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征求意见稿)前言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促进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本指南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
2 术语和定义2.1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1。
2.1.1城镇空间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2。
2.1.2农业空间农业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村庄。
农业空间包括耕地、基本农田、园地、畜牧与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3。
2.1.3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4。
1《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2.1.4城镇开发边界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5。
2.1.5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6。
2.1.6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7。
2.2资源承载力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8。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从绿色城市规划、环保法规、清洁能源、交通管理、资源回收、生态修复、环境监测、教育宣传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1.绿色城市规划绿色城市规划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园林和生态功能区,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化带、建设生态公园、推广屋顶绿化等,都是绿色城市规划的有效措施。
2.环保法规制定和实施环保法规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约束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不良行为,如垃圾分类、禁放规定等。
同时,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建筑中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在交通领域推广电动汽车等,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能降低环境污染。
4.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
我们应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政府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此外,还可以采取收取汽车使用税等措施,限制私家车的过度使用。
5.资源回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加大对废旧物品、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能发电、生产生物降解塑料等。
同时,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如生物降解、分类回收等,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环境保护效果。
6.生态修复城市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件
倡导绿色发展 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 生
11
未来城市生态与 环境规划的挑战
与方向
未来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的挑战与方向
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城市规划需考虑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 变化的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
资源短缺: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 回收资源,如水、土地、能源等 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 增大,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 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 统的构成
城市生态系 统的功能
3
环境质量与评价
环境质量与评价
01 环境质量的含义
02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03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4
生态保护与建设
生态保护与建设
生态保护 的含义和
内容
生态建设 的原则和
方法
生态恢复 的措施和
实践
5
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
和实践
2
生态城市的 含义和建设
原则
3
生态城市规 划的方法和
步骤
8
案例分析
01
成功案例介绍与 分析
案例分析
02
不良案例反思与 改进建议
03
案例的启示与借 鉴意义
9
城市生态与环境 规划实践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案例
丹麦的哥本哈根:以自行车 骑行和绿色能源使用为主的 城市规划,以及雨水收集和 利用等方面的生态实践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实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英国的伦敦市:通过绿带和公园等城市绿地系统 的规划和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日本的东京市:通过城市森林和河道等城市绿地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高了城市环境和文化价值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12.06
•【文号】建城[2016]284号
•【施行日期】2016.12.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的通知
建城[2016]28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直辖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市容局、市容园林委、园林事业局)、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为全面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切实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6年12月6日附件: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 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
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共享美好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态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生态友好型城市,以共享美好的生活。
1. 生态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人们良好的居住环境,而生态保护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生态保护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通过保护湿地、河流、树木等自然资源,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其次,生态保护可以提供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态环境。
绿化带、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生态保护还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水源地保护、空气净化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关键要素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合理规划用地,合理分配城市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绿色建筑和绿化环境的建设。
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建设绿色建筑,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绿化环境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面积,提供更好的休闲空间和氧气来源。
再次,城市规划需要优化交通系统,减少排放污染。
通过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降低排放污染。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全面构建一个生态友好型城市。
3. 共享美好生活的实现只有通过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才能实现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
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触摸到绿色的植物。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指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资源,优化布局和景观设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生态规划旨在建设宜居的城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科学规划城市土地的类型和功能。
合理分配城市用地,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划分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城市生态规划要加强绿化覆盖,提高城市景观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筑和绿地的布局,创造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规划还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科学规划城市水源地、水生态保护区和水文地质条件,制定保护城市水资源的措施和政策。
同时,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环境,减少水灾和水污染的发生。
此外,城市生态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修复区,恢复和保护湿地、河流、山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廊道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与共生。
最后,城市生态规划要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清洁交通工具,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城市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规划涉及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绿化、水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城市生态规划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建设宜居、绿色、生态的城市。
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宁波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宁波市提出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首先,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其中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资源利用区、生态修复区和旅游休闲区。
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资源利用区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区是为了修复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旅游休闲区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了优化布局。
生态保护区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的山区、湖泊和河流等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
这些区域将得到严格的保护,不得发展工业或修建高层建筑。
自然资源利用区主要位于城市的河流、湖泊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区域将合理利用资源,支持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
生态修复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工业区和城市内部的污染源较多的地区。
这些区域将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水体治理等措施。
旅游休闲区主要位于城市的沿海地区和风景名胜区。
这些区域将发展旅游业,提供文化、休闲和娱乐设施。
再次,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和完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加强对各功能区的管理,严格控制发展规模和速度,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资源。
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和排污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
最后,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同时,生态环境规划还将促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瓜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 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自然环境条件较好
系统的自控能力较强
生态环境敏感性较弱
自然环境条件较差 系统的适应能力较弱
生态敏感性较强
(2)什么叫生态敏感性分析?
指针对区域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评价生态系统对人类 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
即,发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如:土壤的沙化、盐渍化、酸化等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程度。
(3)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A 确定规划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B 建立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C 确定敏感性评价标准并划分敏感性等级后,应用直接叠加法 或加权限 叠加法等计算方法得出规划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图。
关于城市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降雨量越大的地区,生态敏感性越高。 岩石风化速率较低,生态敏感性较弱; 岩石风化速率较高,生态敏感性较强。 土壤PH值较小时,生态敏感性较高。 人类活动强度大,污染严重,敏感性强。
⑥人口密度(人口压力)
综合分析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为四级 A 敏感 B 较敏感
C 较不敏感 D 不敏感
五、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
▪ 生态敏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价指标体系包括:P396——397
A 反映区域自然环境现状指标
① 洪涝灾害(地势高程、植被类型)
②酸沉降 (土壤类型、植被与土地利用、降雨量、岩石) ③自然保护区(湿地、涵养水源)
B 反映人类活动强度指标 ① 大气污染程度 ②水环境质量等级 ③废水排放强度 ④废气排放强度 ⑤烟尘排放强度
五、城市大气环境规划
▪ 1、规划程序 ▪ 2、规划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资料搜集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3)确定目标和指标 (4)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5)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 (6)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优化
生态城市规划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规划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生态城市规划是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优化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以打造绿色宜居城市,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
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传统城市规划往往以工业区为中心,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结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城市布局时,应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地理特点和环境容量,合理安排工业区、商业中心、居住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
二、优化资源利用生态城市规划旨在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城市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建筑、交通和工业等方面。
在建筑方面,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建造绿色建筑,合理设计建筑布局,降低能源消耗。
在交通方面,可以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尾气排放。
在工业方面,可以推动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压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
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湿地、森林覆盖率和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通过建设植被覆盖率高的绿色空间,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增加居民接触自然的机会,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此外,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
优质的人居环境不仅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们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5
5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2)生态适宜度分析 ——选择生态因子(参数) ——各因子权重 ——网格评分 ——适宜度分级(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3.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2)指标结构:
城市规模 城市绿地 大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 环境噪音控制 固体废弃物处理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2.规划内容
(1)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3.规划的基础工作
(1)城市环境特征调查 ——自然环境特征 ——社会环境特征 (2)生态登记 2 ——生态因子筛选 土地条件、气象、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 建筑密度、能耗密度、交通量等。 ——生态登记:网格法(1km2)
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
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绿色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同时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居民可以在健康、美丽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娱乐。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交通等方面论述如何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
首先,城市规划是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同时,要合理安排绿地和公共空间,保证居民拥有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通过保护湿地、河流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保护是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的核心。
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城市森林等手段来保护生态系统。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也有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
此外,还需要重视城市水体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卫生。
再次,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关键。
城市需要推行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建立垃圾处理和能源回收系统。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将可回收资源重新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
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重要的环保举措,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最后,可持续交通是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环节。
城市交通对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鼓励步行和骑行。
此外,要加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和舒适。
总结起来,规划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需要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交通等方面下功夫。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如何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如何协调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关乎人类未来福祉的关键问题。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旨在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
然而,如果在规划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比如,过度的土地开发可能破坏自然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尾气排放,进而影响空气质量;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呢?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
在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信息,可以帮助规划者明确城市发展的生态底线和限制条件,从而制定出更符合生态规律的规划方案。
其次,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
要确保留出足够的绿地和生态空间,比如公园、湿地、森林等。
这些绿色空间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要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再者,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能源利用方面,城市规划应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推广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等。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指南势在必行。
本指南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操作指导。
1. 总则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2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全面系统,协调统一;(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4)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2. 规划编制2.1 规划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新区和近郊区。
2.2 主要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估;(2)生态环境目标体系;(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4)保障措施。
2.3 技术路线(1)资料收集;(2)现状调查与评估;(3)目标体系构建;(4)任务措施研究;(5)方案编制。
3. 重点领域3.1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绿道系统,保护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3.2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
3.3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4 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 保障措施4.1 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领导协调机制。
4.2 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4.3 经费投入明确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
4.4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动态调整优化规划。
5. 附则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以期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背景分析考虑到城市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选择建设一个面积为XXX平方公里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将坐落在山水环绕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利用这些优势来实施一系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生态保护与恢复1. 构建生态保护区:在城市周边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植被。
同时,确保生态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完整并得到恢复。
2. 植树造林计划: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计划,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供更多氧气和净化空气。
3. 水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水体进行修复和治理,清除污染物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四、清洁能源推广与利用1. 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和风能。
在城市范围内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节能建筑标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制定严格的节能建筑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同时,鼓励居民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五、智慧交通系统建设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个人车辆使用。
2. 智能交通管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控道路状况,并采取交通优化措施,减少拥堵现象和车辆尾气排放。
六、资源循环利用1. 垃圾分类与回收: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将可回收物质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水资源利用:建设先进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七、居民环保教育与参与1. 环保教育普及:通过开展社区和学校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2. 居民参与决策: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环保决策,增加居民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李㊀洁摘㊀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ꎬ对于传统的城市建设ꎬ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态保护ꎬ更多的关注城市经济发展ꎮ对生态环境的忽略ꎬ短时间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ꎬ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ꎬ融入经济建设㊁政治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ꎬ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ꎬ扩大城市的环境容量ꎮ大力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绿色产业ꎬ壮大绿色经济规模ꎬ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模式ꎬ坚持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ꎬ保证城市在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发展ꎮ关键词:城市规划ꎻ生态城市ꎻ原则ꎻ措施一㊁引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ꎬ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ꎮ绿水青山既要求优良的环境质量ꎬ也需要生态健康的保障ꎮ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ꎬ通过开展城市双修ꎬ来建成一批生态宜居㊁富有活力㊁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ꎮ对于传统的城市建设ꎬ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态保护ꎬ更多的关注城市经济发展ꎮ对生态环境的忽略ꎬ短时间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ꎬ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ꎮ因此ꎬ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 城市病 ꎬ对城市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ꎬ运用生态学的原理ꎬ对城市建设进行进一步的规划ꎬ让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步伐ꎬ保护与开发并举ꎬ生态与发展共赢ꎬ可称为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ꎮ整个过程从基础入手ꎬ先帮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的重要性ꎬ再融入生态环境理念ꎬ有效地完成城市规划ꎬ最后结合相关技术创新研究ꎬ综合的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效益最高化ꎮ二㊁生态城市的设计原则(一)整体性 科学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ꎬ遵守整体性原则的统筹规划能够保证其经济效益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更好的发挥ꎬ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际的建设需求ꎮ具体开展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阶段入手:第一ꎬ要做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协调ꎬ对城市建设当中的各个因素都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ꎬ然后进行统筹规划和操作安排ꎬ这样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不被影响ꎻ第二ꎬ需要做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管理ꎬ使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保障各种工作的开展ꎬ不断提升城市的环境建设质量ꎬ确保其能够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ꎬ确保居民生活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协调ꎬ才能够使整个生态城市的整体性得到保障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城市体系ꎬ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ꎬ为生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ꎮ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ꎬ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㊁系统性工程ꎬ科学持续的推进ꎮ(二)可持续性 资源节约城市建设和生态发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资源全面的保护ꎬ资源包括土地资源㊁水资源㊁矿产资源㊁林木资源㊁生物资源等ꎮ每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ꎬ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ꎬ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了城市发展最关键的问题ꎬ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过度浪费也是需要迫切改变的问题ꎮ为此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ꎬ应当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ꎬ遵循生态优先ꎬ一方面ꎬ城市规划人员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ꎬ以防生态环境和资源本体受到严重的破坏ꎮ另一方面ꎬ坚持把绿色发展㊁循环发展㊁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ꎬ使资源得到高效循环的利用ꎮ同时将公众参与和市场操作相结合ꎬ让资源的流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㊁生活方式ꎮ(三)针对性 因地制宜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思想ꎬ结合城市的自然条件㊁资源条件㊁地理条件㊁文化资源等特色ꎬ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ꎬ以国家重大战略㊁区域主体功能区划㊁城镇化发展布局等为指导ꎬ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区划布局ꎬ确定建设重点和发展区域ꎮ在自然生态方面ꎬ根据自然因素的变化做出实时动态化指标的制订ꎬ对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的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ꎬ并且因时因地变化ꎬ确保指标科学ꎬ目标可实现ꎮ在人居环境方面ꎬ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工作的过程中ꎬ从尺度㊁节点㊁布局㊁路径等多个方面ꎬ对相关空间做出针对性的设计ꎬ从而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提供给居民ꎬ使人们在空间应用的需求得到满足ꎮ三㊁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一)关注环境保护与治理守护好白云蓝天㊁青山绿水㊁良田沃土ꎬ通过加强水㊁大气㊁土壤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ꎬ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性指标ꎮ把城区绿化与乡村绿化统筹考虑㊁同步推进ꎬ对城乡生态建设二元结构的改变ꎬ逐渐消除城乡人居环境差距ꎬ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生态福利ꎮ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环境ꎬ增加城市绿化率水平ꎮ搞好城市内部绿化ꎬ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ꎬ搞好城市周边的绿化ꎬ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ꎮ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上应当做到以人为本ꎬ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和人群需求来完成具体的规划设计ꎬ绿植设计与种植安排要符合其实际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点ꎮ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幸福的美好追求ꎬ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ꎬ人民群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ꎬ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ꎬ加强对城市环保的科普宣传ꎬ提升人民环保意识ꎬ更好的增强环境保护效果ꎮ(二)改变城市产业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产业ꎬ能实现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互进ꎬ保障 绿水青山 与 金山银山 同在ꎮ通过对生态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ꎬ改变落后低效的生产生活方式ꎬ支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ꎬ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ꎬ积极发展新产业㊁新业态㊁新模式ꎬ加强产业分工㊀㊀㊀(下转第230页)确保老年人能够符合实际的发展需求ꎮ(二)现有住宅空间改造设计针对当前的住宅空间设计来说ꎬ第一ꎬ需要保证老年群体的睡眠质量能够符合实际要求ꎬ整体的空间设计上要从实际的角度入手ꎬ如老人会对声音比较敏感ꎬ所以在日常休息和生活上都会对声音比较敏感ꎬ容易受到声音的实际影响ꎮ第二ꎬ老年人本身也会出现起夜的情况ꎬ而老年夫妻都是会选择分床居住ꎬ因此对于原有的居住条件来说ꎬ卧室的整体结构应当出现合理的拜年话ꎬ可以将双人床改变为两张单人床ꎬ使得卧室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ꎬ同时ꎬ也更加的具有明确性ꎮ第三ꎬ在建筑物的建设上ꎬ应当设计扶手和夜间灯等进行合理的操作ꎬ更好的保证起夜等实际的安全性ꎬ综合的改变老年人的实际生活质量ꎮ在建筑物的建设上可以使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方式ꎬ综合的引入智能系统ꎬ简单来说如果能够使用声音控制或者手势等便捷控制的方式ꎬ如此能够全面的保证老人对各种功能使用的便捷性ꎬ同时ꎬ应当有效的使用各种现代化的监控技术ꎬ综合的通过大数据来完成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进行监督ꎬ如此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位老年人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ꎬ综合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都进行合理的保护ꎬ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求ꎮ四㊁结语综上所述ꎬ在当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都进行更好的设计ꎬ综合地对居住空间的适老化设计要求都完成实际的操作和建设ꎬ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的老年化设计质量ꎬ并且针对目前的空间设计来说ꎬ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完成人口老龄化设计和安排ꎬ最大限度提升整体的建筑和设计效果ꎮ参考文献:[1]杨骥.居住空间室内环境设计:评«居住环境设计»[J].环境工程ꎬ2019(12).[2]李雷立ꎬ张宇奇.环境心理学视角下寒地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分析[J].安徽建筑ꎬ2019(2).[3]王娟.城市老旧楼房居住环境改造设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ꎬ2019(3).[4]倪强.老年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ꎬ2019(26).[5]陈自开. 微更新 视角下屯溪老街传统商业建筑再利用研究[J].安徽建筑ꎬ2019(6).[6]周安奇.城市商业建筑发展历程对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启示[J].住宅与房地产ꎬ2019(24).作者简介:李磊ꎬ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ꎮ(上接第228页)协作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ꎬ巩固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㊁绿色能源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ꎬ加快发展生物医药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ꎮ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ꎬ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ꎬ加快发展以现代商贸物流业㊁健康服务业㊁房地产业㊁金融保险业等服务业作为未来产业开发的重点ꎬ加强公益性㊁基础性服务业供给ꎮ(三)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城市交通也是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可忽略的因素ꎬ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ꎬ私家车的数量骤增ꎬ因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ꎬ需要综合的解决私家车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ꎬ建设一个低碳环保的交通体系ꎮ通过交通网点的科学合理规划ꎬ方便大众出行的交通网络体系构建ꎬ从而提高公众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频率ꎮ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ꎬ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ꎬ加快城市轨道交通㊁公交专用道㊁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ꎬ增强绿色出行吸引力ꎮ加快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广ꎬ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ꎬ从源头上节能减排ꎬ实现 零污染 ꎬ给人们带来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ꎮ通过规划使出行变得便捷化ꎬ在实际使用中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ꎬ鼓励人们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ꎮ(四)合理规划人口容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ꎬ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中ꎬ过多的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给城市的生态带来压力ꎬ人口数量快速增长ꎬ而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ꎬ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ꎮ所以在实际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当中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ꎬ通过经济模型的统一建立ꎬ全面地对城市的交通㊁公共设施和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规划ꎬ按照空间均衡的理念ꎬ探寻人口㊁经济㊁资源环境的平衡点ꎬ人口规模㊁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ꎮ规划人口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要求下ꎬ更有效化的分配城市的各种资源ꎬ减少碳排放量ꎬ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ꎮ四㊁结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㊁改善人民生活质量㊁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ꎬ融入经济建设㊁政治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ꎬ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ꎬ扩大城市的环境容量ꎮ大力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绿色产业ꎬ壮大绿色经济规模ꎬ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模式ꎬ坚持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ꎬ保证城市在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发展ꎮ参考文献:[1]黄齐名.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健康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城市建筑ꎬ2019(24).[2]牛中峰ꎬ周丽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智能城市ꎬ2019(14).[3]关聪聪.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建材与装饰ꎬ2019(19).[4]胡园ꎬ于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ꎬ2019(26).[5]白效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J].居舍ꎬ2019(22).作者简介:李洁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ꎮ。
城市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城市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背景介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推动城市生态建设。
为此,我市制定了“城市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此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升城市宜居环境。
行动计划一、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城市绿色交通是指环保、低碳、智能的交通模式,能够改善交通状况、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此,我市将推动公共交通、自行车停车设施和步行道路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力求城市交通绿色、便捷、高效。
二、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方面。
我市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资源保护,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质保护水平。
同时,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并行,减少城市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三、推进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化城市面貌、促进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
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工程,推广城市绿色植被覆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品质。
四、绿色建筑建筑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市将加强对建筑业的监管,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鼓励开发商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节能环保活动。
五、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
我市将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配套功能,提升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实施方案一、政策支持决定城市生态建设的成功,需要政策的保障。
我市将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城市生态建设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发展。
二、财政投入城市生态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
我市将合理运用政府财政支持、社会投资和市政工程建设资金等多源头资金,保障城市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地实施。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在环境保护行业中,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城市化和环境压力的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并总结它们的经验。
案例一:新加坡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的花园城市,它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实践,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其中一个关键的经验就是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建筑物大多设置了绿化屋顶和垂直花园,通过这些绿色建筑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行雨水收集系统和海水淡化技术,确保每一滴水的有效利用。
案例二: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该市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城市规划,更好地融合了城市与自然。
例如,哥本哈根鼓励居民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大大减少了车辆污染和拥堵问题。
此外,该市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功地实现了碳中和目标,对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三:温哥华温哥华是加拿大的一座生态城市,它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严格的环保政策而闻名。
温哥华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建筑计划,要求建筑物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该市还积极推进可持续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
通过这些措施,温哥华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性。
这些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告诉我们,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经验和建议: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生态城市规划需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如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设定目标可以引导规划过程,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 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
生态环境保护下一步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下一步工作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以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质量,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一、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制定和完善具有约束力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应该加大力度,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对违法者进行严肃查处。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二、提高工业生产的环保标准。
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环保督查力度,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整改和惩罚,促使企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城乡环境建设。
城市和农村环境卫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投入,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四、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增长。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理念,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城市规划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应当放在首位。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规划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空间,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三大目标。
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具有长远的眼光,不仅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世代的利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多元共生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多元共生,即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关系。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
多元共生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兼顾城市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的人为界限,促进城市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4. 紧凑布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倡导紧凑布局,即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用地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紧凑布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减少城市的碎片化发展,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
紧凑布局有利于减少交通拥堵、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5. 人文关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强调人文关怀,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关注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洛阳市生态功能区划结果,见表4-1、4-22.洛阳市生态现状(1)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截至2002年底,洛阳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目标为维护该区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稀有动植物保护,保护区面积157.66平方公里,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分别为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系统和水禽及候鸟,面积62.06平方公里;吉利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面积35平方公里;青要山自然保护区,面积82平方公里,保护生态系统;龙池漫自然保护区,面积81.61平方公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也是保护生态系统,面积23.26平方公里。
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分别为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48.1平方公里,郁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0.8平方公里,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面积68.1平方公里;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7.2km2;五马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86.87km2;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5.87km2;其它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共计14个,详见表4-3。
截至2002年底,我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总面积1392.78平方公里,覆盖率为9.2%。
(3)水土流失状况我市水土流失面积10444平方公里,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山丘区植被少,毁林造田,矿山开发,开坡种地等。
截止到2002年底,我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0平方公里,尚有5600平方公里需要治理。
(4)生态林业现状“十五”期间,我市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为先进的林业产业体系框架。
“九五”期间,国家对洛阳投资(包括贷款在内)年均3700万元,进入新世纪,我市紧紧抓住国家重要县生态环境建设机遇,确立了以大工程带动大林业发展的思路,2000年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全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2002年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此外相继实施了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国家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淮河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大批国家重点林业建设项目,项目覆盖全市所有县(区),据统计,2000年国家投资0.8亿,2001年为2.1亿,2002年为1.7亿,2003年国家投资达到2.2亿元。
截止2004年底,我市共完成退耕还林8.2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39万公顷,荒山造林4.90万公顷。
造林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通道绿化4800余公里,村庄绿化2996个,飞播造林1.63万公顷;淮防林、小型公益林、水保林、世行(亚行)贷款造林等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
(5)生态农业现状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治理工业、生活及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的污染,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的控制。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和过腹还田。
以农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沼气、秸秆气化等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构建动植物生态平衡、绿色安全农业生产的农村循环经济系统。
截止2004年底,新增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约1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4.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15万亩。
全市农村沼气用户15万户。
(6)生态廊道建设2002年开始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边缘周灵王陵遗址上,利用社会捐款1000余万元,建设了1500余亩的周山森林公园,是城市西部的防护屏障。
2004年开始在城市北部利用社会资金,投资兴建上清宫森林公园,绿化面积3000亩,计划2006年年底基本成形。
作为城市北部的防护屏障。
2002年开始完善龙门风景区龙门森林公园,绿化面积8280亩,现已基本完成,是洛阳市南部的生态屏障。
小浪底风景区森林公园绿化面积4000余亩,2003年开工建设,现已基本完成。
(7)伊洛河流域综合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流经我市伊河、洛河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对上游矿山有序开采,生态植被按规划恢复,沿河道两岸绿化造林,治理水土流失。
对伊河上的陆浑水库,洛河上的故县水库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3、存在问题分析(1)流域治理及生态恢复由于伊河、洛河上游的栾川、嵩县、洛宁、宜阳蕴藏了大量的矿藏,为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伊洛河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剧了水土流失、由于植被受到了破坏,且恢复起来有不小的难度,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2)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拥有许多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对森林公园的不断建设,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向好的趋势发展,但由于近些年来矿山开采、旅游急速发展,加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及保护资金不足,使这些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也受到了威胁。
同时我市还有一些生态区尚没有被命名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上就难以到位。
缺乏必要的管理依据,基本上属于放任自流状态。
截止2002年底,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9.2%。
已经满足环保模范城市不小于5%的比例。
(3)生态林业荒山造林任务难度大。
全市森林主要集中在南部、西部深山区,而北部、中部的大量浅山丘陵区仍是荒山依旧,植被稀少,且主要是干旱石质山区,造林难度大。
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开展,林木管护的任务更加艰巨,林业执法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经费严重不足,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林业形势不相适应。
(4)生态农业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
秸秆综合利用办法少,导致每年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
畜禽养殖污染尚没有完全根治,对地表水体构成威胁。
(5)生态廊道建设沿城市周边建设森林公园,对改善城区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绿化造林成活率不高,严重制约了森林公园的建设速度及功能的发挥。
4、生态建设规划(1)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尽管我市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覆盖率已满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但由于我市山地、丘陵多,生态较脆弱,仍需加大保护力度,因此,首先将省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项工作2003年已经完成;同时又申报了省级熊耳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340平方公里,保护目标为森林、植被及整个生态系统。
该保护区于2004年11月已经省政府批准(豫政文[2004]216号)。
截止2004年年底,我市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面积已达2058.86平方公里,覆盖率为14%。
(2)生态林业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现有天然林面积15.97公顷,按照河南省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方案,公益林建设预计2006年新增约0.8万公顷。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6年计划完成造林1.4万公顷。
在汝阳县中南部完善淮河防护林工程,重点在汝河上游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2006年完成0.11万公顷,每亩每年国家投资100元。
继续实施绿色通道工程,2006年完成300公里,投资150万元。
水保林工程计划2006年完成3万亩,其中嵩县、宜阳各1万亩,洛宁、伊川各0.5万亩,每亩每年国家投资100元。
小浪底库区绿化工程,计划2006年完成10万亩,市财政投资4000万元。
(3)生态廊道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以环城防护林带、道路绿化和风景片林为主要内容,建设高标准、高效能的环城生态防护林网络,实现城市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协调统一。
按照《洛阳市环城生态防护林工程规划》要求,重点规划建设环城道路、水系网络带状防护林长256.5公里,占地3616.2公顷,2005年开始实施,2006年初见成效,2010年全面完成。
邙山绿化工程,以洛阳市为中心,涉及新安、孟津、偃师、洛龙、老城、西工、瀍河7个县(市)区,以农田林网,防护林带、经济林营造洛阳北部生态屏障,2006年完成7.3万亩,投资14万元。
(新安1.5万亩,偃师1.5万亩,孟津4万亩,洛龙0.12万亩,老城、西工、瀍河各0.06万亩)。
(4)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涉及宜阳、洛宁、栾川三个县,总投资800万元,其中中央拨款400万元,地方财政4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农田基本改造和种苗场,2006年底完成。
在新安、汝阳、偃师、孟津四县实施沃土示范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中央、地方各投资9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坡改梯、绿肥基地、培肥地等,2006年底完成,在洛阳郊区、孟津、新安、偃师、宜阳、伊川、栾川、洛宁、新安县继续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计划投资2700万元(其中中央拨款1350万元,地方财政1350万元),2006年底完成。
(5)生态恢复重点对矿山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恢复,主要涉及栾川、嵩县、洛宁、新安、宜阳等县。
投资1595万元,实施宜阳锦屏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内容有清理废矿石、矿渣3万m2,土地复耕100亩,山体矿坑恢复植被6000m2,依山修建防护林,计划2005年开工,2006年底初见成效。
(宜阳县政府筹资)。
投资600万元,实施伊川县高山煤矿区地面塌陷治理,企业自筹资金,主要内容有治理塌陷区3万m2,土地恢复整治4公顷,复垦耕地3.5公顷。
2005年开工,2006年底完成。
投资220万元(企业自筹),实施嵩县城关小南沟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内容为在沟内建长40米,宽6米,高10米的拦渣坝二条,植被恢复面积1000亩。
2005年开工,2006年完工。
投资330万元(企业自筹),实施栾川县潭头金矿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内容为:植被恢复500亩,空区支护和拦渣坝加固加高。
2006年5月底完成。
其他项目详见重点项目表。
5、规划实施保障为完成创模要求,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已按职责进行了分工,并落实了资金,所有工程正按计划进行,规划重点工程见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