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_分析《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问我们电影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电影是给人的眼睛吃的冰激凌。
既然要用眼睛来“品尝”,那么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冰激凌”方称得上真正的美味。
短短几周的影视鉴赏课,我们看了五部电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罗拉快跑》确实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电影。
下面就对它的三大亮点——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及极具动感的背景音乐,做逐一的分析。
一,拍摄手法。
对于拍摄手法,我有较多的话要说,因为这是眼睛最直观的感受,任何一个略有敏锐眼光的观影者都会被《罗拉快跑》中的多种镜头所刺激。
而老师讲的快闪镜头及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快闪镜头的运用。
快闪镜头指的是多个时间少于一秒的镜头的组合。
该组合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描述一个情节并不完整,但是能让观众的了解其传达要领。
在《罗拉快跑》整部影片中,快闪镜头贯穿始终。
最早使用快闪镜头的地方是罗拉接到男友的电话之后,镜头以罗拉为中心开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示出罗拉脑海中闪过的可以向其求助的人选。
在这里,快闪镜头给出的是每个人人物肖像的图片,虽然导演并没有安排出每个人背景资料的一个介绍,但是从每个人的表情着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女主角罗拉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罗拉。
最后镜头定格在罗拉的父亲上,罗拉下定了主意便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奔跑。
之后的快闪镜头主要运用在罗拉碰到的每个路人之上。
罗拉碰见的妇人,骑自行车的人,乞丐,老人。
这些快闪镜头分别表现出每个人在遇见罗拉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表现出这些人正是在街头这样偶遇罗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人生的变化。
快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的思想表达的方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快闪镜头巧妙的运用了其“快”的思想,表现出这些事情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罗拉的生命中,这些人也像这些快闪镜头一样,都是一闪而过的。
其次,这些快闪镜头给整部影片增加了一种动感,使得整部影片都在快速的闪过中进行。
罗拉快跑 影评
奔跑中——浅析《罗拉快跑》中元素火红的头发,快节奏的奔跑穿梭,干净利落的办事能力,一个类似游戏的赛次命运,三种态度三种选择和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导演将相同的事情完美的展现给观众,摄影机那经典的跟镜头的应用,生动而不乏沉稳,活泼而不失内敛。
这些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紧凑的影象气质,整部影片就像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一. 影片中的视听手段《罗拉快跑》从开头俯视又运用推镜头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模仿主观镜头把镜头切到红色的电话上引出故事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这种快节奏的开场给本篇垫定一个紧张的氛围,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以及快速剪接,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flash动画,照片蒙太奇,竭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罗拉奔跑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和视觉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
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凌厉,不拖沓。
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风格相益得彰,每次都立即的选择一个方式进入一种救曼尼的方式,果断,不拖戏,行动迅速,曼尼在电话亭中掏出抢时镜头采用俯视镜头也捎带有些讽刺性。
表现出曼尼的懦弱与无奈。
影片中跟镜头的使用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采用几种跟镜头的方式正跟,后跟,侧跟。
侧跟的效果大多是强调罗拉奔跑时的速度、动感、紧迫感。
正跟往往是让观众能从正面更清楚地感受到罗拉焦急的内心情绪,能清楚地看到罗拉脸上的焦急的表情,并渲染人物在运动时的戏剧冲突。
比如罗拉迎面跑过来时,她与摄影机总是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似乎暗示了她离终点还很远,从而渲染了罗拉与时间赛跑的戏剧冲突。
后跟更强调罗拉奔跑时的纪实感,以及她将要遇到的事情的不确定性。
因为后跟时,摄影机的视点就像是观众的视点紧随罗拉其后,和罗拉一起感受着奔跑时的速度和她看到的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容易让观众和罗拉同时紧张起来。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摘要题】环球视域【正文】影片《罗拉快跑》讲述了罗拉为救男友曼尼而不停奔波的故事,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在主题表现上,表面上消解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否定爱情和死亡的价值,而在深层次上却歌颂人的奋力拼搏、永不放弃和“有所作为”。
是一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都具有创新和深度,并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镜头与段落1.镜头: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在电脑游戏中,玩家同时具备两种身份:首先,是游戏发展方向的选择者。
玩家可以在游戏告一段落时,从若干选项中决定游戏未来的情节,从而模拟角色遭遇不同的情景。
同时,玩家可以俯瞰角色所处的地理位置、敌友状态和出入路线等——这时的玩家自然如同“全知的上帝”控制着整场游戏。
其次,是参与游戏并发展情节的“主人公”。
玩家在游戏中处于角色模拟状态,行走跑跳、砍杀围歼都由玩家“身临其境”来完成。
甚至玩家在某些规定性情节里会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体验情感波澜和生死存亡的命运。
玩家和角色合二为一,从而“进入”游戏,具有面对、经历、体验与思索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视点。
同样,在《罗拉快跑》中也存在着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
片头处,罗拉紧张而力求冷静地在脑海里搜索可以求助的对象。
镜头围绕着罗拉进行360度旋拍和俯拍。
同时快速切入她或迫使自己冷静、或几近崩溃、或沮丧绝望的若干表情的近景,既满足了观众对罗拉全方位的观察兴趣,又烘托出紧张得令人晕眩的气氛。
有“全面报道”又有“焦点访问”,使得节奏有缓有急,生动、活泼、丰富。
接下来是罗拉的面部特写与她脑海中所想到的亲朋好友的近景互切。
在此处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节奏感。
首先,罗拉与亲朋好友之间:罗拉处于固定镜头前,每隔四秒左右会出现在画面上,而亲朋好友的近景如流水般在画面上快速切换一次性闪过,呈现出罗拉意识的运动感。
赏析电影《罗拉快跑》
对电影《罗拉快跑》的赏析《罗拉快跑》是德国导演汤-蒂克的一部成功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它是一部视听感极强的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 三个奔跑过程, 三种不同结果。
本文从跑谈起,以美学、结构、技术等视角对影片进行浅析。
影片结构新颖,开篇精彩,色彩鲜明,强调主观真实。
很多人初次看了这个电影之后都会感觉比较过瘾,有些人会发出“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的感叹。
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 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
这个电影情节也许并不能让人耐人询味地去深刻地思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内容却让人感到它的真实性。
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10万马克。
二十分钟后, 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 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 罗拉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 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故事圆满结束。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是简单易懂的,但是其中的艺术手法地运用确实神乎其技,让我们对导演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佩。
影片还重视听觉感受, 伴随奔跑的是强烈的声音。
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 即影片主观的音乐贯穿, 影片客观环境真实的音响很少, 这充分地体现了导演对现代音乐的喜爱与迷恋。
我们应该注意到导演似乎不相信我们人类器官所听到看到的世界的真实性, 更相信他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主观真实,他用主观声音努力表现这种主观的更高层次的真实。
伴随罗拉的奔跑影片用快节奏的音乐贯穿, 这种音乐既渲染了气氛, 同时又加快了节奏, 这种音乐是时下流行的新潮音乐, 新潮音乐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与刺激。
用镜头来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电影《罗拉快跑》运动镜头解读
丝 路 视 野影片《罗拉快跑》在一开场,我们好像在看一场游戏比赛一样,导演这样安排这是在强调这部电影的游戏性。
在这场跟时间赛跑的游戏中,罗拉是主导游戏的玩家,影片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分成三个电影段落,分别展现罗拉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男友所需要的钱,一路狂奔冲破所有障碍,拯救男友曼尼而进行的三次奔跑。
电影中的运动镜头,是镜头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需要演员和镜头的高度配合。
在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摄像机一直跟随着罗拉,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会感觉夸张到反正常的人类运动,就是这种奇特的镜头运动形式,会更加表现罗拉当时内心的紧张感。
罗拉第一次开始奔跑,呈现的是罗拉在前边跑,镜头在其后紧跟,一个快速移动镜头切到了罗拉母亲的房间,经过快速前推镜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卡通化了的罗拉急匆匆地跑下来楼梯;进而罗拉跑进了小区,这时镜头移下来,罗拉从远处跑着入画,景别变化从远景、全景、近景再到特写,多景别的变化把罗拉内心的慌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罗拉奔跑在城市的街道中,镜头分别采用了后跟、侧跟和前跟,景别也在远、全、中、近、特中来回切换,这让观众的视觉聚焦在罗拉身上,不经意间就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快感;最后罗拉在人群熙攘的大街上跑,在钢筋混凝土的天桥下跑,镜头也从远景变换到侧跟。
这种运用景别和镜头的紧密切换和运动变化来展现影片的主题节奏,无疑把观众的心理带入到最佳的观影体验。
罗拉第二次奔跑结尾处,罗拉站在路边亲眼看见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然后镜头转向从高空垂直俯拍,曼尼安静地躺在马路中间。
悲痛不已的罗拉从画面下方入画,缓缓走近其男友。
这种角色的调度是富有寓意的,当我们看到罗拉从画面下方一步步走到画面中间时,每一步都很沉重,而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无能为力的伤感。
这个镜头颇有些命运的味道,高空垂直俯拍镜头使罗拉和曼尼的身影看起来很渺小,曼尼的生命和罗拉的悲痛在整个大环境下显得是多么微小,罗拉经过激烈的和时间赛跑,却难逃命运的抉择。
《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
浅析《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摘要】《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关键词】视听语言;镜头;电影主题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1)钟表的道具。
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
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而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大群的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人如木偶般地机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恍如世间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而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罗拉快跑》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很多人初次观看《罗拉快跑》都会大呼过瘾,“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
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 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不同于一般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这部影片分别用三个整齐的20分钟段落来表现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在遇到倒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询问,什么是倒霉事情的原由,一旦找到了最初的原由,我们往往会感叹一句,“如果某某事不发生就好了",“如果我当时这么做就好了”……。
“罗拉快跑”正表现的是这个“如果……”.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变化导致整个事物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的不可测性一览无疑。
一,叙事角度:游戏化的结构《罗拉快跑》就像一部罗拉闯关的电脑游戏,正如片头所说:“地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九十分钟。
其他纯属理论."电影中不时出现挂在墙上的巨大表盘,显示离规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或者三分钟,摇滚式的音乐节奏似乎也在提示罗拉:“RUN!RUN!”一次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从起点重新来过,玩出不同的结果。
输赢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把游戏玩到最后,是游戏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的坚强意志和竭尽全力。
电影《罗拉快跑》欣赏论文
电影《罗拉快跑》欣赏论文公管151 施雯 22315123【摘要】电影《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编剧,由弗兰卡·波坦特,莫里兹·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要在1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影片于1998年在德国上映。
[1]电影在色彩搭配,技巧方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罗拉快跑》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色彩搭配,蒙太奇,女权主义,命运一、色彩搭配为突出电影主题,人物形象,导演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罗拉的红色,曼尼和周围人的黑白,对比鲜明。
在1920年前,红色是男性的色彩。
[2]导演将红色赋予罗拉,也是将男性所拥有的各种品质赋予罗拉。
(一)、突出的红色罗拉在奔跑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头耀眼的红色中长发,利索而又充满热情。
从罗拉的头发也不难联想到他周围的颜色。
红色的电话,带有色彩的街道,就连第一次抢劫时用的袋子也是红色的。
这样运用色彩分明的颜色不仅仅是为了突出罗拉热情,活泼,执着,勇往无前的性格,也是德国女权主义维护运动高潮的体现。
女性在历史上或者说在现在依旧处于较弱的地位,而在影片中罗拉穿过灰暗的大街,模糊的人群,在20分钟内用力奔跑,本身是一种对男权主义的对抗。
至于像是骑车的青年穿的红色衣服则象征着危险,在这里,红色是另一种含义。
(二)低暗的灰白色导演为了突出罗拉的红色,不仅用周围的鲜亮的色彩进行正衬,还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除了罗拉,周围的人物几乎都是灰白,曼尼的上衣(黑色)曼尼的电话(黑色)。
父亲的服装(黑白相间)父亲情人的服装(黑白相间)母亲的衣服(白色)修女的衣服(黑色)银行警卫的衣服(黑色)超市外面的挂钟(黑白色)盲妇的眼镜,帽子(黑色)总之,罗拉之外的众人生活在一个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3]。
罗拉在这样的反衬下更加突出,让观众进入一个世界,仿佛自己就是罗拉,在与整个黑白的世界抗争,使电影的主题得以上升。
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学号:20114865951 班级:11设计A1 姓名:刘武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但一直没看,这次终于有机会在课堂上看了一遍。
感觉这部电影拍摄的很有味道,如是想从电影的各个方面分析一下,谈谈自己所想所感。
开头:影片的开头,在动感的音乐声和“滴答”声捉弄个,一个动画形象的罗拉跑进了时空隧道之中,在这个时空隧道中,罗拉不断的打碎牙齿,导演用这一动作来象征时间的残酷、无情以及罗拉敢于和时间争斗的勇气和力量。
音乐中的钟表声和钟表道具,都刻画出这部影片与时间的密切联系。
色调:在影片开头的色调上,本段落的色调分彩色与黑白两部分。
在该片中,色调的作用很明显,导演用彩色影调表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黑色部分则表示回忆,表现的是罗拉在和曼尼回忆整个丢车的过程,以及曼尼重述丢钱的过程。
彩色影像与黑白影像的交替出现,主要是为了叙述清楚,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主题:从主题角度来看,影片的表层主题是写爱情,即罗拉为了营救爱人曼尼不顾一切地奔跑,这样的罗拉充满了勇气和希望,是人类纯真美好爱情的象征。
影片的深层主题则是写世界的不可知、命运的不确定性,早一秒晚一秒往往会使故事走向不同的结局,而人类正是这场棋局中的一粒小小的棋子,不知道下一步会走向哪里,不知道未来会有怎么的结局。
故事从罗拉接到曼尼打来的电话展开联想,同样一个主题导演用了三种不同结果的假设来体现现实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生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冷漠复杂的关系。
结构:影片中三段不同结果的段落发展的时间恰和主题故事中曼尼给罗拉规定的时间相同,都是二十分钟。
罗拉每次奔跑故事的情节都有变化,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相同的变化。
罗拉、曼尼、推婴儿车的妇女、梅耶叔叔、父亲、警卫、银行女职员、偷自行车的男孩、流浪汉,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有变化,不变的只有罗拉的母亲。
导演企图通过这个不变来对比后来的变化。
这三段不同的故事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联系。
如在第一段中罗拉不会开枪的保险栓,是曼尼教会她怎样开保险栓,第二段里当罗拉拿枪威胁父亲的时候她已经会使用枪了,这体现了与第一段的联系。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结课论文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浅谈《罗拉快跑》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元素学生:子萌学号:2015710056系别: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名称:新闻专业班级:新闻1502指导老师: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摘要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的《罗拉快跑》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后现代电影需要的元素。
而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浅析《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动画插入的叙事意义;上帝视角的碎片叙事来解读与浅析《罗拉快跑》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叙事;《罗拉快跑》1影片《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也一直被后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奉为圭臬。
影片甫一开始,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新锐形格——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抽象鲜明的动画片头,MTV风格的画面……无处不体现着上世纪末的欧洲资本主义的骚动和反思。
《罗拉快跑》讲述了一个红发叛逆少女为了帮助自己的男友而在20分钟之筹集10万马克的故事。
作为德国电影中最卖座的实验电影,有人称《罗拉快跑》具有一种“充满力的叙事艺术”1这样的叙事艺术正是《罗拉快跑》之中最具有后现代风骨的电影元素。
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从结构,动画,碎片叙事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
一、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罗拉的三次人生游戏《罗拉快跑》与传统电影叙事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一般电影的模式往往是预设一个理性的架构,按照逻辑或者时间的秩序来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
后现代语境中,线性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在时间里任意的转换与拼贴,再多繁复的结构都能在这种转换之中融合。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昆汀的《低俗小说》、《落水狗》等作品都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然而是《罗拉快跑》彻底解构了这种传统结构,“颠覆了由所谓的中心本源扩散开来的等级秩序,而让1 刘进《充满张力的叙事艺术——电影板块结构论》《电影文学》2008-01-052一切都显得零乱、模糊、不确定。
浅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
浅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摘要: 《罗拉快跑》采用游戏的精神结构,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我们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文化在影像传统中新的体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文采用逐一分析的方式,从影片的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地应用以及女权主义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剖析,从而揭示出电影中渗透的各种影视艺术对电影传统手法的改造及影片本身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罗拉快跑》;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电影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不停的艺术创新和丰富类型的共存。
而其与文化紧密的关系使的电影新类型的产生让人感觉惊喜不已。
1998年的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就是这样一部震撼所有年轻观众的作品。
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一个在电影、电子游戏和电视视听媒介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电影人。
[1]他从独特的游戏视角创作了这一部非常别致而又蕴涵丰厚的影片,下面我将从影片的色彩、音乐、蒙太奇手法地应用以及女权主义四个方面这部电影对进行分析。
一、影片的色彩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很新颖,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
[2]罗拉的情感正是通过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引人注意的红色呈现的。
各种色彩中,红色是最刺激人的视觉器官的颜色,也是鲜血的颜色。
在影片中红色的运用,首先就体现在主人公罗拉身上,导演为了把罗拉从影片众多的人物中突现出来,对红色进行大手笔的运用。
罗拉的电话是红色的,那只装着钱的袋子是红色的,红色的救护车驶过曼尼的身体,墙壁上的红箭头指示着罗拉奔跑的方向。
导演也许认为红色的道具还不足以表现罗拉,所以索性罗拉的头发也染成了红色,于是,红色头发的罗拉,为了爱情,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在纷乱的街道上,在各种黄头发、黑头发、白头发中奔跑,她的红发像一团炙热的火焰,燃烧的是罗拉那炽热的爱情之火。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电影《罗拉,快跑》是蒂姆·伯顿导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它的镜头运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使得电影形象生动、曲折多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罗拉,快跑》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摄影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首先,影片中的镜头运用非常多样化,通过抓住角度、距离、速度和切换等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传达出不同情感和氛围。
在多个镜头中,导演采用了极为熟练的快速剪辑和时间流动掌控技巧,为片中强烈的压迫感和急迫感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张力。
在犯罪事件中的追逐段落中,导演巧妙地使用往返闪回和交错镜头等手法,让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混乱的印象感,从而使人感受到超越旁观的亲身体验。
然后,导演的镜头运用了丰富的图像符号,富有情感表达和寓意。
导演采用了丰富的暗示手法,通过在电影中植入各类符号画面,达到视觉上的距离和对故事情节关键的提示作用。
例如,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那段“罪恶之旅”中,导演使用路标和广告牌等道具构成的大量图形符号,暗示罗拉和男友任意行动所造成的混乱、浪费和破坏等因果联系,更是深刻揭示现代社会人性的扭曲与丑恶。
最后,在影片的音乐和音效方面,导演的创新也非常值得一提。
音乐和音效对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音乐和音效时,导演充分借助了兴奋和紧张的元素,通过音乐和音效来制造出紧张、焦虑的情绪,充分突显故事情节的急迫感和戏剧性。
另外,在配乐和声音等方面,导演充分考虑了音源与频率,在合成器和合板等处理中充分运用了音乐清晰度和节奏的变化以及静音,给观众带来的是强烈的感性刺激。
总的来说,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非常自如,丰富多彩。
导演通过巧妙的构图方式和图像符号的使用,以及音乐、音效的处理,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能够得到深刻的刺激,强烈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电影语言的创新和表达也成为了蒂姆·伯顿导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在影视界拥有不可替代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罗拉快跑》影视作品分析
《罗拉快跑》影视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罗拉快跑》“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爱特略《罗拉快跑》堪称电影天才汤姆?提克威的巅峰之作,它的公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
在人们思忖着21世纪的电影将会呈现何种面貌之际,《罗拉快跑》似乎已经使我们嗅到了新时代、新电影的新气息。
21世纪,一个“视听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会引领影视界发生巨变,他们信息、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电视、电脑,并不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
电影神童汤姆?提克威从小整天泡在电视机和电脑前,是个在“电脑游戏界”小有名气的游戏高手,《星际大战》的电脑游戏他能够才能够从第一关打到最后一关。
这样的人生经历在《罗拉快跑》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事实上就是一部罗拉闯关的游戏,影片中共表现了罗拉的三次奔跑,三个过程、三个结果,……因此,就不难想象为何影片会受到狂热并赞不绝口,众多志同道合的英豪们,和罗拉一起快跑,一道“共振”,一同“闯关”。
《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异常“陈旧”的爱情主题: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然而,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同样是爱情的营救,过去的电影表现营救的通常是男人救女人,即所谓的“英雄救美人”,而该影片中却变成了“美人救英雄”,似乎在宣誓着“女权主义时代”的来临。
影片的叙事形式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采用的是不信任的叙事形式。
而我们不要过于沉迷于它的叙事结构,应看作是一种形式的表演,因为它已经把通常意义上的叙事结构简约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即一个叙事的骨架,完全单向的、线形的叙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现旁逸的情节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压缩。
影片的结构分成明显的三大块,它们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而使三大板块连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从而呈现出典型的板块式结构,融为一体,各显其色。
故事的内核如此,为了配合故事的走向,在视听手段上,《罗拉快跑》极尽华丽炫目之能事,不断通过制造感官刺激,大大增强了其可视性。
影视鉴赏《罗拉快跑》
鉴赏《罗拉快跑》首先,鉴赏一部影片应该从镜头的运用、景别的变化、声画对应的关系、时空结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轴线的变化、色调、影调的搭配等来分析。
这些都属于镜头语言,也是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导演拍摄影片的意图以及后期剪辑上的完美衔接。
以《罗拉快跑》为例。
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这个时候的声画是对应的,画面人物与要说的话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剪辑时运用了平剪与串剪,通过上一个镜头声音与画面一切出,下个镜头画面与声音马上出现表现一种激烈的氛围,在后面曼尼的倾诉时还适当添加了捅声法增加了变化性。
而两人打电话的场景实际是不同时空同一时间,这就体现了一种交叉蒙太奇。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运用插入镜头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这部分画面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
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
罗拉让曼尼等自己。
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
罗拉大叫时,喊声震天,同时,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
这是隐喻蒙太奇。
紧接着是影片情节的高潮也是主体部分,罗拉开始快跑,主要是用跟镜头表现一组运动镜头,罗拉跑步的画面始终遵循轴线原则,中途通过骑轴、插入空镜头、大动作跳轴很好地实现了合理越轴,在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
《罗拉快跑》影视赏析
《罗拉快跑》影片赏析这学期的影视赏析课程学习让我对电影有了一些深层次的认知,在观看过的众多电影中《罗拉快跑》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它是一部“崭新的电影。
”下面是我结合自身感受、借鉴相关影视评论做出的影片赏析。
一:影片主题表面上看影片叙述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
罗拉的男朋友曼尼(一个黑社会小弟),奉命去收钱,因为将接受到的10万马克不慎丢在了地铁上,为了不被黑社会老大处死,打电话给罗拉求救。
于是罗拉为了营救她的爱情开始了三次有着不同结局的奔跑。
深层的主题则是写世界的不可知。
罗拉奔跑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结局。
在她三次奔跑过程中遇见了几个相同的路人,但这些偶遇之人未来的人生却因为时间快了一秒或者慢了一秒而有了的截然不同的生活。
包括他父亲在内都有着不同的结局。
二:影片结构《罗拉快跑》影片的结构比较特别。
通过人物复活方式,分三段对影片进行了刻画。
第一次奔跑:罗拉第一次去救曼尼,在向其父求助无果的情况下,帮助男友去超市抢钱,最后因警察枪走火,罗拉身亡。
第二次奔跑:前段内容相似,罗拉无奈之下挟持父亲到她父亲任职的银行成功抢钱,但最后曼尼被救护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各种巧合之下跑到赌场,并奇迹般赢得10万马克,与此同时曼尼追回丢失的钱。
最好的结局。
三:影片画面1:在赏析过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中,一开始是跟镜头拍摄男主人公奔跑画面,但镜头摇晃十分厉害,让人感到眼晕、厌烦。
相比之下,《罗拉快跑》这部影片几乎全篇都在拍摄女主角罗拉跑的画面,在紧张急促的节奏中,拍摄出来的画面却并没有使我们感到厌烦,反而会为罗拉为了爱情奋力奔跑而一起紧张,镜头运用非常好。
2:画面切换技巧很好。
电影《罗拉快跑》里面的画面切换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切换镜头有以下两个。
一是在影片中加入动画。
罗拉接到曼尼打来的电话然后开始奔跑,镜头推向罗拉母亲房间里电视机里的动画。
通过电视机里播放的动画片与现实中罗拉在楼梯奔走情形相重合而完成镜头切换,然后罗拉打开楼梯大门,画面出现白屏,小区全貌淡入,转到了小区。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在电影的拍摄中,摄像机是一个主要的工具,它由摄像师根据推、拉、摇、移、跟、甩等技巧操纵着,拍摄出不同景别的静态镜头和运动镜头。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占电影镜头的大多数,因为它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方便简单的表现一些故事情节。
而且运动镜头的运用,能够产生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节奏,形成属于镜头本身的动感。
镜头节奏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和整个电影的节奏保持一致,这和舞台灯光表现的氛围要和戏剧情节氛围保持一致是相同道理的。
下面我就用电影《罗拉快跑》做一下镜头节奏的具体分析。
在电影中,把现实时间顺序用不同镜头的切换打乱,用来丰富镜头语言,同时实现倒叙和前叙的运用,而且这些具有“闪动”性的镜头也能表达出与情节一致的节奏,这一点在《罗拉快跑》中有充分的体现。
纵观这部电影的结构,罗拉在电影中共跑了三次,前两次奔跑情节中镜头的节奏明显比较快,而电影中第54分钟时,也就是罗拉开始第三次奔跑时,镜头的节奏变慢很多。
从家里面跑到大街上的这三分钟镜头与前面两次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电影的第57分钟,那个偷自行车的小偷在一个快餐窗口前与捡到钱袋的流浪汉相遇时,从这开始,电影的镜头内容和镜头切换的节奏明显减慢,这与电影开始时的快节奏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过这种节奏快慢的对比能给观众一些感官上和心里上的刺激。
另外,舞台灯光设计也非常讲究对灯光节奏变化的把握,尽管灯光的变化节奏往往会附着于剧情上,但是遇到一些特殊剧情的剧本时,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就在考验灯光设计师了,所以我们也要对节奏的变化进行研究和学习,我认为电影《罗拉快跑》中对节奏变化特点的把握值得灯光设计师去研究些许。
在《罗拉快跑》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和频繁的镜头切换来表现罗拉救男友的急迫感,电影在第12分钟、第35分钟和第55分钟,罗拉从家里跑近小区大门时,镜头由俯拍向下移动镜头到近拍,然后运用前跟和后跟镜头,再由近拍到远拍,表现了罗拉奔跑的速度感和画面的空间感,在街道上又运用一些全景的景别,让瘦小的罗拉与高耸的建筑物相比,显示出罗拉在城市中显得很渺小,用镜头表现出了罗拉无助的心情。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
同时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色彩和技巧的实验片。
本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开始拍短片。
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
《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1998年的作品。
开放式的三种结局,象征着世事纷繁,机缘巧合,命运交错,无数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相互碰撞。
影片简介: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一、影片镜头语言分析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我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会成为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它给我的感觉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
分析《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我们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
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1)钟表的道具。
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
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众多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
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
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趣味性),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
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电脑完成组字)。
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
影片中可以充分看出导演的视听的基本风格,即快速和非现实性。
二、电影主体的确定
这部电影的主体就是罗拉的奔跑,导演为了体现这一主体采用了很多的手段。
1.运动镜头的使用。
这部电影的镜头多数是运动镜头。
在表现罗拉奔跑时多用跟镜头,使其更具有动感,同时使观众身临其境。
而为了更加贴近人正常的生理感受,镜头有意采用了不
稳和晃动,增强真实感。
2.剪辑的特殊处理。
首先是快速的剪辑节奏,既符合影片本身的需要,同时也表现了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混乱感。
而剪辑的技巧也是花样不断,缤纷复杂,这让观众“大饱眼福”。
而剪辑也有意打破传统的轴线关系,形成跳跃感和混乱感,表现纯主观的思想和精神状态。
3.声音处理。
整部电影多采用快节奏的背景音,很少使用现实的环境音。
因为电影本身就是脱离于现实之外的,而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就渲染了气氛,也加快了节奏,同时带给观影者新鲜感和刺激。
4.色彩的对比强烈。
这里多数人的装束都是黑白色的,这就使得罗拉那一头如火焰般的红发格外显眼。
红色是最刺激人视觉的颜色,而这一色彩的大胆运用不仅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是象征了一种向上、向前的力量,象征激情与活力,但同时红色又象征着危机和不安、暴躁,正好符合整个片子的基调,而这种复杂的视觉感受也更加的吸引观众。
5.不规则的构图方式和角度拍摄。
这些镜头之中有几处特例,就是DV摄像机的拍摄段落与照片蒙太奇的运用。
比如罗拉父亲与其女董事之间的私密都是运用DV拍摄。
还有照片蒙太奇的运用,罗拉在三次的奔跑过程中所遇的那些人,就是片头的推车妇人、女职员、偷车男孩、梅耶叔叔等,照片蒙太奇的快速运用巧妙地揭示了他们人生也有着不同的结局,同时不影响电影的节奏。
因为整部电影的快节奏与结构都是纯主观的,而DV与照片本身就有一种纪实的特点,这就让电影的层次变得丰富起来,纪实与非现实的主观世界产生的错乱感正是导演所需要的,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无从知晓。
比如影片开头部分,为了表现那一段流浪汉拣到曼尼钱后的生活,本段落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松软的海滩,绿幽幽的棕桐树,美味可口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这是一组电视广告和MTV中常用的、观众几乎无法看清楚拍摄对象的定格跳切。
让观众看清楚拍摄对象、拍摄内容,这是常规电影必须遵循的“铁律”之一。
这里,Tom Tykwer 不是没做到,或者说没完成好这一“铁律”,而是导演根本就没有想要让观众看清楚拍摄对象。
影片只是给观众一个大致的状态和感受,反映出Tom Tykwer与常规电影制作者在电影制作观念上的不同。
这部电影的结构是很典型的三段式:第一次奔跑,超市抢钱,罗拉死亡;第二次奔跑,银行抢钱,曼尼死亡;第三次,赌博赢钱,罗拉和曼尼都活着。
同类型的有《蝴蝶效应》,但是《蝴蝶效应》的故事是连续、一脉相连的,而《罗拉快跑》里的三段却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在三个时空中三个罗拉所发生的故事,但是这三个平行世界的故事如何串连呢?导演用了死亡后两个人的异想世界来过渡,这就让故事的串连变得更加自然。
同时导演为了渲染这一异想世界,导演就从视听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计。
先是让两个人裸体,脱离于现实世界之外,然后又运用红光将两个人笼罩,红光从两边打来,让两个演员成为“阴阳脸”,营造了一种非现实的抽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