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皮肤病的症状

合集下载

皮肤科总论

皮肤科总论
各种药物粉未混合而成,如痱子粉。 有止痒、保护、消炎作用,适用于呈红
与长期搔抓有关。
6.萎缩(atrophy)
皮肤退行性变而导致的皮肤变薄。 分表皮萎缩、真皮萎缩。
其它
浸渍
抓痕
(maceration) (excoriation)
瘢痕 (scar)
第二节 皮肤病的诊断
• 病史 • 体检 • 实验室检查
一、病史
要特别注意 过敏史 职业史 家族史 自觉症状(有、无、痒、痛等) 性接触史。
致。
斑块(plaque)
较大或由多数丘疹融 合而成的扁平、隆起。
直径大于1cm的损害 称斑块。
3.水疱(vesicles)
高于皮面,含浆液的皮疹,大于1厘 米者称大疱(bullas)。
4.脓疱(pustules)
同水疱,但疱液中有较多白细胞, 内容混浊。
5.囊肿(Cysts)
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空腔性损害。触 诊时有囊性感,内容为液体或半固体。
胞、棘细胞、基底细胞
角朊细胞
胞浆内充满张力 原纤维(角蛋白), 细胞间有桥粒连接。
树枝状细胞(dendritc Cells)
表皮内一些不含角蛋白、有突起的细 胞,统称树枝状细胞。包括:
黑素细胞(melanocytes)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默克尔细胞(Merkel cells)
三、皮肤的真-表皮连接
表皮与真皮通过基 底膜相连接,表皮 内无血管,营养物 质是由真皮毛细血 管透过基底膜带供 给的。
四、皮肤附属器
毛发(hair) 指(趾)甲(nail) 大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 小汗腺(eccrine gland)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宠物蛇类的皮肤病症状和治疗法

宠物蛇类的皮肤病症状和治疗法

宠物蛇类的皮肤病症状和治疗法宠物蛇是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宠物选择,然而,与其他宠物一样,它们也会遭受皮肤病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宠物蛇可能出现的皮肤病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法。

第一章:常见皮肤病症状1. 蜕皮异常:蛇类通常会在生长期间蜕皮,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然而,如果蛇的蜕皮异常,如蜕皮过程缓慢或部分蜕皮而非整体蜕皮,这可能是皮肤问题的一个迹象。

2. 皮肤破损:蛇类的皮肤应该是完整而光滑的。

如果你注意到蛇的皮肤上有任何创伤或破损,可能是外伤或者细菌感染所致。

3. 鳞片异常:鳞片是蛇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如果你看到蛇的鳞片有任何异常,如鳞片脱落、变色或异常增长,可能是因为皮肤病导致的。

第二章:常见皮肤病的类型与治疗法1. 寄生虫感染:蛇类可能患有多种寄生虫感染,如蛇螨、蛔虫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驱虫药物,并在治疗后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再次感染。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宠物蛇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必要的。

此外,保持蛇的栖息环境清洁,并避免过度湿润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 寄生虫感染:蛇螨是宠物蛇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它们会导致蛇出现异常的蜕皮和皮肤破损。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驱虫药物,如预防和治疗蛇螨的除螨喷雾。

4. 鳞片疾病:蛇类可能患有一些鳞片疾病,如鳞片脱落症和蛇腹综合症。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蛇的鳞片异常增长、脱落或变色。

治疗方法包括提供适当的饮食和维生素补充,以帮助蛇的身体恢复正常。

第三章:预防措施1. 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蛇的栖息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床材和清理食器,以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蛇的皮肤和鳞片,注意任何异常,如蜕皮问题、破损或异常生长。

早期发现问题可以更早地进行治疗。

3.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条件:为蛇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和适宜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患皮肤病的风险。

结论宠物蛇的皮肤病是一个常见但可预防和治疗的问题。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前言: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粘膜的各种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使学生研究到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课程设置:按___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教学时数36学时,理论授课24学时,见12学时。

章节及内容:第七—八章: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第十四章:皮炎与湿疹第十五章:荨麻疹、多形红斑药疹第十六章:药疹第十九章:银屑病、红皮病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见内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药疹、性传播疾病学时:每个见内容都有3学时。

第一篇总论:第一—八章:皮肤的结构、功能、皮肤性病症状和诊断一)掌握皮肤解剖、组织、生理,掌握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诊断与步骤。

二)熟悉皮肤科的内用药、外用药及物理疗法等其他疗法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外用药物的剂型、性能、作用。

四)学会真菌镜检及斑贴试验的操作。

第一章:皮肤病学导论一)一般介绍皮肤病学的定义、发展史、学科特点。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一)详细讲解皮肤的解剖、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二)重点讲解基底膜带。

三)一般介绍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一)重点讲解皮肤的防护作用、皮肤的吸收作用、调节体温作用、感觉作用。

二)介绍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代谢作用、皮肤免疫系统。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一)详细讲解皮肤性病的自觉症状与皮肤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

二)重点讲解皮肤性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

第五—六章:皮肤组织病理学、常用实验诊断技术一)重点讲解真菌检查、斑贴试验。

二)介绍组织病理检查与皮肤的组织病理、滤过紫外线检查、性病检查、疥螨和阴虱检查。

第七章:皮肤性病的治疗一)详细讲解外用药物疗法。

皮肤性病学总论

皮肤性病学总论

7、糊剂:又称泥膏。粉剂(占25%——50%)和油脂性基质 (如凡士林、单软膏、动物脂肪)混合调匀而成。有润 肤、吸收少量水份、消炎、止痒作用。适用于亚急性 皮炎伴有少量渗液者,但不宜用于有明显渗液的急性 皮炎及毛发部位。
8、软膏:粉剂(占25%以下)和油脂型基质混合调匀而成。有 保护、润肤、消炎、止痒、软化痂皮、去除鳞屑、促 进肉芽生长等作用。软膏渗透力较强,能渗透皮内, 故适用于慢性皮炎、角化过度或鳞屑较多的皮肤病如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不宜用于急性炎症。
足癣
湿疹
继发性损害
鳞屑(scale):由干药疹
继发性损害
痂(crust ):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 血液与脱落的组织、药物等混合干凅后 凝结而成
天疱疮
脓疱疮
继发性损害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皮嵴隆起, 皮沟加深,皮肤增厚粗糙,境界清楚
带状疱疹 接触性皮炎
脓疱疮
须疮
脓疱性银屑病
痤疮
粘液囊肿
鲍温氏病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皮肤损害
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可由原发 损害转变而来或原发损害由于搔抓,治 疗形成或疾病经治疗后的最后转归; 包括鳞屑、浸渍、 糜烂、溃疡、 裂隙 (皲裂)、抓痕、痂、瘢痕、苔癣样变、 萎缩;
• 指纹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皮肤的组织结构
用正常皮肤做活检,在显微镜下可见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其结构特点见下表:
皮肤分层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层
来源
组成
外胚层上 皮细 胞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细胞层 角朊细胞 (80%) 棘细胞层 基底细胞层
树 枝 状 细 黑素细胞 胞(20%) 郎格罕氏细胞

(完整word版)皮肤性病学完整版

(完整word版)皮肤性病学完整版

《皮肤性病学》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以及附属器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掌趾部位皮肤最厚.3.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树突状细胞)4.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基底层:位于表皮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

胞质呈嗜碱性,核分裂象较常见。

(突出特点)(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22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角质形成细胞分类及特点6.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呈棘刺样形态,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桥粒.电镜下可见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

(特征)7.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富含透明角质颗粒,由梭形和扁平细胞构成。

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可见透明角质颗粒8.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趾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由2-3层扁平细胞构成9.角质层:角质细胞成熟的最终形态,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角质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脱落。

(没有细胞核,但有丰富的角质蛋白)(1)角化不全/角化不良-—角质层细胞出现细胞核——可形成银屑(2)角化过度——超过周期角质未脱落——皮肤会变得肥厚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特点10.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脊,位于基底层和毛囊(1)分布:基底层、毛囊、粘膜、眼色素层、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会阴部(2)作用: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3)电镜下胞质内可见特征性黑素小体(4)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细胞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表皮黑素单元11.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1)主要分布于表皮中部及毛囊上皮(2)作用:免疫识别(吞噬、吞饮、摄取)、抗原呈递等12.梅克尔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细胞有短指状突起,胞质中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

第1-3章 皮肤性病护理学总论 习题及答案

第1-3章 皮肤性病护理学总论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一填空题1.人体皮肤由__、__、__构成,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2.表皮由内向外一次分为__、__、__、__、__。

3.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约在胚胎第三个月时分化为黑素细胞,进入__。

4.成人的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__两大类细胞组成,后者包括__、__、__。

5.真皮由__、__、__等结缔组织组成,此外还有__及__成分。

按部位深浅又分__和__。

6.皮肤有__、__、__、__、__等附属器。

二判断改错题1.正常表皮细胞分裂只在基层发生,正常表皮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13-19天。

2.表皮在正常情况下最薄的一层是角质层。

3.成人皮肤表面积约1.5-2.0m2。

4. 掌跖部的表皮不具有透明层。

三选择题【A型题】1.皮肤内的排泄器官有__。

CA.真皮的基质B.毛囊C.小汗腺D.淋巴管E.胶原纤维2.表皮分为五层,正常情况下最厚的一层是__。

CA.颗粒层B.角质层C.棘细胞层D.透明层E.基底层3.在基底细胞上部有一种有吞噬作用并能加工及传递接触过敏性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叫__。

AA.郎格罕细胞B.角朊细胞C.未定型细胞D.组织细胞E.棘细胞4.皮肤及毛发的润泽主要依赖于__。

BA.大汗腺B.皮脂腺C.小汗腺D.淋巴管E.真皮内血管5.小汗腺分布范围很广,但有的部位缺如。

例如__。

EA.掌跖B.面部C.躯干D.头皮E.唇红6.大汗腺起源于毛囊上皮细胞,主要分布于__。

DA.掌跖部B.四肢伸侧C.面颈部D.腋窝、肛门、外生殖器、乳晕E.指趾间7.表皮基底层有一种可反射遮蔽紫外线对人体损伤的细胞叫做__。

AA.黑素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纤维母细胞D.组织细胞E.Merkel细胞8.皮肤的颜色与下列那个因素无关__。

BA.种族B.身高C.性别D.营养E.部位9.除下列何处皮肤外均为无毛皮肤__。

BA.唇红B.包皮C.阴唇内侧D.龟头E.掌跖10.表皮通过时间为__。

CA.14天B.18天C.28天D.30天E.32天11.有关朗格汉斯细胞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__。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部分 (1)第二章各论部分 (2)(一)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湿疹 (2)特应性皮炎 (3)接触性皮炎 (3)(二)药物性皮炎及荨麻疹 (3)药疹 (3)荨麻疹 (4)(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4)带状疱疹 (4)单纯疱疹 (5)疣 (5)(四)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5)(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6)银屑病 (6)玫瑰糠疹 (6)多形性红斑 (6)(六)性传播疾病(STD) (6)梅毒 (6)淋病 (7)尖锐湿疣 (7)疥疮 (7)(七)结缔组织病 (8)(八)皮肤肿瘤 (8)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有关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防治的临床科学,是临床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皮肤性病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及了解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防治方法以及皮肤病与全身疾病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此要求医学生了解常见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

课程内容重点章节是总论中的皮肤病的症状、治疗原则;各论中湿疹和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性病;结缔组织病和皮肤肿瘤。

其中重点是掌握常见病和重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对其他章节及一些少见病仅要求一般了解。

适当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新进展。

授课方法,可根据各教研室具体情况选择。

如可采用不讲大课,融见习、讨论、答疑、小结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可采用先讲课再见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中应根据皮肤病学的教学特点,尽量采用典型病例示教、皮损幻灯片、多媒体教学技术、图谱等进行形象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疾病名称一些专业术语在教学中均用英文表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适用教材:《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 版。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36学时(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16学时),2.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皮肤性病学》是以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皮肤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常见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病毒感染性皮肤病、药物过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进行了阐述,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培养学生对常见皮肤疾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第二章~第三章皮肤的解剖和生理功能0.5第四章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2.0第七章皮肤病的治疗 1.0第九章带状疱疹0.5第十章脓疱疮0.5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1.1第十二章疥疮0.4第十四章接触性皮炎、湿疹1.6第十五章荨麻疹0.5第十六章药疹 1.5第十八章慢性单纯性苔藓0.4第十九章银屑病、多形红斑、玫瑰糠疹2.0第二十章红斑狼疮、皮肌炎3.0第二十一章天疱疮 1.0第二十三章痤疮0.5第二十八章性传播性疾病概论0.2第二十九章梅毒 1.5第三十章淋病0.8第三十一章菲淋菌性尿道炎0.5第三十二章尖锐湿疣0.5合计20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二章~第三章皮肤的解剖和功能【目的要求】一、熟悉皮肤及附属器的组织结构,细胞组成。

二、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一、介绍皮肤的解剖。

二、重点讲授表皮构成:基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三、介绍真皮构成及皮下组织,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四、介绍皮肤附属器:汗腺、皮脂腺、毛发、甲。

五、一般介绍皮肤的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图讲课:(1)皮肤组织结构示意图;(2)表皮结构示意图。

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导论

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导论
19
Chapter 2 皮肤的结构
20
本章重点
1、表皮的结构 2、几个名词解释: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o-melanin unit 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桥粒desmosomes 半桥粒hemidesmosome等
21
皮肤的解剖anatomy
由 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树枝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29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30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1.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 2.产生角蛋白 3.细胞间及与下层结构间有桥粒、半桥粒连接 4.依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光镜下分为4-5层(仅掌 跖部位有5层,含透明层)
“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
12
(三)山大二院皮肤性病科发展特色
皮肤临床 皮肤病理 皮肤的影像系统
——诊断水平逐渐提高
13
治疗优势
✦中医、中药及特色疗法 ✦各种光疗(包括紫外光、308准分子光、光动力、红蓝光等) ✦皮肤外科 ✦医学美容(各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
14
三、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及学习方法
1)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分布于基底层、毛囊和粘膜,约 占基底层细胞的10% 2)是合成和分泌黑素的树枝状细胞 3)细胞质透明,HE染色见空晕,特殊染色可见树枝状突起
41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4)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与10-36个角质形成细 胞接触,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 5)具有产生和加工黑素的能力,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 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皮肤性病学》期末重点

《皮肤性病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眼睑最薄,掌跖最后。

重量占体重的16%。

指趾末端屈侧的皮脊呈涡纹状排列称为指纹,受遗传因素影响其形状各不相同,终身不变。

表皮分层:由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更替时间共约为28天:基底细胞移行至颗粒层细胞最上部约14天;颗粒层细胞→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天。

基底层特点:相邻的基底细胞、基底细胞与棘细胞及棘细胞间以桥粒相连;(基底细胞与真皮以半桥粒和基底膜相连接)。

树枝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

鸡皮疙瘩:立毛肌下端附着在毛囊下部,上端附着于真皮乳头,属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立毛肌收缩引起毛发直立。

皮肤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屏障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和排泄、吸收、代谢、参与免疫作用。

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①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肤的吸收能力就越强;②局部用药后进行封包,药物吸收可提高100倍。

第二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瘙痒是一种可以引发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是皮肤性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轻可重,可阵发性、间断性或持续性发作,或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疖、丹毒及结节性红斑。

体征:①原发损害:斑疹、丘疹、斑块、水疱、脓疱、结节、囊脓、风团。

(斑块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浸润性损害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常见于麻疹。

)②继发损害:鳞屑、浸渍、抓痕、糜烂、溃疡、裂隙、痂、苔藓样变、萎缩、瘢痕。

糜烂与溃疡的区别:①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露出红色浸润面。

因损害表浅,尚有部分基底细胞未受损害,故愈后不留痕迹。

②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主要由结节或肿块破溃、或外伤后形成,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棘层细胞松解征又称为尼氏征,是某些发生棘层松解病理变化的皮肤病检查方法。

斑贴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IV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诊断方法;适用于接触性皮炎、化妆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足湿疣检测。

皮肤科临床诊疗手册及操作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手册及操作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手册及操作规范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皮肤科临床诊疗手册及操作规范旨在为皮肤科医生提供一份全面的、基于证据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进行皮肤病诊断和治疗。

本手册主要包括皮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及皮肤科常用操作技术。

第二节诊疗原则1. 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和既往史。

2. 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3. 根据皮肤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交叉过敏反应,合理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

5.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皮肤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章常见皮肤病诊疗第一节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 单纯疱疹: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片;局部抗感染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

2. 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片;抗炎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治疗,如曲马多。

第二节细菌感染性皮肤病1. 脓疱病: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局部抗感染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

2. 丹毒: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局部抗感染治疗,如鱼石脂软膏。

第三节真菌感染性皮肤病1. 手足癣:抗真菌治疗,如特比萘芬片;局部抗真菌治疗,如克霉唑乳膏。

2. 体癣:抗真菌治疗,如特比萘芬片;局部抗真菌治疗,如克霉唑乳膏。

第四节皮肤附属器疾病1. 痤疮: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维甲酸类药物,如13-顺维甲酸;局部治疗,如痤疮贴。

2. 脂溢性皮炎:抗真菌治疗,如酮康唑;局部抗炎治疗,如氢化可的松软膏。

第五节免疫性皮肤病1. 湿疹:抗炎治疗,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抗过敏治疗,如西替利嗪片。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炎治疗,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

第三章皮肤科常用操作技术第一节皮肤活检术1. 术前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 消毒皮肤,局部麻醉。

3. 使用手术刀或剪切器进行活检。

4. 将活检组织固定在福尔马林溶液中,送病理检查。

第二节冷冻治疗1. 术前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皮肤性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皮肤性病学是护理学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学习研究皮肤性病的基础理论、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学科。

皮肤性病护理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在课堂和护理实习过程不断的积累,并且与已经学到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达到建立皮肤性病学知识框架的目的,便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充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皮肤病、性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介绍,着重阐述其临床特点和防治要点,力求提高学生认识常见疾病、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护理学的重要意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皮肤性病护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皮肤的分类。

2.掌握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

3.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原因、传染途径、临床分型及临床特点。

4.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常用药物,实验室检查。

5.熟悉各种皮肤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

(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结合CAI、幻灯、录象、模型、示教、临床病例讨论教学,强调预防为主,防止结合,适当介绍国内外新成就,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总论2学时知识点:1.皮肤的结构2.皮肤的常见功能3.表皮的结构4.真皮的结构本章小结重点:表皮细胞、真皮组织和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的结构特征和作用难点:皮肤的神经、血管、和肌肉及其结构与功能思考题:简述皮肤的功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第二章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4学时第一节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2学时知识点:1.皮肤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2.自觉症状、他觉症状,皮肤病的症状是诊断皮肤病和鉴别皮肤病的重要依据,各自特点第二节皮肤病的诊断与实验诊断 2学时知识点:1.皮肤病的诊断与诊断方法2皮肤病辅助诊断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本章小结重点:皮肤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难点:皮肤病辅助诊断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思考题:皮肤病的常见症状特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章病毒性皮肤病 4学时知识点:1.带状疱疹2.单纯疱疹寻常疣3.扁平疣4.尖锐湿疣5.传染性软疣本章小结重点:掌握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难点: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病毒的传染过程,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思考题:简述各种病毒性皮肤病的特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皮肤病、性病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一节皮肤病、性病的症状一、自觉症状自觉症状亦称主观症状,主要靠病人述诉来表达。

如瘙痒、疼痛、烧灼、麻木及蚁走感等。

自觉症状的轻重程度与皮肤病的种类、性质、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感觉能力的差异性有关。

瘙痒是皮肤性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轻可重,可阵发性、间断性或持续性发作,可仅发生于局部,亦可泛发全身。

产生剧烈瘙痒的皮肤性病有:皮肤瘙痒症、痒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疥疮及湿疹等皮肤性病;某些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衰竭以及某些肝、胆和造血系统疾病等,亦常伴有剧烈瘙痒。

而一些性传播疾病如二期梅毒等,皮疹明显,仅有轻微瘙痒或不痒,要引起注意。

疼痛常见于疖、丹毒、带状疱疹及结节性红斑等。

接触性皮炎除瘙痒外可有烧灼感,或有胀痛。

麻木感是由于感觉神经末梢受损,功能减退或丧失所致,常见于麻风。

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二、他觉症状他觉症状是指可以看得到或摸得着的皮肤及粘膜损害。

即是皮肤病的体征,亦称皮损或皮疹,皮损的性质和特点是诊断皮肤性病的主要依据,分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两大类。

原发损害是皮肤性病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继发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或因搔抓、感染所产生的损害。

但两者并非都能绝然分开的。

例如:色素沉着斑在黄褐斑是原发性损害,在固定性药疹则是继发性损害。

脓疱性银屑病的脓疱是原发的,但湿疹的脓疱则是继发感染引起的,因此,对某些皮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决定其属于原发损害还是继发损害。

(一)原发损害1.斑疹(macule)斑疹是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既不隆起,也不凹下。

直径大于2cm 者称斑片(patch)。

斑疹可分为4种。

(1)红斑:由于毛细血管充血或扩张引起,压之褪色(图2—1)。

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种,前者略肿胀,局部温度稍高;后者局部皮温不高,也不肿胀,可呈不规则片状如多形性红斑。

2)出血斑:由于血液外渗至真皮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

皮疹开始鲜红色,渐变为紫红色(图2—2)及黄褐色,经l~2周可消退。

直径小于2mm者称瘀点,大于2mm者称为瘀斑。

(3)色素沉着斑:由于表皮或真皮内色素增多所致,呈现褐色或黑色(图2—3)。

人为的皮肤内注入外源性色素称文身(图2—4)。

(4)色素减退斑及色素脱失斑:由于皮肤内黑色素减少或脱失所致(图2—5)。

前者如白色糠疹,后者如白癜风。

2.丘疹(papule) 丘疹系限局性、隆起性、实质性损害,直径小于l cm,病变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其形态可呈圆形、类圆形或乳头状,表面可为尖顶、平顶或圆顶(图2—6)。

可附有鳞屑,呈不同颜色。

丘疹可由斑疹转变而来,扁平而稍隆起,介于斑疹和丘疹者称斑丘疹(maculopapule);丘疹顶端伴有水疱者称丘疱疹(papulovesicle);伴有脓疱者称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

3.斑块(plaque) 斑块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直径大于lcm的扁平、隆起(图2—6)。

4.水疱(blister) 水疱为高出皮面的、内含液体的限局性、腔隙性损害(图2—8)。

如疱内含浆液,呈淡黄色;疱内含血液,呈红色(血疱);疱内含淋巴液则澄清透明。

损害可位于角质下、表皮中下部或表皮下。

直径小于O.5cm者称小疱.(vesicle),大于0.5cm者称大疱(bulla)。

5.脓疱(pustule) 脓疱是含有脓液的疱(图2—9)。

疱液混浊,可稀薄或黏稠,疱周可有红晕。

可原发,亦可继发于水疱。

大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如脓疱疮;少数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如脓疱性银屑病。

6.结节(nodule) 结节为限局性、实质性损害,深度可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图2—9)。

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为粟粒样至樱桃样,有一定硬度。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症浸润(如疥疮结节)、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寄生虫感染(如猪囊虫病)或肿瘤等引起。

结节可自行吸收,亦可破溃而形成溃疡。

结节直径大于2~3cm者称肿块(mass或tamer)。

7.囊肿(cyst) 囊肿为内含液体、黏稠物质和其他成分的限局性囊性损害(图2—10)。

呈圆形或类圆形,触之有弹性感。

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如皮脂腺囊肿。

8.风团(wheal) 风团为真皮浅层暂时性、限局性水肿(图2—11 )。

颜色呈淡红或苍白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红晕;自觉剧痒;常于数小时或l 0余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如荨麻疹。

(二)继发损害1.鳞屑(scale) 为即将脱落或累积增厚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其大小、薄及形态不一(图2—12)。

有的小如糠秕(如玫瑰糠疹),有的较大而呈片状,如剥脱性皮炎(,有的干燥呈灰白色(如单纯糠疹),有的油腻呈黄褐色(如脂溢性皮炎)。

生理情况下,鳞屑脱落小而少,不易被察觉;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表皮细胞形成加速(如银屑病)或角化过程发生障碍(如寻常型鱼鳞病),鳞屑明显增多(图2—1 3)。

2.浸渍(maceration) 为皮肤长期浸水或受潮湿所致的表皮松软变白、起皱(图2—1 4)。

常发生在指(趾)缝等皱褶部位。

浸渍处如受摩擦,则可发生表皮脱落,形成糜烂。

3.抓痕(excoriation) 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缺损(图2—1 5)。

表面常呈线条状或点状,可有血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常见于剧烈瘙痒性皮肤性病。

4.糜烂(erosion) 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图2—16)。

常由水疱或脓疱破溃,浸渍表皮脱落或丘疱疹表皮的破损等损伤所致。

因损害表浅,尚有部分基底细胞未受损害,故愈后不留瘢痕。

5.溃疡(ulcer) 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限局性缺损(图2—1 7)。

其形态、大小及深浅,可因病因和病情轻重而异。

溃疡面常有浆液、脓液、血液或坏死组织。

主要由结节或肿块破溃、或外伤后而形成,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6.裂隙(fissure) 裂隙亦称皲裂。

系皮肤的线条状裂口。

深度常可达真皮,并有疼痛或出血,多发生于掌跖、指(趾)关节部位以及口角、肛周等处(图2—18)。

常由于局部皮肤干燥或慢性炎症等引起的皮肤弹性减弱或消失,再加外力牵拉而成。

7.痂(crust) 痂是由皮损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以及脱落组织等混合而凝成的附着物(图2—19)。

其颜色可因内含成分不同而异。

例如浆液性痂呈淡黄色、脓痂呈黄绿色,血痂则呈棕色或黑褐色。

8.苔藓样变(1ichenification)亦称苔藓化。

表现为皮肤限局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突起,呈多个多角形的丘疹,群集或融合成片,表面粗糙,似皮革样,边缘清楚(图2—20)。

常因经常搔抓或摩擦使角质层及棘细胞层增厚,真皮产生慢性炎症等所致。

常见于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

9.萎缩(atrophy)是皮肤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所引起的皮肤变薄(图2—21、22、23)。

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萎缩。

(1)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表面可有细皱纹,正常皮纹多消失。

(图2—21)(2)真皮萎缩:为真皮结缔组织减少所致,常伴有皮肤附属器的萎缩。

表现为局部皮肤凹陷、变薄,但皮纹正常。

(图2—22)(3)皮下组织萎缩:主要由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

表现为局部皮纹正常,但凹陷明显。

(图2—23)10.瘢痕(scar) 瘢痕为真皮或真皮以下组织的缺损或破坏,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表面光滑,无皮纹,亦无毛发等皮肤附属器,皮损缺乏弹性(图2-24)。

增生明显而隆起者,称增生性瘢痕(图2-24);局部凹陷,皮肤变薄,柔软而发亮者,称萎缩性瘢痕。

(图2-25)第二节皮肤性病的诊断皮肤性病的诊断与其他临床学科一样,也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检查,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病史1.一般项目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种族、职业及婚姻等。

2.主诉患者就诊的原因,包括皮损部位、性质、自觉症状及持续的时间。

.3.现病史可能的病因或诱因如:食物、药物、接触物及感染等;皮疹的初发部位、形态、类型、大小、数目及发生的次序、进展速度和演变情况;全身和局部的症状及其程度;诊疗经过、疗效及不良反应;病情与季节、气候、饮食、环境、职业及精神状态等有无关系。

‘4.既往史曾患过何种疾病,特别是与现有皮肤性病有关的疾病。

有无各系统疾病;有无食物、药物、化学药品及对动、植物等过敏史。

5.个人史出生地与长期居住地、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女性患者应询问月经、妊娠和生育史,不洁性交史及涉外婚姻史等。

6.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患与变态反应性疾患,有无性病及传染病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有的皮肤性病常伴有内脏或全身性疾患,故应注意有无全身症状。

全身检查要求基本同内科。

2.皮肤粘膜检查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检查,诊室温度应适宜。

(1)视诊:①皮疹的部位与分布:是暴露部位还是遮盖部位;是伸侧、屈侧或间擦部位;还是多汗、多皮脂或与粘膜交接部位;是全身性、泛发性;播散性还是局限性;是对称性、双侧性还是单侧性等。

②性质:是原发损害还是继发损害;是单一皮损还是多种皮损。

③排列:散在或融合;孤立或群集;呈线状、带状、弧形或不规则形排列;单侧还是对称分布等。

④形状:圆形、环形、弧形、地图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等。

⑤颜色:是正常皮色或红、蓝、黑、白色,并注意其色调如淡红、鲜红或银白色等。

⑥大小及数目:皮损大小常用直径多少厘米、毫米或用实物对比描述,如针头、绿豆、鸡蛋或手掌大小等。

⑦表面与基底:如表面与光滑、粗糙、干燥、隆起或凹陷,有无鳞屑或痂等;基部的宽窄,是否有蒂等。

⑧边缘与界限:清楚、比较清楚或模糊。

⑨其他:如溃疡的深浅,水疱的大小,疱壁厚薄以及是否易破,疱液是澄清、混浊还是血性等。

(2)触诊:①了解皮损的大小、形态、深浅、硬度及弹性;有无浸润增厚、萎缩变薄等,②有无触痛、感觉过敏或减弱等,③局部皮肤温度有无升高或降低,④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触痛或粘连。

(3)棘层细胞松解征(Nikolsky sign)检查,表现为:①用手指推压水疱,可使疱壁沿压力方向移动;②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③牵拉破损水疱壁时,可使水疱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一起剥离。

3.其他临床检查(1)玻片压诊:用玻片按压红斑时,可使红色消退,当玻片松开后红色复现。

如为瘀点、瘀斑,则玻片按压后颜色不变。

寻常狼疮结节压诊时呈现特有的苹果酱色。

(2)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如:压舌板划压皮肤,在1~3分钟内如局部出现条状风团者为皮肤划痕征阳性,见于某些荨麻疹患者(图2—26)。

(3)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测定机体迟发型接触性变态反应的一种诊断方法。

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用原物作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