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通用版)

合集下载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煤层火灾是指在煤炭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阶段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煤体自燃所导致的火灾。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治理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煤层火灾预测和预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煤层火灾的危害煤层火灾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煤层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等,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造成影响;其次,煤层火灾会导致煤层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最后,煤层火灾还会造成地下矿井结构破坏,加速矿井的老化和失效。

煤层火灾的预测方法煤层火灾的预测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监测法、地质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三类。

监测法监测法是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煤炭运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预测和避免煤层火灾的发生。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氧气浓度计等。

监测法的优点是实时监测和控制,对火灾的预测和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根据不同煤矿和煤层结构,选用不同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成本较高。

地质学方法地质学方法是通过对煤层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预测煤层火灾的发生可能性。

常用的地质学方法包括煤层地质结构和含水层分析、断层和褶皱分析等。

地质学方法的优点是可适用于不同的煤层和地质条件,但预测精度较低,因煤矿环境、传递距离、预测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有时难以对煤层火灾的发生提前做出有效的预警。

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是通过对煤层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预测煤层火灾的发生可能性。

常用的物理学方法包括煤层监测、红外辐射检测、声波检测等。

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预测精度高,可适用于不同的煤层和地质条件,但需要现场检测和实验,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

煤层火灾的预报技术煤层火灾的预报是指在煤层火灾发生前,根据煤矿环境和煤层条件等因素,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煤层火灾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等信息进行预报。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第一、二讲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第一、二讲

第二讲: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 评价技术
自然倾向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 开采时期的自燃危险性评价 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评价
一.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


煤自燃倾向性是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首要指标,表征 了煤层开拓之前自然发火的可能程度,反映了煤自身的物 理化学性质与其自然发火特性之间的关联性。 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对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和界定指标 都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受煤自身物理化学诸多因素的影 响,各国都依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制定了相应的鉴定方法 (如奥氏法、静态吸氧法、量热法、动态吸氧法、交叉点 温度法、绝热氧化法等)。
参数 煤自燃倾向性差热分析分类法 最易自燃 自燃 最不易自燃
交叉温度(℃)
第二段梯度 跃迁点温度(℃) WITS-EHAC指数
100
1.46 163 5.65
134
1.17 187 4.47
181
1.03 200 3.09
一.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
7. 流态色谱吸氧法
流态色谱吸氧法是我国
现行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 法。它以煤在低温下吸附流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
第一讲:自然发火机理
外因火灾
矿井火灾
内因火灾 (自然发火)
一.自然发火及其条件
煤炭及其包含的可燃 物(如硫化矿物等)接触 空气后,发生化学反应 (吸氧、氧化、生热等) 和物理作用(散热、聚热) 而形成的火灾。
现象: 温度升高 湿度增加 出现煤焦油味 人体感到不适或出现某些 病理现象 出现烟雾或明火
100
温度 ℃
一.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
4. 着火点法
着火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煤炭经过氧化后(空气或其它氧化
剂)其着火点温度相对降低的原理进行分类。煤炭经过一定氧化

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在煤矿生产中,煤层自燃是导致煤矿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测和预报煤层自燃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层自燃的原因和途径、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煤层自燃的原因和途径煤层自燃是指在煤矿采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煤层内的发热物质自发氧化并生成大量热量,使煤层温度升高,进而引发火灾。

煤层自燃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煤质因素: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的煤,其自燃性也不同。

其中在含硫量高、焦渣量、松散程度和露天氧化面积大的煤层中,自然裂隙多、通风条件差,容易自燃。

2.地质因素:含水炭层、潮湿炭层的自燃危险较小,而低透气性沉积物层与煤层接触的地层,容易吸附水分和吸氧条件差,自燃危险较大。

3.煤矿经营管理因素:采掘技术水平、通风与抽放系统、煤炭运输及存储方式等都会对煤层自燃产生影响。

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方法对于煤层自燃的预测和预报,应结合采掘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不断收集有关数据,及时研究和判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煤层自燃。

下面介绍常用的自燃发火预测预报方法:1.温差法:通过温度差别观察来进行预测。

利用感应电缆,探测传送到地面的煤层内部温度,与大气温度相比较,若温差在低于20℃以内,则预示煤层自燃的危险性较小;若温差在20℃-30℃之间,则预示煤层自燃的危险性较高;若温差超过30℃,则预示已开始发生自燃现象,须及时采取措施。

2.气体法:利用测点周围的瓦斯、氧气含量等指标,进行预测。

当瓦斯浓度超过0.5%时,将增大煤层自燃的危险程度;当氧气含量下降到16%时,也可能引发煤层自燃的爆发。

3.氧化性煤体含量法:通过测定煤体表面的可燃分含量、氧化性煤含量及煤体抗氧化指数等来进行预测。

4.煤层压力法:通过观测煤层压力变化、矸石压强、粉尘颗粒运动等指标来判断煤层的稳定性,并进行自燃预测。

5.煤质综合识别法:通过煤体成分分析、煤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等手段,综合判断煤层的自燃危险性。

煤层的火灾预测与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与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 730 评论:1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1日2、气体成分分析法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煤在自燃和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烟气或其它气体产物,预报火灾。

1)指标气体及其临界指标能反映煤炭自热或可燃物燃烧初期阶段特征的、并可用来作为火灾早期预报的气体叫指标气体。

指标气体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灵敏性,即正常大气中不含有,或虽含有但数量很少且比较稳定,一旦发生煤炭自热或可燃物燃烧,则该种气体浓度就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②规律性,即生成量或变化趋势与自热温度之间呈现一定的规律和对应关系。

③可测性,可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检测。

目前,如表10—4-3所示。

2)常用的指标气体(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生成温度低,生成量大,其生成量随温度升高按指数规律增加,是预报煤炭自燃火灾的较灵敏的指标之一。

在正常时若大气中含有CO,则采用CO作为指标气体时,要确定预报的临界值。

确定临界值时一般要考虑下列因素:①各采样地点在正常时风流中CO的本底浓度;②临界值时所对应的煤温适当,即留有充分的时间寻找和处理自热源。

应该指出的是,应用CO作为指标气体预报自然发火时,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①CO的浓度或绝对值要大于临界值;②CO的浓度或绝对值要有稳定增加的趋势。

(3)乙烯,实验发现,煤温升高到80℃~120℃后,会解析出乙烯、丙烯等烯烃类气体产物,而这些气体的生成量与煤温成指数关系。

一般矿井的大气中是不含有乙烯的,因此,只要井下空气中检测出乙烯,则说明已有煤炭在自燃了。

同时根据乙烯和丙烯出现的时间还可推测出煤的自热温度。

(4)其它指标气体,国外有的煤矿采用烯炔比(乙烯和乙炔(C2H2)之比)和链烷比(C2H6/CH4)来预测煤的自热与自燃。

五、采样点设置测点设置的总要求是,既要保证一切火灾隐患都要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有利于准确地判断火源的位置,同时要求安装传感器少。

测点布置一般原则是:1)在已封闭火区的出风侧密闭墙内设置测点,取样管伸入墙内1m以上;2)有发火危险的工作面的回风巷内设测点;3)潜在火源的下风侧,距火源的距离应适当;4)温度测点设置要保证在传感器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5)测点应随采场变化和火情的变化而调整。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文(二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文(二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文煤矿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以供参考。

1.背景和目的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是为了提前发现煤矿自然发火的迹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确保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2.预测指标(1)煤层温度:通过监测煤层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当煤层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2)瓦斯浓度:瓦斯是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3)氧气浓度:氧气是煤矿自然发火的必备元素,对矿井中的氧气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煤与氧气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从而预测自然发火的风险。

3.预测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记录数据库。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可能的预测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律。

(3)预测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自然发火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和调整。

(4)预测预警:根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可能发生自然发火事故进行预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5)措施采取: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通风、降低煤层温度等,防止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4.人员责任(1)技术人员:负责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提出预测预报意见。

(2)管理人员:根据预测预报意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

(3)矿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并积极参与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的培训和演习。

5.制度执行(1)数据收集:每日对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录入数据库。

煤矿井下火灾的科学预警与预测

煤矿井下火灾的科学预警与预测

煤矿井下火灾的科学预警与预测煤矿井下火灾是一种常见危险事件,不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煤矿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科学预警与预测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煤矿井下火灾的科学预警与预测。

一、煤矿井下火灾的特征在进行煤矿井下火灾的科学预警与预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煤矿井下火灾的特征。

煤矿井下火灾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温度升高:煤矿井下火灾会导致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上升,正常情况下矿井的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如出现明显升高可能是火灾的前兆。

2. 瓦斯浓度异常:火灾会导致井下的瓦斯浓度异常上升,通常瓦斯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井下就有可能发生火灾。

3. 瓦斯含量变化:火灾会使煤层中的瓦斯释放加快,因此监测矿井中瓦斯含量变化也是预测火灾的重要手段。

4. 粉尘积累:井下的粉尘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发火灾或加大火灾的程度。

因此,监测井下的粉尘含量变化也是预警火灾的关键。

二、煤矿井下火灾的监测手段为了进行煤矿井下火灾的科学预警与预测,可以借助以下监测手段:1. 温度监测:通过在煤矿井下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井下温度的变化。

当温度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即可发出火灾预警信号。

2. 瓦斯浓度监测:利用瓦斯传感器监测井下瓦斯浓度的变化情况。

当瓦斯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瓦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3. 瓦斯含量监测:通过定期采集煤层瓦斯样品进行分析,监测瓦斯含量的变化。

瓦斯含量的明显增加可能意味着煤矿井下火灾的潜在危险,需要加强巡检和通风工作。

4. 粉尘监测:通过粉尘传感器监测井下粉尘含量的变化。

一旦粉尘含量持续上升,即使火源未明,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井下粉尘的积累。

三、煤矿井下火灾的预测方法除了监测手段,还可以利用一些预测方法来预测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以进一步加强预警工作。

1.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历史火灾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火灾的发生概率。

根据模型的结果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安全管理之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之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02
CATALOGUE
煤层自燃发火预测技术
基于温度监测的预测技术
温度监测原理
通过布置在煤层中的温度传感器 ,实时监测煤层的温度变化,从
而判断自燃发火的可能性。
监测方法
通常采用红外测温、光纤测温等技 术手段,对煤层温度进行非接触式 、高精度测量。
优点
直观反映煤层自燃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对于初期自燃现象较为敏感。
认识和技能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
03
加大对煤层自燃发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关科研工作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
构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阻化剂防火措施
总结词
阻化剂防火是另一种常用的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方法。
详细描述
阻化剂是一种能够阻止或延缓煤自燃的化学剂,通过喷洒或注入阻化剂,可以在煤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 氧气,防止煤的自燃。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氢氧化钙等,选用阻化剂时应考虑其阻化效果、经济性 和环保性等因素。
通风管理措施
实现方法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多源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提高预测准确性。
优点
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预测精度和可 靠性。
03
CATALOGUE
煤层自燃发火预防措施
煤层注水降温措施
总结词
注水降温是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有效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向煤层注水,可以降低煤层的温度,增加煤体的湿度,减少煤体内部的裂隙 和孔隙,进而减少氧气的渗入和煤体自燃的可能性。注水方式可采用静压注水、 动压注水等,注水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基于气体分析的预测技术
气体分析原理

火灾预测预报技术

火灾预测预报技术
②规律性, 即生成的量或变化趋势与自热温度之间呈现一定的 规律和对应关系。
③可测性,可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检测。
第五章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指标气体检测技术
第五章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国家名称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波兰 德国 法国
各国自然发火指标气体 指标气体
主要指标气体
辅助指标气体
CO CO、C2H2、C2H4
测点风流的上风侧产生高温点或自燃火源。
第五章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2.3 常用的指标气体
各煤种代表性煤样C2H4、C3H6的临界温度值
煤种
褐煤
C2H4临界温度 /℃(
0.1ml/g.min)
C3H6临界温度 /℃(
0.15ml/g.min)
109
124~ 134
长焰 煤 119
121~ 132
气煤 124
121~ 142
肥煤 127
136~ 147
焦煤 148
156~ 160
瘦煤 150
151~ 157
贫煤 150
150~ 168
无烟 煤 148
150~ 162
第五章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2.3 常用的指标气体
C2H4 /C2H6的比值随煤温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煤温的升高, 比值逐渐增大,并达到第一次高峰,之后随煤温的升高而比值下降;
第五章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2 火灾的预测预报
2.3常用的指标气体
(3)乙烯(C2H4)
实验发现,煤温升高到80一120℃后,会解析出乙烯、丙烯等 烯烃类气体产物,而这些气体的生成量与煤温成指数关系。一般矿 井的大气中是不含有乙烯的,因此,只要井下空气中检测出乙烯, 则说明已有煤炭在自燃了。同时根据乙烯和丙烯出现的时间还可推 测出煤的自热温度。淮南新集、山东柴里等矿区采用乙烯作为指标 气体预报自燃火灾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章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

第三章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
第三章 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
本章要点:
1. 掌握煤矿井下容易自然发火地点; 2. 掌握早期煤自燃的识别和预报方法; 3. 了解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传感器的分
类及其动作; 4. 了解目前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技术、掌握判定外
因火灾火源分支的方法;
第一节 煤矿井下易发火地点
➢ 采空区 ➢ 停采线和开切眼 ➢ 进、回风巷 ➢ 构造带 ➢ 通风设施附近
自燃三带的划分指标
根据采空区温度划分
除了以上两个采空区“三带”划分指标外,有人也提出了将采空 区内的温度变化作为“三带”划分的依据。实际上,温度不宜作 为划分“三带”的主要指标,因为并非所有的采空区内的温度都 会上升到某一确定的值。一定条件下自燃带内的遗煤存在自然发 火的可能性,但并不表现为很快会升温自燃,在一定时间内采空 区内的温度不上升并不能认为“三带”不存在。因此,采空区内 的温度变化只能作为条件适合时的辅助指标。
停采线和开切眼
开切眼
综放开采时开切眼不放煤 如果相邻的工作面进、回风巷向采空区的开切眼漏风 邻近巷道的通道封闭不严,向采空区漏风



工作面
邻近巷道向开切眼漏风
进、回风巷道
进、回风巷道长期处于风流之中,也是煤矿井下易自然发火地点 之一,这在个别矿区表现的尤为严重,如义马矿区1959~2004年 期间共发生自燃火灾553次,其中发生在进、回风巷道的火灾218 次,占火灾总数的39.4%;兖州矿区历年来统计结果的这一比例 则为40.9%。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煤炭 自燃又可分为保护煤柱自燃、巷道高冒区自燃和分层巷道假顶内 自燃几种情况。
采空区三带的测定
1、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依据: 以氧气浓度为主,温度变化曲线为辅,参考其他气体变化曲线 与采空区流速模拟分析。 2、测点布置: 全面布置法、局部布置法 3、测定参数: 温度、气体成分 4、测定仪器: 气体成分:束管、气相色谱仪、抽气泵、球心。 温度:AD590恒流源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导线、测温仪表。 5、取样: 每日一次取样对气体成分,温度进行化验分析,同时记录回采 工作面进度。 6、分析: 气体成分、温度曲线、O2曲线、CO曲线、采空区自燃“三带” 图。

安全管理之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之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注浆防灭火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防灭火方法,通过将砂、土、石等不易燃的固体材料与水混合制成浆液 ,注入到煤层中,形成一层隔绝层,隔绝煤与氧气的接触,从而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惰气防灭火技术
总结词
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稀释空气中的氧气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降 低氧气浓度,抑制燃烧。
详细描述
科学施救
遵循科学原则,合理安排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效率。
05
安全管理与培训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01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章 可循。
02
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
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安
03
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安全管理之煤层自燃发火预 测预报及预防措施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煤层自燃发火基础知识 • 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技术 • 煤层自燃发火预防措施 • 煤层自燃发火应急处置 • 安全管理与培训
01
煤层自燃发火基础知识
煤层自燃发火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煤层自燃发火是指煤在常温下与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 当热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引发煤层 燃烧的现象。
通过降低空气压力或调整通风系统, 减少或消除漏风通道中的压力差,抑 制煤层自燃。
详细描述
均压防灭火技术主要通过调整通风网 络,降低采空区或火区的压力,减少 漏风,从而抑制煤层自燃。这种方法 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层自燃的蔓延,提 高矿井安全。
注浆防灭火技术
总结词
将不易燃的固体材料与水混合制成浆液,通过注浆孔注入煤层中,隔绝煤与氧气接触,达到防灭火目 的。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范本(2篇)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范本(2篇)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范本井下自然发火是指煤矿井下由于自然气体的积聚或其他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

为了科学预测和预报井下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范本,以便于煤矿企业进行参考和使用。

一、概述井下自然发火是一种严重的煤矿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掌握井下发火的风险和情况,减少发火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办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预测和预报井下自然发火。

二、预测预报管理机构(一)设立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机构,由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领导,包括技术专家、安全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

(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预测预报工作计划、采集和分析井下数据、制定预警等级和发布预警、指导应急救援等工作。

三、预测参数和方法(一)预测参数:包括瓦斯浓度、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地应力、煤层变形等。

(二)预测方法:采用传感器和仪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利用数学统计和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预测井下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和趋势。

四、预警等级和发布预警(一)根据预测结果和评估,将井下自然发火的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

(二)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

五、应急救援措施(一)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组织体系和救援流程,确保井下发生自然发火时的及时处置。

(二)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器材,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六、监督检查和评估(一)安全监管部门应定期对煤矿企业的预测预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合规执行。

(二)煤矿企业应自主开展预测预报管理工作的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七、技术研究和创新(一)加强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应用。

(二)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项目,提高预测预报技术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附则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煤矿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XX煤业预防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安全技术措施

XX煤业预防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安全技术措施

XX煤业预防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安全技术措施目录一、煤的自燃倾向性类别、煤的自燃发火期 (2)二、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2)(一)、煤的自燃的预测 (2)(二)、巷道布置与开采顺序方面措施 (8)(三)、采煤工艺的措施 (8)(四)、通风方面的措施 (9)三、防灭火系统 (10)(一)、灌浆 (11)(二)、氮气 (15)XX煤业预防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及安全技术措施一、煤的自燃倾向性类别、煤的自燃发火期1、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燃发火期根据本矿井4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4号煤层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Ⅱ级),其他煤层未作鉴定,矿井揭煤后立即采样送有资质的单位补作鉴定。

在未作鉴定前,按容易自燃煤层进行管理。

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表二、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一)、煤的自燃的预测一)、建立观测系统为及时掌握自燃发火动向,必须做好观测站(点)的建设,气样的采集、分析、记录和火灾的判断,矿井应建立预防自燃发火观测系统,观测站(点)的布置如下图所示。

在采煤工作面设置共设7个观测点,其中:固定观测点2个,设在进回风侧;移动观测点2个,设在靠采煤工作面侧,移动观测点3个,设在采煤工作面靠采空区侧。

固定观测站移动观测点临时观测点一氧化碳增量法预测工作面火灾示意图观测站(点)的布置与观测应符合下列求:1、在矿井的自燃危险区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站(点),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观测。

观测站(点)应设在矿压较小的地点,至少长10m 的一段巷道支护规整、断面不变,巷内无一切风阻物,以便完成气样采集、气体成分、风速测定和风温测定。

井下观测站(点)分为固定观测点、移动观测点和临时观测点三种。

2、采区、工作面固定观测站(点):在采区、工作面的进回风流都必须各建立一个观测站(点),并符合井下测风站的要求。

其观测站(点)的位置应使进风观测点能控制全部进风流,回风观测点能控制全部回风流,即两个观测站(点)间不允许有其它的进风流和回风流。

煤矿内因火灾预测预报方法

煤矿内因火灾预测预报方法

煤矿内因火灾预测预报方法(姓名:李丰闯班级055081 学号:20081001421)摘要:介绍了井下煤自燃发火情况的一般规律, 对几种常用的预防内因火灾防灭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更好地预防煤自燃,从而更好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关键词:煤自燃内因火灾黄泥灌浆氮气防灭火有效性分析多年来煤矿内因火灾一直是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研究的热门问题,他们研究比较多的也就是煤矿内因火灾的预测与预报。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可在我国近600 个统配与重点煤矿中, 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达300 多个,自燃发火煤层占累计可采煤层的60%, 且在矿井事故中, 自燃发火占95%以上[1]。

煤自燃已成为煤矿生产严重的灾害问题。

一方面煤自燃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和设备的损耗; 另一方面煤自燃又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1 井下煤自燃发火情况的一般规律( 1) 影响煤自燃的因素很多, 诸如, 煤层地质条件、采煤方法、通风方式、煤本身自燃特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条件等影响因素, 但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即影响煤炭自身与氧反应的因素以及影响外界供氧的因素, 这就为煤炭自燃防灭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

( 2) 据相关资料知: 矿井自燃发火的分布规律按发火地点统计, 采空区火灾占50%以上, 其次为高冒区( 掘进顺槽) 、封闭内老塘以及盲巷区, 这主要是受采动及矿压的影响, 使煤壁产生裂隙和破碎, 易于氧化升温, 造成自燃发火。

( 3) 为便于分析问题把采空区划分为三带: 以“U”型通风系统的采空区为例, 按漏风大小和采空区遗煤发生自燃的可能性把采空区可划分为三带, 即散热带Ⅰ( 宽度为L1) 、自燃带Ⅱ( 宽度为L2) 和窒息带Ⅲ[5]( 见图1 所示) 。

2 常用的防灭火措施2.1 技术方法防灭火利用已有的开采技术知识, 在矿井设计、建井和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控制自燃因素的产生与发展, 借以达到增强矿井先天性的防灭火能力。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1、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估算方法目前我国规定采用统计比较和类比的方法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其方法如下:(1)统计比较法,矿井开工建设揭煤后,对已发生自然发火的自然发火期进行推算,并分煤层统计和比较,以最短者作为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计算自然发火期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火源的位置。

此法适用于生产矿井。

(2)类比法,对于新建的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的矿井,可根据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考与之条件相似区或矿井,进行类比而确定之,以供设计参考。

此法适用于新建矿井。

2、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途径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受自燃倾向性(即低温时的氧化性)、堆积状态、通(漏)风强度(风量和风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而改变的,因此,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可以延长的。

其途径有:1)减小煤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生热,减小漏风,降低自热区内的氧浓度;选择分子直径较小、效果好的阻化剂或固体浆材,喷洒在碎煤或压注至煤体内使其充填煤体的裂隙,阻止氧分子向孔内扩散。

2)增加散热强度,降低温升速度。

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以增加表面散热量;对于处于低温时期的自热煤体可用增加通风强度的方法来增加散热;增加煤体湿度。

三、外因火灾预测外因火灾预测可遵循如下程序:(1)调查井下可能出现火源(包括潜在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2)调查井下可燃物的类型及其分布;(3)划分发火危险区(井下可燃物和火源(包括潜在火源)同时存在的地区视为危险区)。

四、火灾的预报所谓火灾预报,就是根据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应用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集处于萌芽状态的火灾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后给出火情报告。

及时而准确地进行火灾早期预报,可以弥补预防之不足。

矿井火灾预报的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1、利用人体生理感觉预报自然发火依靠人体生理感觉预报矿井火灾的主要方法有:1)嗅觉,可燃物受高温或火源作用,会分解生成一些正常时大气中所没有的、异常气味的火灾气体。

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

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

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前言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矿产业也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生产安全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灾害规模也非常巨大。

因此,建立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煤炭资源的安全生产,降低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极其重要。

煤层自燃发火的形成原因煤层自燃发火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的自身固有特性,即煤炭中含有的挥发分和可燃气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如氧气、温度、湿度等),易于自燃和燃烧产生火灾。

2.煤层中的构造和地质条件不同,导致煤层自燃发火的敏感程度和易发性不同。

3.煤炭的开采和管理不当,煤炭堆放积压,运输过程中受到机械撞击等,都可能引起煤层自燃产生火灾。

4.人为因素,如无序的电气线路敷设、违规使用明火和火种、烟草等,也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

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的意义建立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对于煤矿生产安全具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1.可以提前预知煤层自燃火灾的发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有效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可以科学地识别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限制条件和安全开采的规划方案。

3.可以优化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煤层自燃的预测预报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煤炭生产效率。

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的内容建立煤层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制度,其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实行煤层自燃的主动监测和报警机制,建立自动监测装置,对煤层自燃发火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测和监控。

2.建立煤层自燃预测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煤层自燃的发生可能性进行系统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反馈到煤矿生产和管理中相关岗位。

3.建立煤层自燃预警体系,对煤层自燃发火可能性较大的地段,进行预警提示和预警措施,以便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

4.建立煤层自燃预警预报系统,建立科学的预警预报制度,确保每一个可能的火灾都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结语煤层自燃发火灾害是煤矿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煤炭生产和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

最新的火灾预测预报及防灭火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最新的火灾预测预报及防灭火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53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最新的火灾预测预报及防灭火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最新的火灾预测预报及防灭火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火灾预测和预报是矿井防灭火工作的重要环节。

预测预报包括预测、预报和预警。

煤矿必须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报,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1、煤层自然发火期的估算方法及延长途径1.1、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对井下容易出现自燃地点的圈定,有利于制定重点和针对性预防措施;自燃预报指标:非爆破过程风流中CO的产生、局部地点温度升高。

煤炭自燃机理表明,在自热阶段有较少的CO发生,周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对有正常风流流动的地点,CO浓度受到风量影响,环境不容易觉察温度变化。

所以,一旦测出CO,要重点观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发火预警信息。

CO的持续上升,巷道风流中可闻到特殊火灾的煤油、煤焦油气味。

这是由人的直接感觉捕捉煤炭早期自然发火信息,不久就可能出现明火。

准确确定自燃过程的自热后期,虽非常重要但有较大的难度,CO是现场主要“隐患”预测预报指标,测定方法有束管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的CO探头、便携式CO测定仪、CO鉴定管及井下取样通过实验室色谱测定。

1.2、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估算方法要按规定运用统计比较法和类比法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期。

前者是在煤矿建进揭煤后,对已出现自然发火的发火期进行推算,进行分煤层统计和比较,以最短的作为煤层自然发火期。

计算的关键是确定火源的位置。

此种方法适用于生产矿井。

后者是新建矿井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应按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考条件相近矿井,进行类比而确定,为设计新建矿井提供参考。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模版(3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模版(3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模版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制度为有效预测水情水害,控制重大灾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地测部门是矿井防治水业务保安部门,必须按照业务保安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有计划地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为矿井防治水预防重大水患时事故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成果资料,并提出预测预报,地测部门对预防重大水患事故负业务保安责任。

二、地测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年、季、月采掘生产计划,分析预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下发年度、季度和月度水文地质预报,在采掘施工过程中,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和可疑老空区时,地测部门必须及时发出临时水文地质预报,提出处理措施,并且必须有文字和图纸。

三、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四、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五、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要提前5-____天发水害通知单。

六、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透水事故现象。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做好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条、每年年初、季初,由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____有关人员,根据矿井采掘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绘制水害预测图,编写水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师____、批准。

第四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对各采掘工作面每月____一次检查,对年初、季初编制的水害分析报告及预测图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报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通用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71
煤层的火灾预测和预报(通用版)
我国目前预测自然(1)在实验室确定自燃倾向性等级;(2)根据本矿或条件相似(近)矿井或采区的已有的自然发火的统计资料,确定待采(或本)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发火的方法有:
一、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
1992年版的《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规定采用吸氧量法。

即“双气路气相色谱仪吸氧鉴定法”,鉴定结果按表10-4-1分类(方案)确定自燃倾向性等级。

二、煤层自然发火期的估算方法及其延长途径
1、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估算方法
目前我国规定采用统计比较和类比的方法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其方法如下:
(1)统计比较法,矿井开工建设揭煤后,对已发生自然发火
的自然发火期进行推算,并分煤层统计和比较,以最短者作为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计算自然发火期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火源的位置。

此法适用于生产矿井。

(2)类比法,对于新建的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的矿井,可根据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考与之条件相似区或矿井,进行类比而确定之,以供设计参考。

此法适用于新建矿井。

2、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途径
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受自燃倾向性(即低温时的氧化性)、堆积状态、通(漏)风强度(风量和风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而改变的,因此,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可以延长的。

其途径有:
1)减小煤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生热,减小漏风,降低自热区内的氧浓度;选择分子直径较小、效果好的阻化剂或固体浆材,喷洒在碎煤或压注至煤体内使其充填煤体的裂隙,阻止氧分子向孔内扩散。

2)增加散热强度,降低温升速度。

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以增加表面散热量;对于处于低温时期的自热煤体可用增加通风强度的方法来增加散热;增加煤体湿度。

三、外因火灾预测
外因火灾预测可遵循如下程序:(1)调查井下可能出现火源(包括潜在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2)调查井下可燃物的类型及其分布;(3)划分发火危险区(井下可燃物和火源(包括潜在火源)同时存在的地区视为危险区)。

四、火灾的预报
所谓火灾预报,就是根据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应用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集处于萌芽状态的火灾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后给出火情报告。

及时而准确地进行火灾早期预报,可以弥补预防之不足。

矿井火灾预报的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
1、利用人体生理感觉预报自然发火
依靠人体生理感觉预报矿井火灾的主要方法有:
1)嗅觉,可燃物受高温或火源作用,会分解生成一些正常时大
气中所没有的、异常气味的火灾气体。

2)视觉,人体视觉发现可燃物起火时产生的烟雾,煤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及其在附近煤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俗称为“挂汗”),进行报警。

3)感(触)觉,煤炭自燃或自热、可燃物燃烧会使环境温度升高,并可能使附近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CO2等有害气体增加,所以当人们接近火源时,会有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不适之感。

2、气体成分分析法
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煤在自燃和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烟气或其它气体产物,预报火灾。

1)指标气体及其临界指标
能反映煤炭自热或可燃物燃烧初期阶段特征的、并可用来作为火灾早期预报的气体叫指标气体。

指标气体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灵敏性,即正常大气中不含有,或虽含有但数量很少且比较稳定,一旦发生煤炭自热或可燃物燃烧,则该种气体浓度就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②规律性,即生成量或变化趋势与自热温度之间呈现一定
的规律和对应关系。

③可测性,可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检测。

目前,如表10—4-3所示。

2)常用的指标气体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生成温度低,生成量大,其生成量随温度升高按指数规律增加,是预报煤炭自燃火灾的较灵敏的指标之一。

在正常时若大气中含有CO,则采用CO作为指标气体时,要确定预报的临界值。

确定临界值时一般要考虑下列因素:①各采样地点在正常时风流中CO的本底浓度;②临界值时所对应的煤温适当,即留有充分的时间寻找和处理自热源。

应该指出的是,应用CO作为指标气体预报自然发火时,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
①CO的浓度或绝对值要大于临界值;②CO的浓度或绝对值要有稳定增加的趋势。

(3)乙烯,实验发现,煤温升高到80℃~120℃后,会解析出乙烯、丙烯等烯烃类气体产物,而这些气体的生成量与煤温成指数关系。

一般矿井的大气中是不含有乙烯的,因此,只要井下空气中
检测出乙烯,则说明已有煤炭在自燃了。

同时根据乙烯和丙烯出现的时间还可推测出煤的自热温度。

(4)其它指标气体,国外有的煤矿采用烯炔比(乙烯和乙炔(C2H2)之比)和链烷比(C2H6/CH4)来预测煤的自热与自燃。

五、采样点设置
测点设置的总要求是,既要保证一切火灾隐患都要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有利于准确地判断火源的位置,同时要求安装传感器少。

测点布置一般原则是:1)在已封闭火区的出风侧密闭墙内设置测点,取样管伸入墙内1m以上;2)有发火危险的工作面的回风巷内设测点;3)潜在火源的下风侧,距火源的距离应适当;4)温度测点设置要保证在传感器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5)测点应随采场变化和火情的变化而调整。

六、连续自动检测系统
目前实现连续巡回自动检测系统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1、束管系统
采样系统。

由抽气泵和管路组成。

管路一般采用管径为6~8
mm聚乙稀塑料管,在采样管的入口装有干燥、粉尘和水捕集器等净化和保护单元。

滤尘材料一般用玻璃纤维和粉沫冶金材料。

在管路的适当位置装有贮放水器,以排除管中的冷凝水。

整个管路要绝对严密,管路上装有真空计指示管路的工作状态。

在仪器入口装有分子筛或硅胶,以进一步净化气样。

控制装置。

主要有三通实现井下多取样点进行巡回取样。

气样分析。

可使用气相色谱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等仪器。

数据贮存、显示和报警。

分析仪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可用图形显示、记录仪记录,起过临界指标时发出霰声光报警。

必要时进行打印,也可计算机贮存。

束管检测系统的缺点是,管路长,维护工作量大。

2、矿井火灾监测与监控
煤矿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火灾早期预报,是改变煤矿安全面貌防止重大火灾事故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国内外的煤矿安全监测技术发展很快。

法国、波兰、日体、德国、美国等国家先后研制了不同型号的环境监测系统。

我国从80年代开始,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环境监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分别引进波兰的CMC-1系统、英国的MINOS系统、美国MSA公司DAN-6400系统以及德国TF-200系统外,国内一些军工和煤矿研究单位也研制了一些监测和监控系统,对我国部分煤矿进行了装备,为改变我国煤矿的安全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