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大气环流(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
大气环流
一、选择题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2、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早,退却时间晚,受夏季风控制时间长,选B。第2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故①正确;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故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高原、高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空气,气温高,故④对。C项正确。第3题,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故A、B项错误;夏季风到达该地的时间为7月,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故C项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3月降水较多,故D项正确。
每年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易出现山林火灾。下图为“2018年11月加州山火分布示意图”,此次山火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圣安娜风”特指秋冬季节从大盆地向西南扫过加州的一种风,对所经过的山林火灾影响极大。据此完成4~6题。
4.形成“圣安娜风”的气压或风带是( )
A.陆地冷高压 B.副热带高压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5.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着火点的“圣安娜风”的性质是( )
A.低温干燥 B.高温干燥
C.低温湿润 D.高温湿润
6.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林区多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多雷电天气②多受焚风效应影响③多枯枝落叶④多家庭燃木取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A 5.B 6.B
解析:第4题,“圣安娜风”形成于秋冬季节,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因此不可能由此形成“圣安娜风”;西风带在北半球吹西南风,与图中风向不吻合;极地东风主要影响高纬度地区,因此排除;秋冬季节北美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第5题,“圣安娜风”原本低温干燥,但越过山脉后,空气下沉增温,性质变得高温干燥,容易诱发山林火灾。第6题,雷电天气属于强对流天气,秋季该地很少发生;该地位于北纬40°左右,秋季温度适宜,家庭燃木取暖可能性不大;这里夏秋季节炎热干燥,山林中有大量干燥的枯枝落叶,再加上“圣安娜风”的焚风效应影响,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每年9月,副热带高压南移,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在我国部分地区形成“秋雨”现象。下图为“我国2017年9月23日的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最可能形成“秋雨”的地区是( )
A. 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关于图中“副热带高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②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③其成因主要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④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只有甲处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的区域,最可能形成“秋雨”,选A。第8题,“副热带高压”主要是动力成因;该气压带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降水,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这也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我国北方“秋高气爽”是反气旋天气,并非“副热带高压”的作用,据此选B。
当年欧洲人的帆船驶到某个海域时无风,只能长时间漂流,最后不得不把运输的马匹推下海,欧洲人将该海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下图为当年欧洲人绕好望角到亚洲的部分航线。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航程会经历“马纬度”现象的次数是(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0.图示航程,船员还会经历的现象是( )
A.在①航段中,帆船越往南行驶天空能见度就越好
B.在②航段中,帆船夏季可以借东北风顺风行驶
C.在③航段中,帆船看到鱼群踊跃,岸边植被茂密
D.在④航段中,帆船7、8月经过好望角时风雨较大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由图文材料可知,无风带就是“马纬度”,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因此位于气压带影响的海区就是“马纬度”,图中的航程经过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经过“马纬度”现象的次数是3次。故选B。第10题,在①航段中,(受沿岸寒流影响)易发生海雾,帆船越往南行驶天空能见度就越差。在②航段中,帆船是向南行驶,夏季盛行西南风,逆风。在③航段中,附近海域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沿岸干燥少雨,陆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在④航段中,处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气候,7、8月此地为冬季,冬季(北半球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风力较大,因此帆船7、8月经过好望角时风雨较大,D符合题意。故选D。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主要以鱼类和甲壳动物为食,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11~12题。
11.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2.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图中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北极燕鸥的越冬地是在南极,繁殖地在北极,北极燕鸥在两极的时间都是当地的夏季,两极的季节相反。所以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3月,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北极出现极昼,夏季即将来临,故选A。第12题,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以看出“虚线”线路大致为顺风,对北极燕鸥来说可节省体能,B正确。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