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_李满春共63页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领域的新进展与创新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领域的新进展与创新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领域的新进展与创新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创新与进步。

本文将从测绘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和创新应用进行论述,展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测绘领域的新进展随着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测绘领域的新进展日益加快。

传统的测绘方式需要野外实地测量并手工绘制图纸,效率低下且易出现误差。

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卫星遥感影像与GPS测量数据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首先,卫星遥感影像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测绘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信息。

利用这些影像数据,可以快速提取出道路、建筑物、水域等地理要素,进行特定区域的测绘和空间分析。

同时,遥感影像还可以用于监测地表的变化,如城市扩张、森林退化、河流变迁等。

这对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成熟。

GPS是一种由多颗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测量和导航服务。

借助GPS技术,测绘人员可以准确测量地理坐标和高程数据,快速获取地面点位的位置信息。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理信息的整合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最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也为测绘工作带来了新的进展。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所测绘的地理数据进行分类、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例如,可以对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和模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发展趋势,支持决策和规划。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除了以上所述的新进展,地理信息技术还有许多创新应用,为测绘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李满春共65页文档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李满春共65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李满春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测绘科学技术:GIS原理及应用题库

测绘科学技术:GIS原理及应用题库

测绘科学技术:GIS原理及应用题库1、名词解释(江南博哥)OGC本题答案:即OpenGIS协会(OpenGISConsortium)其目的是使用户可以开放地操纵异质的地理数据,(李满春、陈奇、周炎坤、李响,《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促进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lity),OGC会员主要包括GIS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2、名词解释线密度本题答案:用所有区域内的线的总长度除以区域的面积。

3、名词解释拓扑包含本题答案:是表示空间图形中,面状实体所包含的其他面状实体或线状、点状实体的关系。

4、名词解释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本题答案:凡天然的或人工的以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原料,磨成细粉和水后本身并不硬化,但与气硬性石灰石混合,加水拌和成胶泥状态后,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在水中继续硬化的,称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5、问答题比较缓冲区查询与缓冲区分析的概念?本题答案:1.缓冲区查询与缓冲区分析不是一个概念的两种形式,缓冲区查询属于数据查询,而缓冲区分析属于数据的空间分析;2.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言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而缓冲区分析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形成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获得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6、问答题网络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本题答案:人类的活动总是趋向于按一定的目标选择达到最佳效果的空间位置,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如何安排一项基于网络数据的工程,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7、单选同一幅地图而言,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A、图形精度高B、图形精度低C、图形精度相当D、无法比较本题答案:A8、名词解释 GIS应用模型本题答案: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李满春PPT共65页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李满春PPT共65页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_李满春共65页文档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_李满春共65页文档
地理信息科学新进展_李满春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

GIS设计与实现——李满春教材电子版

GIS设计与实现——李满春教材电子版

目录第一章引论 (1)一、什么是GIS (1)(一) GIS概述 (1)1. GIS研究内容 (1)2. GIS特点 (2)3. GIS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二) GIS发展 (4)(三) GIS应用 (5)二、GIS构成 (7)(一)硬件 (7)(二)软件 (8)(三)数据 (9)(四)人员 (9)三、GIS用户和产品模式 (10)(一) GIS用户 (10)1. 最终用户 (10)2. GIS专业人士 (10)3. GIS开发商/系统集成商 (10)(二) GIS产品模式 (11)1. 数字地图 (11)2. 桌面制图 (12)3. 桌面GIS (12)4. 专业化GIS (12)四、GIS前瞻 (13)第二章 GIS设计思想、内容和标准 (16)一、GIS设计目标及其特点 (16)(一) GIS设计目标 (16)(二) GIS设计特点 (17)二、GIS设计的理论基础——GIS工程学思想 (18)(一) GIS工程学特点 (18)(二) GIS工程学体系 (19)(三) GIS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20)1. 系统学思想 (20)2. 系统工程学 (21)3. 地理信息科学 (22)三、GIS设计的内容 (23)1. 软件设计 (24)2. 数据库设计 (25)四、GIS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27)(一) GIS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 (27)(二) GIS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内容 (28)1. 地理信息标准 (28)2. 数据标准 (30)3. 信息技术标准 (33)4. 应用标准 (34)5. GIS的设计标准和系统评价标准 (34)第三章 GIS设计方法 (36)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36)(一)概述 (36)(二)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类型划分 (38)二、原型法 (39)(一)概述 (39)(二)原型的种类及构造方法 (41)三、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42)(一)概述 (43)1. 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术语 (43)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特点 (43)(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44)1. OMT (44)2. UML (45)(三)面向对象方法在系统设计开发中的应用 (47)四、GIS基本设计方法比较与选择 (48)(一)基本设计方法比较 (48)(二) GIS设计方法的选择 (48)第四章系统定义 (51)一、系统需求调查和分析 (51)(一)系统目标分析 (52)(二)系统功能与性能分析 (53)1. GIS结构化分析方法 (53)2. GIS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53)3. GIS快速原型化分析方法 (53)二、系统可行性研究 (55)1. 数据源调查与评估 (55)2. 技术可行性评估 (55)3.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55)4. 系统的支持状况 (56)三、系统分析工具 (56)(一) GIS数据流模型 (57)1. 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 (57)2. 分层的GIS数据流图 (58)3. 如何绘制GIS数据流图 (59)(二) GIS数据字典 (59)(三)加工逻辑说明 (60)1. 结构化英语 (61)2. 判定表 (61)3. 判定树 (62)四、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62)第五章系统总体设计 (65)一、总体设计的任务、方法和准则 (65)(一)总体设计的任务和方法 (65)(二)总体设计的准则 (66)1. 模块化 (67)2. 抽象和信息隐蔽 (67)3. 模块独立性 (67)二、系统总体设计工具 (68)(一)层次图 (68)(二) HIPO图 (69)(三)结构图 (70)三、GIS应用分析模型设计 (71)(一) GIS空间处理与分析设计 (71)(二) GIS地理建模 (71)1. 地理建模过程 (72)2. GIS应用模型库的设计 (73)3. GIS模型库管理 (76)四、GIS接口设计 (77)(一)系统与标准数据的接口 (77)(二)互操作接口 (78)1. 异质环境下的GIS互操作设计 (78)2. GIS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 (78)(三)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接口 (79)(四) GIS与系统开发环境的接口 (80)五、GIS用户界面设计 (81)(一)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界面 (82)1. GIS的用户分析 (82)2. 人机交互方式 (82)3. GIS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82)(二) GIS用户界面设计与开发 (84)1. GIS输入设计 (85)2. GIS输出设计 (86)六、系统总体设计报告 (87)第六章系统详细设计 (90)一、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 (90)二、详细设计的内容和具体任务 (91)三、详细设计的表达工具 (91)(一)程序流程图 (92)(二) N-S盒式图 (93)(三)问题分析图 (94)(四)类程序设计语言 (95)四、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详细设计 (97)(一)数据结构规范化 (97)1. 第一范式 (98)2. 第二范式 (98)3. 第三范式 (98)(二)关系数据库建库 (99)1. 建立基表 (99)2. 基表关联的建立 (99)3. 数据安全性管理 (100)五、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100)(一)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内容体系 (100)(二)模块开发卷宗中模块说明表 (101)(三)详细设计评审报告审议项目列表 (102)第七章空间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4)一、空间数据 (104)(一)空间数据的特征 (104)1. 比例尺 (104)2. 坐标系 (104)3. 投影 (105)(二)空间数据的规范与标准 (106)1. 分类 (106)2. 编码 (106)3. 空间元数据 (107)二、空间数据的逻辑预处理 (108)1. 分幅 (108)2. 分层 (110)3. 分专题要素 (111)三、空间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111)(一)空间数据需求分析 (111)(二) E-R模型 (112)1. 基本E-R方法 (112)2. 扩展E-R方法 (113)3. 空间E-R方法 (114)(三)空间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117)四、空间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119)(一)传统数据模型 (119)1. 层次模型 (119)2. 网络模型 (120)3. 关系模型 (120)(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121)(三)空间数据模型 (123)1. 混合数据模型 (123)2. 全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 (124)3. 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 (125)4. 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 (125)五、空间数据库的功能设计 (126)(一)空间数据输入设计 (126)(二)空间数据检索设计 (127)(三)空间数据输出设计 (128)(四)空间数据更新设计 (129)(五)空间数据共享设计 (130)六、空间数据采集建库 (130)(一)建库前期准备工作 (130)1.数据源的选择 (130)2.数据采集存储原则 (131)3.建库的数据准备 (131)4. 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132)(二)数字化方案的制定 (133)(三)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 (134)(四)地理编码 (135)1. 地理编码定义及分类 (135)2. 拟定分类体系 (136)第八章分布式GIS (139)一、分布式GIS概述 (139)(一)分布式GIS定义 (139)(二)分布式GIS的技术基础 (140)1. 分布式操作系统 (140)2. 分布式数据库 (141)3. 分布对象计算 (142)(三)分布式GIS的产生和发展 (143)二、分布式GIS的基本开发模式 (145)(一)基于数据共享的分布式GIS (145)1. 交换数据格式 (145)2. 空间数据引擎 (146)3. 开放式GIS (147)(二)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GIS (148)(三)基于CORBA的分布式GIS (149)三、分布式GIS设计内容和步骤 (152)(一)分布式GIS的网络设计 (153)1.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153)2. 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的选择 (154)3. 网络拓扑结构及智能管理 (155)(二)分布式GIS的模型设计 (156)四、分布式GIS开发的解决方案 (158)1. 小规模分布式GIS软件开发 (159)2. 中等规模分布式GIS软件开发 (159)3. 大规模分布式GIS应用软件开发 (160)第九章系统实施 (162)一、系统设计的评价 (162)二、系统实施计划的制订 (163)三、程序编写工作的组织管理 (163)(一)系统实施人员构成 (163)(二)程序编写的组织管理 (164)四、程序代码的编写 (165)(一)程序语言的选择 (166)(二)程序设计的风格 (166)(三)系统代码文档的编写 (168)五、程序的调试与安装 (168)六、文档 (169)(一)系统说明书 (170)(二)用户手册 (170)第十章 GIS测试与评价 (172)一、GIS软件测试 (172)(一) GIS软件测试方法 (172)(二) GIS软件测试内容 (172)1. 系统运行环境 (173)2. 系统体系结构 (174)3. 系统功能指标 (176)4. 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 (179)二、GIS软件评价 (179)第十一章 GIS维护 (181)一、GIS维护内容及组织保障 (181)(一) GIS维护内容 (181)1. 数据维护与更新 (181)2. 应用系统维护与更新 (181)3. 网络维护与安全管理 (182)(二) GIS维护的组织保障 (182)二、微机系统维护规程及GIS日常维护管理 (186)(一)微机系统维护规程 (186)(二) GIS日常维护管理 (188)1. 微机资源管理 (188)2. 机房管理 (188)3. 一般安全管理 (188)三、GIS安全与保密 (189)1. 数据存贮加密 (189)2. 数据存取控制 (190)3. 数据传输加密 (191)4. 加密算法和加密方式 (191)5. 安全与保密管理 (191)四、地理信息的维护 (192)第十二章 GIS设计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 (196)一、GIS项目估算 (197)二、GIS项目进度安排 (198)(一) GIS项目进度安排考虑因素 (198)(二) GIS项目进度安排表制定方法 (199)1. 里程碑表示法(Milestone Chart Method) (199)2. 直方图法(Histogram method) (199)3. 关键路径法(CPM法——Critical Path Method) (200)4. 墙纸法(Wall Paper Method) (201)三、GIS软件度量 (201)四、GIS项目风险分析 (202)(一)风险识别与估计 (202)1. 风险识别 (202)2. 风险估计 (203)(二)风险驾驭与监控 (203)五、GIS项目追踪与控制 (204)六、GIS软件质量保证 (204)(一) GIS软件质量特性 (204)(二) GIS软件质量保证体系 (207)(三)实现质量保证的方法 (209)第十三章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11)一、系统建设背景 (211)二、系统设计方法的选择 (212)三、系统定义 (212)(一)系统定义的目标与方法 (212)(二)现状调查分析 (213)1. 业务调查与分析 (213)2. 相关信息和数据 (214)(三)功能和性能要求 (215)1. 功能要求 (215)2. 性能要求 (215)(四)系统模型设计 (216)四、系统总体设计 (217)1. 软件结构体系设计 (218)2. 系统软硬件配置方案 (218)3. 系统模块设计 (219)4. 数据结构设计 (221)五、系统详细设计 (226)(一)系统功能模块 (226)(二)系统数据库 (228)六、系统的实现 (229)(一)系统设计的评价 (229)(二)代码编写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30)(三)数据库建库 (230)(四)功能实现 (230)(五)系统的调试安装 (232)参考文献 (234)第一章引论一、什么是GIS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已广泛地渗入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近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的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治疗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首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振华教授致开幕词。

赵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他强调,本次会议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提高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

接下来是精彩的学术交流。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特别是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多学科联合开展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还邀请了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分享国际上脑血管病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与会者还参观了相关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展示,进一步了解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在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就脑血管病防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一致认为,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是解决脑血管病防治难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推动我国脑血管病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和朋友,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脑血管病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近日,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北京圆满落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就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
福祉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福祉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 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福祉地理学现象。例如,生 态系统服务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空间公正理论等。这些理论框架为福祉地理学 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福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二、福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福祉地理学的研究也紧密围绕着可 持续发展展开。研究者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探讨了人类福祉与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关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和新策略。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启示
2、强化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遥感、GIS、数值模拟等技术在地理学 综合研究中的应用,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启示
3、全球问题:加强对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全球性问题的研 究,为国际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启示
4、促进数据共享:加强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数据共享和 信息交流,提高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现象, 以及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现象。地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地球表面的时空 规律,探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 依据。地理学的手段包括野外调查、遥感、GIS、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这些方 法为地理学综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内容摘要
全球地理学则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变化、资源分配等问题,为国际合作 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摘要
自然地理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自然地理学为环境保 护、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自然地理学家通过对土 壤、水文等要素的研究,为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气候变 化的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其次,自然地理学对于提升公 众科学素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_以昆明市滇池流域为例

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_以昆明市滇池流域为例

第33卷 第5期2009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Vol .33,No .5Sep t .,2009 收稿日期:2009-03-07 修回日期:2009-06-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01117,J063053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70284001) 作者简介:谭 露(1985—),硕士生。

3李满春(通讯作者):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GI S 的土地利用规划。

E 2mail:manchun@nju .edu .cn 。

 引文格式:谭 露,李满春,刘永学,等.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昆明市滇池流域为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5):60-64.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昆明市滇池流域为例谭 露,李满春3,刘永学,蔡文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态环境保护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约束条件。

笔者通过建立多因素综合判别模型,分析并量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约束,以此作为S LE UTH 模型的限制因素层控制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实现了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与生态环境分析的松散耦合,有效模拟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

将该模型应用于滇池流域,对比分析200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结果表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但仍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

关键词:S LE UTH 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保护;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09)05-0060-05Study of l and use si m ul a ti on on the cond iti on of ecolog i ca l env i ronm en tprotecti on —A ca se research i n D i a nch i Ba si n i n Kunm i n gT AN Lu,L IM an 2chun 3,L I U Yong 2xue,CA IW en 2ting(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Land use si m ulati on is an i m portant methodol ogy t o study land use change .Ecol ogical envir on ment p r otecti on is a maj or constraint of land use .I n this paper,we built a multi 2fact or comp rehensive decisi on model t o analysis ecol ogi 2cal envir on ment .The result was i m ported int o S LE UTH model t o constrain land use change,theref ore,realized a l oose coup le of urban gr owth model and ecol ogical envir on ment analysis and successfully si m ulated urban expansi on on the conditi on of effective ecol ogical envir on ment p r otecti on .The model was adop ted t o si m ulate land 2use in D ianchi basin .The si m ulated result and the actual land 2use in 2005were compared .It indicated that current land use p lan had taken ecol ogical envir on ment p r otecti on int o account,although unreas onable land use still re mained .The si m ulated result p r o 2posed a relatively ne w f oundati on t o evaluate the existing land use situati on and assisted future land use p lanning .Key words:S LE UT H model;land use change;ecol ogical envir on ment p r otecti on;D ianchi basin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有效地建立一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准确描述历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模拟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是当前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核心问题[1]。

木本植物多度在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增加的研究进展

木本植物多度在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增加的研究进展

木本植物多度在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增加的研究进展第 23 卷第 11 期生态学报 V o l. 23,N o. 112003 年 11 月 N ov. , 2003A CTA ECOLO G ICA S IN ICA木本植物多度在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增加的研究进展3熊小刚, 韩兴国 , 陈全胜, 潘庆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摘要: 木本植物多度在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普遍发生的现象。

为揭示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放牧和气候变化与木本植物多度增加的关系、木本植物多度增加过程中的正反馈作用以及木本植物侵入的关键阶段??幼苗的补充和定居, 这三个方面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结果。

强调放牧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共同作用, 可能引发了木本植物向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的入侵; 而生物引起的正反馈作用则进一步促进了木本植物的扩展。

从生态系统干扰的角度, 讨论了木本植物多度增加机制的复杂性, 并指出木本植物幼苗补充和定居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两种方式, 对于草原和稀树干草原木本植物多度增加的贡献。

关键词: 放牧; 气候变化; 木本植物多度; 正反馈作用; 幼苗补充和定居Increa sed abundance of woody plan ts in gra sslands and savanna s 3X ION G X iao2Gang, HAN X ing2Guo , CH EN Q uan2Sheng, PAN Q ing2 M in L aboratory ofQ uantitative V eg etation E cology , Institu te of B otany , Ch inese A cad emy of S ciences, B eij ing 100093, Ch inaA cta Ecolog-ica S in ica, 2003, 23 11 : 2436~ 2443.:Abstract A bundance of w oody p lant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grasslands and savannas w o rldw ideTo exp lain these phenom ena, th is paper review s the th ree aspect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includingrelationsh ip s betw een grazing o r and clim ate change and the increased abundance of w oody p lants, ro les of,po sitive feedback in increasing abundance of w oody p lants and the recruitm ent and establishm ent ofseedling of w oody p lants, w h ich is considered the critical stage fo r w oody p lant invasion into the vegeta2tion. It is emphasized that grazing, com bined w ith clim ate changes,m ay trigger the encroachm ent ofw oody p lants into these types of vegetation, and that bio logical po sitive feedback s p romo te the increase of,w oody p lant abundance w ith in the vegetation F rom a view of disturbances in eco system s w e discuss thecomp lexity of m echanism s fo r the increased abundance of w oody p lant, and indicate the contributions ofep isodic and continuous recruitm ent and establishm ent of seedling to w oody p lant expansion in the vegeta2tion: ; ; ; ;Key words grazing clim ate change abundance of w oody p lants po sitive feedback recruitm ent and estab2lishm ent of seedling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0018603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SCX221207收稿日期: 2002209220; 修订日期: 2003204206作者简介: 熊小刚1968~ , 男, 甘肃天水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 主要从事草地恢复生态学研究。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要求(1)掌握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安排《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设计研究》、《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四门课程。

学位论文阶段对研究生在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城市研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培养。

(2)掌握《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了解《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排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居环境科学》、《资源法》和通过课程设计、规划实践掌握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3)了解现代建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安排课程《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人居环境科学学》和课堂设计实现培养要求。

(4)掌握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了解城市生态、城市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安排课程《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等课程和区域规划实践体现这一要求。

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研究

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研究

第34卷 第5期2020年5月Vol.34 No.5May,2020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面向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维护国土安全等综合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是各类保护与开发活动的基本依据。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规划数据库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测、评价和预警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首要任务。

规划数据库的科学有序建设使国土空间规划成为真正的数字化规划,可有效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智能分析和监测预警。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有序建设、科学管理和精准应用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科学体现。

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管涉及众多政府部门、技术单位和社会公众[1],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又要兼顾资源环境变化、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等时空动态信息[2-3]。

因此,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空间动态适时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各部门、行业多源数据的集成统一与数据库的实时动态更新是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4-6]。

ArcGIS、SuperMap、MapGIS等商用GIS平台软件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管理的提供了技术支撑,广州国地、上海数慧、清华同衡等公司研发了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应用平台。

然而,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管理和应用仍处于探索中,面临诸多技术难点,主要包括:国土空间要素纷繁复杂难以精准快速感测并建库;规划数据庞大且多源异构难以系统实时管理与智能分析;多主体多尺度应用服务诉求难以得到科学全面支撑。

本文是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编制的前置研究,旨在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思路。

南大GIS导师

南大GIS导师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GIS研究、设计与开发;GIS支持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模型研究”;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村镇土地分析、评价、预警、调控与空间优化应用示范”;3.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项目“江苏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导师姓名 都金康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数字流域,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建模,GIS应用设计与开发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及其水文效应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基于碳减排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碳减排的土地利用技术研究》子课题)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时空数据建模及时空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应用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数字城市及数字区域建设理论与技术研究,信息化测绘理论及技术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基于Web的业务系统支撑平台WebBOS;基于WebBOS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住建部科技项目);基于WebBOS的城市勘测业务系统(江苏省测绘局科技项目);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分割的新型技术研究(863计划)
导师姓名 宫鹏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是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地球系统科学、遥感信息提取、地图综合、全球变化与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响应,用地球空间技术研究流行病传播

全球构架下如何构建矢量和栅格数据一体化

全球构架下如何构建矢量和栅格数据一体化

全球构架下如何构建矢量-栅格一体化结构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中所采用的数据结构主要有栅格和矢量两种。

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认为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是两类完性质全不同的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象元阵列,即象元按矩阵形式的集合。

栅格中的每个象元是栅格数据中最基本的信息存储单元,其坐标位置可以用行号和列号确定。

网格中每个元素的代码代表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的编码,根据所表示实体的表象信息差异,各象元可用不同的“灰度值”来表示。

矢量是具有一定大小和方向的量,数学上和物理上也叫向量。

线段长度表示大小,线段端点的顺序表示方向。

有向线段用一系列有序特征点表示,有向线段集合就构成了图形。

而矢量数据就是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

在实际的应用中用中,栅格结构和矢量结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栅格数据结构简单,图形运算速度快,但是难以实现拓扑和网络分析,一般适用于大范围小比例的自然资源、环境、农业、林业、地质等区域问题的研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战略性布局研究等;矢量数据可以对实体的空间关系进行全面的描述,但结构复杂,而且当图层中包含很多空间对象时,图形运算速度会非常慢,所以在城市分区或详细规划、土地管理、公用事业管理等方面,矢量模型比较合适。

当然,也可以把两种模型混合起来使用,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两种方式的地图。

基于以上考虑,GIS的开发者和使用者研究出了这两类数据结构的相互转换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通用性,方便客户使用。

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我们知道对于面状实体,在基于矢量的GIS中,主要使用边界表达法;而在基于栅格的GIS 中,一般用元子空间填充表达法。

对于线状实体,人们习惯使用矢量数据结构。

由此人们联想到对于线状实体,除了用矢量方法表示以外,是否还能采用元子空间填充法来表示。

假设在对一个线状目标进行数字化采集时,恰好在路径所经过的栅格内部获得了取样点,这样的取样数据就具有矢量和栅格双重性质。

市场导向型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教研究

市场导向型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教研究
及 如何培养 出适 应社会 需求 、 与市场 接轨 的地 理信 息 系统专 业人 才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 实意义。
1 我 国 地 理 信 息 系统 高等 教 育 现 状 11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高 等 教 育 专 业 设 置 .
资 源环境 、 土地管理等专业相结合 的地理模型构建 为重 点 , 初
的基 础 上 , 取 感 兴 趣 的 方 向进 行 深 人 研 究 或 实 践 【 ] 选 1。 o
学 生的软件应用 、 开发或二次开发 地理信息 系统 的能 力 , 调 强 计算机技能在地理 信息 系统发 展 中的作用 , 养 出的学生 有 培 较强 的计算机 能力。如北 京航 空航 天大学 的计算 机 学院 、 电 子科技大学 的 自动化工 程学 院 、 中国海洋 大学 的信 息科学 与 工程学 院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的信息工程学院等 。
域 的研究 和应 用 。在课 程设 置上偏 向于理论 , 突出地 理信 息 系 统应用 的优势 , 心专业 课程 中地 理类 的专业 课程 比重 明 核
显高于其他学科 背景 , 以人 文地理 、 济地 理与城 市规 划 、 多 经
种背 景之下 , 探讨 基于市场 的地理信 息系统人 才培 养模式 , 以
地矿学 、 环境 学 以及 管理 学等许 多学科 与 领域 。地 理 信息 系
统是从经典地理学到地理信 息科学一 脉相承发 展而来 的。地
理学作 为地理信息 系统 的核 心学科 , 其理论 、 方法 和思路 对地
理信 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非常有益 。
2 15 自主兴 趣 ..
就业 问题 日益受 到国家和社 会 的重视 。我 国地理信 息产业 的 飞速发展 给地理 信息系统专业 的毕业生 提供 了可 观的市场 需 求, 然而 , 地理信 息系统专业的就业 情况仍不 容乐观[ 。在 这 种 背景之下 , 探讨基 于市 场的地理信息系统 人才培 养模式 , 以

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创新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郭际明,宁津生,闫利,姚宜斌,徐亚明,许才军,黄声享,王甫红,邓非,张鹏,汪志明武汉大学2 精英型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程效军,陈义,童小华,刘春,楼立志,鲍峰,沈云中,王解先,谢欢,姚连璧同济大学3 新型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张卫强,张晓森,王永生,郭延斌,陈旭,刘刚,包迎春,邹瑜,张鹤,洪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4 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建设张小红,李征航,黄劲松魏二虎,王甫红,徐晓华,刘万科,朱智勤,吴云,邹贤才武汉大学5 摄影测量教学实验软件系统及应用李浩,岳建平,杨彪,徐佳,梅红河海大学6 多层次、开放型的现代地图学精品课程建设龙毅,沈婕,盛业华,朱长青,周卫,张书亮,南京师范大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张宏,吴明光,杨昕,刘晓艳7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创新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体系王光霞,於建峰,吕晓华,陈毓芬,江南,刘玉峰,季晓林,李少梅,李科,徐青,王晓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8基于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花向红,许才军,汪志明,邹进贵,陈雪丰武汉大学9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规范及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研制赵文亮,张东明,李聚方,吕翠华,邹自力,陈传胜,周园,薄志毅,刘广社,全志强,李生平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职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立体化体系建设研究张新长,黎夏,刘小平,张青年马林兵,黄德全中山大学2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邓敏,刘慧敏,朱建军,刘兴权,黄健柏,周晓光,中南大学,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的探索与实践刘智勇心3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专业交叉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张双喜,许才军,申文斌,罗志才,朱良保,操华胜,陈雪丰武汉大学4面向创新能力的现代测量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郝向阳,翟翊,西勤,赵夫来,王同合,杨玉海,龚有亮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5地理信息系统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构建郑贵洲,吴信才,郭际元,王琪,晁怡,黄菊,吕建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 卓越测绘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朱建军,邱斌,戴吾蛟,李志伟,范冲,邹峥嵘,邓敏中南大学7 物理大地测量学系列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罗志才,宁津生,许才军,申文斌,操华胜,赵珞成,罗佳武汉大学8强化能力,突出特色,创建地图制图专业综合实习新模式孙群,刘海砚,吕晓华,魏斌,肖强,徐青,刘诗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9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体验区研究、建设与实践李满春,李飞雪,刘永学,陈振杰,符海月,陈刚,程亮南京大学10测绘通识与非测绘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测量学分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高飞,李晓莉,吴兆福,陶庭叶,张志慧,黄世秀,余敏合肥工业大学11 建筑规划类院校的3S技术实践教学研究石若明,王晏民,朱光,杜明义,朱凌,王文宇,沈涛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2产学研用合作的农业院校地理信息教学改革与实践胡月明,徐剑波,陈飞香,杨永忠,肖德琴,谢刚生,谢健文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房地产测绘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13数字时代《地下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陈俊杰,张合兵,徐克科,朱刘娟,王宏涛,齐修东,王庆林河南理工大学14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郝亚东,王琴,许加东,李永川,何宽,朱恩利,李建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5“学做相融,全真训练”测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张东明,赵文亮,吕翠华,李明,徐宇飞,李云晋,陈国平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三等奖序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号1 遥感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创新与建设姜挺,张永生,徐青,龚志辉,冯伍法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适应多学科渗透交叉需要的海洋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周立,焦明连,董春来,刘付程,谢宏全淮海工学院3实习基地与科研平台融合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胡友健,吴北平,陈刚,曾云,黄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测绘工程“信息化测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袁占良,郭增长,徐克科,牛海鹏,张合兵河南理工大学5 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徐爱功,吉长东,王崇昌,夏春林,马振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6地方高校GIS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陈健飞,陈颖彪,吴志峰,夏丽华,王芳广州大学7测绘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刘立龙,文鸿雁,谢劭峰,任超,朱军桃桂林理工大学8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袁铭,杨朝辉,王颖,钱新强,高苏新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苏州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9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测绘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探讨郭增长,齐修东,袁占良,葛小三,雷伟伟河南理工大学10师范院校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多模式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赵长胜,林卉,张连蓬,苏艳芳,吴庆忠徐州师范大学11跨学科背景下GIS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王金鑫,周振红,郭同德,田智慧,郭恒亮郑州大学12 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王辉连,景海涛,胡圣武,王新闯,王世东河南理工大学13 测量学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实践杨晓明,袁天奇,周建业,翟燕,马开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4 农林院校GIS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张晓东,杨建宇,张超,赵冬玲,苏伟中国农业大学15测绘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竞赛平台构建与创新人才能力培养实践李明峰,郑加柱,周立,蔡先华,卢华兴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淮海工学院,东南大学16 测绘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邹峥嵘,邓才华,戴吾蛟,戴水财,邱斌中南大学17 测绘程序设计的教学与实验互动平台李英冰,胡春春,康雄华,赵前胜,曾文宪武汉大学18 共享型测绘教学资源库建设吕翠华,张东明,赵文亮,陈国平,王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19李玲,李天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托测绘生产技术服务项目,校企业合作开20尹辉增,李立增,聂振钢,边占新,骆宪龙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名词解释(网络整理终稿)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名词解释(网络整理终稿)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GIS 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 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 设计与实现》)2.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 设计与实现》)5.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6.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7.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