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幼儿园教案
对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造力。
3.提升幼儿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创意搭配和押韵推理能力来创造对联。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2.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幼儿熟悉的儿歌《捉泥鳅》引入对联的概念。
在唱完歌后,提问:“大家有没有听到歌词中的对句呢?是什么呢?”引导幼儿开始对对联有个大概了解。
2.讲解对联的特点通过幼儿熟悉的诗句《静夜思》中的对句来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引导幼儿熟悉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押韵规律。
3.进行大量的练习进行对联的创意搭配,例如:“小蝴蝶,飞过花丛;小朋友,笑声喧闹。
”,引导幼儿通过联想和押韵来创造一些简单的对联,然后用这些对联来贴在横幅上。
4.进行评价通过幼儿自己创造的对联进行交流和评价,引导幼儿听取别人的观点,自我评价和改进。
5.结束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对对联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做个总结。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对联概念的兴趣程度和理解能力;通过幼儿创造的对联和交流的过程,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程度。
六、教学反思对联这种文化形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最好能够用一些熟悉的诗句来进行讲解,这会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触类旁通。
在练习环节中,需要注意幼儿对联的创意质量和搭配合理性,过于简单和无逻辑的对联不应当得到鼓励和赞扬。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1.提问法。
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
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相关对联的照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幻灯片1)课题《对联》一.导入:(幻灯片2)花絮:对联与高考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
“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
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
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
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
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
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
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
“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幻灯片3)第一副对联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幻灯片4)对联欣赏:(幻灯片5)①岂无志者能成事,惟有福人能读书。
(居士提供)(幻灯片6)②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居士提供)(幻灯片7)③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幻灯片8)④楼观沧海日,月映清淮流。
二、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教案
美。
形式与内容的异同
对联与诗词歌赋在形式上有所不 同,但在内容上都注重意境的营 造和情感的表达。对联言简意赅
,诗词歌赋则更加细腻丰富。
互相影响与借鉴
对联与诗词歌赋在发展过程中互 相影响、互相借鉴,共同丰富了
中华文化的内涵。
艺术形式。
发展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 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
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的分类与内容
分类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 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按字数分类,可分为短联和长联 ;按对仗分类,可分为工对、宽对、流水对、正对、反对和 串对等。
《对联》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对联基础知识 • 对联赏析与创作 • 对联与传统文化 • 对联实践活动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对联的定义与特点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由上 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对 称、意义相关的诗句组成 。
。
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从选 题、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指导 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 力和创新思维。
技巧点拨
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和困难,进行及时的技巧点拨和指 导,帮助学生掌握对联创作的要领 和方法。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 己的作品呈现出来,供其他同学欣赏 和学习。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欣赏对联,积累名家名联。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尝试写作对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魅力。
2、点燃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精髓的愿望。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已有所掌握,但初中时对联的学习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历史渊源没有专门的研究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对联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拟写对联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谜语竞猜一、谜语竞猜入情境活动1、猜谜游戏(1)课件展示谜面:包容万里江山五湖四海事, 登临十方百姓万户千家门。
打一文学体裁,谜底为对联。
导入: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特点?如何张贴?以及如何尝试写作简单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奇妙的对联世界!(2)本节课我们将达成的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初步培养写作对联的能力。
活动2【讲授】认识对联二、总结特点识对联活动2、考场情景再现: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现场,主考官史学家陈寅恪的国文试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考官,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韩退之)从经典对联试题中我们发现对对子应该从字数、词性和内容上去“对”。
初中语文《对联》教学设计
语文活动课专题--对联趣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趣事1、猜数字联: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横批:南北——没有东西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2、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3、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一鸥游”。
对联教案幼儿园
对联教案幼儿园【篇一:对联教案】对联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能够仿写对联,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 1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古老的文明,有唐诗宋词,有诗经离骚,我们作为一个龙的传人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我们更要好好的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就是奇妙的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1、出示几幅有名气的对联,并分析对联的特点(1)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4)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5)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6)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7)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2、教师和学生根据以上给出的对联来共同探讨对联的特点(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总结出对联特点:①、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②、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对联的基本定义和构成形式。
2.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3.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组织幼儿园的对联作品展,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构成和基本要素1.上下两句:–上联:多为四个字,少为三个字或五个字。
–下联:与上联相呼应,字数相同或相近,内容互为补充或对比。
2.对仗:–左右对仗:上下两句相互映衬,平行相对,字句对仗相对。
–对称对仗:上下两句各自呈对称排列,内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1.借鉴古典文化:例如引用名句、古诗词配对等。
2.突出主题:把握主题,突出主题,张扬主题。
3.留白:借助留白,达到吸引人眼球,增强诗意。
4.改变常规:突破常规,创新构思,化繁为简。
3. 对联创作实践1.初步引入对联:引导幼儿熟悉对联的构成形式和基本要素。
2.对联课堂: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老师引导幼儿从天象、自然、生活等方面得到启示,想象创作。
3.对联展示:组织幼儿园的对联作品展,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通过老师对对联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和创作技巧进行讲解,让幼儿对对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互动探究法让幼儿与老师一同探究对联的构成和创作方法,引导幼儿贴近生活,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3. 对联展摆放幼儿们的对联作品,进行对联展示和分析讲解。
四、教学评估1. 总体评估根据幼儿的对联表现和对联作品展示情况进行总体评估,评定每个幼儿的学习成就。
2. 个别评估对于个别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幼儿,授予表扬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对联教学活动,我认为幼儿们在对联的构成和创作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幼儿园内的对联作品展也展示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幼儿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营造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有趣的学习氛围,不仅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
《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设计意在使朗读成为学生进修和商量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立、平易近主的氛围中进修。
经由过程读读、想想、猜猜、接洽生活实际等情势多样的方法识字、学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说话文字,受到中汉文化的陶冶。
教授教化目标1初步熟悉春联这种文学情势,诵读春联,积聚词语,丰富说话。
2在诵读春联中熟悉13个生字;会精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明白得汉字的间架构造,经由过程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教授教化重点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授教化难点初步明白得春联所表达的意思。
教授教化预备师长教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全的春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聚拢春联。
教授教化时刻1~2课时。
教授教化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请学生不雅看课件,感触感染过春节的烈火氛围。
2谈话揭示课题。
小孩们,过年了,师长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专门的礼品——春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春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春联入手,初识春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年夜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
读了春联,你看起来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答复)(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熟悉春联。
(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春联,一副完全的春联包含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春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形。
(1)将生字放在五光十色的气球中一一让学生熟悉。
“联”、“家畜”、“财”、“旺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爆”、“财”:指导学生接洽生活实际扩词。
(当学生说到“爆炸”时,师长教师相机教诲学生留意安稳,远离爆炸,渗入渗出安稳教诲。
)“稻米”、“家畜”,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猜猜进行明白得:“稻米”还能够叫什么?“家畜”指农平易近伯伯豢养的六种牲畜,请小孩们猜一猜有哪些。
《对联》教学设计
课题:《对联》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一课时提供者:王守亮单位:阳泉市实验中学一、教材分析对联在初中课本中只占很小的篇幅,简单了解即可。
但纵观往年的中考题,就会发现,对联的知识会间接的运用到综合性学习或者仿句的题目中去。
为了学生遇到题目不至于无从下手,也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过程与方法:积累一些名联,学会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还只是处于八年级这个阶段,对于对联可能有印象,但是相关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并且不成系统。
能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常识、学会简单的鉴赏对联就很好了。
所以我这节课设计时侧重讲解对联知识,并且链接到中考题中对联题的解答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至于让学生拟写对子,并不做为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利用白板课前分组准备,课上展示,教师补充和点评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难点:学习并掌握中考对联题的题型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知识梳理:1、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等。
3、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二、预习检测、导入从对偶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的对仗引出对联。
三、学生来讲解1、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
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2、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声律启蒙》(学生笔录)3、那么属于对联中的一种——春联产生于何时呢?北宋人张唐英《蜀祷杌》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土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2.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中汲取营养,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4. 如何撰写对联:选定主题、构思内容、注重对仗、遵循平仄、反复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撰写对联。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仗和平仄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提高对联的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名联的寓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学习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5.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撰写对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示范:撰写一副对联,讲解撰写过程和技巧。
7. 练习撰写对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对联。
8.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将学生写的对联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9. 总结课程: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分析其结构和寓意。
2. 尝试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春联、寿联、挽联等,注重对仗和平仄。
3. 调查身边的对联使用情况,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对联教案教学设计《对联》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二、了解对联的特点三、掌握对联的写作教学设想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
学会对联的写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联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二、对联的起源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
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
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
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
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北宋王安石曾在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歌剧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
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
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
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寿——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
例如解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
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
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
初中部编版语文对联教案
初中部编版语文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对联的创意和新颖性。
2. 对联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对联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起源,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示例展示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对联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学课本中关于对联的介绍和示例,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对联主题。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创作一个具有创意和新颖性的对联。
3. 各小组展示对联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投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创作一个对联,要求结构合理,语言表达准确,修辞手法得当。
2. 学生互相交换对联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以及写作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对联,欣赏对联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掌握了对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由于对联的创意和新颖性较高,部分学生在对联创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联》教学设计(通用5篇)
《对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了解对联的起源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二、了解对联的特点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
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
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
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
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三、牛刀小试(一)评改对联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二)改改高考卷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类型,了解对联的构成要素及基本结构,能够正确书写对联。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对联的常见形式和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对联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对联的审美评价标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对联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特点和用途。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对联的定义:对联是汉字文化的瑰宝,是两句相呼应的诗句,具有对仗、押韵和平仄等特点。
(2)对联的构成要素:上下联、对仗、长度相等、押韵。
(3)对联的基本结构:平行对仗、交叉对仗。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呈现几组对联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其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对联的美感和创作技巧。
4. 创作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自由创作对联。
教师提供一些主题,如新年祝福、友谊、家庭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
5. 对联欣赏(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如楹联、春联等,让学生欣赏并评论,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审美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的构成要素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联的魅力和传承价值。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继续创作对联,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对联:上下联、对仗、长度相等、押韵、平行对仗、交叉对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对联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而且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实践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对联的魅力。
同时,也通过对对联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让学生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让学生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10 分钟)
- 介绍对联的定义、组成部分(上联、下联、横批)和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相承等)。
- 通过一些典型的对联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联的特点。
3.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15 分钟)
- 讲解创作对联的基本要求,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
- 提供一些对联创作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分组创作对联(1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创作自己的对联。
-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小组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解释其意义和创作思路。
-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建议。
6.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以及创作对联的方法。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对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创作对联的基本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对联创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联的创作实践。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对联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示范新课:教师示范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4. 实践新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联的创作实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联的形式和创作技巧。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结果评价:通过测试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对联》教学设计
语文7年级下册人教2016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对联,让我们张开金色的翅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收集整理对联轶事,积累一些名联。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比赛,使学生有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积累一些名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创造性地运用对联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网络等)和实地考察,搜集、查找对联及相关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对联等),并加以分类整理。
2.教师搜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对联的手抄报、贺卡作品,编写并排练对联情景剧、对联相声,用于课堂展示。
课堂类型综合性学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播放《声律启蒙》歌曲视频,创设情境1.本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声律启蒙》。
2.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诵读刚才歌词中的对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二)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环节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收集整理对联轶事,积累一些名联,增强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本次活动,我们将按下面几个环节开展:对联常识、对联轶事、对联赏析、对联比赛、综合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意在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读读、想想、猜猜、联系生活实际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识字、学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搜集对联。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
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
(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况。
(1)将生字放在五颜六色的气球中逐一让学生认识。
“联”、“六畜”、“财”、“茂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爆”、“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扩词。
(当学生说到“爆炸”时,老师相机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远离爆炸,渗透安全教育。
)
“稻米”、“六畜”,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猜猜进行理解:“稻米”还可以叫什么?“六畜”指农民伯伯饲养的六种牲口,请孩子们猜一猜有哪些。
(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轻松理解了难点词的意思)
“茂盛”:结合窗外的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进行说话练习。
(2)词语(四字词、三字词教学)。
过渡:对联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藏在灯笼里,孩子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将四字词、三字词分别放入灯笼里让学生认读,在读中体会含义)
“爆竹声声”、“梅花点点”,读了这两个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热闹场面,听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看到了朵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丽,散发着它的芳香)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组词语是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的,在读中体会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什么?(丰收的粮食、肥壮的牛羊)
“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好了这些词语,你想把它们送给谁?(生:我想把它们送给做生意的人,祝他们生意红红火火)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鼓励,教师不作具体讲解)
“三字词”教学,在朗读中记忆、积累。
三、朗读指导
过渡:学好了生字词,下面老师把它们送回到对联的家中,老师相信你们会把对联读得更好。
1配乐朗读。
(配上喜庆吉祥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读文氛围,学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地读好对联)
(1)配乐自由读。
(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联进行朗读,并读给小伙伴听听,小伙伴读得好的,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进行奖励。
(3)抽学生读、评读、赛读。
(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
2按节奏朗读。
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藏有四个字的词语和三个字的词语。
(2)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 /×××”的节奏指导朗读。
(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
(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游戏——对对联。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对联与黑板张贴的对联有什么不同。
(缺少横联)教师相机出示四句横联(辞旧迎新、欣欣向荣、恭喜发财、普天同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将横联添加在课文中的对联上。
(2)学生汇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对联。
四、拓展交流
1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
2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
五、书写指导
过渡:孩子们,读了那么多对联,又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你们想把这些对联送到红纸上去吗?但对联中有两个调皮的汉字娃娃,想让你们把它俩写得漂漂亮亮的,它们才愿意回去,教师相机出示生字“顺”和“盛”。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写好这两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将生字的重点笔画用不同的颜色填写,利于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在书写过程中强调这两个字间架结构的摆放应紧凑,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
3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通过写生字过渡到书写对联(将课前准备的红纸、黑色笔
分发到各小组,小组合作书写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学生可以写书上的对联,也可以写在课外搜集的对联)。
附:板书设计
对联
春回大地
春风吹出千山绿
顺
盛春雨洒来万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