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合集下载

[精品]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精品]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精品]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并掌握其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十一线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开关、导线等。

实验原理:电动势是电源产生的电流推动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时所做的功。

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可以测量一段电路中的电动势。

将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其中E为一个标准电池,R为一个高阻值电阻,RS为待测电源的内阻。

通过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二个点之间的电势差V,并计算电动势值E'。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I可以表示为:I = (E - V) / (R + RS)将上述两个式子联立可得:E' = E - IR由此可知,在测量电动势时,只需要测量电路中的电势差即可计算出电动势值。

实验步骤:1.先将电位差计的指针调零,然后将开关拨至“关”位置。

2.连接实验电路,将电池和高阻值电阻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并接入待测电源,如图所示。

3.调节高阻值电阻的阻值,使得电流不大于1mA,避免因电流过大产生的电阻噪声干扰电位差计的测量。

4.拨开关至“开”位置,记录电位差计的读数V1和V2,根据公式计算出电势差V = V2 - V1。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动势E' = E - IR,并计算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 = E' + RS * I。

6.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多次测量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并计算出平均值。

7.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器材归位,清理实验现场。

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高阻值电阻时要注意电流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电阻噪声码头在电位差计的测量结果。

2.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尤其是待测电源的极性。

3.测量电位差时要仔细读数,保证测量精度。

4.保持实验现场环境清洁、整洁。

实验结果: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对待测电源测量了10次电动势,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电势差V/V 电动势E/V1 0.64 3.022 0.63 3.063 0.66 3.004 0.65 3.055 0.63 3.036 0.67 3.017 0.62 3.048 0.64 3.029 0.63 3.0410 0.65 3.03平均值0.64 3.03本实验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了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的电动势为3.03V,测量精度较高。

试验十一电位差计

试验十一电位差计

实验十一电位差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2.学习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或电势差的方法;二、实验器材滑线式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稳压电源,检流计,箱式电位差计,单刀开关,双刀双向开关,滑线变阻器,电阻箱(2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电动势(或电势差)的精密仪器,它是利用比较测量法中的电势补偿原理设计的。

电位差计与电压表的区别:一是测量准确度高,二是测量时不需要被测电路提供电流,避免了用电压表测量时带来的接入误差。

补偿法测电动势的原理:如图11-1所示的电路,两直流电源的同极性端相连接,为待测电动势,为电动势数值已知且可调的电源。

调节使检流计的指示值为零,回路中无电流流过,表明电路中两电源的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种情况我们称电路达到补偿。

此时,。

应用这个关系,待测电动势可由求得。

利用上述补偿原理测量未知电动势和电势差的方法称为电压补偿法。

按此原理构成的仪器称为电位差计。

(一)滑线式电位差计应用滑线式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测量电路如图11-2所示,AB是一根1米长的均匀电阻丝,拉紧在木板的米尺上;是电阻箱,用来调节通过电阻线AB的电流;是滑线变阻器,用来保护检流计和标准电池为稳压电源;是待测电池;是标准电池,本实验使用II极饱和酸性镉电池,它的电动势随温度稍有变化,在时为伏,为简便起见,一律取伏进行计算,不必作温度修正;是单刀开关;是双刀双向开关;为滑动接触头,可在电阻线AB上滑动。

电源E、限流电阻R b和电阻R AB串联成一闭合回路,称为辅助回路。

当调节R b使回路中有恒定电流流过电阻R AB时,电阻R AB上就有一定的电压降,改变滑动触头S的位置,就能改变AC间的电势差U AC的大小。

电流不变的情况下,U AC正比于电阻R AC。

测量时把AC两端的电势差U AC 引出与待测电动势进行比较。

由待测电池(或标准电池)、检流计G、保护电阻R h和精密电阻R AC组成的回路称为补偿回路。

大学物理实验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大学物理实验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14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整理仪器】
拆线,整理整齐放在右手边抽屉里 工作电源关闭 检流计关闭 限流电阻RP归零 把仪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在十一线板前面 盖上桌布
15
16
电池一定要正
+
极对正极、负
极对负极。
11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内容】
2.定标:E固定10V左右,闭合K1, K2倒向ES, 固 定AD点的位置(2.000m——6.0000m),调节 RP (逐渐靠近法调节电阻), 使IG=0。记录E、 Rp、LAD。 3、测量EX:E、Rp 保持不变,改变AD点到新的位置 (先粗调找范围再细调),使IG=0。记录 LAD 。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xxx
1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1.掌握电位差计的补偿原理 2.学会用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
池的电动势。
2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1.提出问题
高中: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x,测出的电 压值为
U Ex I r
电路。
问题:怎样才能得到可调电动势的电源E0?---电位差计
4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3.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电位差计共有三个回路: 上半部分为工作电流回路 (E- RMN-Rp-E)
工作电流回路
5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E0的获得
插头A:整米改变
LMN=11m
1m
触头D:毫米改变
这就是电位差计测电动势的工作原理。
9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篇一: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日期实验人员【实验目的】1. 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正确使用电位差计;2. 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补偿原理;3. 掌握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4. 熟悉指针式检流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11线板式电位差计、检流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稳压电源、单刀双掷开关、保护电路组【实验原理】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内部没有净电流通过时两极件的电压。

如果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其实测量结果是端电压,不是电动势。

因为将电压表并联到电源两端,就有电流I通过电源的内部。

由于电源有内阻r0,在电源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电位降Ir0,因而电压表的指示值只是电源的端电压(U=E-Ir0)的大小,它小于电动势。

显然,为了等于其电动势E。

1. 补偿原理?? 如图1所示,把电动势分别为ES 、EX和检流计G 联成闭合回路。

当ES EX时,检流计指针偏向另一边。

只有当ES = EX时,回路中才没有电流,此时I=0 ,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我们称这两个电动势处于补偿状态。

反过来说,若I=0 ,则ES = EX。

能够准确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必须使通过电源的电流I为零。

此时,电源的端电压U才图1 补偿电路2. 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AB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共长11米,它与直流电源组成的回路称作工作回路,由它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I0;由待测电源EX、检流计G、电阻丝CD构成的回路称为测量回路;由标准电源ES、检流计G、电阻丝CD 构成的回路称为定标(或校准)回路。

调节总电流I0的变化可以改变电阻丝AB单位长度上电位差U0的大小。

C、D为AB上的两个活动接触点,可以在电阻丝上移动,以便从AB上取适当的电位差来与测量支路上的电位差(或电动势补偿)。

—第 1 页共 3 页—图2 电位差计原理图1) 预设当直流电源接通,K2既不与ES接通、又不与EX接通时,流过AB的电流I0和CD两端的电压分别为I0?ER?RAB(1)UCD?UC?UD?检流计G。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电动势是指一个电源在不断地向外做功的过程中所提供的电能,其大小单位是伏特(V)。

电动势的特性是电势差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十一线电位差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电势差的仪器,由十一个电极组成,其中第一和第十一个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其他九个电极平均分布在两端之间,可用于多点测量电势差,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组连接到十一线电位差计的第一和第十一个电极上;
2.将电子万用表的电流测量档位调至最大,将正负极接到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在两端之间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分别测量电势差,并用十一线电位差计记录数据;
4.计算每个位置的电势差,并绘制电势差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
测量得到的电势差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中可以看出,电势差与电流呈线性关系,符合电动势的特性。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成功地测量了电动势,并通过十一线电位差计对其进行了多点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电势差与电流呈线性关系,验证了电动势的特性。

- 1 -。

大学物理实验(上):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大学物理实验(上):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选定C的插孔位置并移动D,使得LCD=5.0930m。 闭合K1,将K2倒向标准电池E0一侧,断开K3,通过调 节Rp(用跃接法按D键),使G的指针基本指零;此为 粗调。
合上K3,再细调Rp,使G确切指零。校准完成。 注意:此后Rp的值不可变动,即保持I0恒定。
(3)测量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x
将K2倒向待测电池Ex一侧,断开K3,利用插 头C端找出使G指针左右偏转的2个相邻插孔,估 计出Ex的大小。
图中电阻ab为电位差计
内部的已知标准电阻,只要
工作电源的电动势E大于标
b
准电池的电动势E0,滑动d 点就可以找到使得检流计G
无电流的平衡点,此时ad段
的电位即为E0。该过程称为 “校准”。
设ad段电阻为r1,则有: E0 I r1
工作电源E
工作电源E
a
b
d
G
标准电池 E0
a
b
d
G
待测电池E x
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一、基本原理
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x时,通常不能直接用电压 表。若将电压表直接并联在待测电源两端,则只能
测得电池的端电压
U Ex Ir
ExΒιβλιοθήκη IrV只有当I=0时,电池两端 的电压才等于电动势Ex。 这就需要用补偿法。
电位差计是用比较法测量电位差的仪器。
工作电源E
a d
G
标准电池 E0
设C插入m线的孔时G左偏,插入n线的孔时 G右偏且m>n,则有:
mU 0 Ex nU0
将C端插入n线对应的孔,滑动D使G中电流基 本为零。再合上K3,细调D。使G中电流确切为零。 读出此时的CD两点距离LC’D’,则
Ex U 0 LC'D'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电位差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池电动势的精密仪器,其原理是基于电位差与电动势之间的等效关系。

通过测量已知电位差的参考电池与待测电池之间的电位差,可以计算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以下是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连接线和开关等。

2.将电位差计接通电源,打开电位差计的开关,调整电位差计的量程和精度,使其处于待测状态。

3.将标准电池与电位差计连接,调整电位差计的参考端,使其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相等。

二、实验操作1.将待测电池与电位差计连接,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方向要正确。

2.调整电位差计的参考端,使其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相等。

此时,电位差计显示的数值即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3.如果待测电池的电动势未知,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和计算得出电动势的平均值。

例如,可以分别测量多个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然后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电位差计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同时,要避免将电位差计长时间置于高温或高湿度的环境中,以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5.在实验结束后,要将电位差计关闭,断开电源,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实验注意事项1.在连接电源和电位差计时,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和电位差计的参考端与待测端的连接顺序,避免出现连接错误导致仪器损坏的情况。

2.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电位差计的量程和精度是否调整正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多次测量和计算平均值时,要注意排除异常数据,以避免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如果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结果相差较大,需要重新进行测量或排除异常数据后再进行计算。

4.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安静,避免由于震动或电磁干扰影响测量结果。

如果需要移动仪器或更改设置时,要先关闭电位差计的开关,避免由于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危险情况的发生。

5.在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同时,要断开电位差计的电源,以避免由于长时间通电导致仪器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ps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ps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ps本次实验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电动势是指电源带电荷经过导线内部流动而产生的电场力和静电势差所组成的电势差。

在电路中,电动势是沿回路的电压总和。

电动势可以用来刻画电源本身的能稳定保持一个电流的能力。

本实验将通过十一线电位差计来测量电动势,了解其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器材:1. 十一线电位差计2. 相应的测试电源3. 相应的导线4. 数字万用表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首先,将电源的两个极端分别用一根导线连接附在十一线电位差计上。

此外,由于电动势是沿回路总电压总和,因此需要在电路中设置一个电阻。

可以通过旋转旋钮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选择一个合适的稳压模式,使得电压输出稳定在一个恒定的值。

在电路中,通过选择万用表的不同档位来实时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

可以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的电压输出,验证电源恒定电压的特性。

3. 测量电动势测量电动势的方法是,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实时记录沿回路的电势差。

电位差计可以通过检测电路中每个点的电压变化情况来计算电势差。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的总电阻为R,电动势E=IR, 其中I为电路中的电流。

因此,可以根据记录下来的电势差和电路中的电流来计算出电动势。

4. 记录和分析数据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记录下电路中各个电压点的电势差,并实时在数字万用表上显示电动势。

记录尽量精确的数据,包括电路中的电流大小、阻值、电源输出电压、电势差等数据。

实验结果:本实验通过使用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了解了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了电动势的测量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势差测量和电动势的定义及其应用。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引言:电动势是指电源对电荷所做的功,是衡量电源驱动电流能力的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准确测量电动势,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探究电路中电动势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包括电池、电位差计、导线和电阻。

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电压差的仪器,它利用电势差的原理来测量电动势。

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电路中。

将电池的正极与电位差计的正极相连,将电池的负极与电位差计的负极相连。

确保连接牢固,避免接触不良。

2. 调节电位差计的量程。

根据电池的电动势大小,选择适当的量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电动势。

打开电路开关,使电流通过电路。

观察电位差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 更改电阻值。

在电路中加入一个可变电阻,通过调节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每次改变电阻值后,都要记录下电位差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动势与电流无关。

通过改变电阻值,我们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但电动势的大小并不随之改变。

这说明电动势与电流无关,电动势仅取决于电池本身的性质。

2. 电动势与电池类型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池,如干电池和锂电池。

通过测量不同类型电池的电动势,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动势值。

这表明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电动势特性。

3. 电动势与温度有关。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温度来观察电动势的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动势的数值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温度会影响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电动势的大小。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动势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电动势是电路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对于电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我们可以准确地获取电动势的数值,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动势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这对于电路设计和电源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探究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关系。

实验仪器,电位差计、电池、外部电阻、导线等。

实验原理,电动势是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它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有关。

当电池内部电阻增加时,电动势会减小;当外部电阻增加时,电动势也会减小。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电位差计、外部电阻和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电路。

2. 调节电位差计,使其显示为零。

3. 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记录下数据。

4. 在电路中增加外部电阻,再次测量电动势,记录下数据。

5. 在电路中增加电池内部电阻,再次测量电动势,记录下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画出电动势随外部电阻和内部电阻变化的曲线图。

通过分析曲线图,我们可以得出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势随着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结论:1. 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有关。

2. 电动势随着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动势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池和外部电阻,以及改变电路连接方式,来进一步探究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电动势与电路中各种元件的关系。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动势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3、理解补偿法测量电动势的优点。

二、实验原理电位差计是一种利用补偿原理来精确测量电动势的仪器。

补偿法的原理是:在一个包含电源和电阻的回路中,如果能找到一个与待测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动势,使得回路中电流为零,那么这个与待测电动势相抵消的电动势就等于待测电动势。

电位差计由工作电源、标准电池、测量电路和检流计等部分组成。

通过调节测量电路中的电阻,使检流计指针指零,此时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对应。

然后将待测电动势接入测量电路,再次调节电阻,使检流计指零,此时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与待测电动势相对应。

根据电阻值的比例关系,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电动势的值。

三、实验仪器1、电位差计2、标准电池3、检流计4、待测电池5、电阻箱6、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待测电池和电阻箱等仪器,确保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2、校准电位差计(1)将电位差计的转换开关置于“标准”位置。

(2)调节电阻箱,使检流计指针指零。

此时电阻箱的读数即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对应的电阻值。

3、测量待测电动势(1)将电位差计的转换开关置于“未知”位置。

(2)将待测电池接入电路。

(3)调节电阻箱,使检流计指针再次指零。

记录此时电阻箱的读数。

4、重复测量重复步骤 3,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整理仪器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和导线。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测量次数|电阻箱读数(Ω)|待测电动势(V)||||||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2、数据处理计算每次测量的待测电动势值,然后求平均值。

平均值=(待测电动势 1 +待测电动势 2 +待测电动势 3)/ 3六、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电位差计、检流计等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精度限制,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引言:电动势是描述电源驱动电流的能力的物理量,是电源的重要特性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电动势来评估电源的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来测量电动势,探究电动势与电源内部电压的关系,并了解电源的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电位差计、电源、导线、电阻箱等。

2. 将电源连接到电位差计的输入端,确保连接稳固。

3. 将电位差计的输出端与电阻箱相连,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位差计的读数在合适的范围内。

4. 通过逐渐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电阻箱阻值对应的电位差计读数。

5. 根据测得的电位差计读数和电阻箱阻值,计算出相应的电动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出电位差计读数与电阻箱阻值的关系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位差计读数随着电阻箱阻值的增加而增加。

2. 电位差计读数与电阻箱阻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3. 电位差计读数的变化范围与电阻箱阻值的变化范围成正比。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动势与电源内部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电动势是电源内部电压的度量,它与电源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电源内部存在电势差,这种电势差驱动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从而实现电能转化。

电源的电动势决定了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电源输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电动势来评估电源的性能。

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电源的输出能力。

电位差计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可以测量微小的电压差。

通过测量电位差计的读数,我们可以间接地获得电动势的数值。

然而,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还需注意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电源的内阻会对电动势的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内阻越大,电动势的测量误差就越大。

此外,电源的稳定性也会对电动势的测量精度造成影响。

如果电源输出不稳定,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日期实验人员【实验目的】1. 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正确使用电位差计;2. 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补偿原理;3. 掌握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4. 熟悉指针式检流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11线板式电位差计、检流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稳压电源、单刀双掷开关、保护电路组【实验原理】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内部没有净电流通过时两极件的电压。

如果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其实测量结果是端电压,不是电动势。

因为将电压表并联到电源两端,就有电流I通过电源的内部。

由于电源有内阻r0,在电源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电位降Ir0,因而电压表的指示值只是电源的端电压(U=E-Ir0)的大小,它小于电动势。

显然,为了能够准确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必须使通过电源的电流I为零。

此时,电源的端电压U才等于其电动势E。

1. 补偿原理•• 如图1所示,把电动势分别为E S、E X和检流计G联成闭合回路。

当E S < E X时,检流计指针偏向一边。

当E S > E X时,检流计指针偏向另一边。

只有当E S =E X时,回路中才没有电流,此时I=0 ,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我们称这两个电动势处于补偿状态。

反过来说,若I=0 ,则E S =E X。

图1 补偿电路2. 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AB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共长11米,它与直流电源组成的回路称作工作回路,由它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I0;由待测电源E X、检流计G、电阻丝CD构成的回路称为测量回路;由标准电源E S、检流计G、电阻丝CD构成的回路称为定标(或校准)回路。

调节总电流I0的变化可以改变电阻丝AB单位长度上电位差U0的大小。

C、D 为AB上的两个活动接触点,可以在电阻丝上移动,以便从AB上取适当的电位差来与测量支路上的电位差(或电动势补偿)。

图2 电位差计原理图1) 预设当直流电源接通,K 2既不与E S 接通、又不与E X 接通时,流过AB 的电流I 0和CD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B R R E I +=0(1)CD D C CD R R R EU U U AB+=-= (2)式中R 为直流电源的总电阻。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摘要:本实验使用电位差计测量了电池的电动势。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个电池,并且改变了其间的连接方式,测量了不同方式下的电动势。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连接方式会对电池的电动势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引言:电动势是指电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可以决定电池的工作状态,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测量电动势是理解和使用电池的基础。

本实验使用了电位差计进行电动势测量。

电位差计是一种非常精确的电压测量仪器,因此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个相同的电池,并且改变了其间的连接方式,测量了不同连接方式下的电动势。

实验原理:电位差计是一种基于电势差的电压测量仪器。

在电路中,两个电势差为U1、U2的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 = U2 - U1在电池中,由于化学反应的存在,电极之间会产生电势差。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电位差计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过程:1. 准备三个相同的电池,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2. 使用电位差计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起来,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 将电池的连接方式改为串联,并使用电位差计重新测量电动势。

记录下测量结果。

4. 将电池的连接方式改为并联,并使用电位差计重新测量电动势。

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使用电位差计测量了三个电池不同连接方式下的电动势。

测量结果如下:电池连接方式电动势(V)电池并联 4.8电池串联 2.4单个电池 1.6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连接方式会对电池的电动势产生影响。

在单个电池的情况下,所测得的电动势为1.6V。

在串联电池的情况下,三个电池的电动势为2.4V。

在并联电池的情况下,三个电池的电动势为4.8V。

这个结果可以用基本电路理论来解释。

当电池串联时,其总电动势等于各电池电动势的代数和。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问题及讨论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问题及讨论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问题及讨论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是一种用于定位大地电动势的实
验方法,通过十一线电位差计对两端相隔11米的电极进行测量而启发
出的。

该实验可被应用于多种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中,尤其是用于测
量岩溶洞壁上的水气渗透转换情况、热液成因岩体的活动性分析及矿
脉活动等。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问题讨论主要包括:
(1) 电位差采样技术。

在进行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时,需要进行
定时采样以准确测量电动势,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所得的电动势值。

(2) 电位差计硬件结构。

制作材料、制作技术及传感器的放置方
式等都可能影响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电位差的调整。

在执行试验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可
能会出现电位差的变化,因此需要及时调整电位差,以保证测量精度。

(4) 反应时间分析。

在进行热液活动度分析时,需要进行反应时
间分析以确定响应时间的程度,即响应时间必须低于实际时间,才能
反映准确的电动势。

(5) 电极位置的精度。

在试验进行时,两端相隔11米的电极的位
置要求要求相对较高,如果稍有偏差,都可能使最终结果出现偏差。

(6) 计算结果判断及分析。

经过测量所得的数据需要进行深入的
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估算水气渗透转换情况、热液成因岩体
的活动性分析及矿脉活动等。

总之,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正
确操作、合理的数据分析和专业的认知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才能有
效指导地质研究。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4.11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简介用电位差计测电压,是将未知电压与电位差计上的一直流电压相比较。

它不象伏特计那样需要从待测电路中分流,因而不干扰待测电路,测量结果仅仅依赖准确度极高的标准电池、标准电阻和高灵敏度的检流计。

它的准确度可以达到01.0%或更高,是精密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

它不但可以精确地测定电压、电动势、电流和电阻等,还可以用来校准电表和直流电桥等直读式仪表,在非电参量(如温度、压力、位移和速度等)的测量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目的1.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2.学会测量电动势的一种方法。

实验原理一.电位差计的线路原理。

如果要测未知电动势x E ,原则上可按图4.11-1连接电路,其中0E 是可调电压的电源。

调节0E ,使检流计指零,这就表示在回路中两电源(0E 、x E )的电动势必然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故数值上有0x E E这时称电路达到补偿,如果 0E 的数值已知,则x E 即可求出。

据此原理构成的测量电动势或电位差的仪器称为电位差计。

可见,构成电位差计需要一个0E ,而且它要满足两个要求:(1)它的大小易于调节,使0E 能够和x E 补偿;(2)它的电压很稳定,并能读出准确的伏特数。

在实际的电位差计中,0E 是通过下面的方法(图4.11-2)得到的:电源E 、限流电阻'R 和精密电阻ab R 串联成一闭合回路,称为辅助回路,当有一恒定的标准电流0I 流过电阻ab R 时,改变ab R 上两滑动头C 、D 的位置,就能改变C 、D 间的电位差cd V 的大小,cd V 正比于电阻ab R 中C 、D 之间那部分的电阻值,由于测量时必须保证0I 恒定不变,所以实际电位差计都根据0I 的大小把阻值转换成电压刻度标在仪器上。

cd V 相当于上面所要求的“0E ”。

测量时把滑动头C 、D 两端的电压cd V 引出与未知电动势x E 进行比较,x x E CDGE 或(''s s E C D GE )称为补偿回路。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以及不确定度的估算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以及不确定度的估算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以及不确定度的估算孙伯耳
【期刊名称】《实验教学与仪器》
【年(卷),期】2009(0)S1
【摘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已推广和采用不确定度的概念,并用不确定度取代误差来评价测量结果。

本文现结合十一线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尝试用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

十一线电位差计是利用补偿法原理组装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直观、便于分析和讨论等特点,而且测量结果也比较准确。

所提供的仪器有: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孙伯耳
【作者单位】陕西长安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补偿法测电池电动势及内阻实验不确定度估算
2.十一线电位差计实验改进——测多种规格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3.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不确定度评定
4.关于用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几点讨论
5.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问题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引言电动势的测量是电学实验中基本的一项内容,常见的电动势测量方法有波动法、磁旋法、电化学法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电位差法测量电动势,它利用了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能够精确测量电动势的大小。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电压U等于电流I和电阻R的乘积。

即 U=IR。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电流在任一支路内的代数和等于经过该支路的电动势之和。

即∑I=0。

参考图1:当电池的正负极端分别连上两个已知电阻R1和R2后,形成一个由电池、R1、R2组成的闭合电路。

设此时电池的电动势为E,连接在R1上的电压为U1,连接在R2上的电压为U2。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U1=IR1 、U2=IR2。

参考图2:加入电位差计,将其分别连接在R1、R2两端,由于电位差计内部电阻很大,可以忽略其对电路的影响。

则电位差计测量所得的电压分别为V1、V2。

根据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电路的总电流等于零,即 I=I1=I2。

所以,有U1/U2=V1/V2,E=U1+U2=V1R1/V2+V2R2/V1。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电动势E的大小。

实验仪器电池、电位差计、电阻箱、导线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连接在R1上,负极连接在R2上,形成电路。

2. 将电位差计的两根探针分别连接在R1和R2的两端。

3. 调节电阻箱中的电阻大小,使探针在电位差计上读数大于0且稳定。

4. 记录下电位差计上的两个读数V1和V2。

5. 更换电阻箱中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电阻时的电位差计读数。

6. 根据公式计算出电动势的大小E。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上述步骤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公式,计算得出不同电阻下的电动势大小,具体数据见下表:电阻(Ω)读数V1(V)读数V2(V)电动势E(V)10 0.5 1.0 1.520 1.0 2.0 3.030 1.5 3.0 4.540 2.0 4.0 6.050 2.5 5.0 7.5根据数据,绘制出电阻与电动势的折线图(参考图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也称为测量电场条件。

它是一种用来测量电子流体中各点电场情况的常见手段。

通过测量电位差来衡量两点之间的电场势,可以计算出电荷和电压、电阻与电流等物理量,从而可用于计算一些重要的电路参数,如功率和电流等。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第一步是设置电源,将它连接到电子流体中的两个点,其中一个点作为电源点,如正极端或接地端,以供测量参考。

第二步是用电流表测量两个点之间的电流,并计算出当前电位差,即用电动势来表示。

最后使用电位计校准,检查测试结果是否与实际电动势情况一致。

采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电动势数据,无需复杂设备,准确度也较高。

缺点主要在于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大,环境中的电磁波等外界干扰可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尽可能避免任何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才能取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不正确使用可能会造成过大的电流,进而损坏测量器件。

因此,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前应对电源采取无负载接触探测,以判断其安全性;进行测量时,也应两次检查电源接线是否正确;校准完毕后,立即熄灭电源,以免造成漏电;测试仪器保持干净整洁,以防止电气接触出现问题。

总的来说,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在具备一定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