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设计全册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3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3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来自和教学设想(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1)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重的作用及分配原则。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加权平均数模型,并进行求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提高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布置以下提高作业。
(1)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加权平均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等。
(2)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a.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b.如何合理分配权重,使加权平均数更具代表性?
c.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实例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内涵。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在思考中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分层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新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截距等,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方程的基础知识,对图象和方程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2.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同时,运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和截距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巩固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则、模式或定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1.计算下列各式:(1)(am+bm)÷m;(2)(a2+ab)÷a;(3)(4x2y+2xy2)÷2xy。

2.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②还有什么发现吗?(三)总结法则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X,再把所得的商______2.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_____________四、精讲精练例:(1)(12a3—6a2+3a)÷3a;(2)(21x4y3—35x3y2+7x2y2)÷(—7x2y);(3)[(x+y)2—y(2x+y)—8x]÷2x;(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17、1、1 分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BA (A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三、例题: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解 (1)分母1-x ≠0,即x ≠1、所以,当x ≠1时,分式1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P5习题17、1第3题(1)(3)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五、小结:什么就是分式?什么就是有理式?六、作业: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七、教学后记§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华东师大第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华东师大第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华东师大第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第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数据的波动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教学重点: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计算器,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投影课本P138引例。

(通过对问题串的解决,使学生直观地估计从甲、乙两厂抽取的20只鸡腿的平均质量,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时,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2、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二、活动与探究如果丙厂也参加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投影课本159页图)问题: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在上面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比较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质量的极差,即可得出结论。

这里增加一个丙厂,其平均质量和极差与甲厂相同,此时导致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为引出另两个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标准差和方差作铺垫。

三、讲解概念: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设有一组数据:x1, x2, x3,xn,其平均数为则s2= ,而s= 称为该数据的标准差(既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从上面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四、做一做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上述甲、丙两厂分别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吗?你认为选哪个厂的鸡腿规格更好一些?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回顾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步骤,并自由探索求方差的详细步骤)五、巩固练习:课本第172页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1、怎样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2、怎样求方差和标准差?七、布置作业:习题5.5第1、2题。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掌握点的坐标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坐标系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坐标系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掌握点的坐标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特点。

2.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坐标系中的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坐标系的特点和应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物模型和教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坐标系的概念,如:“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坐标系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是什么?(2)如何表示一个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16章 分式16.1.1 分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B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三、例题: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11-x ; (2)322+-x x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解 (1)分母1-x ≠0,即x ≠1.所以,当x ≠1时,分式11-x 有意义.(2)分母23+x ≠0,即x ≠-23.所以,当x ≠-23时,分式322+-x x 有意义.四、练习:P5习题17.1第3题(1)(3)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六、作业: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七、教学反思:通过分式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时分式,知道了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了解了分式成立的条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方形的判定》是学生在掌握了矩形、菱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正方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正方形实例可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2.正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形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正方形的图片和实例;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正方形的实例,如魔方、方巾等,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正方形的好奇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正方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如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然后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方形。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章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章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2060小时,所以v+20100=v-2060. 3. 以上的式子v+20100,v-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m m 32+-m m 112+-m m9x+4, x 7 , 209y +, 54-m , 238y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7 , 238yy -,91-x 2.(1)x ≠-2 (2)x ≠ (3)x ≠±23.(1)x=-7 (2)x=0 (3)x=-1七、1.18x, ,a+b, ba s +,4yx -; 整式:8x, a+b, 4y x -;分式:x 80,ba s +2. X = 3. x=-1课后反思: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4522--x x x x 235-+23+x x x 57+xx3217-xx x--221x802332xx x --212312-+x x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b 56--, yx 3-, nm --2, nm 67--, yx 43---。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法》是学生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是分式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段数学的重要内容。

分式的加减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概念,分式的乘除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但是,学生对分式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分式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2.能够运用分式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2.难点:分式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分式加减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2.习题:准备相关的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式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例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分式,如何计算它们的和或差呢?”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新版华师大版新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新版华师大版新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五、例题讲解P5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3)[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1)m=0(2)m=2(3)m=13.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六、1.整式:9x+4,209y +,54-m 分式:x 7,238y y -,91-x2.(1)x ≠-2(2)x ≠(3)x ≠±23.(1)x=-7(2)x=0(3)x=-1七、1.18x,,a+b,ba s +,4yx -;整式:8x,a+b,4y x -;1-m m 32+-m m 112+-m m x8023xx x --21分式:x80,ba s 2.X=3.x=-1 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3243201524983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1)x x x 3222+=()3+x (2)32386b b a =()33a(3)c a b ++1=()cn an +(4)()222y x y x +-=()y x - 2.约分:(1)c ab b a 2263(2)2228mn n m (3)532164xyz yz x -(4)x y y x --3)(23.通分: (1)321ab 和c b a 2252(2)xy a 2和23xb(3)223ab c 和28bca-(4)11-y 和11+y 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1)233ab y x --(2)2317b a ---(3)2135x a --(4)m b a 2)(--32ab cb a 3210c b a 225c b a 3210(2)xy a 2=y x ax 263,23xb=y x by 262 (3)223ab c =223812c ab c 28bc a -=228cab ab(4)11-y =)1)(1(1+-+y y y 11+y =)1)(1(1+--y y y4.(1)233ab y x (2)2317b a -(3)2135xa (4)mb a 2)(-- 课后反思:16.2分式的运算16.2.1分式的乘除(一)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 四、课堂引入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nmab v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n b m a 倍.[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P14[观察]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提问]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六、随堂练习计算(1)ab c 2cb a 22⋅(2)322542n m m n⋅-(3)⎪⎭⎫ ⎝⎛-÷x x y 27 (4)-8xy xy 52÷(5)4411242222++-⋅+--a a a a a a (6))3(2962y y y y-÷++- 七、课后练习计算(1)⎪⎪⎭⎫ ⎝⎛-⋅y x y x132(2)⎪⎭⎫ ⎝⎛-÷a bc ac b2110352(3)()yx a xy 28512-÷(4)b a ab ab b a234222-⋅-(5))4(12x x x x -÷--(6)3222)(35)(42x y x x y x --⋅- 八、答案:六、(1)ab (2)nm 52-(3)14y -(4)-20x 2(5))2)(1()2)(1(+--+a a a a(6)23+-y y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计算(1))(xy yx xy -⋅÷(2)21(3(43xyx yx -⋅-÷五、例题讲解(P17)例4.计算[分析]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计算(1))4(398(23232b x b a xy y x ab -÷-⋅=xb xy ab 34)8(3232-⋅-⋅(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x y x y --)(32x xy 七、课后练习计算(1)6(4382642z yx yx y x -÷⋅-(2)9323496222-⋅+-÷-+-a a b a b a a (3)229612316244y y y y y y --÷+⋅-+-(4)xyy xyy x xy x xy x -÷+÷-+222)(八、答案:六.(1)c a 432-(2)485c -(3)3)(4y x -(4)-y七.(1)336y xz (2)22-b a (3)122y -(4)x1-课后反思:16.2.1分式的乘除(三)这个难点. 四、课堂引入计算下列各题:(1)2)(b a =⋅b a b a =()(2)3)(b a =⋅b a ⋅b a ba =() (3)4)(ba=⋅b a ⋅b a b a ba⋅=()[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ba)((n 为正整数)的结果吗?五、例题讲解 (P17)例5.计算[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32(()(c b a b a ((ab ab -八、答案:六、1.(1)不成立,232(a b =264a b (2)不成立,223(a b -=2249ab (3)不成立,3)32(x y -=33278x y -(4)不成立,23(bx x -=22229b bx x x +-2.(1)24925y x (2)936827c b a -(3)24398yx a -(4)43z y - (5)21x(6)2234x y a七、(1)968ab --(2)224+n b a (3)22a c (4)bba +课后反思:16.2.2分式的加减(一)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 与各支路电阻R 1,R 2,…,R n 的关系为nR R R R 111121+⋅⋅⋅++=.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 1的式子表示R 2,列出5011111++=R R R ,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50(5021111++=R R R R,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 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是物理的知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补充)例.计算 (1)2222223223yx yx y x y x y x y x --+-+--+ [分析]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2222223223y x yx y x y x y x y x --+-+--+=22)32()2()3(yx y x y x y x --++-+ =2222y x yx --六、随堂练习计算 (1)b a a b b a b a b a b a 22255523--+++(2)m n mn m n m n n m -+---+22 (3)96312-++a a (4)ba b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87546563 七、课后练习计算 (1)22233343365cba ba c ba ab bc a b a +--++(2)2222224323ab ba b a b a b a a b ----+--- (3)122+++-+-b a ab a b a b (4)22643461461x y x y x y x ----- 八、答案:四.(1)ba b a 2525+(2)m n n m -+33(3)31-a (4)1解决了应用问题. 四、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P21)例8.计算[分析]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补充)计算 (1)x xx x x x x x -÷+----+444122(22 [分析]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y x y x x y xy +--=yx xy+-六、随堂练习 计算(1)x x x x x 22242(2+÷-+-(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七、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31思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解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2.P32的归纳明确地总结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3.P33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而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解,引出分析产生增根的原因,及P33的归纳五、例题讲解(P34)例1.解方程[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x-3),方程两边同乘x(x-3),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这道题还有解法二:利用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样做也比较简便.(P34)例2.解方程[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1)(x+2),方程两边同乘(x-1)(x+2)时,学生容易把整数1漏乘最简公分母(x-1)(x+2),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六、随堂练习解方程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本节的P35例3不同于旧教材的应用题有两点:(1)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它的问题是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这与过去直接问甲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或乙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寻找未知数,然后根据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得方程的解除了要检验外,还要比较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才能完成解题的全过程(2)教材的分析是填空的形式,为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搭好了平台,有助于数量关系清晰,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例题讲解P35例3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P36例4路程.这题分析: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基本关系是:速度=时间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1,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5军的速度。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6章 分式§16.1.1 分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形如BA(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三、例题: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x 1; (2)2x; (3)y x xy +2; (4)33y x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S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11-x ; (2)322+-x x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所以,当x ≠1时,分式11-x 有意义.(2)分母23+x ≠0,即x ≠-23.所以,当x ≠-23时,分式322+-x x 有意义.四、练习:P5习题17.1第3题(1)(3)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 五、小结: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通过分式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时分式,知道了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了解了分式成立的条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请学生举例说明)2.用不等式表示:(1)x的3倍大于1; (2)y与5的差大于零;(3)x与3的和小于6; (4)x的小于2.(3)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36是否成立?-4,3.5,-2.5,3,0,2.9.((2)、(3)两题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一、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个数是多少?它们的分布是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试验的方法,结合数轴直观研究.具体作法是,在数轴上将是x+36的解的数值-4,-2.5,0,2.9用实心圆点画出,将不是x+36的解的数值3.5,4,3用空心圆圈画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样.如下图所示)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寻求不等式x+36的解的关键值是“3”,用小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是小于3的所有数,用不等式表示为x3.把能够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集合.简称不等式x+36的解集,记作x3.最后,请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学生总结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补充)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一般有无限多个解.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3.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试着用数轴表示一下,其余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师巡视,并针对黑板上板演的结果做讲解)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图所示.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点用空心圆圈标出来.(表示挖去x=3这个点)记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记号“≤”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为什么?并请一名学生回答)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即用数轴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此处,教师应强调,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别是用空心圆圈“。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年春修订)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年春修订)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2021-1-24第16章分式16.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分式【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下列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教学说明】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从而获得分式的概念,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分式的概念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米;(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米;(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问题:观察你所列的3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归纳吗?【归纳结论】形如A/B(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即有.【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的概念.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2例1、P3例2.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解:(2)、(4)是整式,(1)、(3)是分式.3.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解:(1)因为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由2x-3=0,得x=3/2所以当x=3/2时,分式无意义.(2)因为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由5x+10=0,得x=-2所以当x=-2时,分式无意义.4.若分式23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解:当分母x-3≠0,即x≠3时,分式23x-有意义.故选A5.若分式11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____ 分析: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11x x -+ =0,则|x|-1=0,即x=±1,且x+1≠0,即x≠-1.故x=1.故若分式11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1. 【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分式的意义,理解如果a 的取值使得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反之有意义.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学习了分式的概念,理解了整式与分式的异同.2.知道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才有意义.3.在学习新知识时,可把它与所学的旧知识比较,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它们异同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4.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等于零;②分母不等于零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6.1”中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在学习分式的概念时,借助整式的概念,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较好,能够紧抓概念,很容易的区分整式与分式.而在分式的值等于0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都只考虑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没有考虑分式的分母.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教学有待加强.2.分式的基本性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约分、通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化简分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3162的依据是什么?3.23与45相等吗?【教学说明】通过分数的约分、通分,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类比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分式的基本性质你认为分式36aa与12相等吗?2mmn与nm呢?【教学说明】通过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可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但学生只想到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不容易想到整式,另外这个整式不能为零,老师要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归纳结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探究2:约分化简下列分式:【教学说明】有的学生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往往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公因式.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导致约分的错误和不彻底.所以教师应适当引导.【归纳结论】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分子和分母已没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探究3:通分把下列各小题中的两个分式化成同分母的两个分式.【归纳结论】分式的通分,即要求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为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即最简公分母).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填空 ①( )3510a xy axy=,(a≠0) ②2214( )a a +=- 解:6a 2a-2 2.分式:①223a a ++,②22a b a b --,③()412a a b -,④12x -中,最简分式有( B ) A.1个B.2个C.3个D.4个 3.若把分式2x y xy+中的x 和y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C )A.扩大3倍B.不变C.缩小3倍D.缩小6倍4.约分:(1)2236a b ab c (2)2282m n mn (3)232416x yz xyz -(4)()32x y y x-- 解:(1)2a bc (2)4m n (3)4xz -(4)22x y --() 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 解:667733,.55336644b b x x m m x x a a y y n n y y----==--=-=-,, 6.通分:32222212125223332811411ab a b ca b xy x c a ab bc y y --+()和()和()和()和【教学说明】在教学中让学生将约分的步骤分为这样几步,首先将找出分子和分母公因式并提取,再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式.最后看看结果是否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6.1”中第4、5题.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能说能背.从表面上来看,掌握的比较好.但从练习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不会找分式的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分子、分母不同时乘或除;约分不彻底等.所以在这些方面要多练习.16.2 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2.掌握分式乘方的有关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并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情感态度】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计算,并说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1)42178⨯(2)2459÷【教学说明】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归纳结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应通过约分进行化简.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探究2:分式的乘方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呢?试计算:(1)3n m () (2)k n m()(k 是正整数) 解:(1)()()3······n n n n n n n m m m m m m m ===()______;仔细观察所得的结果,试总结出分式乘方的法则.【教学说明】通过类比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总结出分式的乘方运算法则.【归纳结论】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别乘方,所得的幂作结果的分子、分母.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7例1、例2.2.计算:221222y x a c --3()();()()3.计算:222a b a b ab-÷(-) 解:原式=()a b ab a b +- 4.计算:23231·344x y xy y x ÷()()() 解:原式=234x5.先化简,再求值:222396a ab a ab b --+,其中a=-8,b=12. 解:当a=-8,b=12时,原式=()8161349382a ab -==-⨯-- 6.上海到北京的航线全程s 千米,飞行时间需a 小时;铁路全长为航线长的m 倍,乘车时间需b 小时.飞机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多少倍?(用含a 、b 、s 、m 的分式表示) 解:s ms s b b a b a ms am÷=⨯= 7.甲队在n 天内挖水渠a 米,乙队在m 天内挖水渠b 米,如果两队同时挖水渠,要挖x 米,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用代数式表示) 解:甲、乙两队每天分别挖a n 米,b m 米,若两队合挖,每天挖()米,所以要挖x 米,需要xmnx a b am bnn m =++天才能完成. 【教学说明】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会根据法则,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从而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与应用意识.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分式计算时往往没有注意到结果要化简.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时:(1)乘法运算步骤是:①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②把分式积中的分子与分母分别写成分子与分母的分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形式,如果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③约分(2)除法的运算步骤是:把除式中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其它与乘法运算步骤相同.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①先分解因式;②如果分子与分母有公因式,先约分再计算;③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时,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1.布置作业:教材P8的“练习”.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在练习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在传授过程中急于求成,法则的引入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如果时间足够,学生自己得出法则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解决习题时,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没有重点强调.所以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还差了些,在黑板上的板书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答题规范性练习.2.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法【知识与技能】1.理解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2.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过程与方法】类比同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归纳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情感态度】通过学习认识到数与式的联系,理解事物拓延的内在本质,丰富数学情感与思想【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做一做:【教学说明】通过做一做的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的题,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猜一猜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并试图让学生认识其合理性.从而抛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点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分式的加减法计算:222312.b a a a ab+-();() 解:22222212323232b b a a a b a b a a ab a b a b a b+=+=--=-=()() 【教学说明】类比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猜想,使法则的提出顺理成章,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归纳结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 9例42.计算: (1)1;m n m x x--+ 解:原式=1n x - (2)222a ab b a b a b++++; 解:原式=a+b (3)2722x y x y x y x y-+---; 解:原式=632x y x y --- 3.计算:21211a a a a----; 解:原式=a-1 4.56999m n n m n m m n m n--+---解:原式=9n m n -- 5.计算: (1)212293m m+-- ()()()()()()()()()()()()()()()()()()()()()()212293122333231233331226333312263362332333233323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解:原式()(2)422a a +--【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法则的运用要因题而变,而万变不离其宗——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疑惑?1.布置作业:教材P9“练习”.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在授课结束后发现学生对于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就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还很不熟练,也有学生对于计算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理解不够总是无法化到最简的形式.所以对异分母的加减法还要加强练习.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是什么;会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分式加减法运算的原理【情感态度】培养大胆猜想、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观察、类比、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又是什么样的呢?【教学说明】通过回顾小学里学过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引出分式的混合顺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计算:2221321·1143x x xx x x x+-+-+-++【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归纳结论】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计算()22214244x x x x x x x x+---÷--+2.先化简,再求值:()2211211x x x x x +÷+-+-,其中13.从三个代数式:①a 2-2ab+b 2,②3a-3b ,③a 2-b 2中任意选两个代数式构造分式,然后进行化简,并求出当a=6,b=3时该分式的值.解:选②与③构造出分式,2233a b a b --当a=6,b=3时原式=31633=+ 4.先化简,再求值:()2214244x x x x x x x +---÷--+,其中x 是不等式3x+7>1的负整数解.3x+7>13x >-6x >-2∵x 是不等式3x+7>1的负整数解∴x=-1把x=-1代入2x x -中 得:原式=121---=3 【教学说明】注意:1.分式通分时分母能分解应先分解;2.确定最简公分母;3.分子、分母同乘以不等于零的整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桌两人相互交流意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6.2”中第3、4、5题.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时,要随时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对计算错误的原因,要仔细分析.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弄清概念和法则,使学生明白所犯错误的原因,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会通过设适当的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3.使学生理解增根的概念,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列出的方程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情感态度】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增根的概念,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什么是方程?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解怎样检验?【教学说明】回顾方程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分式方程的概念轮船在顺水中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析: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得806033x x =+- (1) 观察这个方程与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教学说明】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归纳结论】方程(1)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思考:怎样解分式方程呢?有没有办法可以去掉分式方程中的分母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呢?试动手解一解方程(1).方程(1)可以解答如下:方程两边同乘以(x+3)(x-3),约去分母,得80(x-3)=60(x+3).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21.所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1千米/时.【归纳结论】上述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探究2:分式方程的增根 解方程21211x x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2-1),约去分母,得x+1=2.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1.思考:x=1是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呢?当x=1时,原分式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分母(x -1)与(x 2-1)都是0,方程中出现的两个分式都没有意义,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应当舍去.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归纳结论】在解分式方程时,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如何判定一个值是否为这个分式方程的根呢?分式方程如何检验呢?【归纳结论】解分式方程进行检验的关键是看所求得的整式方程的根是否使原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有时为了简便起见,也可将它代入所乘的整式(即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即为增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 15例2.2.在方程34450,6,30,1,2223x x x x x x x π+-==-=-==+中分式方程有(B ) A .2个B.3个C.4个D.5个 3.A 、352x +=;B 、302x 1x -=+;C 、21x π=中,B 是分式方程,A 、C 是整式方程.4.解下列方程:(1)23111y y y y -+=-.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y (y-1),得2y 2+y (y-1)=(y-1)(3y-1),2y 2+y 2-y=3y 2-4y+1,3y=1,解得y=13, 检验:当y=13时,y (y-1)=13×(13-1)=-29≠0, ∴y=13是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为y=13. (2)()()31112x x x x -=++-. 解:两边同时乘以(x+1)(x-2),得x (x-2)-(x+1)(x-2)=3.解这个方程,得x=-1.(7分)检验:x=-1时(x+1)(x-2)=0,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3)233011x x x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x+1),得3x+3-x-3=0,解得x=0.检验:把x=0代入(x-1)(x+1)=-1≠0.∴原方程的解为:x=0(4)221042x x -=-+.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2)(x-2),得2-(x-2)=0,解得x=4.检验:把x=4代入(x+2)(x-2)=12≠0.∴原方程的解为:x=4(5)1433162x x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3x-1),得3(6x-2)-2= 418x-6-2=4,18x=12,x=23. 检验:把x=23代入2(3x-1)中, 2(3x-1)≠0,∴x=23是原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解为x=23. (6)11313262x x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3x-1),得:-2+3x-1=3,解得:x=2,检验:x=2时,2(3x-1)≠0.所以x=2是原方程的解.【教学说明】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考察学生对分式方程的概念、增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解分式方程是否清楚,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是分式方程?举例说明;(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3)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进行验根?怎样进行验根?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6.3”中第1题.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过渡,究竟是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完成,“完全开放”符合设计思路,符合课改要求,但是经过教学发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先讲解,做示范,再练习更好些.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的过程;2.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会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对所求出的分式方程的根进行检验的思想的重视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解方程214111x x x +-=--;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哪几步?【教学说明】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校招生录取时,为了防止数据输入出错,2640名学生的成绩数据分别由两位程序操作员各向计算机输入一遍,然后让计算机比较两人的输入是否一致.已知甲的输入速度是乙的2倍,结果甲比乙少用2小时输完.问这两个操作员每分钟各能输入多少名学生的成绩?解:设乙每分钟能输入x名学生的成绩,则甲每分能输入2x名学生的成绩,根据题意得26402640=-⨯.2602x x解得:x=11.经检验,x=11是原方程的解.并且x=11,2x=2×11=22,符合题意.答:甲每分钟能输入22名学生的成绩,乙每分钟能输入11名学生的成绩.【教学说明】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归纳结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验—答.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解:设原定是x人,由题意可知:300480-=4x x2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答:原定的人数是15人.2.在达成铁路复线工程中,某路段需要铺轨.先由甲工程队单独做2天后,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天刚好完成这项任务.已知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多用2天,求甲、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各需要多少天?解:设甲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x天,则乙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需(x+2)天,依题意得2312x x+=+.化为整式方程得x2-3x-4=0解得x=-1或x=4.检验:当x=4和x=-1时,x(x+2)≠0,x=4和x=-1都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但x=-1不符合实际意义,故x=-1舍去;∴乙单独完成任务需要x+2=6(天).答:甲、乙工程队单独完成任务分别需要4天、6天.3.去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兰州某中学师生自愿捐款,已知第一天捐款4800元,第二天捐款6000元,第二天捐款人数比第一天捐款人数多50人,且两天人均捐款数相等,那么两天共参加捐款的人数是多少?人均捐款多少元?解法1:设第一天捐款x人,则第二天捐款(x+50)人,由题意列方程4800600050x x=+.解得x=200.检验:当x=200时,x(x+50)≠0,∴x=200是原方程的解.两天捐款人数x+(x+50)=450,人均捐款4800x=24(元).解法2:设人均捐款x元,由题意列方程6000480050x x-=.答:两天共参加捐款的有450人,人均捐款24元.4.在我市某一城市美化工程招标时,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投标.经测算: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0天;若由甲队先做2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合做24天可完成.(1)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甲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3.5万元,乙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2万元.若该工程计划在70天内完成,在不超过计划天数的前提下,是由甲队或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省钱?还是由甲乙两队全程合作完成该工程省钱?解:(1)设乙队单独完成需x天。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后,进一步拓展菱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菱形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答。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方法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菱形性质、判定及应用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图片、实际问题等教学素材。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与菱形性质相关的小组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如蜂巢、钻石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想知道关于菱形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介绍菱形的定义,呈现菱形的性质。

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菱形的性质。

如: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验证菱形的性质。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设计全册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设计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2060小时,所以v+20100=v-2060.》3. 以上的式子v+20100,v-2060,a s ,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3).[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m m32+-m m 112+-m m 4522--x x xx 235-+23+x(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38y y -,91-x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七、1.18x, ,a+b, b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分式:x 80, b a s +2. X = 3. x=-1-课后反思:)x x 57+xx 3217-xx x --221x 802332xx x --212312-+x x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4320152498343201524983[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b 56--, yx 3-, nm --2, nm 67--,yx 43---。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6章分式安岳县自治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王耀尚§16.1.1 分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A(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形如B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x 1; (2)2x ; (3)y x xy +2; (4)33y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 图形的等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 图形的等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图形的等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综合与实践图形的等分》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等分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等分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等分线的作法、等分点的作法、等分角的作法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图形的性质和图形的相互关系等。

但是,对于图形的等分,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图形的等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等分方法,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等分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等分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等分线的作法、等分点的作法、等分角的作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图形的等分,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彩色笔。

3.教学素材:相关的图形图片、等分操作的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如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相互关系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等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特点。

接着,提出等分的概念,并用几何语言描述等分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对给定的图形进行等分。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设计全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20100=v-2060. 3. 以上的式子v+20100,v-2060,a s,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1-m m 32+-m m 112+-m m[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38y y -,91-x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七、1.18x, ,a+b, b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分式:x80, ba s +2. X = 3. x=-1课后反思:4522--x x xx 235-+23+x xx 57+xx3217-xx x --221x802332xx x --212312-+x x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31593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b 56--, yx 3-, nm --2, nm 67--, yx 43---。

[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解:a b 56--= a b 56, y x 3-=y x 3-,n m --2=nm2,n m 67--=nm67 , y x 43---=y x 43。

六、随堂练习1.填空:(1) x x x 3222+= ()3+x (2) 32386b b a =()33a(3) c a b ++1=()cn an + (4) ()222y x y x +-=()yx -2.约分:43201524983(1)c ab b a 2263 (2)2228mn n m (3)532164xyz yz x - (4)xy y x --3)(23.通分: (1)321ab 和c b a 2252 (2)xy a 2和23xb(3)223ab c 和28bca- (4)11-y 和11+y 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1) 233ab y x -- (2) 2317b a --- (3) 2135x a -- (4) m b a 2)(--七、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c b c a ++=ba(2)22y x y x --=y x +1 (3)nm nm ++=0 2.通分: (1)231ab 和b a 272 (2)x x x --21和x x x +-21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 (1)ba ba +---2 (2)y x y x -+--32八、答案:六、1.(1)2x (2) 4b (3) bn+n (4)x+y2.(1)bc a 2 (2)n m4 (3)24zx - (4)-2(x-y)23.通分:(1)321ab = cb a ac 32105, c b a 2252= c b a b 32104 (2)xy a 2= y x ax 263, 23xb= y x by 262(3)223ab c = 223812c ab c 28bc a -= 228c ab ab(4)11-y =)1)(1(1+-+y y y 11+y =)1)(1(1+--y y y4.(1) 233ab y x (2) 2317b a - (3) 2135xa (4) mb a 2)(--课后反思:16.2分式的运算16.2.1分式的乘除(一)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nm ab v ⋅,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n b m a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 2-2a+1<a 2-2+1,即(a-1)2<a 2-1.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才能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四、课堂引入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nmab v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n b m a 倍.[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1.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五、例题讲解P14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P15例2.[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15002-a 、()21500-a ,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 2-2a+1<a 2-2+1,即(a-1)2<a 2-1,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 六、随堂练习计算(1)ab c 2c b a 22⋅ (2)322542n m m n ⋅- (3)⎪⎭⎫ ⎝⎛-÷x x y 27 (4)-8xy xy 52÷ (5)4411242222++-⋅+--a a a a a a (6))3(2962y y y y -÷++- 七、课后练习计算(1)⎪⎪⎭⎫ ⎝⎛-⋅y xy x 132 (2)⎪⎭⎫ ⎝⎛-÷a bc ac b 2110352(3)()yx a xy 28512-÷(4)b a ab ab b a 234222-⋅- (5))4(12x x x x -÷-- (6)3222)(35)(42x y x x y x --⋅- 八、答案:六、(1)ab (2)nm 52- (3)14y -(4)-20x 2 (5))2)(1()2)(1(+--+a a a a(6)23+-y y七、(1)x1- (2)227c b-(3)ax 103-(4)bb a 32+ (5)x x -1 (6)2)(5)(6y x y x x -+课后反思:16.2.1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 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2, 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计算(1))(xy yx xy -⋅÷ (2) )21()3(43xyx yx -⋅-÷ 五、例题讲解(P17)例4.计算[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计算(1))4(3)98(23232b x b a xy y x ab -÷-⋅=x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b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判断运算的符号) =32916axb (约分到最简分式)(2)x x x x xx x --+⋅+÷+--3)2)(3()3(444622=x x x x xx x --+⋅+⋅+--3)2)(3(31444622(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 x x x x x --+⋅+⋅--3)2)(3(31)2()3(22(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3()2)(3(31)2()3(22---+⋅+⋅--x x x x x x =22--x六、随堂练习计算(1))2(216322b a a bc a b -⋅÷ (2)103326423020)6(25b a c c ab b a c ÷-÷ (3)x y y x x y y x -÷-⋅--9)()()(3432 (4)22222)(x y x xy y xy x x xy -⋅+-÷-七、课后练习计算(1))6(4382642z yx yx y x -÷⋅- (2)9323496222-⋅+-÷-+-a a b a b a a (3)229612316244y y y y y y --÷+⋅-+- (4)xy y xyy x xy x xy x -÷+÷-+222)(八、答案:六.(1)c a 432- (2)485c- (3)3)(4y x - (4)-y七. (1)336y xz (2) 22-b a (3)122y - (4)x1-课后反思:16.2.1分式的乘除(三)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17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 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2.教材P17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 四、课堂引入计算下列各题:(1)2)(b a =⋅b a b a =( ) (2) 3)(b a =⋅b a ⋅b a ba=( )(3)4)(b a =⋅b a ⋅b a b a ba⋅=(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 ba)((n 为正整数)的结果吗?五、例题讲解 (P17)例5.计算[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1)23)2(a b =252a b (2)2)23(a b -=2249a b - (3)3)32(x y -=3398x y (4)2)3(b x x -=2229bx x - 2.计算(1) 22)35(y x (2)332)23(c b a - (3)32223)2()3(xay xy a -÷ (4)23322)()(z x zy x -÷- 5))()()(422xy x y y x -÷-⋅- (6)232)23()23()2(ayx y x x y -÷-⋅-七、课后练习计算(1) 332)2(a b - (2) 212)(+-n ba(3)4234223)()()(c a b a c b a c ÷÷ (4) )()()(2232b a ab a ab b a -⋅--⋅-八、答案:六、1. (1)不成立,23)2(a b =264a b (2)不成立,2)23(a b -=2249ab (3)不成立,3)32(x y -=33278xy - (4)不成立,2)3(bx x -=22229b bx x x +-2. (1)24925y x (2)936827c b a - (3)24398y x a - (4)43z y -(5)21x(6)2234x y a七、(1) 968ab -- (2) 224+n b a (3)22a c (4)bba +课后反思:16.2.2分式的加减(一)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 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311++n n .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 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 与各支路电阻R 1, R 2, …, R n 的关系为n R R R R 111121+⋅⋅⋅++=.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 1的式子表示R 2,列出5011111++=R R R ,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50(5021111++=R R R R,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 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四、课堂堂引入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3. 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请同学们说出2243291,31,21xy y x y x 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五、例题讲解(P20)例6.计算[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补充)例.计算 (1)2222223223y x yx y x y x y x y x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2222223223y x yx y x y x y x y x --+-+--+=22)32()2()3(y x y x y x y x --++-+ =2222yx yx -- =))(()(2y x y x y x +--=yx +2 (2)96261312--+-+-x x x x [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解:96261312--+-+-x x x x =)3)(3(6)3(2131-+-+-+-x x x x x =)3)(3(212)3)(1()3(2-+---++x x x x x=)3)(3(2)96(2-++--x x x x =)3)(3(2)3(2-+--x x x=623+--x x 六、随堂练习计算 (1)ba ab b a b a b a b a 22255523--+++ (2)m n mn m n m n n m -+---+22 (3)96312-++a a (4)ba b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87546563七、课后练习计算 (1)22233343365cba ba c ba ab bc a b a +--++ (2)2222224323ab ba b a b a b a a b ----+--- (3) 122+++-+-b a ab a b a b (4) 22643461461x y xy x y x -----八、答案:四.(1)ba b a 2525+ (2)m n n m -+33 (3)31-a (4)1五.(1)b a 22 (2) 223b a ba -- (3)1 (4)y x 231-课后反思:16.2.2分式的加减(二)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2. 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四、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P21)例8.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补充)计算 (1)x xx x x x x x -÷+----+4)44122(22[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x xx x x x x x -÷+----+4)44122(22 =)4(])2(1)2(2[2--⋅----+x xx x x x x =)4(])2()1()2()2)(2([22--⋅-----+x xx x x x x x x x=)4()2(4222--⋅-+--x x x x x x x =4412+--x x(2)2224442yx x y x y x y x y y x x +÷--+⋅- [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解:2224442yx x y x y x y x y y x x +÷--+⋅- =22222224))((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y x x +⋅-+-+⋅- =2222))((y x y x y x y x xy --⋅+- =))(()(y x y x x y xy +--=yx xy+-六、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七、课后练习 1.计算 (1) )1)(1(yx xy x y +--+(2) 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 zx yz xy xy 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 八、答案:六、(1)2x (2)ba ab- (3)3 七、1.(1)22y x xy - (2)21-a (3)z1 2.422--a a ,-31课后反思:16.3.1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 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31思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解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2.P32的归纳明确地总结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3. P33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而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解,引出分析产生增根的原因,及P33的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4. P34讨论提出P33的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5. 教材P38习题第2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点拨一下解题的思路与解数字系数的方程相似,只是在系数化1时,要考虑字母系数不为0,才能除以这个系数. 这种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四、课堂引入1.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解方程163242=--+x x 2.提出本章引言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得到方程v v -=+206020100.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五、例题讲解(P34)例1.解方程[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x-3),方程两边同乘x(x-3),把分式方程转化 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这道题还有解法二:利用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样做也比较简便.(P34)例2.解方程[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1)(x+2),方程两边同乘(x-1)(x+2)时,学生容易把整数1漏乘最简公分母(x-1)(x+2),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六、随堂练习解方程 (1)623-=x x (2)1613122-=-++x x x (3)114112=---+x x x (4)22122=-+-x x x x 七、课后练习1.解方程(1)01152=+-+x x (2) xx x 38741836---=- (3)01432222=---++x x x x x (4) 4322511-=+-+x x 2.X 为何值时,代数式x x x x 231392---++的值等于2?八、答案:六、(1)x=18 (2)原方程无解 (3)x=1 (4)x=54 七、1. (1) x=3 (2) x=3 (3)原方程无解 (4)x=1 2. x=23课后反思:16.3.2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本节的P35例3不同于旧教材的应用题有两点:(1)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它的问题是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这与过去直接问甲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或乙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寻找未知数,然后根据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得方程的解除了要检验外,还要比较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才能完成解题的全过程(2)教材的分析是填空的形式,为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搭好了平台,有助于学生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P36例4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也与旧教材的这类题有所不同(1)本题中涉及到的列车平均提速v 千米/时,提速前行驶的路程为s 千米,完成. 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在过去的例题里并不多见,题目的难度也增加了;(2)例题中的分析用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用已知量v 、s 和未知数x ,表示提速前列车行驶s 千米所用的时间,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设为未知数x 千米/时,以及提速后列车行驶(x+50)千米所用的时间.这两道例题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分析,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克服困难后体会如何探究,教师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教材中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题搭建了一些提示的平台,给了设未知数、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还是要独立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特别是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例题讲解P35例3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P36例4分析: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基本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这题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五、随堂练习1.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2. 一项工程要在限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3. 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六、课后练习1.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51 ,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