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理整理的一些简答题
马哲简答题
一、简答题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28)答: (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2)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
2、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P29)答: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简述物质、意识的内涵及其关系(P30、31)答: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它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简述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P33)答: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物质的。
5、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由(P36)答: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6、简述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表现(P39)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简述联系的内涵及其特点(P40)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答:(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p45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马哲简答题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
②自然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直接来源。
2.革命变革:①内容上,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创立了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第一次使哲学真正成为科学。
②对象上,它第一次把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③作用上,它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3.基本特征:①它的阶级性,即公然申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②它的实践性,即强调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又是为实践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的统一。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的思想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并能为我们认识的客观实在。
它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哲学概括。
具体科学的物质是指实物、物质结构。
旧唯物主义把哲学上的物质说成是具体的实物、物质具体形态或物质结构:水、火、原子、分子等等。
因而混淆了哲学的物质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界限。
(2)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石;它是反对唯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思想武器;它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实物、物质结构的局限性;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3)世界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而不是统一于存在,因为存在既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性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而不是统一于实物、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
马哲简答题
马哲简答题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怎样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答: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如何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一方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5、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一方面,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重要)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哲题库——简答题
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2、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意识作为思想观念,是纯粹主观的东西。
5、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6、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7、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作为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四、简答题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主要表现以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6、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7、简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及其方法论意义。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五、论述题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进行30多年的改革事业的看法。
3、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4、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5、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思想,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6、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马哲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哲学?(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2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
(4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2•哲学与世界观是什么关系?(1 )哲学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的意识形式,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共同点是:哲学和世界观都是回答世界的普遍本质问题,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的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升华。
有什么样的哲学就表现为什么样的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是:哲学不是自发的、普遍的世界观,而是经过哲学加工整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一般的世界是不系统、不自觉、缺乏理论的和严密的逻辑的,因而它还不等于我们所说的哲学。
3•怎样理解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任何哲学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中,必然贯穿着一定的观察问题的方法,而一定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形成后,又总要以此为指导,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没有不体现为方法论的世界观。
(2 )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世界观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必然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问题,说到底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科学的世界观必然产生科学的方法论,错误的世界观也必然导致方法论的错误。
(3 )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不否认二者之间也会存在矛盾。
这恰恰说明二者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
世界观成为方法论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端,二者既可以相结合也可能发生分离。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自觉的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把“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考试小抄)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答:(1)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3)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哲简答题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识时务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就是无,新旧事物是通过否认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存其积极因素。
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④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这回公众的合法权益。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则认为它们是彼此孤立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他们都是静止的、不变化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外部寻找事物运动的根源。
1、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认识主体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答:(1)、是由生产和在生产劳动力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2)、就是劳动过程本身。
与一般商品不同,劳动力商品具有创造商品、价值的能力,不仅创造出本身的价值,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哲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对立统一律(矛盾规律)(同一与斗争、内因与外因、普遍与特殊、两点与重点)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
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发中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四,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五,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6、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简答题
简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定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社会生活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其本质是实践的主要体现是: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的存在方式,内在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意识的关系,构成基本的社会关系。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通过实践,人类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领域。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范畴的钥匙。
第三,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4.简述哲学的价值含义及特点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数学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
主客体直接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第三,社会历史性。
第四,多维性。
5.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物质?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马哲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实践的内涵、结构和功能。
⏹①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
⏹③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和优化主体的功能。
2、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
⏹第一,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第二,认识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第四,审美关系,即主体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体验、感知、创造美的关系。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更重要?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认识本身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只有回到实践中去,化为群众的行动,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否合乎实际,或具有多少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4、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生产力发展到与原来的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时,生产力就要突破旧生产关系的束缚,使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5、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上层建筑不能满足新兴经济基础的要求,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思考题解答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答:(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马哲》简答题
1.简述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怎样理解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要?4.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1、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它回击了唯心主义与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捏卫了唯物义哲学路线;它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中心线索,根本的认识方法,以及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岐。
3、第一,认识世界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需要理论指导,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含义: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绝大数成员的总和。
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2、简述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4、简述国体和政体的辩证关系5、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分))意义: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1分)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1分)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分)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分)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1分)③意识活动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1分)④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1分)3.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环节:④辩证否定是既克服义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承认世界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否认世界可以认识的是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三中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两中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1)对立主要表现在:①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②唯物辩证法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③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2)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简答题
1、哲学作为世界观,回答关于世界观的什么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两者何者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过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建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结合现实延伸,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同一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是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的,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它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正是矛盾的贯通性才使得矛盾双方各自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斗争性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体向另一种矛盾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促使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
二者关系;两者是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两者的统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的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原理整理的一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和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7.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8.简述运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并指出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简述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0. 用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11.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12.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1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4.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1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6.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简述量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7.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8.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试述真理的客观性以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并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0.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并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1.试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二者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2.运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23.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24.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以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2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6.简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27.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8.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简述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30.结合中国环境问题的实际,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环境问题。
31.什么是生产力?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32.什么是生产关系?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3.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4.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及二者的关系。
35.简述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一般特点。
36.运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应持的正确态度。
37.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
38.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9.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正关系。
40.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41.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正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42.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3.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
44.简述改革的含义(实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5.简述人民群众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表现。
(简述人民群众的含义及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
46.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
47.简述社会进步的含义、内在根据及其标准。
48.用社会进步及其衡量标准的原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49.简述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