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十二五”教材《中药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总述
清热药:
含义:凡以清热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症得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实热证-—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气血两清
虚热证-—养阴清热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脏腑实热证,湿热黄疸/泻痢,温毒发斑,疮痈肿毒等里热证
注意点:①该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②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者慎用
③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
化湿药: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得药物,称为化湿药
功效:醒脾化湿,燥湿健脾解暑
适应证: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得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
口干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注意点: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后下
多属辛温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得药物
功效: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
适应证:主要用于水湿内停所致得各种病证,如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
注意点: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有些药物有较强得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分类: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与利湿退黄药
理气药:
含义:凡以梳理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机不畅之气滞、气逆证得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为破气药
功效:梳理气机,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降逆止呕
适应证:气逆证
气滞证—脾胃气滞、肝气郁滞与肺气壅滞
注意点: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止血药: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得药物,称止血药
功效: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适应证: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注意点:1。注意用药配伍
2、止血不流瘀
活血化瘀药: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得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也称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化瘀作用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功效:通过活血化瘀作用从而达到止痛,调经,疗伤,消癥,通痹,消痈,祛瘀生新等功效
适应证: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注意点:1.活血化瘀药行散走窜,易耗血动血,应注意防其破泄太过,做到化瘀而不伤正
2.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她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妇女尤当慎用或忌用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痰证得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咳嗽气喘得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功效:化痰药—温化寒痰,燥化湿痰,清化热痰,润肺化痰,化痰软坚散结,部分化痰药还兼有止咳平喘,散结消肿功效
止咳平喘药—降气宣肺,润肺,泻肺,化痰,敛肺
适应证:痰、咳、喘
分类: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
含义: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得药物
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部分药物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重镇降逆、凉血以及祛风通络等功效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痉挛抽搐
分类: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
注意点:脾虚慢惊者,不易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药
二:中药功效:
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与中,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外用清火消肿
火麻仁:润肠通便
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名目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名目,祛痰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山楂:消食健脾,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痛经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去湿止痒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