 90.4 十种死因合计
Ⅰ 人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三方面证据充分。107种。
• 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chemical carcinogen)。
第三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㈠ 按化学性质
1 烷化剂 直接烷化剂:芥子气、氯甲甲醚、环氧乙烷等; 间接烷化剂:氯乙烯、苯、丁二烯等;
2 多环芳烃:苯并芘、煤焦油、沥青等 3 芳香胺类:联苯胺、硝基联苯、氨基联苯等 4 金属和类金属:镍、铬、镉、砷等 5 霉菌和植物毒素 6 药物:环磷酰胺、己烯雌酚等。
未代谢活化的形式,即母体化合物。
如亚硝胺类,多环芳烃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近致癌物: 指前致癌物经代谢活化过 程形成的中间产物,必须进一步代谢
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终致癌物: 不需代谢活化的直接致癌 物和间接致癌物经过代谢转化最后产 生的活性代谢产物的统称。
生产合成染料——膀胱癌高发 在手表指针上涂抹发冷光的镭的妇女,因为常 常舔刷毛,经诊断患有舌癌。
20世纪50年代早期
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日渐上升,比不抽 烟的人群高上20至30倍。
1950-2005年间我国肿瘤死亡率趋势
肿瘤死亡率(1/10万)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130.2 105.5 84.9 71.8 46.1 17.0
8.2 6.7 4.2 3.8
构成 %25.ຫໍສະໝຸດ 20.4 16.4 13.9 8.9 3.3 1.6 1.3 0.8 0.7 92.3
认识化学致癌的历史
1775年 珀西瓦尔·波特(percival pott)→扫烟囱 工阴囊癌; 1875年 德国 褐煤干馏工人→肺癌高发; 1919年 动物实验证实煤焦油诱发兔耳上皮癌。 1930年 3-4苯并芘,动物实验可引起皮肤癌、肉 瘤等。
致癌作用课件
第一节、背景
•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发癌年龄年轻
化;
• 查明了遗传因素和病毒的生物学因素虽与肿瘤发生有
关。但并非是导致肿瘤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 发现环境化学污染和某些物理有害因素(如紫外线)
与肿瘤发病率密切相关。WHO指出, 人类癌症90% 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1982
年份
22.39
1991
24.93
2001
恶性肿瘤 其他死因
第二节、基本概念
•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是指环境有害因
素引起或增进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 成为肿瘤的过程。
• 化学致癌(chemical carcinogenesis)是指化
学物质引起或增进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 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㈡ 按作用形式
1 直接致癌物:有些致癌物可以不经过代谢活化就 具有活性,称为直接致癌物
2 间接致癌物:大多数致癌物必须经过代谢活化才 具有致癌活性,这些致癌物称为间接致癌物。 前致癌物、近致癌物、终致癌物。
苯并芘
联苯胺
2-乙酰氨基芴
前致癌物 代谢酶 近致癌物 代谢酶 终致癌物
➢前致癌物: 化学物原型无致癌作用,须 在体内经代谢转化才具有致癌作用,尚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AFB1)
☺ 代谢:脱甲基、羟化、环氧化反应 ☺ 羟化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 由尿和胆汁排出 环氧化反应产物:黄曲霉毒素B1,2,3-环氧化物 可与DNA 脱氧鸟嘌呤 第7位N结合 形成加合物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 苯并(a)芘 [ benzo ( a ) pyrene,BaP]
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位或第二位 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 近些年,我国恶性肿瘤在各种死因中排列第 一位。
我国部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市
县
150
134.54
120
126.42 119.66
126 123.8
144.6 130.8
95.68
90
死亡率(1/10万)
60
30
0
0 1945
115.34
135.59 123.92
114.23
36.9
46.12
1960
1975
年份
1990
2005
1950-2001年间我国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 的构成比变化趋势
构成比(%)
105 90 75 60 45 30 15
5.17
0
1957
8.59
1963
18.84
20.57
1975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2006 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
顺
位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构成
(ICD-10)
(1/10 万) %
死亡原因 (ICD-10)
县
死亡专率 (1/10 万)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病 3 心脏病 4 呼吸系病 5 损伤及中毒 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7 消化系病 8 泌尿生殖系病 9 神经系病 10 精神障碍
☺ 代谢:羟化、环氧化反应 ☺ 羟化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结合排出 环氧化反应:主要终致癌物7,8-二醇9,10-环氧苯并(a)芘可与DNA结合
N-亚硝胺(nitrosamines) 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nitrosamine DMA)
☺ 代谢:脱甲基、脱亚硝基反应 ☺ 脱亚硝基代谢:P450催化下生成醛和胺 脱甲基代谢:终致癌物甲基碳鎓离子 可使核酸和蛋白质的亲核部位甲基化
㈢ 按作用机制
3 遗传毒性致癌物:化学物进入细胞后与 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 变,从而导致肿瘤形成,称遗传毒性致癌 物。
4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以非遗传物质为靶的 致癌物,称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㈣ 按作用结果
WHO 下 属 的 国 际 癌 症 研 究 所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按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人 群流行病学资料,将致癌物分为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