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古琴谱

合集下载

要想看懂古琴简谱,这些常用符号你不得不知

要想看懂古琴简谱,这些常用符号你不得不知

要想看懂古琴简谱,这些常用符号你不得不知
什么是节奏?
把一段无序的节拍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成音乐的骨骼。

什么是节拍?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什么是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记在音符左上角,标识将这个音符所代表的音阶升高或降低。

1. 升号(♯):表示升高半音。

2. 降号(♭):表示降低半音。

3. 重升号(×):表示升高一个全音。

4. 重降号(♭♭):表示降低一个全音。

这是由两个降记号合在一起而成。

5. 还原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也可以叫本位号。

什么是反复记号?
段落反复记号:
什么是力度记号?
1.明确固定的强弱
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很强)
2.逐渐变化的强弱
Cresc或(<)表示渐强,dim或(>)表示渐弱。

送给大家一首《小星星》回去练习吧!!。

古琴记谱方式常识

古琴记谱方式常识

古琴记谱方式常识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其记谱方式有多种。

以下是一些古琴记谱的常识:
1. 数字谱:古琴的数字谱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记谱方式。

它使用数字来表示琴弦和指法位置,例如,“0”代表空弦,“1”代表第一品位,“2”代表第二品位,以此类推。

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可以表示出不同的音符和音阶。

2. 指法谱:古琴的指法谱是一种更详细的记谱方式。

它使用特定的符号和线条来表示琴弦、指法位置和演奏技巧。

指法谱能够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帮助演奏者正确地掌握音符和技巧。

3. 字谱:字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古琴记谱方法,其中使用汉字来表示音符。

每个汉字代表一个音符,并通过不同的字形和部首表示不同的音高和音阶。

字谱在古代非常流行,但由于其复杂性和限制性,现代使用较少。

4. 琴谱书籍:古琴的记谱方式也可以通过琴谱书籍来学习和练习。

这些琴谱书籍通常包含了详细的音符、指法和演奏技巧,并以标准的乐谱形式呈现。

通过琴谱书籍,演奏者可以逐步学习和掌握古琴曲目。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对于没有接触过古琴的小伙伴来说,古琴那些密密麻麻,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字是最让人头疼的,明明好像所有的字都认识,但是又不知道该这些文字该怎么读,真让人头大。

古琴减字谱
那么古琴的减字谱究竟该怎么去认识他的,今天小编就用一张图,带大家读懂古琴的减字谱。

如上图,古琴的减字谱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左手的指法,就是左手应该去按住哪个徽位。

下半部分是右手的指法,右手是应该去弹哪一根弦的。

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就完成了上面的图示的一个音,而图中的数字,上面的“一”是徽位的表示方法,下面的右手部分的数字,是琴弦的表示方法。

小编猜测发明这种记谱方式的人,可能比较懒。

因为以前的琴曲记录,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录的,像上图这样一个音往往需要很多篇幅去记载他,这种记谱方式的发明,使得记录方式变得更加简洁,方便,也易于后人学习。

下面这种是最早的古琴琴谱记录方式。

《幽兰》谱
也正是这个“懒人”发明的懒办法,后期的琴曲大多都能很完整的保留和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中华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关注小编,每天学习不一样的古琴文化知识。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简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

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

《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

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

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古琴乐谱认读教学教案设计

古琴乐谱认读教学教案设计

古琴乐谱认读教学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古琴乐谱认读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古琴乐谱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符、节拍、音高等;2. 掌握古琴乐谱的基本记谱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3. 通过乐谱认读,能够准确演奏古琴乐曲。

教学内容:1. 古琴乐谱的基本元素介绍:音符、节拍、音高等;2. 古琴乐谱的基本记谱法:简谱、五线谱等;3. 古琴乐谱的读谱技巧和训练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制作一份简谱和五线谱的古琴乐谱样本,并展示给学生;2. 引导学生观察乐谱的基本元素,如音符、节拍、音高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乐谱认读对于演奏古琴乐曲是重要的。

第二步:讲解古琴乐谱的基本元素(10分钟)1. 介绍音符的种类和表示方法,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2. 介绍节拍的概念和常见的节拍类型,如2/4拍、3/4拍等;3. 介绍音高的表示方法,如高音、中音、低音等。

第三步:介绍古琴乐谱的记谱法(15分钟)1. 介绍简谱的基本表示方法,包括音符的位置、音高的表示等;2. 介绍五线谱的基本表示方法,包括五线谱的线与间、音符的位置等;3. 对比简谱和五线谱的优缺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应用场景。

第四步:乐谱认读训练(20分钟)1. 分发古琴乐谱练习册,让学生逐步认读乐谱;2. 从简单的乐谱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乐谱;3.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乐谱的读谱技巧和训练方法。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琴乐曲,进行乐谱认读和演奏练习;2. 分享学习心得和困惑,进行交流和讨论;3. 提供更多的乐谱资源和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乐谱认读的准确程度;2. 布置乐谱认读作业,检查学生在课后的乐谱认读能力。

教学资源:1. 古琴乐谱样本;2. 古琴乐谱练习册;3. 简谱和五线谱的示范材料;4. 乐谱认读作业。

教学延伸:1. 组织古琴乐谱认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邀请古琴演奏家或专业老师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3. 组织学生参观古琴演奏会或音乐学院,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古琴记谱法

古琴记谱法

古琴记谱法
古琴记谱法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曲谱记谱法,主要用于古琴演奏。

它最初是以声音符号来识别不同的音色,然后使用空心或实心圆形表示不同的音色和旋律。

古琴记谱法包括五个基本元素:声符、旋律符号、空格符、黑点和音高符号。

声符用空心或实心圆形表示,用于标记音色;旋律符号是一个圆形,用于表明旋律的运行方向;空格符用于标记演奏者暂停的时间;黑点和音高符号则用于表示音高的变化。

古琴记谱法有三种常见的符号组合:正常符号、变体符号和复杂符号。

正常符号是最普遍的,主要用来表示节奏、旋律和音色。

变体符号是用来表达不同音色和节奏的变化;复杂符号是用来表示特殊旋律和多层次的音色。

古琴记谱法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运用起来有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

它可以把古琴演奏中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准确而又精确地表达出来,更加直观、明了、流畅和有节奏感。

同时,它也能够准确的表达出乐曲的音色、旋律和节奏,为古琴演奏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乐谱编写和演奏的方法。

古琴记谱法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曲目,更加轻松地把握琴弦上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并且可以更好
地表现出曲目的风格和情感。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巧妙的把握古琴的独特音色,更准确的表现出古琴的音乐特色。

古琴记谱法在古琴演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古琴演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记谱系统,帮助演奏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乐曲的风格、旋律、节奏和音色,从而更好地发挥古琴的魅力。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

十分钟教你看懂古琴的天书——减字谱【原由】其实写这篇文之前心中还有犹豫,因为头条的水实在很深,而小编在古琴圈又不是什麼大家,但是最近总是看到头条的问答向我推送一些关於古琴的问题让我回答,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些新手常问老生常答的。

所以想来干脆发一篇相关的文字,水平有限实在是怕被『大师』看到,落了笑话。

古琴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讲了,我想有兴趣看这篇小文的人多少对古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里想要说的一点就是古琴的文化由来已久,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先把它当成一件乐器,否则你很难领会其中的文化。

最怕的就是那些刚刚学琴就想著要修身养性与天地同寿,跟日月争辉的人。

古琴的入门相对其它乐器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它并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復杂与深不可测。

古琴的形制从唐开始就已基本定形了,现在也很难进行创新。

古琴由七根弦组成,以前这七根弦的名称叫『宫、商、角、徵、羽、文、武』其中宫、商、角、徵、羽是古代所谓的五音,我们说某人五音不全其中的五音便是说的这五个音,但现在的流行乐基本都是七声音阶,所以以后我们得说某人七音不全(哈哈玩笑话)如果这七根弦你是用的正调(仲吕)定弦的话其音名便是C、D、F、G、A、c、d.唱为5、6、1、2、3、5、6.古琴的定弦方式有很多,但用的最多的便是正调。

这本不是今天文中所以说的话题,但怕有些刚学琴的朋友犯迷糊,便一并说一下。

定弦后便来说一下古琴谱,古琴谱没有学过的话是看不明白的。

《红楼梦》中宝玉问林妹妹看的什麼天书?其中『天书』指的便是古琴谱,古琴谱又叫减字谱,他是由文字谱进化过来的。

在说减字谱前我先大概说一下它的前身『文字谱』文字谱是指将弹琴的手法动作记成文字的一种记谱方式,比如说现在唯一能见到的文字谱便是藏在日本的《碣石调幽兰》现藏於日本正仓院。

碣石調幽蘭如上图的《幽兰》其中从右数第七列『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这说的便是左手中指的一个按弦位置,你看哪怕只是一个按弦动作都会用这么多字,可想而知一首曲下来得费多少纸,我之前看过《幽兰》的复製品,好几米长的一轴。

古琴谱的意思-古琴谱是什么意思

古琴谱的意思-古琴谱是什么意思

古琴谱的意思|古琴谱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发、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

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使用不便,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减字谱。

详细解释简介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又名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纪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

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

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

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

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

《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等。

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

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琴操》中记载:伏羲作琴。

然而考察世界各民族进化的历史,凡在野蛮的时代,均能制器作乐。

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在伏羲之时,中国社会已进入文明时期,必早已制有各种乐器。

不过定名定制,始自伏羲。

所以虽说作于伏羲,其实必早已有琴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下面就跟随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琴谱的相关乐理知识吧!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一)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又名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

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

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

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二)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

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

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

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

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

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

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

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文字谱自有古琴以来,在琴谱出现之前,学琴都是靠师徒之间口授心传,一句一句,一曲一曲的传授,由于指法随着古琴的技法发展而逐渐复杂,汉代开始有弹琴手法的名称记载,这些手法又称为指法。

为了方便记忆,弹琴人便将指法用文字记下来。

其后又把整首琴曲每一个指法用在哪一条弦的哪一个徽位的弹琴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并将琴曲的调名记下,便成为琴谱。

当时称为“琴叙谱,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字谱。

《碣石调幽兰》就是现存唯一文字谱例。

从汉末有指法记载发展到隋末文字谱成熟,中间不少于五百年。

快速理解古琴音位的方法

快速理解古琴音位的方法

快速理解古琴音位的方法
理解古琴音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学习古琴音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琴的弦数、弦名、音高等基本知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古琴教材或者网上的资料进行学习。

2. 熟悉古琴音阶:古琴的音位是按照音阶排列的,熟悉音阶的排列可以帮助快速理解古琴音位。

可以通过练习弹奏古琴音阶,加深对音位的记忆。

3. 练习古琴曲目:通过练习古琴曲目,可以熟悉不同音位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古琴曲目进行练习,逐渐加深对音位的理解。

4. 制作古琴指板标记:可以在古琴指板上贴上标记,标示不同音位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找到所需的音位。

5. 寻找音位的规律:古琴音位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琴弦的排列和弹奏时的手指位置,寻找音位之间的关联和规律,这样可以更快地理解古琴音位。

6. 多练习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古琴音位。

可以多找机会弹奏古琴,与其他古琴爱好者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

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

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

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

其运动如挑法。

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

名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

古琴读谱法

古琴读谱法

古琴读谱法:一窥古琴世界的秘密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深受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但是,学习古琴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巧,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古琴读谱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古琴读谱法的核心内容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体验和欣赏古琴音乐。

古琴读谱法是指通过谱表上的图案符号来表示古琴音乐的演奏,这种方法被称为“刻意表意”。

古琴读谱分为数字谱和箫式谱两种。

数字谱采用数字与字母的组合来表示音高,箫式谱则采用画符的方法来表示音高和演奏技巧。

虽然两种谱都有各自的优点,但箫式谱更符合古琴演奏的特点,因此在古琴演奏中更为常用。

要学好古琴读谱法,需要掌握以下几项基本技巧:一、认识古琴谱表古琴谱表包括琴位、琴格、队列、徽间、弦位等多个要素。

熟悉这些要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速地将谱表上的图案符号转化为音乐。

琴位是指古琴共13个位置的称呼,琴格是琴位上的划分,队列则是指同一琴位上的琴格的数量。

徽间是对琴内12个徽的描述,而弦位是指古琴上弦的位置。

二、掌握古琴算法古琴算法即指相邻两弦之间的音差,在古琴乐曲演奏中,这种算法尤为重要。

如何掌握古琴算法呢?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跟随老师、模仿他人和反复练习。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古琴算法。

三、了解古琴演奏技巧古琴有多种演奏技巧,如泛指、撮指、摇指、梅花指、指韵、双洛等等。

每种技巧都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采取特定的手指动作和指法,才能演奏出恰当的音乐效果。

因此,熟悉各种演奏技巧是掌握古琴读谱法的关键之一。

四、学习古琴曲目学习古琴曲目是掌握古琴读谱法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掌握了古琴谱表,古琴算法和各种演奏技巧时,就可以开始学习古琴曲目了。

学习古琴曲目时,要注意对谱表上的图案符号进行准确的识别,并采用正确的演奏技巧将其演奏出来。

反复练习,直到将整首曲子演奏得娴熟自如。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练习,不断提升演奏水平。

同时,也要认识到,古琴读谱法是学习古琴的入门必修课,但它并不是全部。

没乐理知识学古琴难吗?分分钟教你看懂简谱

没乐理知识学古琴难吗?分分钟教你看懂简谱

没乐理知识学古琴难吗?分分钟教你看懂简谱古琴,首先它的本质是乐器,其次才是情怀、情绪、情感。

常见有人弹琴走调走到完全听不出是何曲目,究其根本,实为不懂乐理,不会唱谱,跑调也成了家常便饭。

所以作为初学者,除了减字谱外,还要学会看简谱,学会唱谱,弹琴不走调,才能学好古琴,弹对曲子。

今天我们就花五分钟时间,来学习古琴教材中的必须懂得的乐理知识。

音的高低唱名:1 2 3 4 5 6 7do re mi fa sol la si哆来米发梭拉西音名:C D E F G A B在音符上下都不带点的叫做中音。

音符上边有圆点,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

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以此类推。

音符下边有圆点,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

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以此类推。

音的长短增时线:记录在音符后面的短横线,表示延长音的时值减时线:记录在音符下面的短横线,表示减少音的时值附点:记录在音符后面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常见的音符记号倚音: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常见于出现轮指和背锁指法时。

倚音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例如:前倚音,实际为,中的 5 要弹奏得非常短促,一带而过。

又例如,实际弹奏为 , 仍然很短促。

后倚音反之。

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在琴谱中需要进行吟或猱的处理,简谱上的音符上方就会出现滑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两种。

反复记号:,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省略。

例如:A B C D E F 实际弹奏顺序为: A- B- C- A- B- C, D- E- F- D- E- F反复跳跃记号:记在曲调的结尾,表示这段曲调的两次结束不相同:实际唱(奏): A -B-C, A -B- D 连音线:用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它有两种用法:(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拍节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琴谱的相关乐理知识吧!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一)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又名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

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

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

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二)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

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

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

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

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

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

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

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三)古今中外的音乐谱种类很多,最简单而粗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以表达音阶高低节奏快慢为主的“音阶谱”,例如中国的工尺谱,西洋的五线谱等;另一种是以表达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的“手法谱”,古琴谱就属于这一类。

文字谱自有古琴以来,在琴谱出现之前,学琴都是靠师徒之间口授心传,一句一句,一曲一曲的传授,由于指法随着古琴的技法发展而逐渐复杂,汉代开始有弹琴手法的名称记载,这些手法又称为指法。

古琴的四种记谱法,你Get了吗?

古琴的四种记谱法,你Get了吗?

古琴的四种记谱法,你Get了吗?
琴曲难学易忘,是众所周知的事.⼀⾸新学的曲⼦要能记住,重点当然是熟弹.旧已学会的,⾃然要经常复习。

然⽽是否有诀窍可以速成,或者久记不忘,经验如下
1.在练曲⼦时,要⼀边弹⼀边观察左⼿按弦的弦序。

⼀⾸传世已久的琴曲,其弦序与指法结构必然⼗分顺⼿,你只要弹熟,将其合理结构内化成⾃⼰的思维,那就绝⽆可能忘记。

2.练曲⼦时不可以光记旋律,也就是说光唱do.re.mi,那对背谱帮助不⼤。

要边弹边想像古琴各种⾳⾊的穿插运⽤,也就是说你也要将散⾳,泛⾳,按⾳,⾛⼿⾳的⾳符都当作旋律来记,以后才会'弦不错鸣'。

3.⼿边没琴可弹时,要经常哼哼唱唱,⼀样要把按,泛,散,⾛四种⾳⾊,甚⾄绰、注、吟、猱都哼出来,那就对背谱较能有所帮助。

4.七条弦的散⾳,每条弦九徽,⼗徽,七徽,五徽的相对⾳⾼都要知道;散。

按和弦的固定位置要记熟[如散挑七弦对勾左⼿⼤指四弦九徽。

古⼈把这种指法称为'和仙翁',并有仙翁操⼀曲作为训练之⽤。

古⼈在讨论练琴时,有[三合]的说法.那是[指与弦合],[弦与⾳合],[⾳与意合]。

[指与弦合]是指右⼿不会谈错弦。

[弦与⾳合]是指左⼿泛,按,⾛的⾳准与⾳⾊都正确⽆讹。

[⾳与意合]是指琴⾳与弹者预期的效果完全吻合⽽不会出错,曲⼦练到这种程度才算学会。

注意:学会不等于已经成熟,成熟也不等于已有演奏能⼒,有演奏能⼒也不等于可以完全表达曲情。

曲⼦已经练会了,就要优游涵泳,久弹必,了才能深⼊曲情,知所表达.切忌贪多务得。

琴心|认识古琴谱

琴心|认识古琴谱

琴心|认识古琴谱古琴的曲谱,相对其他乐谱来说,是非常独特的。

其独特之处,主要在于琴谱是用文字来说明指法等演奏方法,没有详细写明音高与节奏。

所以,古琴谱实际上是一种文字指法谱,这与一般乐谱都不相同。

由于古琴谱的特殊性,才使很多人见到琴谱如见天书,感到摸不着头脑。

《红楼梦》中所描述的贾宝玉见到琴谱如见天书而遭林黛玉嘲笑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大部分人,包括音乐家们,能看懂古琴谱的,实在很少。

琴谱相对其他乐谱来说,是十分特殊的。

关于古琴谱出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晚期。

隐居于九嶷山的琴家丘明,将其所精通的《碣石调 . 幽兰》曲谱传予宜都人王叔明。

这是琴谱出现的最早的记载。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乐谱,即唐初的古琴谱抄本《碣石调 . 幽兰》。

这部手卷现存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部琴谱,对于整个世界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2.减字谱的完善古老的文字琴谱,是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记录指法。

这种曲谱相对十分繁杂,往往用很长的一段文字,才能记录一小段曲谱内容。

所以,为了记谱的方便而减化琴谱,成了古代琴家的重要课题。

到了盛唐时期,琴家曹柔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

当然,当时的减字谱,与后来的减字谱还不尽相同,但却为古琴琴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减字谱,即是将中国文字减化缩写,将减化后的内容重新组合成一种复合文字,来记载左右手的指法、徽位、弦序一系列内容的琴谱。

后来,减字琴谱在历代琴家的改良下越来越完善,但都未离开曹柔减字谱的基础。

到了明朝,古琴减字谱基本完善定型。

自曹柔开始,直到现代,古琴的琴谱,都是运用这种独特的减字谱。

明朝是琴谱趋于完善的时期。

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多种琴谱书籍,对琴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各种琴谱中,最重要的有:最早的文字琴谱,是《碣石调·幽兰》。

存见最早的大型琴谱集,是明初的《神奇秘谱》。

另外还有明清及以后的主要的琴谱:《梧岗琴谱》、《西麓堂琴统》、《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澄鉴堂琴谱》、《德音堂琴谱》、《蓼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龙吟馆琴谱》、《自远堂琴谱》、《张鞠田琴谱》、《与古斋琴谱》、《琴学丛书》、《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研易斋琴谱》、《理琴轩琴谱》、《天风琴谱》等。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毛(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口(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勺(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

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

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

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

其运动如挑法。

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

名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

古琴的背谱技巧方法

古琴的背谱技巧方法

古琴的背谱技巧方法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独特的音韵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外,背谱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古琴的背谱技巧方法,希望对学习古琴的人们有所帮助。

什么是古琴的背谱古琴的谱子是由数字、字母、符号等组成的,其中数字标记弦位,字母标记音高,符号则表示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

当弹奏时,演奏者需要将谱子放在眼前进行弹奏,这种弹奏方式叫做“看谱”。

而背谱就是在不看谱的情况下,依靠记忆演奏出曲子的一种技巧。

古琴背谱技巧方法第一步:熟悉曲谱结构了解曲谱的结构是背谱的基础。

古琴曲子的谱式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引子、主体和尾声。

引子一般较短,主要是为了引出主体,而尾声则是为了结尾。

通过对曲谱结构的熟悉和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曲子的内涵,提高背谱的效率。

第二步:逐节分析记忆背谱的关键是记忆曲子的每个节奏,并在心中完成整个曲子。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慢弹开始,一节一节地进行记忆,逐步整合表演。

可以通过反复比较弹奏过程中和记忆中各个部分的差异,从而不断完善记忆。

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强化记忆等方法,加深对曲子的印象。

第三步:练习连贯性和流畅性在背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不仅是记忆整个曲子,还要注意保持连贯性和流畅性。

这也是许多人背谱时会遇到的难题。

背谱的目的是使演奏更加自然,所以在背谱之初就应该注意演奏的速度和节奏。

在弹奏过程中,要使用呼吸和体位调整等方法来掌握曲子的情感和意境。

第四步:加强模拟演奏背谱的最终目标是在不看谱的情况下表演出曲子。

因此,模拟演奏是背谱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模拟演奏时,可以将谱子放在眼前,同时用心去想象弹奏曲子时的情境和状态。

通过不断的练习,终能做到熟练自如地背谱演奏。

背谱技巧的注意点•需要对曲谱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熟悉曲谱结构和谱号。

•背谱的过程需要反复演奏,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谱是指用古琴专门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曲谱。

琴谱的记谱法可以分为文字谱和减字谱两种。

在1,500年以前古琴曲《碣石调‧幽兰》已由专用的记谱法──“文字谱”记成并流传至今。

唐朝时又将文字谱改进为“减字谱”,至今仍被琴人广泛使用。

《碣石调‧幽兰》是在光绪十年(1884年),由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在日本搜罗中国散失的珍本古籍时所发现。

其后在1974年,日本文化交流协会正式将这古琴谱的原抄本照片赠送给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与西方乐谱不同的是,古琴谱记录的不是音高和曲调,而是记录演奏时左右两手的手法和次序。

只要按此正确演奏,旋律就会自然地流泻而出。

文字谱是一篇详细说明琴曲弹奏方法的文字。

以现存最早的一份文字谱为例来说明。

它是南朝梁丘明所传、抄写于唐武则天时期的《碣石调‧幽兰》。

现在演奏所用的《碣石调‧
幽兰》就是根据该谱打出的。

这种琴谱粗看之下,就像一篇文章。

它首先要确定全曲的定调──如“碣石调”,然后按照演奏的先后次第,从第一段第一句开始,逐个动作描述左手的某指按某弦的某徽位;同时右手某指以某种指法来弹奏。

这样整首琴曲从头至尾全都是用文字叙述出来,所以称为“文字谱”。

其记谱方法举例如下:“大指当八按商,无名打商。

”这两句话分别描述了左手和右手在同一根琴弦上互相配合的两个动作。

商弦,即古琴从外向内方向的第二根琴弦。

根据琴谱所述,应该用左手的大姆指按住二弦的八徽,同时右手的无名指在该弦上从内向外方向弹出声音。

减字谱相传为唐代琴家曹柔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

减字谱的谱字,一般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成。

每一个字块是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个复合字就是将左右两手合作完成的一个动作,做成一个新的谱字。

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是属于指法谱。

一个字块通常可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半表示左手指法及位置,下半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

有时在一个字块之下,往往注有各种形体较小的谱字指示左手上下移动或按弦吟猱撞逗等的动作。

以上字块可读作“名九注勾三”,即左手无名指按第三弦八九徽间,右手中指同时勾三弦及左手滑向九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