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与竹文化讲解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竹子的历史、品种及竹子精神、文化ppt

浅谈中国竹子的历史、品种及竹子精神、文化ppt
精品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
精品
竹子永远虚心
精品
由于竹子与文人有着密切 的联系,所以与文学、文人、 历史有关的电视栏目,经常选 择用竹子作为后背景,如“百 家讲坛”。
竹子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 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文人,因为文人喜欢以竹子来自比,它象征着刚直、纯洁、 铮铮铁骨等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风格。竹子的这种品质和风格逐渐地升华成了一种 立身做人的精神风范,如虚心、气节、精风品骨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 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九. 学习竹子在敌人面前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毁其节” 宁死不屈的精神。
精品
咏竹
苏东坡 [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脆欲滴,四时一贯的色泽之美,也有潇潇的音韵之 胜,更有含露吐雾,滴沥空庭的意境之妙”。
精品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它是表示文人刚直不阿,有节气, 有骨气。
竹节竹品映风骨 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
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 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 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立身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 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 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 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 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六. 学习竹子在敌人面前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毁其节” 宁死不屈的精神。
七. 竹子在中国园林造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浅谈中国竹子的历史、品种及竹子精神、文化ppt

(完整版)浅谈中国竹子的历史、品种及竹子精神、文化ppt

印度是世界竹子第一山产大国,在那里竹子有“穷人的木材” 之称。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称竹子为“绿色黄金”,并表示印度将 把大力发展竹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二. 竹子为人类勇于破身的精神
1. 制作成各种实用品供人类使用——物质文明。
傣族的竹楼
竹子制 造 的船
竹桌椅
竹餐具
竹地板
傣家竹楼
滑竿是载人的工具
比喻高风亮节; 六. 竹子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唐张九龄咏
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七. 竹子淡泊、清高、正直,历来是中国文人追求的人格。元杨载
宁可焚身不毁节
竹子鉴赏
“ 竹子鉴赏 ”内容介绍
一. 竹子具有高风亮节、虚心豁达的精神。 二. 竹子为人类勇于破身的精神 三. 学习竹子在敌人或困难时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 四. 竹子对待各个阶层的人都是一视同仁。(不因作为画家手中的画笔而骄傲,也不因作
为清洁工手中的扫帚而自卑。)
五. 中国的 “竹文化” 活动搞的红红火火。 六. 学习竹子在敌人面前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毁其节” 宁死不屈的精神。 七. 竹子在中国园林造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八. 竹子是高雅的象征 九 . 竹子与中国文字、文学、民俗有着不解的渊源 十. 中国历史伟人、名人与竹子。 十一. 竹子大家庭成员真多! 十二. 竹笋(刚刚出土的嫩竹)可以食用 十三. 竹子也是大熊猫的食物之一
竹乡自然生态风貌旅游及竹资源产品将借上海“竹文化节”走 进上海市民的生活。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 ——- 花中四君子
八. 竹子是高雅的象征 梅、兰、竹、菊代表着“花中四君子”,因为他们都具有刚正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竹文化是指以竹子为核心元素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天然资源,竹子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制作等实用方面,还在文学、书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东方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品德高尚、节俭朴素、坚韧不拔等。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友”。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还在诗词歌赋中被赞美和歌颂。

竹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一种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竹子的柔韧性、节制性和自然姿态使其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灵感之源。

竹文化的传统技艺也包括了竹雕、竹编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工艺作品不仅展示了竹子的多样性,同时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华。

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竹子在一些领域中逐渐被其他替代材料所取代,竹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缺失的风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和推广竹文化的形态元素,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围绕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探讨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保护和传承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竹文化形态元素。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包括竹文化的概念和相关背景知识。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分两个小节详细介绍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竹的历史发展和日常应用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竹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与发展的方向,指出竹文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竹之文化竹文化

中国传统竹之文化竹文化

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诗经·小雅·斯干》:“如
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 日月悠长。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的感情。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势如破竹 形势如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下面就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 节胜利,毫无阻挡。也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晋书· 杜预传》:“兵威已振,譬如 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关胜等众,乘 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 竹林七贤 魏晋年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 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 贤。 松竹梅——岁寒三友 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明程敏政有 《寒岁三友图赋》。 罄竹难书 罄:用尽。竹:古代用竹制成竹筒,用以写字。书:动词,写。用尽 所有的竹子也难于写完。原喻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 《旧唐书· 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4
· 竹鞭 zhúbiān (1) [bamboo root]∶竹子的根茎 (2) [whip made of bamboo]∶手柄部分为竹子的鞭子 · 竹笛 zhúdí [bamboo pipe] 竹制的笛子
5
· 竹筏 zhúfá 用粗竹子结扎成的筏子。也叫“竹筏子” 竹筏· 竹行 · 竹简 zhújiǎn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 竹篮打水一场空 zhú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 “竹篮打水“又作“竹篮打水一场空” 咳,这一 6 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梁斌《红旗谱》

浅谈中国竹子的历史、品种及竹子精神、文化ppt

浅谈中国竹子的历史、品种及竹子精神、文化ppt

.
四. 竹子不因作为画家手中的画笔而骄傲,
也不因作为清洁工手中的扫帚而自卑。
五. 竹子还具有“刚柔相济”的品德,柔的可谓“柔情似水”, 刚的可称“宁折不弯”。
六. 竹子具有“节外无枝身影正”的特点,使一生永葆清白无暇。
竹子产地举办“竹文化节”
七. 中国的 “竹文化” 活动搞的红红火火。
2008年上海以“竹世界”为主题的“竹文化节”:
竹林七贤(士大夫群体)
大文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 竹令人俗。” 优雅的竹林环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氛围。
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士大夫群体。
竹林深处有篱笆,篱笆难挡笛声传 。 笛声唤来知音笑,笑语畅怀凝笔端。 笔笔述去走诗笺,笺笺录下珠玑言。 箴语共话咏篁句,篁篁有节聚七贤。
扬州的“个园”是一个以竹子景观为主题的公园
福建省安吉竹博园
成都望江楼公园是以竹子为主要造园材料的园林
竹乡贵州赤水
竹子之乡江西崇义
竹林深处有人家
美丽的漓江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从我们身边过,船在江山走,水在画中游
漓江岸边的凤尾竹
竹子造景是东方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
岁寒三友————松、竹、梅
竹景、竹艺、竹趣、竹餐……金秋时节,以竹为主题的园林景观和 生态旅游将为市民打造一个游园和休闲旅游的“竹世界”,为上海 市民端上一道别致的艺术大餐——2008上海竹文化节将于9月19日 至10月31日在上海古猗园举行。
中国十大竹乡
浙江安吉、浙江临安,江西宜丰、江西崇义,福建建瓯、福 建顺昌,广东广宁,湖南桃江,安徽广德,贵州赤水“十大竹乡” 将 展示最具代表性的竹子。他们以竹景、竹艺、竹趣、竹餐……

竹与竹文化.

竹与竹文化.

竹与竹文化竹是原产于中国的植物,品种繁多,茎为木质,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喜爱。

自商周起,竹便开始被人们利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也为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吟咏、喜爱。

从竹子在汉族传统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汉族劳动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喻。

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基本介绍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

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

竹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我们称为竹杆),它是从竹的地下茎成簇状生出来的。

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叶片为剑形,有叶柄,幼株的叶直接从茎上生出。

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至120年后才开花结籽。

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

竹的地下茎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也有节并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

一些芽发育成为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另一些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

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长。

嫩的竹鞭和竹笋可以食用。

竹子是一种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竹子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

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晌,雨里充沛,热里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中国竹文化》课件

《中国竹文化》课件
《中国竹文化》PPT课件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门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本课件将介绍竹文化 的起源、竹的种类与特点、竹的艺术价值、竹的生态价值以及竹文化的现代 价值。
竹文化的起源
重要地位
竹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承与起源
我们将探索竹文化的起源,并了解它是如何传承至今的。
竹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与分布
了解各种竹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特点和用途
探索竹的独特特点以及它在生活和工艺中的广泛 应用。
竹的艺术价值
表现形式
发现竹在艺术中的独特表 现形式,如竹编、竹雕等。
发展历程
了解竹艺术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至今。
竹艺术家
介绍一些有名的竹艺术家 及其创作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竹的生态价值
1 生态功能和作用
2 竹林保护
探索竹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的重 要功能。
了解如何保护竹林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
竹文化的现代价值
1
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探讨竹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相关性和互动关系。
2
传承与发展
如何传承和发展竹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应用和推广
探索竹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书画艺术中,竹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从竹子的特点、象征意义、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还可以从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等角度来加以阐述。

竹子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具有独特的特点。

竹子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耐寒抗旱能力,适应性强,因此在中国的山区、水边等地广泛分布。

竹子的茎秆中空而坚实,具有韧性和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竹子的纹理清晰、质地细腻,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竹子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制作竹编、竹纸、竹筷等各种工艺品,也可以作为食材、药材使用。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竹子成为中国人喜爱的材料之一。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竹子生长在崎岖山地、水边湿地等恶劣环境中,但它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之一。

其次,竹子象征着谦逊和纯洁。

竹子虽然高大挺拔,但不骄不躁,它的茎秆中空,意味着虚怀若谷,虚心接受外界的养分。

这种谦逊和纯洁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所崇尚的。

此外,竹子还象征着忍耐和奋斗。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才能变得高大挺拔。

这种忍耐和奋斗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

竹子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诗词歌赋中,竹子常常被用来描绘清雅、高洁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更上一层楼”就是用竹子来比喻人的追求和进步。

在书画艺术中,竹子常常被用作题材,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姿态和意境,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竹子在艺术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在文化艺术中的应用,竹子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竹子可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竹筷、竹篮、竹席等。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

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核心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

刘岩夫在《植竹记》中赋予竹子“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拟人化,如人们极易由竹的不畏严寒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

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发生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都是借竹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或表现自己的人格理想。

而湘妃的斑竹泪更是使竹成为女子对于爱情坚贞不渝的写照。

享有诗佛之誉的王维最擅长以竹来传达自己的禅悟体验:“独坐幽徨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生产生活的资料到具有自然观赏价值的景物再到表现人类精神追求的审美载体,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自然到“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实用性向审美性的转变标示出人们对同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的终极关照。

(二)中国竹文化的特征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浓重的文学和美学、宗教和民俗、生活和乡土气息特点。

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义,又有理想爱情的象征意义,同时又是禅宗禅趣的载体。

中国竹文化具有突出的伦理主义特征。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丛,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整体光彩,竹文化的伦理性特征正是中华文化伦理性的反映。

竹文化渗透的领域之所以如此广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为竹的某些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异质同构性”,竹文化兼收并蓄地融合了中国古代诸家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伦理精神对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类比思维则使竹与人及其文化相结合。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

无论是竹文化的构筑材料、形制特征还是它所体现出的文化氛围,无论是竹文化的能指还是它所象征与表现的意指,均能非常鲜明而突出地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华内涵。

自然之竹器物之竹文化之竹

自然之竹器物之竹文化之竹
自然之竹器物 之竹文化之竹
自然之竹 器物之竹 文化之竹
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 植物,不仅在自然界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 且与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紧密相连
在东方,尤其是中国, 竹子被赋予了深厚的象 征意义,并在各种艺术 形式中得到展现
本文将探讨自然之竹、 器物之竹和文化之竹的 内涵和价值
1
自然之竹,指的是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繁衍及其生态 作用。竹子是一种快速生长、适应力强的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自然环境中,竹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为众多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
其次,竹子寓意着高雅脱俗、清廉自守的品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以竹子比喻品德高尚的君子, 如"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赞美
此外,竹子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其翠绿的色彩、挺拔的身姿、婆娑的姿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
4 中国园林艺术中,竹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雅趣。通过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
老师表示感谢!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人们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与敬仰之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从生态价值到实用价值,从物 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竹子都在 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来说,自然之竹、器物之 竹和文化之竹共同构成了丰富 多彩的竹文化 通过对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 独特的植物,还能弘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 明的进步
的作用
3
1
文化之竹,指的是竹子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寓意,成为美好品质和精神的象征
2
首先,竹子代表着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其生长于岩石缝隙之间,却能傲然挺立,这种顽强的 生命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在人生的道路上,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

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和精神的体现。

本文将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人们对竹子的喜爱以及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浅析中国竹文化。

首先,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质和品质。

竹子生长在高山和深谷中,不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始终保持强健的生命力。

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精神。

另外,竹子的节节向上、坚韧挺拔的形态也象征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意志。

因此,中国人常常以竹子作为力量和精神的象征。

另外,竹文化在中国一直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每代人之间传承流传。

中国人喜欢以竹子作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因此各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以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诗歌和绘画。

同时,竹子也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古代的园林中常常布置竹林,用竹子来装饰亭台楼阁,使园林更加朴素、雅致。

竹子还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如编竹器、竹简、竹制艺术品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竹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总之,中国竹文化既是中国人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中国人的坚韧不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古代,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学习,中国人认识到简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美德。

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精神追求。

竹文化

竹文化

竹文化:
1.坚忍不拔:竹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用来编制各种竹篮、背篓、簸箕等。

这些竹制品的使用寿命也比较长,充分反映了竹子的坚韧与结实。

2.正直不屈: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竹子都是笔直生长的,它的这种生长状态就反映了竹子正直不屈的象征意义。

3.蓄势待发:竹子用三年的时间只会长高十厘米,而在第四年它就能长高到三米,三年的积累只为第四年的蓄势待发。

4.宽容大度:竹子中间都是空心的,人们都用空心的竹子来象征大气、宽容、有度量的人。

5.不畏严寒:竹子一年四季都是葱茏的绿色,从不会因为冬天的寒冷褪去自己的绿衣,象征了的不畏严寒的一类人。

6.清新脱俗:竹叶特有清新的香气,不同于一般的花卉,具有象征清新脱俗的象征意义。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关于竹与竹文化的认知与思考

关于竹与竹文化的认知与思考
竹 种类 多 ,很 多 人都认 为 竹子 就是 圆 的 ,不可 能是 方 的。但 竹 的 家 族 中 还 真 有 “方 竹 ”。方 竹 高 3—8 米 ,竿 方形 ,但 向上 逐 渐 变 圆 ,竹 子 越 大 竹竿 越 方 。方 竹 以秆 独 特 被 誉 为 “竹 海 珍 珠 ”。元 代 李 街 《竹 谱 详 录》记述 :“方竹 ,浙 江、两广处 处有之 ,枝 叶与苦竹相 同 ,但 节茎 方 正如 益母 草 状 ……为 柱 杖 最佳 。”方 竹 是 观赏 竹 中的上 品 ,那 些棱 角都 隐 藏在 圆 圆的感觉 里 :伸 手捏 捏 ,在 竹 干 上 转 一 圈 ,每 一 杆 均 为 钝 圆角 的 四方 形 ,不手触 还 真看 不 出。方 竹 又 有 四方 竹 、四角 竹 、镰 形方 竹 、合 江 方竹 、短 节 方 竹 、大 叶方 竹 、云 南 方 竹 、小 花方 竹 、缅甸 方 竹 、胡 克 氏 方 竹 等 多种 ,均 为 方 竹 属 。 另有 川方 竹 、金佛 山方 竹 等 ,因 果 实形 似 坚 果 ,有 人 认
历 经 了 由竹 制生 产 工 具 到礼 器 ,再 到 乐器 ,终 而到 ‘君 子 ’形 象三种 审 美 流变 形 式 ,在 流变 过 程 中 ,实 用 功 能 不 断 ‘虚化 ’。它们分 别 对应 着 宗 教 神圣 化 、艺 术 高 雅 化 、审美人 格化 三种 审美 手段 ,表 明竹 文化 符号 的 流变 源 于 对 神 性 、物 性 、人 性 的 ‘比 物 ’对 象 的 不 断 ‘实 化 ’。” 1 翠 竹 ,是 大 自然 的娇 子 ,也 是 大 自然 给予 我 们 的恩 赐 。
的典型 ,但北 方也 不 是绝对 没有 ,可 见其 家族 的庞 大 。 我 国 占世界 竹属 的 50% 多 ,竹 种 丰 富 多样 。在我

竹与中国的竹文化

竹与中国的竹文化

竹与中国的竹文化汉语言2班梁晶晶201113000076[内容摘要]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 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沉淀成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本文从“竹”字的构型谈起,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论述了竹,与中国竹,以及中国的竹文化。

[关键词] 竹;中国;竹文化竹,是高大、迅速生长的禾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因其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一、“竹”字与“竹部”字在字典中对“竹”字的解说为:“象形。

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

“竹”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

本义:竹子。

竹的名称。

”而在《说文解字》中,竹“冬生艸也。

象形。

下垂者, 箁箬也。

凡竹之屬皆从竹”。

“竹”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它的身影,随后作为偏旁参与造字,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竹部”字体系。

“《说文》收‘竹部’字145 个( 不计徐铉增补的笑、籍、筠、笏、蓖、篙) 。

”“竹”字及“竹部”字涉及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止展现了中国利用竹子的古老历史,更反映出竹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的竹文化。

二、竹与日常生活1.衣从服饰方面看, 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制冠及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等, 并沿用至今。

竹簪、竹蓖箕、竹箍等等用竹制成的美丽饰品也深受人们喜爱,而在现在,还可以运用高科技将竹纤维与纯棉、真丝合成纤维或交织,制成服装、毛巾和床上用品等等。

2.食从饮食方面看, 根据文献记载, 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此后相沿,经久不衰, 直到今天竹笋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

竹文化含义

竹文化含义

竹文化含义
原本,竹子只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多分布于温带地区,而当竹与文字相遇时,便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竹文化。

在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

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

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

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

竹的清逸,柔美,独特的风姿;竹的风韵,竹的清新令人神往!竹的神韵,竹的轻飘,始终摇曳着婉约的诗情,令人心生神往。

桃花江竹材是湖南规模最大的竹板材,竹材,竹板生产厂家,是高品质的竹集成材,重组竹材,竹皮,重竹,竹子板,户外地板,户外竹板,竹家具板,竹装饰板,竹衣柜板,竹橱柜板,竹工艺板,竹台面板,楼梯竹板等各类竹板材专业供应企业。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作为物质,而且作为精神符号,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之中。

在中国,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本文将从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三个方面探讨竹子的文化意蕴。

一、竹的历史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极具历史意义。

竹子生长在水源充沛的山区,因而在中国的农耕时代中,竹子成为人们在山区中结实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例如极佳的韧性,超强的抗压性和抗拉性。

因此,竹子经常用于建造桥梁、房屋、器具等等。

竹子在历史上用于制造战具,例如弩箭、矛、盾、盔等等。

韦编三绝的“章句跋扈”,就是用竹笺写成的。

历史上的屈原也是用竹简写下了《离骚》的。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还有深远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说,商朝时已有竹书凭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不仅扮演了一种基础性的材料角色,它还作为人们精神体验的基础化身。

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竹子来形容忧愁、孤寂或清雅之感,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竹外”,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精神超越的境界。

竹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它代表着深邃、永恒、刚直、自强等内涵。

刚直而柔中有韧的竹子,成为了道教与佛教的一个象征。

竹文化是一种中式的文化体系,是一种高尚和自然的道德观念,更是一种孝敬和尊敬祖先的传统。

竹是中国文人、士大夫、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最为喜欢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格高贵,枝叶纷繁,结实坚韧。

古人曾经说过:“夫竹,高而菲,俯则杀气盈庭,仰则皎洁寥翠。

”这句话表述了竹子的美好和气质。

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不仅止于其优雅自然的外在形态,更体现在命运的承载之上。

竹子可以在贫瘠之地中生存,耐受风险,成为了一种生机与信仰的象征。

竹子在美学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优美的外表和内涵,竹子被誉为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自然之竹器物之竹文化之竹

自然之竹器物之竹文化之竹

其次,竹子象征着高雅、清新 的文化气息。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竹子被认为是高雅、清新、 自然的代表。许多文人墨客都 喜欢在庭院中种植竹子,以营 造出一种高雅清新的文化氛围。 同时,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 竹子也常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文 化气息
第三,竹子还象征着和谐、自 然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 关系,而竹子正是这种和谐关 系的代表之一。人们认为竹子 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它的生 长也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 此,用竹子制作的各种器物和 生活用品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理念
竹子的形态特征是高而直,通常高达数丈,而且茎部不分支。竹子的叶片细长,呈深绿色,具有很高
2 的观赏价值。竹子的花朵非常美丽,但通常需要数十年才能开花结果。竹子的果实称为竹米,是许多
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
竹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器具、工艺品等领域。在建筑方面,竹子
3 被用作建筑材料,可以建造房屋、桥梁等建筑物。在家具和器具方面,竹子被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01
和精神本质。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竹
子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4
竹子在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中也 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 竹子就是诗人、画家等艺术家 们创作的主题之一
XX
竹与文学艺术
在绘画中,竹子也是重要的题 材之一。竹子的形态、线条和 色彩都极具美感,使得许多画 家都对其情有独钟。中国画中 的"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就有竹子的一席之地
在建筑领域中,竹子被用作建筑材料。由于竹子的强度高、耐久性好、易于加工等特点,使得它可以替代木材和水泥等传统建筑 材料。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竹子被广泛用于建造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物。在中国南方地区,一些传统的民居也是用竹子建 造的

重阳节的重阳竹与竹文化

重阳节的重阳竹与竹文化

重阳节的重阳竹与竹文化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聚在一起,登高赏菊,合家欢聚,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而在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中,重阳竹及竹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重阳竹为切入点,探讨与传统竹文化相关的内容。

一、重阳竹的象征意义重阳竹是指生长在重阳节期间或在重阳节上采伐的竹子。

在古代,人们将重阳竹视为充满正能量、寓意吉祥的物品。

重阳竹直立挺拔,枝叶繁茂,寓意着家族兴旺、生活幸福。

因此,人们在重九节会选择一些高大、充满生机的重阳竹摆放在庭院或室内,以祈求家庭的繁荣与幸福。

二、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并列。

竹子的品质和特性被看作是高尚品德和人格的象征。

正如竹子本身的特点一样,它兼具谦虚、坚韧、潇洒、高雅的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哲学意义。

三、竹文化在重阳节中的体现1. 品尝竹叶饭:在重阳节,人们会采摘嫩竹叶来制作竹叶饭。

竹叶饭是用竹叶包裹糯米饭蒸制而成的,具有清香扑鼻的香气。

品尝竹叶饭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有着丰收和幸福的象征。

2. 赏竹和茶:重阳节是一个赏景的好时机,人们会一起到山中赏竹。

古人云:“重阳起高台,嵩山金花开”。

在登高赏景的同时,还会品尝茶叶。

茶和竹子都有着优雅、清新的特点,二者相得益彰,成为重阳节时最佳的搭配。

四、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传承与创新。

当代艺术家将竹的特点与现代审美进行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

其中,竹编艺术成为了竹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竹编作为一种手工艺术,以其韵味独特、造型精美被广泛赞誉。

通过竹编艺术的发展,使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五、重阳竹与生态环保除了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竹子在生态环保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竹子是一种绿色植物,具有快速生长、抗污染、吸附有害气体等特点。

关于竹与竹文化的认知与思考

关于竹与竹文化的认知与思考

关于竹与竹文化的认知与思考竹,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其枝干修长、叶片繁茂,既有触目惊心的生命力,又有独特的韧性和弹性。

在中国,竹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熟悉的文化符号,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紧密相连。

在此,本文将围绕“关于竹与竹文化的认知与思考”展开讨论。

一、竹的起源地和分布竹是亚洲的一种原始植物,起源于中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

中国是竹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的黄山和浙江的秀水。

此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竹林也非常著名,如泰国的曼谷、印度的卡纳塔卡邦、日本的京都等。

二、竹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化中,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

竹代表了中国的朴素、坚强和气度,是道家和佛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书法、绘画、诗歌中,人们往往用竹子作为丛林、修竹、树影等意象。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是清雅朴素、意境高远、象征节操的符号,传达了乐观向上、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三、竹文化的深远影响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一句古话:“道法自然”。

竹子生长的同时具有柔韧、坚硬的特点与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之思想相呼应。

茶道、花道、园林艺术中均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不论在中国传统文化、文艺、建筑等诸多领域,竹文化均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创新,而它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以浓郁的乡土气息。

总之,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利用的有机融合,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

它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人类的绿色生态提供了很多启示。

在新时代,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发扬和创新竹文化,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与竹文化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起敏北京园林局专家张济和一、竹子的美(一)竹文化源远流长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自古就和竹子分不开的。

中国的古书都是写在竹片上的,叫做竹简。

先秦就开始有竹简了,从先秦以后魏晋南北朝都有大量竹简出土。

张:那么我们国家先民对竹的开发利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据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样的原始部落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实证,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竹编制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当中,就有关于竹制品的字体出现。

那么,以竹做箭也不晚于殷商,刚才李老师也提到竹简,竹简在我们国家出现也是很早的。

就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三次竹简实物出土来看,从战国,一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时间就跨越了四五个世纪。

(二)竹子的品格李:人们为什么喜欢竹子?就是因为竹子它还有好多品格,它是和人的心理,人们的审美情趣相一致是重合的。

竹子有玉的性格,比如说,青翠如玉,温润如玉,有玉石之声,有玉石之韵,有如玉之格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所以,曹雪芹把他的一个最喜欢的人物,最主要的人物,在《红楼梦》中那个环境放到哪里了?放到潇湘馆里了。

为什么不把别人放到潇湘馆里?大家想一想,就是因为主人公性格、这个身世这个经历和竹子有着天然的联系,让人想到风雨潇潇之中林黛玉纯洁的这样一个性格。

而且她那个身世又有着风雨箫瑟的一种感觉和竹子有着同调,假如把薛蟠放在潇湘馆里就糟糕了,所以这个人物性格和她的居住环境是相一致。

所以,也说明曹雪芹大笔如椽,每一个细节他都那么结合得天衣无缝,在一些诗人的描绘当中,就更为深刻,比如说,张先生跟我谈到他文章里写到白居易。

张:白居易是我们古代园林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文人园林的比较都有很大的影响,待会儿我还要讲到这方面的内容,刚才李老师提到这一点,我先插着说几句。

他在这篇文章(《养竹记序》)里说什么呢?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励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碲砺名行。

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那么他在这儿讲的是在种竹赏竹当中,养情怡性,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实现人格完善,那么也是对作者自己以竹为诗的最好诠释。

(6:00)苏轼在《墨君堂记》,那《墨君堂记》是画家文同(文与可)画墨竹和储藏墨竹画的一个地方,苏轼为这个堂做的一篇记,那么叫做《墨君堂记》。

在《墨君堂记》里面,苏轼是这么阐发竹子的品格美,他是这么说的。

说: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德志隧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这里苏轼强调的是不合于流俗而保持人格独立的这样一种节操。

李:中国人欣赏大自然之美,欣赏河山,名山大川,欣赏任何植物,自古就有传统的,从远古的中国的古族,三大古族开始就开始对自然美欣赏,对植物崇拜,甚至玄鸟生商。

人类的产生、民族的产生都和大自然有关系。

所以,这样一个美学环境下,对竹的人格化和喜爱成为一种必然,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一种东西。

所以,把竹子人格化也是很必然的。

人在山水当中,我就是山水,山水就是我,在画家是这样,在诗人是这样,在每一个旅游者也是这样。

当你深入名山大川的时候,你对自然中融入了自然,所以这是我们民族心理的一个积淀,这种积淀赋予竹子上也是同样的。

比如说把竹子,中国人就向来认为它是四君子之一,君子之花,梅兰竹菊都是君子之花,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君子?因为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超凡不俗的品格,这种超凡不俗的品格恰恰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这种崇尚就把自身人和竹子融汇在一起了。

讲竹子的时候,欣赏竹子的时候也是欣赏人自己,欣赏竹子品格的时候也是欣赏人自身的品格。

所以,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竹子人格化了。

人们又把它叫做岁寒三友,三个朋友,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自然是附会在人身上,人也和它为友,所以,松竹梅连在一起作为美的象征由来以久,因为在风雪弥漫中只有它们依然是青翠不惊寒,在恶劣的环中国人像松竹梅一样能够挺得住,勤劳朴素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战胜贫困饥寒是中华民族一种朴素的美德。

所以,他们在松竹梅身上,也找到了自己。

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瘦劲孤高,竹子的枝枝傲雪,节节干宵都是看到人自己,所以像人一样,豪气凌云,不为世俗所屈,竹子干又直做人要正直,它的心又虚,心虚就可以虚怀若谷,容纳百川,有容则大,有人(文同)说: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不是平常的植物。

(10:00)另外,它人格化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说,湘妃竹大家知道了,湘妃竹就是中国的传说上,就是把舜南巡苍梧,死在那个地方,他的两个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去找他,也痛苦流泪,把泪洒在竹子上,所以,湘妃竹影响深远。

(三)历代文人与竹子的不解之缘到了文化人这里,他就更显得爱竹如命了。

古今有不少人爱竹成癖,比如说,王徽之,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的王羲之的儿子,这个人每建一个山间别墅或者临时借居的地方,都先让人种竹子,人问他为什么,你就是住两天,种什么竹子?他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我一天也离不开它,所以,此君又成了竹子的别名,在诗词中,你见到此君两个字的时候,那是竹子。

晋代几乎爱竹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比如说《兰亭集序》,那就是一批文人,在春天春游,在兰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汇于茂林修竹之间,进行春游活动的一种盛况。

另外,竹林七贤也是以竹林而命名的。

宋代苏轼,有句名言,他说:“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竹是何等深刻地闯入了文人的生活里。

杜甫当年漂泊到四川,在浣花溪畔建草堂的时候,他还向绵阳的县令叫韦续,他是他的一个朋友,要索取绵竹,来点缀他的草堂。

文人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在提倡,因为他们是如命一样欣赏竹子。

后来怎么样入画的呢?一种是它本身具有,所崇尚的那种格调,另一个在形式美上,它很适于用笔墨去表现,所以墨竹就成为文化的一个大宗。

另外它还可以同花鸟画共生,也可以同人物画为邻,所以这样很自然历史地就进入中国文人画的领域。

二、中国园林史上竹子的栽培及竹景的构建中国园林史,把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划分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以及成熟期等等若干时期。

(一)第一阶段: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竹在古典园林中栽培应用的第一阶段尚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的生成期,相当于殷周秦汉这个时期。

以台、囿、苗圃为雏形的处于这种生成期的园林还承担着重要的生产方面的功能,它的植物栽培普遍具有生产意义。

一直到西汉时期,规模空前的上林苑还是这样,当时东方朔在《谏除上林苑疏》中,说到这个院子里的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那么他把竹和农作物、果树等经济植物是并列的。

事实上这个上林苑当中,有几片面积很大的竹林,当时被称为竹圃,既作为宫苑苑景的一个构成部分,也和其他经济植物的栽培一样和皇家的生产和经济运作直接相关。

这也是这个时期竹子在园林里面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它还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二)第二阶段: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第二阶段,在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竹子因为受到士族文人的喜爱,刚才李老师也讲到了比如说,竹林七贤、王徽之都是这个时期的人物,因为受到他们的喜欢,所以在当时的他们营建的园林,所谓士流园林,竹子栽培是比较普遍,而且影响到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那么成为竹子在园林广泛应用的发端。

那么我们国家的古典园林,分为几大类型,最主要的类型就是刚才说的一个是私家园林一个是皇家园林,再一个就是寺观园林,当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园林,比如一些带有公共的游赏性质的这种园林。

比如刚才,李老师讲到的兰亭,实际上它带有公共游赏的性质。

主要的是这三类。

(15:29)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前期的和生成期的园林相比,主要是游赏功能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更加重视观赏植物的栽培和培育。

在这个时期,在当时的士族文人当中,流行一种崇尚玄学、雅好自然、向往隐逸的风气,受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悠游竹林,吟啸谈玄的影响,那就是阮籍他们那些人,当然这个隐士集团后来分裂了,嵇康也被杀了。

但是他们在当时主张玄学,而且特别是主张人格独立,是很有影响的一个隐士集团,所以,受他们的影响,竹子也就引起了士族文人的特别的喜爱。

西晋的左思有诗说:经时东山庐,果下自成臻,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那么就是他们很看中用竹柏这样的植物,作为他们园林里边栽培的植物。

当时像谢灵运《山居赋》里所说的那种方圆百余丈的竹园或者像庾信,庾信是北朝的一个文人,他在小园赋里面讲到的三竿和二竿之竹。

那么,竹子因为适应了士族文人对园林的清逸情趣的追求和人格寄托的需要,所以开始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士流园林当中,不管是城市的一些小园还是规模比较大的山居别墅都是这样。

因为在士流园里面栽培流行起来,也影响到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在《晋书》《南史》还有像《洛阳伽蓝记》这样一些文献里面的记载,当时的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还有会嵇,还有北方的洛阳,那不论是以士流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还是像南北的华林园那样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寺观园林,竹子的栽培、以竹成景的情况已经都比较普遍了,这是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期和成熟期第三节就是跨越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期和成熟期,这个时期,大体上是从中唐以后已经到明清。

隋唐是我们园林发展的全盛期,到了宋代开始进行成熟期,一直到明清,那么竹子的栽培和竹子的以竹成景这种构景形式,它这个发展和当时文人园林的兴起和发展直接有关系,竹景的构建在这个时期更加追求意境的蕴含。

我们国家研究园林史的专家周维权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史》当中,这么讲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那么,中唐以后,中隐思想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并且转化为隐于园的追求,和过去的遁迹山林、归田隐居不一样了,它要求去隐于园,在园林里实现所谓壶中之隐,到宋代就更为盛行。

那么,这成为中唐以后,文人园林兴起的一个基础。

(20:15)园林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刚才已经说到白居易,那么他对中隐思想的诠释,以及对泉石养心怡性的营园主旨,还有他的营园实践,他一生建了四处园林,其中下工夫最大的就是他晚年经营的在洛阳的履道里宅园,待会来要谈到。

那么他这些营园,他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是有深刻的影响。

那白居易在众多的园林观赏植物中,对竹子是情有独钟的,刚才说到他履道里宅园,他这么写他的履道里宅园,说是“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开篇就是这样。

就是说它以水和竹为主构建了一处“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的园居环境。

而且,他又在他写他的园居的生活的一首诗里面又这样写,这首诗叫做《池上竹下作》。

他这么写,“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可师”,那么,又把水和竹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寄托,引为师友,他的影响是很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