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儿急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 小儿急救

第一节 小儿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包括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心肺复苏技术的三个方面]

1.基本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一系列支持或恢复呼吸或心跳呼吸停止儿童的有效的通气或循环功能的技能。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医务人员或非医务人员都可以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它对伤病儿童的最终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当心跳呼吸停止或怀疑停止时,同样需要迅速将患儿送到能给以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医疗机构。

2.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 为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此时的抢救工作,并且常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处理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监护及必要的记录。

3.稳定及复苏后的监护 指为使复苏后的病人稳定而进行的进一步处理及监护。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病因]

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甚多,如新生儿窒息、婴儿猝死综合征、喉痉挛、喉梗阻、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严重肺炎及呼吸衰竭、药物、严重心律失常、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过程、各种意外损伤等。心跳呼吸骤停难以预料,但触发的高危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最危险因素包括:

1.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不稳定,如大量失血、难治性心衰、低血压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
2.急速进展的肺部疾病,如严重的哮喘、喉炎、重症肺炎、肺透明膜病等。
3.外科手术后的早期,如应用全身麻醉及大量镇静剂足以使患儿对各种刺激的反射能力改变。
4.安有人工气道的患儿气管插管发生堵塞或脱开。
5.患儿神经系统疾病有急剧恶化时,如昏迷病人常无足够的呼吸驱动以保证正常的通气。

另外,临床的一些操作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能加重或触发心跳呼吸骤停,包括:(1)气道的吸引:能引起低氧、肺泡萎陷及反射性心动过缓;
(2)不适当的胸部物理治疗(如拍背、翻身、吸痰等),可使更多的分泌物溢出,阻塞气道,也可使患儿产生疲劳;
(3)任何形式的呼吸支持(如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的撤离:使病人必须从以前的人工呼吸转变为自主呼吸做功,如降低吸人氧浓度、撤离CPAP或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等;
(4)镇静剂的应用:如麻醉剂、镇静药和止咳药的应用所致的呼吸抑制;
(5)各种操作:如腰穿时使呼吸屏住,可使心跳骤停;
(6)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一些临床操作可引起

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如鼻胃管的放置、气管插管操作等。

此外,高危婴儿喂养时由于吞咽—呼吸的不协调也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应特别注意循环的失代偿表现,包括外周循环不良、心动过缓、呼吸形式的改变或呼吸暂停、发绀、对刺激的反应性下降等。有上述表现时应尽可能停止相关的操作,并给以生命支持。

[诊断]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部分有一过性抽搐,呼吸停止,面色灰暗或紫绀,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在患儿突然昏迷及大血管搏动消失即可诊断,而不必反复触摸脉搏或听心音,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年长儿心率<30次/分,新生儿心率<60次/分为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及用80%浓度的氧仍有中心性紫绀时即可进行正压通气复苏。

[治疗]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first aid )十分必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及建立人工循环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及氧供应。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

小儿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可能引起或造成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下颌骨的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当颈椎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附图18—1)。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开放状态。 图18—1 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

(二)建立呼吸(Breathing,B)

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常用的方法有: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此法适合于现场急救。操作者先深吸一口气,如患者是1岁以下婴儿,将嘴覆盖婴儿的鼻和嘴;如果是较大的婴儿或儿童,用口对口封住,拇指和食指紧捏住患儿的鼻子,保持其头后倾;将气吹人,同时可见患儿的胸廓抬起。停止吹气后,放开鼻孔,使患儿自然呼气,排出肺内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儿童18~20次/分,婴儿可稍加快。口对口呼吸即使操作正确,吸人氧浓度也较低(<18%),操作时间过长,术者极易疲劳

,故应尽快获取其他辅助呼吸的方法替代。

2.复苏囊的应用 在多数儿科急诊中,婴幼儿可用气囊面罩进行有效的通气。常用的气囊通气装置为自膨胀气囊,递送的氧浓度为30%~40%。气囊尾部可配贮氧装置,保证输送高浓度的氧气。带有贮氧装置的气囊可以提供60%~95%浓度氧气。气囊常配有压力限制活瓣装置,压力水平在35~40cmH20。将连接于复苏皮囊的面罩覆盖于患儿的口。正确的面罩大小应该能保证将空气密闭在面部,从鼻梁到下颏间隙盖住口鼻,但露出眼睛。用一只手将面罩固定在脸上并将头或下颌向上翘起。对婴幼儿,术者4、5指钩住下颌角向上抬,第3指根部抵住下颌,保证面罩与面部紧密接触。在面罩吸氧时,一定程度的头部伸展能保证气道通畅。婴儿和幼儿要最好保持在中间的吸气位置,而不要过度伸展头部,以免产生气道压迫梗阻。

3.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 当需要持久通气时,或面罩吸氧不能提供足够通气时,就需要用气管内插管代替面罩吸氧。小于8岁的患儿用不带囊气管内插管,大于8岁的患儿用带囊插管。插管内径的大小可用公式进行估算:内经(n皿)二(16+患儿年龄)/4。插管后可继续进行皮囊加压通气,或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三)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当气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复苏仍不理想时应考虑做胸外心脏按压。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图18—2),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拇指按压(图18—3)。对于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以便通气;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图18—4)。对于年长儿(>8岁),胸部按压方法与成人相同,应将患儿置于硬板上,将一手掌根部交叉放在另一手背上,垂直按压胸骨下半部。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为胸部厚度的1/3~1庀,频率在新生儿为100次、年长儿为80次份。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在新生儿为3:1,年长儿为5:1。按压后1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对于1~8岁儿童)、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四)进一步处理

大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药,但由于很难建立静脉通路,有些药物可在气管内给人,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儿童气管内用药最佳

剂量尚不肯定,气管内用药剂量应比静脉内用量大,才能达到同样的疗效。药物从骨髓腔注入能很好地被吸收,骨髓腔内注射与静脉内注射效果相同。常用药物有:

1.肾上腺素 儿科病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跳停止和心动过缓,肾上腺素有iE'陛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剂量: 0.0lmg/kg,(1:10000溶液0.1ml/kg),静脉或骨髓腔内给药,或气管内给药0.1mg/kg。间隔5分钟可重复1次。

2.碳酸氢钠 儿科病人中,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是呼吸衰竭,快速有效的通气对于控制心跳呼吸骤停引起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很必要。碳酸氢钠应用可促进CO2生成,而CO2比HCO3—更易通过细胞膜,可以引起短暂的细胞内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肌功能不全。鉴于这些潜在毒性,轻、中度酸中毒、特别是有通气不足存在时,不宜使用碳酸氢钠。改善通气和扩容一般可以解决酸中毒。碳酸氢钠剂量为lml/kg,可经静脉或骨髓腔给予。

3.阿托品 指针:为低灌注和低血压性心动过缓、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的少见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剂量:0.02mg/kg,静脉、气管内或骨髓腔给药,间隔5分钟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儿童不能超过lmg,青少年不超过2mg。

4.葡萄糖 在婴幼儿心脏复苏时,应快速进行床边的血糖检测,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给葡萄糖。剂量:0.5~1.Og/kg,以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5.钙剂 仅在疑有低钙血症时才可给钙剂,在治疗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钙通道阻滞剂过量时,也可考虑使用。剂量:葡萄糖酸钙100~200mg/kg(10%葡萄糖酸钙1~2ml/kg);氯化钙20—50mg/kg(10%氯化钙0.2-0.5ml/kg)。

6.利多卡因 当存在室颤时可用利多卡因。剂量:负荷量为1 mg/kg,负荷量给以后即给静脉维持,剂量为20—50ug/(kg.min)。

(五)其他治疗

对复苏后患儿出现的低血压、心律紊乱、颅内高压等应分别给以预防及处理。

第二节 小儿急性中毒

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人体内后,与体液和组织相互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或死亡,这一过程称为中毒。小儿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婴幼儿时期常为误服药物中毒,而学龄前期主要为有毒物质中毒。小儿的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常为急性中毒。小儿接触的各个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动、植物,工、农业的化学药品,医疗药物,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和去污剂等,都可能发生中毒或意外事故。造成小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幼无知,

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婴儿时期往往拿到东西就放人口中,使接触毒物的机会增多。因此小儿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中毒的途径]

1.经消化道吸收中毒 为最常见的中毒形式,可高达90%以上。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可经口腔粘膜、胃、小肠、结肠和直肠吸收,但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常见的原因有食物中毒、药物误服、灭鼠或杀虫剂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灌肠时药物剂量过量等。

2.皮肤接触中毒 小儿皮肤较薄,脂溶性毒物易于吸收;毒物也可经毛孔到达毛囊,通过皮脂腺、汗腺吸收。常见有穿着有农药污染的衣服、蜂刺、虫咬、动物咬伤等。

3.呼吸道吸人中毒 多见于气态或挥发性毒物的吸人。由于肺泡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进入的毒物易迅速吸收,这是气体中毒的特点。常见有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吸人中毒等。

4.注入吸收中毒:多为误注药物。如毒物或过量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则被机体吸收的速度最快。

5.经创伤口、面吸收:如大面积创伤而用药不当,可经创面或创口吸收中毒。

[中毒机制]

因毒物种类难以统计,很难了解所有毒物的中毒机理,常见的中毒机制包括:

1.干扰酶系统 毒物通过抑制酶系统,通过竞争性抑制、与辅酶或辅基反应或相竞争,夺取酶功能所必需的金属激活剂等。

2.抑制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 如一氧化氮中毒使氧合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亚硝酸盐中毒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携氧功能丧失。

3.直接化学性损伤

4.作用于核酸 如烷化剂氮芥和环磷酰胺,使DNA烷化,形成交叉联结,影响其功能。

5.变态反应 由抗原抗体作用在体内激发各种异常的免疫反应。

6.麻醉作用。

7.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8.其他。

[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1.毒物的分布 主要在体液和组织中,影响分布的因素有毒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毒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等。

2.毒物的排泄 可经肾、胆道或肠道排泄;部分毒物在肠内可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导致从体内延缓排泄。其他排泄途径有经汗腺、唾液腺、乳汁排至体外;有害气体则经肺排出。

[中毒的诊断]

1.病史 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特点,家属陈述病史非常重要。在急性中毒的诊断中,家长如能告知中毒经过,则诊断极易。否则,由于中毒种类极多,加上小儿不会陈述病情,诊断有时极为困难。

应详细询问:发病经过,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长职业,环境中有无有毒物品,特

别是杀虫、毒鼠药,家中有无常备药物,经常接触哪些人,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等。

临床症状与体征常无特异性,小儿急性中毒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惊厥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2.体格检查 要注意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如呼气、呕吐物的特殊气味;口唇甲床是否发绀或樱红;出汗情况;皮肤色泽;呼吸状态、瞳孔、心律紊乱等。同时还需检查衣服、皮肤及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以提供诊断线索。

3.毒源调查及检查 现场检查需注意病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毒物,如有否敞开的药瓶或散落的药片、可疑的食物等,尽可能保留病人饮食、用具,以备鉴定。仔细查找吐出物、胃液或粪便中有无毒物残渣;若症状符合某种中毒,而问不出中毒史时,可试用该种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作为诊断性治疗。有条件时应采集病人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的含毒物品进行毒物鉴定,这是诊断中毒的最可靠方法。

[中毒的处理]

处理原则为发生急性中毒时,应立即治疗,否则会失去抢救机会。在毒物性质未明时,按一般的中毒治疗原则抢救患儿。在一般情况下,以排除毒物为首要措施,尽快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维持呼吸、循环等生命器官的功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

(一)毒物的清除

根据中毒的途径、毒物种类及中毒时间采取相应的排毒方式。

1.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大多数毒物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很快被吸收,许多毒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来说,液体性药(毒)物在误服后30分钟内被基本吸收,而固体药(毒)物在误服后1—2小时内被基本吸收,故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毒物吸收可使中毒程度显著减轻。

(1)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对口服中毒的患儿,当神志清醒,无催吐禁忌证时,均可进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一般在中毒后4~6h内进行,催吐越早效果越好。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昏迷或惊厥病人、强酸或强碱中毒、汽油、煤油等中毒及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采用催吐。药物催吐可采用吐根糖浆,该药同时作用中枢及消化道,引起呕吐。一般90%~95%病人在用药后20—30分钟内出现呕吐,应用剂量:6~12月婴儿为l0ml,1~12岁为15ml,12岁以上为30ml。近20年来,吐根糖浆较少被应用。

(2)洗胃:常在催吐方法不成功或病人有惊厥、昏迷而去除胃内容确有必要时进行。洗胃方法是经鼻或经口插入胃管后,用50ml注射器抽吸,直至洗出液清澈为止,首次抽出物送毒物鉴定。常

用的洗胃液有:温水、鞣酸、高锰酸钾(1:10000)、碳酸氢钠(2%~5%)、生理盐水或0.45%氯化钠溶液;洗胃禁忌的腐蚀性毒物中毒可用中和法,牛奶亦可起中和作用,同时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减少刺激。可将活性炭加水,在洗胃后灌人或吞服,以迅速吸附毒物。

(3)导泻:可在活性炭应用后进行,使活性炭——毒物复合物排出速度加快。常用的泻药有硫酸镁,每次0.25g/kg,配成25%的溶液,可口服或由胃管灌人。在较小的儿童,应注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全肠灌洗(wholebowelirrigation):中毒时间稍久,毒物主要存留在小肠或大肠,而又需尽快清除时,需作洗肠;对于一些缓慢吸收的毒物如铁中毒等较为有效。常用大量液体作高位连续灌洗(小儿约用1500~3000m1),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洗肠液常用1%温盐水或清水,也可加入活性炭,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皮肤粘膜的毒物清除:接触中毒时应脱去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毒物接触部位,或用中和法即用弱酸,弱碱中和强碱、强酸;如用清水冲洗酸、碱等毒物应至少10分钟以上。

(6)对于吸人中毒,应将患儿移离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氧。

(7)止血带应用 注射或有毒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在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管弥散,止血带应每10~30min放松1次。

2.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

(1)利尿:大多数毒物进入机体后经由肾脏排泄,因此加强利尿是加速毒物排出的重要措施。静脉输注5%~10%葡萄糖溶液可以冲淡体内毒物浓度,增加尿量,促使排泄。病人较轻或没有静脉点滴条件时,可让其大量饮水。但如病人有脱水,应先纠正脱水。可应用利尿药,常用速尿1~2mg/kg静脉注射;20%甘露醇0.5~lg/kg,或25%1山梨醇1 2g/kg静滴。大量利尿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保证尿量每小时在6~9ml//kg/h。在利尿期间应监测尿排出量、液体入量、血清血电解质等。当病儿苏醒、严重中毒症状减轻或药物浓度低于中毒水平时,则可停止利尿。

(2)碱化或酸化尿液:毒物肾脏的清除率与尿量并不成比例,单独利尿并不意味排泄增加。碱化尿液后可使弱酸如水杨酸和苯巴比妥清除率增加;降低尿pH值使弱碱类排出增加的方法在临床上较少应用。常采用碳酸氢钠溶液l一2mmol/kg(1-2mEq/kg)静脉滴注1—2小时,在此期间检查尿pH,滴注速度以维持尿pH7.5~8为标准。乙酰唑胺同时有利尿和使尿碱化作用。维生素C1~2g加于500ml溶液中静脉滴人亦可获得酸性尿。

(3)血液净化方法:①透析疗法:很多种危重的急

性中毒病人,可采用透析疗法增加毒物排出。透析疗法有多种,常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较简便易行;血液透析(人工肾)是很好的透析方法,能代替部分肾脏功能,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身体的代谢废物排除。 ②血液灌流法(hemoperfusion):此法是将病儿血液经过体外循环,用吸附剂吸收毒物后再输回体内,应用指征与血液透析相同。有的毒物血液透析不能析出,用血液灌流则有效。③换血疗法:当中毒不久,血液中毒物浓度极高时,可用换血疗法,但此法需血量极多,临床较少采用。④血浆置换:能清除病人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

(4)高压氧的应用:在高压氧情况下,血中氧溶解度增高,氧分压增高,促使氧更易于进入组织细胞中,从而纠正组织缺氧。可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氨气等中毒。在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二)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详见表18—1)

(三)对症治疗

及时处理各种中毒所致的严重症状,如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若不及时治疗,随时可危及生命。在中毒原因不明或无特效治疗时,对症治疗尤为重要,以便支持患儿渡过危险期。

[中毒的预防]

为了防止小儿中毒的发生,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管好药品 药品用量、用法或存放不当是造成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家长切勿擅自给小儿用药,更不可把成人药随便给小儿吃。不要将外用药物装入内服药瓶中。儿科医务人员开处方时,应认真计算不同年龄小儿用药量,切勿过量;药剂人员应细心核对药量和剂型,耐心向家长说明服用方法。家庭中一切药品皆应妥善存放,不让小儿随便取到。

2.农村或家庭日常用的灭虫、灭蚊、灭鼠剧毒药品,更要妥善处理,避免小儿接触,各种农药务必按照规定办法使用。

3.做好识别有毒植物的宣传工作,教育小儿不要随便采食野生植物。

4.禁止小儿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如装敌敌畏的小瓶等)。

5.普及相关预防中毒的健康知识教育。

常见毒物的解毒剂、剂量及用法

1.砷、汞、金、锑、铋、铜、铬、镍、钨、锌、

二巯基丙醇(BAL) 每次3~5mg/kg,深部肌注,每4小时 1次,常用5~10日为一疗程

二巯基丙磺酸钠 每次5%溶液0.1ml/kg,皮下或肌注,第1日3~4次,第2日2~3次,第3日以后每日1—2次,共用3—7日,总剂量30—50ml

二琉基丁酸(DMSA)10mg/kg,口服,每8小时1次,共5天,再以每12小时1次,共14天。

硫代硫酸钠 每次10~20mg/kg,配成5%~10%溶液,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3~5日。或l0~20ml口服

,每日2次(口服只能作用于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

2.铅、锰、铀、镭、钒、钴、铁、硒、镉、铜、铬、汞

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1—1.5g/m2.24h,分为每12h一次,肌注,共5天。

促排灵(DiethylenetriaminePantaaceticAcid,DTPA)
每次15-30mg/kg,配成10%~25%溶液肌注,或以生理盐水稀释成0.2%一0.5%溶液静脉点滴,每日2次,3日为一疗程,间隔3日再用第二疗程。

去铁敏15mg/kg/h,每天总量不超过6g。

青霉胺治疗慢性铅、汞中毒l00mg/(kg.d),分4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苯胺、非那西丁、硝基苯、安替比林、氯酸盐类、磺胺类等)

亚甲蓝(美蓝) 每次1-2mg/kg,配成1%溶液,静脉注射,或每次2~3mg/kg,口服,若症状不消失或重现,0.5—1小时后可再重复。

维生素C 每日500-1000mg加在5%~10%葡萄糖溶液内静脉点滴,或每日口服1—2g(作用比美蓝慢)

4.氢氰酸及氰酸化合物(桃仁,杏仁、李仁、樱桃仁、枇杷仁,亚麻仁、木薯)

亚硝酸异戊酯吸人剂用时压碎,每1--2分钟吸入15--30秒,反复吸入至硝酸钠注射为止

亚硝酸钠6—l0mg/kg,配成1%溶液静脉注射,3--5分钟注入,每次注射前要准备好肾上腺素,当血压急剧下降时应给注射肾上腺素

硫代硫酸钠25%溶液每次0.25--0.5g/kg,静脉缓慢注射(约10-15分钟内注完)

亚甲蓝(美蓝)每次1%溶液每次l0mg/kg,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至口唇变暗紫色即停止注射

注:以上三种药物,最好先注射亚硝酸钠,继之注射硫代硫酸钠,或先注射美蓝,继之注射硫代硫酸钠,重复时剂量减半,注意血压下降时应给注射肾上腺素

5.有机磷化合物类(1605、1059、3911、敌百虫、敌敌畏、乐果、其他有机磷农药)

解磷定;氯磷定---每次15-30mg/kg(成人0.5-1g/kg),配成2.5%溶液静脉缓慢注射或静点,严重患儿2小时后可重复注射,并与阿托品同时应用,至肌肉颤动停止意识恢复。氯磷定可作肌肉注射

双复磷 成人0.25-0.75g/次,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均可。小儿酌减

阿托品 严重中毒:首次剂量0.05-0.1mg/kg,静脉注射,以后每次0.05mg/kg,5-10分钟1次,至瞳孔开始散大,肺水肿消退,改为每次0.02-0.03 mg/kg,皮下注射,15-30分钟1次,至意识恢复改为每次0.01-0.02mg/kg,30-60分钟1次。中度中毒:每次0.03-0.05mg/kg,15~30分钟1次皮下注射,减量指征同上。轻度中毒每次0.02-0.03 mg/kg,口服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以上治疗均为瞳孔散后停药,严密观察24-48小时,必要时应再给药。同时合并应用解磷定比单用阿托品效果好,阿托品的剂

量也可以减小。

6.烟碱、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槟榔碱、毒蕈氟乙酰胺
解磷定,氯磷定或双复磷 :对烟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中毒有效,剂量同上

阿托品每次0.03-0.05mg/kg皮下注射,必要时15-30分钟1次

乙酰胺(解氟灵) 0.1-0.3g/kg.d,分2-4次肌注,可连续注射5-7日,危重病例第1次可注射0.2g/kg,与解痉药和半胱氨酸合用,效果更好

7.阿托品、莨菪碱。类、蔓陀萝、颠茄

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每次0.1mg/kg,皮下或肌注,15分钟1次本药只能对抗阿托品类引起副交感神经作用,对中枢神经中毒症状无效,故应加用短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钠或异戊巴比妥等

水杨酸毒扁豆碱 重症患儿用0.5~2mg缓慢静脉注射,至少2~3分钟;如不见效,2~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一旦见效则停药。复发者缓慢减至最小用量,每30—60分钟一次。能逆转阿托品类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8.四氯化碳、草酸盐、氟化物

葡萄糖酸钙10%溶液10—20ml加等量的5%~25%葡萄糖溶液静脉缓慢注射

氯化钙3%溶液10~20ml加等量的5%~25%葡萄糖溶液静脉缓慢注射

9.麻醉剂和镇静剂(阿片、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度冷丁、美沙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鲁米那)、巴比妥、巴比妥钠、阿米妥、速可眠、硫喷妥钠)

纳络酮 每次0.01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增加至0.1mg/kg,可重复应用。可静滴维持。

丙烯吗啡每次0.1mg/kg,静脉、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要时隔10—15分钟再注于1次

10.氯丙嗪(冬眠灵) 奋乃静

苯海拉明每次1—2mg/kg,口服或肌内注射,只对抗肌肉震颤

11.苯丙胺(安非他明)

氯丙嗪每次0.5一lmg/kg,6小时1次,若已用巴比妥类,剂量应减少

12.异烟肼中毒

维生素B6剂量等于异烟肼用量

13.鼠药(敌鼠)

维生素K1l0mg/kg肌注,每天2~3次

14.β~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

胰高血糖素首剂0.15mg/kg静脉应用,以0.05~0.1mg/kg.h静滴维持

15.乙酰水杨酸

已酰唑胺(醋唑磺胺)每次5mg/kg,口服或肌注,必要时24小时内可重复2-3次

碳酸氢钠纠正脱水后若仍有严重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每次6ml/kg,静脉滴入,以后必要时可重复1次,治疗开始后每半小时查尿一次,使尿保持为碱性,若变为酸性时,应静脉滴入1.4%碳酸氢钠溶液l0ml/kg

乳酸钠用1/6mol浓度的乳酸钠溶液代替上述1.4%碳酸氢钠溶液亦可,但效果不如碳酸氢钠

维生素Kl20-50mg肌内注射,预防出血

16.一氧化碳(煤气)

氧气100%氧气吸人,高压氧舱

17.肉毒中毒

多价抗肉毒血清1万

~5万单位肌注

18.河豚中毒

半胱氨酸成人剂量为0.1—0.2g肌注,每天2次,儿童酌情减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