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减字谱指法

合集下载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作者:————————————————————————————————日期: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分别是“勾”和“挑”。

古琴的七根弦——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而是“嗖啦哆来咪嗖啦”(5612356),没有“发”(4)和“西”(7)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4和7,而是1235612356的循环,越来越高。

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啦—索咪来哆”,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句了,另外很多人觉得“沧海一声笑”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目,不然怎么都说,“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涅?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65321,32165,56561235,653212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

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减字谱的乐理知识

减字谱的乐理知识

减字谱的乐理知识减字谱又称指法谱,中国汉族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减字谱的相关乐理知识吧!减字谱的乐理知识(一)减字谱的谱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合而成。

右手基本指法有8种,俗称“四指八法”,即大拇指的尸(劈)、乇(托),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剔(易),无名指的丁(打)、倽(摘)。

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

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

比如根据成公亮先生编订的《古琴指法简释》:有右手的其他指法:历。

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蠲。

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

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

在同一弦上连续摘、剔、挑(速度视具体定),连续出三声。

琐、长琐。

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双弹。

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左手的其他指法:浒。

按弹得音后略微停顿,再上至后一音位,琴谱中常写成“午上”,上至何音位谱中会接着标示;另一说为上的幅度大至一个半音或一个半音以上,引上过程中不滞留者为浒。

淌。

常写成“ ”,即淌下,奏法与下相似,“淌”使“下”进行的音过程略缓,有滑奏效果,常用于下准。

往来。

按弹得音后即连续绰至上一音位和注下至原音位,往来数次。

谱中不一定标出往来次数,一次至四五次都可能,三次为常用。

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等。

其记写方法,先在曲名下记明琴调(定弦法),然后将谱字用大字作为正文,用小字作为旁注,分别记出。

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谱是古琴演奏中常用的一种简谱方法,它适用于那些熟悉
音律的琴友,因为它使用了音符的字谱简写,能够有效提高演奏的速
度和准确度。

下面是古琴减字谱对照表及其使用方法,供琴友们参考。

一、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1. 前切(Q):箭头向上,表示该音符的演奏应该从前一个音符上滑动
到当前音符。

2. 后落(H):箭头向下,表示该音符的演奏应该从当前音符向下滑动
到下一个音符。

3. 单按(S):一个点表示该音符只需单按琴弦演奏。

4. 双按(D):两个点表示该音符需要同时按下两根相邻的琴弦。

5. 快打(K):该音符只需短暂地敲击琴弦即可演奏。

6. 浮动(F):表示该音符需要轻轻地用手指摇动琴弦,并持续演奏。

7. 滑音(G):箭头向下,表示该音符需要从当前音符向下滑动到下一
个音符,并保持演奏。

8. 扫弦(W):表示该音符需要从上往下扫过一排琴弦,产生一种清
晰的声音效果。

二、使用方法:
1. 根据曲谱的要求,从减字谱对照表中查找相应的减字符号。

2. 按照减字符号的要求进行演奏,注意操作的力度和速度。

3. 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乐器或声音的配合,保持节奏和和谐。

4. 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对减字谱进行调整或改编,创造出更
加优美的音乐作品。

古琴减字谱是古琴演奏中必备的谱表之一,虽然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但是一旦掌握了技巧,便可以演奏出一些非常传统和优美的曲目。

所以,希望广大琴友们可以认真钻研古琴减字谱,创造出更加绚丽多
彩的音乐生活。

古琴指法及符号图表

古琴指法及符号图表

古琴指法及符号图表古琴指法及符号减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

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

《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

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

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你来吗?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古琴减字谱指法

古琴减字谱指法

古琴减字谱指法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古琴减字谱、指法大全(建议收藏)

古琴减字谱、指法大全(建议收藏)

古琴减字谱、指法⼤全(建议收藏)减字谱:⼜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是对⽂字谱记谱法的⼀次重⼤改⾰,是⼀种沿⽤千年⽽未被取代的古⽼记谱法。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的古琴⽂字谱,是由⽂字谱减化⽽来。

这种记谱法使⽤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按弦指法和右⼿弹奏指法,它是⼀种只记录演奏法和⾳⾼,不记录⾳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义尽,⽂约⽽⾳赅”。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全⼀.⾳⾊符号 :散⾳。

即弹奏空弦。

:泛⾳。

左⼿指当琴徽处轻轻⼀点,右⼿同时弹弦。

:按⾳。

左⼿在琴⾯上按弦⽽弹。

按⾳弹法不在某⼀⾳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

泛⾳句或泛⾳段落开始。

:泛⽌。

泛⾳句或段落⽌。

⼆.右⼿指法 :擘。

⼤指向内弹。

:托。

⼤指向外弹。

:抹。

⾷指向内弹。

:挑。

⾷指向外弹。

:勾。

中指向内弹。

:剔。

中指向外弹。

:勾剔。

勾剔连作。

:打。

名指向内弹。

:摘。

名指向外弹。

:历。

⾷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

⾷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

左⼿“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急历”符号相同。

:蠲。

在同⼀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声,这是蠲⼀根弦的弹法。

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弦的余⾳。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

在同⼀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

在同⼀弦上摘、剔,连续出⼆声,其速度通常会⽐全轮慢。

、:琐、长琐。

在同⼀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六到⼗三声,通常七声使⽤较多。

、 :如⼀声。

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

如相差⼋度时的按、散⾳⽤剔弹出,如同⼀声。

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声”。

有板有眼,疾徐有度——古琴减字谱节奏记法简述

有板有眼,疾徐有度——古琴减字谱节奏记法简述

有板有眼,疾徐有度—-古琴减字谱节奏记法简述王尚影天津音乐学院摘要: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唐代曹柔发明的减字谱是其特有的谱式,该谱式特点之一是无法记录精确的节奏,故产生了古琴曲无节奏的误解。

笔者通过本文,简述一千多年以来的古琴谱节奏记录方式,用以体 会古人心意。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古琴减字谱节奏中图分类号J 605文献标识码:A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 多年的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

更加难 能可贵地是,我们至今仍然能够看到一两千年前的琴 器、文献资料,这在其他乐器上是不多见的。

尤其是这 些文献资料,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古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琴曲可以流传至今,得 益于唐代曹柔发明的减字谱,这对古琴的发展来说,是 一次重大飞跃。

但以现代的目光来看待减字谱,其有一 定的局限性,也是该谱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即无法记录 精确的节奏。

《乐记•疏》中记载:“节奏,谓或作或止,作 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是音乐之基础,从减字谱节奏 记录方法就可以看出,琴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思 想。

笔者将通过此文简述古琴谱节奏记录的方式,以体 会古人心意。

一、点句古琴音乐自古以来与诗词歌赋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尚书•益稷》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02-0004-05记载:“戛击鸣球,博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琴史•声 歌》中也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

早在春秋 时期,孔子就以弦歌作为其教学的一种手段,《庄子•秋 水》中记载:“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匣,而弦歌不 綴”,西汉司马迁亦曾说《诗经》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 歌之。

由此可知,弦歌的历史极其悠久。

从一些春秋战 国时期墓葬出土的七弦琴或十弦琴上可以看出,早期 琴的指板凹凸不平,按音极少,更无法进行滑音演奏, 只能用右手取散音或加一些泛音。

而后随着琴器形制 上的发展,古琴音乐也逐渐由琴歌向独奏这一技术性 更高的形式演变。

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谱对照表古琴学习古琴的减字谱也是指法符号,每个部分都是文字的缩写而来,历史上早期的古琴谱是比较繁琐的,后来经过历代琴家的改进,逐步统一,到清末时期已经相对规范。

《琴学入门》是初学者习琴很好的入门资料。

减字谱可以和现代汉语相吻合,取汉语整个字的一半或偏方部首。

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已谈及指法是用来表达意境的技巧,释及细微,各家各谱自有其取音之法,会有些差异解释和用法不同,务必字字分清,不可牵混假借忽略过去。

一、古琴减字谱怎么看?二、音色符号:散音。

即弹奏空弦。

:泛音。

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

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

按音弹法并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

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

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停止。

三、古琴右手指法弹琴是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位置在岳山和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也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体弹入叫“入”,不论弹出弹入,都略倾向琴面,音就会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右手弹弦只用大、食、中、名指,小指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弹入和弹出,产生了尸(擘)、乇(托)、木(抹)、乚(挑)、勹(勾)、(剔)、丁(打)、(摘)等八种基本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的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指法演变或者组合而成。

尸(擘):大指向身体内入弦,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中节和碗里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粘连,末节参差,小指微翘,甲尖稍仰。

弹的即时不宜太重,取清脆之音。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出弦。

其运动在中节与碗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小指微翘,甲尖稍仰。

木(抹):用食指向内弹入。

先肉(触弦)后甲(拨弦),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

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松雪琴社参考资料(一)-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松雪琴社参考资料(一)-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一、前言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

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

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

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可见,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琴已经流行。

后来,由于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具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

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

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

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

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

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

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

广陵散全本减字谱

广陵散全本减字谱

广陵散全本减字谱广陵散是中国古代著名琴曲之一,相传是东晋琴师嵇康所创。

广陵散减字谱在传承创新中逐渐演变,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减字谱是一种特殊的谱法,通过减少冗长的字码来表达音乐的演奏方式。

下面我将就广陵散全本减字谱进行详细的介绍。

广陵散全本减字谱采用了减字法来简化琴谱的记谱方法。

传统琴谱一般采用汉字来表示音符,但随着琴曲演奏技巧的发展,汉字标注的琴谱逐渐显得繁琐。

为了提高演奏效率和减少繁复的字码,琴师们创造了减字谱。

减字谱由字码和数字组成,字码表示音高,数字表示音长。

这种谱法简化了琴谱的记谱过程,使琴师更容易理解和演奏。

广陵散全本减字谱是广陵散的全曲相对完整版本的减字谱。

该谱从广陵散原曲的特点出发,结合了广陵散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将全曲分为多段,每段都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同时注重了音乐的连贯性和表达力。

全本减字谱的琴谱编写方式相对复杂,需要琴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

在广陵散全本减字谱中,每个音符都用一个汉字的字码来表示音高。

字码一般采用每个字的下半部分或者汉字造型的一部分来表示。

例如,用“山”字来表示平调的中音,用“舘”字来表示高音,用“山”字和“舘”字的组合来表示音阶的升降。

字码的安排和使用遵循一定的音高规律,方便琴师理解和演奏。

除了字码,广陵散全本减字谱还使用数字来表示音符的音长。

数字一般用1、2、3等来表示,其中1表示音符的最短音长,3表示音符的最长音长。

通过数字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音符组合和音符长度,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

减字谱的数字表示方法简洁明了,方便琴师演奏。

广陵散全本减字谱不仅注重减字的简洁性,还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演奏技巧的体现。

全本减字谱的编写需要琴师熟悉广陵散的音乐形式和演奏要求,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意义和感情。

因此,对于广陵散全本减字谱的学习和演奏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总的来说,广陵散全本减字谱是中国古代著名琴曲广陵散的一种简化记谱方法。

它通过减少冗长的字码和符号,使琴谱更加简洁明了。

名词解释减字谱

名词解释减字谱

名词解释减字谱
减字谱名词解释如下:
减字谱是古琴专用的记谱法。

唐以前的琴谱是用文句详细叙述每音左右手的弹奏指法,形式烦琐,用来困难。

唐中期曹柔创造此法,用若干个汉文减笔字,组织成某些代表弹琴指法的符号,形成减字谱体系初步定型,唐末有所发展,至南宋时渐趋完善。

这种谱法所用减字多,指示弹奏方法相当精确,但不标明节奏。

标记方法
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等。

如用“大”、“中”、“夕”三个字符表示左手的大指、中指和无名指,用“尸”、“木”、“了”等字符来表示“擘”、“抹”、“打”等动作等,往往用一个字符来表示两手同时进行的一次演奏,从而形成减字谱。

小字旁注大都为前列大字的说明,或代表左手的走指音与带出音。

这种记谱法对于保存传统的演奏技法,比较准确地表现古曲有其独到之处。

古琴减字谱的徽外表示法

古琴减字谱的徽外表示法

古琴减字谱的徽外表示法
古琴减字谱的徽外表示法是古琴音乐中一种特殊的记谱方法,主要用于表示琴弦上的音高。

古琴减字谱起源于唐代,主要用于记录古琴曲的音高、节奏和指法等演奏技巧。

它是一种独特的符号体系,采用了汉字的减字、偏旁、部首等构成方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古琴减字谱中,徽外表示法是用来表示琴弦上音高的一种方法。

徽外指的是古琴的徽位(即琴弦上的13个品位)之外的部分。

徽外表示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数字表示法:用数字表示琴弦上的音高。

例如,一弦上的音高可以用“一”表示,二弦上的音高可以用“二”表示。

这种表示法简单明了,但不够精确。

2.拼音表示法:用拼音字母表示琴弦上的音高。

例如,一弦上的音高可以用“Y”表示,二弦上的音高可以用“ER”表示。

这种表示法较为精确,但相对复杂。


总之,古琴减字谱的徽外表示法是古琴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记谱方法,它采用了汉字的减字、偏旁、部首等构成方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实际演奏中,古琴减字谱的徽外表示法为演奏者提供了重要的音高和技巧指导。

减字谱指法符号图解

减字谱指法符号图解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古琴48法简表丹翟:名攔安弦.大扌蹄弦得音。

e拐起:名拥安弦・吠潴拨弦得音匸谱字例:肖序_大九* "徽序 - 書名指十徽绰勾四弦大指九織注^护弦散撮三六弦----------------------------------------------------------------------------------------------------------------------------------------------------------------------------------------------------- EJfPFHrr嗟斗的』.音色符号i :散音。

即弹奏空弦。

:泛音。

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按音。

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

按音弹法不在某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

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泛止。

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擘。

大指向内弹。

:托。

大指向外弹。

':抹。

食指向内弹。

:挑。

食指向外弹。

:勾。

中指向内弹。

:易叽中指向外弹。

:勾剔。

勾剔连作。

:打。

名指向内弹。

勺:摘。

名指向外弹。

丿:历。

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产:急历。

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

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7*:蠲。

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

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

在同一弦上急速摘、易9、挑,连续出三声。

各:半轮。

在同一弦上摘、易打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门:琐、长琐。

在同一弦上急速易H、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尸、—:如一声。

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

古琴入门-减字谱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一”,靠我们最近的就是“七”弦。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4)”跟“西(7)”——65321,32165,56561235,653212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

看这个字——“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

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大致是这种感觉,大家要是感兴趣想学的话一定要去老师或是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指法是很重要的。

想学古琴,不会五线谱不要紧,不会简谱也不要紧,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会汉字,所以每个人都能看懂减字谱。

“挑”二弦——接下来,大家看这个字——比刚才只多了个草帽?这个“草”头,不是草的意思,而是“散”字的起笔,表示这个音是散音。

刚才上面图片的两个字也是散音,这个时候,我们只用右手弹,左手是闲置的。

古琴的音分为散音、按音和泛音,它的散音就只有七个。

看,曲谱里很多时候那个“草”头就不写了,但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这个字就是用“挑”的手法挑七弦的意思。

上面的那几个字,都是散音,只有右手。

接下来左手了。

对了,单看琴板上的话,右手虽然是发音区,但它的地盘是很小的,就是图上喷漆的部分。

至于左边那好大一块有徽对应的区域,那都是左手的地盘,在上面点来点去滑来滑去——所以现在大家是不是能领会到为啥一定要靠右坐了?不然使不上力啊!那种影视剧里大刀阔斧、大大咧咧坐在古琴中间的人,气派倒是气派了,但却是不会弹的。

琴心和鸣 古琴减字谱

琴心和鸣 古琴减字谱

琴心和鸣古琴减字谱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特殊的琴谱记谱方法,它通过简化音符的表
示方式,以减少琴谱的复杂度,使演奏者更容易理解和演奏。

琴心
和鸣则是古琴减字谱中常见的一种指法标记。

琴心和鸣是指在古琴减字谱中,用特定的符号和标记来表示琴
弦上的按弦位置和演奏技巧。

琴心是指琴弦上的按弦位置,它用数
字或者符号来表示。

鸣则是指演奏时琴弦的状态,包括按弦、拨弦、滑弦等技巧。

在古琴减字谱中,琴心和鸣的表示方法有多种。

常见的表示方
法包括数字、符号和简化的音符。

数字表示法是用数字来表示琴弦
上的按弦位置,例如用1表示第一弦,用2表示第二弦,以此类推。

符号表示法则是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琴弦上的按弦位置,例如用"○"表示第一弦,用"●"表示第二弦,以此类推。

简化的音符表示
法则是将音符的形状进行简化,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琴弦上的按弦
位置。

琴心和鸣的表示方法不仅仅用于表示按弦位置,还可以表示演
奏技巧。

例如,在减字谱中,用"〇"表示按弦,用"ㄨ"表示拨弦,
用"ㄡ"表示滑弦,用"ㄠ"表示顶弦等。

这些符号的使用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演奏古琴曲目。

总之,古琴减字谱通过简化音符的表示方式,使用琴心和鸣的符号和标记来表示琴弦上的按弦位置和演奏技巧。

这种记谱方法使得演奏者更容易理解和演奏古琴曲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
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
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
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
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
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
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
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
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
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称为“游鱼摆尾”势。

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

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

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
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

弹奏要
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

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

称“凤鸾合鸣”势。

21、双弹: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弹出两音,通常是抹勾。

为“寒鸦啄雪”势。

应只用指尖弹奏,触弦短而干脆,像是啄的动作。

22、索铃:左手依次轻轻滑过数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动作,同时
轻挑左手垫的那根弦;双手的动作须严格平行。

称“振索鸣铃”势。

23、滚:右手从七弦到二弦,或从六弦至一弦连续剔过。

为“鹭浴盘涡”势。

24、拂:是“滚”的对立指法,从一弦弹至六弦,或从二弦弹至七弦。

25、再作:重复上一段。

26、从勹再作:从括号处开始重复上段部分。

除了“从勹”外,还有“从头”,意为从头重复。

27、少息:短的休止。

28、入慢:渐慢。

29、至:到。

如滚六至一。

30、连: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连奏。

31、轻: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弱。

32、重: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强。

33、缓: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缓慢的。

34、急: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急板。

35、大指:左手拇指。

36、食指:左手食指。

37、中指:左手中指。

38、名指:左手无名指。

39、绰:左手在应取音的徽分左方约5毫米处按弦,然后迅速向右滑动,直至到达应取音位处。

称“野雉登木”势。

声音的效果是一种上滑的、延长的声音,应该像是野雉清晨打鸣的叫声。

40、注:绰的对立指法。

左手在应取音位的徽分右方约5毫米处按弦,然后迅速向左滑动,直至到达应取音位处。

“绰”和“注”都应该在右手弹
弦的同时开始按弦。

41:吟: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颤音。

左手按在音位处迅速左右移动。

称“寒蝉吟秋”势。

应模仿蝉悲切、颤颤的叫声。

其变体有“长吟”(是一
种持久的颤音,应该想象成鸽子每逢下雨时那种叫声“鸣鸠唤雨”)、“细吟”(小颤音,应该让人联想起“喁喁私语”)、“游吟”(摇摆颤音,
应该让人联想起“落花流水”的情形)、“定吟”(比较特别,手指的震动
幅度非常小,以至于几乎感觉不到)。

42、猱(音为nao,但读rou):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渐慢颤音。

是比“吟”幅度更大、加强的颤音。

称“号猿升木”势。

43、撞:字意是“击打”。

右手弹得音后,左手快速撞向音位右方并极
速回位。

44、进复:字意是“前进后返回”。

右手按弹得音后,左手向上滑到指
定的音位后,再回到原位,或滑向谱中指定的另一音位。

45、上和下:字意是“上升”、“下降”。

是指法“进复”更加精确的形式,
有时可以和上一个指法互换。

“上”是按阶段向右走;“下”的动作相同,
但方向相反。

46、分开:比较特别的指法,可以使同一根弦次第产生四个音。

(例:左手在九徽处按弦,右手弹得音后,左手带音,坚定大胆地进至另一徽,停顿极短的时间后,再回到原位,回到原位的同时右手再弹一声。

)47、罨:字意是“遮掩”。

右手不弹,左手的大指、中指或无名
指轻叩琴弦得一低沉、阴暗的声音。

称“幽禽啄木”势。

48、往来:字意是“来了又走”。

是“进复”和“吟”的组合。

右手弹得音后,左手向右走一徽,吟,然后回到原徽,吟,然后重复以上动作一遍。

称“栖凤梳翎”势。

49、搯起:字意是“拔起,上升”。

主要是左手大指的指法。

左手无名
指按音位,比如九徽,左手大指抓弦得音。

(同样的音符也可以在左
手无名指按音位时,右手手指拨弦弹得音,但这两种指法得到的声音
音色是完全不同的。

此称为“二仙得道”)
50、浒:字意是“倾斜的河岸”。

右手拨弹得音后,左手大指按于十徽,少息后向右滑,直到九徽处。

该动作应慢而专注,感觉像是倾斜的河
岸上拖东西。

51、跪:字意是“跪下”。

用左手无名指指尖按弦有时候很不方便,特
别是按弹低徽位的“搯起”时。

解决办法就是,不用左手无名指按弦而
是用左手无名指的末关节背面按弦。

称“文豹抱物”势。

意指按弦要坚定、果断。

52、泛起:字意是“泛音从这里开始”。

(泛音是指左手轻点弦上,而
非按弦至面板上而得到的,称为“粉蝶探花”势。

)53、放合:字意是“放开再结合”。

主要针对左手无名指,产生一种和弦。

称为“空谷传声”势。

(假设左手无名指按三弦九徽,同时右手弹三弦;下一个音符右
手是弹四弦散音;现在,当右手弹四弦时,左手拨三弦,使两弦同时
发声。

)54、推出:这一指法主要涉及左手中指。

称为“白鹇腾踏”势。

(假设左手中指按于十三徽时,右手弹此弦;演奏下一个音时,左手
中指在原徽不动;当右手已弹完此音时,左手中指把第一次弹过的那
根弦向外推出得音。

)古琴音乐的这种记谱法看上去似乎过于复杂棘手,不够实用。

然而经过正规的训练后,会发现他和西方的记谱法一
样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记谱法并不记录任何真正的音符。

然而,因为古琴各种定弦方式都是严格固定的,而且古琴的琴制也是固定的(甚至一根弦要用多少根丝做成也是固定的),因此,这种对音符记
谱的缺失并不会对演奏者带来严重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