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下册化学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4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4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学习单质气体。
通过实验感知来获取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也是很重要的两类化学反应,这些内容都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提高观察与总结能力,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一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我会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需品?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进而设问氧气还有哪些性质,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通过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5篇)
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5篇)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初中化学说课稿【优秀3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优秀3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它是在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之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
本节课不仅能带领学生走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事物,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还能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以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药品:浓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红等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四、设计理念1、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教案三篇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教案三篇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一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二.说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三.教学程序设计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第三.化学平衡的教学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平衡认识平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2.表示方法:3.表达式:v(B)=△c(B)/t4.单位:mol/(L s)或mol/(L min)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1〕温度的影响〔2〕浓度的影响〔3〕压强的影响〔4〕催化剂的影响〔5〕接触面积的影响三.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2.化学平衡的特征3.化学平衡的标志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二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四.重难点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正极流回电池,形成电流.初步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在教学时,除了Zn-Cu原电池演示实验外,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科学模拟演示,将微观.抽象.不可见的电子的运动直观化;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形象.直观.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2.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评价,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六.教学设计1.课题引入⑴从新科技材料引入⑵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引入⑶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程学习状态.2.实验研究确定主题:(供给学生实验学习)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设计与实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⑴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可摆放一些仪器和药品,促使学生自由联想,从而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方案来.⑵确定方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释疑.处理偶发事件.交流与评价:⑴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和展示实验成果.⑵同学自评和互评价.教师组织交流并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从而使研究学习顺利完成.3.引申与提高⑴电子板书将原电池装置原理分析和构成条件展示给学生⑵电子动画模拟原电池和干电池电流形成的微观电子的运动4.结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巩固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和电池与环保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5.作业设计指导学生登录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各类电池介绍(水果原电池.自制电池等),科学家或科普文章,环境与电池等介绍;并亲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三一. 说教材1. 地位.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2.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二.说教法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三.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四.说教学设计1.课题引入:本节课采用实验来导入新课.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NaCl固体.纯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2.新课教学: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类型.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定义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详细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着重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义中〝或〞和〝和〞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为化合物等等.避免学生进入误区.②通过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例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够导电的混合物如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的金属单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并非该物质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和常见的有机非电解质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之后配合详细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让学生们明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满足化合物这一基础.③通过例题进一步对判断这两个概念做个系统的分条目的总结: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为非电解质.5.酸碱盐水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2).电解质的类型通过小结的最后一点,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的类型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3).电离分析课前所做的实验,让同学们自主探究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初中所学到得知识入手,概括出物质导电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即金属导体导电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导电的原因.)从而得出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引入电离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微观粒子的电离过程.(4).电离方程式通过NaCl固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律.(5).酸碱盐的定义请同学到黑板写出HCl. . 这三种常见的强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观察三种酸电离后的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重新对酸下一个定义.学生独立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对碱和盐重新定义.(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利用多媒体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短片,让同学们观察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让学生主动探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到有的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有些不能.从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五.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溶液导电性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从各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范文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范文五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优秀幼儿教师说课稿范文五篇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如何写说课稿?以下是小编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五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
初中化学说课稿四篇【实用】
初中化学说课稿四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整个化学学习的绪言课、启蒙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远景动机,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喜欢化学,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a、认识化学的意义,认识化学与社会、技术和生活的关系;b、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来领悟化学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a、通过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和研究内容的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价值,树立学习信心;b、激发学生为服务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难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4、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台、实物投影、资料胶片(或录像)、人工合成物质的样品(作实物展示用)、课件等。
二、教法阐述1、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憧憬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到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2、以往教学的得与失在传统的绪言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以讲代导,学生以听代思, 主要体现“以知识为本”和“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思想,绪言课中仅用实验激发学生浅层次兴趣——对实验的新奇,主要用说教的方式介绍“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对社会发展作用巨大”,这对于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卷面成绩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学生的动脑、实践能力较差,缺乏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及理论根据。
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教学应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动态生成,要体现“教为学生而教,学为学生想学”的教育理念。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好学教育:(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初中化学说课稿优秀10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优秀10篇篇一: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
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初三化学说课稿
课节巩固
(2)在宇宙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 肼(用N2H4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02),它 们混合时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教学预测
板书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教学过程
温故导新 观察猜想
自主探究
讲练结合
小结提高
课节巩固
温故导新
能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吗 ?
遵 守 质 量 守 恒 吗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温故导新
P+O2点燃PO2
新课题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观察猜想
可 信 吗 ?
结论
化学反应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
观察猜想
H2+O2 燃烧 2O 燃烧H
这是什么反应? 这是什么反应?
观察猜想
左 右 平 衡 吗
H H
O
H H
O O
观察猜想
怎样平衡的呢?
H H H H
O O
H
O
H H
O
H
结论
配平的原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的原理
自主探究
P+02—P02
自主探究
• 写反应物和生成物 • 配平 • 注明条件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预测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 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 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 语,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5篇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5篇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5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定律,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础。
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很多有关化学变化的例子,掌握了常见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
还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并了解到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粒解释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
在学生积累一定的定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一气呵成,促成了学生对物质从定性到定量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知道学生观察、思索。
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艺规律。
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较多,应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
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其收益会更大一些。
各实验小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必然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讲好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从定性认识要定量认识模型的构筑,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说课稿6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6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好学教育:(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初三化学说课稿【三篇】
初三化学说课稿【三篇】《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
初中化学说课稿合集5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合集5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第十二单元属于《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个一级主题,是个涉及面较广的单元。
本单元及本课题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应用的范畴。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虽然要求不高,属于了解和知道的层次。
但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二、说学情学生已有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经验,通过前边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学生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各种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基本营养素;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上述用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归纳提高总结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从众多知识中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6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6篇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是这个学校的新教师,本学期所带班级为九年级一班学生,化学虽然是一门新增的课程,但是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还是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据了解这个班级的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针对此情况,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分层次的提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信心。
要让学生在化学上取得长足进步,还得靠化学教师循循善诱。
二、教材分析本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共七个单元,每个课题后都有“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每个单元后还有“本单元小结”,对每个课题和单元总结,使学生知道每学完一部分该懂得什么,每个单元都穿插了许多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挥潜能,还穿插了一些“资料”供学生阅读,有助于拓宽视野。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基于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和中考题目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但是由于实验室空间有限,不能把学生带入实验室,只能课堂上做演示,尽量的把实验带到教室,让学生分组操作,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懂得实验操作规范。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化学作为一门刚开设的新课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在活动内容方面包括联系社会、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等。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8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8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景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化学说课稿模板9篇
化学说课稿模板9篇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节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
第一章带有绪言的性质,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大门,而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导火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必结灿烂之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节安排1课时授完。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⑵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来领悟学化学的意义,用化学史实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事件或联系当地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或用化学知识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的事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和研究内容的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⑵激发学生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⑶使学生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难点:认识化学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说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实验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归纳: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
3、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演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
让学生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并了解化学实验是学习和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认识了物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容说课本课题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
为使学生从开始学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案设计一开始就提供了与化学有关的影响人类生活的六则资料,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化学,并以此引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课题。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运用实例以使学生对其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对于化学发展的历程,本教案采取了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以使学生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最后,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作了补充介绍(或讨论),意在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关“我国化学发展前景”的内容是为拓宽学生视野而特设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取舍。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从容说课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本教案设计时,为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和仔细观察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特意提供了“有关炸药的发明”和“青霉素的发现”等资料,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案设计并未着太多笔墨,这主要是由于课本对操作活动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安排,即其本身已十分详细,故这两部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上。
另外,由于是第一次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故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条不紊的探究,在本课题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2022年初三化学说课稿
学生的有些话语显得稚嫩,但他们打算的材料和内容远远超 出我在博客中供应的素材。我发觉,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 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培育他们的科 学素养。
事实上,第一个环节“什么是化学”是学生的相识从生活到 化学的过程;其次个环节“为什么学习化学”是学生的相识从化 学到社会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展示结束之后,借用同学们展示的内容共同感受了化 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学科这一重要的学科观念,并激励同学们 肯定学好化学。
第9页 共38页
在“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两个素材和 网络资源等素材了解了简洁的化学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学是 化学探讨的领域,并有了惊异-思索-感叹-荣誉感到决心学习化学 的情感体验。
初三化学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为水和氢气,其次部分为原子结构学问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 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为题,探讨了水与工
第13页 共3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学情分析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
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
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
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⒊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
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⒋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
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
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
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
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⑵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⑶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⒉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⒊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⒋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⒌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⒍拓展研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⒎课堂小结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
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三、绿色化学——环境美好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
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历过程,在亲历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参观实验室、讨论、活动与探究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
从已有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观察仪器及环境——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了解用途——动手操作——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
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通过“倒酱油”“吸取钢笔水”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铺垫,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与探究”,在动手中动脑,提出问题,分析研讨,体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来实现;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还可从人的生存必须遵纪守法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本课题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实物教学法。
先请实验员介绍实验室有关危险药品的放置、实验室配置的灭火器、黄沙桶等安全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先在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仪器,以减少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
第二课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和规范地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技能。
课题1 空气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一。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
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⒉结构特点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⒊教学目标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⑴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⑵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