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各地纷纷建立起了开发区。

开发区作为经济特区的一种类型,其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对于开发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了解不同地区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现状与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为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了解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类型和模式。

2.探究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提出改善和优化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调研报告和政策文件,了解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现状和发展历程。

2.实地调研法:选择不同地区的开发区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其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调研结果:1.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类型和模式:根据调研结果,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主要有法人治理、政府负责制、企业化管理、特区管理等模式。

不同的模式在管理权责分配、决策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管理体制过于复杂和繁琐,决策效率低下。

(2)权责不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模糊。

(3)监管不力,存在管理漏洞和腐败风险。

3.改善和优化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建议:(1)建立与开发区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机制。

(2)加强市场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效力。

(3)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权责边界,加强监管与约束。

(4)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管理规范性和可执行性。

(5)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开发区管理运行的监管和评估。

五、结论: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区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鉴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加强对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研究和探索是当务之急,通过优化体制机制,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保障。

六、调研分析:1. 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类型和模式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类型和模式多种多样。

开发区调研情况汇报

开发区调研情况汇报

开发区调研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开发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我们此次调研的情况汇报:一、开发区基本情况。

开发区位于城市东部,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城市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

目前,开发区已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和商业综合体,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产业发展情况。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同时,部分企业存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亟待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

开发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和企业发展受限。

四、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开发区存在着排污不规范、资源浪费等问题,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同时,部分企业对于资源的利用和节约意识不强,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政府政策支持。

开发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业。

但在政策落实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瓶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六、发展前景与建议。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开发区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引进与培养、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三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综上所述,我们对开发区的调研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并采纳我们的建议,共同推动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022年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2年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2年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去年11月开始,__市着眼于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对区域面积达122.48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__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区__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优化整合。

与此同时,同步调整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加快实现整合后的开发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两区合一”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化。

2022年5月27日《浙江日报》以《__经济开发区:逐梦一体化奋力开新局》为题,整版报道了融合后的开发区在培育新动能、建设新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目前,开发区新增招商选资签约项目34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只,10亿元以上项目6只,5亿元以上项目3只,1亿元以上项目4只,总投资超150亿元。

开发区“一核一廊五园”初具雏形,数智安防产业园被列入“浙江省数字安防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杭州数字安防产业融合矩阵”,已签约引进包括华为等企业在内项目20个,累计投资超50亿。

体制机制调整的优势正在显现。

整合管理机构。

按“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工作要求,整合浙江省__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挂__市城西工业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和__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两套班子,设立中共浙江省__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浙江省__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委)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合署办公,规格为正科级。

开发委主要承担所辖区域内的规划、招商、融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等,负责项目招商、审批和建设期间的企业管理服务等职责。

同时,开发委增挂__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牌子。

通过开发区管理机构实质性整合组建,核减正科级单位1个,股级内设机构3个,股级事业单位3个、事业编制6名,实现了“瘦身”。

同时解决了以往“两区”在考核任务分配、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重大项目涉及两区的基础设施、土地空间利用等问题上,需要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统筹协调小组来协调明确的机制体制问题,避免和防止了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情况发生,达到了“高效”目的。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

统计表明,我省各类开发区在全省0.8%的土地上,实现了52%的利用外资,45%的进出口,24.6%的工业增加值,13.8%的税收,解决就业人员245万人。

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精简、统一、效能”的运行机制。

但是,最近许多开发区反映,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此,我们向145家省级开发区(原批准开发区63家,新核准设立的开发区82家)发出了调查问卷,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摸底。

同时,对40多家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济南、威海、烟台、济宁等市外经贸局对本辖区内的开发区也提报了基本情况。

总的看,开发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问题之一,管理体制不顺《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1998]7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XX]78号,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管委会。

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

管委会可自行设置内部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

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

从调查调研情况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省政府的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原批准设立的63家省级开发区中,15家开发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实行了政区合一,体制和机制基本沿袭了政府的管理办法。

其余48家实行独立管委会的开发区中,21家没有自行设置内部机构的权力,工作机构由上级单位或部门委派,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与所在地政府雷同,开发区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职能,管理成本提高,其开发功能、经济功能和创新功能淹没在繁杂的行政和社会事务中。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开发区是国家在特定地区设立并希望通过特殊政策及制度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开发区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和运营这些开发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研究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寻找优化管理模式的方案,以推动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各地开发区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提出优化建议。

调研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开发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 实地访谈:走访多个开发区,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管理模式与运营经验;3.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向开发区相关人员发放,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开发区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各异,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不足、管理层次结构不够完善、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等;2. 一些开发区在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他们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与高校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鼓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等;3. 一些开发区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长期依赖政府资源,缺乏独立发展能力;管理决策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市场导向等;4. 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优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决策;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四、优化建议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并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2. 完善开发区的管理结构和层级,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提高决策效率;3.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管理人员进行量化评估和激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4. 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推动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5. 鼓励开发区采取市场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提高自主发展能力,降低对政府资源的依赖。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开发区是指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升级而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区管理体制现状调研1. 开发区管理主体目前,我国的开发区管理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级开发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省级开发区的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市级开发区的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

不同级别的开发区根据所属的管理主体不同,其管理权限、政策支持和责任义务也各有不同。

2. 开发区管理体制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多样化,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政府与企业合作。

政府主导的开发区主要由政府负责区域规划、招商引资、土地供应等,企业合作的开发区则由政府与企业共同组成开发区发展公司或合资企业来管理。

不同的管理体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运营和监管等方面存在差异。

3. 开发区管理机制开发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制定、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和服务保障等环节。

目前,许多开发区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如设立了规划局、招商局、发展局等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开发区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审批和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一些开发区还建立了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或相关委员会,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加强协作和合作。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1. 体制过于僵化目前,一些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过于僵化,限制了其创新和发展。

建议开发区管理主体应当加强改革和创新,适时调整管理职责和权力,提高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

2. 部门职责不明确一些开发区的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决策和协调困难。

建议开发区管理机制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能,并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

3. 服务保障不到位一些开发区的服务保障不到位,给企业发展带来困扰。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开发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开发区地域范围广、经济类型多样,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开发区面临着一系列管理难题和发展挑战。

因此,对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开发区管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行政管理粗放化,效率低下。

大量的行政人员被占用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上,导致管理粗放而效率低下。

2、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

由于开发区管理职责涉及多个部门,常常出现各自为政、互相纠缠,导致管理混乱。

3、对外沟通协调不足。

开发区与各级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迟迟不能形成良性互动模式,影响开发区发展和企业招商吸引力。

4、行政服务不便民。

很多开发区的行政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时间短、服务流程复杂,导致企业在开发区经营不尽人意。

二、改革方向1、精简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行政管理团队能力的建设,减少冗余人员,实行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2、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经过分析、统筹和协调,缩减冗余机构,将职能性机构转变为服务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管理体制。

3、加强区域协同。

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理体系,加强区域协作互助,增加开放程度,提升开发区的政策吸引力。

4、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建设简易化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质量和简单的服务,解决日常问题和手续办理,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

提高行政效率,缩短办理时间。

三、改革措施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行政效率提高(1)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协同、集成和创新,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2、改善行政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1)服务设施健全,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

(2)简化办事流程,缩短服务时间。

3、优化区域协作机制,提高开放程度(1)提高开发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政策吸引力。

《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其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现状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吸引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种管理体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 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足。

在开发区的管理中,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运行,导致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开发区的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3.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开发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短板,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开发区的创新发展。

4.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影响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四、对策研究1. 优化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 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部门协调。

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

3. 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参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

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合法权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标题: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特殊区域。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学与合理性对于开发区的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开发区管理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开发区是特殊经济区域,具有行政自治和统筹发展的权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开发区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调研结果1.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现状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即由政府牵头负责管理和运营开发区;另一种是企业主导的管理体制,即由企业牵头组建开发区。

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模式常常相互融合,形成混合型管理体制。

2. 开发区运行机制的现状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开发区运行机制包括规划制定、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服务保障等环节。

目前,开发区普遍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即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吸引投资和项目进驻,从而促进开发区的发展。

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开发区还常常设立各种机构和部门,如招商局、工会等。

3.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尽管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在决策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上存在不足;其次,企业主导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利益过于集中,缺乏公共利益的考量。

此外,开发区规划制定不够科学和灵活,项目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1. 加强政府的战略引导和监管力度,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透明度,增加企业参与决策的机会。

2. 鼓励企业参与开发区管理,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xx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基本思路,切实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来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增长极来打造,着力推进规划建设,不断夯实园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经济总量,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一、经开区体制机制现状xx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xxxx年,原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xxxx年调区扩区后总面积达xx.xx 平方公里,标准厂房建成面积达xx万平方米,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转型主阵地。

xx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xxx亿元,同比(下同)增长xx.xx%;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x%;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增长xx.x%;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xx.xx亿元,增长x.xx%;实缴入库税收x.x亿元,增长x.xx%,其中工业税收x.x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增长xx.xx%;共申报专利xxx件,专利授权xxx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经开区发展,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将经开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集聚区、科技创新引领区。

一是优化机构,夯实基础。

xxxx年经省编办批准,开发区与东江工业园合并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制定招商引资政策、组织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健全招商引资机制等工作。

按照xx市委编办批复(衡编办〔xxxx〕xx号),科学制定园区“三定规定”,进一步优化园区机构设置,目前经开区管委会下设内设x个机构:办公室、招商合作局、产业发展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服务局、财政局、组织人事局、应急管理局。

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另有纪工委、机关党委、企业党工委等党群部门,并管理三架街道办事处、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发展投资公司。

二是优化队伍,配强人员。

经开区机关核定专项编制xx 人,设党工委书记x名,管委会主任x名,副主任x名,纪工委书记x名;内设正科级领导职数xx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x名、中共xx市经济开发区企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x名,纪工委副书记x名),副科级领导职数xx名。

开发区调研情况报告

开发区调研情况报告

开发区调研情况报告调研报告:开发区的情况一、背景介绍开发区是一个具有特殊管理制度和经济发展任务的地区,该地区通常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开发区的发展情况,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

调研范围涵盖了多个开发区,并对各开发区的绩效、用地情况、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三、开发区的优势1.土地资源充足:开发区通常拥有大面积的土地,这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政策扶持力度大:开发区在税收、用地和财政资金等方面享受政府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3.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在开发区,同一行业的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链和集群效应,提高了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4.基础设施完善:开发区通常配备了先进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水电等设施,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开发区的问题1.用地资源浪费:一些开发区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大面积的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2.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开发区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高额补贴导致财政压力:一些开发区为了吸引投资,提供了过高的补贴政策,造成了财政供给压力,同时也可能引发资源浪费和失衡发展的问题。

4.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开发区依赖于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

五、改进建议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区应根据实际需要,在土地利用上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2.加强环境保护:开发区应加强环境管理,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定,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区域的生态质量。

3.优化补贴政策:开发区应根据实际财政能力和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避免过度依赖补贴导致财政压力。

4.注重创新能力建设:开发区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xx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基本思路,切实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来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增长极来打造,着力推进规划建设,不断夯实园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经济总量,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一、经开区体制机制现状xx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xxxx年,原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xxxx 年调区扩区后总面积达xx.xx平方公里,标准厂房建成面积达xx万平方米,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转型主阵地。

xx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xxx亿元,同比(下同)增长xx.xx%;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x%;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增长xx.x%;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xx.xx亿元,增长x.xx%;实缴入库税收x.x亿元,增长x.xx%,其中工业税收x.x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增长xx.xx%;共申报专利xxx件,专利授权xxx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经开区发展,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将经开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集聚区、科技创新引领区。

一是优化机构,夯实基础。

xxxx年经省编办批准,开发区与东江工业园合并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制定招商引资政策、组织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健全招商引资机制等工作。

按照xx市委编办批复(衡编办〔xxxx〕xx号),科学制定园区“三定规定”,进一步优化园区机构设置,目前经开区管委会下设内设x个机构:办公室、招商合作局、产业发展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服务局、财政局、组织人事局、应急管理局。

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另有纪工委、机关党委、企业党工委等党群部门,并管理三架街道办事处、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发展投资公司。

二是优化队伍,配强人员。

经开区机关核定专项编制xx人,设党工委书记x名,管委会主任x名,副主任x名,纪工委书记x名;内设正科级领导职数xx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x名、中共xx市经济开发区企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x名,纪工委副书记x名),副科级领导职数xx名。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发区作为新型城市化的主要承载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企业经营环境不尽人意、人才流失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开发区的管理和发展。

因此,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本文将基于对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入调研和研究,简单概述当前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开发区管理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过于复杂,责任不清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园区管理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开发区产业发展局等组成,因此管理层次相对复杂。

同时,这些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并不清晰,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成本,为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

2、信息闭塞,管理措施不到位开发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其信息交流却相对封闭,导致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外,开发区也需要建立更多的社会平台,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协同机制。

3、人才流失、企业萎缩由于招聘、留人等问题的存在,开发区很多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和员工快速变动的问题,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甚至有的企业被迫关闭。

二、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划分对于开发区复杂的管理体制,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以便于管理、服务和发展,同时减少重复,高效运作。

可以建立一个主要由政府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成的体制,实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合作机制,划分各部门的责任。

2、加强信息公开,建立社会平台对于信息交流闭塞、管理措施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的竞争环境,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角互动”模式,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企业提供更多异业合作、交流和发展的机会。

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3篇

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3篇

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3篇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第1篇我市开发园区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但通过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成长,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市重要增长极,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

一、开发区发展现状目前我市省级开发区达10家(含筹建2家),批准面积74.6平方公里,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平台支撑体系。

一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目前,10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投入58.1亿元,建成区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5.7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标准,进一步拉开了发展框架,基本满足了项目入驻需求。

二是资金引入持续加快。

"十一五"以来,全市开发区利用省外资金22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达90.8%、40%。

其中:20xx年全市开发区利用省外资金6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的88.8%,外贸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占全市的78.8%。

三是主导产业初显规模。

全市开发区现有入园企业96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790多家,形成了汽车零部件、钢铁、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与家电、轻纺、建材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四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xx年,全市10家开发区工业增加值84.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44.1%,园区经营(销售)收入287.4亿元,园区财政收入14.6亿元,占全市的28%,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占全市的28.2%。

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地位更加突出。

1、硬件突破,打牢基础。

自设立伊始,各开发区即立足实际,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快速推进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如市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亿元,建成道路30多条、桥梁3座、11万伏变电所2座、日供水5万吨自来水厂1家、新建安置小区4个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污水管网已与市区并网;金安区将园区的土地出让金全部返还园区开展建设,并在开发区内安排适度的商业和经营性土地出让,收益反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5亿元,完成土地征收9600亩,拆迁房屋13226平方米,开发区道路建设里程12.5公里,绿化、雨污水管网、电力电信线路、路灯等全部配套到位;舒城经济开发区累计筹资3.5亿元,完善了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了建成区内的水、电、路、讯、气等"七通一平",为加快园区建设进度,舒城县还实施了统拆统建,仅20xx年度就完成拆迁600户,拆迁面积近9万平方米,新建农民康居点10万平方米;寿县园区自成立以来,通过BT等多种形式,基础设施投资3.42亿元,修建完善了园区内三纵三横共计长7.9公里主、次干道,并完善了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园区架构初步形成;金寨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20xx年新增投入1.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霍山开发区20xx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多元,完善了启动区配套,拓展区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启动;裕安开发区20xx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66亿元,征地1700余亩,拆迁200余户,平整土方200余万方,修建道路1公里。

调研报告:关于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调查和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调查和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调查和研究从1984年首批沿海开发区成立至今,我国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级各类开发区已经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开发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已明显减弱,其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迎接挑战,再创优势,是开发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概述(一)开发区管理体制内涵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和整合国内外生产要素,达到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目的而划出一定的地域空间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的经济发展区域。

开发区从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发区在扩大出口、引进外资、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办各类开发区对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发展、地区振兴以及扩大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开发区管理体制是指政府或其代表机构、企业或民间组织对开发区的建设和运行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与模式,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的界定等。

(二)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将转变发展方式做为工作主线,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发展方式转变放在了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需要综合施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着力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

因此,运用新的体制机制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进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共识。

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产生的新型管理组织,30年来,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加速发展和制度调整的演变,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开发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而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是了解开发区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多个地方的开发区,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关键的问题和优化方向。

首先,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目前,在部分地区的开发区管理存在机制不规范、职责不清、意识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开发区的有序发展和健康运营。

同时,应进一步划清政府职责、企业责任边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应提高开发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开发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依托,也是政府实现差异化服务的重要场所。

为此,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和素质,优化服务流程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同时,开展社会化服务,满足企业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在发展开发区时,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区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区,应加强环保措施,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环保体系建设,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确保开发区建设和运营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是了解开发区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开发区管理存在机制不规范、服务不足等问题。

应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开发区良性发展和可持续运行。

开发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调研是了解开发区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地调研多个地方的开发区,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关键的问题和优化方向。

首先,开发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其次,应提高开发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第三,在发展开发区时,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应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开发区良性发展和可持续运行。

开发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和机制完善研究

开发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和机制完善研究

开发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和机制完善研究内容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开发区管委会在我国已经走过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开发区管理经验对我国政府管理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对于金川区,乃至呼和浩特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贡献。

但由于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法律的缺失、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缺位、社会中介组织发育的不健全,导致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职能权限模糊,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乏力。

因此,唯有以创新管理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方可明晰管委会的管理职能,从而促进开发区的大发展。

关键词: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完善机制目录一、我国开发区的基本管理体制概述 (1)(一)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 (1)(二)“公司制”管理体制 (2)(三)混合型管理体制 (3)(四)管理委员会制是开发区的基本管理模式 (4)二、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5)(一)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5)1.管理权限范围模糊 (5)2.职能权限授权不足 (5)3.权力运作较为随意 (6)(二)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6)1.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缺乏全国性法律认定 (6)2.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缺位 (6)3.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 (7)三、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管委会创新管理对策 (7)(一)加强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的组织管理创新 (8)(二)加强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的人员管理创新 (9)(三)加强金川开发区管委会的绩效管理创新 (10)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古至今,政府的行政派出管理在我国大都出于加强国家控制与监管的目的,并往往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

而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发展区域经济进行的行政派出管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新的管理模式,是实践基础上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某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

【某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

【某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查一、开发区历史沿革及现状(一)历史沿革**经济开发区前身为**高耗能工业开发区,是自治区政府1998年批准建设的,为自治区20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作为省级开发区,按规定享有自治区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最初的**高耗能工业开发区包含**工业开发区和海南西来峰工业开发区,之后又建设了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开发区。

这三个工业开发区当初均由三个所在区委、区政府组建成立,最早为科级建制,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发展壮大,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将三个工业开发区管委会领导配备为副处级建制。

随着形势的发展,比照自治区其它开发区做法。

2005年,市委政府在管委会领导人员配备上,**、海南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均按正处级建制配置。

2007年,市委政府将海勃湾开发区按正处级配置。

当前,在自治区20个重点开发区中,只给我市“一顶帽子”,即**经济开发区,只确认**经济开发区和海南经济开发区,尚未包括海勃湾开发区。

2003年2月市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工业开发区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乌党发【2003】2号),对工业开发区的设立、工业开发区的审批及产业导向、工业开发区管理、入区企业的审批与收费等事项进行了明确,但基本没有落实到位。

2006年5月,市委第93次常委会专题研究了经济开发区工作,并以市委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市加强和改进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乌党办发【2006】20号),明确了经济开发区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等事项,但是迄今两年多时间了,《暂行办法》完全没有落实到位。

开发区在不断变革中走过了10年的历程。

(二)基本情况1、**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落户企业76家,工业产品40种,投资规模90亿元。

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04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22.24亿元,同比增长23.8%。

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产业链:一是以电力生产为龙头,以电带煤、以煤促电,形成了以煤、电、电石、聚氯乙烯为主导产品的煤化工产业链;二是以金属钠、液氯、液碱、吡啶为主导产品的盐化工产业链;三是以硅铁、金属镁、镁合金、有机硅为主导产品的特色冶金产业链。

《关于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市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其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优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经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1)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定义、功能和特点;(2)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和体制;(3)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优化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2.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管理体制。

(2)实地调研法: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市省级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管理体制和发展情况。

(3)访谈法:与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相关的管理者、企业家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对于管理体制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定义、功能和特点市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需要,在特定区域设立的经济开发区。

它以“吸引外资、带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具有较大的经济、政策和管理自主权。

2.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

政府主导型以政府为主导,管理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产业和企业,实施统一的规划、招商和政策;企业主导型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自行管理和运作。

3.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政府主导型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过多,决策效率低下;政府服务不到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政府间协调不畅,资源利用效果不高。

(2)企业主导型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不规范,腐败问题严重;资源配置不均衡,部门利益冲突多发;企业发展缺乏规划和指导。

四、优化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对策和建议1.建立健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共享和统筹协调,提高决策效率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

统计表明,我省各类开发区在全省0.8%的土地上,实现了52%的利用外资,45%的进出口,24.6%的工业增加值,13.8%的税收,解决就业人员245万人。

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精简、统一、效能”的运行机制。

但是,最近许多开发区反映,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此,我们向145家省级开发区(原批准开发区63家,新核准设立的开发区82家)发出了调查问卷,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摸底。

同时,对40多家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济南、威海、烟台、济宁等市外经贸局对本辖区内的开发区也提报了基本情况。

总的看,开发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问题之一,管理体制不顺《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1998]7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XX]78号,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管委会。

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

管委会可自行设置内部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

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

从调查调研情况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省政府的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原批准设立的63家省级开发区中,15家开发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实行了政区合一,体制和机制基本沿袭了政府的管理办法。

其余48家实行独立管委会的开发区中,21家没有自行设置内部机构的权力,工作机构由上级单位或部门委派,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与所在地政府雷同,开发区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职能,管理成本提高,其开发功能、经济功能和创新功能淹没在繁杂的行政和社会事务中。

新核准设立的82家开发区中,9家没有设立开发机构,21家仅设立临时开发办公室,从不同部门抽调3-5人,难以承担开发区的建设任务。

从145家省级开发区的调查问卷中反映,68家开发区管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103家没有内部中层干部任免权,中层干部由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选派,111家没有自主用人调配权,需要的管理人员由当地人事部门调配。

问题之二,职能权限不到位《办法》和《意见》规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出口业务等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审批;负责组织实施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进行区内土地的规划、开发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

XX年开发区清理整顿以前,大多数所在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将这些权限赋予开发区管委会,随着清理整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行业实行垂直管理,开发区本身又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致使许多管理权限不到位。

在14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调查中,128家开发区没有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职能,133家开发区不能办理项目环境评价手续,115家开发区不能办理土地征用和规划手续。

开发区普遍反映,一是原来拥有的部分管理权限上收到市、县有关部门。

如项目建设规划证书发放权,XX年以前,大多数原批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都由管委会发放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目前在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一书两证”,80%以上的开发区需要到当地建设局或规划局办理。

如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权,XX年以前大中专毕业生进区工作,许多开发区可以自行确定,而现在绝大多数须报所在地人事局审批。

类似这样的权力上收问题还有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年检、两类企业认证等管理权限。

二是应下放给开发区而至今未到位的权限。

如有限责任公司审批权、注册地址在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机电产品进口审批权、建设工程招标管理权、房屋产属证书发放权、区域环境评价等,90%以上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需要报所在地有关部门审批或转报。

三是到位不彻底的管理权限。

突出存在的问题是中间环节多,审批效率低,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审批权、粮食、棉花、植物油、矿砂等原材料进口许可证发放权、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等,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查后转报省里,特别是设在县市区的省级开发区,需要经过县、市两级政府部门审查。

许多开发区设立的“一条龙”服务大厅,不少已成为政府部门收文窗口,无形中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快捷优势已经丧失,办事效率甚至比区外还低。

问题之三,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意见》规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的财政、税收等管理工作;搞活园区管理人员收入分配机制,逐步实行企业化工资分配制度,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自行制定工资标准;建立管委会主任奖励基金制度,每年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奖励资金,由管委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

但在145家省级开发区调查中,财政体制管理方面,92家开发区没有设立财政体系或职能上收,尽管许多已经进入“收获”时期,但是区内财政收入全额上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完全由所在地政府安排。

在其余设立财政体系的53家开发区中,只有39家开发区成立了资产运营机构,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区内资源,通过自筹资金进行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管理人员收入分配方面,所有开发区都没有自行制定工资标准的职能,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当地人事部门核定的标准发放,只有极少数开发区建立了管委会主任资金奖励制度。

这种分配机制,短时期内可能对开发区的管理工作没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下去,肯定对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对新核准设立的处于创业初期的开发区,“5+2(一周)”、“白+黑(一天)”的工作时间和不成比例的劳动报酬,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阻力。

尽管开发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落实方面存在以上种种困难和问题,但是各地建设发展开发区的信心没有动摇,决心没有改变。

建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国际化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集中区、城市化建设的样板区,不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给予开发区高效运作、快速发展的能力。

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发区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文化层次高、外语水平高、技术知识丰富和懂经营、熟悉国际经贸业务的综合素质,才能担负起开发区对外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健康发展的重任。

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开发区的组织领导和政策的决策、执行者,更要具备这些能力。

建议省有关部门对全省开发区班子建设、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管理进行调研,提出加强开发区领导班子和机构建设的具体意见。

参照江苏省的做法,制定考核标准,对经济发展快、拉动作用强、集约利用资源高、循环经济效果好的省级开发区,提高管委会主要领导的行政待遇,增强管委会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在控制编制和机构总量的前提下,赋予开发区管委会设立内部机构的自主权和中层及以下管理干部的任免、使用权,开发区自行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和向社会招聘的管理人员报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备案。

(二)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给予开发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权力。

省市政府各部门要切实把开发区作为特殊的经济区域,实行特殊的管理模式,赋予特殊的管理权限,给予重点扶持。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事权统一的原则,赋予开发区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代表同级政府在区内行使经济和行政管理职能。

省外经贸厅制定标准,设立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建议省政府办公厅协调有关部门,对科学发展示范园区需要上报的文件直接报省直有关部门审批或转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同时,建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督察《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XX]78号)的贯彻落实情况,解决开发区职能权限不到位的问题。

加快《山东省经济开发区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尽早颁布实施,明确开发区的法律地位,赋予经济执法权。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给予开发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一是对科学示范园区进行政策扶持。

科学发展示范园区都具备了自我扩张的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不需要政府财政的资助,而且还能给当地做出贡献,达到了设立开发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为使开发区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建议由省外经贸厅牵头,会同省财政厅、人事厅等部门,按照《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XX]78号)的规定,对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财政、税收、劳动报酬、融资办法等职能落实方面的情况进行督察,配合当地政府把应当到位的职能赋予开发区,建立一级财政体系和管委会主任奖励基金制度,管委会自行制定工资标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

建立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其他各种金融资本进入开发区,增强开发区发展后劲。

二是继续加大西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西部开发区尤其是新核准设立的开发区,还处在建设初期的创业阶段,自我膨胀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脆弱,政府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给予帮助和支持。

XX年,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对西部开发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贷款贴息,放大贷款金额23.6亿元,取得了明显效果。

建议省政府将这有效办法再延长5年。

各开发区所在市、县也参照省里的做法,提出扶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三是建立开发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

《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XX]78号)的规定,开发区内的土地有偿使用收入,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部分外,全部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

目前,开发区是建设用地使用量最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好的区域之一,建议按照国家对建设用地开发使用管理的新规定,省政府对开发区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上缴省里的部分,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土地开发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会同省财政厅、外经贸厅提出具体操作办法。

各开发区所在地政府对地方留成部分,也相应制定实施措施和具体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