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教案(高三数学教案)

三角函数教案(高三数学教案)

三角函数教案三角函数教案(精选4篇)三角函数教案篇11、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属于区间 ,且满足不等式:即:一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

2、若 ,则 ,3、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4、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5、及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

6、常用三角公式:有理公式: ;降次公式: , ;万能公式: , , (其中 )。

7、辅助角公式: ,其中。

辅助角的位置由坐标决定,即角的终边过点。

8、时, 。

9、。

其中为内切圆半径, 为外接圆半径。

特别地:直角中,设c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 ,外接圆半径。

10、的图象的图象( 时,向左平移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个单位)。

11、解题时,条件中若有出现,则可设 ,则。

12、等腰三角形中,若且 ,则。

13、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则其中线长为 ,面积为。

14、 ;三角函数教案篇2二、复习要求1、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象限角、弧度制等概念;2、三角公式,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差倍半公式等;3、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三、学习指导1、角的概念的推广。

从运动的角度,在旋转方向及旋转圈数上引进负角及大于3600的角。

这样一来,在直角坐标系中,当角的终边确定时,其大小不一定(通常把角的始边放在x轴正半轴上,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下同)。

为了把握这些角之间的联系,引进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凡是与终边α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k·3600 α的形式,特例,终边在x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k∈z},终边在y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 900,k∈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α|α=k·900,k∈z}。

在已知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大小时,通常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然后再确定大小。

弧度制是角的度量的重要表示法,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制。

在弧度制下,扇形弧长公式l=|α|r,扇形面积公式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

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有一定的应用。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本书在内容、要求以及处理方法上都有新的变化.1.以基本概念为主干内容贯穿本书,削枝强干,教材体系更显合理。

“标准”设定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学习目标是:(1)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2)运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根据上述学习目标,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主干内容,强调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角函数"一章,突出了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一本质。

即通过现实世界的周期现象,在学生感受引入三角函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出三角函数概念,研究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并用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不同,这里把三角恒等变换从三角函数中独立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在三角函数一章中突出“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条主线。

为了实现削枝强干的目标,教科书除了将三角恒等变换独立成章外,还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处理.在三角函数部分删减了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符号等内容。

任意角、弧度制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三角函数的奇偶性等内容都降低了要求。

三角恒等变换中,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由原来的掌握减弱为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都作为三角恒等变换基本训练的例题,不要求用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复杂的恒等变形。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掌握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推广过程,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三角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2、教学难点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提出问题:对于任意角,如何定义三角函数呢?2、讲授新课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r =√(x²+ y²) 且 r > 0),则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定义为:sinα = y / r,cosα = x / r,tanα = y / x(x ≠ 0)。

强调三角函数值与点 P 在角α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与角α的大小有关。

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角α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正负,得出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总结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例题讲解例 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 P(-3,4),求sinα,cosα,tanα的值。

例 2:确定下列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230°;(2)-135°。

3、课堂练习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4、课堂小结回顾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三角函数教案优秀3篇

三角函数教案优秀3篇

三角函数教案优秀3篇角函数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

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内容与已学#39;相似三角形#39;#39;勾股定理#39;等内容联系紧密,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既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sinA、cosA、tanA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至于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2.难点与关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完整word版)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完整word版)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三角函数一、任意角1. 角的概念的推广 ⑴“旋转”形成角⑵“正角”与“负角”“0角”我们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负2. “象限角”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x 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Z k k S ∈⋅+==,360|οαββ二、弧度制1. 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它的单位是rad ,读做弧度,这种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说明:(1)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2)角α 的弧度数的绝对值公式:lrα= (l 为弧长, r 为半径) 2.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60︒=2π rad ∴180︒=π rad∴ 1︒=rad rad 01745.0180≈π'185730.571801οοο=≈⎪⎭⎫ ⎝⎛=πrad3. 两个公式1)弧长公式:α⋅=r l 由公式:⇒=r l α α⋅=r l 比公式180rn l π=简单 弧长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2)扇形面积公式 lR S 21=其中l 是扇形弧长,R 是圆的半径4.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 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弧度 0π/6π/4π/3π/22π/3 3π/4 5π/6π 角度 210° 225° 240° 270° 300° 315° 330° 360°弧度7π/6 5π/4 4π/3 3π/2 5π/3 7π/411π/62π5. 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正角 零角 负角正实数 零 负实数任意角的集合 实数集R三、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 ,y )则P 与原点的距离02222>+=+=y x yx rry)(x,α(1)把比值r y叫做α的正弦 记作: ry =αsin (2)把比值r x叫做α的余弦 记作: rx =αcos(3)把比值x y叫做α的正切 记作: xy =αtan上述三个比值都不会随P 点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当角α的终边在纵轴上时,即Z)(2∈+=k k ππα时,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横坐标x 都为0,所以tan α无意义;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三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三角函数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课程名称:数学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关系。

2. 能够绘制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3. 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如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4. 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关系。

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

教学难点:1.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像的理解和绘制。

2. 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的概念。

2. 引入任意角的概念,提出三角函数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 正弦函数的定义: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纵坐标。

2. 余弦函数的定义: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

3. 正切函数的定义:任意角α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比。

三、课堂练习1. 绘制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

2. 分析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

四、总结1. 总结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关系。

2. 强调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2. 引入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

二、新课讲解1. 和差公式:正弦的和差公式、余弦的和差公式、正切的和差公式。

2. 倍角公式:正弦的倍角公式、余弦的倍角公式、正切的倍角公式。

3. 半角公式:正弦的半角公式、余弦的半角公式、正切的半角公式。

三、课堂练习1. 应用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

2. 练习求解实际问题,如求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等。

四、总结1. 总结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及其应用。

2. 强调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三角函数基本变换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三角函数》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探索三角函数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学会利用三角函数解决与角度和边长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周期性、奇偶性、值域等。

三角函数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图形辅助教学: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变化。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波动、周期现象等)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三角函数定义:结合单位圆和直角三角形,讲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三角函数性质:通过图像和数学推导,探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应用举例:展示三角函数在解三角形、物理波动等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教学工具和材料:多媒体课件:包含三角函数图像、定义和性质等内容。

三角板、量角器等绘图工具:帮助学生绘制三角形,直观理解三角函数。

计算器:用于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评估与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疑问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三角函数在其他领域(如信号处理、图形学等)的应用。

介绍三角函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章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元素(一边或一锐角),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2,使学生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固定值。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正弦的概念。

2,难点:正弦的概念。

3,关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如果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它的直角边是什么斜边是什么这个直角三角形可用什么记号来表示二、新授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页上的插图和引例,然后回答问题:(1)这个有关测量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有一个重要的测量点不可能到达)(2)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其图形是什么图形(直角三角形)(3)显然本例不能用勾股定理求解,那么能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在地面上或纸上画出另一个与它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在这个全等图形上进行测量(不一定能,因为斜边即水管的长度是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做就需要较大面积的平地或纸张,再说画图也不方便。

)(4)这个实际问题可归结为怎样的数学问题(在Rt△ABC中,已知锐角A和斜边求∠A的对边BC。

)但由于∠A不一定是特殊角,难以运用学过的定理来证明BC的长度,因此考虑能否通过式子变形和计算来求得BC的值。

2,在RT△ABC中,∠C=900,∠A=300,不管三角尺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类似地,在所有等腰的那块三角尺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的对边/斜边=BC/AB=BC/=1/=/2 这就是说,当∠A=45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等于/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那么,当锐角A取其他固定值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能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呢(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仍是一个固定值。

(完整版)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掌握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和特殊值;- 能够使用三角函数计算角度的大小和边长的比例关系;- 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度、距离和角度等。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侧重以下内容的教学:- 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角度的度量和弧度制;-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和特殊值;- 三角函数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示范法:通过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和示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性质;-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思维能力;- 实践法:设计实际问题的应用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像、动画和实例,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概念解释- 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介绍三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几何意义。

- 运用示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研究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场景。

2. 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理解波动、振荡的概念,并解释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3. 认识角度的度量和弧度制- 通过示范角度的度量和弧度制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4. 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解释和推导,了解三角函数的运算法则和常用性质。

5. 实际问题的应用- 提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三角函数应用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测量建筑物高度、计算目标距离等。

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设计1(一)概念及其解析这一栏目的要点是:阐述概念的内涵;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本课内容的核心所在;必要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概念描述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最基本而重要的背景: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域:(弧度制下)任意角的集合;对应法则: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x,y),正弦函数为y=sinα,余弦函数为x=cosα;值域:[—1,1]。

概念解析核心:对应法则。

思想方法:函数思想——一般函数概念的指导作用;形与数结合——象限角概念基础上;模型思想——单位圆上的点随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数学刻画。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需要一定时间。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当前,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只从“课标”或“教参”上抄录,而且表述目标时,“八股”现象严重。

我们主张,课堂教学目标不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或“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分列,而以内容及由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为载体,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隐性目标融于其中,并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特别要阐明经过教学,学生将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

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以给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做出准确定向,需要对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即要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具体含义,其中特别要明确当前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目标解析:(1)知道三角函数研究的问题;(2)经历“单位圆法”定义三角函数的过程;(3)知道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自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值域);(4)体会定义三角函数过程中的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思想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这一栏目的要点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角函数教学教案

三角函数教学教案

三角函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角度、求解三角形的边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单位圆和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函数的定义;(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数学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准备图形计算器或数学软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2)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3)准备好图形计算器或数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函数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提出问题:“什么是三角函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新知:(1)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单位圆和直角三角形,发现三角函数的规律;(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数学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巩固新知:(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选取典型习题,讲解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更多性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角度、求解三角形的边长等;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2)评估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考查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正弦函数的基本性质3、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4、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5、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6、三角函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太阳被水平线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以此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告诉学生三角函数与角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2、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解释其与角度的关系。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 / 邻边3、正弦函数的基本性质介绍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正弦函数图像展示其在不同象限的取值变化。

4、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介绍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余弦函数图像展示其在不同象限的取值变化。

5、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介绍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正切函数图像展示其在不同象限的取值变化。

6、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三角函数的值,包括特殊角的计算方法(30°、45°和60°)和任意角的计算方法(利用图表和计算器)。

7、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航行问题等。

8、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探索三角函数的更多应用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示例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和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三角函数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角函数的教案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案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案设计三角函数一. 教学内容:三角函数(结构)二、要求(一)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二)掌握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即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及倍角公式)(三)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四)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线、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Y=Asin(ωx φ)的简图、理解A、ω、 < 1271864542"> 的意义。

三、热点分析1. 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本章的内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上有所加强.2. 对本章内容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且难度不大,从1993年至2002年考查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四类问题(1)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2)与三角函数图象有关的问题;(3)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4)与周期有关的’问题3. 基本的解题规律为: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解题规律: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角求解;在最值问题和周期问题中,解题思路是合理运用基本公式将表达式转化为由一个三角函数表达的形式求解.4. 立足课本、抓好基础.从前面叙述可知,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高考已逐步抛弃了对复杂三角变换和特殊技巧的考查,而重点转移到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来,所以在中首先要打好基础.在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同时,也直接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变换,可见高考在降低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要求下,加强了对三角函数性质和图象的考查力度.四、复习建议本章内容由于公式多,且习题变换灵活等特点,建议同学们复习本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对现有公式自己推导一遍,通过公式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

(完整word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完美版

(完整word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完美版

(完整word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完美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邓赞武第 1 章(单元) 第 2 节第 2 课时一、教学内容:1.2.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2。

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3。

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四、教学程序:(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演练反馈、总结提高、当堂检测)五、教学过程:4.精讲点拨时量:8分钟左右例1.已知42ππα<<,试比较,tan,sin,cosαααα的大小.以合作互动方式一起完成体会三角函数线的用处和实质5.演练反馈时量:8分钟左右练习19P第1,2,3,4题当堂练习,巩固知识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6.总结提高时量:4分钟左右学习小结(1)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

(2)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3)体会三角函数线的简单应用.1.作业:比较下列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不能使用计算器)(1)sin15︒、tan15︒(2)'cos15018︒、cos121︒(3)5π、tan5π2.练习三角函数线的作图。

再次总结回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整合、拓展,体验收获,反思提高;课后预习与作业任务布置)六、提纲: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课题7.1正切(1) 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的概念, 能通过画图求出一个角的正切的近似值。

能运用正切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 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 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 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学习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习导航观察回答: 如图某体育馆, 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 图的台阶更陡, 理由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 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 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 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 一般地, 如果锐角A的大小已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1C1, RtAB2C2, RtAB3C3……, 那么有: Rt△AB1C1∽_____∽____……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 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 记作______。

即: 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 )试试看.4.思考: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 例题分析:例1:⑴某楼梯的踏板宽为30cm, 一个台阶的高度为15cm, 求 楼梯倾斜角的正切值。

三角函数公式优质课教学设计完美版

三角函数公式优质课教学设计完美版

三角函数公式优质课教学设计完美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质的三角函数公式课教学设计。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旨在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目标设定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公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三角函数公式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三角函数公式的基本概念介绍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解释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使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公式的意义和用途。

第二节: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引入三角函数公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三角形边长、角度等。

使用实例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函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三角函数公式的图形表示展示三角函数图像的基本形态。

分析振幅、角频率和相位的意义和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三角函数图像的特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来激发兴趣和发现知识。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投影仪、计算机软件等,展示三角函数图像和实例,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安排一些示例题目,让学生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检验学生对三角函数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互相学习和合作。

教学资源教材:选择一本全面且易于理解的教材,用于参考和课堂讲解。

多媒体资源:准备投影仪、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三角函数图像和实例。

习题集: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个人作业。

课堂安排第一节:基本概念(30分钟)第二节:应用实例(30分钟)第三节:图形表示(30分钟)教学评估和总结(10分钟)以上是三角函数公式优质课教学设计的完美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积极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一、教学内容分析直角三角形简单朴素的边角关系,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进行自然地推广而得到简明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自然地导出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多组诱导公式、图象和性质。

三角函数定义必然是学好全章内容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由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本节教材的重点就是定义本身.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

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容易和顺畅。

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三、设计思想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四、教学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义(包括这二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函数.4、通过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加深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理解。

5、通过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义(包括这二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公式一).难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义(包括这二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想再认(情景1)我们在初中通过锐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习了锐角的正弦、余弦等二个三角函数. 请回想:这二个三角函数分别是怎样规定的?学生口述后再投影展示,教师再根据投影进行强调: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现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是一种推广和拓展的过程(类似于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展). 温故知新,要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就要从源头上开始,从学生现有认知状况开始,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复习就必不可少.二、引伸铺垫、创设情景(情景2)我们已经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也能推广到任意角吗?试试看,可以独立思考和探索,也可以互相讨论!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或巡回对学困生作启发引导.能推广吗?怎样推广?针对刚才的问题点名让学生回答. 用角的对边、临边、斜边比值的说法显然是受到阻碍了,由于1.1节已经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了,学生一般会想到(否则教师进行提示)继续用直角坐标系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必要的启发,将学生思维引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再创造”征程.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后布置任务情景:请同学们用直角坐标系重新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α=斜边对边,con α=斜边邻边, (图1)师生共做(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图形和比值):把锐角α安装(如何安装?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在直角坐标系中,在角α终边上任取一点P ,作PM ⊥x 轴于M ,构造一个Rt ΔOMP ,则∠ MOP=α(锐角),设P (x,y )(x >0、y >0),α的临边OM =x 、对边MP=y ,斜边长|OP ∣=r.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用x 、y 、r 列出锐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三个比值,并补充对应列出三个倒数比值:设计意图:此处做法简单,思想重要. 为了顺利实现推广,可以构建中间桥梁或公共载体,使之既与初中的定义一致,又能自然地迁移到任意角的情形. 由于前一节已经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了,学生自然能想到仍然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初中以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现在要用坐标系来研究,探索的结论既要满足任意角的情形,又要包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这是一个认识的飞跃,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关键之一,也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能够形成迁移能力,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对某些知识进行推广拓展奠定了基础.(情景3)思考: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是否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呢?显然,我们可以将点取在使线段OP 的长1r =的特殊位置上,这样就可以得到用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sin MP b OP α==; cos OM aOP α==; . 思考: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可以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那么,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初中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修改,以利推广到任意角呢?本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先让学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观判断,再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同时作好解释sin α=斜边对边=r y ,con α=斜边邻边=r x , ?=y r ?=x r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图3,联系相似三角形知识,确定的,不会随P在终边上的移动而变化.三、探究新知1.探究:结合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我们应如何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显然,我们只需在角的终边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然后就可以类似锐角求得该角的三角函数值了.所以,我们在此引入单位圆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2.思考:如何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那么:(1)y叫做α的正弦(sine),记做sinα,即sin yα=;(2)x叫做α的余弦(cossine),记做cosα,即cos xα=;注意:当α是锐角时,此定义与初中定义相同(指出对边,邻边,斜边所在);当α不是锐角时,也能够找出三角函数,因为,既然有角,就必然有终边,终边就必然与单位圆有交点(,)P x y,从而就必然能够最终算出三角函数值.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对函数理解较肤浅,这里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一步研究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在思维上更上了一个层次,扣准函数概念的内涵,突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或对应关系,是从函数知识演绎到三角函数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准确理解三角函数概念的关键,也是在认知上把三角函数知识纳入函数知识结构的关键. 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增强函数观念.四、探索定义域(情景4)1、函数概念的三要素是什么?函数三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正弦函数sinα的对应法则是什么?正弦函数sinα的对应法则,实质上就是sinα的定义:对α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比值y/r与之对应,即α→ y/r= sinα.2、布置任务情景:什么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请求出二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自然是指:使比值有意义的角α的取值范围.关于sin α=y/r 、cos α=x/r ,对于任意角α(弧度数),r >0,y/r 、x/r 恒有意义,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教师指出: sin α、cos α的定义域必须紧扣三角函数定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

设计意图:定义域是函数三要素之一,研究函数必须明确定义域. 指导学生根据定义自主探索确定三角函数定义域,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应用它,也增进对三角函数概念的掌握.五、符号判断、形象识记(情景5)能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吗?试试看!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三角函数定义来分析,r >0,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决定于x 、y 值的正负,根据终边所在位置总结出形象的识记口诀:sin α= y/r :上正下负横为0 cos α=x/r :左负右正纵为0设计意图: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符号,是本章教材的一项重要的知识、技能要求. 要引导学生抓住定义、数形结合判断和记忆三角函数值的正负符号,并总结出形象的识记口诀,这也是理解和记忆的关键.六、练习巩固、理解记忆1、 自学 例1:求53的正弦、余弦值。

2、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4),求α的正弦,余弦值.课堂练习:- y - + + x - y + - + xp17题1、2处理:要求取点用定义求解,针对计算过程提问、点评,理解巩固定义.强调: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叫轴线角,如0、π/2 、π、3π/2 等,今后经常用到轴线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结合三角函数定义记熟这些值.设计意图:及时安排自学例题、自做教材练习题,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进行适量的变式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积极主动的练习活动进行思维训练,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始终.七、回顾小结、建构网络要求全体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总结识记,提问检查并强调:1.你是怎样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推广到任意角的?或者说任意角三角函数具体是怎样定义的?(建立直角坐标系,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在终边上任意取定一点P,---)2.你如何判断和记忆正弦、余弦的定义域?(根据定义,------)3.你如何记忆正弦、余弦值的符号?(根据定义,想象坐标位置, -----)设计意图: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回顾再现是记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内及时总结识记主要内容是上策. 此处以问题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识记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抓住要害,人人参与,及时建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认知能力.八、布置课外作业1.书面作业:习题1.4第1、2、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