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合集下载

压力的意思解释

压力的意思解释

压力的意思解释
压力是指在个人或物体身上产生的一种力量或负担,它可以是外部环境对个体施加的压迫力,也可以是个体内部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压力可以来自各个方面的生活,如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经济困难、社交压力等。

在生理上,压力可以引起身体各个系统的紧张和不适。

当人们面对压力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做应激激素的化学物质,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化学物质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生理反应,以帮助人们应对紧急情况。

然而,当压力继续存在并积累时,这些生理反应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问题和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等。

心理上,压力可以导致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面对压力,人们可能感到无助、失控和不安,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思考能力。

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如焦虑障碍、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等。

在应对压力方面,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

一些人可能通过锻炼、放松技巧(如冥想和呼吸操)或寻求社交支持来缓解压力。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使用药物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重要的是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压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

了解和学会应对压力对于维持健康的生活至关重要。

压力的三个维度

压力的三个维度

压力的三个维度
压力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生理维度:这是与身体和生理机能相关的压力。

例如,长时间的工作压力、缺乏休息和睡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

2. 心理维度:这是与思维和情绪状态相关的压力。

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要求过高、焦虑和抑郁等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情绪和思维的稳定性。

3. 社会维度:这是与社会环境和社交关系相关的压力。

例如,工作竞争压力、家庭责任、经济困难、社交压力等都会给人带来压力,并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这三个维度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一个人的整体压力水平。

了解并认识到这些压力维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护理压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护理压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护理压力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理解压力1. 定义:压力是指在心理和生理上因受到威胁、挑战、变化或需求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2. 特点:压力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它既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又可能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二、压力的来源1. 工作压力:包括工作任务的压力、时间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

2. 生活压力:包括家庭生活的压力、经济压力、健康压力等。

3. 社会压力:包括人际交往压力、社会角色压力、社会舆论压力等。

三、压力对护理工作的影响1. 心理影响:压力可能导致护士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2. 职业倦怠:长期承受压力可能导致护士出现职业倦怠、对工作失去兴趣等问题。

3. 生理影响:长期的压力会导致护士出现身体不适、疲劳、失眠等生理问题。

四、应对压力的方法1. 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时间紧张导致的压力。

2. 学会放松:通过健身、瑜伽、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3. 沟通表达:与同事、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寻求支持和帮助。

4. 培养兴趣:多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5. 寻求帮助:当自己难以应对压力时,及时求助心理专家或医生。

五、护理压力管理1. 职业培训:提供心理健康、压力管理等相关培训,增强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

2.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护士之间互相支持,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3. 制定政策: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4. 进行评估:定期对护士的心理压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帮助有问题的护士。

六、压力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1. 对患者的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感受,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 对团队的影响:护士的压力管理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合作效率和氛围,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3. 对自身的影响:压力管理不仅有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七、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应对措施1. 抑郁症: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避免使用酒精和毒品来麻醉自己。

压力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压力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压力的定义来源及分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压力的定义及特性:一、定义:指个体任何的生活变动或习惯改变皆可称为压力,亦即压力=你个人对外在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估。

二、特性:压力是随时变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愉悦与不愉悦的事都会造成压力,只是不愉快的事件产生的压力程度通常比较高,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压力水平来激发表现,过高或过低的压力都会降低表现,对同一件事,每个人感受的压力程度不会完全相同,具相当的主观性,其会受到年龄、性别、文化、个人经验与性格的影响。

压力的分类:一、负面的压力(坏的压力):当压力是长期性或沉重的,导致人体无法承担及适应,往往带给人们懊恼的感受,令心智及身体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二、正面的压力(好的压力):强调压力在某种情境下是具挑战性及正面性,例如:许多运动员是在极端压力之下打破世界纪录,而好的压力是一种力量的泉源,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速达成目标,但是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有其限度,一旦超过了限度,即使是好的压力也会带来反作用。

造成压力的原因:1.生活充满挫败的经验,心中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2.传统价值观在变迁快速的社会中变化大快,以致无所适从。

3.生活过度技术化或表面化,失掉自我。

4.人性趋向商品化,人际间往来以「各取所需」的方式进行,忽略人性需求与尊严,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生活。

5.身、心、念、人、事、财、与价值感不同。

6.当身体不适,当心情不佳,当头脑苦思。

7.当人际出问题,当事情处理不利,当财务出问题。

压力的影响:一、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自己的潜力,帮助自我成长与做事的动力。

二、过高压力的负面影响有以下之状况:◎生理方面:肾上腺素快速分泌、消化系统停止运作、肾上腺分泌可松体,降低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性荷尔蒙分泌量降低,造成阳萎及性冷感及不孕等问题。

◎心理方面:注意力下降与注意广度缩小、组织能力与长期计划能力变差、脱离现实的妄想与思考违常程度增高、情绪调节能力变差、虑病担心的感觉增高、忧虑与无助感出现、自尊心明显降低、兴趣与热忱感消失、药物烂用的频率增加及将责任转移给别。

压力与应对压力的策略

压力与应对压力的策略

压力与应对压力的策略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将会愈来愈多地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程度不同的压力。

压力目前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并愈来愈被普遍关注的课题,人们常把不正常的行为方式,如烦恼、焦虑、消沉、疾病、精神耗尽等归属于压力过大所致。

一、压力及其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什么是压力,我们如何来解释,又如何定义它呢?在当代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第三种,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生活中,压力发生在人们处于某些事件下,而这些事件将危及人们的身体或心理健康状况。

压力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所以人们又把压力定义为:受外部环境与条件影响令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感觉。

并把压力与烦恼相提并论,把压力理解成威胁、挫折或超乎自己能力的情况;一种愤怒、恐惧和激愤的状态。

产生压力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压力源。

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压力源面前心理过程是不同的,所表现的反应亦不同。

压力给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干脆就认为压力是不好的,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体验,并把它坚决否定掉,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观点。

积极的观点则认为,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体验,是一种欢乐的享受,是改变现状奋发进取的推动力,并强调压力所能带给我们的是好的和积极的一面。

压力可以加深我们的意识,增强我们的心理警觉,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

正像铁人王进喜说的那样:“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压力会给一个个体提供创造性完成一项艺术工作的唤醒动机,给另一个个体提供一副急救的药品,而给第三个个体提供一条科学理论。

压力是挑战、是竞争、是机会,它可以让你承受更大的风险,并获得比你想象得更为辉煌的成功。

二、压力所造成的身心症状有些常见的压力源:如人们无法控制的事件、不可预测的事件和超出我们能力极限的事件等,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反应。

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压力的内涵(一)压力的定义1.压力( stress )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上世纪中叶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 (Hans Selye) 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

他毕生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发现持续的压力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患心身疾病。

他把压力反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警觉反应阶段(alarm reaction) ,表现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体温和肌肉弹性降低,贫血,以及血糖水平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严重可导致休克。

( 2 )阻抗阶段 (resistance) ,表现出惊觉阶段症状的消失,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导致危机的动因,此时全身代谢水平提高,肝脏大量释放血糖。

如时间过长,可使体内糖的贮存大量消耗,以及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会给内脏带来物理性损伤,出现胃溃疡、胸腺退化等症状。

( 3 )衰竭阶段 (exhaustion) ,表现为体内的各种储存几乎耗竭,机体处于危机状态,动力性是压力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变压力为动力。

之所以能变压力为动力,是由于个体一有压力时,不会无动于衷,而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处理所处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

可导致重病或死亡。

塞利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普遍性原理:个体在抗拒阶段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能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即压力反应对个体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增强其适应能力。

然而 , 在抵抗阶段对新的压力抵抗力反而降低。

个体若再承受持久的高压,就导致身心耗竭,可能会死亡,这就是精疲力竭阶段。

这种生理反应即为压力反应 (stress response) 。

显而易见,这个压力(stress) 是指令个体紧张的威胁性事件、突如其来的危险刺激情境。

如何在初中物理中解释压力的定义?

如何在初中物理中解释压力的定义?

如何在初中物理中解释压力的定义?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压力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要让同学们清晰地理解压力的定义,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和阐述。

首先,让我们来直观地感受一下什么是压力。

想象一下,你用手压在柔软的海绵上,海绵会凹陷下去;当你背着沉重的书包时,肩膀会有一种被向下压的感觉。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涉及到了压力。

那么,在物理学中,压力到底是什么呢?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垂直”“作用”“物体表面”。

“垂直”意味着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是垂直的。

比如说,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方向就是竖直向下的。

如果力的方向不是垂直于物体表面,那就不能称之为压力。

“作用”表明了这是一种力的施加过程。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压力也不例外。

“物体表面”明确了压力的作用点是在物体的表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压力,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在瓶壁的不同位置扎几个小孔。

当我们把瓶子静止放置时,会发现靠近底部的小孔喷出的水更远。

这是因为水对瓶子的内壁产生了压力,而由于水的深度不同,底部受到的压力更大,所以水喷得更远。

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是一个衡量力的大小的单位。

压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就涉及到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

一个是施加力的大小。

比如,你用更大的力气按桌子,桌子所受到的压力就会增大。

另一个是受力面积。

还是以按桌子为例,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但是用一个更小的面积去按压,比如用手指尖而不是手掌,桌子受到的压力效果会更明显。

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而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它可以由各种力引起。

比如,把一块木块按在竖直的墙壁上,此时木块对墙壁的压力就不是由重力引起的。

在实际生活中,压力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例如,我们穿的鞋子底部有花纹,这是为了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

如何正确的认识压力及应对

如何正确的认识压力及应对

如何正确的认识压力及应对1.潜能释放:在压力下,人们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比如,平时你做两天也做不完的投标书,在连夜要召开的谈判前夕,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做完了。

比如,当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向你时,你会发现自己不但没被压倒,反而思如泉涌,灵感迸发,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充满了创造力,而且全身上下都是干劲。

这就是俗语说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展现出更好的状态,感到自己十分强大。

2.快感体验:压力会产生快感?科学实验*,在压力下,人体会分泌出类多巴*激素,而这种激素,会让我们感到很high。

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拖延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极端状态下的压力体验。

每当他们在紧紧张张中胜利完成了任务,把极具限制*的条件打败时,他们就又一次强烈地体验了成功的快感。

但遗憾的是,这种快感是一过*的,当压力退去后,很快你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愉悦感了,必须设法体验更强的快感。

压力成瘾的人一旦松懈下来,就会想念压力带来的快感,因为他们感到很空虚,一点生命力也没有。

3.幻想未来:在巨大的压力中工作时,人们为了抵御压力,会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未来画卷。

比如,你可能会想到,哇,这个月的奖金会很多;也可能会想到,这个季度你将被评为优秀员工;甚至,你会想到,这个项目带来的收益能让家人一起出国旅行一次!活在想象中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因为想象无极限。

4.感到被需要:你的恋人抛弃你了吗?没关系,去工作吧!因为公司里有太多工作、太多同事需要你。

你怕自己在同学聚会上显得很落伍?那就在聚会那天安排一个重要会议吧。

当你在一种人际关系中感到不安全、不被需要时,你会设法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达到自我满足,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而工作压力是满足这种需要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不但可以满足你,同时也能满足你同事的需要。

6.童年时父母要求高:童年时父母对孩子要求高,用成绩、荣誉标准来判定孩子的一切,而不关注和夸奖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这样的孩子逐渐也会只关注自己的成就。

心理学解析压力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压力

心理学解析压力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压力

心理学解析压力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压力心理学解析压力: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压力压力是现代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源之下,我们会感到不安、疲惫和紧张。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压力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应对压力,以及有效管理压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一、压力的定义及来源压力是一种由内外环境因素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反应。

它来自于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评价和应对需求的认知。

压力源可以包括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多个方面。

二、心理学解析压力的原因1. 个体认知因素:每个人对不同事物的评价和认知存在差异,不同的认知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压力反应。

例如,对于同样的工作任务,有些人可能认为是挑战,能激发他们的斗志,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认为是沉重的负担,从而产生压力。

2.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上的期望和评价也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

比如,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追求升职和薪资增长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3. 个体能力与资源:当个体的能力和资源无法满足他们所面临的需求和挑战时,就会产生压力。

例如,学生面对过多的学习任务,但时间和能力有限,就会感到学习压力。

三、压力的影响与应对方法1. 压力的影响:a. 生理上: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睡眠障碍、消化系统紊乱等问题。

b. 心理上:压力会引起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c. 应对能力:长期承受压力会削弱个体的应对能力,影响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2. 压力的应对方法:a. 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个体的抗压能力。

b. 积极的情绪表达:与他人沟通、表达内心的困扰和焦虑,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c. 放松与调节: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冥想、呼吸练习或者参加健身活动来减轻压力。

d. 目标设定与时间管理:合理地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压力的过度积累。

对压力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对压力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对压力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压力这玩意儿,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就来捉弄你一下。

咱可不能小瞧它,也别被它吓住咯!你想想看,生活中哪能没点儿压力呢?学生有考试的压力,大人有工作的压力,就连退休的爷爷奶奶都有带孙子的压力呢!压力就像影子,跟咱形影不离。

有时候压力像座小山,沉甸甸地压在咱心头。

作业多得写不完,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就好像那小山越来越高,都快把咱压垮了。

这时候咱可不能慌,得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想想办法怎么把这小山给移开。

咱可以把大任务分成小目标,一个一个地攻克。

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每爬一步就离山顶近一点。

等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吃块巧克力啦,听首喜欢的歌啦,这样压力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压力也不是一无是处呀,它能激发咱的潜力呢!就好比那弹簧,压得越紧,弹得越高。

当咱面临压力的时候,说不定就能发现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大的本事。

考试前拼命复习,结果考了个好成绩;工作中有挑战,努力克服后得到了升职的机会。

这不都是压力带来的好处嘛!有时候咱会觉得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那咱就给自己放个假呗!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一下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压力说不定就被风吹跑啦。

和朋友们聚一聚,聊聊天,开怀大笑一番,压力也会减轻不少呢。

咱可不能被压力牵着鼻子走,要学会和它周旋。

压力大的时候,咱就把它当成一个对手,和它斗一斗。

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战胜它。

咱可不是好欺负的,对吧?总之呢,压力这东西,咱得正确对待它。

别把它当成敌人,也别被它吓倒。

咱要和它好好相处,让它成为咱前进的动力。

你说呢?压力就像一场暴风雨,咱不能躲在屋里瑟瑟发抖,要勇敢地冲出去,在雨中尽情奔跑,等雨过天晴,咱会看到那美丽的彩虹!所以呀,别怕压力,让我们一起笑着面对它吧!。

心理学: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压力

心理学: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压力

心理学: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压力我们多么希望没有压力源,或者是能应付的压力源,可是现实中“世界不是我想象”,当外在环境无法改变时候,当压力源注定来到时候,就要学会用心理方式改善与管理压力,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我们回顾过往以及当下压力事件时,会有诸多感慨,也会得出压力的四个特点:负面感受、糟糕言行、不合理认知、激烈生理反应。

其中感受就是常说的情绪。

同时还会讨论得出压力三要素,也就是通俗的压力定义,就是由压力源引起的情绪言行适应与失控的心理现象。

一、压力源与压力压力源分作大中小三类,严重、正常、微不足道。

前两者如同急性病,容易发现容易重视容易治疗,反倒是微小压力源,看似稀松平常太常见,却温水煮蛙带来巨大压力感受。

比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自我关系,真正导致压力崩溃的都是压力叠加的结果。

案例很多,留心发现比比皆是,一个压力感巨大的人,耐心询问之后会发现开始压力源都是小事情,这好比手心扎刺,开始不注意,后来发脓导致碰触痛苦。

由此可以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感受三类型:单一压力、叠加压力、破坏压力。

单一压力强度限额内,就是挫折,成长从来都伴随挫折,挫折教育必不可少,也不可避免。

之前写过文章,题目看似不合常规,“家庭教育|允许孩子犯错:“今天有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其实真的符合心理学规律,鼓励孩子犯错就是主动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在挫折中体验由此带给自己的好处。

文章说到学轮滑先练习摔倒情节,就是主动接受压力体验。

但是压力叠加起来,会出现破坏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灾难。

经典电影类似情节比比皆是,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主人公是回国后的越战老兵,忍受巨大战场灾难综合症折磨,其实就是忍受着破坏性压力痛苦,因为不被人尊重理解接受,处处被刁难非难讽刺冷嘲,乃至走上并非自愿的对抗社会之路,这条路就是一个接一个日常小压力累积的起来的。

因此,对于别人的故事与言行,别轻易故作高姿态劝人家,什么要大度、谦让、原谅、不在乎,认为别人经受的不过日常小事情,不起眼的压力,太小题大做了,好像自己遇到这点事儿就不会算啥。

名词解释压力的定义

名词解释压力的定义

名词解释压力的定义压力是人们在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源时所经历的心理和生理的不适感。

它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涉及到个体内部的自我期望、外界期望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压力的存在可以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进而促使他们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以应对挑战和压力源。

压力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等。

人们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工作目标的压力,来自于完成任务、满足工作要求和超越自己等方面。

而在学习中,人们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来自于达到学校要求、成绩的竞争和自我期望等方面。

此外,人际关系的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来自于与他人相处、理解和沟通的困难、人际关系的冲突等方面。

而在生活中,人们还会面临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家庭压力等等。

压力的程度和影响因人而异,不同个体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源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

有些人可以有效地应对和管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并通过适当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压力。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到不堪重负,产生焦虑、抑郁、疲惫等不良情绪,并可能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如失眠、食欲不振、头痛等等。

在应对压力时,人们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

其中,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缓解压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交流和倾诉,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并逐步实现目标;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运动、放松训练、冥想等,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在面对压力源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改变或适应挑战和压力源。

此外,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压力源和应对机制也是应对压力的重要一环。

个体可以通过自省和反思来识别出导致他们压力的主要来源,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应对方法。

有的人可能将压力源归因于外界的因素,认为是环境或他人的原因导致了压力;而有的人则将压力源归因于自己内在的因素,认为是自身的期望或能力导致了压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压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个人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我们应对压力、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压力的基本概念,探讨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并阐述常用的压力计算方法。

一、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某个物体或系统所受外界作用力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压力可以用公式P = F/A来表示,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作用力,A代表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通常用帕斯卡(Pa)表示。

在心理学中,压力是指人在面对外界环境时所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

这种紧张状态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压力可以来源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经济压力等方面。

二、压力的来源与影响1. 工作压力:工作中的压力通常来自工作量的增加、工作目标的压力、工作责任的增加等。

长期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职业倦怠、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身体健康问题。

2. 生活压力:生活中的压力源于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健康问题、个人目标等。

个人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和处境的能力将决定他们是否感到压力。

3. 人际关系压力: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冲突和矛盾也会给个人带来压力。

无论是家庭关系、友情还是职场关系,人际关系压力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

4. 心理压力:个体内心的压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来源。

自我期望、自我认同、个人目标的达成等都可能给个人带来压力。

加强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能力可以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压力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身体上,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睡眠问题、消化系统问题等。

心理上,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了解并应对压力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三、压力的计算方法1. 气体压力计算:在物理学中,气体压力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来计算,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气体体积,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R代表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根据这个方程,可以通过已知的气体参数计算出压力的值。

压力概念的三要素

压力概念的三要素

压力概念的三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压力的大小: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所承受的负担或负荷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压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情况。

在心理学中,压力的大小通常与个体所承受的负担或任务有关,任务越繁重,压力就越大。

2. 压力的方向:压力的方向是指压力的作用点,也就是压力施加在物体上的位置。

在物理学中,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接触面。

在心理学中,压力的方向通常是指任务或负担对个体产生影响的部位或方向。

3. 压力的持续时间:压力的持续时间是指压力作用的持续时间。

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时间与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而在心理学中,压力的持续时间通常与个体对压力情境的感知有关。

持续的时间越长,个体对压力的感知就越强烈。

综上所述,压力概念的三要素就是压力的大小、压力的方向和压力的持续时间。

这些要素构成了对压力的基本理解,也是研究压力、评估压力影响和制定应对策略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情境,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

理解这些要素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压力,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压力并非只有负面的影响。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个体的动力和潜能,促进成长和发展。

因此,了解自己的压力水平和应对策略,合理调节和管理压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精选-压力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精选-压力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压力的定义及特性:一、定义:指个体任何的生活变动或习惯改变皆可称为压力,亦即压力=你个人对外在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估。

二、特性:压力是随时变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愉悦与不愉悦的事都会造成压力,只是不愉快的事件产生的压力程度通常比较高,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压力水平来激发表现,过高或过低的压力都会降低表现,对同一件事,每个人感受的压力程度不会完全相同,具相当的主观性,其会受到年龄、性别、文化、个人经验与性格的影响。

压力的分类:一、负面的压力(坏的压力):当压力是长期性或沉重的,导致人体无法承担及适应,往往带给人们懊恼的感受,令心智及身体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二、正面的压力(好的压力):强调压力在某种情境下是具挑战性及正面性,例如:许多运动员是在极端压力之下打破世界纪录,而好的压力是一种力量的泉源,可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速达成目标,但是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有其限度,一旦超过了限度,即使是好的压力也会带来反作用。

造成压力的原因:1. 生活充满挫败的经验,心中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2. 传统价值观在变迁快速的社会中变化大快,以致无所适从。

3. 生活过度技术化或表面化,失掉自我。

4. 人性趋向商品化,人际间往来以「各取所需」的方式进行,忽略人性需求与尊严,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生活。

5. 身、心、念、人、事、财、与价值感不同。

6. 当身体不适,当心情不佳,当头脑苦思。

7. 当人际出问题,当事情处理不利,当财务出问题。

压力的影响:一、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自己的潜力,帮助自我成长与做事的动力。

、过高压力的负面影响有以下之状况:◎生理方面:肾上腺素快速分泌、消化系统停止运作、肾上腺分泌可松体,降低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性荷尔蒙分泌量降低,造成阳萎及性冷感及不孕等问题。

◎心理方面:注意力下降与注意广度缩小、组织能力与长期计划能力变差、脱离现实的妄想与思考违常程度增高、情绪调节能力变差、虑病担心的感觉增高、忧虑与无助感出现、自尊心明显降低、兴趣与热忱感消失、药物烂用的频率增加及将责任转移给别。

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压力的内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压力的内涵(一)压力的定义1.压力(stress )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上世纪中叶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 (Hans Selye) 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

他毕生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发现持续的压力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患心身疾病。

他把压力反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警觉反应阶段 (alarm reaction) ,表现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体温和肌肉弹性降低,贫血,以及血糖水平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严重可导致休克。

(2 )阻抗阶段(resistance) ,表现出惊觉阶段症状的消失,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导致危机的动因,此时全身代谢水平提高,肝脏大量释放血糖。

如时间过长,可使体内糖的贮存大量消耗,以及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会给内脏带来物理性损伤,出现胃溃疡、胸腺退化等症状。

( 3 )衰竭阶段(exhaustion) ,表现为体内的各种储存几乎耗竭,机体处于危机状态,动力性是压力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变压力为动力。

之所以能变压力为动力,是由于个体一有压力时,不会无动于衷,而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处理所处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

可导致重病或死亡。

塞利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普遍性原理:个体在抗拒阶段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能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即压力反应对个体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增强其适应能力。

然而 , 在抵抗阶段对新的压力抵抗力反而降低。

个体若再承受持久的高压,就导致身心耗竭,可能会死亡,这就是精疲力竭阶段。

这种生理反应即为压力反应 (stress response) 。

显而易见,这个压力(stress) 是指令个体紧张的威胁性事件、突如其来的危险刺激情境。

2.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压力是外部刺激引起的压力是主观的反应压力是外部刺激与内部主观反映之间的关系( 1 )压力是外部刺激引起的: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的涵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压力的涵
(一)压力的定义
1.压力(stress )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上世纪中叶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 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

他毕生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发现持续的压力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患心身疾病。

他把压力反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警觉反应阶段(alarm reaction) ,表现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体温和肌肉弹性降低,贫血,以及血糖水平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严重可导致休克。

(2 )阻抗阶段(resistance) ,表现出惊觉阶段症状的消失,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导致危机的动因,此时全身代水平提高,肝脏大量释放血糖。

如时间过长,可使体糖的贮存大量消耗,以及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会给脏带来物理性损伤,出现胃溃疡、胸腺退化等症状。

(3 )衰竭阶段(exhaustion) ,表现为体的各种储存几乎耗竭,机体处于危机状态,动力性是压力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变压力为动力。

之所以能变压力为动力,是由于个体一有压力时,不会无动于衷,而会
采取一定的行为处理所处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

可导致重病或死亡。

塞利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普遍性原理:个体在抗拒阶段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能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即压力反应对个体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增强其适应能力。

然而, 在抵抗阶段对新的压力抵抗力反而降低。

个体若再承受持久的高压,就导致身心耗竭,可能会死亡,这就是精疲力竭阶段。

这种生理反应即为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 。

显而易见,这个压力(stress) 是指令个体紧的威胁性事件、突如其来的危险刺激情境。

2.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压力是外部刺激引起的压力是主观的反应压力是外部刺激与部主观反映之间的关系
(1 )压力是外部刺激引起的:
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压力对人是外部的。

(2 )压力是主观的反应:
压力指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主观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压力是紧或唤醒的一种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3 )压力是外部刺激与部主观反映之间的关系:
压力是指外部刺激与部主观反映之间的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经过认知其性质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目前,研究者们对压力的概念还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的理解和认同。

众多的研究者试图总结和归纳出一条压力概念的定义来,但往往不能得心应手,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这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千姿百态的压力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往往差异很大。

总的来说,对压力概念的理解存在上述三种认识。

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压力,多数指第三种解释。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

如果这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就会演变成个人的生活压力。

如此看来,所谓‘压力',事实上是指‘压力感'的意思”。

这是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春兴先生的界定。

而学者蓝采风也认为压力是指我们的身体在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时,对此环境变迁所感受到的经验,包括肢体与情绪的反应,它能造成正面或负面的效应。

正面的反应能激励我们采取行动,也能带来新的认知、新的观念与对事物的看法。

当压力带来负面的经验时,则我们会对别人不信赖、拒绝、愤怒及忧郁。

这些情绪上的负面反应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如:头痛、肠胃不舒服、皮肤发炎、失眠、溃疡、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等。

3 .我们对压力的认识
压力就是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感三者形成的综合性
心理状态。

在车文博主编的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有一个词条即应激(stress ),其含义是:应激亦称“压力”、“紧”。

指个体身心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状态。

应激结构有:(1 )应激源,即造成应激或紧的刺激物;(2 )应激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状态;(3 )应激反应,即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亦称生理应激与心理应激。

个体对应激的反应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甚至发生感知记忆的错误,表现出不适应的反应,如目瞪口呆,手忙脚乱,陷入窘境;另一种是调动各种力量,活动积极,以应对紧急情况,如急中生智,行动敏捷,摆脱困境。

在应激状态下,生化系统发生激烈变化,肾上腺素以及各腺体分泌增加,身体活力增强,使整个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状态,以应对意外的突变。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人的健康不利,甚至会有危险。

故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应激状态,并学会科学地对待应激状态。

这一解释强调了压力对身心两方面的作用。

综合上述观点所形成的共识是:压力(stress) 应该包含这样三个部分。

压力源,即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压力反应,即指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压力感,即指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

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是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

由于压力源的存在,使得个体
意识到压力,伴随着对压力的认知,同时又会有持续紧的情绪、情感体验。

压力必然引发行为反应,积极应对,化解压力就会减少压力反应;而逃避压力情境,消极应对,则会形成心理障碍,加强压力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二)压力的特点
1 .压力具有情绪性
个体有压力时总带有明显紧的情绪体验的特性。

紧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如果个体认为压力事件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便可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探险者就乐于冒险,否则就产生消极的情绪。

情绪反应往往是消极的,因为压力事件往往是不符合我们的需要的。

此外,这种情绪性的紧度和负面性还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受压力的大小制约;二是受个体心理承受力大小制约。

所谓心理承受力,一般是指个体对挫折、苦难、威胁等非自我表现性环境信息的处理理性程度。

更简明地说,心理承受力就是对心理压力应对的理性程度。

当心理承受力一定,压力越大,形成的负面情绪越强烈,心理越紧,易出现忧郁、痛苦、惊慌、愤怒等情绪;反之,若压力小时,只会出现短暂的、微弱的负面情绪,如不悦、冷淡等,心理紧度低。

当压力一定,若心理承受力越小,则心理越紧,负面情绪越大。

反之,心理承受力大时,负面情绪也小,心
理不紧;当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当,或略大于心理承受力时,这种压力也称为适度压力,或轻度压力。

适度压力下个体情绪虽有些紧,在良好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下,往往能精神振奋,产生热情,有利于意志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心理压力的情绪性是显而易见的。

2 .压力具有动力性
动力性是压力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压力对个体行为的调节作用就是压力的动力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要变压力为动力。

之所以能变压力为动力,是由于个体一有压力时,不会无动于衷,而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处理所处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

压力的动力性表现为对适应行为的积极增力作用以及
对不适应行为消极减力作用两个方面。

当个体心理压力过大时,人的理智一般难以控制,个体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行为反应,要么呆若木鸡,完全停止行动,要么攻击。

中度心理压力一般会使人的行为能力降低,产生重复和刻板动作。

心理压力较小时,情况就较复杂化,一般适应行为增多。

在适度压力或轻度压力状况下,个体可能在理智的控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压力事件较妥善处理,从而也使自己心理承受力得到增强,使个体生物性行为和正向的适应性行为增多,动力性随之增长。

但在适度压力或轻度压力状况下,个体若不能理智控制或失去理智,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而对压力事件漠然置之,不及时妥善处理,只会使自己心理承受力得不到增强,动力性将随之降低。

没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人难以增长心理承受力,人的正向适应性行为得不到学习提高。

一旦面临较大压力,将不知所措,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无法承受的压力面前,还会导致个体情绪的困惑、身心的疾病甚至死亡。

如果只看到心理压力的情绪性,并夸大其负面影响,忽视心理压力的动力性,或者只看到其消极减力作用方面,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错误的。

在现实教育实践中,不少家长和教师由于缺乏对心理压力动力性的全面正确认识,经常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以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因而过分给学生施加压力,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障碍和疾病增多;二是认为心理压力只会产生消极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因而怕给孩子施加压力,不敢严格要求,自由放任,致使学生正向适应性行为能力低。

这样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压力的动力性使得压力对人们来说既是积极的“推动力”,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破坏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