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城市化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重点讨论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也就是说,城市化程度是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进行衡量的。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加。

二、城市化的原因1.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拥有更多的企业、工厂和服务业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2.教育与医疗条件:城市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民希望通过迁往城市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吸引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4.生活方式改变: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吸引了农民,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

三、城市化的影响1.人口聚集:城市化导致农民向城市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逐渐聚集。

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扩大,城市规模的增大。

2.改变地形地貌: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土地往往是由农田或自然环境转变而来的,从而导致地形和地貌的改变。

3.资源消耗: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

城市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带来压力。

4.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与交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会问题,如失业、住房压力、社会犯罪率上升等。

四、城市化的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迁移:对于过快的城市化过程,政府可以采取控制人口迁移的措施,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水平,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达1302.66万人。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构造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一样,一般能够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所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一样种类。

(2)不一样种类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一样的功能区,列如住所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但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某一种功能区可能兼有其余种类的用地。

(3),1,住所区:城市中最为宽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

而且分化出了高级住所区和中初级住所区。

高级住所区多建在城市外缘,房子面积较大,多处于城市河流上游,上风向及环境优美、文化设备齐备的地方。

初级住所区房子面积狭窄,常常散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邻近,环境相对较差。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双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散布,在某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特别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简称 CBD ),此中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著名大公司的总部,能够供给金融、保险、旅行等服务。

,3,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互相齐集而形成。

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公司之间常常有很强的协作性。

工业公司多处于凑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带用来部署其厂房和库房等设备。

2)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和变化( 1)不一样功能区的散布和组合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构造,也叫做城市地区构造。

不一样的城市,其内部空间构造是不一样的。

(2)城市地区构造模式主要有三种: 1 齐心圆模式:呈齐心圆状,一般有五个齐心圆组成,形成要素是地租要素。

2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向,其形状由交通要素影响。

3 多核心模式:跟着城市不停向外扩展,范围愈来愈大,原有市中心区因为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堵等原由,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环绕不一样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

(3)土地付租能力的不一样,也决定着功能区的散布情况。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流、大气污染严重(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

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看完后如果还意犹未尽,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吧!。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地理城市专题是高考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城市的特征、发展、管理、问题和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高考地理时,必须掌握城市专题的必要概念和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题目。

以下是关于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市政管理区域、居民集聚、主要以非物质生产为主的人口聚集地,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集中、较快的地区。

2.城市的特征:人口密度大、空间范围小、交通发达、产业集聚、文化繁荣、管理规范。

3.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非农业人口集中在具有市政管理区域的地方形成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并在数量、规模和空间范围上逐渐扩大的过程。

4.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结构、人口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城市发展与规划1.城市发展模式:德国型城市、美国型城市、英国型城市、日本型城市、中国型城市等。

2.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城市空间组织的方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城市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3.城市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保与绿化等。

三、城市问题与保障1.城市问题: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资源短缺、城市社会问题等。

2.城市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建设绿色城市、合理城市扩张、城市防灾减灾与救灾等方面的措施。

四、城市群1.城市群的定义:城市群是以若干个城市为中心,相互依存、互补发展的区域集群,包括主城、副城、卫星城和县城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2.城市群的类型:世界一类城市群、国家重点城市群、经济联动型城市群、政治文化中心型城市群、资源优势型城市群等。

3.城市群的影响:城市群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国内外知名城市1.世界著名城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首尔、新加坡、悉尼、多伦多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与城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与城化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与城化第一节城内部空间构造一、城形态二、城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各项经济活动互相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政与公一一共效劳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异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4、三种根本城地域功能分区三、城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和变化1、在城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内部的空间构造,也叫做城地域构造。

2、城地域构造形式:3、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才能,地租程度上下〔交统统达度、距中心远近〕历史文化〔〕、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第二节不同等级城的效劳功能一、城的不同等级1、城等级划分标准:以城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100万人口以上大城——50-100万人口中等城——20-50万人口小城——20万人口以下2、不同等级城效劳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提供效劳种类多,级别高,效劳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效劳范围的因素:二、德国南部城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的效劳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数目、互相间隔、效劳范围、城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等级高,城树木烧,互相间隔远,效劳范围大,城功能多;城等级低,城数目多,互相间隔近,效劳范围小,城职能少。

不同等级城效劳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效劳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场原那么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效劳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效劳范围。

第三节城化一、什么是城化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化。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2、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和形状3、城市层次结构——城市在国家、地区、区域等不同层次的分布和地位二、城市化1、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2、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2)社会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刻影响3)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三、城市化的类型1、自然城市化——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城市化2、规划城市化——由规划引导的城市化3、非规划城市化——没有明确规划的城市化四、城市化的阶段1、初级城市化——城市化的起始阶段2、中级城市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3、高级城市化——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的阶段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的地域分布——气候、土地、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农业的地域分布2、农业的生产方式——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二、工业生产活动1、工业的地域分布——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影响工业的地域分布2、工业的生产方式——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3、工业的发展趋势——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三、第三产业生产活动1、第三产业的地域分布——城市化程度、消费水平、交通等因素影响第三产业的地域分布2、第三产业的生产方式——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3、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服务业国际化和信息化四、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1、生产活动的空间组合——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空间组合2、生产活动的地域协调发展——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环境污染等2、人类活动对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景观的破坏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传统和文化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文化多样性型商业区是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两侧的区域,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2.3城市化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2.3城市化

第二章 第3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内涵、标志、动力及意义如下图所示: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而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等,则体现
了城市化的合理与否。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进程及特点: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城市化水平能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情况下,生产力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水平高;生产力水平低
的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低。

但也有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等特殊情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城市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即城市问题。

其产生的原因、危
害、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
经济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 并向城市转移 工业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繁荣了经济,促 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 1、带动————发展; 聚落形态 2、带来————的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3、带来————、————、————
) C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 B
B.城市化水平低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水 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来源 危害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
综合国力的强弱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A.起步晚发展快
填空
社会经济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市化的意义
1、人口转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居民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ppt考点解析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ppt考点解析课件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
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 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3、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 等优势吸引引起
扩大
分异明显
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
为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
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分析不同规模 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城 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及其范围是不同的。
2019/10/18
教学资料精选
14
谢谢欣赏!
2019/10/18
教学资料精选
15
实地听完整堂课。

3、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纲展示名师解读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2.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3.理解并记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类型 分布住宅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区 方式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3)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特别提示:(1)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2)根据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 地租的高低⎩⎨⎧ 距离 的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一、人口的变化1.人口增长:全球人口从1830年约10亿到20世纪60年代不足30亿,到21世纪初的60多亿,再到2020年的75亿,总体呈增长趋势。

2.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自然环境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

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为:城市化的推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迁徙。

3.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二、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因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聚集而形成和分散形态的城市。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工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城市化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等)。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农业地域分异的结果。

由于地球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2.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不同,如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分散性、商品率低等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特点;乳畜业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等。

四、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的效应,同一地域的工业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也使得工业地域的形成成为必然。

2.工业分散和工业的地域联系: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采取了分散生产的策略,形成了跨国公司等组织形式。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等措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结构模式特点成因举例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成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东京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阳烟台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淄博重庆未来"田园城市"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以人为本、人与城市协调发展带型——兰州;放射型——武汉;星座型——上海;散点型——大庆。

2、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知名度、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3、功能区合理布局应注意:(1)要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环境角度);(3)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自然因素主要影响影响结果举例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减少成本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城市群高原热带地区的高原上气候较为凉爽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山区地表崎岖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汾河、渭河谷地气候气候适宜适宜的降水,适中的气温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气候恶劣干旱、寒冷、过于湿热,不利于居住,经济落后城市少,规模小干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河流河运起止点人流、物流量大,货物集散、中转地,变更交易形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规模较大赣州河流交汇处通运输方式宜宾(岷)、重庆(嘉陵)、涪陵(乌)、武汉(汉)河口广州、上海运河两端塞得港&苏伊士巴拿马&科隆防卫半岛利用天然水域进行防卫古代城市常分布于此波士顿河曲处伯尔尼(阿勒)河心岛巴黎(塞纳)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少有城市分布。

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举例社会经济因素举例交通驿道邯郸政治政治中心罗马、六大古都、合肥、巴西利亚、堪培拉、伊斯兰堡、华盛顿公路、铁路石家庄、株洲、郑州、蚌埠、宝鸡水运扬州、济宁政策特区城市宗教拉萨、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瓦拉纳西军事锦州、酒泉、威海、山海关、虎门、横须贺、佐世保、朴茨茅斯旅游张家界、黄山市(屯溪)、牯岭科技筑波、班加罗尔、中关村、硅谷、剑桥矿产资源煤矿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鹤岗、抚顺、开滦、阳泉、淮北、六盘水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贝洛奥里藏特油田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阿伯丁、休斯敦其他金属约翰内斯堡(金)、白云鄂博(稀土)、金昌(镍)、白银(铜)、自贡(井盐)住宅城市波茨坦(柏林旁)疗养城市北戴河工业城市景德镇、宜兴(陶瓷)、长春、十堰、丰田、底特律(汽车)、渥太华(造纸)、曼彻斯特、孟买(棉纺)、伊春(森林)边境城市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喀什、河口、丹东、图们、畹町、凭祥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表现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就整个区域而言,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2)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 推力:吸引人群离开农村的因素。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 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国家晚(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英国1851年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达到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出现在英国)。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出现两类城市化特征: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远超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又称"虚假城市化',多出现在拉美和非洲;滞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出现于亚洲一些国家:印度、印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