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总结49复习过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命题思路 以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为切入点考 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调 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点拨 ①重点理解设问及其与材料的关系。②能客观分 析历史人物的贡献与时代的关系。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解析 皇帝的好恶只能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 评判,故 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 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 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 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 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 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 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 故 D 项错误。
第二页,共44页。
板块(bǎn kuài)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第三页,共44页。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古代中国文学
第四页,共44页。
4.唐诗 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1)繁荣原因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主要成就
第五页,共44页。
第六页,共44页。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法
2.书法 (1)脉落: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 自觉 阶 段。 (2)功能:兼具审美功能与 实用 功能。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3.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 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 盛唐的诗、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唐以后,政治 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 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的 兴起。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作家救亡图存的社 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科举 无望,转向杂剧创作,促使杂剧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复习--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七发》:①西汉枚乘的代表作;②设为主客问答,重铺陈夸张,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进行讽谏;③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大历十才子:①指唐代宗大历年间驰名诗坛的一群诗人(如钱起、卢纶等);②擅长写作五律;③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诗歌主题,诗风平庸,成就不高。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的臣子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期末复习指导《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填空题:1、《礼经》在汉代“五经”中指的是《仪礼》,而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书《周礼》和《礼记》。
2、“春秋三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3、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命国子祭酒孔颖达等一批儒臣编纂《五经正义》。
4、“十三经”中的《孟子》是到宋代才升格为“经”的。
5、《三国志注》的作者是裴松之。
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7、《世说新语注》的作者是刘孝标。
8、唐代子书的注释,杨倞的《荀子注》,成玄英的《庄子疏》等是后人推重的注本。
9、把儒学经典哲学化,是宋明理学对经学发展的贡献。
10、首先提出四书并行的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他们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11、明清时代出现了李贽、冯梦龙、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大家。
12、“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是[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13、“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是[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14、《十三经注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疏不破注,即疏必须维护注的观点。
15、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作补注。
16、“清人十三经注疏”中焦循的《孟子正义》是专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证。
17、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补注体式注释古籍的精品。
18、《离骚纂义》的作者是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游国恩。
19、评注体古籍的评,记于书页正文之上端空白处者,称“眉批”,记于正文和注文之侧者,称“旁批”。
20、陈桓先生在《校勘学释例》中,把校勘法归纳为四种,即“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21、《诗经》三百零五篇之外,还有六首只有题目没有正文,通常称之为“笙诗”。
22、从孔子开始,一代代学者相继进行了一场把《诗三百》诠释为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
新近问世的战国楚简《孔子诗论》应当是这场运动的第一批重要成果。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发展经历了诸多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包括了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
以下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复习资料:1. 明代文学特点:明代文学继承了元代文学的传统,注重以文言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明代古文运动中出现了“白话文运动”,将古文体转变为白话体,使得文学更加通俗易懂。
明代文学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强调表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现实。
2. 明代四大家:明代文学有四大家,分别是文学家杨慎、李时中、冯梦龙和杨宪益。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杨慎的《世说新语》、李时中的戏曲《汉宫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和杨宪益的小说《水浒传》。
3. 明代戏曲: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湖州昆剧、评剧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其源于明代的汉剧、元曲和杂剧,结合了元曲的旋律和唱腔,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4. 清代文学特点:清代文学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纪律和秩序。
清代文学作品多以古文形式出现,注重文风的优雅和辞章的精练。
清代文学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文学风格。
5. 清代四大家:清代文学有四大家,包括纪晓岚、吴敬懿、曹雪芹和翁同龢。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清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纪晓岚的散文《庐山谣》、吴敬懿的小说《雍正传》、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翁同龢的戏曲《破幽梦》。
6. 清代小说: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岳阳楼记》、《聊斋志异》等。
清代小说作品多描写了社会生活、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上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你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
新高考复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高考复读知识点总结大全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复读成为越来越多考生选择的途径。
复读可以帮助考生巩固知识,提升成绩,为进入理想的高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复读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新高考的复读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文综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散文等,其中又以唐诗和宋词最为重要。
复读考生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掌握文学流派、题材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现代文学与文化现代文学与文化涉及较广泛,包括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对于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思考。
复读考生需要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发展和变革,理解作品中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
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文综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复读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培养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能力,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速度。
二、理综知识点总结1. 数学数学是理综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复读考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结合,培养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物理物理是理综考试中的核心科目之一。
复读考生需要熟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理学中的常见现象和实验结果,培养物理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也需要关注。
3. 化学化学作为理综考试中的一门科学,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复读考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常见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培养化学实验和计算能力。
同时,需要关注化学与环境、生命科学的关系,关注科技和生活的发展。
三、英语知识点总结1. 英语听力英语听力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复读考生需要提高听力理解和听力技巧,通过大量的听力材料进行练习,培养听力记忆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2. 英语阅读英语阅读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复读考生需要熟悉各种阅读材料的题型和解题思路,掌握常见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课件
• A.《论语》 B.《庄子》
• C.《孟子》 D.《大学》
•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 A
• A、扇子 B、玉佩 C、钱财 D奏章
• 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
编而成的? B
• A、《桃花扇》 B、《长生殿》
• C、《牡丹亭》 D、《南柯梦》
c • 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 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
王国维的文学发展观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和他的《人间 词话》——不可不读的词学名著
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标准,可把古 代文学分为四大段:
• 1.上古到战国文学:这个时期文学基本处于萌芽期, 不成熟是其标志
• 2.秦汉:三国两晋文学:文学的大发展时期,各种文 体相继出现,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文学 批评,汉(唐)雄风,建安风骨、(魏)晋遗韻
吕不韦及门客:《吕氏春秋》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子虚赋》见书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诗歌、志怪、志 人小说、文学理 论、文学批评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 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 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 钟嵘《诗品》;曹丕《典论·论文》
诗歌、唐传奇、 散文
李白《将进酒》;杜甫《咏怀五百字》 白居易《长恨歌》;白行简《李娃传》 柳宗元《永州八记》;
《史记》 王安石
《春秋》 《楚辞》
庄子 屈原 陆游 司马迁
称谓中“名”、“字”、 “号”的区别是什么?
苏轼,
古人名字号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杜甫《戏为六绝句》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一、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古代文学史可以大致分为先秦文学、汉唐文学、宋元明清文学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源,代表性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感情。
而《楚辞》则是楚国文化的代表,它以独特的骚体诗形式表达了楚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三、汉唐文学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性作品有《史记》、《红楼梦》等。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全面而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四、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代表性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西游记》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孙悟空等角色的奇幻冒险故事。
五、古代文学的意义古代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记录。
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
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先贤智慧的窗口。
六、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古代文学作为经典之作,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和人们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依然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古代文学中所表达的理想和情感,也给现代人们以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今天的文化创作和生活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古代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文学部分的比重远超其他门类。
古代集部图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中《诗经》与《楚辞》国先秦散文古汉赋代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唐诗文宋词学元杂剧明清小说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抒情功能是中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表9-1 诗歌的发展历程(2)散文叙事、论说和抒情是散文的三大功能,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表9-2 散文的发展历程(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表9-3 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1)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亘古流传,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高峰迭起,“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某艺术样式在一时代所达到成就巅峰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能永久的成为后代作家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充当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具体内容,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在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时起到桥梁作用,也得以让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五】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中国文学源远流长Ø《诗经》(《风》《雅》《颂》)Ø“诗教”(六艺之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Ø魏晋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Ø文学——科举制的内容¡2)中国文学作品各类多---“经、史、子、集”Ø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中华民族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ü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ü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福乐智慧》ü傣族《召树屯》ü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ü蒙古族叙事诗《嘎达梅林》¡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诗歌,中国文学中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楚辞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光辉代表,即是伟大的诗人屈原。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创作方法,《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汉魏六朝产生了新诗体——乐府·内容:强烈的现实感——重要特点《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五言、七言诗¡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沈约“永明体”古体诗、近体诗(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词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宋代,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
¡南宋后期,出现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语言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重点复习题目及类型】一.名词解释1.花间词派2.沉郁顿挫3. 新乐府运动4. 唐传奇5. 晚唐小品文6. 话本7. 大历十才子8、张王乐府9、郊寒岛瘦10、三吏三别11、古文运动12、变文13、俗讲14、三十六体15、韩孟诗派16、元白诗派花间词派:“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
赵崇祚编选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十八位词人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于晚唐,未入五代。
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其余皆仕于西蜀。
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此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词派”。
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
词的内容主要写闺阁情事、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
其风格浓艳香软,词藻华丽。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见于杜甫的《进雕赋表》,后人用它来形容杜甫的主要艺术风格。
沉郁,是就思想内容而言,指意境的开阔壮大,感情的深沉苍凉;顿挫,是就表达方式而言,指语言、韵律的曲折有力,即起伏跌宕。
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所提出的,是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这场运动是在作家群体的共同理论追求和创作实践下所发起的,以批判现实为宗旨,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旨归。
晚唐小品文: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
这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
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情感炽烈,生气贯注。
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发展到后来,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古文运动:古文的概念是韩愈首先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骈文而言,指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最新版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
最新版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1、《尚书.尧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资料。
“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志”本义指志向,但笼统的说它指人们的主观方面,包括思想感情在内。
所谓“诗言志”是要求诗人在在有了对现实的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以抒情的笔触,反映激动过他的现实。
2、“思无邪”出自《》,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概括,所谓“思无邪”就是“思无邪”,具体的说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不淫”、“不伤”即是要求“约之以礼”,做到“中和”。
孔子强调文学形式和内容并重的观点是:“文质彬彬”。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对文学语言提出的标准。
3、“兴、观、群、怨”体现了孔子很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
“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艺术文学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4、“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
5、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6、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7、墨子反对艺术(歌舞)提倡非乐。
主张文学的实用依据是是“”,“何为三表?”――古者圣王之事,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名之利”(意思是: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参酌当时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在“刑政”的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号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
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谈”。
8、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非乐》篇中。
9、荀子曾在《解弊》中批评10、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一、题型:(一)、综合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含填空、翻译、断句、简答、给出论著,概括大意等(考察文言基本功,有时需现场发挥)(二)、写作题(20分)(涉及元明清小说作品)二、重点内容:(题型比较活,以下内容参照PPT、课本、百度总结的重点部分,只做参考。
因为有填空题,每个重点章节最好参照课本全面了解一下)1、元杂剧的体制(“一本四折”)1、音乐结构——元杂剧严格遵循宫调规范,格律谨严。
其音乐体系直承金诸宫调等,成熟健全,结构固定。
2、角色体制:元杂剧三类角色:末(正、冲、外、副、小等);旦(正、副、外、贴、小、老、搽等);净(外、副等)3、剧本结构南戏和杂剧均以唱为主。
唯杂剧一人主唱,即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因此剧本分旦本和末本。
宾白(因以唱为主,以白为辅,故名)指剧中人物的言语,有韵散两种。
科介(南戏称介,杂剧称科)指人物动作表情、音响效果、情境氛围等舞台提示。
4、开场:杂剧先次要角色,次正旦或正末。
南戏末角开场(传奇袭之,称副末开场),继之主角(头出生,二出旦)。
5、上下场:下场:杂剧主角先下。
南戏和传奇全部角色齐下。
杂剧结束,或有打散:一段歌舞;总结剧情或主角一生。
6、题目:杂剧最后例有题目正名,两或四句七言诗,总括全剧,惯以最后一句为剧名。
南戏题目在剧本前,七言四句,不一定包含剧名。
后世传奇将题目挪作副末的下场诗。
7、场: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和楔子均为明中叶的称呼)。
折既是音乐单位(一折一套曲子,隶属于一个宫调),也是分幕分场的标志。
9、舞台艺术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已能熟练运用唱、白、做、打等表演手段,奠定戏曲舞台艺术的美学特征。
早期南戏表演拼凑痕迹较重,元杂剧克服此种缺陷,各种表演手段有机融合。
2、关汉卿(基本创作、杂剧风格)创作:关汉卿杂剧六十余,存全本十多种(部分有争议)。
大体可分三类:(1)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关汉卿强调蜀汉正统,将关羽塑造成孤胆英雄。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 三国7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4. “演义”:“据史实,演大义” ,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 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纪实 +艺术的创造)5.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 .“拟话本”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 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 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 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 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 ”,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 “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2. “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看重。
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4. “苏州派”: 花魁》和《清忠谱》 。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 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 其弟子梁辰鱼的 《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 “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宋代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王禹偁把自己的文集题为《小畜集》,就是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王禹偁的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待漏院论》、《唐河店妪传》、《黄冈新建小竹楼记》等,都是他的名篇。
3、“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4、“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
5、“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
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晚唐体”另一类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
6、林逋(梅妻鹤子),谥和靖先生,咏梅诗十分著名,《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向称咏梅绝唱,为欧阳修所激赏,同题之二中“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一联则因遗貌取神而受到黄庭坚的盛赞。
7、西昆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8、西昆体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9、晏殊,《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10、范仲淹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为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渔家傲》11、张先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
词的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
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证论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课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
《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
《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毎览8篇;六论,每论六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他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不少文章平实畅达,说理生动,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淮南子》:《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约成书于汉武帝初期。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其文风新异瑰奇,行文也多形容铺张,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3.《论衡》为东汉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现存文章有85篇。
王充选取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包括人的遭遇、命运、天性、才气、骨相等颇有深度的议题,都是围绕着人类自身的困扰而展开的,体现了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流露出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论述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史书虚妄夸大的记载、天人感应之说、灵魂不死观念等。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世俗的虚妄之说,而且对圣贤之言、经典之文也多有辩驳,指出其夸大失实,不可尽信之处。
《论衡》作为一部辩论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文字既准确精炼,又通俗易懂。
1.《谏逐客书》文学成就①《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
红楼梦49回总结
红楼梦49回总结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其中第49回是这部小说中的重要回目之一,本文将对第49回进行总结并拓展。
第49回以贾母生日为背景展开,整体情节紧凑且扣人心弦。
回目中,宝玉因为被贾母的话所伤,产生了种种疑虑。
宝玉的心思在黛玉和晴雯之间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黛玉,但却在贾母生日当天发现黛玉与尤二姐私通,心灰意冷。
宝玉对黛玉失望至极,对自己的感情也心生疑惑,感到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这一回中,作者通过宝玉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爱情和命运的无常。
宝玉的心事纠结,揭示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
同时,作者也通过宝玉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伦理观念的质疑。
宝玉对黛玉的失望,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虚伪、利欲熏心的现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道德的深思。
此外,第49回也揭示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宝玉在得知黛玉与尤二姐私通后,对黛玉的感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宝玉的失望和痛苦,使他开始反思自己对黛玉的爱是否真实。
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宝玉的内心世界,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增加了小说的情感层次。
第49回中还出现了一些次要情节,如宝玉与宝钗的相遇、宝玉与黛玉的分别等,这些情节为整个回目增添了一丝温情,丰富了故事的发展。
总的来说,第49回是《红楼梦》中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描写都非常精彩的回目之一。
通过展示宝玉的矛盾心理和爱情纠葛,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对人性、爱情和社会伦理观念的思考。
这一回目在整个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故事更加复杂且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总
结49
中国古代艺术长廊
一、新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知识举要:
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人教版教材指出,汉字字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对楷书而言,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而钟繇、王羲之居功至伟。
Ⅱ书法的演变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在此,需注意:王献之、宋徽宗、三希堂法帖乃至杨凝式、赵孟頫、王铎等中国书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或作品,课本虽未提及,但诸位应于课下有所了解。
其外,篆刻作为中国书法的姊妹艺术,课本小字部分亦有简单介绍,可概括如下:
近代以来,西泠印社作为一研究金石篆刻的专业团体,影响日大,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吴昌硕、李叔同、吴湖帆、赵朴初、启功等均为该社社员甚至社长。
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Ⅳ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课本所叙京剧知识小结:
腔、梆子腔等歌舞并
重
做、
打
二胡、
笛子
文学情韵
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代表性作品或人物文学史地
位
《诗经》时代
经孔子删定,保存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
500年的305篇诗歌,最早的诗歌总集
《关雎》、《硕鼠》、《七月》
等
现实主
义的“风”
与浪漫主义
的“骚”并
称中国古代
诗歌的两大
源头
组成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风格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富,现实主
义
楚辞起源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诗歌精华,采用楚
国方言创造而出屈原《离骚》、《九歌》等
宋玉《九辨》
风格
句式自由灵活,更适合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
汉赋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所谓“大汉天声”
司马相如《长门赋》、《子虚
赋》
体裁
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
文
风格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唐诗背景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科举取士使得
许多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双子
星座
李白、杜甫
中国古代诗
歌创作的黄
金时期
渊源
在格律形式等方面受益于汉代以来五言诗、七
言诗的发展
两大
流派
边塞诗
王昌龄、岑
参
田园诗
孟浩然、王
维
特征
更多地抒发诗人主体的感受与情怀,弹奏出开
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中唐
以后
白居易、“小李杜”
宋词起源或改自格律诗,或传自教坊曲,或源于民间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继唐诗而起
的又一诗歌
高峰
特征
长短句,可配乐歌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
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起源
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
而形成的新诗体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郑光祖以及王实甫、张
养浩等
特征
虽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明清小说背景
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印刷术不断完
善,新兴社会群体的文学需求的刺激
明
“四大奇书”及“三言二
拍”
明清小说在
思想性和艺
术成就方面
都达到了新
的高峰
起源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清
《红楼梦》、《聊斋志
异》、《儒林外史》
三、巩固与提高:
1、右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重比赛标志,其设计创意应源
于____: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2、杜甫诗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此应,描述当时的书法家____的创作情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3、右图是一幅古意盎然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则下列____观点正确:
A 甲骨文,此应是商代的作品
B 汉代隶书,此应是汉代的作品
C汉代隶书,此应是宋代的作品D甲骨文,此应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4、郑燮《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令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____:
A 原始岩画
B 中国文人画
C 汉代帛画
D 民间绘画
5、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下列见解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____:
A 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B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产物
C 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D 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6、最可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之观点的文化成就是____:
A 王羲之《兰亭序》
B 顾恺之《洛神赋图》
C 陶渊明《桃花源记》
D 贾思勰《齐民要术》
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____:
A 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D 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8、《三言两拍》选文:杨八志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____: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 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 长途贩运发展
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____:
A 平民化
B 贵族化
C 神秘化
D 宗教化
10、法国历史学家勒高夫《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娱乐演艺场所。
②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④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