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课件
合集下载
《石灰吟》古诗三首PPT课件
![《石灰吟》古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cd011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2.png)
读一读
“千锤万 凿”“烈火焚烧” 可以读得稍有力 度一些,“若等 闲”可以读得平 稳、舒缓,读出 其中的从容之意。
第三句语调 可昂扬一些,最后 的“要留清白在人 间”可以读得坚定、 有力,传递出诗人 坚强不屈的意志。
背一背 试着借助图片背一背这首古诗吧。
结构梳理
石
千锤万凿 浑不怕
灰
吟
烈火焚烧 留清白
石灰吟
于谦(1398-1457),字廷益,
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朝大臣、军事家。著有《于忠肃 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 汇集而成。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不要读成 粉身碎骨
解诗题
赞颂石灰
古代诗歌的 一种形式
明诗意
虚词,形 容很多
大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 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 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明诗意
大意: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 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 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想象画面 展开想象,你看了怎样煅烧石灰石的画面?
石灰石在烈火中从容不迫,只要 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 碎骨也不害怕。
诗人吟咏石灰, 也是吟咏自己心目中 的理想人格状态,吟 咏自己磊落的襟怀。
资料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在12 岁时写下了《石灰吟》。
于谦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成语“两袖清 风”就与于谦有关。
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 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遭 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 样的品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石灰自喻,体现了不 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我们可以感受到 诗人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的品质。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ec93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b.png)
xiè
【清】
(郑板桥)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 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恐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恐惧,只求清 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 样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 清白、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028c1158f5f61fb63666bb.png)
烈火焚烧 02
引导学生懂得:人的成长需 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种种磨练, 要在此中成长
要留清白 04
让学生理解:不论经受什么 艰难困苦,我们要保持一身 正气,为国献身
引导学生音韵节奏朗读
千锤/万击//出深 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音韵节奏
我国古诗词均是由音韵节 奏的,诗词写完之后是唱 出来的特别要注意
让学生读懂于谦
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我们要学习于谦的哪些高尚品格?
交流展示赏析评价
埋藏在深山之中千 锤万击
石头变成了白灰粉 骨碎身
做人做事就应当要 留清白
❆
☁
经过烈火的考验烈 火焚烧
☀
教师过渡质疑:为 什么?
第四章
学习小结
采用开放式朗读方法
开放式朗读,要求读准 字音教师不做具体规定,
借助课后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
➸
询问学生
通过自学,你读懂了 什么?学生回答
➸
展示课件
出示课件:伯牙善 鼓琴,这说明什么?
学生自学
自学为主,要学会用 自己的话读懂意思
➸
点拨总结
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 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
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
一诵---少年抒怀
想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假如你就是当年 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 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于谦十二岁时的所见所感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 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 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 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 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 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 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 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 人生的追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ed4c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0.png)
就与于谦有关。 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 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遭诬陷以 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
课外拓展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听录音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精读古诗(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 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于 谦
分
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整首诗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
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石灰】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 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 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 洁白的石灰。
课外拓展
墨梅
竹石
[元]王冕
[清]郑燮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好颜色,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谢 谢观分
看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巨。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课外拓展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听录音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精读古诗(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 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于 谦
分
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整首诗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
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石灰】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 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 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 洁白的石灰。
课外拓展
墨梅
竹石
[元]王冕
[清]郑燮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好颜色,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谢 谢观分
看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巨。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第10课《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共26张PPT)
![第10课《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3399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8.png)
2
0 部编版
2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六年级下
石灰吟
你怎样理解题目?
2
了解作者
0
2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于谦(1398年5月-1457年 2月),官至少保,世称于少 保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代大臣、民族英雄、军事 家、政治家 。
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下载后此页可删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课后总结
2 0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六
年
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
语
文
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
下 册
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 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 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2
课外拓展
0 2 4
进京
年 六
明·于谦
年 级 语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文 下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
册 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
带来了灾难。)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
长。)
2
应用练习
0 部编版
2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六年级下
石灰吟
你怎样理解题目?
2
了解作者
0
2
4
年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于谦(1398年5月-1457年 2月),官至少保,世称于少 保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代大臣、民族英雄、军事 家、政治家 。
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下载后此页可删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课后总结
2 0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六
年
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
语
文
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
下 册
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 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 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2
课外拓展
0 2 4
进京
年 六
明·于谦
年 级 语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文 下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
册 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
带来了灾难。)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
长。)
2
应用练习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25d6c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9.png)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出深山,
粉骨碎身
,
若等闲。 。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他深有感触,便写下了 《石灰吟》这首诗。
石灰吟
明·于谦
chuí záo
fé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 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世间。
于谦为官清正刚直,从不拉拢私交,每次进京述职时,都是两手空空。 《明史·于谦传》记载:于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居住的房子仅够遮挡风 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功劳最大,但他却从不居功,所得的赏赐能推就推。 有人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担任要职,于谦坚决反对,绝不让儿子滥领功劳。 于谦被诬陷杀害后,朝廷派人查抄他的家产,负责查抄的人惊奇地发现,这 位曾经备受皇帝倚重的兵部尚书,家里竟然没有一点多余的钱财。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闾阎,指百姓。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源自 吟吟咏、吟颂, 是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9b9ea5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1.png)
代诗歌体裁 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 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谢谢观看
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双关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诗译
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 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 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
过对石头不畏“ ( 千锤万凿 ) ”和
“( 烈火焚烧 )”,即使
“(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
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
品质,抒发了诗人
(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
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 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 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 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 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 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 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谢谢观看
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双关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诗译
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 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 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
过对石头不畏“ ( 千锤万凿 ) ”和
“( 烈火焚烧 )”,即使
“(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
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
品质,抒发了诗人
(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
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 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 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 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 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 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af49a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9.png)
白杨吟 千辛万苦立荒原, 狂风暴雨若等闲。 飞沙走石全不怕, 要留正直在人间。
再见!
石灰吟
石灰吟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 情势。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
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深山老林。 然后又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
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 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 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 寓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 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 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 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 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 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 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热爱。正统十四 年,蒙古瓦剌部入侵,英宗被俘,于谦拥立 景帝反对南迁,并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 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 英宗复位后,于谦却被诬杀。万历年间昭雪, 谥号忠肃。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 感情和坚贞的情操。有《于忠肃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测,要 有理由,有根据。
**诗人简介**
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31张PPT)
![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4eda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1.png)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 有理由,有根据。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 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 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 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 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 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 怎样的?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 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 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 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 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 一捏,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 (
) ”和“(
)”,即
使“(
) ”也要留下(
)石灰的描写,
赞颂石灰(
)的品质,抒
发了诗人(
)的高尚情操。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 (千锤万击 ) ”和“(烈火焚烧 )”, 即使“(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灰的描 写,赞颂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 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d8d5b9ad51f01dc381f11a.png)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人教统编版语文六下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课件PPT(杨春早)
![人教统编版语文六下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课件PPT(杨春早)](https://img.taocdn.com/s3/m/fac36406a26925c52cc5bffd.png)
读悟情感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作者吟诵石灰的炼制过程及 品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忠诚、 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故事背景
于谦一生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 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 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立明景帝,亲自率 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 族再次野蛮统治。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邳州市占城镇许集小学 杨春早
诗人简介
于谦(1398-1457),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 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 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 英雄。
读准字音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浑:全。
今译: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 世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 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而且它还要经历熊熊烈火的 焚烧。它把这当作很平常的 事情。即使粉身碎骨他也毫 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人世间。搜索“杨春早”,收藏我的主页可随时查看最新精品课件锤
záo
凿
千锤百炼 一锤定音
言之凿凿 凿壁偷光
fén
焚
焚烧 心急如焚
焚毁 玩火自焚
读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石灰吟》课件(共24张PPT)
![10《石灰吟》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be3f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9.png)
新课导入(三)
下载后此页可删掉 也可编辑修改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石灰吟》:
1
了解于谦的背景和《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欣赏《石灰吟》中的意象和意境; 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现在,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课后总结(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课后总结
新课导入(二)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 识。首先,要了解古诗的体裁和形式,掌握常见的古 诗修辞手法,比如对仗、用典等。其次,要了解古诗 的韵律和节奏,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语速。最后,要 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其中的意象和 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自学指 导
1.前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象征什么?
答:前两句诗是写经过“千锤万凿”开才出来的石灰石在烧 成生石灰的过程中将“烈火焚烧”看做是很平常的事。 象征诗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淡然的 气魄。
2.“粉身碎骨”和“清白”分别指什么?
“粉身碎骨”是身体粉碎的意思,实际上是说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 “清白”表面上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实际是指诗人高尚的节操。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欣赏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石 灰吟》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形象,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我们 可以通过感受这些形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二)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技巧。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 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学写字
本诗的会写字,你都会写吗?
chuí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PPT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6ae32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2.png)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 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 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 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 的写法。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 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 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石灰人 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 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把一些抽 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
石灰吟
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感受诗歌情境,朗读诗歌,齐读诗歌,并练习背诵。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灰,以石灰做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最新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419a87f01dc281e43af06a.png)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 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 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 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 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 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 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由生 石灰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 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这 时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 给人们带来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石灰作讨论)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 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 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 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 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灰飞烟灭,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代宗朱祁钰和满朝文 武慌作一团,众多大臣建议南迁。此时,于谦完全可以附和众人所议,博个拥立 之功。不过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组织京城军民,调集各地兵马,击退了瓦剌 là 的进攻,粉碎了也先的野心,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夺门之变,野心家徐 有贞以“虽无显迹,意有之”的借口将于谦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押 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 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一、释诗题
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 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c57a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9.png)
只为把高尚的节操保存在人世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 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恐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 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 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 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 十二岁。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 时会想些什么?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 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北风吹 明代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 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 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 几时!
谢谢观看!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大方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 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 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 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 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恐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 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 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 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 十二岁。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 时会想些什么?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 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北风吹 明代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 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 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 几时!
谢谢观看!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大方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 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 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 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最新人教版(统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统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d5216efd0a79563c1e72e9.png)
作业布置
:自学古诗 ,看看作者 借竹石表达 的志向是什 么?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感谢聆听
—— 小朋友们再见——
Hale Waihona Puke 下课了!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吟颂、赞美的意思。
石灰吟:对石灰唱的赞歌。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坚贞不屈 坚强不屈 清清白白 洁身自好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 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 青天”。他办事铁面无私,得罪了 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 谦不通人情,罢了于谦的官,还要 问他的罪。
1449年8月,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 俘获,消息传来,明廷大震,乱成 一片。兵部尚书于谦危急之中,冷 静应对,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 安,成为民族英雄。
可悲的是后来明英宗复辟,拼死挽 救大明王朝于危难的于谦被陷害至死。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同流合污、清正廉洁 正直 为国尽忠 坚贞不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样将石 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清白、 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 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 惧,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 (小组合作讨论)
托物言志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
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
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 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 正直的高尚情操。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 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 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 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 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 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 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 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 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 情操。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 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 崇高的人格。
石灰石
石灰烧制
石灰粉
石灰的作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对石灰的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 一种名称。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千 万:指撞击次 数多,虚指, 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 常,轻松。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 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 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 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 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 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 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 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获时,勇敢率军 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 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 天,就被诬陷而死。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同学们,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课文白杨。 它也运用了大量的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的写 作手法,他把白杨比做人,写出了它守卫 边疆、无私奉献的品质。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